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从业者讣告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2-2-28 18:01: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55岁社长病逝,他给自已的压力太大了


2月19日,中国商报社发布一则讣告。根据《讣告》,2月18日11时,中国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商报联合会会长徐舰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年仅55岁。


泣徐舰——老哥哥张晓鸥泣笔

惊悉老朋友小兄弟徐舰突发心脏病离世,震惊不已!震惊不已!他才55岁啊,怎么就……速问报社友人,泣说是“太累啦”!“面容沧桑,满头白发”!

一直听说“过劳死”,以为那是生活压力太大,老板逼得太紧所致。而徐舰身为一社之长,压力从何而来?谁会给他“压力”?

徐舰是个大好人,性格好,脾气好,品德好,心眼好,以我与他共事这些年之后来回想,要从他身上找个不好,大概只能是太过“纯厚善良”,工作太过“认真负责”!

正是因为“太过”,他接过报社这个重担后,心无旁骛,呕心沥血,在纸媒全面下落的大趋势下,逆势而行,力图开创一个全新局面。他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

我与徐舰一起办报办刊,我年纪大,他称我“老师”。其实收藏拍卖他是专家,我是外行;他内在,我外向。我与他互补,加有陈念助力,《收藏拍卖导报》并《中国收藏》杂志终办得风生水起。之后,我派去商报正刊,他与陈念大展身手,《中国收藏》杂志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收藏业内权威期刊,位居国内著名期刊前列。

因为年龄差距,我与徐舰并无私交,但我视他为兄弟,感情近,心意通。他对我的尊重常常令我愧于接受。对他接盘《中国商报》,我抱有非常高的期待。我退休后,和社里包括徐舰在内的年轻领导,少有联系,和徐舰也有近十年未见,看到他满头白发暗黑脸色的遗照,真是痛心的难过。那天,我在给陈念的电话中脱口而出:“要知道我真该劝劝他,注意身体呀”,可他已经离开人世,我还能说什么呢!

斯人已去,让我们活着的人记着,曾有一位为了《中国商报》而英年早逝的同事、朋友、兄弟徐舰,将他记在心里。


斯人已逝,愿我们活着的人保重。特别祝愿报社出版社各位年过半百和年近半百的年轻领导,对身体健康万不可等闲视之,工作需要你,家庭需要你,你的未来也期待着你。

徐舰,我的好兄弟,走好……



中国商报社社长徐舰35·寄语
感谢伟大时代 投身新的征程
(2020-12-08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35年前,《中国商报》——这家以关注商业发展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全国性新闻媒体诞生了。35年,物换星移,许多改变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今天的商业已经完全不再是当年的商业。当年,国有商业还是“主渠道”,除了少量的个体私营业主,只有“商业系统”在干商业。生产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定价主要是由国家决定。在短缺经济的环境下,商业企业的商品几乎完全不愁销售,商场的营业员、餐厅的服务员都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卖方市场。这样的“商业”,如今已经宛如天方夜谭了。

今天的媒体,也已经完全不再是当年的媒体。上世纪80年代,报纸杂志仍然是新闻传播的主渠道,而那时的报纸杂志还处于“铅与火的时代”——以火熔铅,以铅铸字,以铅字排版,以铅版印刷。印刷之后交付邮局,再由邮局投递到全国各地。在交通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的时期,一份报纸交到偏远地区的读者手中可能已经是一周以后了。但在今天,还有谁会为了了解新闻而花钱买一张一周前出版的报纸?

从那个时代一路走来,《中国商报》始终是中国商业进步的见证者。当辽宁一家严重亏损的副食店被一名员工承包,竟然引起全社会关于“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讨论时,我们坚定地支持解放思想;当一个商业企业自主进货、定价,自主决定员工工资的时候,我们为其站脚助威;当神州大地第一次出现“商战”的时候,我们连续地分析报道;当中国出现第一张银行卡的时候,我们向消费者和商家大力推荐;当中国出现了股市交易大厅、期货交易市场的时候,我们的记者就在其中;当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一员的时候,我们和读者一道欢欣鼓舞;当中国诞生了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的时候,我们为它摇旗呐喊……曾经,我们鼓励中国商业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从商品的选择到员工的服务,从企业的经营模式到管理理念,一定要学会“拿来主义”。直到有一天忽然发现,中国企业在许多领域已悄然走在了世界前列。

而就在商业领域这些变化产生的同时,报纸杂志这些曾经主流的传播载体在技术革命、商业革命的推动下,也已变得不再那么主流了,传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都受到了严重挑战。当丛林里出现了许多手持机关枪的对手时,我们自己似乎还在舞刀弄棒,甚至对自己的“身手”多少有些自信。当有所醒悟时,我们也在不断问自己:怎么办?

35年沧桑巨变的同时,哪些东西是不变的呢?

商业,无论是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优质商品、优质服务的需求没有变。新闻,无论是靠“铅与火”还是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社会公众对优质的新闻信息、新闻观点的需求没有变。35年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如今,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者对优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对优质新闻的需求更加迫切,可以认为,在逐步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商业的作用、新闻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中国商报》记者的身影仍然活跃在新闻第一线,从博鳌亚洲论坛到中国进口博览会,从互联网企业的研发大厦到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园区,从扶贫攻坚的田间地头到跨境电商的物流中转站,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到边远山区的小学食堂……《中国商报》各个形态的新媒体也应运而生,稿件传播量、用户粉丝量在每周、每月逐步增长。就在前不久,中国商报一个视频新闻的播放量超过2000万。我们相信,我们今天的优秀报道,其影响力已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最辉煌的时代。

中国经济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蓝图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系列重要内容都与商业发展密切相关。一个拥有35年历史的全国性商业媒体当然会为此感到振奋。只要牢牢把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遵循新闻媒体探寻真相、探究真理的职业道德,始终坚守推动商业发展的初衷,紧紧跟随移动传播的脚步,《中国商报》就一定会有所作为。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关键阶段,《中国商报》必定要投身其中,也一定会大有作为。

以上内容综合中国商报网



来源:长江

编辑:古凤



22#
发表于 2022-4-7 17:09: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青记独家丨媒介与哀荣:《人民日报》讣闻报道研究

导读:
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讣闻报道模式依然是中国当下讣闻报道的主流模式,本文以《人民日报》讣闻报道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类报道的特点与意义。

作为一种报道类型,讣闻报道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而国内报刊的讣闻报道则起步较晚,社会影响相对较小。我国的讣闻报道始见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讣闻报道主要关注公众人物,以服务于政治为主,存在泛政治化价值取向、写作模式固化等特征。21世纪以来,一些都市报参考西方国家的讣闻报道模式,开设讣闻专栏和版面,形成了全新的讣闻报道风格与特色。不过,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讣闻报道模式依然是中国当下讣闻报道的主流模式,本文以《人民日报》讣闻报道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类报道的特点与意义。


作为仪式的讣闻报道

詹姆斯·凯瑞提出了传播的传输观和传播的仪式观的区分,仪式观着眼于传播对社会的维系,读者通过新闻来获得对世界的描述以及特定世界观的强化,由此,传播成为“一种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的符号过程”①。讣闻报道正是这样一种仪式性传播的外在呈现。国内外学者从多个层面剖析了讣闻报道的价值,这些价值和意义正是通过传播以建构共享的仪式的过程和结果。
讣闻报道展现逝者生平以供追忆,并将个体的故事面向社会大众传播,让更多读者产生共鸣,以此弘扬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将个人的事迹回忆带入新闻报道的公共空间,讣闻报道扮演着建构集体记忆的社会文化舞台,优秀的报道能真实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况,促进不同阶层的相互理解和社会融合,促进集体记忆和社会共识的建立。②
除此之外,媒介在讣闻报道对象的选择、文本编辑和信息发布的过程背后传递出了更多的意义。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曾经总结了媒介在三方面的社会功能,其中之一便是授予地位的功能,大众媒介能够通过对个人和集体的注意与报道来使他们的地位合法化③,也就是说,通过大众媒介对个人予以报道并获得正面评价,可以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借由报纸来刊载个人逝世的消息以及亲友的怀念文字可以视作对逝者一生的总结式报道,这些报道回顾了逝者生命历程的重要事迹,而且往往突出其个人品行中的闪光点、先进性,具有一定的评价性,也是对于逝者既有社会地位的肯定和巩固。
对于党报而言,讣闻报道的意义较都市报等其他类型的报纸更多一重。作为党的舆论机关、宣传机关,党报积极服务于党的主张和政策,宣传党的意识形态,党报上登载的讣闻则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宣传和政治意义,这代表了执政党对逝者的功过评定,是执政党面向社会的公开悼念,其分量是其他类型的报纸所无法比肩的。这也就使得党报刊发讣闻报道成为一项备具哀荣的仪式。


《人民日报》
讣闻报道的仪式建构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人民日报》的讣闻报道情况关注较少。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抽样方式选取了966条《人民日报》在不同时期的讣闻报道以分析其基本特点。
(一)逝者身份
在讣闻的报道对象选取上,副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在《人民日报》占据主流,各国元首和一些对华友好的外籍人士的讣闻也能见诸报端。从历史维度看,《人民日报》的讣闻报道对象呈现时代变迁的特点,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主要外交对象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这一阶段的讣闻报道集中关注于这些国家尤其是苏联的重要领导人。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讣闻报道的数量、形式都趋于稳定,关注重点从国外转移到了国内。
从逝者身份上来看,国内人士的讣闻报道中,拥有党政机关身份背景的逝者在改革开放后占据讣闻报道的主流并渐趋于稳定,占国内讣闻对象总数的比例总体在60%-90%之间。其余国内报道对象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医疗卫生、新闻媒体、宗教等领域,这些人士的讣闻报道总体比例大致在15%-30%。
从对身份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关注的是逝者所代表的政治身份和象征符号,突出的是对于政党和国家视野中具有特殊意义和身份的个人的代表意义,它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政党制度和外交政策的具体反映。
(二)讣闻结构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讣闻报道围绕逝者生平和葬仪等信息展开。这类报道的内容结构基本相似,以简讯、通讯为主,主要包含逝者信息、葬仪信息、逝者生平、评价等环节,多数报道涵盖了多数或全部的环节,但在其环节顺序等细节上会有变化,偶见特写报道,但这些基本环节仍然存在,只是对逝者的生平、评价、葬仪现场等做了更为生动详细的刻画。
不同年份之间的报道关注点和结构也略有变化,如上世纪80年代前期的报道往往以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为主题,切入点往往是逝者追悼会召开,而非逝者去世本身,而整篇报道的内容也是围绕着追悼会以及参与人展开的,一般逐一列出赠送花圈的领导和单位、参与追悼会的人员,介绍了追悼会的主持者和致悼词者。逝者的生平以及评价全部通过悼词来呈现,而非直接对逝者的叙述。
这一情况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得到了显著的改变。报道的核心从“追悼会召开”转移到了“逝世”,即在开头介绍逝者的身份、去世原因、时间、地点、终寿等,随后告知遗体告别仪式的时间、地点,并叙述了逝者的生平经历,最后才罗列赠送花圈以及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领导姓名。报道的核心已经回归到了逝者本身,追悼会是报道的一部分,而非主要内容。进入新世纪以后,与葬仪相关的内容已经很少出现在了讣闻报道的结构中,这些都体现出了《人民日报》在报道结构上越来越重视以逝者为中心的思路转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报道虽然会在细节内容、顺序、结构方面存在变动,但基本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其实没有较大的变化,而是演变成了一种较为固化的模式,如何切入、如何叙述等都拥有固定的程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仪式性报道,追求的是一种强化政治地位的整齐划一的仪式性效果。
(三)人物评价
在人物评价方面,讣闻本身是对逝者予以定论式的政治评价,以中央党报的规格刊登讣闻是执政党对他们政治地位的认定和昭示,内容上一般中只选取个人经历中正面的部分,尤其突出逝者的职务、所获荣誉,在评价部分肯定逝者在各方面作出的成就;此外还会突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逝者的关心,如刊登领导人对逝者的唁电等。对于生前立下遗嘱要求丧事从简的,一般都会在文中专门提及。这些其实在同时又是以逝者为宣教典型,发挥了树立典型、引导思潮的政治教化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人民日报》讣闻报道的新闻属性弱化,时效性、客观性等新闻价值从属于政治价值。


结  语

作为党报,《人民日报》的讣闻报道从政治大局出发来选取人物、确定报道模式,突出其政治性、仪式性的功能,这些讣闻报道是对个人政治身份的认定、对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反映,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的模式化倾向削弱了报道的新闻性和可读性,对于这一点,增强人文关怀、增进社会共识可能是其改进方向。
政治性始终是党报讣闻报道的首要原则,但是在坚持政治优先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它作为一种新闻报道类型,需要兼顾受众的阅读体验。有学者批评党报的讣闻报道在彰显其政治功能时,往往忽略其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功能,政要类讣闻报道在操作中缺少人情味④。在刊发简历和葬仪等内容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挖掘人的精神品质和人性光辉,将讣闻报道还原为对人的报道和叙述。
《人民日报》讣闻报道的对象目前仍旧集中在领导干部群体,可以尝试扩大报道对象范围和选取标准,更多开展自主采写,扩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经济等不同领域中杰出人士的讣闻报道,并适度地关注一些道德品质突出、事迹感人的普通民众,通过对这些逝者的报道描摹出人性的特点,并注重从不同角度反映和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增进社会共识。

此外,在报道的操作性层面,可以尝试打破现有的固化的内容结构、文风、叙事方式等,并借鉴都市报讣闻报道的一些有益尝试,通过细节、事件的刻画和外围采访、历史梳理等综合手段突出人的有血有肉的品质,使内容丰富、情感饱满。甚至可以打破报纸的空间限制,利用互动技术手段将讣闻报道延伸到报纸以外的平台,进一步拓展讣闻报道的延展性和内容丰富性。
当然,《人民日报》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极其慎重,但是可以从更低层级的地方党报和网络媒介入手,利用不同的渠道和载体,在讣闻报道中吸收更多的新闻报道原则,以人物报道的形式来呈现逝者的生平,从文风上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促进讣闻报道宣传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①[美]詹姆斯·凯瑞著,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华夏出版社, 2005年版,第7-12页
②邹军:《民生新闻视野中的讣闻报道》[J],《新闻知识》,2006年第9期
③[美]拉扎斯菲尔德 默顿著,黄林译:《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 [A],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传播学(简介)》[M],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第164页
④冯惠颖:《中国讣闻报道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19年第27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范佳秋.媒介与哀荣:《人民日报》讣闻报道研究[J].青年记者,2019(27):47-48.

来源:青年记者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Fy7-EBeNfsqTdq16nC8dQ

编辑:邓秋雨


23#
发表于 2022-5-4 22:41: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张铭麟



24#
发表于 2022-6-14 19:08: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我们万分难过,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2022年6月14日凌晨,永远离开了我们。

孙剑博士一生专注于科研工作。他的不幸离世,让旷视失去了一位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探索和创新的领路人。每一位和他共事过的旷视同学,失去了一位智慧谦和的师长。旷视研究院的墙上一直挂着孙剑博士奠定的研究使命:持续创新拓展认知边界,非凡科技成就产品价值。这句话将永远激励我们,勇攀科研高峰!

谨此讣告。

旷视科技孙剑博士治丧委员会

2022年6月14日


编辑:张铭麟

25#
发表于 2022-7-10 23:06: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河北日报原总编辑林放逝世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离休干部、河北日报原总编辑林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8日14时在石家庄逝世,享年98岁。

林放同志1925年6月出生于河北辛集,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至1945年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2月离休。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政治部宣传员、干事,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晋冀鲁豫中央局人民日报、冀中导报、河北日报记者、副科长、科长、总编室副主任,河北省委宣传部报刊处副处长、处长,元氏县委副书记,河北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常委、部长兼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中央党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研室毛泽东思想研究小组秘书、领导小组成员,河北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河北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河北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北日报总编辑,河北省记协主席。

林放同志是一名由战地记者成长起来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为河北省新闻宣传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编前会(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26#
发表于 2022-8-10 21:57: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漫

27#
发表于 2022-8-22 09:32: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陶鹏辉

28#
发表于 2022-8-30 22:05: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邓秋雨
29#
发表于 2022-10-10 21:38: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法国思想家拉图尔去世:一位通才
法国思想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于当地时间10月9日去世,享年75岁,他因在科学哲学方面的研究而闻名。

布鲁诺·拉图尔 视觉中国资料图
拉图尔被认为是法国最具影响力和最反传统的在世哲学家之一。2013年,他获得了被称为人文学科诺贝尔奖的霍尔堡国际纪念奖,因其“富有创造力、想象力、有趣、幽默和不可预测”的精神而受到赞誉。2021年,拉图尔还被授予了有“日本诺贝尔奖”之称的京都奖。
拉图尔是科学技术研究(STS)巴黎学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他所提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在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支中影响深远。在人类学领域,他参与形塑了人类学的本体论转向(ontological turn)。

法国总统马克龙10月9日在推特上表达了对拉图尔的悼念,马克龙称拉图尔是一位人文主义和多元的思想家,在法国得到认可之前,他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认可。马克龙说:“他的思考,他的作品,将继续激励我们与世界建立新的关系。”
拉图尔剖析了不同社会对气候变化为什么有不同理解。在2015年出版的Face à Gaïa系列讲座中,他探讨了自然和文化之间的分离如何导致了那些否认气候变化的观点。
他的大量著作从哲学、社会学到人类学,他曾敦促社会从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吸取教训,“这是一场全球灾难,它不是像战争或地震那样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
拉图尔1947年出生于勃艮第的一个酿酒世家,在图尔大学(University of Tours)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将注意力转向了人类学,在科特迪瓦和加利福尼亚进行了实地研究。
拉图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中《实验室生活》(1979)、《科学在行动》(1987)和《我们从未现代过》(1991)都提供了开创性的见解。
曾旅居法国与德国的中国哲学家许煜告诉澎湃新闻:“拉图尔这十几年对生态的关注和写作影响了许多人,他也写剧本和策展,在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策划过三个十分重要的展览,他是一位真正的通才。”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吴漫

30#
发表于 2022-10-16 16:52: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悼念师弟老徐
周三晚上7点多,在国社的同学老张来电话,告诉我在国社工作的师弟老徐因为突发心梗,紧急送医院了,目前处于昏迷状态。周六一大早,我就接到老张和同学老吴凌晨发来的微信,说老徐凌晨被宣告脑死亡。中午11点57分,他的爱人在微信上告知,老徐走了,走在了2022年这个艰难的秋天里。
老徐比我小两级,今年应该是43。他入学的时候是外语系的。当时我是中文系98级的辅导员。我俩住的不远,那时候就比较熟悉。上研究生以后他是我的亲师弟,自然就往来的更多了。老徐是天津人,上学的时候有点桀骜不驯,恃才傲物的那种样子。他的头发有点自来卷,总爱穿着一双高帮靴子,不分春夏秋冬(也有可能夏天不穿)。后来当了记者,这样的靴子总是陪着他出镜,看来从本科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江湖远,新闻缘了。
上学那阵子我老觉得他桀骜不驯,心理上有点距离。但是他对我一直都很热情,大老远的就跟我打招呼。老徐是个有点江湖气的哥们,爱喝酒,嗓门有点沙哑。他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是用力搭着我的肩膀特别热情的跟我说,哎,师兄你说我说得对不对。我只好点头说对对对,然后看他特别得意的哈哈大笑。到现在我都记得,他有点桀骜又有点狡黠的那种开怀大笑。
老徐上研究生的时候因为外语好,就对去外媒驻华单位工作动心了。结果找工作的时候,他的导师认真的跟他谈了一次,大意是说你作为本校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到国家最需要的主流岗位上去工作。他后来果断的选择了国社,国社也没有辜负他,选择了他,并且在很多次重要新闻中,都给了他冲在第一线的机会。
到国社工作之后,老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8年的时候,他是第一批进入映秀镇的三个记者之一。当时很多人看到他一身泥水蜷在帐篷的角落里写稿子的照片,那张照片也成为了当时新闻史的一个重要剪影。后来他又去新疆援助了3年,从2017到2020年09年。又曾经奔赴青海采访泥石流灾害。我每每接到他的电话或者消息,他总是在奔忙的路上。跟年轻时候桀骜不驯大大咧咧惹是生非还喜欢看漂亮女生的样子比起来,老徐后来更成熟也更稳重了。
看他最近的照片,他也像一个中年人一样发福了,就是脸膛变得通红,眉头也更加紧皱。唯一没有发生变化的,是他一头自来卷,而且发际线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我和他的微信对话停留在了7月25日。他当时已经转做评论工作,那天他问我,为什么邵阳学院引进博士的新闻,是党委出来回应?我知道那段时间,他写了不少评论。有些是为了应景,有些真是十分重大的新闻。
这可能就是当代新闻人的真实写照。他们仍然是这个社会最有理想的群体之一。或许不像他们的前辈那么有机会,有舞台,有空间。他们有奋斗,也有纠结,也有疑惑,他们也不是铁板一块。但是他们依然在坚守,也在不停的奔走。他们可能会被夸奖,也可能会挨骂,也许并不完全被理解,甚至在今天复杂的中国舆论场,他们的名字并不像自己的前辈那样被记住,甚至不像一个公众号那样拥有那么多的读者。虽然他们经常吐槽说,干不动了,不想干了。但是他们说完之后又会继续加班,在奔向新闻或者并非新闻的路上。只有同事和家人,真正了解他们的不易。就像老徐在接受师弟师妹采访的时候说他觉得国社是他最正确的选择,我相信他说的是真心的。
我今天挨个给师弟们发消息,劝(jiao)告(xu)他们要少抽烟,少喝酒,少废话,早点回家,注意身体。这些年我经历了不少相似场景,但是比我小的不多,依稀只有当年一位优秀的博士生。人生无常,总归是被命运掌控,但是人总得在有限的时间中尽最大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爱自己该爱的人。是非功过,对错得失,无论青春年老,你想不到,也只好由人评说。就像今年7月份一位师长看着我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心里还想还嘴,但是总归默默没说出口。
不知道家属同不同意,所以我没有写出老徐的名字。但是他的名字写在了我们每个同龄人的心里,也写在了21世纪青年新闻人的故事里。
对了,人过四十,应该说是中年了。
来源:读善其声
编辑:吴漫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