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生态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81#
 楼主| 发表于 2019-5-20 22:28: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华商传媒集团的“救火队长”辞职了!
文章来源:媒通社
作者:丁鳗
据媒通社获悉,华商报社前执行社长相伟即将从华商传媒集团离职,其在华商工作已有近20年。

华商传媒集团的“救火队长”相伟辞职了,中国新闻业再次流失一位专业能力突出的传媒领军人物。
这位担任华商报社党委书记、执行社长多年的媒体领袖,在进入华商传媒集团第十九年后,选择了离开。
2000年,相伟进入《华商报》工作,从一线记者做起,以务实、敬业著称。彼时的西安报业市场,华商传媒集团刚刚成立,《华商报》已是西安乃至西北地区发行量、阅读率、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日发行量45万份左右,广告营业额达到1.8亿元人民币。
以现在的眼光来复盘,相伟和华商品牌,当时均处于一个正值黄金发展期并逐步进入事业巅峰的阶段。
在西安的数年时间,相伟一步一个台阶,历任报社内多级职务,2004年,他被派往重庆。这座市民文化气息浓厚的山城里,老牌的《现代工人报》于当年8月更名为《重庆时报》。《重庆时报》投资体系为人民日报华闻控股华商报业,华商的人力财力登陆后,重庆传媒业形成了一个以重报集团、北青传媒和华商传媒为代表的报业“激竞”格局。
去年发生休刊等系列风波的重庆时报社,也曾有过金戈铁马式的光辉岁月。起初,相伟在时报的主要职务是编委兼经营中心主任,此后他升任负责经营工作的副总编辑。到2008年,《重庆时报》已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在纸媒整体环境尚未恶化的那十几年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媒体,都在争分夺秒地与同行抢占发行市场。做经营的高层人员,似乎都拥有一个丰富但又不太稳定的职业生涯。有着“传媒游侠”之称的谭军波,二十多年间服务过中国近十家顶尖纸媒;而有着“救火队长”称号的相伟,在这一点上同样不遑多让。
2009年,相伟离开重庆回到西安,任华商报社常务副总经理。有内部人士表示,这期间相伟曾带领《华商报》经营团队创造了单日营收超过1500万、单月营收过亿、单年收入过十亿的报社最好业绩。
2012年,相伟又曾短暂担任过华商传媒集团旗下地市报《今日咸阳》的总编辑,这份报纸于1年后的7月1日起,与《华商报》在咸阳地区合并发行。
在停刊潮来临前,华商传媒集团旗下主要布局了4大报纸,分别是西安的《华商报》、长春的《新文化报》、重庆的《重庆时报》和沈阳的《华商晨报》。2012年底,相伟的办报足迹又多了一处,这次是吉林长春,相伟赴任《新文化报》执行社长。
自世纪初以来,吉林报业市场的竞争就异常激烈,华商传媒在2003年取得对《新文化报》更清晰的所属权后,当地老牌的《长春晚报》、《城市晚报》、《东亚经贸新闻》及新生的《巷报》等,给《新文化报》带来了巨大压力。
相伟于十年后接手的《新文化报》,是一份正被传出业绩下滑的都市报。2013年前后,也正是后来被称为“纸媒崩塌式下滑”的时间节点。然而,令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惊讶的是,据媒体报道,在相伟担任执行社长的第二年年底,《新文化报》就实现了三倍以上的利润增长。
“救火队长”的故事还在延续。2015年9月,因纸媒经营环境变化及报社利润下滑,《华商报》启动减员措施,并引发了争议事件。月底,相伟被华商传媒集团从长春调回西安,出任华商报社执行社长。
这似乎是一位附带锦鲤性质的传媒业领导,相伟回到《华商报》后,报社第二年业绩果然实现飘红。在2018年1月接受媒通社专访时,相伟也曾公布,2017年《华商报》报纸营业收入数亿元,利润丰厚,这在整体式微的形势下实属不易。
当然,在担任报社执行社长期间,相伟对于采编系统也注力颇多。除了在经营业务巩固方面的持续发力,《华商报》在用户吸引、内容质量提升和全媒体转型上也做出了诸多尝试。
“华商报发展基准之一,就是服务内容整体发展的构建,新闻产品的优先级始终最高”。相伟认为,只要把这个做好,经营的困难很难成为华商报的主要矛盾。
目前,《华商报》的原创新闻和监督类民生类报道水准居于国内媒体前列。在新媒体平台上,华商新闻的发行量达到4183万+,华商报微博粉丝978万,华商头条下载量突破100万,华商报微信公众号粉丝50万……
2019年3月中旬,相伟被华商传媒集团调入总部工作,不再担任华商报社执行社长。
5月,相伟即将离职的消息传来。谈及此事,相伟非常低调,除了告知我们新的去向之外,他只留下了对华商的感谢和祝福。据了解,相伟接下来将会到一家以生物医药为主、同时也做文化金融地产的企业,出任总裁一职。另有消息透露,该企业资产超过30亿。
我们也注意到,相伟作为华商报社执行社长最后一次被公开报道,是在去年11月报社的庆祝记者节大会上,相伟强调:全媒体时代,华商记者必须坚持专业,恪守新闻伦理底线;必须正直,为公共利益而守望,为普遍价值观而奋斗,为新闻而生,日夜坚持,永不停歇。
编辑:吴悠

282#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23:04: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调查黏土砖厂遭非法扣押 记者报警一个多小时未见民警

文章来源 :猛犸新闻
原文作者:张学军
原文链接:http://mengma.jinbw.com.cn/queryNewsStringById.do?flag=1&newid=119509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卫辉市李元屯镇大李湾村有一个黏土砖厂,已存在多年,一直在挖地取土烧砖,规模非常大,却未见相关部门监管,附近村庄原本平整的耕地挖的满目疮痍,高低不平。”5月24日上午,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接到群众反映,随即赶赴现场调查。

目击:现场大片耕地被挖成深坑

当天上午10:15,记者在卫辉市李元屯镇大李湾村黏土砖厂现场看见,马路边停放着三辆卡车,上面装满红色黏土砖,整装待发。

进入取土区,正如群众反映,大片耕地被挖成约2米深的大坑。先前挖过的耕地里,又重新种上了麦子,即将成熟;而挖了一阵子的土坑里则种上红薯苗,或许是生土缘故,薯苗皱巴巴的;新挖的耕地裸露在地表,满目尽是黄土。

整片土地已被挖成两层,远远望去,像丘陵一样。站在土堆上往粘土砖厂内看,一摞摞黏土砖被码得整整齐齐,堆放在大院里。

期间,不时有拉着污泥的大卡车进入院子,倾倒之后随即离开。

10:36,记者电话联系李元屯镇土地所王所长,向其反映目击情况,询问其可否到达现场。王所长回复:“现在专案组,会派人跟你联系。”

10:44,一名自称李元屯镇土地所工作人员联系记者,记者问其能否到达现场,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

遭遇:“开砖厂20多年,没人敢弄我”

吊诡的是,当记者准备离开现场前往卫辉市国土局采访时,土地所的人没来,砖厂的人倒来了。

一名穿条纹短袖男子要拉记者“去办公室坐坐”。遭拒后,该男子挡在车前,阻止记者离开。随后,多名男子迅速到达现场。
10:58,记者要求男子让开欲开车离开现场时,几名男子开始对记者一行进行辱骂,推搡,并声称:“你们就是来敲诈的”,并放言:“开砖厂20多年,还没人敢来弄我!”当记者掏出手机录像时,一男子直接将记者手机抢走。

随后,一名男子骂骂咧咧,将砖厂大铁门上锁,阻止记者离开。

疑惑:报警多时,未见到警察出警

11:01,记者用同伴手机拨打110报警,同时联系卫辉市市委宣传部求助。

7分钟后,(0373)4198110联系记者,问是谁报警?什么情况?记者如实说明。

一直到12:00,经卫辉市委宣传部协调,联系当地镇政府一工作人员,被锁的大门才打开,记者重获自由。

12:20,卫辉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到达,帮记者要回手机,记者离开现场。

从报警到离开现场,一个多小时,记者没有看到有民警到现场,也没有民警再跟记者联系。

后据卫辉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有民警到达现场,在砖厂老板那里。

无力:多项禁令成空文  黏土砖厂巍然屹立

因黏土砖破坏耕地、浪费能源、污染环境。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要求到2010年底全国所有城市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我省自2006年起着手开展了“禁实”工作。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法》规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违法取土、破坏耕地生产黏土砖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依法查处。”

有通知,有办法,有禁令,然而,时至今日,大李湾村黏土砖厂依然屹立不倒。生产者甚至叫嚣:“开砖厂20多年,还没人敢来弄我!”背后有何内幕?

当天下午,记者拨打卫辉市国土局局长电话,但无人接听,随即,记者发短信:大李湾黏土厂有无手续?哪年建设?规模多大?每年产值多少?望回电。但截至到记者发稿,尚未接到其回电。

随后,记者又联系李元屯镇土地所王姓所长,该所长告诉记者,自己正在高速上驾车,不方便接电话,下高速后会回复,但截止发稿,依旧未接到回复。

记者手记:

记者疑惑的是:什么原因让国土部门对非法占用可耕地的违法行为置若罔闻?又是什么原因让环保部门对其严重污染视而不见?到底是相关部门监督疏忽?还是砖厂的背后有着强大的保护伞?才让其成为逍遥法外的“特殊存在”,以至于记者向公安报警求助,民警到现场不联系记者,而是直接去找砖场人员。

当然,因为没有官方解释,这些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希望相关部门重视起来,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依法治理!还老百姓良田数亩,碧水青天,一个宜居家园。

千万别让禁令成了空文!
编辑:吴悠

283#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20:51: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百度贴吧衰亡史
文章来源:酷玩实验室
原文作者: 蛋蛋姐Coollabs  
“10天了,怎么还没恢复?这些内容永远不会回来了吗?”
2019年5月13日,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百度贴吧2017年前的帖子,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就在第二天,网友“呵呵哒”愤而写道:
如果贴吧真的把17之前的数据删除了,对于中国互联网文化带来的效应可不只是“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程度,估计能比得上火烧亚历山大图书馆,火还他妈是亚历山大自己放的。
焚书坑儒、现代版火烧亚历山大图书馆、李彦宏是网络文化史上的大罪人、卢浮宫一夜之间坍塌...
无数网友用他们可以想象到的一切词汇,来形容这次事件的严重性。
也有网友在旁边一脸茫然地问道:百度贴吧到底是干嘛的?他们怎么激动成这个样子?
1
诞生
2000年,26岁的年轻人俞军,过得不太如意。痴迷搜索的他,在偌大的中国求助无门,毕业3年换了3份工作。
就在几个月前,李彦宏拿着120万美元投资,回国了。他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和好友徐勇一起,注册了百度,决心打造“全球第一的中文搜索引擎”。
尔后,俞军一封求职信发到了百度:
搜索引擎9238,男,26岁,上海籍,同济大学化学系五年制,览群书,多游历。
...
长期想踏入搜索引擎业,无奈欲投无门,心下甚急,故有此文。
如有公司想做最好的中文搜索,诚意乞一参与机会。
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
不计较地域(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
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
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
不计较工作强度(反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
进一步了解: OICQ:XXXXXXX Tel:021-××××1694
一番波折后,俞军收拾行囊,从上海出发,北上北京,进入百度。
如简历中所写一样,俞军以宾馆门口的简易沙发椅为家,向着搜索发出了猛烈进攻。不到一年,便成为了搜索领域的高手。
2003年,任产品市场总监。
此时,“简单可依赖”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百度搜索的形势一片大好。这年3月,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了“万人公开评测”:59.06%的人选择“百度比Google好”。
恰逢此时,猫扑、天涯等论坛方兴未艾。
百度作为流量最大入口,俞军想:能不能结合搜索引擎建立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地展开交流和互相帮助呢?
这一年12月,“为兴趣而生”的百度贴吧诞生了。
2
辉煌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倘若没有产生过交流,你永远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便也无法同频共振。于是,人生而孤独。
但,贴吧不一样。
不同于传统论坛,以网友自建关键词为中心的贴吧,就像是一场超大型party。每一桌都有独特的菜肴。
文学吧、电影吧、哈利波特吧、击剑吧、阿姆哈拉语吧...
在这场15亿人的聚会上,有超过2272万个团体任你挑选。
甭管你的爱好有多小众,在这场大型party上,都能找到你的同好。
当然,如果你想的话,你也可以去别的桌溜达溜达,看看他们在吃什么菜。
彼时还是高中生的网友“白天阳”,每晚放学后就泡在贴吧,年发2万贴。
网友“胧夜的摇篮曲”说:
我大学没有谈恋爱。我把我最热血、最矫情、最多愁善感、最少年意气、最快意情仇、最自以为是、最踌躇满志的一段时光,统统奉献给了贴吧。总发帖量6万多,而且全无水贴。
这个初生的贴吧产品,也并不完美。它会莫名其妙整层楼都消失,就像你和网友的那段对话,从互联网上蒸发了;别人给你发的消息,有时候隔好久才能收到;又或者,你明明已经看过那条消息了,可那个未读的小红点却依然还在。
但因为这个自建“关键词”的伟大idea,因为这里有无数同好和大神:不止有草根,还有后来无数鼎鼎有名的大人物,都愿意呆在这里。
那年,一个匿名网友,在鬼吹灯贴吧里,苦苦催更左等右等,最后实在等不到,自己写起了《七星鲁王宫》,后来成了万人催更的《盗墓笔记》。
那年,刘慈欣在老家的电厂里,默默用贴吧小号,自恋地评价自己的小说:“很真实很震撼的,这人是不是真打过仗。”
很多来这里的人,都忍不住说:这里人山人海,真热闹啊。
虽然有各种bug,但贴吧日访问量达到10亿。
只是,贴吧外面的人什么也不知道。
直到2007年6月21日,李宇春吧和李毅吧(帝吧)矛盾激化,李毅吧的成员冲入李宇春吧,开始了爆吧行动。不到3个小时,李宇春吧被刷屏1900多页,被爆帖子超过100000条。几乎1秒30贴。
最终,百度不得不关闭李宇春吧发帖功能。
此次行动,史称“6·21爆吧事件”,永远载入互联网史册。
后来这个贴吧,成为百度第一大吧。拥有粉丝3100万,发帖量近10亿。
他们以无与伦比的组织力,活跃在中国互联网上,甚至出征海外。得名“帝吧出征,寸草不生”。
2016年1月,因台湾周子瑜事件,帝吧出征facebook,攻陷台湾媒体脸书主页,也包括蔡英文脸书账号。
2017年元旦,台湾爱国老先生魏明仁想号召民众插上五星红旗,却被“台独”分子攻击,帝吧决定,出征声援。
有组织有纪律,不违法不带脏字。表情包纷纷刷屏。
上次被刷的太惨,蔡英文提前给自己的facebook,设置了禁止上传图片功能,结果...
在这个大型party上,有人组织出征,有人在为硕士毕业论文,查找到处都找不到的,最冷门的论文数据。
有人在这里学习蒙古语。
甚至还有很多网友建一个以自己命名的贴吧,记录生活和心路历程。
他们在这里生产着,中国互联网最流行的文化。“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在下叶良辰”、“元芳,你怎么看?”、“嘀,上车卡”...
这里草莽、蓬勃,原创并生长着中国互联网最野生的文化。
此时的百度贴吧,真正为兴趣而生。也真的简单,可依赖,这里的用户数一度突破16亿,超过了中国的总人口。日发帖量,一度达到10亿条。贴吧的流量,达到百度总流量的11%。
可事情,是从哪一刻开始不对了呢?
3
傲慢和作恶
整整10年,贴吧野蛮生长,百度从没有拿它进行过变现。
可2011年,BAT的业务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瓶颈,收入增速迅速下降。
其实在更早的2008年,百度就开始问题重重。
2008年,cctv曝光百度竞价排名黑幕,百度股价受到重挫。
接着,2009年,百度数百名员工抗议降薪,大规模罢工。
2010年,百度域名被黑客劫持,一天损失3290万。
那几年,百度自己发布的产品,包括投资,都进行得小心翼翼,却还是接连失利。
此时的百度,太需要新的盈利了。
于是,已经占据百度11%流量来源的贴吧,被内部盯上了。占据这么大的流量,你怎么能不变现呢?
一开始是广告,有一天,网友发现,原来干净的贴吧,只要点进贴吧,到处都充斥着广告。
百度成立了20人左右的BD团队,邀请华为、京东、小米等企业,到贴吧去建立企业吧,他们可以在里面发广告,百度也可以帮他们删除负面信息。
好吧,打广告大家表示理解,毕竟这么大一个产品,一直不盈利,也不是办法。
这些网友都理解。即便百度保持着它一贯的傲慢,即便网友对自己发的帖子,连处置权都没有。
这些网友都接受了。
可是,2015年,对百度来说,是营收情况更加急转直下的一年。眼看着腾讯阿里都开始好转,百度着急了。

这一年,它们推出了贴吧合伙人模式。换而言之,就是“卖贴吧”。
随便什么兴趣吧、行业吧、区域吧,都可以出售运营权。此举获益颇丰,据说,当时一个“郑州吧”,一年的运营权,就能卖到200万。
更大的危机,却也在酝酿着。
2016年1月10日,知乎网友“蚂蚁菜”发帖称,自己是血友病吧的原第二大吧主。可是,包括她在内的原吧务组成员,却被百度单方面撤换。血友病吧被百度卖了。
接着,有网友称“百度40%的热门疾病吧已经被卖”。不孕不育吧、脑瘫吧、股骨头坏死吧、糖尿病吧...这里面的大部分贴吧,都被卖给了野鸡医院,还有些被个人承包。
福建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说,莆田系医院的客户来源主要就是百度:百度2013年广告收入260亿,莆田系医院砸了120亿。
这就好像是,给了那个挂在悬崖上努力找绳子的人,一根芦苇。看起来像救命稻草,但却是绝境。
在舆论的声讨中,百度宣布:病种类贴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
可结果,本就绝望的病人,还是走向了绝境。3个月后,22岁少年魏则西,在百度推荐的野鸡医院里,花光全家积蓄后,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他在知乎上的长篇回答,再次揭露了百度竞价排名的罪恶。
很多人都在骂,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百度的竞价排名,也许早就写在了基因里。
2001年8月,创办8个月的百度,技术领先,却依然没有盈利。
恰逢此时,李彦宏看到一家硅谷公司做竞价排名。在董事会上,李彦宏和董事们,讨论着百度的商业模式。李彦宏坚决提出:把“百度”做成直接面对终端网民的搜索引擎网站,推出竞价排名机制。一众董事强烈反对。
他们几乎吵了3个小时,突然间,李彦宏怒了。他猛地将手机朝桌上摔去,嚷着““我不做了,大家也都别做了,把公司关闭了拉倒!”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董事们妥协。
百度,成了一家靠广告养活的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网络营销占总收入的96%。
百度是一家广告营销公司,属于它们的贴吧,自然也不会例外。
许多在感情上无法接受的吧友,纷纷离开。
还有一些人,被自己曾经发的帖子,被贴吧里的老朋友维系着。然后,又被贴吧的傲慢运营,一点点逼走。
2017年3月10日,贴吧用户@军祭酒郭嘉 在微博爆料:“百度贴吧出台新规,要求贴吧访问用户日均增长2%,主题数日均增长3%,回复数日均增5%,签到数日均增长1%,达不到的下任所有吧主。”
没有任何工资,百度就这样堂而皇之的,给吧主们设置了KPI考核,达不到就撤职。你说,百度是有多傲慢?
有网友调侃道:完了,我要被我的个人贴吧下任啦
有网友吐槽道:把你们赶走,就可以名正言顺卖吧了
在万众愤怒声中,3天后,百度停止考核激励公告。
可百度的傲慢并不止于此,他们甚至会在不打任何招呼的情况下,瞬间把贴吧封掉。
2016年5月23日,有网友发现,3000多文学贴吧集体被封。后来网友了解到,百度此举为打击盗版。
但是搞笑的是,很多文学吧里,内容都是网友原创的啊。
更让网友不能接受的是,四大名著吧封了3个,除了西游记,无一幸免。
更搞笑的是,什么吃货吧,女朋友吧,动植物贴吧,望远镜吧,甚至水泵配件吧都被一起封掉。
不知道百度是不是喊一声:天黑请闭眼,然后闭着眼睛点一点,点到谁封谁。
再到这一次,没有任何征兆,2017年1月1日前的帖子,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网友怒不可遏,百度解释,只是系统维护。
有网友说,倘若不能恢复,这件事对中国互联网文化的严重程度,相当于火烧亚历山大图书馆,火还是亚历山大自己发的。
而且,巴黎圣母院还能重建,焚书坑儒还有儒生把书背下来流传后世。但贴吧不会了,因为没有人能把那么多的内容背下来。那几乎是中国网民15年的历史。
4
价值观
有人说,曾经的贴吧虽有种种问题,但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社交产品啊,却跟了百度这个爹,可惜了。
大家不得不信,数据还会恢复,但却很少有人再愿意相信了。因为在大家眼里,这句话,来自于一个数次说出惊人言论的人。
在他眼里,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
在他眼里,就算公司散了,也不会放弃做竞价排名。
这明明就是一个披着科技外衣的网络营销公司。
2009年,“贴吧之父”俞军离职,出走美团的时候,贴吧还不是这个样子。
2016年,魏则西事件发生的时候,有人呼唤俞军回来,俞军在微信里说了这么一句话:
你们怀念我,我怀念Google。如果外部压力不够,我回百度也是独木难支。百度的核心问题首先是价值观,然后是激励机制。
这样的百度,连素有“南有张小龙,北有俞军”的“贴吧之父”,中国最伟大的产品经理之一——俞军,都选择了放弃治疗。
因为百度的病不在产品,而在价值观。这是根上的问题,外人治不了。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治不了,曾经的微软执行副总裁陆奇治不了,二把手向海龙也治不了。所以,他们都选择了离开。
接下来还有谁会离开呢?我也不知道。
有人说,百度的价值观,不是“简单可依赖”,而是“简单可以赖”。
可以赖到哪一天呢?
也许是它不再把我们当傻子的时候,亦或许是它终于再也没有资本赖的时候吧。
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吴悠

284#
 楼主| 发表于 2019-5-31 20:21: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很多地方开始尝到舆论监督凋零的恶果
文章来源:律坛侠客
原文作者:曹林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rkAjyG7C4e65XW9ZdJdQ
出一点问题就会被曝光,民众不会有这样的焦虑,新闻也不会是“爆炸性”的,“日常顺畅的曝光”会让人放心。前段时间一句话在网上被广为传播,代表了一种人心:报纸干净了,社会就脏了;反之,报纸上脏,社会反而让人放心。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让公众知道的真相越多,人心就越有安全感,这就是舆论监督的最大意义。
前几天,山东要求省级新闻单位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要求媒体要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闻不问,不担当不作为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坚决予以曝光。——竟然发文要求媒体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这个听起来怪怪的要求,受到了一些网友的讥笑。舆论监督是媒体的第一本能,就像猫捉老鼠、啄木鸟抓虫、老虎吃肉一样,不捉老鼠的猫,那还叫猫吗?那叫宠物猫。“媒体本能”竟还要发文去要求,这是对媒体的羞辱吗?当然不是。
很多人怀疑山东官方“求媒体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的诚意,说实话,我倒不怀疑,而觉得这是一种清醒的认知,很多地方已经渐渐品尝到了舆论监督凋零的苦果和恶果。对“调查报道黄金时代”的集体怀旧,怀念调查记者之类文章的刷屏,是民间舆论场的反思;而像山东这样要求官媒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则是来自官方的反思。
想到几年前类似的“求舆论监督”,四川纪委书记王雁飞跟当地媒体座谈时坦言:“主旋律不是说只大唱赞歌,批评报道有利于我们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主旋律。”他说:自己在四川工作了四个月,还没有读到有关的批评报道,感觉媒体的思想还不够开放。他希望媒体加强监督,“包括针对我们的队伍,搞一些批评报道,没有问题”。
相信这些“求舆论监督”的态度都不是装出来媚众的公关之术,而是真正看到了舆论监督缺失带来的种种苦果,背后是对种种问题的忧患和危机意识。毫不夸张地说,舆论监督就是一个社会的YI苗,媒体通过批评报道给社会种牛痘,在暴露问题中给社会排毒,在释放压力中完成“减压阀”功能,在客观报道中给国人一面正确看待自我和他者的镜子,避免自上而下的认知失调。舆论监督的调零和缺失,带来了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 失去减压阀门,舆情呈现无规律且爆炸式
不少地方官员都跟我过聊过一个话题,他们觉得越来越怕舆情,因为现在很多舆情越来越“无规律化”,一篇自媒体报道就能点燃一个爆炸式的舆情,一间之间形成病毒式的传播,迅速发酵,迅速升级,迅速敏感化,迅速不可控,官方既有回应系统根本来不及启动,舆情好像就决堤了。不是不想“及时回应”,根本就来不及啊。黄金24小时,黄金12小时,黄金8小时,黄金4小时,纸上谈兵,根本没有用。此次YI苗舆情就是如此,一夜之间,像决堤的洪水一样蔓延成一片焦虑的汪洋。
这就是舆论监督凋零带来的恶果啊!
这家公司的问题,以及公众在网上的诉求,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日常舆论监督畅通,媒体对这种涉及重大民生的企业和领域的监督没有障碍,出一点问题就会被曝光,民众不会有这样的焦虑,新闻也不会是“爆炸性”的。一方面,日常的舆论监督会对企业形成约束,更重要的是,“日常顺畅的曝光”会让人放心。前段时间一句话在网上被广为传播,代表了一种人心:报纸干净了,社会就脏了;反之,报纸上脏,社会反而让人放心。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让公众知道的真相越多,人心就越有安全感,这就是舆论监督的最大意义。否则,平常看起来“岁月静好”,突然在食品或药品安全上曝出一个大新闻,对公众的冲击将是爆炸式的。人们会怀疑平常的那些“好消息”是不是假的,即使问题并不严重,但缺乏舆论监督报道的日常铺垫,人们会把问题想象得严重得多。这种舆论黑箱下的一种心理补偿机制,也是信息不对称下本能的心理防卫,对“突发负面”的报复性反弹。
如果日常的舆论监督顺畅,人们一方面会觉得“负面无法遮掩”,对信息透明有信心,另一方面,日常的监督报道提高了公众的心理阈值,对问题会有一个稳定和理性的判断,不至于动辄被那些消费公众焦虑感的爆款网文带节奏,不至于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大新闻”。
舆论监督顺畅的传播语境中,舆情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新闻规律,日常点滴的释放成为问题的阀门,传递了常态的信号,很多“公众反应”是可以预期和预判的——日常零星的报道,给了官方窥见公众反应的机会,也让公众窥见政务、理解官方,信息对称之下保持良性的舆论互动和良性的舆情基本面。而舆论监督的缺失,打破了这种平衡,两个舆论场无法打通,舆情变得越来越没有规律,动不动就是失控的爆炸式,互动模式变成彼此充满敌意的“互相伤害”,而不是良性互动。这种互相伤害的状态中,官方既有的应对系统被爆炸式的舆情所碾压。
二 失去了舆论监督,舆论引导越来越无力
在过去的评论中,我经常谈到这个理念: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是媒体的一体两面,不能指望没有舆论监督的舆论引导。一些地方领导,只希望媒体能在地方陷入某个丑闻、卷入某个舆论麻烦时,能帮着政府部门去引导舆论,让公众相信官方。——却不欢迎媒体日常的舆论监督,甚至以软性或硬性的方式抵制媒体的监督,听不进批评,看不得“负面报道”。媒体如果没有舆论监督所积累的公信力,根本不会有舆论引导力,说什么公众都不会信。
舆论引导,不是想引导就能引导,引导是需要“资本”的,这个“资本”就是公信力。公信力的本质在于,说了别人会信,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媒体来说,就是通过日常报道证明自己是一个说真话、报道事实、捍卫公共利益、负责任的媒体。——而这种公共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舆论监督报道所形塑,激浊扬清,鞭挞丑恶,揭露腐败,追问真相,回应民众的诉求,尊重公众的知情渴求,与民众有着良好的互动。权力是依赖的函数,公众充分依赖一个机构,遇到问题去寻求曝光,有疑惑时向其寻求确定并权威的解读,这个机构就拥有了公信力。
当然,媒体要报道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只是批评和监督,也有阳光、温暖、柔情和岁月静好,总之,要客观地反映这个真实的世界。在媒体公共性和公信力的塑造中,舆论监督报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没有监督,没有批评,没有问题,媒体呈现的肯定不是一个真实的社会――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话说得有点儿极端,但现实是,当人们从媒体报道中读不到真实、真诚和真相时,对媒体说的所有话都会持一种保留态度,媒体也就没有了公信力。
公信力是引导力的前提,失去了公信力,说的话没人信,那媒体怎么去进行舆论引导呢?可能很多地方干部已经尝到了“媒体缺乏公信力”带来的恶果,出事后,通过本地媒体发通稿,借助地方媒体发声,可媒体说什么老百姓都不信,人们把媒体当成官方“附庸”。
中国当下在公共管理中最缺的资源也许是“第三方资源”——即让谁去说公众才会相信。“第三方”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公信资源,也就是站在中间,利益无涉,切蛋糕的不分蛋糕,踢球的不当裁判员。如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身陷利益之中,老子儿子关系,上级下级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盘根错节的利益输送勾连,不是利益无涉的第三方,说话当然没法让人信。所以,舆情当前,很多地方常会陷入“谁说都没人信”的陷阱中,这个部门说,没人信,因为面子相连;那个部门说,没人信,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另一个相关方说,也不行,会包庇下级。无论谁说,公众都觉得不是客观中立的第三方,都有某种利益和权力关系。
第三方在哪里呢?一个健康的社会中,法院和媒体应该是最主要的“第三方资源”,权利受到侵犯,普通人起码有两个渠道可以寻求救济,一是法院,一是媒体――也就是法治社会人们挂在嘴上的两句话:到法院告你去,到媒体曝光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法官做出裁决。可现实是,我们的司法存在不少问题,有时候判决缺乏公信力,维权者常去寻求媒体报道的救济。媒体应该成为另一种可依赖的“第三方资源”,站在客观中立角度,用符合新闻专业规范的报道,以事实和真相去“澄清谬误”和“明辨是非”。――可如果一个媒体平常看不到舆论监督,都是正面报道,都是歌颂赞美,人们怎么会把媒体看成是可信的“第三方”?
“塔西陀陷阱”这词这段时间很火,说的是公众对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失去信任,无论官方说什么,公众都不信——即使说的是真相,公众也觉得是政府在“洗地”,辩解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老百姓成为“老不信”。其实,最怕的不是官方落入“塔西陀陷阱”,而是媒体也跟着一起掉进这个陷阱,媒体的报道也没人信了,人们觉得媒体跟官方“站一起”,那是最糟糕的。热点事件中,媒体应该能成为客观的第三方,用客观报道去还原真相,用事实和常识驱逐谣言,用理性驱散情绪,可当媒体因为失去舆论监督能力和批评功能,都是正面消息,都是点赞鼓掌叫好,跟政府绑得太紧,甚至完全成为地方传声筒,怎么能让公众相信“舆论引导”中所言是事实和真相呢?
三 舆论失压下,舆情回应能力的退化
我曾经写过一篇评论,批评某地是“一个没有新闻的城市”。——据说后来当地一个领导很不满地说:我们怎么可能没有新闻呢?我们只是没有负面新闻,而多是正面新闻。怎么可能呢?正和负是相对存在的,你能找到一张只有正面没有反面的纸吗?我说的“没有新闻”,当然不是指报纸上没有报道,而是指没有舆论监督类的新闻。没有新闻,权力和治理缺乏舆论监督的“修理”,一个地方的社会生态和官场生态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没有新闻的地方,尤其是官员,一定缺乏面对媒体和公众诉求时的回应能力。对于官员与媒体的关系,著名新闻发言人武和平先生有个很妙的比喻,他说官媒关系就好像合作开一辆车,官方是踩刹车的,媒体是踩油门的。车要稳稳往前开,需要刹车和油门的精妙配合,媒体通过曝光推动问题的治理,官方通过回应避免舆情爆炸,就是刹车的功能。没有新闻,缺乏舆论监督的推动,一个地方平常死气沉沉,一旦出事,往往是爆炸式。而官方由于平常缺乏舆论监督的“修理”,舆情面对往往呈现出“不敢说、不会说、不愿说”的傻白甜状态。
说实话,如果我们的官员在日常没有面对一个真实的媒介环境,给他们营造了一种“出事反正会有上边给擦屁股”的预期,没有日常舆论监督的压力,回应公众的能力会越来越退化,这是课堂上那些所谓的“模拟演练”无法补救的。没有一般性的舆论监督报道的磨练,有些官员对舆情的心理阈值极低,一点小事也会如临大敌,一点小批评也会恼羞成怒,过度的“应对”只会刺激更强烈的反应,小事“应对”成大事。
四 马屁体下形成对己对人的战略性误判
前段时间上上下下反思了这两年盛行的吓尿体哭晕体,这些浮夸的文风不仅形成了舆论场上的膨胀,传播了浮躁、盲从和自大,更大的恶果是,造成了我们对自己、对他国的战略性误判。
整天被那些文章熏,眼中都是这厉害了那厉害了,美国人每天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起码尿10多次,欧洲人动不动就为中国的成就震惊流泪,印度日本动不动就跪就晕。——眼中都是这些浮夸风式的放卫星,都是各种马屁精的表白,久而久之,正像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所言,忽悠了自己,忽悠了领导。――反正别人是忽悠不了的。整天熏在这些文章里,能理性吗?能冷静吗?能客观看待自己吗?如此扭曲了世界扭曲了自己,能有一个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吗?
整天活在这种文章中,越来越走向心灵的封闭,误判了别人,觉得别人都是纸糊的,害怕中国,动不动就跪。误判了自己,觉得自己是老大,能主宰世界了。――可真相并非如此,没有对真相的揭示,没有让人冷静的凉水,都是让人狂躁的鸡汤,真打起来,不知己知彼,怎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舆论需要平衡,信息应该尽可能地充分,不能失真。假如舆论场上多是那种吓尿体、马屁体、自拍美颜体,没有正常舆论监督的平衡,没有批评报道,传播就会形成扭曲的哈哈镜效果,失去了通过媒体客观报道塑造理性价值观和健康世界观的框架功能。
还有,舆论监督的凋零,也使当下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危机,很多新闻在传统媒体上看不到,人们只会进一步抛弃媒体,塔西陀陷阱进一步加深。
舆论监督凋零,理性的负责任的报道跟不上,而碎片化的网络表达又呈爆炸之势,自媒体太多,调查记者太少,事实报道跟不上,事实缺席下情绪爆炸。
舆论监督凋零,没有日常舆论监督报道的脱敏,很多问题都会“敏感化”。――脱敏是最好的舆情减压方式,而缺乏日常脱敏,寄望突发事件的舆情压力下去脱敏,很难做到。
听得见最尖锐的批评,提高对批评和监督的耐受力,尊重新闻专业主义,尊重媒体的舆论监督,尊重媒体累积公信资源的公共性实践,而不能用过于工具化和功利性的心态看待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回归常识,尊重媒体成为有公信力的、让公众依赖的第三方,是媒体之幸,公众之幸,也是政府之幸,国家之幸。愿山东“鼓励舆论监督”之举真能落到实处!

编辑:吴悠

285#
 楼主| 发表于 2019-6-3 15:22: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次在浙江乐清市翁垟街道办的采访经历









编辑:陈茗



微信图片_20190603151607.jpg (73.75 KB, 下载次数: 12)

微信图片_20190603151607.jpg

微信图片_20190603103155.png (1.01 MB, 下载次数: 11)

微信图片_20190603103155.png
286#
 楼主| 发表于 2019-6-5 20:44: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澳记者住所遭搜查 曾曝光政府监听本国公民计划
去年4月,一名澳大利亚记者曝光了澳大利亚政府内部一项令人担忧的计划:该国的网络间谍部门“澳大利亚信号局”(Australian Signals Directorate),不仅打算扩充自己在澳大利亚国内的执法权力,还打算出台一项将大规模监听本国公民的计划。
不过,此事之后被澳大利亚政府给否认了,称并不存在这么一个计划。
可就在今天上午,去年曝光此事的那名记者却突然被澳大利亚警方“抄了家”。
根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等媒体的报道,这位名叫Annika Smethurst的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的女记者,是今天上午准备离家上班时,突然被一群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堵在了家里。这些警察向她出示了法院开局的搜查证后,便开始搜查她的家,以及她的个人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

而这位女记者也并没有反抗警方的调查,没有阻拦警察对她住所和电子产品的搜查,但除了确认自己的身份外,她也没有再回答过警方的任何提问。
之后,澳大利亚联邦警察部门发布了一份情况说明,表示他们确实今天上午派人对一起涉嫌“擅自泄露国家安全信息”的案件进行了调查,并搜查了一名相关人员的住所,但今天不会有人被逮捕。
图为被澳大利亚联邦警察“抄家”的女记者
可这位记者怎么就被卷入了“擅自泄露国家安全信息”的案件了呢?
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等媒体就进一步介绍说,在去年4月的时候,这位记者独家披露了一条引起澳大利亚社会关注的消息,称澳大利亚的国防部、内务事务部,以及该国的网络间谍部门“澳大利亚信号局”当时开了一场高级别的秘密会议,打算扩张“澳大利亚信号局”的权力,令该部门可以更加自由地在澳大利亚国内对澳大利亚公民的电子邮件、银行账户以及短信展开监听行动,而且不需要再去申请许可和报给司法部长。
不仅如此,从《每日电讯报》这名女记者曝光的机密会议内容来看,澳大利亚的这三个部门甚至还打算给他们的网络情报部门赋予强制性的权力,从而令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都必须配合与服从其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采取的措施。
不过,当时澳大利亚政府却极力否认此事,涉事的三个部门机构就联合发布声明,称并不存在这么一个计划,也不会实施这样的计划。这仨部门机构还表示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会“在法律的范畴”内进行,并强调他们的工作本质上是“保护澳大利亚人和澳大利亚的经济”。

可就在人们以为此事就这么过去了的时候,澳大利亚政府则开始了“秋后算账”,这便有了本文开头耿直哥提到的记者被“抄家”的一幕。但这一举动却反而更加令人怀疑:澳大利亚的情报部门是不是确实有对本国公民进行大规模监控的计划。
同样不容忽视的是,被澳大利亚媒体曝光打算监控其国民的“澳大利亚信号局”,在澳大利亚政府封杀华为公司参与其5G网络建设的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去年11月,该局时任局长MikeBurgess就宣称澳大利亚5G网络的重要性“非常之高”,仅仅将华为这样的“高风险供应商”限制在网络的非核心部分并不足够,仍然会对整个网络的安全构成威胁。但华为澳大利亚分公司的董事会主席John Lord则对这一充满政治偏见的结论表示震惊,因为澳大利亚方面并没有证据证明华为会对澳大利亚的5G网络带来威胁。
但结合那位被澳大利亚政府抄家的记者所曝光的事情,或许是因为澳大利亚官方的网络间谍部门想对本国的老百姓进行大规模监听,才导致他们不敢使用华为公司的设备吧。
而如果再考虑到澳大利亚情报部门对美国的情报部门的言听计从,以及两国情报部门超越正常国家关系范畴的密切配合,还有澳大利亚情报部门近些年对于该国华人屡屡无端的间谍指控和抹黑污蔑,耿直哥甚至怀疑澳大利亚政府被曝光要监控本国国民的行为,会不会又是美国指使的新一轮“棱镜”类计划中的一环呢?
实际上根据澳大利亚媒体今天的另一篇报道,澳大利亚官方这两天居然还在要求英国去配合美国封杀华为。这一幕也不得不令耿直哥怀疑这澳大利亚到底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还是美国治下的一个州啊……
所以,在耿直哥看来,并不是华为对于澳大利亚民众不安全,而是对于要像美国政府监听全球那样监听澳大利亚民众的澳政府来说,华为可能不像一些西方企业那样用起来那么“顺手”吧?
编辑:陈茗

287#
 楼主| 发表于 2019-6-5 20:54: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Want Australia news in your inbox? Sign up for the weekly Australia Letter

The journalist whose home was raided on Tuesday, Annika Smethurst, is the political editor of The Sunday Telegraph of Sydney, one of Australia’s most-read newspapers. She was at her residence in Canberra, the capital, on Tuesday morning when Australian Federal Police officers arrived with a warrant to search her house and belongings.
The police said in a statement that the warrant was related “to the alleged publishing of information classified as an official secret, which is an extremely serious matter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undermine Australia’s national security.”

The police on Tuesday raided the home of Annika Smethurst, the political editor of The Sunday Telegraph in Sydney.

Image
The police on Tuesday raided the home of Annika Smethurst, the political editor of The Sunday Telegraph in Sydney.
Asked about the raid on Tuesday,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said, “It never troubles me that our laws are being upheld.”

ADVERTISEMENT

The raid on Ms. Smethurst’s home was believed to be the first such action against an Australian journalist in more than a decade. The Australian union for journalists, the Media, Entertainment and Arts Alliance, called it “an outrageous attack on press freedom.”

“Australians are entitled to know what their governments do in their name,” the union’s president, Marcus Strom, said in a statement. “That clearly includes plans by government agencies to digitally spy on Australians by hacking into our emails, bank accounts and text messages.”

The Rupert Murdoch-owned News Corp. Australia, the parent company of The Sunday Telegraph, said that Ms. Smethurst had complied with the warrant. News Corp. called the raid “outrageous and heavy-handed.”

In April 2018, Ms. Smethurst reported that a top-secret proposal to expand the powers of the Australian Signals Directorate, the equivalent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to be submitted for ministerial approval. She wrote that the proposal would allow “cyber spooks to target onshore threats without the country’s top law officer knowing.”
ADVERTISEMENT

In the article, she quoted Mike Pezzullo, then the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Home Affairs, as advocating “further legislative reform” to help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combat “online, cybercrime and cyber-enabled criminal threats facing Australia.”

Under current law, the signals directorate cannot gather intelligence on Australian citizens. But the Australian Federal Police and the Austral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Organization, the country’s domestic spy agency, have the power to do so with a warrant. They can also turn to the signals directorate for technical guidance.

Since the article was published, there has been no formal government proposal for legislative amendments on the issue.

While the police are allowed to investigate leaks to journalists, members of the news media do have some recourse. Legislation passed in recent years gives journalists protection from having to disclose their sources. But courts can decide that the public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identities of sources outweighs any adverse effect of disclosure.

ADVERTISEMENT

After the raid on Ms. Smethurst’s home was reported, an Australian talk radio host, Ben Fordham, told listeners that his executive producer had been contac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Home Affairs after he said on the air that several boats full of asylum seekers had tried to come to Australia from Sri Lanka, citing a source he did not identify.

He said the department told his producer it had begun an investigation, targeting his source. “The chances of me revealing my source are zero,” Mr. Fordham told his listeners.
Correction: June 5, 2019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referred incorrectly to a comment by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It never troubles me that our laws are being upheld.” He made the remark on Tuesday when asked about the raid on Anni.


编辑:陈茗

288#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22:36: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多个财经自媒体微信号被封


   今日,蓝鲸记者发现部分财经自媒体账号被封,其中包括环球老虎财经 、金融街侦探、云掌财经 、信托圈、老端的观点、摸鱼小组、金羊毛工作坊、陆家嘴小师妹等,除此之外,知名自媒体人王志安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账号也被全部关停。
去年年底,自媒体行业迎来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封号风波。超过9800个账号被处置,其中不乏傅首尔、紫竹张先生、有束光、霍老爷等大号存在。
   今年早些时候,公路商店、s神棍局s、咪蒙、今夜九零后等头部大号也相继被封。有观点认为,如今的封号大潮看似险峻,但长远来看,自媒体或将迎来更加良性的发展。







原文链接:https://app.lanjinger.com/news/detail?id=115013




编辑:陈茗
289#
 楼主| 发表于 2019-6-7 11:11: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WORLD NEWS
JUNE 6, 2019 / 12:51 AM / UPDATED 6 HOURS AGO
Journalists in jail? Australia weighs implications of police raids on media

Byron Kaye

SYDNEY (Reuters) - Australian journalists could face jail for holding classified information, authorities and lawmakers said on Thursday, as police appeared to broaden the scope of their investigation after raids on two media organizations.
Police raided the head office of the government-funded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 (ABC) in Sydney on Wednesday, a day after they raided the home of a News Corp editor.
The raids, which police said were unrelated, triggered complaints of assaults on press freedom.
Police initially said the raids were in relation to alleged crimes of leaking classified information, suggesting media that received any such information would not be affected.
But police later changed a statement on their website to include the possible crimes of receiving national secrets.
Media, lawyers and opposition politicians were scrambling to work out the implications.
“It’s apparent that that is possible,” shadow attorney general Mark Dreyfus said when asked in an ABC interview if the change in the police statement meant journalists could go to jail.
“It’s for the government to explain if journalists might be charged,” he said.
The ABC said the raid on its office was in relation to 2017 stories about alleged troop misconduct in Afghanistan, while News Corp has said the raid on its employee concerned an article about plans to spy on Australians’ emails, text messages and bank accounts.
The raids, which involved police examining some 9,000 computer files at the ABC, and sifting through the female News Corp editor’s underwear drawer, according to media reports, have drawn criticis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calling them “deeply troubling”.
The left-leaning Greens party, which makes up a powerful voting bloc in the Senate, said it wanted a parliamentary inquiry into the raids.
Dreyfus said he may support that.
“The raids this week highlight just how dangerous it is to expose government wrongdoing in Australia,” said Emily Howie, a legal director at the Human Rights Law Centre.
“Espionage offences should protect Australians from grave harm, instead they go too far and criminalize public interest journalism and brave whistleblowers.”
OPEN TO DISCUSSION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who was traveling in Britain, told reporters the police acted independently and that the government believed in media freedom.
“If there are issues regarding particular laws, they will be raised in the normal way that they should be in a democracy, and they are matters I am always open to discuss,” Morrison said.
Media widely took that remark as a suggestion Morrison may amend laws to improve media protection.
Australia has no underlying safeguards for free speech in its constitution. When the government ratcheted up counter-espionage laws in 2018, it added a provision to protect whistleblowers.
Acting police commissioner Neil Gaughan defended the actions as independent and necessary, adding that more raids were possible.
“No section of the community should be immune to this kind of activity or evidence collection more broadly,” Gaughan told reporters in Canberra.
“I reject the allegation ... that we are trying to intimidate journalists,” he said.
“I’m not going to rule in or rule out anyone being subject to further charges. We haven’t made a decision, one way or the other,” he said when asked if journalists could be charged as part of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ing by Byron Kaye; Editing by Robert Birsel and Nick Macfie
Our Standards:The Thomson Reuters Trust Principles.
REUTERS NEWS NOW
《纽约时报》
澳大利亚新闻自由再受打压。在一名记者被迫接受调查、另一名记者的家遭到搜查后,该国警方又在周三突袭了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总部。但该国总理莫里森为这种做法辩护。


编辑:陈茗

290#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8:37: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乐清错了:警力应当用在扫黑除恶上,不该用在对付新闻记者上!
记者是社会的瞭望哨,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记者的笔下,有历史的足音,有潮流的走向;有榜样的风采,也有反面的典型。对于地方的党政领导而言,能够“善待媒体、善解媒体、善用媒体”,既是一种领导的格局,更是一种领导的水平。尊重记者的工作、接受媒体的监督,就能够从媒体的报道中获得拾遗补缺、激浊扬清的工作方法,在承受了批评的压力同时,也获得了一份前进的动力。可惜,当下不少地方领导讳疾忌医,只能听赞美不能听批评,只能说成绩不能说缺点,像老虎屁股一样摸不得。近日,两名记者采访时,与两名环保志愿者一起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带到派出所像犯罪嫌疑人一样被讯问盘查了一番,耗时良久才被放出。
浙江省乐清湾是“中国泥蚶之乡”,而翁垟三屿村是国内著名的泥蚶养殖种苗基地。如今,在这处贝类苗种基地范围内,在村民的抗议声中,建起了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该厂导致一线防潮堤开裂,建筑垃圾污染水体导致贝苗死亡。
5月中旬,新京报著名摄影记者陈杰和首席记者刘旻,前往浙江省乐清市调查乐清湾这一海洋滩涂生态问题。 516日下午,为了解乐清市翁垟街道辖区一座在建污水处理厂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及造成防洪堤严重损坏等情况,刘旻跟随两位环保志愿者前往翁垟街道办事处。两位环保志愿者希望能向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反映问题并了解维修情况。刘旻在一旁观看了他们的沟通过程。
结果,他们没有得到反映问题和了解情况的机会,却被限制了人身自由。7名保安挡在办事处领导开会的会议室门口,不让刘旻等三人靠近。面对刘旻只占用10分钟进行沟通的请求,街道办事处书记徐立志甩下一句“我没时间,你们找信访局”,随即在保安的环绕护卫下扬长而去。轻轻一句话,把这位书记对待群众和对待记者的轻蔑与傲慢,展示得淋漓尽致。
陈杰闻讯赶到街道办事处,看见刘旻他们三人在二楼楼梯口,被一群街道办事处的干部和七八个黑衣保安拦着限制下楼。紧接着,有保安接到指令,把后赶来的陈杰也控制住,不允许他离开。
随后开来三辆警车,跳下六七个民警。陈杰出示了记者证,结果无济于事,他们不听任何解释,直接强行将其推进警车里,一路闪着警灯,响着警报,押到了附近的翁垟派出所。到了派出所的审讯中心,他们被作为犯罪嫌疑人进行了信息采集。民警告知他们被口头传唤了,理由是干扰单位秩序。
两个环保志愿者要向街道办事处书记反映情况,记者刘旻随行进行采访,而摄影记者陈杰只是随后赶来,还没进到办事处的楼里,四个人就统统被扣上了“干扰单位秩序”的帽子,这岂非咄咄怪事?
分别在两个多小时和五个多小时后,记者陈杰和刘旻才被放了出来。而另外的两名环保志愿者,则是直到次日凌晨一点多才重获自由。
这两名记者和两名环保志愿者的遭遇,虽然已经十分荒唐,但在乐清市翁垟街道辖区却并非鲜见。据陈杰的走访所见,在当地,无论是村民还是村干部,无论是青年还是老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谁对“不公平”的事情进行抗争,他们就会轻易地在办事处主要领导的指使下,被民警带进派出所,进行各种信息采集,有的会被关上一个月。公安机关本是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执法单位,尤其是当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在关键时刻,各地警力都十分紧张繁忙,乐清的警察却如此悠闲,难道乐清没有黑恶势力团伙可打吗?难道乐清没有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吗?把两名环保志愿者和两名记者押解到派出所进行传唤讯问,乐清警方是不是模糊了职责界限,模糊了法律界线?
新京报记者陈杰与刘旻,都是我国新闻界的翘楚,陈杰是CCTV2015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曾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第59届世界摄影比赛大奖;他与刘旻共同采访报道的贵州“溜索道上学”的山里孩子,就引起了贵州省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9513日,新京报刊发的长篇通讯《贵州大山里“溜索村”最后家庭搬迁住进新房上新学校》,就是记者陈杰与刘旻的杰作。此前的418日,他们在新京报报道了这座“溜索村”以及村里12个小学生的艰难求学的故事。报道刊发后,贵州省委组成工作组,会同威宁县各部门,对大石头村的现状及整个海拉镇教育情况进行了排查。经过调研,最终确定对7所镇村小学,增加总面积5340平方米寄宿设施。至427日,“溜索村”28户村民都被搬迁到了新的安置点,这就是新京报记者陈杰与刘旻采写的新闻报道成果。
多年来,陈杰与刘旻始终保持着新闻人的初心,牢记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他们不畏威胁和形形色色的利诱!不知道有多少次,在揭露了某地存在的问题之后,有人前来公关,利诱不成,转而威胁。他们依然不改初衷,依然昂首前行,坚持着自己的新闻理想,履行着自己的新闻职责。
为了党的新闻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记者陈杰与刘旻面对个别地方的“新闻封锁”,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突破“封锁”,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新闻素材。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们面临的利诱与公关的套路也多,但是,各种各样的“套路”,遇到陈杰和刘旻这样的记者,就会自然失灵。社会需要新闻,新闻需要记者,而一个祥和的社会,少不了新闻记者的维护,正是由于陈杰与刘旻这样的记者存在,我们的新闻信息才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正气才得以彰扬,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最后,我想说一句,乐清市翁垟街道办事处的这次出警,显然是一次非警务活动,应该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编辑:陈茗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