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8:56:22 | 只看该作者
美刊披露:我们是如何揭开"窃听门"丑闻的?

2011-07-21 08:27:37 来源: 新华网(广州) 有16人参与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7月17日文章】题:我们是如何揭开默多克丑闻的?(作者英国《卫报》主编艾伦·拉斯布里杰)

《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偶尔 或许是每18个月一次 到我的办公室里来,警觉地向后看一眼,然后关上门,接着告诉我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

去年6月,尼克想告诉我一些关于朱利安·阿桑奇的事。他了解到,那个(当时还鲜为人知的)白发黑客正携带着一个数据设备四处逃亡。数据设备里满满当当地装着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粗心大意泄露的数百万份机密文件。尼克的计划是找到阿桑奇的下落 然后《卫报》会把这些文件全部刊登出来。好主意吧?

早在2009年,就有个类似的场景。尼克发现地球上最强大的私人新闻媒体公司的继承人詹姆斯·默多克在进行一桩秘密交易,花100多万美元来掩盖公司内部的犯罪行为证据。感兴趣吧?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 当然。

维基揭秘网的结局如何尽人皆知:全球性大揭秘,上了全球媒体的大标题新闻,世界各地的政府都由于每天点点滴滴的揭秘以及战争日志、机密电报和外交上不慎重言行的外泄而目瞪口呆。现在,人人都知道默多克的故事如何结束:其雇员的所作所为引起人们强烈的反感,议会的投票结果令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并购行动戛然而止。这个投票结果是迄今最一边倒的,令任何人都无法忘怀。一家每周销售数百万份的收益可观的报纸被终结了。英国新闻监管部门一败涂地。

不过,默多克的故事并未完结。它深深地渗透到英美两国公民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包括警方、政治、媒体和监管部门等等,因此这个故事将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人们预计到会有更多的人被捕。已有数人向英国法院提出了民事诉讼。还有两方面的公开质询 质询媒体和警方的行为。

扑朔迷离的真相

倒回到2009年7月,想想情况可能会有多么不同。当时,官方的说法是直截了当的。《世界新闻报》采访皇家新闻的记者克莱夫·古德曼被抓到“窃听”王室的电话。或者,他把这项工作转包给一位私人调查员格伦·马凯尔,后者擅长侵入语音信息以及破解受害者设置的任何安全密码。警方采取了突袭行动。这两人锒铛入狱。国际新闻公司对每个人 媒体、议会、警方和监管部门 都说,古德受是个害群之马。编辑安迪·库尔森辞职了,抗议说他对这些事都一无所知。游戏结束。

英国《卫报》2009年7月9日的报道拨开了迷雾。报道表明,当时受雇于《世界新闻报》的另一名初级记者把留给职业球员协会负责人戈登·泰勒的语音信息转录下来,交给了该报长期以来的首席记者内维尔· 瑟贝克。那么,又有两名《世界新闻报》的记者是知道内情的。某个主管肯定给那名初级记者下了指令,那么就有三个人了。一位主管为马凯尔签署了一份奖金合约,条件是他能够弄到泰勒的故事。那么,除了古德曼之外,就有三个或者四个人知晓内情了。

当得知这个新案件的时候,詹姆斯·默多克想花钱了事 他现在将这一决定归咎于当时别人给他的建议。当另一桩涉及窃听名人公关专家马克斯·克利福德的案件发生时,詹姆斯故伎重演。

但是其他机构的反应同样说明问题。警方宣布进行调查 然后,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发表一项简短声明说,没有什么“新”内容值得调查。当然并非如此。内容全都在马凯尔长达1.1万页的笔记中。警方早在2005年就查获了这些笔记,但是对此几乎没有做过什么。

国际新闻公司将警方的宣布看作公司的辩白。这家公司发表了一项非常愚蠢的声明,对全世界说, 《卫报》有意误导英国公众。新闻投诉委员会及时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结果:没有证据表明, “害群之马”的理论不属实。到了那个时候,就连国际新闻公司也不再坚持自己的论调,但是监管部门却像个自负的傻小子一样反反复复。

一个议会委员会竭尽全力挖开最深层的内幕,但国际新闻公司高级主管、前《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主编丽贝卡·布鲁克斯没有给这个委员会面子,根本没有到场。该委员会的一两位成员曾经说,他们感觉受到了恐吓,因为有人扬言,如果他们坚持这么做,国际新闻公司的记者就可能会对他们做些什么。因此,他们就没有坚持下去。

绝大多数媒体也好不到哪儿去。令公众感到震惊的是,库尔森当时一直受雇于人人都知道会成为下任首相的戴维·卡梅伦,担任其新闻发言人。

2005年,库尔森所在的《世界新闻报》雇用了其中一个名叫乔纳森· 里斯的调查员。里斯当时刚刚出狱,他因为陷害一名妇女吸毒而被判处7 年监禁。里斯现在仍在坐牢,等着由于谋杀其前商业伙伴而接受审判。他的商业伙伴在一个酒馆停车场被人发现,头上插着一柄斧子。

《世界新闻报》不知道里斯的犯罪背景的说法是极为不可信的: 《卫报》曾刊登过两篇关于里斯早在2002 年与《世界新闻报》以及腐败的警官之间有种种瓜葛的长篇报道。

《卫报》在大选前是不能发表这些内容的,因为英国新闻法禁止报纸撰写面临犯罪指控的人士的文章。但在我看来,卡梅伦可能愿意在他任命任何政府团队成员前知道这些事情(我对时任首相戈登·布朗和现任副首相尼克·克莱格说过此事)。

卡梅伦本周说,他的办公厅主任从未告诉过他 倒不是因为当时他不太在意此事。卡梅伦看上去对其重要性相当不屑一顾,仅仅有点感到不安。

“默多克之春”来临

引爆点在新年前后出现了。民事法律行动的涓涓细流演变成了滚滚洪流。警方最终认真参与其中,指派了一个新的由45人组成的团队来做一些2006年没有做的事情。警方说,迄今已经调查了近4000个目标中的170个。这个监管部门将过去的报告批得一文不值。然后尼克·戴维斯揭露说,《世界新闻报》窃听了失踪少女米莉·道勒的电话,删掉了她的语音留言,以便能够听到新的留言。这一行动在黑暗的日子里给了米莉的父母希望,但警方证实她已经遭到毒手。这件事造成人们对该报的行为深恶痛绝,而这家报纸发现很难再恢复元气了。

很少单单一个报道能够具有如此爆炸性的效果。突然之间,政客、记者、警官以及监管人员再也躲不开电视镜头。警官们排着队就失察疏忽和判断错误而道歉。议员们突然公开说

一些两周前他们只会悄悄说的事情。


有人将其命名为“默多克之春”。人们普遍承认,在一代人或者更长的时间里,英国公众已经让自己的生活去适应默多克家族。随着这家公司越来越壮大,越来越成功(占全国媒体的40%,其广播公司的收入是英国广播公司的两倍),越来越咄咄逼人 正如我们所知,一个由犯罪的调查人员组成的小团伙受雇于该报,在公众生活中侵入任何人的隐私,然而一个约定俗成的看法是,这些人就是应该被打扰的坏人。在英国你若想当选就需要默多克 大约大多数政客都是这么认为的。并且 向来不言而喻的是 默多克也需要某些东西。这不一定是腐败的事情,但一定是正在腐化堕落。伴随着一篇报道外加下议院完全一致的投票结果,这个符咒现在已经被打破了。

(本文来源:新华网)

http://news.163.com/11/0721/08/79FLRBOS00014JB5.html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8:57:0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聊爱花明 [网易河北省邢台市网友]: 2011-07-21 13:10:08 发表 翻译得够烂的顶[7]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bainisheng6697 [网易江苏省无锡市网友]: 2011-07-21 12:43:56 发表 默多克没有请专业删帖公司和五毛?顶[5]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5040391385 [网易福建省福州市网友]: 2011-07-21 12:19:46 发表 新闻自由不止可以揭露公权的罪恶,一样可以揭露私权对公民的侵害顶[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天天糊涂 [网易广东省深圳市网友]: 2011-07-21 15:48:59 发表 墙倒众人推。
不过不受节制的媒体太可怕了,
你对我不利,
我就要揭发你,
于是政客就怕了。顶[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8:57:56 | 只看该作者
澳大利亚总理表示将查新闻集团在澳分支

2011-07-21 02:08:39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有2人参与

核心提示: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20日表示,新闻集团的澳大利亚分支可能接受调查,以便民众确信窃听电话丑闻没有在澳大利亚上演。

英国议会下院19日就新闻集团旗下英国小报《世界新闻报》的系列窃听事件连续举行了多场听证会,国际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及其儿子詹姆斯·默多克接受英国议会质询,老默多克称之前他并不清楚事件的严重程度,不应负最终责任。其间,老默多克突遭现场一名男子袭击,他的华裔妻子邓文迪掌掴袭击者,受到广泛关注。有分析人士认为,默多克表达歉意的话语和遇袭画面有助于缓解英国民众和议员对窃听事件的愤怒。在之后的听证会上,《世界新闻报》的英国国际新闻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也接受了质询。

■主角说法

老默多克:这是我最谦卑的一天

老默多克在开场陈述中说:“这是我人生中最谦卑的一天。”他说,尽管“不是借口”,但他掌管拥有5.3万员工的新闻集团,不应为没有发现这一丑闻负全责。

新闻集团旗下《世界新闻报》先前曝出非法窃听一名失踪女孩米莉·道勒语音信箱的丑闻,触发众怒。老默多克在听证会上说:“当我两周前听到与米莉·道勒相关的事情,我感到震惊和羞愧。”他说,正是出于羞愧,他关闭了《世界新闻报》。

老默多克说,“我所信任的人或者他们信任的人”应该为窃听事件承担责任。不过,他说,自己并不相信两名得力干将布鲁克斯和欣顿知晓窃听事件。先前有报道,《世界新闻报》试图付钱购买2001年“9·11”恐怖袭击前一些遇难者的私人通话记录。老默多克说:“我们没有看到相关证据,据我们所知,美国联邦调查局也没有。”

小默多克:每一个人都非常后悔

听证会上,老默多克负责辩解,而掌管新闻集团欧洲和亚洲事务的小默多克则承担道歉的角色。“首先,我想说我是多么抱歉,我们对那些语音信箱遭窃听的人及其家属是多么抱歉,”他说,“这些行动不符合我们所追求的准则”,新闻集团内每一个人都感到非常后悔,“我们决心纠正错误,确保这类事件不再发生”。

议员提问,新闻集团是否有意重开一份周日报纸,小默多克回应:“现在没有计划……那不是企业的第一要务,现在不是担心那些的时候。”

主编布鲁克斯:从未批准贿赂警察

在19日的听证会上,当议员问国际新闻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是否后悔,布鲁克斯回答:“我当然后悔,《世界新闻报》花钱雇人窃听米莉·道勒的手机、且这一做法可能获得《世界新闻报》高层批准,我感到厌恶,同时遗憾我们调查的速度过慢”。布鲁克斯承认,担任主编期间,她知道《世界新闻报》雇私家侦探协助调查。但是,她坚称这是英国媒体行业的通行做法。”按她的说法,《世界新闻报》雇员曾告诉她报社记者窃听电话的说法不属实,她直至去年才意识到情况严重。

谈及《世界新闻报》涉嫌向警察“买消息”,布鲁克斯说:“我可以说,我本人从来没有向一名警察付钱,从未有意识地拨款用于支付一名警官(的消费)……。”

■劲爆花絮

邓文迪“如来神掌”救夫

默多克参加议会听证会时还出现一幕意外插曲。在听证会开始两个小时后,当默多克准备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一名男子突然出现在他身旁,举起盛有白色泡沫的盘子向他脸上砸去。

“突然袭击”令詹姆斯·默多克怔住,一时未作任何反应;说时迟那时快,邓文迪从后排迅速起身掌掴这名男子的头顶;默多克端坐在椅子上,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尽管袭击没有给老默多克造成伤害,但是这些液状物显然弄脏了他的西服外套。听证会随即中断约10分钟,随后,老默多克身穿衬衣继续参加听证。

听证会短暂中断后恢复。一名议员称赞默多克展现出“极大勇气”。长期对默多克媒体集团持批评态度的议员汤姆·沃森则调侃说:“默多克先生,你妻子的左勾拳非常漂亮。”

而经由电视,默多克表达歉意的话语和遇袭画面呈现在英国民众眼前。不少分析师看来,这有助于缓解英国民众和议员对窃听事件的愤怒。康雷斯市场调查公司安德鲁·霍金斯认为,听证会后,默多克和新闻集团所面临的局面可能完全扭转,他的年龄以及遇袭画面得到大批民众同情。“我觉得,几个星期后,我们会把这一时刻视为转折点。”

多家英国报纸20日均在头版刊登默多克“遇袭”照片。《太阳报》、《泰晤士报》等新闻集团旗下媒体更是狠批袭击者。

■最新进展

默多克致信员工誓“反弹”

对默多克在听证会上的表现如何,英国媒体存在分歧。但不少分析师认为,默多克表达懊恼心情的言论有望减轻英国公众和议员对他的不满。

而默多克20日在一封写给员工的电子邮件中说,新闻集团是一家“伟大的企业”,会在窃听丑闻后实现反弹。“我希望你们所有人都知道,我坚信我们会成为一家更强大的企业,”他说,“我们需要花时间重塑信任和信心,但我们决心满足股东、顾客、同行、合作伙伴的期望。”他在电子邮件中狠批《世界新闻报》窃听电话,宣布他已经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我已经领导这家企业超过50年,总是为企业注入冒险精神,”他说,“但我无法容忍过去几个星期曝光的行为。这些行为在新闻集团没有立足之地。”

■延伸影响

澳大利亚要查新闻集团分支

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20日说,新闻集团的澳大利亚分支可能接受调查,以便民众确信窃听电话丑闻没有在澳大利亚上演。

新闻有限公司负责人约翰·哈蒂根批评吉拉德的言论“不公正且令人遗憾”。“发生在英国的事情与我们在澳大利亚的业务绝对没有关系,”哈蒂根在一份声明中说,“没有证据显示澳大利亚业内存在类似行为。”

关键人物

袭击者为何人?


据英国媒体透露,在听证会上袭击默多克的男子名叫琼尼·马尔布斯,其身份除了是一名喜剧演员,还是一个抗议组织的创始人,他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抗议者。马尔布斯真名为乔纳森·梅-鲍尔,此前就多次出现在各种抗议活动中。就在袭击默多克的前一刻,他在微博上发布:“我现在要做的事,比我以前做过的都厉害很多。”

26岁的马尔布斯来自伦敦南侧的克罗伊登,据英国媒体透露,他是激进组织“UK Uncut”的成员之一,该组织以网络和微博进行联系,主张以激进手段示威抗议。此次袭击之后,不少人质疑伦敦警方为何允许让这样一位著名的激进抗议者入选听证会。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http://news.163.com/11/0721/02/79F04QR80001121M.html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8:59:05 | 只看该作者
《世界新闻报》与默多克的死穴到底在哪里

2011-07-20 16:07:00|  分类: 读者、北青、人民 |   .

《世界新闻报》与默多克的死穴到底在哪里

文/任孟山



7月10日,新闻集团旗下的具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身陷“窃听门”被迫关闭。

7月14日,英国警方在伦敦逮捕了《世界新闻报》的一名前副主编尼尔·沃利斯,他离职后曾担任11个月伦敦警察厅的顾问。沃利斯曾与安迪·库尔森共事,后者为《世界新闻报》前主编,离职后曾任首相卡梅伦的新闻主管,在报纸被关闭前的7月8日被伦敦警方拘捕。

7月17日,新闻国际首席执行官、《世界新闻报》前总编辑“红发女王”丽贝卡·布鲁克斯被捕。

7月17日,拥有全英警衔最高的伦敦警察局局长保罗·斯蒂芬森宣布辞职。

7月18日,伦敦警察局助理局长约翰·耶茨辞职。

7月18日,曾经指称《世界新闻报》窃听的前该报记者肖恩?霍尔被发现死于家中。

7月19日,曾经表示不能出席听证会、后又改口的默多克父子出现在英国议会,就《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接受质询。



《世界新闻报》“窃听门”所导致的连锁反应令人眼花缭乱,简直就像一部谁也猜不到结局的电视连续剧。伴随相关新闻的不断发生,五花八门的新闻分析不断上演,但是,大多数分析都着眼于媒介垄断、媒体竞争、政府权力、政党政治、选举政治、商业利益等宏大议题,甚至扯到了西方新闻自由是虚伪的、暴露了西方国家新闻观的虚伪本质等意识形态层面。对于这些分析,我想说很多判断与解读相当有道理,也不可谓不深刻。



不过,我想指出的是,《世界新闻报》的窃听并非自今日始,以窃听拿到新闻的也不止《世界新闻报》一家,而且,窃听行为在英国媒体中也不会因为《世界新闻报》的关闭而寿终正寝。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能够容忍窃听高官达人,但却不能容忍窃听平民百姓。《世界新闻报》曾经窃听英国的前首相、王室、议员、政党领袖,以及体育、娱乐等各色明星,并因此吃过官司,但基本都无大碍,因为这些人是公共人物,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各类明星,他们本就是由于公众的关注、了解、政治投票、货币投票等,而获得了权力与金钱,大众媒介作为社会公器,有责任向公众尽可能地详细地展现公共人物,尽可能不让那些行为龌龊、品行低下的人占据公共人物的位置。



当然,这不是说媒体可以因此而违反法律来获得新闻,事实上,包括《世界新闻报》在内的英国媒体因此而受到起诉并受到制裁。但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媒体获取新闻的法律边缘行为能够继续进行。其一,公共人物因其特殊身份,在法律上受到保护的隐私权范围比普通百姓少得多,这是在西方国家中作为公共人物的代价,所以,很多公共人物并不敢因为某些所谓隐私权而起诉媒体。其二,普通公民能够容忍甚至媒体对公共人物的新闻挖掘,即使有些手段看上去不违法但不合情理,因为他们认为公共人物,特别是权力人物,应该是透明的,但是这种透明绝不可能仅仅依靠公共人物的自觉,而是应该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来迫使他们透明,其实这也是媒体在西方社会中作为权力一极的重要原因。



因此,《世界新闻报》的错误不在于窃听,而在于找错了窃听对象。人们的愤怒在于,报纸竟然对13岁失踪女孩米莉·道勒的语音信箱加以窃听,并且为了继续获得新闻而删除了部分信息。这样的事情,即使不是发生2002年,而是发生在1992年,只要被警方确实案情,都将是《世界新闻报》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对普通公民权利的侵犯,才是《世界新闻报》最终倒下的阿喀琉斯之踵。也正是因为对普通公民权利的侵犯,英国政要才急着跟默多克“切割”。同样,参与政治与商业博弈的英国各种利益力量,能够将公民的愤怒调动起来,来打击默多克及其媒体,原因在于此。



所以,《世界新闻报》的倒下,以及默多克的狼狈,纵使具有千万条理由,无论政治还是商业,无论是其他媒体的阴谋还是公众担心舆论单一化,都不是最重要的。《世界新闻报》以及默多克的死穴在于他们触犯了天条,即他们触犯了普通公民的权利,他们开罪了普通公民而非政要。在这个意义上讲,默多克在听证会上被人泼了白沫、脱掉外套,简直就是一个绝佳的隐喻,因为在英国不会任何政要敢对默多克做出这样的举动。因此,《世界新闻报》最终死在了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的阴谋中。默多克关闭《世界新闻报》,固然有他惯有的强悍作风,以及丢去保帅的商业考虑,但他也显然看到了自己与报纸已经引发天怒:那个英国女孩以及许多人都是普通公民。

http://renmengshan.blog.163.com/ ... 752692011620470362/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2:33:04 | 只看该作者
英王室成员也成窃听案受害者 威廉夫妇均遭窃听

2011-07-25 08:55: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0人参与

中新网7月25日电 据“中央社”24日报道,媒体大亨默多克经营的《世界新闻报》涉非法窃听,警方持续扩大调查发现,英国王妃凯特和家人及许多王室成员都是受害者。

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4月底举行世纪婚礼后,上周迁往肯辛顿宫,展开新婚生活。

警方的窃听调查一开始只发现威廉王子、哈里王子及3名助理的电话,被世界新闻报(News of the World)记者窃听,随着窃听案调查扩大,受害的王室成员也增加。

王室助理证实,调查窃听案的警官最近与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联系,凯特王妃和她家人可能也遭到窃听。


警方最近联系多位王室成员,告知他们的电话遭窃听,一位王室助理表示,“窃听范围与层次很广,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2005年11月,世界新闻报记者报导威廉王子膝盖受伤,之后还报导威廉王子向电视台记者借剪接设备,这些报导的内容都只有威廉王子和他助理之间的电话留言才能得知。

2005年,另一名世界新闻报雇用的私家侦探,窃取凯特王妃的银行账户数据,显示这家八卦报无所不用其极取得独家新闻。

世界新闻报爆发非法窃听后,遭到英国各界挞伐, 7月10日被迫关闭,结束168年的悠久历史,但相关调查仍未停止,首相卡梅伦指派法官进行公开调查,给社会一个交代。

http://news.163.com/11/0725/08/79Q14DKQ00014JB6.html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2:34:17 | 只看该作者
英《每日镜报》等多家报纸卷入窃听丑闻

2011-07-25 04:08:05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有304人参与

核心提示:日前,窃听丑闻持续发酵,英镜报集团旗下《每日镜报》等报纸被揭发“普遍”存在窃听电话现象。镜报集团否认了这一指责,称“我们的记者在刑法和新闻投诉委员会设立的行为准则内开展工作。”

据新华社电 新闻集团旗下报刊非法窃听事件持续升级发酵之际,英国媒体再曝窃听丑闻。原《每日镜报》记者詹姆斯·希普韦尔23日揭发老东家窃听,称愿意协助当局调查并提供证据。

希普韦尔现年45岁,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为《卫报》等媒体供稿。他先前任《每日镜报》“城市”版块记者,2000年因一桩丑闻遭解雇。

他23日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说,当年身边同事“普遍”存在窃听电话的现象;作为见证者,他“知道周围人在干什么”。

希普韦尔描述,《每日镜报》不少记者窃听技术颇为“老练”:他们会先用一部电话打给某位名人,电话接通后立即挂断,随即用另一部电话“入侵”名人的语音信箱,然后破解信箱密码,继而实施窃听。

对这类做法,希普韦尔自称“见多了”。按照他的说法,窃听不限于《每日镜报》,涉及镜报集团旗下多家报纸,包括《人民报》。


揭露《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的记者肖恩·霍尔曾供职《人民报》。希普韦尔说,不论《人民报》还是《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其实相当常见,霍尔“并不是突然从一家没搞过窃听的小报跳到一家搞过窃听的小报”,只不过“那时候窃听算不上违法”。

首相戴维·卡梅伦先前指派知名法官布赖恩·莱韦森等人调查窃听丑闻,评估英国新闻界的文化、行为方式和伦理状况。希普韦尔说,他愿意向调查人员提供证据。

镜报集团23日否认希普韦尔的说法。“我们立场明确,”一名集团发言人说,“我们的记者在刑法和新闻投诉委员会设立的行为准则内开展工作。”

http://news.163.com/11/0725/04/79PGIBQB00014AED.html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2:35:4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大嘴巴子我呼死你 [网易黑龙江省网友]: 2011-07-25 07:20:13 发表 当社会上的一切都以成败论英雄的时候,道德和良知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会显的那么苍白.............现在我已经长大了,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历史,都是胜利者编写的”。顶[11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诗奴L [网易广东省深圳市网友]: 2011-07-25 11:44:45 发表 其实我支持窃听,如果没有窃听,那些政治阴谋如何有机会曝光?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东省深圳市网友 ip:119.136.*.* 2011-07-25 10:23:13 发表 这什么。。。。比窃听更丑恶,还有脸说人家?顶[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cczbzy [网易辽宁省沈阳市网友]: 2011-07-25 10:20:23 发表 资本主义世界的媒体所谓的公正是多么虚伪!民主自由是多么虚伪!带路党和汉奸们脸上发烧吧?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2:36: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英国镜报集团宣布自查窃听丑闻

2011-07-27 03:15:54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16人参与

核心提示:英国媒体窃听丑闻再度升级,窃听丑闻蔓延到了默多克新闻集团以外的媒体。镜报集团旗下多家报纸也卷入窃听门丑闻,属于镜报集团所有的《每日镜报》宣布内部展开为期6周的自查行动。据悉,调查由《每日镜报》的母公司镜报集团高层发起。

25日,英国媒体窃听丑闻再度升级,旗下多家报纸卷入窃听门丑闻的镜报集团宣布展开自查行动。

《每日镜报》前记者希普威尔日前爆料称,《每日镜报》曾操作过多起窃听事件,希普威尔详细介绍了记者如何窃取名人的手机留言信箱,以获得独家新闻。

希普威尔的爆料令英国小报的窃听丑闻蔓延到了默多克新闻集团以外的媒体。《每日镜报》属于镜报集团所有,该报和已经停刊的《世界新闻报》等都属于刊登八卦新闻的小报。《每日镜报》涉嫌非法窃听令英国社会震惊,英国议会下院文化、媒体和体育委员会已经呼吁警方调查此事。

不过,《每日镜报》否认进行过窃听行为,并表示记者的采访行为都符合法律和行业规则。25日,《每日镜报》的立场则出现微妙变化。据英国媒体报道,《每日镜报》宣布25日起对报纸内部展开为期6周的自查行动。

据悉,调查由《每日镜报》的母公司镜报集团高层发起,调查的目标不仅包括《每日镜报》,还包括涉嫌卷入窃听丑闻的《星期日镜报》,此外,镜报集团下属的《人民报》和《每日记录报》等将同时进行自查。

镜报集团法律主管保罗·维克尔说,自查结束后,镜报集团将在9月中旬向外界公布调查报告。

■ 新闻链接

布莱尔否认遭媒体窃听

称自己当首相时未使用手机

26日,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表示,他执政期间并没有使用手机,因此不可能遭到《世界新闻报》窃听。


布莱尔当日在墨尔本与澳大利亚总理茱莉亚·吉拉德共同举行记者会时说,“我担任英国首相期间,从来没有手机。我从不觉得我可能遭窃听。”布莱尔1997年至2007年担任英国首相,窃听丑闻频发时,正是布莱尔执政之际。

布莱尔还公开谴责窃听事件“卑鄙”,但当被问到默多克是否应该为此而引咎辞职时,布莱尔没有发表评论。据悉,布莱尔被认为和默多克关系不错,两人都支持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并都认为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爆发后,布莱尔强调对窃听丑闻进行彻底调查非常重要。

(张乐)

http://news.163.com/11/0727/03/79UIC92T0001121M.html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2:37:1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和谐唯稳办主任 [网易广西柳州市网友]: 2011-07-27 09:05:13 发表 丑闻暴光不可怕.丑闻得不到暴光才可怕顶[5]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西南宁市网友 ip:121.31.*.* 2011-07-27 08:34:41 发表 没够情何以堪顶[3]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东省江门市网友 ip:218.14.*.* 2011-07-27 08:54:23 发表 别人的事,别人的歌.顶[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大隐于床 [网易重庆市网友]: 2011-07-27 11:45:01 发表 一听到自查自纠就想笑,这可是俺的特色啊,你大英帝国也来学?顶[2]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4139753469 [网易江苏省南京市网友]: 2011-07-27 11:07:18 发表 却说贾珍听完贾蓉的禀报,不禁大怒道:好你个贾瑞,居然不顾人伦,妄图淫亵凤姐!
(洒家评阅:好好看看自己的丑闻吧,自己扒灰,还有脸谈人伦?)顶[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4170510681 [网易北京市海淀区网友]: 2011-07-27 11:38:31 发表 网易江苏省南京市网友 [risingeneral] 的原贴: 1
却说贾珍听完贾蓉的禀报,不禁大怒道:好你个贾瑞,居然不顾人伦,妄图淫亵凤姐!
(洒家评阅:好好看看自己的丑闻吧,自己扒灰,还有脸谈人伦?)

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一自查就要完蛋了。你看看红楼里的几个府,不都是查出问题的么
顶[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20:47:43 | 只看该作者
编辑自主2011-07-27 12:02:48
浏览 2835 次 | 评论 7 条
外滩画报专栏
---------------------
班克罗夫特家族在世界新闻报丑闻爆出之后表示,很后悔当初出售家族拥有的华尔街日报给默多克。
那是2007年,我还记得,当知道家族要出售报纸给默多克之后,引发了美国媒体界的争议,当时一些美国同行还发起了联署行动,当中包括很多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我也参加了。这是因为,如果熟悉默多克经营媒体的手段,很难相信他会遵守自己的承诺:不干预编辑自主。
但是支持者认为,因为班克罗夫特家族犯的错误,让华尔街日报这份老牌报纸面临财政窘迫的局面,只要默多克遵守承诺,那麽利用他的资源和能力,应该可以让这份报纸摆脱困境。就连起先一直坚持不肯出售股份的班克罗夫特家族其中一些成员,也最后被默多克的诚恳所打动,认定他为了自己的传媒王国最重能有一个好的口碑,应该不会把华尔街日报的牌子做砸。
但是,也就是收购完成不到五个月,默多克把总编辑还有出版人都换成了自己人,之后导致大量的记者离开,这是因为,在新的编辑方针下,报纸不再做长篇深度报道,当然这和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有关系,因为从数字上来看,文章变短变浅,也为报纸吸引了不少新的读者,华尔街日报网站的收费模式,在其他报纸中也算是佼佼者。
但是更严重的一点是,就是一些商业新闻报导明显存在利益冲突,比如刻意报道一些公司的负面消息,用非中立的语言来引导读者等。和几个离职的记者聊天,他们就举了不少例子,这当然有违记者的职业道德,也触及了他们的底线。
只是,不同的记者,底线是不同的,就好比这次世界新闻报的丑闻,用窃听的方法,不同的记者,看法并不相同。对于那些习惯了不择手段达到目的,获取独家新闻的记者来说,这只不过是行业内的一种潜规则,就算知道不对,但是别人既然也在这样做,如果自己不用,那不就被别人走在了前面?
华尔街日报被视为大报,这是因为,有自己的角度和深度,不充当利益集团的宣传工具,也不成会为媒体拥有者传播自己的政治观念的工具。这也是为何当初在默多克收购的时候,会产生争议,因为如果看看他的福克斯电视台,被称为共和党的喉舌。
老板在自己的媒体上宣扬自己认同的观点,喜欢捧谁或者封杀谁,这样做的市场化私人媒体太多,但是这样的媒体,最终是成不了大报,以及有公信力的大媒体,虽然可以发行量或者收视率很高,在行业内或者社会上,得不到尊重,也因为这样,在英国,可以看到默多克的报纸王国,有两份赚钱的小报,也养着两份亏钱的大报。
有美国研究媒体的学者指出,如果来看华尔街日报关于世界新闻报的报道质量,远远是在人们对报纸的预期之下。这一点,也反映在华尔街日报,在默多克父子出席英国下议院的听证会前,对默多克的独家专访上面。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指出,记者居然没有问两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他何时知道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他何时知道手下的记者贿赂警方?通篇都是默多克为自己的辩解,整个的访问其实就是一篇公关文稿。
如果做不到真正的编辑自主,那末就不要谈监督还有良心,因为就是老板的工具而已。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2555381.html
作者:闾丘露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