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失实新闻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20#
发表于 2013-11-11 11:23: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青报就"副部长受聘美国公司推转基因"报道道歉


北青网截图


    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 11月9日上午,北京青年报在其所属网站北青网发布澄清:10月31日该报10月31日A8版《支持转基因副部长被指受聘美国公司》一文,报道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曾受聘杜邦公司国际生物技术咨询委员会成员一事,报道中援引的部分网上信息未经农业部及李家洋副部长本人确认,给农业部及李家洋副部长本人造成不良影响,编辑部深表歉意。

据北青报核实,2007年4月,李家洋以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与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身份接受杜邦公司聘请,担任国际生物技术咨询委员会成员。该咨询委员会成员来自国际组织和不同国家的科研机构、大学,主要是为杜邦公司在生物技术研发方面提供一些咨询建议。此次受聘经中国科学院同意,委员会成员与杜邦公司不存在雇佣关系,也无工资薪酬。2011年11月,李家洋由中国科学院调任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旋即于当年11月28日主动向杜邦公司提出辞去成员身份的要求,杜邦公司第二天就给予了确认。

北青报表示,李家洋副部长从未在任何场合说过“3-5年保证转基因大米占领13亿人的餐桌”,网上相关说法纯属捏造。

http://news.163.com/13/1111/09/9DCVTI0Q0001124J.html


3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9:05: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专家说了日食会让气温下降10-15度,有图有真相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21:0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只有管理员可见


2009年7月22日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的日全食,主要观测点的全食时间会长达4-6分钟,在这些时间里,太阳突然不见了,气温随之下降,湿度明显的上升。日食期间气温下降是很明显可以预见的事,但是下降多少呢?仿佛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前些天,有一位物理学专家出来说,日食期间,气温的下降会超过十五度,一下子遭到多人的讽刺,认为这样跳水式气温突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改名专家还因此被人叫成“爱开玩笑”的专家。2009日全食网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数据推测和研究,相信日食时气温的下降会在十度左右,但不至于到达该专家说的十五到二十度那样夸张。下面详细的来分析一下原因: 有中科院院士、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方成解读7月22日最长日全食:气温骤降20℃,日全食发生时天空亮度会骤然下降一百万倍,刹那间天地一片漆黑,日全食时间越长,温度下降越明显,届时预计当地温度会下降15℃至20℃,有人批评他爱开玩笑的专家。 也有气象局称:日全食期间最多降温二三度,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满莉萍表示,从历史日食情况来看,7月22日日全食期间,气温最多降2℃~3℃,绝不可能在五六分钟内“跳水”15℃~20℃。去年的日全食新疆伊吾日全食期间气温下降8度,由36度下降到了27.9度。一位地理教师,也对日全食期间气温下降那么多表示怀疑,也有网友说,白天气流活跃,气压低,在白天突然太阳被遮住的气温会掉的很快,但是20度应该是几个别的地方!一般10度所有还有可能!,这里也有一些人从气象角度分析日全食时的气温变化。 1.即使是夏日里出现寒潮,或经过一场猛烈的台风暴雨的降温效果,温度也不一定会降得那么厉害; 2.即使是没有太阳的十个小时的晚上,一般来说温度也不会下降15℃~20℃; 3.本人去年傍晚在西安华山看日全食了,也不觉得气温下降那么明显,只是觉得凉了一点; 4.如果昼夜温度大的沙漠地区,日全食发生时,温度下降幅度会大些; 综上所述,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发生时,东部例如上海嘉兴等几个日全食日食时间最长的观测点,日食时的气温相信会下降十度左右,但因为持续时间实在是有限,因此日全食爱好者不必因此专门为气温的改变而做出特意的安排,只要克服心理的恐慌就成了,这样短暂的气温突变不会造成身体的伤害的。至于2009日全食网关于日食气温下降度数的推测准确与否,等到日全食发生时,我们一起见证.

以下是7月22日部分城市气温图










注意:
重庆和武汉由于晴天或多云,气温和昨天没有多大的变化。
合肥、苏州、上海由于下雨,气温有大幅的下降,不过这和日全食没有多大关系。
相关链接: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2923259
124.193.119.* 楼主 07-22 20:56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2; TencentTraveler 4.0; .NET CLR 1.1.4322; InfoPath.2; MAXTHON 2.0)
Re:专家说了日食会让气温下降10-15度,有图有真相这个帖子揭示的问题很独特,电视新闻的“假”,很有讨论的余地。




3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8:58: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林妙可登上《纽约时报》头版?假新闻
2010-5-15 11:56 |

林妙可登上《纽约时报》头版?假新闻关键词: 奥运    开幕式    林妙可    纽约时报                                          
兴奋剂打多了容易出丑闻

    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独唱一曲《歌唱祖国》(是叫这名吧?)的小女孩林妙可火了。
    打开网页,铺天盖地的“林妙可登上《纽约时报》封面”的消息,百度一下,约有85,200项查询结果。
    新浪、搜狐等等“大网站”都作了报道。消息来源,不清楚,不过始作俑者可以断定是网络,甚至是网友的“创作”。如果是传统媒体报道,打开《纽约时报》的网站核实一下,就知道这不是事实。
    《纽约时报》封面到底刊没刊登这个小姑娘的故事,答案是“没有”(截至2008年8月11日)。如果一定要说这个小姑娘和《纽约时报》的关系,那就是《纽约时报》的网站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个图集中(Scenes From The Ceremony 开幕式一瞥)第二张图片在一个开幕式大背景下有这个小姑娘的一个背影(http://www.nytimes.com/slideshow ... 808-CEREMONY_2.html),如果不细看,完全会忽略。有意思的是,有的网站报道为了证实这一事件之“凿凿”,特意配发了《纽约时报》网站上的图片(http://eladies.sina.com.cn/news/p/2008/0811/1500752368.shtml),而这张图片就是《纽约时报》网站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个图集中(Scenes From The Ceremony 开幕式一瞥)第二张图片,和封面还是无关。
    谨慎一点的媒体,在标题中用了一个“曾”字,“林妙可成中国第1童星 曾是纽约时报封面女郎”,可以想见这些媒体还是去查证了《纽约时报》封面(http://www.nytimes.com/pages/todayspaper/index.html),结果就是和咱这样的老实人得到的结果一样,查无此事、查无此人。但就像同仁担心的那样,李玉春也上过《TIMES》(亚洲版),后面加了括号,怎么知道这次不是?《纽约时报》没有亚洲版,这是常识,不需要质疑。那怎么知道以前没上过封面?这次用点逻辑,这年仅9岁的小姑娘有何惊人之举,就上了《纽约时报》封面。再说,奥运开幕式是保密项目,在8月8日这一天之前,有几个中国人知道这个小姑娘,更不用说《纽约时报》。用个“曾”字的媒体,就是大家都说我也不得不说,更正的时候有个说法罢了。
    《纽约时报》封面并非不重视奥运,从8月8日奥运开幕,8月8日《纽约时报》封面是张某人,9日是开幕式图片(并非有小姑娘背影的那张图片,但景别很相似),10日是费尔普斯,11日是南奥塞梯。那就或许是打多了兴奋剂的媒体提前预定好,在奥运期间,要在《纽约时报》封面来个小姑娘的报道吧。国际媒体对小姑娘的关注,确实有,越南一家网站就报道了。(http://www.laodong.com.vn/Home/vanhoa/2008/8/101788.laodong)其他的英文报道,均不出大陆范畴。
    另外,《纽约时报》或许不会像南朝鲜SBS电视那般刊登奥运开幕式“走光”,但“某人将奥运‘走光’”这个新闻是会上《纽约时报》的。

http://newser.bokee.com/6779649.html
3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8:22: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稗官野记
【人民日报被俄媒体打脸】人民日报传谣说:免费医疗让俄罗斯进退两难,医药分离,不是全免费,是名不符实。俄罗斯官方媒体@俄罗斯之声
回应:住院不用缴纳任何药费, 全部是免费的。 残疾人、三岁以下的孩子在家里治病,享免费药。国家还有其他免费服药规定(老战士、多子家庭、严重病患者等等)。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0)|
轉發(87)|
收藏|
評論(52)

2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316#
发表于 2013-10-25 11:01: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敬一山
回复@Marsen爱牛牛:是敌人太狡猾 //@Marsen爱牛牛:有何时,22日,有何地,精确到镇第一派出所,至于何人,政法稿子都会隐去当事人姓名。

@敬一山
老汉旅店见网友,一开门傻了——“跟我开房的咋是儿媳妇”,是电视台记者编的假新闻。这么狗血的事,昨天我们部门开会聊,大家就怀疑是假新闻。想起央视有个“法律讲堂”节目,以讲法的名义扯一些狗血案例。家里老人爱看。没任何画面,就一主持人在那嘚吧嘚,很多情节荒唐离奇,一点不逊色于老汉开房!

| 轉發(3) | 評論(4)
23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1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315#
发表于 2013-10-24 12:49: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捏造”了吗?(2013-10-24 12:25:31)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再谈记者陈永洲被抓事件:
从记者所采写的系列报道内容来看,这些报道的形成过程还是严谨、慎重的,对中联重科存在问题的呈现所依赖的来源渠道并非单一:有举报材料,有外围的多侧面调查,有暗访,有业内人士的说法,有对专业人士的咨询、有对问题所涉及的延伸环节的细致调查,有对来自公告和资料的数据周密的分析与推理,而且报道所指中联重科存在的部分事实在前后的系列报道中得到了互相印证或勾连。这些都说明记者无论呈现所获得的事实,还是基于部分事实所提出的质疑,都尽到了作为记者所能尽到的职业注意义务。报道的整个过程既不存在主观性地虚构事实,也不存在不负责任地散布没有任何依据的传言,即使报道带来的明显不利后果产生了,记者因为没有主观的过错,或者说中联重科不能反证记者的报道内容基本失实,那么,法律就不应当追究记者侵害企业名誉权的民事责任,“损害商业信誉罪”的刑事罪名又何从谈起?
    从法治理念的增进角度看,刑事司法机构应该谨慎处理刑事惩治手段的适用对象与范围,,遵循一些基本的公理性原则,维护刑事政策的威严。比如“罚当其责”原则,或称适度原则,涉及公民人身自由的刑事追究措施,必须与所追究的犯罪行为危害性程度相适应。对于社会危害性轻微的违法行为,不能适用严厉的追究措施。追诉权的行使仅仅以实现其目的为限度,应当控制在必要的最低限度之内,不可过度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确保刑事司法权力行使的节制性。又比如谦抑原则,对一种言论行为的轻微犯罪,尽管可以适用刑事法律,但如果民法可以且足够适用,且该言论行为具有显在的公共利益实现的价值,基于法益最大化考虑,应当抑制刑惩责任而优先施加民事责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16d8b0101c3sc.html
314#
发表于 2013-10-17 12:14: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电视开机率下降至30%严重失实

本报讯(记者金力维)“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这一说法从去年开始在媒体业内流传,成为传统媒体走向衰弱的有力佐证。昨天,中央电视台联合湖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云南等多家电视媒体举办“中国电视影响力发展论坛”,为传统媒体失势之说辟谣。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维东澄清,开机率数据严重失实。    今年6月,有媒体报道说“调查显示: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数月来,这一说法和数据,被许多媒体和行业人士广泛引用、转发、评论和演绎,种种言论,在行业内和社会上形成了一股电视媒体正在急速下滑的舆论氛围。昨天,郑维东在论坛上发布了2001年至2012年全国电视的开机率数据,数据显示2001年开机率为21.17%,2009年为23.65%,2012年为23.74%。电视开机率一直呈稳步上升态势。他表示,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北京地区还是全国范围,电视开机率一直保持在20%至30%之间,从未高达过70%,也从未大幅下降过。事实上,早在2012年这一错误的数据就被媒体误报过,但很快艾瑞传播就专门发出声明予以澄清:从未发布过电视机开机率数据。  
  12.8亿,是中国电视的受众规模,80.7%,是每天在家看电视的受众比例,郑维东在昨天的主题发言中提及的这两个数据表明,今天的电视依然是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媒体类型。

http://news.sina.com.cn/m/2013-10-17/104828458171.shtml


313#
发表于 2013-10-15 13:10: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内地与香港学生因授课语言爆发骂战系假新闻

近日,一香港媒体报道,香港城市大学内地学生与香港学生因授课语言问题爆发“骂战”,引发微博网友关注,内地一些媒体也跟随报道。然而,涉事老师及学生表示,根本没有报道渲染的那么夸张,“骂战”是子虚乌有。香港城市大学也向师生发出了澄清电邮。

据该香港媒体报道说,香港城市大学一个硕士课程的内地学生,选读了以粤语授课的“中国文化要义”,上课时却要求老师改用普通话授课,引发内地与香港学生“骂战”,称坐了约百人的演讲厅“火头处处,扰攘一时,双方势成水火”。报道还说,老师最终同意“双语授课”,本地生课程进度因此大受拖延。

授课的陈学然助理教授在澄清电邮中详细介绍了事件经过。他说,修读该科目的学生有不少来自内地,他们大部分听不懂广东话,所以,老师用广东话授课之余,对关键内容以普通话再讲解一遍。

第一周授课后,有5位本地学生和两位内地学生留下来,与老师讨论授课语言的问题。本地同学担心,采用普通话作过多解释,会影响教学进度;内地同学表示,会尽快学习广东话,早日融入粤语授课环境,希望本地同学能谅解。

陈学然介绍,他在广泛听取本地和内地同学的意见,并通过电邮与学生讨论相关问题后决定,按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采用广东话授课,只有一些较为关键或较艰深的内容,才辅以普通话讲解。

陈学然说,他乐见以后继续出现热烈的学术讨论甚至论争,但十分反对有任何同学视这种良性互动或问题讨论向媒体描述为“争执”。

当时在场的一位内地学生在微博上介绍,陈学然老师的“中国文化要义”是专业必修课,中文系原计划上学期广东话授课,下学期普通话授课,但因课程设置不足,部分学生上学期不修该课便无法毕业,于是不少内地学生只好选了广东话授课的该课程。但该学生表示,在课上或课下,大家都相处融洽,气氛很好,“何来‘骂战’之说?”

香港城市大学一位老师说,看到报道很“愕然”。因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一个月,问题早已解决,不知为何现在又拿出来当作“两地矛盾”炒作。

据介绍,香港城大的中文文学硕士课程,内地学生较多,本学期“中国文化要义”科目,有91名学生选读,内地生占60%。

http://news.163.com/13/1015/03/9B6RT5O300014AED.html


3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20:03: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写字李华良
//@何江涛://@魏来Tony:后果很严重,鄙视造谣者。 //@老沉:今天的发源地。已经要求他们在所有同样的版位澄清。

@鞭牛士
致歉声明:本网下午发布《新浪搜狐两大总编要离职:齐奔视频创业》一文,未向当事人@老沉@刘春 确认与求证,老沉否认了离职传言,此文给当事人老沉造成了困扰和外界误解,特向老沉致歉,同时祝福刘春,也恳请相关转载媒体删除此文,今后我们将加强新闻求证与审稿流程。

(1)| 轉發(81) | 評論(13)
今天 18:44來自专业版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1)
12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3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4 10:24: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3-10-4 11:12 编辑

【案例】

九寨沟景区否认接客超量 称售票处未被攻陷
2013-10-04 02:30:19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6192人参与


分享到









1/13

10月3日凌晨,四川九寨沟,有近千滞留旅客要求退票,游客甚至“攻陷”了售票处。















|  
分享到






据新华社电 10月2日,驰名中外的四川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甚至出现游客“攻陷”售票处的传闻。长假期间,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旅游景区的九寨沟,为何变成“上不去、下不来”的“死胡同”?游客、景区应如何“理性”对待长假旅游高峰?
数千游客滞留情绪激动
10月2日下午,有游客在网上发帖反映九寨沟景区有数千游客滞留,现场情况混乱,游客情绪激动。
网上广泛传播的几张现场照片显示,在犀牛海、诺日朗景点处,道路上挤满了情绪激动的游客,几辆公交车完全陷入“人海”中寸步难行,不少游客席地而坐,或是爬上车顶休息,甚至有人在路边搭起灶台做饭。
据九寨沟管理局介绍,17时许,景区道路逐渐通畅,公交车通行恢复正常,游客陆续下山。但入夜后景区道路再次堵塞,不少游客开始往售票处聚集,要求退票和赔偿,现场一度陷入混乱。截至2日晚10时许,滞留游客全部安全疏散。
未现“游客攻陷售票处”
3日,九寨沟管理局公开向广大游客发表书面致歉书。
致歉书中说:10月2日九寨沟景区迎来进沟高峰。中午12:00许,由于少数游客在正常候车时间内,急于赶车,不听从管理人员指挥,强行拦车,导致部分站点观光车辆受阻,无法正常运行,造成整个运营车辆无法循环运转、大量游客无法正常乘车。由于候车或步行时间较长,部分游客心生怨气,不听劝阻,翻越栈道,导致整个客运系统几乎瘫痪。截至19时许,景区共滞留客人4000余人。
九寨沟管理局旅游营销处处长罗斌表示,从2日晚11时起,在景区售票处开始组织退票,到凌晨3点已经退票8000余张,部分游客情绪略显激动,但没有出现“打砸攻陷售票处”的情况。3日早上6时,管理部门在景区旁边的荷叶迎宾馆开设了7个退票专柜,截至上午11时已退票1.1万余张。
“接客量属承受范围”
针对有网友认为景区超负荷接待游客的情况,罗斌说:“2日13时后进入景区的游客已经很少,当日共接待游客4万人,在景区可承受范围之内。九寨沟景区的车辆调配是环线循环式的,车辆最初受阻是在犀牛海景点,这是进入景区的第七个景点,此后发生连锁反应,由于交通受阻,越来越多的车辆在此无法前行。”
应对
全国假日办 防止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要求及时对外发布景区接待信息,国家旅游局提醒赴美旅客要审慎选择路线
据新华社电 2013年国庆节黄金周第三天,全国假日旅游市场持续高位运行,各地陆续发生景区容量超载问题。全国假日办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重视旅游景区服务管理,防止发生大面积游客滞留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昨日热点景区持续爆满
记者3日晚从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获悉,国庆假日第三天,国内长线游持续火热,短途游继续升温,旅游接待高峰来临。城市周边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出行量明显增长,中长线游客行程继续,热点景区持续爆满。
从2日下午开始,四川九寨沟景区入园人数超载,导致部分游客滞留山上。全国假日办接到游客求助信息后,紧急通知四川省假日办启动应急预案。九寨沟管理局等部门就游客滞留问题正式道歉,并承诺对购买2日进沟门票的游客全额退款。
张家界接客超载被投诉
据悉,自3日下午开始,各地陆续发生景区容量超载问题。全国假日办接到游客投诉,反映河南云台山、湖南张家界、山东崂山、贵州梵净山等景区接待人数超载、游客滞留问题。
全国假日办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假日办重视旅游景区服务管理,及时对外发布旅游景区接待信息,认真受理投诉、及时解决问题,防止发生大面积游客滞留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各级假日旅游协调部门努力提高景区供给和接待能力,保障假日旅游运行平稳。
赴美旅客审慎选择路线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预算未获国会批准,一些由联邦政府资金资助或补贴的景点、景区暂时关闭。国家旅游局3日发出提示,提醒近期赴美旅游的中国游客和旅游团队,密切留意相关情况,审慎选择出行路线。
景区扫描
浙江:
西湖断桥成“人桥”

记者3日从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了解到,国庆黄金周的第二天,西湖风景区各个景点单日累计客流量达100.89万人次,这是历年来单日客流首次超过100万。不少游客调侃,断桥成“人桥”,拍照成了集体照,虽然“西湖虐我千百遍,我仍待西湖如初恋”。
假期的高客流量让人们感慨不是来看西湖,而是来西湖看人。记者看到,在著名景点断桥上,人多得已经看不见桥面。白堤、苏堤、灵隐等热门景区人员密集,游客惊叹没有插足之地。在西湖景区,别说车辆,一些地方拥挤得连人都寸步难行。
高客流量也使得不文明行为增多。2日,杭州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西湖景区3个小时内捡出了7000多个烟头。政府相关部门和不少游客及市民都倡议,要文明出游,提高公民个人素质。据新华社
(原标题:假日办:防止大面积游客滞留)


http://news.163.com/13/1004/02/9AADOTQO00014AEE.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