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26 周一 清理电脑内存和数据。修改了青记论文、批改学弟的舆情主题论文。
2023/6/27 周二
阅读经典论文:赵立兵.“情”从何起:数字新闻“情感转向”的现象学反思[J/OL].新闻界:1-13
该文章以现象学作为理论依据,集中讨论新闻传播思想史中的情感问题,以反思现代新闻实践中情感要素何以被遮蔽,又因何隐而复显;厘清数字媒介技术可供性与当代社会情感实践现状、情感结构变迁以及情感模式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由数字新闻“情感转向”所启发的新型传播生态、学科知识框架与伦理道德规范,从而为理解数字新闻的本质特征、发展动因与演进机制,审视人们日益媒介化的日常生活与在世存有过程等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有效的分析工具。
2023/6/28 周三
引用备注:情感不仅是数字新闻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当代新闻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型“事件”和转捩点,对于审视当下媒介环境变迁与新闻实践变革有着重要的方法论价值。正如库恩所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其发展进程都不是线性的,而是包含着一系列的“范式”(paradigm)变更与理论“转向”(turns)。
研究数字新闻理论与实践中的情感问题,一方面可以为研究数字新闻实践的基本逻辑提供理论基点与价值依据,为新闻业克服当下发展困顿与局限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我们审视传统新闻学所确立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客观性原则提供一种参照系,使我们对新闻学理论脉络与实践传统中习以为常的东西产生一种反思与审视,对新闻学科发展新旧理论范式的切换产生新的认知,并且对新闻伦理与道德规范的未来走向产生新的研判。
为何人类情感被当作传统新闻学认识论的“盲点”而遭到长期的忽略甚至系统性压制,而在数字新闻实践的语境下情感要素却又被充分地激发?数字新闻的情感转向对当代新闻学的发展开拓了怎样全新的理论界域,并且对于建构一种能够适应新的技术样态与生产实践的新闻伦理与道德规范有着怎样的导引作用?
自柏拉图(Plato)、笛卡尔(RenéDéscartes)确立西方哲学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与二元分立的思想传统以来,从斯宾诺莎(BaruchdeSpinoza)到休谟(DavidHume),再到马克思和尼采,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现象学运动、实用主义思潮都对其展开了激烈而深刻地反思与批判。在这种“反向”理论运动的启发与推动之下,即便是在新闻专业主义话语甚嚣尘上的传统媒体时代,凯瑞(JamesW.Carey)、舒德森(MichaelSchudson)、甘斯(HerbertJ.Gans)等一众学者仍然从新闻社会学的视角,对新闻生产的文化性、建构性以及仪式性进行了深入考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建立在数字媒介可供性之上的知识生产与日常交往直接促成了情感问题得以重新进入新闻实践与理论的视野,进而致使新闻文本内容、叙事策略、传受关系以及道德伦理等领域的系统性变革。
同样,由詹姆斯(WilliamJames)、皮尔士(CharlesSandersPeirce)以及杜威(JohnDewey)等所开创的经典实用主义哲学,出于其对人性来源的具身化理解和对身心二元论的本能性排斥,亦表现出对人类情感、主观经验以及生活实践的注重。西方哲学内部对情理关系的重新界定,主要表现为自斯宾诺莎、休谟、卢梭以降,学者们纷纷从现象学、伦理学、政治学抑或神经认知科学等视角对人类情感进行了重新审视。
而哲学家赫尔姆(BennettHelm)甚至专门创造了“情感的理性”(emotionalreason)[46]这一看似矛盾的概念,以表达对理性与感性二分法传统的坚决反对与拒斥。显然,无论是李泽厚、普特南,还是克劳斯、赫尔姆,他们都倾向于从社会生活实践概念本就蕴含的交融性与生态性出发,从而体认身体与心灵、理性与感性、无机与有机、主体与感性等要素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并且有机统一于人类生存实践的全过程。
2023/6/29 周四
阅读摘抄:正如胡塞尔所言,这个世界对我不仅仅是作为实事世界,而且在相同的直接性中作为价值世界、财产世界、实践世界而在此存在【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M].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120-121.】。
阅读摘抄:无论是斯宾诺莎的“情动”、尼采的“权力意志”,还是德勒兹的“欲望机器”,抑或实用主义的理论谱系,都一致认可人的本质并非一个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意义上的“心灵主体”,而首先是一种充斥着欲望、经验与意志,追逐着生存、对抗与行动的“情感主体”【汪民安.情动、物质与当代性[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2:10-11.】。
阅读摘抄:如果借用齐泽克(SlavojŽižek)“事件哲学”的观点,诸种“转向”发生的原因就在于理论或实践发展过程中“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发生的新东西”,它们的出现不会沿袭事件原有的演进脉络与叙事结构,而是作为一种既定范畴的溢出物及断裂层,或者说“一个激进的转捩点”侵入并破坏了人们的感知经验、真相表达与象征秩序等“任何既有的稳定架构”,进而改变事物本身以及“事实所呈现的整个场域的面貌”。【斯拉沃热∙齐泽克.事件[M].王师,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6-7;161-162.】
2023/6/30 周五
阅读摘抄: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兴起,尤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及其推动的“世界图景的机械化”。【爱德华·戴克斯特豪斯.世界图景的机械化[M].张卜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1-12.】与人类思维方式变革的影响,加之媒体机构基于市场竞争、现实利益的直接考量,终究难以抗拒历史的洪流并逐步高擎客观主义与理性主义的思想大旗。
阅读摘抄:从霍布斯(Thomas Hobbes)到斯宾诺莎,再到荣格(Carl Gustav Jung)与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基本同意将情感理解为“身体的感触”【斯宾诺莎.伦理学[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97】,从而肯定了情感与身体的密切关系,甚至认为要理解人性,就必须先从理解身体着手。
阅读摘抄:正如文化人类学家凯瑟琳·卢茨(Catherine Lutz)所认为的那样,情感体验不是先于文化,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文化的一部分【Lutz C A.Unnatural emotions: Everyday sentiments on a micronesian atoll and their challenge to western theor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1:5.】。在不同的社会族群、不同文化语境乃至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都会有着风格迥异的情感内容、情感类型与情感表达(emotional expression)。
2023/7/1 周六 今天和朋友外出办事。
2023/7/2 周日
阅读摘抄:正是看到了情感实践在社会构成中的基础性作用,美国学者霍克希尔德(Hochschild)指出,情感不仅是人们展开私人生活,参与公共生活,还是进行情感工作(emotion work)和开展商业交换的重要渠道与形式。因此,为了更好的生存和生活,人们难免需要进行表层或深层的“表演”,对情感进行一定程度的“整饰”【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心灵的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M].成伯清,淡卫军,王佳鹏,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0:53;48】。
阅读摘抄:文化评论家埃里克·豪斯(Eric Shouse)同样指出,情感对于新闻业的重要性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之上,即“媒体的力量并不在于它们的意识形态效应,而在于它们创造独立于内容或意义之外的情感共鸣的能力”【Shouse,E. Feeling, emotion, affect[J]. A Journal of Media and Culture, 2005, 8(06).】。
阅读摘抄:其实早在数字时代到来之前,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Louis Réné Deleuze)、加塔利(Pierre-Félix Guattari)就曾指认,符号的能指始终处于一种“冗余性关系”之中,所谓符号的“能指机制”就是一个符号始终指向另一个符号,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一个无始无终、连续不定的象征网络。其中,“带着愤怒而庄严的情感,就像是在氛围之中漫溢的网络的主宰者”【吉尔·德勒兹,费利克斯·加塔利.千高原——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M].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100;101-102.】
总结:对情感传播的主题非常感兴趣,继续积累做相关的阅读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