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采访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7 15:26: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前调查记者揭露“郑州疫情”遭遇威胁:去派出所自首
这两天,因为写郑州疫情方面的文章,我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留言,人身安全受到极端威胁。

星月浩洁(追月数星)的宗旨是“真实记录,一起呐喊”。以往,都是为别人发声,今天,形势所迫,不得不占用一点读者朋友的时间,为自己“呐喊”一次。


以上留言,有部分被我精选出来放在留言区了,但大部分没有放出来。在这些人眼中,我写文章是“煽动舆论”、“看不得中国好”,甚至是“反动分子”、“汉奸”。

扣上这些“帽子”后,接下来便是赤裸裸的恐吓威胁,“赶紧删除文章,不然去抓你”、“主动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诛九族”……

受以往很多案例的警示,我知道他们说这话可能不是恐吓,而是极有可能干得出来。

晚上6点25分,我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某某部门负责人的电话,说他们接到大量投诉,要求删除不实文章。

我问他有没有对此做过调查核实,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强调自己的权威:“我现在通知你,赶紧下架。”

瞬间,我觉得天塌下来了。

我为什么要关注郑州疫情?这事得从国庆的最后一天说起。

10月7日,我去郑州看望朋友。走出新郑机场扫码的时候,发现我码变黄了。我头天晚上做的核酸,未超过24小时,按理不应该黄。地铁入口的工作人员说,黄码只能坐出租车。

当时我没太在意,以为到住的地方做核酸就没事了,没想到核酸结果出来没问题,可第二天还是黄码。到下午的时候,社区流调人员几次三番电话轰炸,说必须在当天晚上离开,不然就得居家监测7天。

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郑州可能“不安全”了,就购买了绿皮火车票,连夜“逃离”。经过20多个小时奔波,才回到自己的城市。


果不其然,接下来河南多地陆续出现疫情。最初,汝州最为严重,我在一个直播节目上看到惊人一幕,汝州市实验中学门口,排着很长的队,全是拉人的车,可当天官方通报确诊的数字也就几个人。

接着悲剧发生,汝州住隔离点的14岁少女,因发烧抽搐,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

悲剧发生后不久,汝州一男子因核酸异常被拉走隔离,同样死在了隔离点。我联系到家属,他们给我提供了在隔离点门口抢救的监控视频。

省会郑州的疫情,是从10月12日开始严重的。当天,郑州部分区域小区居民接到通知,小区实行静态管理,只进不出。也就是封小区。

其实,早在10月11日网络就流传出消息:郑州市疾控中心上午开会研判,从12日开始郑州市全域实行3天静默管理,包括五市县,先准备几天的菜吧!


不过,这一消息当天就遭到郑州官方辟谣:假消息,公安机关已立案查处。


网友在官方辟谣文章下面留言:

我刚买的半扇猪肉咋办;
害得我买了一周的方便面;
我用50斤肉肉换疫情永远消失;
我刚才超市买菜回来[苦涩];
下班回来碰到邻居抢购了几大兜东西,拿都拿不动了,她说一不小心就买多了[捂脸],我说咱们要相信官方消息
……

其中,某“广告印刷”的网友留言:我在河南,我一点不慌,咱河南是粮食主产区,还怕没吃的吗?延津县小麦,滑县小麦,双第一,新乡市的医疗器械也是全国有名,你们说,慌啥。

网友回复:疫情最严重那年物资都没断,还有啥怕的。


为近一步了解郑州疫情,我联系到一位住郑州高新区的朋友。他告诉我,郑州的疫情还是比较严重,从10号开始,他所在区域核酸检测一天要做两次。

12日朋友下班回家途中接到通知,说小区闭环管理,只进不出。

“我得上班,有必须要办的事,如果回家就不能出来了,所以昨晚就没回去,在二七区的朋友家借住。”

从13日起,郑州大部分小区都开始闭环管理了,整个城市基本进入静默状态。

社交平台也出现各种不和谐的声音。住郑州万科城紫兰苑1号楼一单元的一名业主,10月10日小区被封后,一家人居家配合防疫工作。但很不幸,女主人开始发烧,温度没有低过38.5。直到14日晚上社区才打电话说确诊为阳性,一直说派车拉走治疗,但直至确诊患者发烧虚脱,出现咳嗽、胸闷症状都没有得到治疗。中间家人联系了社区、办事处、疾控部门、市长热线,甚至报警,均没人上门拉走治疗。

无比绝望的男主人在社区居务群求助:“此刻,我母亲和孩子也出现了发烧症状,我现在跪向大家求助,该怎么办才能让我家人得到救治。"


另一名中年男人途径郑州中原区秦岭路与陇海路交叉口时,被确诊阳性,要求原地不动,联系办事处、报警、打各部门电话,结果都是确诊人数多,隔离点没有床位,转运车运转不过来。

这两件事,对一名有着10多年工作经验的前调查记者来说,本能的意识到,郑州本轮疫情的严重程度不容乐观。尤其是看了睡在马上的阳性人员的视频,我的心被刺痛了,在这个寒意渐浓的秋夜,两个人露宿街头,连一床棉被都没有,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小区闭环,市民居家,学校停课,可郑州每天感染的人数并不是很多。

其实,不仅是我发现了问题,郑州很多市民都不理解,每天增加几例,为何大动干戈“封城”?

他们还发现,白天小区平安无事,到了晚上就有大巴把人拉走。

看完这个视频,我觉得有必要也有责任和义务,将所了解和掌握到的信息,写成文字告诉公众,并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毕竟,疫情已经马上三年了,曾经经历过的一些深刻教训,不应该再犯。

10月20日,郑州官方发布通告,对连续7天全员核酸检测正常的居民小区,可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时间从10月17日开始计算。也就是说,到10月23日,如果小区全员核酸检测无异常,就可以“解封”了。

到了10月23日,是否解除管控官方只字不提,导致民间流言四起。当天,郑州市民在本地媒体问政栏目发帖求助,询问10月24日小区是否解除管控?但还没等到市长或相关部门回复,帖子就莫名被删除了。

在万众郑州市民的千呼万唤声中,10月24日郑州官方连夜发布《通告》称,有序恢复部分区域人员出行。但是文件中如何“点对点”,怎么个“足不出区”?并未给出说明。这份语焉不详的通报再次引发网友更大争议?

在争议声中,郑州各区县(市)也相继发布小区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通告,但各区县(市)之间的政策各不相同。

正因为此,广大市民的情绪再次被点燃,昨天白天,网络上还流传出某工厂员工集中冲出大门的图片和视频。

10月25日23点40分,还有省纺机家属院的住户,在当地媒体问政平台求助称,一家三口从19号确诊到现在迟迟无法转运。23点54分,郑州市中原区官庙街道办事处回复:名单已经上报,但一直没有接到转运通知,社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请居民耐心等待。10月26日早上9点过起来后,发现帖子不在了。


截至目前,郑州部分区县已经公布第三批逐步恢复生活秩序的小区名单,但很多市民反映“还是出不去”。

象湖壹号一期,是10月25日郑东新区公布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小区之一,但今天有业主给我们反映,他们还是不能正常出行,而且出小区需要24小时核酸,“今天早上核酸也停了,就是不想让我们出去”。

我联系到物业,一名工作人员称,他们以办事处通知为准,文件没有说完全解封,也没说可以正常出入小区,如果业主临时需要出去,需要领取临时出入证,可以出去两个小时。

“一家一户领一个出入证,只能一个出去一次,时间两个小时。”物业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上班,需要拿工作证明到前台签承诺书可以正常出入,但仅限办事处辖区的公司,别的区域还是不行。

随后,我打电话向郑东新区豫兴路办事处咨询,工作人员称象湖壹号一期确实解封了,但没说可以自由出入,现在社会防控面还没有完全消除,还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所以要减少人员流动,列入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的小区,一户人每天只能允许一个人出去两小时。

至于郑州疫情有多严重,这名工作人员极不耐烦的说,“数据不是我们报的,我跟你说了,为了你的安全,减少流动。”

也就是说,被列入逐步恢复生活秩序的小区,即便持24小时核酸证明,想要自由出入小区,也还要一些时间。

不过,一个好的消息是,在今天河南省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尽快扑灭疫情燃点,提高检测质效,加强改善隔离点管理,做好社区农村服务保障,满足就医用药等特殊需求,力争在月底前实现社会面清零。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这也是我为什么关注郑州疫情的初衷。

最后,给朋友们推荐一首《孤勇者》。愿每个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火炬,做一个真正的孤勇者。认同和支持的朋友,烦请转发朋友圈,在文末点个“在看”。

付松  2022.10.26

来源:星月皓洁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LGTD4m1M1gRdf7_z2i8UQ

编辑:张铭麟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21:52: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2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2 17:51: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怼上了!韩媒记者穿拖鞋高声质问尹锡悦,执政党:记者不应该……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付嘉骏】综合韩国《朝鲜日报》、《世界日报》等媒体20日报道,当地时间18日,韩国MBC电视台的一位记者穿着拖鞋参加在龙山总统府召开的记者会,并对当时回应禁止MBC记者搭乘总统专机随行出访一事的尹锡悦提出抗议。报道称,这位记者当时的着装和言行此后在韩国国内引发争议。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紧急对策委员金钟赫于19日对此表示,相关记者的着装和行为在总统面前显得非常无礼,并称“记者不应成流氓”。
据上述韩媒报道,18日上午,尹锡悦在龙山总统府举行的“每日简约记者会”上就禁止韩国MBC电视台记者搭乘总统专机随行出访一事表示,“MBC用与事实不符的假新闻离间了“国家安全的支柱”——韩美同盟关系,行为非常恶劣。”
这时,一位脚踩拖鞋的MBC电视台记者高声向尹锡悦质问道:“MBC恶意歪曲什么了?”但尹锡悦并没有回应这位记者的提问,而是立即转身向办公室走去。该记者见状,向背对着自己的尹锡悦继续高声抗议。随后,韩总统府一位官员当场向该记者表示,这么和总统说话是不礼貌的。
报道称,上述记者当时脚踩拖鞋、高声质问尹锡悦和总统府官员的样子随后在韩国国内引发舆论争议。
对此,国民力量党紧急对策委员金钟赫于19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回应称,“这名MBC记者当天在记者会上冲着总统的后脑勺大喊大叫,还和总统秘书高声争吵”,“总统说话时,他还是一幅双臂抱胸,脚踩拖鞋的样子。”金钟赫接着表示,“对于他穿着拖鞋来(参加记者会),我该说什么好呢?”,“这幅着装也太无礼了吧”。他最后写道,“在履行媒体和记者责任前,先想想作为人最基本的礼仪吧”,“记者不应成流氓”。此后,韩国执政党内也有人在社交媒体发文,批评这位MBC记者在当日记者会上的着装和言行“没有礼貌”。
据此前报道,尹锡悦于本月11日至16日先后访问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出席东盟(ASEAN)系列峰会和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尹锡悦出发前,韩国总统府曾在9日通报称,不准MBC电视台记者搭乘总统专机随总统出访,不向MBC电视台记者提供采访便利。此后,韩国五大传媒团体发表紧急声明对韩国政府的这一决定表示反对和抗议。
MBC电视台此前于今年9月末,在尹锡悦访美期间,报道过其在美国“爆粗口”的一则新闻。报道称,尹锡悦于当地时间9月21日在纽约出席活动时,与美国总统拜登进行简短交谈。在活动结束后,尹锡悦离场时被拍摄到对身边的韩国官员说出一句疑似带有粗话的发言。这段话很快被传到社交网络平台,韩国媒体则相继对此进行报道,引发巨大争议。MBC曾表示,尹锡悦的相关言论针对的是美国国会和拜登。然而韩国总统府却就此解释称,尹锡悦相关表述针对的是韩国国会,也未提拜登,说的是其他词汇。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屈妍君

2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4 20:59: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韩国总统与记者争吵中断问答会
韩国总统尹锡悦20221118日在抵达总统办公室的时候回答记者提问。他已经终止了每天上午的记者问答会。
韩国新总统在与一家广播公司就他在美国热门麦克风上的言论的报道发生争执后,暂停了与记者的例行上午问答会。
5月上任以来,尹锡悦总统在早上上班途中经常在总统府大堂接受记者提问。
所谓的上门会议在韩国非常不寻常。在韩国,尹的许多前任都面临批评,称他们回避与记者会面以避免敏感问题。
尹锡悦是一位保守的前高级检察官,他在总统选举期间曾承诺改善与公众的沟通。他甚至将总统办公室搬迁到现在的国防部大院,放弃了以前的山腰青瓦台,他说青瓦台的结构和位置导致过去的领导人与公众隔绝并行使 帝王权力
但周一,他的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最近发生了一起令人不快的事件,导致现已确定无法维持问答会。
声明说:启动上门是为了与公众进行公开交流。如果安排了一些能够很好地达到其目标的措施,我们将考虑是否恢复它。
这起令人不快的事件指的是尹的一名助手与 MBC 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之间发生争执,因为他的办公室决定禁止 MBC 工作人员乘坐他本月早些时候前往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参加峰会的总统专机上的媒体群。
尹的办公室表示,MBC因其在外交问题上的一再歪曲和有偏见的报道而被禁止。
今年9 月,在纽约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与总统乔·拜登短暂会面后,该广播公司录下了尹与助手的谈话。虽然音频的某些部分不清楚,但可以听到 尹使用了一些不雅的语言。
MBC添加了字幕:如果立法机关的那些白痴不批准,拜登会不会太尴尬了?尹否认他提到了拜登或美国国会。
在上周五的上门会议上,尹表示对MBC下禁令是不可避免的。他指责MBC用假新闻挑拨韩国和美国关系是非常恶意的行为
尹正要走的时候,MBC记者在他背后喊道:“MBC做了什么恶意行为?
随后,记者和尹某的一名助手发生了愤怒的谈话,很快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并为尹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政治争论提供了素材。
一些记者组织和尹的自由派竞争对手批评 MBC 禁令威胁到韩国的新闻自由。 尹的支持者表示,MBC招致禁令是因为它报道不公平。
是一名政治新手。在去年进入地方政界之前,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是作为检察官度过的。在今年 3 月的激烈总统选举中获胜。
一些人认为他的上门会议展示了他为成为不同的领导者和改善沟通所做的努力。但其他人则表示,他毫无准备、未经过滤的评论导致他作为新总统的支持率相对较低。
属于自由派的主要反对党民主党称,尹某暂停上门会议是狭隘的
问总统一个不舒服的问题是一件令人讨厌的事情吗?如果他的目标是公开交流,他必须心胸开阔,也能容忍不舒服的问题,该党的发言人安浩英(译音)说。
尹的正执政的人民力量党高级成员金正赫(译音)指责 MBC 的报道是基于其所谓的扭曲的优越感,表现得像是在上演与总统府的战争。他说 “MBC不会把新闻自由误认为是自由发送假新闻并继续进行操纵、夸大报道的自由吗?
(依据美联社报道)
来源:美国之音
编辑:屈妍君

2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4 21:25: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惊!卡塔尔世界杯的记者,还在用北京奥运的媒体包
北京时间11月21日零点,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正式打响!
据媒体报道,“网红”2008年北京奥运会媒体包再现卡塔尔世界杯。视频中,一名正在进行媒体信息登记的外国记者背着的正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媒体包。
历经14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媒体包依然完好无损。让众多网友想起一首歌,“你的背包,背到现在还没烂”。
这看似巧合的一幕,其实已经在东京、里约、伦敦奥运会,南非世界杯上出现过了。别人撞衫,记者们“撞包”,原因自然不用多说,北京奥运会的媒体包质量杠杠的!
为何大家对08年北京奥运媒体包“情有独钟”,不少国外记者感慨“北京奥运会的媒体包是最实用的、最结实的”。
去年东京奥运会上,有伊朗记者坦言自己每逢大赛都背着它。“算上东京奥运会自己参加过四届奥运会的采访报道,每一次都会背着北京的媒体包,因为它的质量非常好。它是专门为职业摄影师设计的。”
来自西班牙的记者费南多,和伊朗记者一样,也是背着这个包去了伦敦、里约,又背到了东京。尽管他的包上已经有一些磨损,但是看起来还不算太旧。
除此之外,新华网记者2010年世界杯期间去南非采访时也背着这款背包,到现场后发现,“北京奥运会的背包屡见不鲜”。
其实,备受各国记者青睐、质量过硬的“网红”2008北京奥运会媒体包只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
本次卡塔尔世界杯上的中国制造如同满天繁星,中国铁建承建的世界杯决赛举办场馆卢塞尔体育场、中国电建建造的光伏电站、中国制造的1500辆新能源客车……中国驻卡塔尔大使周剑表示,这既是中国发展的象征,也表明中国制造、中国建造越来越多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喜爱!
来源:传媒见闻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lYh1UU3zYYFBRkDNLFkEg
编辑:屈妍君

2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00:13: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苏纳克指责中国“殴打逮捕”一名BBC记者,中方:颠倒黑白
11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英国首相苏纳克指责中国的防疫政策,包括殴打逮捕一名BBC记者。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英方有关言论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坚决反对。”赵立坚指出。
赵立坚介绍称,昨天我已经初步介绍了有关情况,据向上海方面了解,有关事实是这样的:11月27日晚,上海警方为维护社会秩序,依法劝离某路口现场聚集人员,这其中包括一名BBC驻沪记者。在警方明确告知该名记者即将对现场人员进行劝离的情况下,该名记者拒绝离开,且一直没有向警方表明自己的记者身份,警方遂将其强制带离,并在对其开展必要身份核查及法律告知后,请其自行离开。有关程序完全在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
赵立坚指出,这位BBC记者在警方执法过程中拒不配合,却做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而BBC则立即歪曲事实,大肆炒作BBC记者在工作中被警方所谓“逮捕、殴打”,把脏水泼向中方,这显然秉承了BBC恶意碰瓷的一贯做派。
赵立坚强调,外国记者在中国依法享有新闻报道权利,同时也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采访报道时应提前出示记者证,不得从事与记者身份不符的活动,这对于任何媒体都不例外,与所谓新闻自由也没有关联。
赵立坚说,在中国有许多外国媒体,为什么每次都是BBC在现场出现问题,这是应该认真思考对待的问题,借这个机会我也有几个问题想请英方回答:
第一,英国政府是如何对待国内抗议者的?
2020年,伦敦爆发反对抗疫封锁措施的游行,英国警方逮捕150多名民众,2021年,在反对政府削减公共开支政策的大规模游行中,英国警方逮捕超过200名民众。从公开的视频资料中可以看到,多名英国警察将赤手空拳的抗议者团团围住,对其拳打脚踢,大打出手,任其哭嚎哀求,甚至衣不蔽体,也不为所动。
第二,英国政府是如何对待记者的?
大家应该还没有忘记,几年前,一位中国记者仅仅因为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行使正当权利,进行提问并表达观点,却遭到百般阻挠,甚至人身侵犯,最终还被英国法院判处有罪。英国记者格雷厄姆·菲利普斯仅仅因为创作了不适合西方报道的内容,而成为被本国政府制裁的首位英国公民。
第三,BBC是如何报道中国的?
“阴间滤镜”到涉疆涉港歪曲报道,许多人对BBC恶意抹黑攻击中国的黑历史印象深刻。2019年以来,BBC在涉港报道上无视暴徒暴行,却指责香港警察暴力执法。在涉疆报道上,BBC驻京记者仅采用几张非实景卫星图片和反华人士的所谓报告,并炮制世纪谎言,对新疆大肆攻击抹黑。在涉疫报道上,甚至将公路反恐演习视频作为中国暴力防疫“证据”。
“为什么总是BBC出现在各种现场?BBC记者究竟是去报道新闻还是去制造新闻呢?英方应该尊重事实,谨言慎行,收弃虚伪的双重标准,停止玩弄双重标准。”赵立坚强调。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吴漫

2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0 10:26: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報人拾憶/跑法院的那些朋友

跑法院的那些朋友

──報人拾憶之二十九

作者:鄉廬子夜

摘要:八十年代跑法院時,法院和記者形成了一個朋友圈。大家不但默契合作完成新聞發佈,也彼此瞭解相互關心。除了工作之外,平時也會找機會相聚把歡。這些朋友都是記者生涯難得的記憶,尤其是像鄒愛國這樣的朋友。鄒愛國一生朋友不少,以講義氣為重,為朋友做了不少事,最後一刻竟也是從朋友中間離開的。一個人有這樣的朋友,應該是不多的。


八十年代時跑法律新聞叫「跑政法」,裡面那個「政」味還是比較重要的,後來,由於這一塊所包含的內容愈來愈多,而且中國大陸的媒體愈來愈多,也愈來愈雜,大部分都是現在人所說的社會新聞,慢慢就同國外這方面的新聞模式接軌。而國外媒體好像沒有「政法」這一塊,所以就感到「政法」這個詞就相對有些狹隘了。現在這個年代,我不知道還是否還有記者說自己在跑「政法」的。

世界上有兩類東西是不可能有完全一樣的,一個是人的長相,除了孪生胎,世界上沒有哪兩個人是長得一模一樣的;另一個就是鬧上法庭的案子。剛跑這一塊時,法院就向我提到了這一點,後來接觸了許多案件,確實是這樣,千奇百怪,幾無重樣,沒有一件是相同的故事。所以,跑案子有時會很有意思,看案卷就像看小說,讓人大開眼界,見證世態百樣。但是,有時所見到的,並不是案子的奇特,反而是這個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小插曲,會讓人匪夷所思,或啼笑皆非。

記得好像是一九八六年的事,有一天最高法院給我來電話,說鐵路中級法院明天要審理一起殺害美籍華人的重大刑事案件,希望我能去旁聽採訪。這種案件因為是涉外,《人民日報》海外版當然要予以報道。第二天一早我趕去城西的鐵路中級法院,發現附近街道都佈置了很多警力,一下子感到氣氛的異常。我到達後,在還沒有開庭前,見了當天的審判長,一位很年輕的法官。他給了我一份已經擬好的判決書,說可以供我寫報道時參考。我一看,判決都出來了,是死刑,馬上脫口而出,審判還沒開始,就判死刑了?這位年輕法官笑了笑,說,案件事實不複雜,都查清楚了,當然,審判過程還是要走完的。開庭後,被告押上來,是一個矮個子的青年,雙腳帶鐵鐐,一眼望去,就像那種亡命之徒。他伙同另一位被告,在火車的軟卧車廂兇狠地搶劫並殺害一位回國探親的美籍華人,手段極其殘忍。犯案後因從車窗外跳逃離時因受傷而被抓獲。案件確實不複雜,但情節駭人。當天開庭時,除家屬外,美國大使館也派人參加旁聽。合議庭休息研究時,他們告訴我,事情就這樣了,原來的判決書就這樣一字不用改,到時候審判長照本宣讀就可以了,據說這好像是這位年青的審判長第一個死刑案件。重新開庭後,書記員要大家起立,由審判長宣讀判決。審判長口齒伶俐,由於這份判決書早已準備好,了然於胸,讀起來非常順利,甚至有些抑揚頓挫。但是,就在最後念到那句「判決被告人某某死刑」時,在念完「判決被告人某某……」處突然停頓了下來,那臉色瞬間變得緊張,竟然念不下去「死刑」兩個字,張開的嘴又合上,額頭出現汗珠,就像口吃那樣,停頓了很長時間,終於最後使力完整讀出了「判決被告人某某死刑」。旁聽人好像也都鬆了一口氣。

其實,這是一審,宣判後並不是拉出去直接槍斃,不知這位審判長何以緊張至此?後來心想,這位年輕的審判長也許因為是第一次審理死刑案件,在辦公桌上起草死刑判決書,那種輕鬆同在法庭現場面對一個死刑犯,應該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理狀態。因為畢竟通過自己的口,要把一個人判以死刑,儘管是罪犯,但也是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口,尤其是他的「第一次」。將心比比,當我們任何人面對一個人,即使念一份起草好的判決書,是不是會輕鬆自如,尤其是「第一次」?

那天的開庭,自己有兩個較深的印象,一是僅僅一個上午,就審理了一起重大兇殺案,而且當庭判決死刑,這種效率在國外幾乎是不可能的;二是目睹年輕審判長短暫的失態,對人性有如此本能的柔弱和複雜,應該給予理解。本來,這些事情不會有人紀錄的,所以自己寫一下,聽來似乎是趣事一件,但偶爾靜下來也可沉思一下人的複雜。

在剛開始跑政法口的時候,公、檢、法、司幾個部門中,出新聞比較多的單位是公安部,一個公安部就有十幾個局,許多局都可以向記者提供大量信息,新聞比較少的是最高法院,一開始甚至還沒有建立新聞發佈制度。自己去最高法院,雖然和公安部一樣,也在天安門附近,卻是在東交民巷的小街上,那是一幢老式舊樓,門口簡陋,那時也再一次領略到「公安老大」的傳統。但這個地方卻是有歷史典故的。最高法院所在東交民巷二十七號,就是一百多年前的俄國公使館。而東交民巷以前是一直延伸到如今人民大會堂的地址,在建國初也叫司法部街。那裡原本有一座一九零六年建成的大理院,成為新中國最高人民檢察署、政務院法制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的所在地,後來舊址拆除以建人民大會堂,最高法院就搬到了俄國公使館這個地方。但這個地方實在太狹小,幾年後就蓋建了一座高層建築,也就是最高法院的大樓。這個時候,最高法院建立了新聞發佈制度,並設立了常態化的新聞發言人,跑最高法院就很多了。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因為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由此產生了一系列涉外法律案件,所涉及的都是政策性很強的問題,也需要克服此前法律界定不明確的問題,所以這個時期,最高法院做了大量工作,從參與立法到司法解釋,都主動通過新聞界向外發佈最新進展。

記得最開始時,最高法院的院長是鄭天翔,他是屬於老一派的高級幹部,一般很少直接同記者接觸。那時最高法院直接同記者打交道比較多的是兩位副院長,一位是祝銘山,主要管刑事訴訟的。另一位是是女的,叫馬原,主要管民事訴訟的。八十年代初,中國還沒有類似國外所謂「大法官」的叫法。後來這個稱謂流行之後,馬原就被人稱為「中國第一位女大法官」。記得那時自己採訪過馬原多次,內容包括最高法院對審理民事案件中一些問題的司法解釋,以及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問題。後來海峽兩岸逐步實行三通後,馬上就面臨著許多兩岸人員來往的法律適用問題,印象中,當時最高法院就是由馬原主管兩岸法律的司法解釋的。當時,海外版從各方面反饋回來的信息,發現兩岸開放交流後,不同法律背景所產生的問題,遠比想像中的嚴重。例如,一九四九年前後隨國民黨撤退到台灣的許多老兵,當時統稱「去台人員」,由於夫妻長期隔離在海峽兩岸而無法通信,許多家庭都發生了變異,有的單方面在大陸辦了離婚手續,或者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生育了了女,等等,就會引起婚姻糾紛,而有的按兩地法律,都屬於重婚罪,應該如何處理?因此,我曾就此採訪她。從她在採訪中提供的許多情況,我發現這裡不但是一個法律問題,而且也是一個政策問題,影響面很大,包括有關夫妻共同財產的問題,繼承問題和房產問題,等等,都是海外人士比較關心的。就在這次採訪中,馬原通過我們的報導,向外界傳遞了一個比較清晰的信息,明確宣佈,考慮到歷史造成的情況,許多案件已超過二十年,最高法院在適用訴訟時效方面,對涉台民事案件作了特別規定,這類案件訴訟時效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相關規定適當延長。這類報道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既是獨家性質的,也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

後來,鄭天翔任期屆滿,新上任的最高法院院長是任建新。這已經是新的一代法官面貌了,可以說是一個開放的象徵,非常願意直接同記者進行交流。記得自己第一次採訪他後,就使用了「中國首席大法官」這個非傳統的稱謂,他在審稿時也沒有反對。這本來是從國外引進的一種詞彙,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也是第一次出現,後來就變成一種經常性的用語了,除了對外報道,國內報道也成為常用詞。

任建新個子很高,戴一副寬邊變色眼鏡,說起話來慢條斯理,語氣平穩卻很少停頓,思路清晰,幾乎等如文字成稿般,給人一種樸素的知識份子和學者的印象,非常平易近人。我第一次採訪任建新的過程,得知他有很多具新聞價值的背景,例如,他在進入最高法院前,曾擔任過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法律部處長和部長,中國恢復律師制度時,他是第一個被批准取得律師資格的,所以他的律師證編號是001,我叫他是「001律師」(002號是貿促會柳谷書,也是我非常熟悉的朋友,會在另一篇文章詳寫)。任建新從很年輕時就從事法律工作,以及國際貿易中的法律事務,是一個具有堅實法律功底並具有國際視野的法官。這種身份的人擔任最高法院的院長,比較容易跟記者溝通並開放法院的大門。我向他提到當時法院新聞禁區還是不少,記者往往會有很多抱怨。他就坦承這方面需要改進,說他自己新上任高法院長,就希望通過加強透明度實現社會公眾和輿論對審判工作的監督。任建新通過我的採訪,向外界表示,除了法律規定的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青少年案件外,所有案件都應進行公開審理。當時,一審案件都已做到公開審理,他說還會推動做到二審和再審案件也能公開審理。他同意我提出的一個看法,即一些案件並不一定要等到所有審理程序完成之後才能見諸報端,否則,不利於輿論監督。但是,他也認為,這種報道必須嚴格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進行,而不能超越這些程序。

在這次採訪中,他希望同新聞界一起,共同創造一個健康的、有秩的、有效益的輿論監督環境,並說他已經著手準備建立最高法院新聞發言人的制度,及時通過新聞向社會通報法院審判工作中的重大決定和動態,介紹審結的重要案例,並對一些引起社會關注的法律應用問題進行司法解釋。

這次採訪不久,最高法院正式設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印象中是由最高法院辦公廳主導這件事,因為主要是由辦公廳的負責人出面發佈新聞,後來相對固定在一位叫劉會生的處長(後任辦公廳主任)。同時,劉會生也負責同我們記者日常聯絡的工作。配合他工作的是一位名叫李維一的副處長。劉會生是北京大學畢業的法學碩士,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長達二十年,主持或參與許多重要司法解釋的研究起草,以及大案要案的審判宣傳工作。他對我們記者很照顧,也非常尊重新聞採訪的一些特殊性質,例如發稿的時間性,所以總是想方設法寧願自己辛苦也要為記者創造方便。李維一更年輕一些,忠厚憨實,為人既低調又熱情,但由於在辦公廳工作多年,為人處世也就相當周全,所以許多年後我在國外的電視上看到他出任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時,並不感到十分意外。這兩個人都很年輕,都是在改革開放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大家共同語言也多,同我們記者結下了長久的友誼,互相之間配合非常不錯,可以說是八十年代的一段黃金時光。

大概就在那段時間的前後,幾個主要的政法部門,例如最高檢察院,差不多也在同時建立了新聞發言人的制度,公安部則是此前兩年就設立了新聞發言人。這樣,對我們記者形成了很方便的信息渠道,一般跑公安部是為了案件,跑法院是為法律,跑檢察院則是中間的過渡內容,也就是一般立案、起訴、審判三個階段。由於三個部門性質不同,而最高法院的新聞具有定案和最終決定的意義,所以這類新聞我們採訪和處理時就更加嚴謹和小心。劉會生和李維一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會很辛苦地為我們準備相應的背景介紹和法律解釋,所以和他們合作,工作進行得很開心,見識也長了不少。那幾年,在公、檢、法、司幾家部門的新聞發佈中,最高法院這一塊印象中是零差錯。更重要的是,這期間因跑最高法院所結識的一些人,後來都成了自己非常好的朋友,其中有的一直到現在都保持聯係,這才是真正難得的。

當時最高法院經常性聯絡的記者,主要就是幾家中央新聞單位,如《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光明日報》《法制日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等,少數幾家北京市的新聞單位,以及外地駐京的,如上海《文匯報》等。其中對外報道的,除《人民日報》海外版外,有新華社對外部、英文《中國日報》和中國新聞社等。當時經常在最高法院見面的,記得《人民日報》國內版主要是國內政治部的毛磊和王蘇寧(女),還有吳恆權,但他相對少些,毛磊為多;海外版除了我之外,從公安大學畢業的何偉,也是這個圈子裡大家熟悉的人,但他更多是跑社會新聞。新華社好像沒有專分政法的,都在政治這一塊,主要是國內部的鄒愛國多一些,還有一個是張宿堂,有時還有何平也會參加。新華社對外部則相對固定一些,主要是張益俊,有一段時間還會出現一位名叫楊國鈞的,後來很少出現,聽說派駐新西蘭了。中新社則是一位叫彭偉翔的,另有一位姓周的,名字忘記了。這些人中年紀最大的是《光明日報》女記者胡衡,大家都叫她胡老太太,能跑,話也多,大家從她那兒聽了不少故事和笑話。一般來說,記者之間都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但就跑法院這一塊,似乎當時並不存在這個問題,記者互相之間都很融洽,不少還有一定工作上的默契和配合。例如我和新華社的張益俊,兩個人就配合得很默契。尤其是一些統一發佈的新聞,不存在有「獨家新聞」的可能,我們兩個人會共同撰稿,然後先拿到新華社「走程序」(編改、審稿、校對等),然後用新華社的電訊稿發出來,就是很「乾淨」的成品了,我們報社直接輸入版面即可。否則,我們這邊也同樣一個「走程序」,就多走了一步。新華社每天發出數十乃至上百條電訊稿,但不是每家報紙都會採用,存在一個「落地」的問題,兩人合作至少使電訊稿能「落地」,大家都是開心的事。當然,其它並非統一發佈的新聞,各家新聞單位則會根據自己的專業範圍自行選擇重點作新聞,合作撰稿在數量上所佔比重其實並不多。

時間一長,最高法院和我們這些記者就形成了一個朋友圈,大家不但默契合作完成新聞發佈,也彼此瞭解相互關心。除了工作之外,平時也會找機會相聚把歡。新華社的鄒愛國在這個朋友圈裡是最受歡迎的,同每個人的關係都不錯。新華社內部有一個類似酒吧的餐廳,有時他就會請大家去那兒玩。有一天晚上,劉會生打電話來,說鄒愛國請大家到那皃唱歌,他會和李維一人開車來接我一起去。結果,他們果然開了車來接我,車子上面有警燈,是法警車輛。劉會生說,你坐前面,我和李維一坐後面,我想也無所謂,就坐了前排位子。車子開動之後,我才發覺有時不舒服,身後是一排鐵欄杆,一問原來是法院押送犯人的囚車。後面根本就沒有位子,劉會生和李維一,這兩個按級別也是法官的人,而且是中國最高法院的法官,此刻就像囚犯一樣蹲在後面,他們看著我傻笑。我啼笑皆非地說,你們二位出什麼洋相,變成我押送的犯人啦?劉會生苦笑說,沒辦法,最高法院車子不多,你就將就一些吧。那時就是這樣,大家很窮也能苦中作樂。許多年後,我在國外電視上看到李維一作為國台辦的新聞發言人,站在台上一身帥氣,不卑不亢,瀟灑自如時,就很自然會想起他和劉會一蹲在囚車後面的模樣。這或許是人生記憶中的蒙太奇吧。

這個朋友圈裡還是有一些軼事趣聞的。記得有一年,高法把我們這些記者請去昌平縣培訓基地住幾天。明皇十三陵遺址便在附近。夜裡無聊,同去的張益俊說,此地盛傳一個野陵墓頂近日隆起出現裂縫,引出歷史變異的好奇,說不妨夜探野陵去罷。李維一說好,馬上找了一部麵包車(這次不是囚車),六七人驅車便去。這是一個野陵(後來聽說是德陵),那天尚有月光,能依稀辨出殘存的陵園基台,但夜色中有幽幽黯光竄浮,上上下下,有時會感到鋪天蓋地,令人恐懼,不知是否傳說中的鬼火,也許應是螢火蟲,但又不像。大家心裡打了冷顫,硬著頭皮,黑暗中走進如隧道般洞口,黯光還在竄浮。恐懼代替了好奇。沒人敢走第一個,我想自己不怕鬼,說我走第一個,但後面必須有人跟著。有人壯膽,故意大聲說笑卻帶著不可掩飾的顫音。漸漸往裡走,突然,有一絲光線,一堵高牆擋著去路,抬頭竟能望見一線天空,如井底。終於恍悟身在墓穴盡處。偽飾勇敢的神經瞬間崩潰,有人大喊、大叫,或大唱,其中有一位(不點名了)吼叫著說,不行啦,當場解開褲子,嘩嘩地撒了一泡熱尿,好像在渲洩恐懼,又好像要洗滌造成恐懼的原罪──好奇。好在已經走到頭了,大家慢慢退步狼狽而出。記得那天李維一沒有進去,他和司機在外面看著車子。這件事後來想想也是很詭異,不知我們這些人當時為何有如此好奇。許多年過去,二零零八在北京再次見到張益俊時,他已是《國際商報》的總編輯,請我吃飯時,談起當年夜探野陵時,對各種細節仍然記憶如新,再也沒有了恐懼,而僅僅是笑談。

當然,這個朋友圈裡並非固定不變的,當時還有不同的朋友圈,除了我們跑政法的,其他也有重疊的,但彼此之間都比較熟悉。自己所在的這個圈子,主要是以鄒愛國為吸引力的。鄒愛國年齡並不大,但卻是新華社裡資歷比較深的,因為他早在六十年代就進入新華社工作,而且所走路程完全同我們不一樣,他是先當譯電員,然後被派往莫斯科工作並學習,回到新華社後就開始從事記者工作。在新華社他可以說是政治新聞方面的首席記者,長期從事中南海高層政治新聞採訪,當時國家領導人如江澤民、李鵬等外出視察或訪問,新華社隨團採訪的主要就兩個人,一個是何平,另一個就是鄒愛國。所以,有時我們沒有他的消息或蹤影,就知道他又「出去」了。

鄒愛國為人忠厚善良,待人真誠熱心,所以朋友很多,除了跑政法這一塊的,還有不少其它領域內的記者,都成了這個圈子裡的人,每人的領域有什麼稍有「意思」的活動,就會互相招呼共同參加,幾乎就成了一個相對固定的記者群體。其中有一個女的叫王多多的,好像是中新社的,同鄒愛國的關係非常好,只要鄒愛國招呼的活動,她都會出現。王多多出身書香門弟,應該是名門閨秀,為人大方潑辣。而且從很多小事上可以看出這個女人非常善解人意,大家都很尊重她。這兩人幾乎成了這個圈子的靈魂,那幾年都是大家很開心也喜歡開玩笑的事情。有時在京城呆得膩了,鄒愛國就會想辦法找機會,帶領一幫人到外地「轉轉」,順便搞些專題採訪,記得曾去過佛山、石家莊等地。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的一段時間,許多人感到壓抑和鬱悶,有時聚在一起還是能鬆弛一下的,這種時光往往令人記憶深刻。

一九九二年臨出國前,鄒愛國找了幾位記者朋友在我們家裡聚了一次,然而沒想到這是最後一次見到鄒愛國。出國後,陸陸續續聽到鄒愛國工作升遷的消息,他先是升任新華社《瞭望》週刊任副總編輯,然後到海南去了,任《海南日報》總編輯,聽說在那兒搞改革而風生水起。這應該符合他的性格,他也有這個能力。當心中一直期待他繼續大展宏圖時,卻在二零零二年的時候,從《世界日報》的大陸新聞版看到一個頭條新聞,說《海南日報》總編輯因病猝逝,心裡緊了一下,仔細看內容,正是鄒愛國。據消息說,他是在招待從北京來的「新聞界朋友」時因心臟病發作而逝世的。朋友!我猜想也許就是北京那個圈子裡的朋友,也許因朋友見面激動而致。鄒愛國一生朋友不少,以講義氣為重,為朋友做了不少事,最後一刻竟也是從朋友中間離開的。一個人有這樣的朋友,應該是不多的。

来源:鄉廬物語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KNivhSafrMFt_6KhWHu9g

编辑:张铭麟

2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1 18:42: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AI聊天机器人究竟有多厉害?BBC记者对话ChatGPT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有世界首富——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 Elon Musk)入股的研发公司OpenAI表示,最新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不到一周时间里就拥有百万用户。

不过,尽管号称可以和人类对话,OpenAI也警告说,这款机器人给出的答案有时候可能“有问题”,甚至可能表现出“带偏见”的行为。

OpenAI希望“收集用户反馈,以帮助我们改进该系统的工作”。

ChatGPT 是一系列人工智能研发的最新产品,公司将其称为GPT,即生成式经过预先训练的互感器(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的第一个字母缩略。系统是在最初版本的基础上通过与人类培训师的对话微调后形成。

马斯克虽然已经不再是 OpenAI的董事会成员,但他在推特上表示,上述系统还通过访问推特数据学习。马斯克说,该系统已经暂停访问推特数据。

聊天机器人给很多试用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 )在一条推文中透露了人们对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兴趣程度: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已经有百万用户使用。

研发方表示,与机器人聊天的格式允许人工智能机器人回答后续问题、承认错误、指出不正确的前提并拒绝不适当的请求。

科技新闻网站Mashable的一位试用过这款聊天机器人的记者珀尔(Mike Pearl)报道说,要激怒这款聊天机器人说出具冒犯性质的话很难。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珀尔报导说,根据测试,这款聊天机器人有非常精密复杂的躲避忌讳的系统。

然而,OpenAI警告说这款聊天机器人ChatGPT有时会写出“看似合理但不正确或荒谬的答案”。

不过公司同时也表示,正是因为在训练这款机器人时的谨慎小心,才导致拒绝回答原本可以正确回答的问题。

BBC记者对聊天机器人ChatGPT 进行了简短的采访,ChatGPT表明自己是一个谨慎的受访者,能够用英语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

那么这个聊天机器人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作家的工作吗?回答是“否”。机器人辩解说“像我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透过提供建议和想法来帮助作家,但归根到底还是由人类作家来创造的作品”。

当被问及人工智能系统本身对社会将造成什么影响时,答案是“很难预测”;问及是否就推特数据接受过训练时,答案是“不知道”。

当BBC询问有关电影《2001》中虚构的恶毒人工智能HAL时,聊天机器人显得摸不着头脑,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来源:BBC中文网
链接: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63903800

编辑:张铭麟

2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10:29: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四川绵竹被约谈,记者采访被怼:不能让一个外人来指指点点

顶端新闻消息,据国家铁路局网站消息,2023年1月10日,成都铁路监管局依据《铁路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试行)》相关规定,联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护路办、德阳市人民政府,就吸取“4•12”德天线52890次单机与汽车相撞事故教训不深刻、未举一反三彻底整治境内德天线非法通道隐患、再次发生“12•8”德天线45887次货运列车与汽车相撞事故等问题,对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进行约谈,指出了绵竹市人民政府铁路沿线安全环境隐患属地治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审核了被约谈单位的整改方案,要求被约谈单位汲取事故教训、抓好问题整改,严格考核问责、压实各方责任,加强沟通协作、强化工作保障,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坚决遏制事故频发态势,切实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针对此事,1月13日下午,顶端新闻记者致电绵竹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称并不清楚此事。管理城铁的办公室设置在绵竹市综合执法局,可以联系该部门了解情况。
根据绵竹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的电话,记者联系了绵竹市综合执法局。
该局工作人员则表示,领导开会去了,要等到下午四五点才能回来。当天下午5点左右,顶端新闻记者再次联系了绵竹市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称,此事已经过去,该局不接受采访。
“我们工作上有什么舆情我们自己会处理的,不需要你来指点我们。”该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觉得工作有问题,可以向纪委投诉。
“该公示的信息我们都在网上公示了。”该局工作人员说。随后记者询问,网上哪里能找到绵竹市关于相关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情况。
“那说明不该公示我们才不公示的。”该局工作人员回应。“我们的工作有我们的流程,不是说能让一个外人来指指点点。”她说。
针对德阳市境内德天线相关事故,1月13日,顶端新闻记者先后两次联系了德阳市委宣传部,两名工作人员分别询问了采访需求后表示,将向领导汇报或在核实了解情况后予以回复。
之后,顶端新闻记者多次拨打德阳市委宣传部电话,均无人接听。

【顶端快评】

记者采访是“外人指指点点”?一些公职人员作风建设亟待加强
列车与汽车相撞,这样的画面,绝大部分人应该只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过,而在四川绵竹,这样的事故却真实发生了。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事发的德天线,曾经有过类似事故。不得不让人反思,惨痛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让绵竹市引以为鉴。
德天线两次发生事故,作为普通百姓,大家肯定想要知道,会不会还有第三次?如何取避免下一次?那么,绵竹市的整改方案、整改情况,自然会是大家关注焦点。
遗憾地是,当记者试图帮大家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却被当地职能部门认为是“搞笑”行为。或许在他们看来,要不要公示这些信息,完全是自己说了算,老百姓们关心不关心并不重要。
诚然,各个职能部门有自己的工作流程,但工作出现问题,接受媒体监督,告知公众真相与解决方案,让老百姓放心,是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遗憾地是,在绵竹市职能部门看来,记者采访却是“外人指指点点”。如果没有什么不敢见光的事情,何必要害怕舆论监督呢?
管辖区域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是能力不足的表现,拒绝接受媒体监督,折射出存在作风问题。一些公职人员提升能力、作风建设迫在眉睫。

来源:上游新闻
链接:

编辑:马源

3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0 00:24: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漫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