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品读|《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常务理事单位2021-2022年度优秀著作入选名单
《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21-2022年度优秀著作名单于2024年1月确定并发布。本次评选由14家常务理事单位共同参与,包括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和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常务理事单位推荐了初始名单,随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编辑部基于学术原创性、创新性与深度、社会影响等标准,对名单进行了初步筛选,共选出13本备选著作。值得注意的是,侧重教学和应用的教材与报告并未纳入本次评选范围。 2024年1月5日,《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常务理事会于泉州顺利召开,会议由参会代表通过投票方式决定最终名单。经过慎重考虑和公正投票,最终选出了2021年至2022年间的10本优秀著作。本次评选旨在对常务理事单位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同时,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评选过程,促进并加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次评选仅代表了一部分优秀成果的展示,无法完全覆盖本学科所有重要贡献。建立一个全面、坚实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持续而广泛的过程,需要来自各个领域的参与,所以我们也期待并鼓励学界对评选过程和结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我们对入选著作表示祝贺,并对所有参与评选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编辑部 2024年1月15日
《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常务理事单位 2021-2022年度优秀著作名单 (排序不分先后) 隋岩:《网络语言与社会表达》,科学出版社,2021年。
该书从作为社会特殊表达的网络语言及其群体传播本质、符号传播特性与话语权、社会情绪、价值观、政治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对网络语言与社会表达之间的逻辑关系、互动作用、彼此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网络语言与社会表达》建立起一个复合型的网络语言研究的理论模型,将网络语言置于文化学(如媒介文化理论等)、语言学(如话语分析、二分理论等)、传播学(如群体传播、准社会交往理论等)、符号学(如含蓄意指的演变与颠覆等)、心理学(如社会情绪理论等)、社会学(如社会阶层、共同体理论等)、政治学(如话语权理论等)等理论背景下进行多维、综合考察。 周勇:《跨屏时代的视听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面对日新月异的传媒技术革新与传媒市场进化,传统上基于小样本抽样调查、主要针对电视收看行为的收视调查方法已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建立一套全面反映多屏时代视听信息传播效果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跨屏时代的视听传播》关注此核心问题,以媒介系统依赖理论作为理论框架,探讨融媒体时代视听信息的传播效果测量。为传播效果的理论范式之一,媒介系统依赖理论有助于建构媒介产品消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且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放入同一个系统中进行分析,涵盖从微观到宏观等多层次,给出个体-人际-社会三者之间影响的流动性假设,为本研究综合的、历时性的传播效果测量提供理论依据。 丁柏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舆情》,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该书围绕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由新媒体语境中的舆论这一视角切入,对舆论触发、舆论生成、舆论演变和舆论运行规律进行探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最近若干年来发生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探寻新媒体语境与 传统媒体时代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论的差异,进行中西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论的比较研究,探索新媒体语境下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论处置模式和舆情沟通机制,进而研究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和舆论引导。该著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证分析,还吸收了十八大以来的相关政策、思想,力图为各级政府和领导者、管理者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 郑欣:《我说故我在:青少年网络语言生活方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每个时代都有其语言特色。当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就注定这个时代的语言自然会被烙上“网络”的印记。而关注和研究网络语言,则需要从青少年自身的视角出发,了解和分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创作或使用网络语言。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网络语言建构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源于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二者之间是一种“传播”与“建构”相互作用式的循环嵌入关系。任何网络语言的生产与传播,都追求群体区隔而形成的青少年彼此之间的传播默契,是青少年与周遭文化、社会融合后的时代产物。或许这正是我们借由网络语言得以窥探当代年轻人日常生活集体表象的窗口。 刘涛:《视觉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传统的修辞学主要关注语言文本的修辞问题,而视觉修辞学(visual rhetoric)则是视觉文化时代修辞学亟待拓展和延伸的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其主要关注以视觉文本为修辞对象的修辞实践与方法。作为一种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视觉修辞学意为研究视觉文本修辞语言、活动与规律的学问。该书立足视觉修辞学的学术史考察,沿着修辞学的“学科建制”思路与要求,从理论和方法两个维度搭建视觉修辞学的知识系统,即视觉修辞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视觉文化时代人类在视觉修辞意义上的生存方式及对话体系。在内容构成上,该书上编主要探讨视觉修辞学原理与理论,核心关注视觉修辞学的学术范式、意义原理、认知模式三大命题;下编主要探讨视觉修辞学方法与批评,核心关注视觉修辞学的分析方法和批评范式两大命题。 常江:《数字时代的新闻业:文化视角与欧美经验》,河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
该书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以数字新闻(业)为主题的学术专著,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三个国家17家新闻机构的106位新闻从业者进行深度访谈,深描数字化进程对主流新闻生产模式产生的影响,考察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依自身的技术与文化属性对数字技术环境加以适应的过程,据此对数字时代的新闻职业认同、新闻伦理、新闻教育和新闻行业的结构转型做出全面的阐释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价值重建”为核心理念的数字新闻生产理论框架。该书对方兴未艾的“数字新闻学”(digital journalism studies)进行了重要的理论探索,为数字时代的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和革新打下坚实基础。 王润泽:《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Routledge,2022年。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随着大规模印刷系统和专业化的出现,新闻业与现代社会高度相关。然而,该书扩展了新闻的含义,并将其视为一个社会过程。它不仅将探索中国新闻传播的根源和发展,还将展示中国新闻传播如何与社会文化和政治互动和斗争。该书主要按时间顺序排列,考察了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初步发展、中国近代新闻业的诞生,探究了与政治革命密切相关并对中国现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国民营报刊和政党报刊,回顾了报纸改革,并报道了改革开放后值得注意的新闻现象。 戴佳、曾繁旭:《Environmental Risk Communication in China: Actors, Issues, and Governance》,Routledge,2022年。
该书系统地探讨了当代中国典型环境风险问题的传播过程,以及公众、媒体、专家、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等多个行动者之间的复杂互动。该书以媒体为中心,运用环境与风险传播领域的主要理论,运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解开传播与治理的复杂而独特的经验。作者将理论思考与中国现实场景的例子相结合,不仅鼓励中西学术界进行对话,还激励学生和从业者将风险沟通理论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强月新、陈星:《主流媒体“三力”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始终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及传媒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新闻宣传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集中梳理了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概念内涵及其逻辑关系,建构了主流媒体“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在广东、湖北和贵州三省展开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对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的“三力”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现状分析、问题探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龙伟:《成为人民报纸:新中国上海报业的历史变革(1949-195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该书以1949-1953年上海报业变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档案文献的深入解读,勾勒以《解放日报》为核心的国营媒体网络的确立过程,描绘上海私营报业体系经过整合再造成为“人民报纸”的历史脉络,从而观察政治权力的毛细血管在媒介领域的运作路径。 刊物介绍 Introduction 《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 China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lmanac 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的大力帮助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于2014年正式创刊,目前已经出版七卷。《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以编年史的方式记录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进展,承载学界的成果,较为全面地反映每年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为中国新闻传播学存兴业之良鉴、积治学之文范,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与承继做出了贡献。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编辑:程正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