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微博—正在滚动直播新闻的背后
记者/郑婷
2015年10月11日22时15分,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发布一条微博,名为《突发!网曝上海宝山万达一部电梯突发事故》,称电梯从五楼掉到了地下室B1。而在短短的46分钟后,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又在微博上跟踪报道,且证实此电梯轿厢并未为发生坠落。作为一个潜在水下的新新媒体,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却在24小时滚动直播新闻中……
这样的蓝鲸是怎样诞生的呢?继报馆电视台或者门户之后,媒体属性已经强烈地向依托于社交化和平台化的新媒体方向转变。
蓝鲸传媒创始人曾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时提到:“在创业之初,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2010年之前纸媒发展很好的时候,新记者入行是有人带的,老记者会手把手教他,带他去采访,把手里的资源、人脉都介绍给他。但是2010年前后媒体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纸媒还是网媒,大量年轻记者都没人带了,他们拿不到资源,只好抱团取暖,组建QQ群互通有无,共同成长。蓝鲸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它的前身实际上就是一个记者QQ群,记者在里面共享新闻线索、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等等。”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想做个网站,把记者们提供的资源做成一个数据库,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共享。于是就创办了蓝鲸财经记者内参网,也就是现在的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网站是封闭式的,采取定向邀请的方式,对象必须是记者,主要通过人脉关系链来扩散。网站采取众筹众包的模式,记者在获取采访资源的同时,也需要分享自己的资源。这种资源交换是通过虚拟交易币来完成的,一般是2换1,比如你要获取一条新闻线索或联系方式,需要拿自己的两条线索或联系方式来换取。
渐渐地,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就在这样的不断成长,不断发展和不断壮大……
目前,蓝鲸已形成了三个重要定位:中国最大的财经记者社区、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和重要新闻发源地,而这些就得归功于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其他新媒体无法复制的内部结构: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优秀的财经记者、近40万个专家的联系方式的通讯录、新闻时间线还有独立开发的搜索引擎­鲸云系统。它们就是蓝鲸微博滚动直播新闻的背后力量。“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具有相当的战略价值,堪称潜在水下的战略性媒体平台。假以时日浮出水面,能量不可小觑。”。而蓝鲸传媒COO徐安安却表示蓝鲸愿意继续〝潜在水下〞,并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做高端的新闻!
相对于以传统的报纸或者周刊来承载新闻,其能否做到对新闻的滚动直播呢?答案肯定是明显的。普通报纸一般能做到一天一份,地方性报纸也是如此。这些报纸大多有几个不同的版块,如时事、军事、音影娱乐和生活百科等等,所刊载的主要信息大多是地方近日要发生的大事,而涉及国家乃至世界的新闻是少之又少。同样,一份新闻周刊的选题是经过主编们开会所讨论出来的,所刊登的文章也必然是最近的要闻。且不谈这些,就从经济角度而言,会“精打细算”的人也会心疼吧!有一位名为@Miss—Norah-T的网友在微博上表示:“现在在网上就能看新闻,何必花钱又买书又买报呢?”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新闻报道,通过微博直播,满足了大众对时效新闻快速发布的需求性。但在好评声一片中,它还是有美中不足的。新闻过于碎片化,微博字数限制在140以内,这虽然能训练作者语言的精炼与简洁,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有限,新闻更新速度快,所发布的信息不能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内容容易忽略太多,微博新闻报道缺乏事件细节,包括当事人和群众的态度等等,就不能达到全面。而相比之下,报纸和周刊就便于保存,发布的信息可信度高,表达的情感和内容也更全面。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同样如众多的媒体一样,赶上了电子传播下的新媒体时代。但平台背后,还有一群不同的力量,那就是平台记者。他们不仅仅是中国优秀的资深的财经记者,而且还是能协调合作,友善互助的“家人”。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的发言人介绍:“蓝鲸,是地球上最大和最重的动物,它们存在的海洋可以北到北极,南伸南极。理想条件下,蓝鲸可与1600公里以外的同类进行交流。这些象征了蓝鲸财经记者们能力强大、善于沟通、注重友谊的特质。他们是竞争对手,是战友,还是朋友。”“我们一直秉承信念与宗旨:不管大家以后在哪里,不管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在人生道路上,成员们要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相互信任,带着同样的新闻理想一起走过。”一名蓝鲸财经记者念出了他们蓝鲸财经记者联盟宣言。
在现在,很多记者并不能做到相互帮助。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不管是来自同省,还是来自同单位,都是非常激烈的。这就导致有的记者喜欢独自采访、独自跟踪报道和独自写稿,并不愿意拿出来与同行分享和讨论,不仅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让记者这个大“家庭”变得越来越陌生,归入了“高冷”的行列……前段时间很火的韩剧《匹诺曹》就向大家介绍了记者行业竞争的激烈性,可见,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的记者能做到像家人互相帮助的团体,其职业素质必定也不错!
看似风生水起、平平稳稳的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在运营期间也会遇到瓶颈。李武接受《中国记者》杂志采访时说道:“创业过程天天都会遇到难点。很多事情想法很好,但执行起来会出各种问题。要说最困难的应该是技术,我和徐安安都是记者出身,不懂技术。以前我们技术外包,外包的问题是,你有什么需求他可以实现,但仅仅是实现,迭代很麻烦,也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预判。我们今年挖来了两支很强的团队,一批来自新浪,一批来自百度,另外还有阿里和腾讯的技术高手来做我们的场外指导,他们对技术的理解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可以重新梳理我们的技术需求,更科学地搭建技术架构。”
再来看看国外的财经资讯新闻平台网-Bloomberg:中文意思是“彭博”,1981年在美国纽约注册创立,是在全球商业、金融信息和财经资讯领域领先的提供商。2012年彭博资讯集团全球营业收入达76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服务提供商。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创新的技术来快递、精准地传递信息、资讯和分析工具.彭博新闻通过彭博专业服务、电视、电台、手机、互联网和两本杂志——《彭博商业周刊》和《彭博市场》传播资讯,在全球72个国家设立了146个记者站,拥有2,300多名新闻和多媒体专业人员。
这样强大的一个专注于财经新闻的Bloomberg必然会给其他新闻媒体对手强大的震慑力,而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却定下目标:想比Bloomberg更进一步,做中国的Bloomberg+。现在这个平台能够把记者、专家、企业聚拢在一起,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但其仍然展望未来的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一定是一个“活”的彭博社,它能够把专家的观点第一时间推送到平台上,将企业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平台上,让所有媒体的信息都源于这个平台。李武还表示,所有的信息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互动、互通、反馈、调整,更为灵活。
我们不仅能在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看到滚动直播中的新闻,也能从其身上学到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进取意识。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虽然赶在新媒体发展的新时期,但是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并未随意入伍,它们势必要在普通中脱颖而出,在大众中突破传统,在平凡中革新。
能做到24小时滚动直播的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就一定能像它可爱LOGO——蓝鲸一样,生存能力强、力量大,在未来闪耀地跃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