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91#
发表于 2016-4-25 19:43: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也要守底线

刘蓓蓓
2016年04月25日10:1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原标题:新媒体也要守底线
从时效性、互动性等方面看,新媒体优势明显,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新闻失实就是目前最突出的一点。

在此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的15家发布虚假失实报道的媒体中,13家都是新媒体。造成这些虚假失实报道的原因,主要都是因为一味追求流量,未经核实就刊发、转载,根源就是把关制度的缺失或执行不力。

新闻从诞生起就是以真实作为准绳。新媒体即便传播信息再快,形式再灵活,但一旦刊发虚假失实报道,同样会被受众所摒弃。失去公信力的媒体还谈何生存?

在加强传统媒体新闻采编制度和流程管理的同时,对于“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管理绝不能掉以轻心。传统媒体该有的采编流程,新媒体一样也不能少;传统媒体该守的底线,新媒体一条也不能松。
292#
发表于 2016-5-8 21:22: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媒体萎缩的不是肾脏,是良心?他们为何这样说媒体?

2016-05-07 记者站


作者:李广
来源:蓝媒汇

今天,卫生系统重点关注两件事。一是广东省人民医院陈仲伟医生因伤势过重而抢救无效不幸离世,许多从业人员用包括更换黑丝带微信头像等方式进行哀悼。另一件事,则是因此事件及“右肾”失踪报道引发的各类指责媒体报道的文章,在医护人员朋友圈获得大量转发和支持。

据蓝媒汇观察,多个卫生行业的新媒体推送了带有明显攻击性字样的文章。包括《肛门,肾,和某些记者的良心》《医生被砍30多刀不报道,却大肆宣扬医生偷患者肾脏,混账媒体人(cao)》《媒体人,请放下你恶意的偏见!男子出院后右肾"失踪"的真相!附院方声明!》等。其中,尤以知名网络大V@烧伤超人阿宝昨天 在个人微信公号推文——《谁摘除了中国媒体的良知?—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肾脏失踪”事件》(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传播最为广泛。文章把整个媒体行业骂得片甲不留、说得万恶不赦。

阿宝在文章中多处用几乎漫骂的语言在指责媒体及记者无良,报道不专业,丧心病狂、无恶不作这样的词语都用在媒体身上,并称“可怜的愚民们在媒体的操控下一次次浪费自己的愤怒和唾沫最终回到原点。而当事的媒体却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只留下伤痕累累的医务人员和血淋漓的医患裂痕。”



这篇文章的阅读量早过10万+,仅点赞过5千。文章下面的粉丝评论,同样对媒体充满着仇恨和漫骂。其中“中国媒体萎缩的不是肾脏,是良心”的评论,最为用户支持,点赞数也已过五千。



公开资料显示,烧伤超人阿宝,是一位网络名人,大V,实名认证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是网络上知名度较高的一位医生。2014年9月18日,其微博发布的文章“诊脉验孕,和你想的是否有点不一样”,后悬赏挑战中医验孕,引发网络热评。

据了解,在许多医媒纠纷的事件中,常可以看到阿宝的发声。文章多以批评媒体为主,因观点另类、言辞比较凶猛而获得相当多用户的支持,也被称为卫生系统的“代言人”。

事实上,纵观阿宝这篇指责漫骂媒体没有良知的文章,通篇更像是一种个人情绪化的发泄。比如:

“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媒体是彻头彻尾的眼球经济,媒体要生存,就必须要吸引眼球。”

“他们造谣的成本极低而潜在受益极高。尤其是这种明知理亏完全拒绝正规渠道的医闹性质的患者,他们注定会刻意添油加醋,虚构夸张,将事件描绘的耸人听闻乃至匪夷所思。”

“一泡屎吃了拉拉了吃再拉再吃再吃再拉,隔一段就从嘴里到肛门走一遍热热,换个记者再吃一遍拉一遍,他们真的这么傻吗?”

“ 从新闻道德新闻操守的角度,这样的报道简直就是一堆shit。”



不得不说,眼下的医媒关系非常紧张。无论是医生,还是媒体,客观都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医生的医德医风问题、媒体记者的专业性问题,但动辙一起个案,无论是医生还是媒体,都上升到整个行业,显然不客现,也不理性。特别是指责媒体别有用心去鼓动公众仇恨医生、为医闹等丑恶现象充当打手,明显是对媒体的误解。特别是此次陈医生遇害案,不少卫生系统的从业人员认为,正是媒体的煽动,才导致了类似的惨案。

事实上,基于两个行业各自不同的专业性特点,双方不大可能完全能理解对方的苦衷或行业规律。如果将所有媒体有关卫生行业的黑幕报道、监督报道,都认为是在故意激化医生与患者矛盾,是有意为之,显然也是对媒体的职责并不了解,是一种情绪化的偏见。由于近些年发生多起有争议的案件及报道,医媒关系正在进一步撕裂。回到这两天的舆论争议,卫生系统在指责媒体不专业、有恶意的同时,何尝不是又在加剧这种撕裂。

一位医护人员告诉蓝媒汇,之所以卫生系统对媒体行业存在怨恨,在他们看来是因为媒体对医生行业的完全不了解。“你知道一个好的医生培养出来有多难吗,有时候不仅仅是理论好就能看的好病的,还要有足够的临床经验,临床经验从哪儿来?医院都是当宝贝的,砍死一个,又要多少年才能培养不出一个,只有同行的人才会知道其中厉害,所以不仅仅是悲愤,更多是惋惜。”

如今,医生、媒体之间,已基本失去沟通对话的信任,这显然对解决医媒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好处。既便有争议,还是回到法律层面理性探讨与沟通!
293#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22:35: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做完胸腔手术,右肾离奇失踪
宿州居民刘永伟奔波万里寻肾,徐州涉事医院和相关部门均给不出答案
2016年05月05日 新安晚报 第A03版

刘永伟拍的片子上,看不见右肾的踪影。
    今年4月30日,当宿州居民刘永伟被检查出左肾感染时,他就想起自己莫名其妙失踪的右肾。刘永伟去年6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了胸腔手术,数月后在多家医院检查均被告知“右肾缺如”。“我做胸腔手术,右肾怎么会失踪呢?”刘永伟带着疑问踏上寻肾之旅,但大半年过去了,无论是医生
    医院,还是相关部门,都没有给他一
    个答案。
    初见右胸创口仍未痊愈
    回忆出车祸转院至徐州
    4月19日中午,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来到宿州市埇桥区南关办事处的一座村庄,问起刘永伟,村民们都指向一处宽敞的住宅。“他懂一点祖传医术,以前身体也很强壮,但现在身子垮掉了。”一位村民叹气说。
    记者走到刘永伟家,一辆农耕拖拉机停在门口,已经开始生锈。走进屋子,一间小药房映入眼帘。不一会儿,一个瘦弱男人出现在了门口,他就是刘永伟。
    “我以前很壮的,现在都不成形了。”刘永伟告诉记者,“我右胸腔上手术伤口化脓了,今天想去宿州的医院,把化脓的伤口处理一下。可医院医生知道我右边的肾莫名其妙丢失的事情,他们都不敢给我做手术。这事情谁会见过?一个拳头大的器官会莫名其妙没了?”
    刘永伟掀起了衣服,右胸手术创口还在,而右肾部位并没有创口。由于胸腔手术的创口迟迟不能处理,已经影响到其他器官。
    “我的左肾现在也开始受影响了,这样下去,我的左肾也会坏掉,到那时,我真的就完了。”刘永伟说。
    “去年6月12号,我开着拖拉机拉点猪粪去田里,刚出家门不远,就看到几个小家伙骑着电动车朝我冲过来。我紧急打方向避让他们,哪里知道车一下子就翻了。”刘永伟回忆道,当时他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我的意识模糊了,话都说不出来。我清醒一点,就听到我爱人在哭。身体根本都动不了。”受了重伤的刘永伟被送到当地的皖北医院住了8天。
    记者从皖北医院了解到,刘永伟被送到医院后,急诊医生就为他进行了CT检查,发现他的右侧身体受伤很重。其诊断的病历上写着:“右侧外伤性膈疝,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右肺挫伤,两侧胸腔积液,肝、右肾挫伤,胸腰椎棘突及横突多发骨折。”
    由于治疗效果不佳,2015年6月19日11时许,刘永伟被转到了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紧急进行手术。“当时医院给我拍了CT片,确认了皖北医院的诊断。”刘永伟说,“当时医生跟我说,我的右肾等器官在车祸中,都挤到胸腔里了。必须要立即手术,把器官复位。”
    手术医生称肾放回腹腔
    据刘永伟介绍,他被送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二天,医院就组织专家会诊,由胸心外科主任医师胡波主刀手术。
    记者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手术记录中看到,这次手术名称是“经胸膈疝修补术+肋骨内固定术+肺纤维板剥脱术”。“手术很成功,胡波等专家花了8个小时时间,把我的胸腔手术做好了。”刘永伟说。
    在手术记录中,该医院详细记录了这次手术从早上10时开始,一直到下午5时结束,刘永伟胸腔里的器官被一一复位。手术记录特别提到:“将肝脏及肾脏还纳入腹腔,修补膈肌。”
    刘永伟回忆说:“手术之后,胡波医生也跟我说,他把右肾取出来观察了,发现是好的,又重新纳入腹腔了。”由于手术成功,刘
    震惊再拍CT右肾失踪
    永伟对于右肾取出来再纳回去的事情并没有在意。
    “7月1号,医院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主要是把我胸腔的切口清创。”刘永伟说。
    “清创手术之后,7月6号,我身体有所好转,就转到了胸心外科病房继续治疗。”刘永伟说,“过了一个多月,我的伤口都开始拆线了,但伤口还是有一些脓液,医生跟我说,要进一步治疗好,可以到离徐州不远的山东省立医院去进一步治疗。”
    2015年8月18日,刘永伟办理了出院手续,连夜赶到山东省立医院。第二天,他就得到一个如晴天霹雳的诊断:右肾失踪了。
    8月19日下午14时12分,山东省立医院为刘永伟拍了CT,发现右侧胸腔的引流管还在,部分组织出现感染。更奇怪的是,“右肾未见确切显示”。
    “看到这个结果,医生说我的右肾不在了。我都蒙了,明明胡医生把我的右肾都回归原位了,怎么会不见了呢?”刘永伟说,当时山东省立医院就不愿意接收他,因为不清楚右肾是如何失踪的。
    为了弄清真相,刘永伟忍痛来到了南京军区总医院,经过CT检查,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右肾缺如”。“后来,我又来到合肥的一家大医院拍CT,同样显示我的右肾没了。”刘永伟告诉记者,一个拍CT的医生说:“如果右肾还在,哪怕是变得像芝麻粒,我都能给你照出来,可你的右肾的确显示没了。”
    刘永伟还是不愿相信,今年1月份,他又在宿州一家大医院检查,同样得出了右肾不在的结论。
    “我忍不住了,我又来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拍CT,当我把CT单子交给胡波医生时候,他明确跟我说,右肾的确没了。”刘永伟说,“当时我跟胡医生说,‘医生你给我做的手术,右肾没了,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他听完掉头就走。”
    寻肾奔波万里仍无结果
    “胡波医生不给我一个回答,从2月份到现在,我都是带伤去找真相的。”刘永伟说,太难了,他的行程加起来都超过一万里了。
    刘永伟找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患沟通办公室,工作人员让他找当地法院。刘永伟找到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法院说这属于刑事案件,让他去当地派出所报案。刘永伟拿着法院开的条子来到了当地派出所。
    “派出所的警察说,如果丢手机什么的,他们可以管。可肾丢失了,这事情他们从没有遇到过,他们没法管。他们又给我开了一个条子,让我找当地的12345。”刘永伟找到“12345”投诉,又被推到“12348”,“12348”又把他引到徐州医患调解中心办公室。刘永伟说:“医患调解中心了解情况立案之后,至今他们只告诉我,胡波在手术中把肾脏拿出来,看是好的,又放回去了。至于肾脏怎么消失的,他们都说‘不知道’。”
    一个肾脏离奇失踪,刘永伟带着创伤奔波万里,却依然没有人告诉他答案,这是为什么呢?
    陈康本报首席记者向凯/文项春雷/图
http://xawb.epaper.ahwang.cn/htm ... t_379118.htm?div=-1

记者陪同寻肾,荒诞一再上演
涉事医院承认肾脏消失,主刀医生称可能萎缩不见;有关部门调查无结果
2016年05月05日 新安晚报 第A04版

刘永伟站在徐州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门口,显得很无奈。
    丢了一个肾,这不是小事,这么多部门真的都对此“无能为力”吗?2016年4月21日,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陪同刘永伟赶赴江苏徐州,试图寻找真相。没想到一天下来,各方的态度让刘永伟更加
    沮丧。
    派出所等你有纠纷再报警
    医院以后你不要来找我
    4月21日中午12时许,记者来到了徐州市,当日天气很热,刘永伟刚出了火车站就歪坐在地上。
    “很抱歉啊,我现在不能多走路,走路一多,伤口就疼。”刘永伟说。
    歇了一会儿,刘永伟和记者一起坐出租车赶到了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辖区的王陵派出所,一下车他就趴在水泥墩上。“出租车刚刚颠了三下,我觉得心脏都差点跳出来了。”刘永伟说,“但愿这次去派出所能有点用。要不然再来几次,我估计都见不到真相出来的那一天了。”
    走进派出所,接警的民警让记录员记下刘永伟的信息后说,这事情复杂,如果是真的,“就叫破坏人体器官罪,关键这要取证。”这位民警表示,下午两点半上班,他会带着记者一行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调查。
    好不容易等到上班时间,民警再次出现。“我跟领导汇报了。”民警告诉刘永伟,“现在跟着你去(医院)不合适,这叫公事变私事了。”他建议刘永伟,可以先到该医院的医患沟通办公室,到时如果有纠纷再报警,他们再出警。实在不行,“哪怕你跑到院长办公室门口坐着。”
    按照上述警官的“暗示”,刘永伟和记者来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患沟通办公室,由于无法和办公室接待者沟通,刘永伟拨打了110。可等了近20分钟,仍然没有警察出现。
    “医院和派出所也就隔着一个拐弯的位置,他们怎么不来呢?”刘永伟再次拨打110,依然没有警察出现。
    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患沟通办公室,一名负责人接待了刘永伟和记者,他拒绝了刘永伟想见主治医生胡波的要求,该负责人代表院方通报他们对于肾失踪事件的调查。
    “我们已经了解到,你是车祸受伤先住进当地医院,后来又转到了我们二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来的。”该负责人说:“住院期间肾没有了,这是天大的事情。”
    刘永伟:“我只是想知道,我的右肾怎么没的?我做的是胸腔手术,不是肾脏摘除手术,我的右肾怎么会没有的?我只想知道一个真相。”
    负责人:“从手术记录上看,你的右肾在手术之前显示是挫伤的,医生拿了这个破损的肾去也没有用吧?”
    刘永伟:“如果说我的肾是挫伤的,那就要摘除啊,胡波医生怎么又会放回腹腔里面去了?”
    负责人:“当时胡波医生拿出肾来,发现肾从外表上看,都是好的,所以又放回腹腔里面,用机器压回去了。”
    这位负责人还强调,胡波是胸心外科的医生,并非泌尿外科专家。
    部门立案调查暂无结果
    那么右肾为何会离奇消失呢?这位负责人回答:“我们找到胡波医生,他猜测当时放回去的肾脏没有安置好,就萎缩不见了。”
    记者追问:“他(刘永伟)出院之后就到山东省立医院,一天时间内就检查出右肾没了。右肾会在一天之内萎缩不见吗?”
    这位负责人回答:“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胡波,肾会‘瞬间萎缩’吗?他也回答不上来。”
    该负责人强调,刘永伟的右肾“蒸发”,在医院看来是个“谜”,他建议刘永伟继续到派出所报案。
    “希望你们能找派出所。”该负责人说,“我希望以后你不要来找我。”
    面对派出所民警没有出警的情况,该负责人透露,刘永伟的事情,徐州市政府部门已经介入。“徐州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办公室已经立案了,既然政府接过了这个案子,你们就去找政府吧。要不然就去找派出所。”
    当日下午,刘永伟来到徐州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办公室,致电该案负责人张树怀主任。“我在外面忙,你先回去等我通知吧。”张树怀表示,4月底估计会有调查结果,他让刘永伟4月24日给他打电话。
    4月24日,刘永伟如约给张树怀打电话,可对方一直未接。一直等到五月初,徐州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办公室也没有出具调查结果。
    昨日,记者亮明身份,致电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胡波医生。一听记者问起刘永伟右肾失踪的事情,胡波医生说:“我们已经有一个调查结果,给徐州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办公室了。”说完,他匆匆挂断了电话。
    记者又致电徐州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办公室,张树怀在电话中说:“我们是2月18日对刘永伟的事情立案的,现在没有调查结果。”
    “当时我们立案,就调取了各种材料。”张树怀介绍,的确有材料显示在手术中胡波拿出了右肾,看到右肾完好又放了回去。“我们去了解情况,胡波猜测说,右肾不见了估计是肾萎缩了。”
    记者追问:右肾是否会萎缩至消失?
    张树怀表示,胡波的解释也只能算一种猜测,“就像吵架,都是各说各的理。现在就在等一个权威的调查。”
    张树怀透露,调查报告何时出来,没有时间表。
    “要说是我自己把肾取出来吧,我右肾部位根本没有手术的痕迹。要说肾萎缩吧,即使一个肾萎缩到芝麻粒那么大,也会被CT观测到啊。”刘永伟说,“现在不知道右肾去哪里了,别的医院都不敢给我治疗。”
    肾真的会萎缩到消失吗?记者昨日咨询了我省专家。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于德新说,肾会发生萎缩,可即使萎缩了,一般都能通过CT观测到。对于右肾失踪,于德新表示没有听说过类似案例。
    陈康本报首席记者向凯/文项春雷/图
http://xawb.epaper.ahwang.cn/htm ... t_379119.htm?div=-1

在这个当口,这家媒体几乎惹怒了全国的医生
原创 2016-05-08 耿直哥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  微信号 hqsbwx
功能介绍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昨天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医生陈仲伟,最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可就当来自全国的医生都在忍着内心的愤怒,哀悼陈医生的离世时,一家来自安徽的报纸却彻底点燃了医生们的怒火...
这家报纸,便是几天前发布了一篇很有缺陷的报道,导致大众误以为徐州一家正规医院竟然偷走了一位病人的右肾的《新安晚报》。
这篇报道系《新安晚报》的首席记者向凯所撰写,刊登在2016年5月5日的新安晚报3版和4版的位置。 其中在3版的报道中,该记者采访了安徽宿州一个名叫刘永伟的男子。在报道中,此人表示自己去年6月因为严重的车祸去江苏徐州的一家医院进行治疗,好将被挤到胸腔里的右肾等器官复原。之后7月又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清创手术。然后又过了一个多月后,出院的他再去山东省省里医院拍片时,医院发现他的右肾“未见确切显示”。于是刘永伟便认为自己的右肾“不见了”、“丢失了”。他连忙找徐州的医院讨说法,可根据新安晚报的报道,对方却迟迟不给出任何说法,官方也不管。
而在4版的后续报道中,该报记者向凯则跟随刘永伟一起去找徐州那家医院讨说法。但面对医院给出的“其右肾在车祸中挫伤,或是因此萎缩”的解释,记者却激动地质问医生: “他(刘永伟)出院之后就到山东省立医院,一天时间内就检查出右肾没了。右肾会在一天之内萎缩不见吗?”
▲截图为新安晚报2016年5月5日4版报道的原文
读到这里,耿直哥就觉得不对劲了。首先在3版的报道中,那刘永伟说的明明是:1、6月开胸手术,7月清创手术,然后8月才出院;2、在距离他6月那次开胸手术已经过去近2个月的8月,他才去山东省立医院拍片并发现肾“不见”了。
可从他在徐州进行过两次手术后,到他去山东之前的【这段2个月的时间】里,他是否拍过CT、那个时候肾是否还在、以及是否已经出现萎缩——这些最重要的信息,报道却并没有给出哪怕半点...
▲截图为新安晚报2016年5月5日3版报道的原文
可在4版的后续报道中,那位名叫向凯的“首席”记者,却并没有向医院索要这些最直观的CT影片,更完全忽视了刘永伟的肾是在手术到出院那2个月里逐渐萎缩的明显可能性,居然反而向医生抛出了【他出院一天时间右肾就“没”了,“右肾会在一天之内萎缩不见吗”】这个奇葩的问题……这令我实在搞不懂他这个“一天之内肾就没了”、“一天之内会萎缩不见吗”的逻辑,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莫非向凯是连基本事实都搞错了?误以为刘永伟在徐州的手术结束后就立刻出院去了山东?  还是因为他缺乏医学知识,根本不知道肾会萎缩,所以才误以为刘永伟的肾应该一直都在,不可能消失——所以当刘永伟去山东拍片却发现肾没有了,他便得出了肾“一天之内就消失了”的荒谬印象?

但不论向凯的判断到底是上面哪种情况,他的判断都存在着明显的谬误与瑕疵。更重要的是,他应该从徐州那家医院要到刘永伟手术后CT的片子,并从山东要到刘术后2个月后在那里新拍的CT(这些证据并不难要),然后去询问专家萎缩的可能性,以更可靠的物证来检验刘永伟单方面的言论,是否属实。但他也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偏听偏信刘永伟的言论,选择了直接给刘永伟“站台”。作为一名首席记者,这着实不该! 但除了向凯,新安晚报的责编们也没有发现这篇报道逻辑上的大漏洞和调查上巨大的瑕疵,而是批准刊登了这个占据了两个版面的大报道,甚至还在新安晚报的微博上把“瞬间萎缩了”当成一个质疑医院的主要疑点抛了出来,成功吸引了更多媒体的扩散与转发。
而网上那些看到“负面新闻”就无条件相信的大V,也立刻跟进开始炒作,毫无根据地宣称“萎缩的根本不可能是肾,而是医生的良心”,挑动公众去仇视医生。
结果,当徐州那家医院在报道发酵后立刻拿出了刘永伟手术后的CT影片时,新安晚报就已经被彻底打脸了... 从这些CT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刘永伟的右肾在手术后是存在的。
▲上面两张图分别为去年6月21日和6月25日徐州那家医院在刘永伟第一次手术后给他拍摄的CT,红色箭头所指处为刘永伟的右肾,可见手术后其右肾是存在的。至于第二次手术则是简单清创手术,医院更不可能取走他的右肾
甚至于,之后网上一位名叫@白衣山猫 的医生又找来了去年8月刘永伟去山东省立医院拍摄的那张他宣称右肾“消失”的CT,内容更令人惊奇!

正如上图所示,红色箭头指向的便是刘永伟宣称自己“丢失”的右肾,其右肾确实是明显萎缩了,但绝不是“消失”了。 按理说,事情到此,面对如此充分的物证,新安晚报应该道歉认错了。可令所有医生乃至大量网民都震惊的是,这家报纸居然选择了“狡辩”...

在上面这篇已经被网友和医生们骂“透”了的“狡辩”文中,新安晚报主要是这样解释为什么报道没有“严重失实”的: 1、我们从来没有说过【刘永伟的肾是在术后“瞬间萎缩”】,而且这句话是你们的医生自己说的!我们有录音!
▲截图来自新安晚报原文
2、我们没有故意误导公众说【刘永伟的肾是术后“丢”的】,我们写的是出院后不见的。
▲截图来自新安晚报原文
3、刘永伟是8月肾“失踪”的,你们6月的CT怎么能证明8月的事情,谁知道你们医院是不是“偷梁换柱”?
▲截图来自新安晚报原文
但耿直哥不得不说,这篇“辩护”稿件的水平,只能配得上0分,不仅回避了公众对于报道硬伤的质疑,反而在用“春秋笔法”转移话题,说自己没有瞎报道。
可这几个理由的逻辑漏洞同样“明显且巨大”:
1、你们当然说过刘永伟的肾是“瞬间消失的”,下面这个清楚写在你们2016年5月5日4版中的问题,不是你们记者自己问的么?也恰恰是因为这个耿直哥前面所说的“逻辑漏洞巨大”的问题,才令医生给出了“说不清会不会瞬间萎缩的答案”。
2、第二个说辞更是苍白:如果手术后肾还在、但开始萎缩,等2个月后再去别的医院拍片发现肾因为萎缩而“未见确切显示”,这很正常啊。恰恰是你们的记者偏听偏信刘永伟“肾丢了”的一面之词,而不是想办法找出徐州的CT和山东的CT,对比着去问专家,才会搞出这么大的乌龙。
3、6月的CT当然可以证明8月的事情,同样的,问题还是在于你们的调查漏洞太大,盲目给刘永伟“站台”,才坑了自己,更损了报社的声誉! 所以,耿直哥在这里不得不奉劝新安晚报的“同行”,趁早就问题报道道歉,而不是死扛。要知道,在备受新媒体和自媒体人冲击的今天,传统媒体已经没有多少公信力可以任由差劲的记者和编辑任意挥霍了...
▲网友列举的此前新安晚报的各种问题报道
最后,耿直哥也希望其他媒体吸取新安晚报的教训,让我们共同为维护医患关系和谐而努力,而不是偏听偏信,制造矛盾。医生们常抱怨媒体有问题的报道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这话,从耿直哥过去这几年的观察来看,并不过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0&ADPUBNO=26558
294#
发表于 2016-6-18 00:19: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让记者身份变味的APP是业界的耻辱
2016-06-17 01:48:11 来源: 新京报(北京)

101分享到: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原标题:让记者身份变味的APP是业界的耻辱)
观察家
媒体的价值不在于做PR服务,记者的身份亦不是创业公司的文案写手。如果将其角色混淆、转换,会让记者的身份和功能变味。
近日,一则关于“找记者”APP被关停的消息流传于诸多媒体微信群中。
该消息显示,由于某公司开发的“找记者”APP严重破坏了新闻宣传的正常秩序,甚至出现有偿新闻,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协调关闭该平台,处理处罚相关人员,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该APP创始人伍王应证实了该情况。
“找记者”APP的业务逻辑并不复杂,类似于网约车模式。创业者录入项目资料之后,可通过“找记者”的微信平台一键呼叫记者。下订单后,平台通过撮合机制将订单推荐给合适的记者,记者们抢单。创业者确认抢单记者并付款到平台,之后确认稿件的交付和修改,最终平台根据创业者发稿需求推荐给各大媒体发稿。
这个想法本是不错的,通过互联网的手段,迅速地将文字需求者与文字写作者对接起来,实现供需双方的互利互惠。
如果说这只针对文案写手,PR高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找记者”平台的特殊之处在于两点:首先,服务提供者不是普通的写手,而是正规记者,是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
在中国,记者并非一个无门槛进入的职业。虽然“找记者”平台确实为记者提供赚外快的机会,但如何协调其在“找记者”平台上的工作和内容,与其供职媒体的工作和内容,是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记者的特殊身份,以及特殊身份的利用,也是一个问题。很多权责、利益的边界需要厘清。如果协调不好,就有可能破坏新闻宣传的正常秩序。
再者,“找记者”平台上的交易极易滑入“有偿新闻”的轨道。该平台的用户证实,在项目报道完成后确实会收到酬劳。而“找记者”本身也提供有偿发稿服务。
一旦有这种直接交易,记者不按照创业公司的要求来报道几无可能。即便记者在新闻媒体供职,受到层层监管,尚且发生“陈永洲事件”,我们很难想象脱离监管,记者直接奔着赚钱的目的为公司做报道,仍能洁身自好。这不是说没有这样的记者,而是这样的记者不适合在这样的平台生存。
某种意义上说,“找记者”平台的撮合机制,是将一些“潜规则”变成“明规则”,将有偿新闻公开化,将媒体、新闻、记者的身份和功能都搞变味了。
有偿新闻是新闻界的丑恶现象,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地区,都是公认违反新闻专业规范的现象。我国的《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都明确反对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严重地扭曲记者独立报道的立场,使之变成吹鼓手,严重违背新闻报道“客观、真实、公正、全面”的要求,使报道变成广告,甚至虚假新闻。这会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新闻报道不是创业服务,媒体的价值不在于做PR服务,记者不是创业公司的文案写手,将其角色混淆、转换,那么记者很快就会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从一个批判者变成一个谄媚者,由一个真实记录者变成一个虚假包装者。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各种行业、职业都被搬到互联网的创业设计之中,但并非所有的东西都适合拿来创业。我们不能因为法官会审判,就可以让法官私设公堂,赚取外快。新闻媒体行业亦是如此。
“找记者”这种项目存活这么久,居然还有人投资,真是整个业界的耻辱。
西越(媒体人)
netease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http://news.163.com/16/0617/01/BPNPK2I200014AED.html
295#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21:58: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Loveqy123456789
Liaoningfushunqing原县电视台败类局领导plx和你的败类新闻部门主任lx你们俩个为官不为乱作为狼狈为奸的败类qing原县用你们俩个败类当局领导真是没人了你们俩个败类为官不为败类当道公报私仇你们俩个败类有什么局领导水平算什么东西新闻部门主任挟持个不懂业务换设备越换越糟的局领导胡作非为俩个败类
今天14:30

Loveqy123456789
Liaoningfushunqing原县电视台败类局领导plx和你的败类新闻部门主任lx你们俩个为官不为乱作为狼狈为奸的败类qing原县用你们俩个败类当局领导真是没人了你们俩个败类为官不为败类当道公报私仇你们俩个败类有什么局领导水平算什么东西新闻部门主任挟持个不懂业务换设备越换越糟的局领导胡作非为俩个败类
今天14:30
296#
发表于 2016-7-5 21:54: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媒体人的十宗罪?

原创 2016-07-05 詹欣 必记本

                          
               
                                                                                                                                                              
                        
New Soul
                        
Yael Naïm - Yael Naïm
                                             
                 
            
               


一 浮夸


  
媒体人仿佛什么都想让人知道,采访要写采访手记,离职要写离职信,甚至吵个架也要写篇心得体会,像是爱叫的母鸡!问题是:你下了蛋叫还说得过去,你特么拉泡屎还叫是几个意思?想让人围观你拉的屎不够臭吗?这些和公共利益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二 虚荣



  攀富结贵爱往名人堆里钻,和名人混不就是想自己也成为名人嘛!问题是名人能按着性子接受你采访,不是因为你牛逼,是看重你身后的机构,离了你所在的机构你特么啥也不是!

三 浅薄



  不学无术,哗众取宠!问题是媒体人要花在化妆上的时间和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一样长,用在修饰脸上的功夫和用在修饰语言上的功夫一样的话,也不至于犯那么low的错误、做那么低级的报道了!

四 偏激


  
不是说问题不能报,黑暗不能揭,问题是接触的问题多、看见的黑暗面多,媒体人自身难免目光狭隘心理偏激。为曝光问题而曝光问题,为报道黑暗而报道黑暗当然是一种选择、值得尊重,但最为可取的是媒体人应该像啄木鸟,报道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曝光黑暗是为了铲除黑暗,从黑暗里寻找光明!这样不是更有价值吗?

五 鸡贼


  
重大问题绕着走,看见利益挤破头!选择了媒体人这份职业,或多或少该有一点献身精神,你不能只想着自己利益,却回避问题,献媚权势却只抨击弱势群体!柿子见软的捏,一般的人这样做是小人!媒体人这样做是鸡贼!

六矫情


  
某某某采访了就说不忘初心、勇敢无畏,谁谁谁离职了就说媒体要没落了,谁谁谁突然死了就说媒体人要重视健康安全!我就特么纳了闷了,你媒体人采访不是你的份内工作吗?一个农民采访他特么也得进的去现场啊?另外,也没见过教师离职老师行业就不行了的、哪个农民不种地了你饭就吃不上的?这个世界离了谁都能转!再说,突发疾病死亡不是媒体人单独面临的问题,是每个行业无论什么人都可能遭遇的事情,怎么特么就媒体人该注意身体健康,难道不该呼吁所有人都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吗?

七 业余


  
滴滴为什么能抢占出租车的市场?很大一个原因是出租车司机挑活、车不干净、态度不好、车费还贵,一句话,不专业!被人抢单是活该!一个拿了记者证的媒体人你能够报道时核查事实而不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吗?媒体人能够做到客观、中立、理性报道吗?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你和一般的自媒体人甚至一般的人有什么分别?就因为多了一个记者证吗?

八 贪心


  
见钱眼开、逐利忘义。贪心还是委婉的话,太多媒体人是吃相难看、贪得无厌的贪婪!别人有的自己应该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应该有!甚至不惜报道交易、敲诈勒索!一段时间疯传的某媒体要新闻报道部和广告部合为一体的改革措施让我老人家眼睛珠子差点跌出来,新闻专业主义争取了几百年的采访报道和广告经营努力竟然在中国变成了一个项目部!这得有多大的经营压力才会这么做?

九势利



媒体人的势利不是说嫌贫爱富、眼睛朝上,而是说眼高手低、目光短浅看不上小事件小事情,净想着报个大新闻,或是追逐热点,见什么吸引眼球赶紧做什么选题,跟风扎堆做新闻!以前我就质疑,有那么多老人倒地别人帮忙反而被讹的事件吗?未必!现在有那么多老人骂不让座甚至骂抱小孩的妇女不让座的现象吗?同样未必!原因只有一个,这样的新闻安全,关键是能够刺激人的神经,有人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HHtFORWuVS6OW1w6#rd
297#
发表于 2016-7-10 15:46: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洪灾报道花样翻新,但仍然欠缺好故事



来源:搜狐传媒    张耀升          2016-07-10 15:24

连日豪雨造成的洪灾,不只重创了武汉,也揪住了国内民众的心。
  
网友在网上分享一手消息外,媒体也试图用各种新技术,让灾难实况呈现在社会面前。这次洪灾的报道中,有宏观的政策梳理,有视觉化的图表新闻,有身历其境的网上直播,如此多新技术投入这次武汉洪灾的报道,却让许多人觉得这些新技术的洪灾报道少了些什么,许多人更有种信息杂乱的错觉。
  
灾难也许并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但是随着报道技术变得更加丰富,媒体如何用这些新工具说好灾难背后的故事,似乎没那么简单。
  
直播、VR、无人机、H5这次都上场了
  
随着报道技术的精进,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变成了媒体运用新技术的练兵场。H5、直播、VR这些新的传播方式,在这次武汉洪灾都用上了,而且用的还不少。
  
某门户用这段时间最火的直播带来武汉的最新情况,推出了所谓的“拍客小组”。在武汉通信网络正常的情况下,该门户把暴雨的实况推送给全国关注灾情的民众,洪水令许多人震惊,但是这些拍客小组碍于拍摄设备上的限制,大多只能用手机拍摄,剧烈晃动的画面与零碎的信息令人难以消化。虽然网站藉由热心民众在网上带来了最新画面,让许多有救助需求的灾民得到关注,站在媒体的角度上却缺乏了系统性的报道。
  
除了拍客小组外,《新京报》也与门户展开直播上的合作,相较于追洪小组较为碎片的直播信息,《新京报》采访团队展现了其媒体专业性,运用实地采访与数据分析让观众更加理解武汉民众避难、救援的状况,报道相当有条理,在使用直播的媒体中是评价较好的。
  
除了门户、《新京报》的直播,财新传媒也在直播上发力。财新传媒的四位记者甚至用手机的4G来进行直播,“财新共派出了4位记者在武汉进行报道,拍摄这段直播的记者崔先康是第一次用直播方式进行报道,用手机刷4G流量,拍了几段1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不等的视频直播。”
  
各路媒体消耗4G流量也要搞直播,但是大部分的直播仍然停留在插旗时代,也就是先求有,再求好的阶段,在部分媒体人眼中看来,许多直播新闻的内容、方向却还没完全成熟。安徽官媒就是知名例子,中安在线利用直播来报道养殖场六千多头猪遭遇洪灾的惨况,是灾情直播报道中较为另类的。这则直播引起许多人议论,甚至有网友戏谑地说,“这六千头猪已经被救出来了,最终还是要送屠宰场。”
  
除了直播之外,网易、界面新闻也纷纷采用H5来呈现暴雨的受灾状况,有趣的是,相较于直播,VR,H5可能算是比较比较老的技术了。
  
这些结合新技术带来的报道,虽然能吸引许多观众的眼球,有助于理解灾难现场状况,但是相较于过去媒体在大型灾难的系统报道,新技术目前所能呈现的信息依旧过于破碎,甚至原始,观众较难用现有的信息去拼凑出洪灾的全貌。
  
没有最新科技 汶川地震的报道依旧影响今日
  
汶川地震的报道,可能是传统媒体在大型灾难报道中的代表。
  
2008年,媒体的型态并不如现在多元,甚至连观众能自由选择的媒体都不多,但是当时媒体对于大型灾难的报道带给我们的冲击却是相当巨大的。
  
时任《南方周末》记者的张悦,是当时最早前往四川地震现场的记者之一。在缺乏技术支持,甚至通信全部中断的情况下,张悦还是撰写《孤岛汶川的人性百态》、《共和国史上最悲壮的空降》、《幸存北川的表情》、《北川,悲伤成川》等相关报道,让一度成为孤岛的震区信息为更多人所知。
  
善于撰写特稿的《南方周末》记者李海鹏,也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留下了他的经典作品。张悦在传媒狐的采访中就曾称赞他,“之后我们还有很多《南方周末》的同事相继到过北川采访,包括那能在中国新闻史上留名的一篇报道,就是海鹏和陈江写的那篇《灾后北川残酷一面》。”
  
张悦曾告诉传媒狐,不用太多新技术,有电、有网络这些原始设施他就可以报道了,“我要找个有电、有网络的地方发稿,我当时在绵阳电视台的一个机房里头完成了稿件,那个机房是平房,在余震中也相对比较安全,是绵阳朋友特意给我安置的,我写了一个通宵。”
  
2008年没有新技术的加持,过去灾难报道就只有文字、图片,也许对于习惯影音报道的新型读者来说过于平淡,在技术上远远比不上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直播、H5、VR等新锐技术,但报道的影响力却持续到了今天。
  
目前媒体还是缺乏用新技术说好故事的技巧
  
灾难报道是考验媒体机构的机会,也同时是媒体们展现技术的时机。在武汉洪灾报道上,文字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乎没有,另外在新技术展现方面,也还停留在先求有的阶段。VR、直播、H5、无人机这些新技术虽然让我们更靠近灾难现场,甚至可以亲身经历,却也让我们在靠近的过程中,看不到灾难背后这些人的故事。
  
知乎上曾经多次出现过关于灾难报道的问答,网友步维风就相当看重灾难报道必须以人为本,“新闻记者的职责是什么,大概非从业者就以为是简单的揭露现实,这个普通人都能做到,新闻从业者也是要有职业操守的,就灾难报道来说,如果说报道里面的具体事件还不是以人为本的话,我很好奇什么样才是以人为本?”
  
在技术繁荣的今天,许多媒体还是欠缺将这些新技术巧妙结合故事的技巧,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些新技术传递的信息还是太过原始了,有时可能只是个淹水的画面,有时可能只是个救灾的画面。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直播才能制造最真实的体验,“网络视频直播是现在媒体的最高端形态。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文字可以捏造,图片可以PS,就连视频也能剪辑制作,唯独直播,它可以让用户与现场进行实时连接,具备最真实最直接的体验。”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即使媒体、个人纷纷投入这波技术繁荣,《新京报》、财新传媒和许多地方媒体,还是在传统的图文报道中坚持讲故事。
  
在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技术已经让每个人都具备报道的能力,像是利用智能手机发布灾难信息。所以不只是媒体,每个人都尝试用新技术进行传播。曾经在媒体工作过的姚品就和某传媒的伙伴们合作,利用无人机和VR等新型设备,制作武汉灾情的全景视角,是媒体机构外用新技术报道的亮点。
  
尼葛洛庞帝曾说,“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大众传媒将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受个人系统。”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媒体与个人在信息传播上会更加破碎,有些甚至显得原始,但如何运用这些新型态信息来说好新闻故事,成了许多媒体的课题。

有趣的是,虽然我们反复论述了把故事说好的重要性,但是对新形态的读者来说,也许能透过新技术去体验现场就足够了,故事什么的,有空再点开看看吧。

http://www.guanmedia.com/news/detail_2690.html
298#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08:10: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请酌情停止称呼新华社为“国社”

2016-07-28 wentommy 三娃子

鄙人的学业与职业,均与新华通讯社有过亲密交集。



96至98年,就读中国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专业,这所不复存在的新闻专门学校是新华社的研究生部,毕业实习也是在该社对外部的特稿社(China Features), 还依稀记得特稿社当年著名的“二李”——李希光和李竹润(笔名黎信,2015年曾就播发“西点军校学雷锋”的愚人节假消息道歉)。



新华社就新华社吧,但是面对师友经常把新华社称为“国社”,我个人认为有四大不妥。



其一,与中国新闻社易混淆;其二;与靖国神社亦混淆;其三,依据两学一做精神,“国社”称谓涉嫌主张媒体国家化,是对“7不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核心价值观的反动;其四,易与国家社会主义(Nationaler Sozialismus)混淆,让无辜群众联想起德意志第三帝国。



这也是我作为一名上世纪就读于北师大思想品德与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一点心得,谨与新闻宣传战线的广大工作者商榷。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xKXL5VI3FPun%2F6#rd
299#
发表于 2016-9-16 10:30: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郑州市民:街头买份报纸咋恁难?报刊亭何时恢复?
2016-09-16 08:49:37 来源: 大河网(郑州)

(原标题:郑州市民:街头买份报纸咋恁难?报刊亭何时恢复?)

报刊亭从它100多年前出现起,就一直都是路边行人驻足阅读的地方。

美国丹佛,一位博尔赫斯模样的老人在摆放他的杂志。

在纽约清晨的街头,人们可以在报刊亭边用一次轻松愉快的聊天开始新的一天。没有了报刊亭,我们就只能在门口包子铺打个照面。

在希腊,你会在报刊亭里买到明信片和旅游手册。在郑州,你知道哪儿能买到吗?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报刊亭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浪漫的存在,万物尽在其中。

在英国,有的报刊亭甚至是由大牌设计师完成的,比如伦敦奥运会主火炬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的作品:

另外一些国家的报刊亭则纯粹是简单的美,比如在德国:

比如在捷克布拉格:

至少在夜晚,那些街头巷尾的报刊亭还能够温暖路过的人们吧。

然而,在中国·郑州,报刊亭早已经成为了历史。

郑州最后的报亭 (网友“山夫牛”拍摄)

从2012年4月郑州市政府实施“退路进店”政策之后,遍布于郑州街头的四百多座报亭被陆续强制拆除。

至此,郑州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没有报亭的省会城市!

当时,一位网友曾伤感地写下悼词:“再见,报刊亭;再见,街边小风景;再见,本就苍白无力的郑州精神文化生活。”

郑州市民对报刊亭的依恋和不舍,一直持续到现在。

9月13日,《河南日报》在12版的“舆论关注”版刊发读者翟文龙的文章《郑州街头买份报纸咋这么难?》。

(点击图片可放大看全文 )

文章说,一座城市,如果连一个报刊亭都没有,或者说连一个报刊亭都容不下,那么我认为这个城市就是一座没有文化之城。

郑州的报刊亭何时恢复?




我只期望,有一天,身为市民,我们不再为买报纸而发愁,也像过去一样,不管走在街头的哪个地方,都能轻松方便快捷地买上一份报纸。我感觉这才是生活,这才有一种城市的味道。

是啊!

城市之美,美在细节。

小小报刊亭,传递的是书香,是文化,是精神。

(原标题:郑州市民:街头买份报纸咋恁难?报刊亭何时恢复?)

http://news.163.com/16/0916/08/C12RT46S00014AEE.html


本文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300#
发表于 2016-9-24 00:05: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原创 2016-09-22 大鸟 新闻记者
昨天,一个媒体圈的所谓“雷霆开除事件”引发了新闻业同行的热烈讨论。
15日凌晨,厦门遭遇“莫兰蒂”袭击。台风过后,厦门上下都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20日下午,厦门本地自媒体微博@看厦门 转载爆料称:厦门电视台女记者在同安采访灾后重建现场的时候,戴着墨镜,打着阳伞,扭着腰采访的形象,与街上大扫除的志愿者的形象格格不入。

微博爆料后,这位女记者遭到众多网友批评,2个多小时后,厦门广电火速发布通告,认为该女记者的不当行为“违反了新闻记者的职业规范”、“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对她做出停职处理。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事实,此事之所以引起关注,又是“标题党”惹的祸。较早发布这一消息的某些公众号,将此事与“阿里程序猿抢月饼被开除”相提并论,使用了《女记者2小时之内被炒,只因戴墨镜打伞采访》的标题。其实,只要看完报道全文,就知道根本没有谁被“炒鱿鱼”,厦门广电的“处理意见”是“停职,并接受进一步处理”。也有报道标题使用“停职处分”的说法,这也不准确,因为“停职”不属于处分措施的一种,只是暂时停止工作,也许经过调查后给予“记过”甚至“开除”的处分,也许舆情平息之后继续工作了。

也有人认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有穿着的明文规定,女记者难道没有穿着的自由吗?
自由当然有,但应该是在遵从专业要求下的自由。职业规范中敬业的要求,就包括衣着与采访环境相适应,大方得体等等。这位女记者之所以招致本地群众的指责,就是因为她的着装、姿态,与厦门灾后重建,特别是画面上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形象反差太大,太刺眼。
类似因为记者穿着不当引起舆论批评的案例并不少见。
2013年芦山地震,当地电视台一位正在举行婚礼的女主播,穿着婚纱出镜播报新闻,一度被称赞为“最美新娘”“最美女主播”,但是很快舆情反转,受到专业人士的质疑。比如当时还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喻国明教授评论说:那位“最美新娘”的电视主播难道缺少三分钟的时间脱下与救灾的氛围完全不和谐的婚纱吗?作为记者应该报道灾难,而不是表现自我。媒体和舆论领袖在灾难中抬高自己,超越救灾和灾民是一种价值观的倒错。



再举一例。2013年11月亚冠决赛时,在机场采访运动员的一位央视女记者的照片也引发热议,认为她穿着不当,甚至批评她“抢镜出名”。后来这位女记者在自己的微博上回应说,那天的衣服并非低胸,而是因为当时抢采访,内搭不小心掉下来,自己根本不知道。



新闻教学中一直有个比喻:深入,首先要身入。记者的穿着、姿态和行为与采访环境合情合景,的确是应当注意的专业要求。记得当年一位记者采访火车站的流浪儿童,我问他怎么才能跟流浪儿搭上话?他告诉我,其实很简单,跟孩子们往地上一坐,给他们每人发根烟,一会就聊起来了。

回到这次引起热议的案例,以这样的姿态把话筒“杵”到志愿者面前,恐怕是听不到真心话的,更不用说有深入的采访。对于照片上女记者的大量指责,恐怕更主要是新闻业中普遍存在的“骄娇二气”“不接地气”的不满情绪的发泄。这一点,倒是值得新闻业者深思之。

......................................................
在这里,读懂转型中的中国新闻业
在这里,探讨新闻业的未来
在这里,进行深入而严肃的思考
在这里,关心新闻人自己的命运!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MxNjcyOQ==&mid=2653817047&idx=1&sn=5f7e5ae68fb196d200760777051d4f86&chksm=bd4242c18a35cbd7bb026b31cdab8b9edf86fd52d48828152c6f8abeebfc1fd2faa9b072c6a1&scene=1&srcid=0922ZmX21ZngxWFhQTZMdhmw#rd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