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张丽丽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5-11-19 00:58:09 | 只看该作者
                                               再读《我们仨》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写的,主要是对她逝去的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的回忆,曾经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和艰难岁月,但字里行间全是爱,第一次感受到亲情在平淡的笔触下那么珍贵。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这就是这本书想要说的吧。

      这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书中的“我们仨”那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像一部生活剧,似乎自己也身在其中,看着这一家人的起起伏伏。第一部分一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故事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里“我们仨”在一条古栈道上的聚聚散散,不断寻找,相聚,分离,直至剩下“我”一个人,也就是杨绛先生。一开始看的时候,我并不懂其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看得很快,但当我看到后面的内容时,我才明白,这个梦是她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所以我又返回来重新看了一次,忽然明白了那过程中的悲伤,自己也不自觉难受,其中情景总会让我联想到身体不是很好地爸妈,很想打个电话问问他们最近累吗?身体还好吗?对于亲情,感触总是很多的。

      我的性格偏文静所以平时会细心一些,但似乎我的细心在杨绛先生那里就变得很渺小了,她注重细节,从生活琐事中记录点点滴滴,我们平常不以为然的片段,在她笔下变得生动起来。但她的描写往往是平淡的,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书中的他们的确从容淡薄的,不为世事烦忧,专注于学术,也许这是学者家庭才会有的吧。

      再读《我们仨》,更加体会到那份难能可贵的亲情,当最后只剩杨绛先生一人,这份情,竟是那么的浓,那么的令人羡慕。
22#
发表于 2015-11-23 23:15:46 | 只看该作者
与三位记者团“老人”的谈话
——记我校代表参加红枫大学生记者节
      
11月15日,在红枫满目的长沙岳麓山脚下,以“引领大学生记者坚定新闻理想,守护记者本心”为宗旨的第二届红枫大学生记者节闭幕。这次活动以“还原事实真相,恪守新闻道德”为主题,推出了媒体人大讲堂、长沙采风暨微记录大赛、新闻作品大赛暨“人气校园媒体”“人气校园记者”评选、校园媒体峰会等系列活动。作为学校大学生记者团团长的郭盈和赵李以及电视台新闻部的俞全威代表学校参加了这次活动。

红枫大学生记者节活动见闻
谈到对这次红枫大学生记者节的感想,郭盈团长告诉记者:“在校园媒体峰会活动开始之前,我们突然被通知要上台演讲,可是我们的准备不够,当时就有些仓促。但是我也没有紧张,在台上我放了一个学校新媒体联盟的宣传片。之后我向大家介绍了一下我们学校的记者团,并谈了我对全媒体时代下校媒怎样发展的看法。但是没想到播放的那个视频成为了整个媒体峰会的亮点。”而俞全威则谈到了一件大家都很好奇的事情:“媒体大讲堂一共有三个人给我们做讲座,湖南台著名主持人李锐是第一个,当时我们还和村长聊了天。他讲的东西轻松,而且生动,很吸引人。村长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教导我们作为媒体人应有的素养,这样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感到很亲切。”
(刚到长沙时大家都很陌生,之前也没有过多的了解。所以在长沙采风时,三位代表去湖南大学遇到,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校门。“我们当时就去问了一个同学,想知道湖南大学的校门在哪里。结果那个人很奇怪,他说这就是湖南大学,这里没有校门。难怪我们下车后总是找不到门,原来整个学校就处于城市的街道当中,没有墙,也没有门。第一感觉是学校这么开放,这种包容,还有这种兼收并蓄的胸怀很让人敬佩!”“我们是抱着吃货的心去的,那个蒸桂花糕我很喜欢,但是我们停留的时间不长,并没有去尝试很多东西。”说到这里,俞全威感到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记者团的优势和未来发展
这次记者节回来以后,俞全威想到了记者团未来的发展,说道:“交流峰会上有提到关于在全媒体背景下校媒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实大学生记者团本身就是一个全媒体,我们有报纸、电视,也有微博、微信,各种各样的媒体都有包含了,分工也很明确。而且指导老师们也很注重时效性,经过不断地改善,现在专业方面的效果很不错,许多时候我们是可以把当天的新闻做出来的。”“但我们有时也会存在着团队沟通的问题,现在各媒体的合作还不够,我们需要更紧密的联系。但是现在也正在逐渐改善,比如上次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我们大家是联合一起去采访,那就可以资源共享,报编的同学有的地方没有听清楚,电视台的同学就可以把视频给他们看,这样电视台也可以借鉴他们的稿子最后形成电视文稿播放出去。我们多利用这个平台,相互促进,把这种合作的状态常态化。”
“在和其他高校的同学交流中,很多人的话语中都表现出他们自己的新闻理想,而且工作起来也很有激情,我觉得们也需要这样的激情,但要把握度。”“无论在学校学的什么专业,都是以学业为主,做关于新闻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培养大家的新闻素养,学会每天都会去关注新闻,学到的东西要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三位学长学姐正是用实际行动在告诉记者团的成员们这样的道理。
对于以后记者团的发展,赵李团长对记者说:“我很看重我们记者团在整个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做出来的节目,但是并不知道我们背后的这个团体。他们知道校报、电视台、也有关注我们的微博和微信,但大多数人不知道有记者团的存在。之前的干部会议上我们有想过以记者团的名义举办一个全校性的活动,征集各种新闻作品,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来了解我们的大学生记者团。”

三位“老人”的经验分享
今年记者团扩招,成员多了很多。对新成员的教导,三位记者团的“老人”根据自己的经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做记者,要学会很多方面的知识,像一个杂家一样,各个领域、各个专业的知识都要去获取一点,这样报道出来的东西不会那么浅。自己要会去挖掘新闻,去发现新闻。很多时候单独的文字不能呈现的东西,可以用数据表达,这样会给读者更直观的感觉。所以采访要注意数据。”郭盈团长这样说道。
俞全威也有同样的见解:“作为一个记者,要善于和人打交道,那么技术方面也要有所长进,要去学不一样的东西。其实新闻专业学生和别人比起来优势其实不明显,别人努力也可以很优秀。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把基本功打好,让别人一下就能看出来你就是新闻专业的。要有其他的一技之长,比如可以学有关财经方面的知识,眼界会更开阔一些。”“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在在电视台新闻部总会跟学弟学妹们说,加部门就像谈恋爱,在了解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有更深层次的提高。一开始觉得有兴趣就加了进来,后来没有新鲜感就要把它放弃了,只是满足你最基本的好奇心,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你留下来,越往上走,干了很多事情,经历了一些事情,坚持了一些事情,就会真正地有收获。”
与其他两位不同,赵李是经管学院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她的感触是很大的。“我进记者团是比较巧合的,高考填志愿时我填的第一志愿是浙江传媒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是第二志愿。开学后有学姐过来宣传记者团,听说报编这里有老师指导,所以就想没有进入到这个专业,但是可以在记者团这边学习新闻方面的技巧,有这方面的经历,就可以从另一方面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就进了记者团。记者团给了我很多东西,它有一种魅力,让我自然而然的想要留在这里。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忙忙碌碌的生活,但更多的是充实,是收获,大一大二在这边经历的事情特别多,很感谢这个集体,就留到了现在。记者团新成员大多都是大一的学生,还处在大浪淘沙的阶段,就要主动抓住机会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无论是新闻采访还是新闻写作方面,日常事务也要主动一些,给部长留下好的印象,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放弃任何可以锻炼的机会。比如暑假可以出去做点事情,在外面去结交一些朋友,多经历一些事情,成长会更快一些,在一个集体里面会更快的脱颖而出。”
23#
发表于 2015-12-10 23:02:17 | 只看该作者
记电视第六期制作
       在报第六期选题的时候考虑到第五期报的国内的选题,所以这一次我就报了国际的选题。有了第五期的教训,这一次在知道选题通过后我就准备好了做这条新闻时可能要用的视频。同时,在写文稿的过程中,我又翻了上一次写文稿时和学姐的聊天记录,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做好,希望这一次在上交文稿后能够快一些通过。尽管对这篇五百字左右的文稿我看了好几遍,每次改动以后也会去念两遍,但在交上去后学姐还是很快回答我要在口语化一些,怕我找不出,就一点一点指导我进行修改,让我对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有了更好的理解。

      但是在制作视频时又一次遇上了麻烦,周六的早上起来,出去吃过早饭回来就打开了电脑,很淡定的点开EDIUS后,起身到了去倒了一杯水,但是回来后看见软件过期的字样时险些把装满开水的杯子掉在了地上。时间久了,自己都忘了软件会过期,这几个月我能够在上交作业的截止日期之前就提前完成的次数真的是屈指可数,做事的效率那么低,却还是不长脑子,每次麻烦到了跟前才开始着急,也就难怪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了。

      所以,这一期的视频我是借同学的电脑完成的,尽管已经提早做好了准备,只要画外音到了我这里,就可以剪辑视频,但想要把每个画面都做得很好依然不是易事,相对于学姐她们的制作经验,我做出来的成果总显得稚嫩,有的地方连贯性不够,切换也很僵硬,这些都需要多去练习,也许时间久了,才能领悟出一些规律吧。当EDIUS重新装上我的电脑时,我想起之前熬夜制作的第一个视频,凌乱的画面,毫无美感的字幕,脑子里闪过的画面都在提醒我真的需要自己多去磨练了,总是指望别人的指导,真正学到的东西会有自己去实践时的得到的那样好好珍藏在记忆库里吗?
24#
发表于 2015-12-10 23:03:51 | 只看该作者
记电视媒体的第一次选题
之前第三期和第四期的选题没有被选上,自己也是稀里糊涂的。在进入这个专业之前,我不了解传媒,进来以后,对于传媒的概念依然是模糊的,或者说是几乎不懂吧。许多人说,你不懂就去问吧,然后我就先去问度娘了,看到的答案依然是那么模糊的,许多句子自己都理解不了。所以后来我就根据自己的了解连着两次报选题,不出意外,一次都没有通过,有时就只能盯着那些名单发呆,不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可总得要多去尝试,试了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吧。但似乎对于我来说,如果总是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跟着感觉乱走,走的大多也就是弯路而已。
后来我翻看了龙新网上以前的很多龙新播报的文稿,自己慢慢的琢磨着,在报第五期选题时,我报了最保险的网媒记者获发记者证的新闻,然后不出所料的通过了,可能之前的失败是我自己没有用心吧,这一次通过了是个很好地警示,应该要好好把握。
选题通过后,学姐找到我,告诉我要先写文稿,看到消息我立马在网上找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的新闻报道,自己读了读,把认为有用的信息都保存在里面,最后好好综合一下,用相对口语化一点的句子写成了第一篇文稿。当我兴冲冲地交给学姐看时,她告诉我要按照格式发给她,当时愣了大半天没反应过来,不知道格式是什么。忽然想到大群里有很多文件,就把关于龙新通讯社全媒体的文件找到注意阅读,终于在龙新播报那一栏找到了格式要求。其实里面很多文件很早就发了,是自己一直没有注意看,才会犯这样的错。但当我按照格式又发给学姐看时,她告诉我电视文稿是录画外音时用的文稿,一定要注意口语化,尽量用短句,少用单音节词,可惜以前的语文知识太薄弱,现在对于这些才会处理得这么笨拙。很感谢学姐的耐心指导,在修改了三次以后终于通过,开始准备视频材料和采访。
可能这次只做我最头疼的就是采访了,刚好前两天都是满课,采访就一直拖到了礼拜四下午,匆匆忙忙的去东八借了机子就跑到路上去采访路人了,第一次是和两个同学一起去的,为了方便三个人只借了一台机子。在多次被路过的同学拒绝后,我是很失望的,大多大户同学都是不愿意出镜的,他们在摄像机面前总是显得十分尴尬,甚至好些女生看见我们架着机子在路边,直接绕道走了。这些情况是我想不到的,一直以为在路上被采访是一件荣幸的事,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想,有时我在提问时也会显得十分紧张,磕磕巴巴不知该从何说起,又怎么结束,一开始还忘记了记下被采访者的学院和姓名,导致最后剪辑时许多素材只能删掉了。
然而烦心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我之前从网站上找到的一些视频格式不对,几乎都无法导入EDIUS里面进行剪辑,听室友的建议,准备去下格式工厂这款软件对这些视频进行转码,结果我的电脑依然跟我作对到底,弄了大半天,这款软件我还是没有成功的装在自己的电脑上。无奈就只好在优酷上找几个能用的视频进行剪辑。虽然之前也看过很多电视新闻,一直以为那些画面很简单,但做起来就是那么回事儿了,短短两分钟,我几乎用了一天的时间。人生中第一条电视新闻着实让我感受到了身在电视媒体的不易。尽管我做的只是一小部分,可自从开始报选题到最后的汇总之前,我几乎每天都在想着这件事,尤其在剪辑视频的那两天,每次交给学姐看后,她总会对我说出许多小细节的错误,说得很清楚,然后我又把素材拿回来再改,直到汇总那天下午的才结束这一期的选题,此时学姐又开始准备第六期的都选题阶段。于是,在成功上交第五期选题的视频后,我喝了一口水,又开始准备写第六期的选题了。龙新播报,在忙碌中,自己竟然悄悄地在跟着你一起成长了。
25#
发表于 2015-12-17 00:20:26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和你们一起走下去
       不得不说这么六个人的凝聚力真的很差,之前和学姐约好了借机子的日期就是礼拜六去借机子拍摄爱情的短片,但是因为上次拍摄的爱情片段室友演的不太好,她们又临时决定要爱情重拍,主角还是写爱情这个故事的人来演。其实我并不明白女生对一个男生的暗恋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从许多的文字里都能体会到这其中的美好单纯,故事是真的,发生在她的身上,让她在镜头面前展示出来似乎更加恰当,情感把握也会更加到位。我不想说出镜的人该不该像电视里那样的高颜值,我们写出的只是我们自己身上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如果想要在三分钟左右的短片里看到我们的故事,我一直觉得我们自己来表演会好一点。
       最后在大家的商量下还是决定爱情片段重新拍摄,这个消息让我很是烦躁,我的脚几天前就受伤了,如果再出去外拍一次,肯定是撑不住的,脱下袜子,明显看到伤口已经化脓了,可是白天出去一定会穿鞋,就算是我最宽松的鞋子也会磨到伤口,所以现在多出去一次对于我就是一种煎熬。但是爱情短片的演员无法在约定时间抽出空来帮忙拍摄,就把友情的拍摄提到了第一个,然后就该我着急了,虽然提前写好了友情片段的故事,但是学姐要求画外音要尽量精简,口语化,故事发展的阶段性要明确,我就只能把以前写了好几页的故事只提个大概的内容出来组成画外音部分,并仿照着之前的爱情拍摄时的分镜头写法详细写了一下友情拍摄时要拍摄的分镜头,几个特写镜头也是考虑再三加进去的,经过室友和学姐的几番讨论最后确定下来的。
       当我看到电脑屏幕上的时间显示十一点十二分的时候我才发觉这个夜晚我就这样沉浸在友情的剧本里来来回回,不断删改。从之前的节目策划,到现在的节目VCR拍摄准备,还有明天的拍摄,以及13号到演播厅录制节目现场,再到最后的剪辑阶段,一档电视节目远比我想象中复杂,我们总是在做各种准备,但是任务到了跟前,却总是发现各种准备都不是那么让人满意。可是六个人从第一次在宿舍里讨论做这档节目开始,我们就没有再停下来,每次讨论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分歧,激烈的时候互不退让,让我们的关系一度变得紧张,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想要的效果不同,思考方向也不同,所以总在集体讨论的时候掉链子。但又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懒散没有组织的集体,总是学姐催我们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在学姐的不断提醒下,我们慢慢往前挪,以至于拍摄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的节目组,有那么一刻我想放弃,看见她们的不理不睬,看见她们的懒散,我忽然发现自己没有了动力,这样的我们该怎样继续?我很想问问她们,但是当我再次看到那个讨论组里大家又开始热闹的商量该怎样进行第二天的拍摄的时候,所有的不开心都被挥散,认真和大家一起谈论了。我们当初一起出发的,既然踏上了征程,如果还没有看到结果就放弃了,是不是有点儿太吃亏了呢?
       毕竟我那么想和大家一起走下去。
26#
发表于 2015-12-17 00:21:0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外拍—初体验
       12月3日,中午一点半,因为脚受伤,我无法走得太快,从东四的学办下来到达七彩珠广场足足用了十多分钟。早上满课,在下课后就直接到东四学办来参加团委办公室的最后一次例会,肚子咕噜咕噜叫了大半天,但是因为早上出门太急,忘记带上放在桌上的饭卡和零钱,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广场上慢慢地走着,有那么一刻我觉得自己不饿了,可能这就是吃货室友们常说的饿过头了就感觉不到饿了吧。天空下着小雨,加上冬日里的冷风,我实在不愿再广场上多加停留,就奔向了乘坐校车的地方。十分钟前室友们告诉我他们已经在东八拿到摄像机,正在往新区这边走,很快就可以到这里,开始我们的第一次外景拍摄。
       因为宿舍七个人六个都选了电视,所以这次电视节目大赛我们六个组队,共同商量决定做《我想对你说》这档访谈节目,节目中需要三段情景短片,所以在学籍的指导下,我们写好剧本后决定在今天下午进行第一场拍摄。六个毫无经验的丫头两点在新区回合后第一件事不是找教室进行拍摄,而是去食堂买吃的填充一下饥饿的胃。因为过了饭点,食堂早就没有吃的了,我就买了鸡腿和一杯热饮暖暖胃,人在饥饿的时候吃什么都是香的,也就难怪梅梅他们在吃完第一个鸡腿后倒回去买了第二个了。庆幸的是两点十分左右我们前一天晚上邀请的群演就到达了约定地点,我们在东二找到一件空教室就开始拍摄了。
       但是拍摄一开始就游很大的问题,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是专业的,之前对于电影拍摄几乎完全不懂,我们就只能靠自己的审美来调镜头。其中有一段一个男生从教室外进来,不小心打翻前排女生杯子的场景,还需要两人的近景拍摄和杯子的特写,前一天晚上写剧本的人在脑中构想出来的场景就像是电影里那样的画面,我们看剧本的人也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情景拍摄就应该这样,可是当摄像机真的在手中的时候,我们拍出来的画面与电影中的片段就完全是两码事了。别说男生和女生对视的近景画面无法很好地把握,杯子被打翻的特写我们也只是束手无措,不知该怎样摆弄这个镜头了。幸而后来有位记者团电视台的同学来帮忙,不然我们的拍摄进度只会停在教室的场景上无法往前了。教室的部分在接近四点的时候才结束,因为下午第二讲教室有人要上课,我们不能继续占用教室,就转移到了图书馆前,准备拍摄女主人公的日常生活片段。刚好左淇学姐回到了图书馆演播厅,所以后面的拍摄她都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亲身示范,教我们怎么拍摄一些简单画面,因为我们是初学,所以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但尽量指导我们做好这档节目。所以相信随着后面的拍摄,我们会逐渐领悟到其他的技巧,帮助我们更好的进步。
       第一次外拍,我们遇到的问题还真不算少!
27#
发表于 2015-12-17 00:22:2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次外拍—一起加油吧
       一大早起来,因为脚上的伤我没办法多行动,就拜托华丽去东八拿机子,今天和大家约好要拍摄友情的短片。我从宿舍出来,在楼梯上一步一步慢慢往下走,每一步都能感觉到伤口被撕裂的疼痛,可是友情的故事是我的,拍摄的主角也是我,今天即使只能一瘸一拐的走完全程,我依然要跟着大家一起拍下去。
      只怕错过了今天,我们的制作进度又会被拉下来一大截吧。 准备了那么久,这个故事终于还是要拍了,虽然故事不再是最初的模样,可心里觉得它再怎么改还是得要我自己去看看。外景拍摄的第一场在龙山,周末的早上龙山很是热闹,一路走过去遇见了许多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如果不是脚后跟那么疼,我也是可以笑得很开心的,现在每走一步脚上传来的痛已经让我不能正常的笑了。
       然而今天故事的结局是两个闺蜜渐渐疏远,最后失去联系。对于这样的结局我同样是笑不出来的,很担心经历过的事情在我们的拍摄下忽然变了味道,所以上午在龙山拍摄的时候内心也是纠结的。
       另外,拍摄本来是觉得最好大家都在场,一旦节目成品出来,这就是我们以后简历中的一个作品了,我也希望这个节目的每个过程大家都参与进来,但六个人排除体育课和实验课的时间不同,还有各自参与部门的不同,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时间一起出去,所以只能把拍摄的时间定在多数人有空的时候,刚好礼拜六,能来的都坚持来到了龙山帮忙了。但人多也不见得会很顺利。
       当我们在龙山体育场外的马路上把摄像机架起来以后,对于镜头、光线、角度的调整,大家都发生了很大的分歧,当我在向我们花了很大心思请过来的演员讨论在正式拍摄时两个人该怎样走,走的过程应该有什么动作的时候,忽然发现站在摄像机面前的三个人看起来有些不高兴,自从我们开始筹划节目,就总是发生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意见有分歧,却又总是不愿意退让,各持己见。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的确很正常,可是我很多时候不愿妥协,走到现在故事已经不是我的所有人都对剧本做过修改,所以我希望她们能拍出自己想要画面。看到她们脸上的不悦,我有种说不出来的失落,想起前一天晚上熬夜写出来的画外音和分镜头,早上又忍着脚上的痛从四楼下来到龙山来拍摄,想着想着还是无奈,只能忍着脚痛走向摄像头,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我是该提醒她们开始拍摄了。每次面对这样的情况总需要有人去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从我们在宿舍认识的第一天,我们都是说说笑笑的,即使偶尔有不愉快的时候,也总是很快就能过去,毕竟都还算是小大人了,共同生活我们都得学会退让。可最近几天想法总是不希望,好几次都用沉默来代替争论,我自己也有好几次想不再做下去,我最初想做的内容现在都在前期的讨论时被否定了,如果说还有什么能让我很高兴地和她们一起把节目做下去的动力应该就是我们选择了电视,现在想把它做好的愿望吧。
       可想而知在接下来的拍摄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剧本,不是演员,是我们的想法总是不在一个点上,没有默契,没有经验,也没有技术的四个负责录像的女孩骄傲的开始拍摄,更骄傲的坚持自己的思想,在最后我们看回放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骄傲在这些画面面前变得那么幼稚。
       但是这半天的忙碌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至少在西一教室拍摄我和闺蜜的日常学习生活时还算是很顺利的,请来的两个同学表演很走心,让我不得不认真对待每一个镜头。直白的说,我们都不是专业的演员,甚至一点儿都不了解,可是表演时把自己带入角色,慢慢的深入,总会有点儿进步,就算之前在镜头面前再僵硬,一旦她们喊了开始,就把自己拉进角色里,对于我,这个办法更加实用一些。
       西一的教室大都光线不好,我们在四楼选的教室相对采光比其他的要好一些,可是待久了我慢慢的就累了,忽然想到一句“痛到极致就感觉不到痛了”,其实那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感觉到脚上的痛,若不是华丽一句:“别折磨她了,她脚痛呢”,估计那个上午我不会想起来脚后跟的伤口从我出宿舍门的时候就裂开了,现在伤口流出的血应该都把袜子染红了一大片了吧。
       但是上午的拍摄快到结尾了,剩下图书馆前散步的镜头和龙山跑步看书的镜头都可以很快完成,所以也就没再感觉有多疼,更多的是高兴吧,高兴大家很配合的进行我们的拍摄,至少对得起我们之前为此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了。相信这是个好的开始,剩下的两个外景拍摄会在这一次的基础上慢慢进步的。 我们一起加油吧!
28#
发表于 2015-12-17 00:23:1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次外拍—有意外,有欣慰
       礼拜一了,没想到是个下雨天,更没想到早上九点就是选课的时间,原定于今天早上进行爱情短片的拍摄因为这两个事情让我们手足无措。八点她们从东八拿回摄像机以后,所有人都坐在宿舍等着选课结束以后大家再一起出去拍摄。但不得不佩服学校的教务系统,九点才开始就崩溃了,然后我就一直在学校教务处的官网页面始终进不了选课的页面,看着各种讨论组和QQ群里的聊天像是炸了锅一般热闹,我却怎么都激动不起来。但是我们还在外面徘徊时,学校竟然已经有人选了117门课,然后空间就有人发说说:终于选完了,我出去浪了。看到这些我就真的淡定不下来了,如果再不能把选课解决了,爱情短片的拍摄就会被延误,但是我们时间有限,实在无法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了。我记得许多人说到“丧心病狂”来形容那些抢了几十节课的人,导致我们这些后面进入教务系统的人根本没有剩下的课可以选择了。幸而学校后来发了通知,许多人退了多余的课,我们几个才能得到两三个可以在下学期学习的课程,解决了选课的事我们才放下心拿着机子出门去找教室进行第二场外景拍摄。冬天的雨真的很冷,我出门的时候因为怕穿鞋会再次弄破好不容易结了疤的伤口,就索性穿了一双拖鞋,结果刚到107广场就被雨水浸湿了,脚心的冰冷一下传遍了全身,真真是透心凉了一次。
       更可怕的是因为下雨天,又是礼拜一,许多人都有课,我们找不到足够的人来当群演,无法还原剧本里的高中教室场景,就只好我们几个人来填充教室的位子,尽可能让画面不那么空荡荡的。下雨天让教室有些压抑,加上刚才的选课后遗症,我总觉得有些紧张不安,坐在位子上老是出神,不过其他人倒是一边拍,一边嗨。俊伶这个女主角和我一样也受伤了,但她是膝盖,行动起来比我更不方便。她今天一身休闲的学生模样加上高高扎起的马尾,真的很像高中生,毕竟我们才大一,刚刚从高中脱离,那种高中生的影子还是有的,何况像俊伶这样本来就可爱的女生呢。
       这个上午的拍摄不像上一次那么不连贯,我们几乎全部在教室取景,不用挪地方也省的我一瘸一拐的走在路上让她们多笑话。在俊伶的每一次笑场后,我们这些不专业的群演都是后知后觉的跟上剧情的发展的,什么时候抬头,什么时候聊天,什么时候看书,当个群演也是要懂得把握剧情的,你不能抢戏,但也要适时配合主角才能保证画面足够好看。记得礼拜六我还是友情短片的主角,这个早上一下成了群演,下一次到了亲情短片怕是出镜也没有机会了吧。
29#
发表于 2015-12-17 00:23:57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次外拍—这个演员很走心
       答应帮我们拍摄亲情短片的男生是我们专业的,那天华丽告诉我们她找到亲情的主角的时候我好奇问了一下是谁?她说是徐思浩,也是她们新闻中心的。但我更好奇他为什么会答应帮我们演,答案是他喜欢演戏。当时不以为然,我对于这个同专业的男生,几乎不记得他是谁。
       但他的第一次正式拍摄,让我很惊讶。我把我们的拍摄现场“直播”给了一位好朋友,并且这样告诉她:“徐思浩是专业的,他的表演太到位了!我的情绪都被他带走了!”
       早上我来到龙山见到徐思浩的第一眼觉得他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很平凡,到没想到亲情的外景开拍,他就像开了马挂一样很快进去了角色,每一段录制结束他又能很快和你嬉皮笑脸,完全不受影响。他是真的用走心的演技告诉我“人不可貌相”这几个字,进了学校,身边人讨论最多的就是颜值,帅哥和美女是高频词,然而长相平庸总有点儿非一般的才能吧,这位同学的演技就是个不错的生存技能啦。第一段录像就像是我们平常做新闻时的一段采访,只要他能很自然的把该说的话表达出来,这一条就算过了。当我们问他准备好了没有的时候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看起来很不经意的样子,当我们按下开始的时候,他的表情立马变得很严肃,时而皱眉,时而叹气,时而低头,说话时的语速把握也挺好,我们听着他说的话,仿佛他在诉说自己的故事,故事一点点向前推,我们也跟着他走进了故事。当他说完了台词,立马又恢复了常态,我还停在故事里,停顿了两秒才反应过来,不由自主的和大家一起称赞他的表演。
       亲情的部分是最后一个外景,以采访居多,我想起来这个故事是雪梅找来的,计划的是采访画面多一点儿,加上几个情景还原,也做成大概三分钟的成品。但看到徐思浩的投入,我始终觉得采访画面居多有些浪费他的表演技能,这么认真的演员让我们每个人都特别开心,也帮我们减少了很多工作量,龙山、柳池两个取景地,记起来只有几个简单的镜头,换做我,NG三五条是常事,到了徐思浩这里,正常发挥,一条就能过,节省了好多时间。我们都是初学者,做不出精品,但都是希望能让这个节目看起来好一些,徐思浩的表演恰好给了我们一个很好地激励,好好做,最后总会有收获。演技不过关,技术不够好,慢慢摸索,我们就会有进步。
30#
发表于 2015-12-17 01:04:55 | 只看该作者
北二让我不舒服
       在大学里住进八人宿舍是出乎我预料的,以前高中时,紧张的学习之余坐在相邻位子的几个女生会有时会找出一些大学校园的照片讨论一番,说说对大学的憧憬。但大多会停留在大学宿舍的幻想里,上床下桌,有靠背的椅子,桌上有自己的小书架放上基本我喜欢的书,或者是一本字帖,闲下来练练字,也可以买几张彩色卡纸,给自己做个漂亮的收纳盒,会比网上买的便宜,剩下来的钱几个小饰品,好好装饰我的一方小天地,最好宿管阿姨不来检查,我可以往墙上贴绿色碎花的墙纸,做一个“绿野仙踪”的主题。做手工的时候往往能让我很快静下心来,然后投入另一件事,效率还很高,但它太费时,一般我不会轻易动手做。然而这些都是幻想,太过理想,以至于看到现实我迟迟很难接受。
       宿舍长长的大桌子摆在中间,八张架子床整齐的摆在两边,置物柜夹在床中间,小的可怜,放不了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况且上面的太高,下面的太低,日常用品更不适合放在这里面。女生一向杂物多,当所有人都在宿舍安顿下来之后,立马就变得拥挤不堪,从饮水器走到阳台不过几米的路,我们却要翻过至少三个板凳,有时还要跨过好几条电脑线,宽带线,或者还有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脚边的垃圾桶。北二宿舍楼,有空调,有独卫,还有洗衣机,但是让我感到行动不便。因为住的阿姨宿舍,之前给我们放的是个很大的长桌子,但是两个月后还是给我们换成了和其他宿舍一样的两个小桌子,从此桌子变得更加乱糟糟的,每次晚上回来电脑摆上桌,我的手就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了。
       一个月前我买了小桌子,可以放在床上的那种,三个礼拜前我把它架在床尾,然后把电脑放在桌上再也没有把电脑搬离,宿舍的桌子太小,很多东西只能往其他地方挪了。闺蜜在乐山上学,时长给我发她们宿舍的照片,说用这个气气我,她们住四人间,上床下桌,还有足够的空间让她们四个人跳舞!看到这些,虽然羡慕,但也无能为力。在这里住了三个多月,差不多都习惯了,现在也不会像开学时总是那样埋怨,倒像是坦然。既来之,则安之,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但自从床上空间变得狭窄以后,我晚上睡觉再也不敢乱动,不想在家那样翻来覆去睡不着了,只要躺下去不动,很快就能入睡,早上也是自然醒,慢慢的也成了一个好习惯。北二让我不舒服,但也有它的好处,至少晚上能好好睡觉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