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人性格大变,爽朗坦露之风日盛,拘谨婉转之举见少。所幸有些新闻报道,并不为之所动,依然保持昔日的含蓄传统,遇事点到为止,不把话说全、说透。这样做,虽给阅读和收看带来一定难度,却为锻炼受众智力创造了条件。新闻史上一个奇异现象———猜新闻,亦随之频频发生。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猜谜高手,对媒体给出的“谜面”,具有不俗的破解能力。
比如猜数据。新闻说,某地廉租房建设用款明显增多,同比提高百分之二十。由于该报道并不提具体钱数,因此可以猜测,一定是钱太少,不好意思提。可是,去年投100元,今年投120元,就能打造一个美丽的百分比,经由媒体亮出来,让上级和民众陶醉一下,也是职责之所在,何乐而不为?
反过来,如果某篇报道光提钱数,譬如全民医保增加了一千零多少万元(一定会有零头,这能使数据看上去更真实),却不提百分比,其谜底十有八九,是百分比不够理想,与G D P、税收、官员用车及出国开支等的增长差距过于悬殊,容易使民众产生不利于引导的念头。
再比如猜事实。新闻说,尽管油价涨了,但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众人没准儿笑出声来,暗想:低是低了,却不可能一直低,大概是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某一分钟,哧溜一下,短暂“低于”那个难以查证的“平均水平”。新闻说,物业税要跟国际接轨。人们便猜想,这是不是在暗示,服务可以不跟国际接轨,收入和所有权可以不跟国际接轨。新闻说,要改革税率,完善税种,增加小汽车排气税,使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不用说,大家都会这样猜想:又要伸手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了。
某些恶性事件的报道,更有不少谜语可猜。例如那个著名词组“情绪稳定”,其谜底就是,后果已经很严重了。而一些官员受到党内处分的报道,通常被拆解为:某某人已成功避开了应有的刑事处分。如果某事件曝光后,法官借助媒体表示:还没有这方面的相关法律,人们听出的弦外之音则是,“这方面”的幸运儿也将逃过一劫。
此外,还有猜规模、猜动机、猜反响、猜暗箱运作、猜官员财产、猜领导缺席会议或典礼的真相、猜是不是声东击西、猜搞没搞有偿新闻等等,曲径探幽,精彩纷呈。
猜天猜地,猜人猜物,范围虽广,花样虽多,仍有一定之规可资借鉴。这么说吧,那些大力提倡的,都是社会缺乏的;那些遮遮掩掩的,都是牵扯利益的;那些躲躲闪闪的,都是敏感难缠的;那些以点带面的,“面”是拿不出手的;那些让你期盼的,一般是盼不来的……
还有些新闻,并不设迷局、卖关子,其特点是沉闷,是让大家练习皱眉。为了增强接受快感,亦为了低碳,尽可能使油墨、纸张、光电等制作材料不至于太委屈,高手们因地制宜,硬是开发出一种益智游戏:猜谜法。譬如会议报道来了,各位克服倦意,振起精神,猜猜下一步,播报员或撰稿人能用哪些词句,是否会说:百忙中、亲自、欣慰、勉励、要求、指出、强调指出、进一步指出。兴之所至,搞一个有奖竞猜活动也无妨,但需斟酌条件,量力而行。因为大家久经战阵,已是炉火纯青,奖品如很快告罄,麻烦!
楼主点评:中国大陆的新闻事业的一大特点是尽量报喜不报忧,尽量多宣传光明面而少提阴暗面,多报道正面新闻,少报道负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