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81#
发表于 2015-7-23 21:01: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传统平媒闹乌龙:LOL选手登TI5报道版面
《DOTA2》和《英雄联盟》是当下最为热门的两款热门MOBA游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谓是水火不容,当然,忠实玩家也绝对不会将这两款游戏认错。不过,近日《钱江晚报》却闹了一次乌龙。

7月21日,《钱江晚报》的一篇“杭州电竞豪门LGD战队 想拿奖金创纪录的TI5冠军”引发网友关注,文章讲述《DOTA2》的内容却使用了LOL比赛配图。


钱江晚报《DOTA2》TI5配图惊现LOL选手



                              事件的当事人LGD《英雄联盟》战队队员TBQ在微博上也进行了调侃

钱江晚报原文:

还记得newbee战队去年在西雅图勇夺ti4(第四届dota2国际邀请赛)冠军并卷走500万美元冠军奖金的那一幕吗?

这项全球性的dota2赛事——ti(theinternationaldota2championshiPS)目前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电竞玩家的关注。新年度的ti5(第五届dota2国际邀请赛)总决赛将在8月3-8日举行,地点和去年一样,同样是美国西雅图钥匙球馆。今年的ti5总奖金高达1600万美元,其中冠军奖金将超过600万美元。

去年7月22日,来自中国的newbee战队拿到了ti4冠军,并获得高达502.7281万美元的巨额奖金,这一数字超过了众多传统体育赛事的奖金数额,创下中国体育史上单笔冠军奖金的纪录。

为什么一次电子竞技比赛,会产生如此天价的奖金?

据了解,ti的奖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游戏开发商和赛事主办方美国valve公司出的基本奖金;另外在赛事期间,全球玩家购买产品、观看直播、参与竞猜等付费项目,其中75%收入归商家所有,剩下的25%滚入奖金池。

由于奖金池还在不断变化,今年的冠军奖金将比600万美元还要高不少。

今年总决赛有5支世界级的中国电竞战队为总冠军而战,这其中包括来自杭州的世界级豪门lgd战队。

“今天下午他们已经出发去浦东机场,凌晨直飞西雅图。”lgd电竞俱乐部工作人员昨天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lgd战队来自于一家杭州公司——电竞女达人潘婕rurutia等几位资深电竞从业者成立的杭州威佩网络科技公司。

“我们的目标是保四争一。”lgd电竞俱乐部工作人员说。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从参加本次ti5的几支战队最近的状态看,lgd确实状态不错,上半年已经拿了三项冠军,“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人员变化比较大,迎回了xiao8,他可以说是这支战队目前的核心人物,我们把他叫回来,就是冲着冠军去的。”

去年lgd战队由于人员变动实力受损并没有受到ti4的邀请,从资格赛打起一直到总决赛,最终获得了第五名的成绩。今年xiao8、sylar、maybe回归,同时引进了mmy,lgd的实力提升明显。在4-6月的比赛中,一直保持着60%以上的胜率,最近连续获得i联赛和wca中国区预选赛冠军。

来源:http://www.mediaob.com/industry/2015/0723/2439.html


282#
发表于 2015-8-5 09:34: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83#
发表于 2015-8-5 18:16: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6级本科同学会
致《中国青年报》的公开信

《中国青年报》编辑部:
2015年8月3日,贵报11版(职业教育)头条刊发了名为《端着“铁饭碗”,内心仍不安——人大本科毕业“回炉”读高职,图啥》的报道(链接为http://zqb.cyol.com/html/2015-08 ... b_20150803_1-11.htm),署名作者为贵报记者王素洁。
读罢此文,既喜且惊。喜的是同级“同学”勇敢地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仍然端着“铁饭碗”的我们不由得大声喝彩;惊的是如此可亲可敬、堪为表率的同级“同学”,却无一人识得。
感谢“乔东同学”,感谢王素洁记者,感谢《中国青年报》,让毕业五年、天各一方的我们,以这样的形式完成了一次同学聚会。这次聚会的主题是:寻找乔东,寻找新闻人,寻找新闻专业教育的共同回忆。
抱歉,乔东同学,我们并不认识你。
报道中提到,你来自鄂尔多斯。可是,2006级本科生仅有两位内蒙古女生。我们在想,要是有这么一位蒙古大汉,毕业分别时候难免又要多喝醉几次。
报道中提到,你旁听过高等数学。我们必须承认,高等数学的确是一门头疼的课,不少同学曾为此通宵达旦复习,原因只有一个——高等数学是大一的必修课,两学期总计8学分,堪称本科期间第一“大课”。把必修课学成了旁听课,举重若轻的你难怪能做出如此勇敢的人生选择。
报道中提到,你一毕业就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我们为你感到高兴,因为每一位同学的人生进步,都会得到大家的祝福。但是,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就跟我们分享这个喜讯呢?21岁本科毕业的你是否已经到了法定适婚年龄呢?
我们害怕错过这样一位特立独行而又勇敢坚定的同学。但是学校和学院给了我们答案,乔东本人提供的学生卡显示为“其他类别”,属于非全日制本科教育范畴,包括临时到人大进修、网络教育旁听等情况。可以确认,人大新闻学院2006级本科没有名叫“乔东”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6级(2010届)本科共有142人,男生共30人,其中新闻学专业男生4人。这群男生每天一起学习、生活,军训场上为全院女生搬运西瓜,运动场上精诚配合、力争第一,毕业期间体会别离、抱头痛哭。我们一起生活了四年,把“新闻一家人、我们爱你们”的口号喊得响亮,可惜,你未曾见过,也难以体会。
抱歉,王素洁记者,我们并不认可你。
不论我们现在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我们始终珍视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始终珍视新闻学院“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院训。这就是我们,一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曾经学习如何用新闻呈现事实、用笔触挖掘情感、用思考探索未来;这就是我们,并非所有人都从事新闻行业,却都喜欢阅读新闻、关注新闻,对一篇稿件评头论足,对一个说法咬文嚼字,对一个事实刨根问底。对我们来说,接受四年的专业新闻教育,意味着新闻就是一种对客观事实极度尊重的价值、一份履行“社会公器”职责的责任感。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王素洁记者的报道有太多不实之处,采访过程充满了片面和不专业的行为。试举两例。
其一,对于“乔东”名字这一最为基本的事实,记者本人语焉不详。报道刊发后,我们几经打听,联系上了王素洁记者,询问采访报道情况。王素洁表示,她确实电话采访了乔东本人,文中内容都是采访所得。当被追问为何2006级本科生都不认识乔东时,她回答称乔东改过名字;被追问乔东的曾用名时,她回答称“我不知道,正在核实”。试问,如果连被采访人的姓名都无法核实,如何确认其接受采访时描述的细节?报道内容如何立得住脚?
其二,采访只采纳了一个信源,缺少证据说明乔东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就学。在与王素洁记者的沟通过程中,她告诉我们,确实打电话采访了乔东,也向江苏某职业技术学院核实相关情况,均说明乔东人大新闻学院毕业。试问,作为一位2012年入职《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为何不直接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求证这一情况?为何不从公开的新闻学院网站上查看毕业生名单?为何不让乔东本人出示人大的毕业证、学位证?
抱歉,《中国青年报》,我们必须质疑你。
作为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拥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专业影响力。在新闻业内,《中国青年报》的许多报道都得到广泛赞扬,《冰点》特刊更是中国新闻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经常会用《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版面作为范例,讲述许多《中国青年报》前辈记者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引发社会讨论的故事。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我们曾经以在《中国青年报》实习、工作为荣。但是,我们必须要质疑,这篇报道的刊发,与我们印象中的《中国青年报》全然不符,报道的选题、编辑机制已经失效。
我们都知道,作为职业教育版的头条,这篇报道一定经过了选题讨论、编辑审核、排版、审校、签发等诸多流程。如此对比强烈、具有噱头的新闻点,在编辑部讨论选题时是否经过了反复论证、研究选题来源的可信度?在准备报道、组织采访时,是否思考过核实信源、全面客观?版面编辑在改稿、拼版时是否考虑过对报道内容进行补充核实?值班领导签发时是否对报道内容进行认真审读?
这些疑问,答案无从知晓。但是从报道内容严重失实、报道倾向明显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只能判断,贵报的选题、编辑、签发的层层把关机制,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报道之后的社会影响看,这篇报道已经成功地制造了新闻话题,吸引了相当的社会注意力。仅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检索,结果达到323000条,两天内已经有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多个大型网站转载。从网友的评论看,新浪转载的一条新闻下就有近600条评论,有许多戏谑、嘲讽甚至攻击新闻专业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的内容。我们认为,这篇报道不仅对中国人民大学及其毕业生造成了困扰,更对数十年来广大新闻学者、新闻工作者苦心建立的新闻专业教育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以下要求:
一、“乔东”本人对冒用身份一事公开道歉。
二、该报道作者王素洁就报道的不实内容进行公开澄清及道歉。
三、《中国青年报》撤下原有新闻链接。
四、《中国青年报》刊发公开更正信息,对这一事件进行澄清,并消除相关负面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006级本科同学会
2015年8月5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cd19&scene=5#rd
284#
发表于 2015-8-6 16:31: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青岛早报头版大乌龙照片,郑民生在泰兴受审
发表于 2010-5-17 20:02 |  



2010-5-17 20:01 上传
下载 (106.87 K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010-5-17 20:00 上传
下载次数:0





2010-5-17 20:01 上传
下载次数:0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411433


2010-5-17 20:10 上传
下载 (51.5 KB)


福建南平重大凶杀案罪犯郑民生被执行死刑(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4月28日10:16我来说两句(132)复制链接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4月8日,犯罪嫌疑人郑民生在法庭上受审。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新华网福州4月28日电(记者孟昭丽 郑良)28日上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和执行死刑命令,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2010年3月23日发生在该市南平实验小学门口的郑民生杀害多名小学生一案,依法进行公开宣判,随后对罪犯郑民生执行枪决。

  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确认:被告人郑民生因恋爱多次受挫,图谋报复泄愤,竟迁怒无辜,选择在学校门口行凶,持刀连续捅刺,致8名小学生死亡,5名小学生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后果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所犯罪行极其严重。第一审判决、第二审裁定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法裁定核准被告人郑民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郑民生,男,1968年生,福建南平人,中专毕业,未婚,原马站社区诊所医生,2009年6月辞职。3月26日,郑民生涉嫌故意杀人一案由南平市公安局延平分局侦查终结,以郑民生涉嫌故意杀人罪,向延平区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延平区人民检察院于同日转至南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3月27日,南平市人民检察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之规定,向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4月8日,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此案进行了一审,判决郑民生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判决后,郑民生上诉提出:其实施故意杀人犯罪系女青年叶某散布有损其声誉的言论,并对其陷害,应对叶某追究责任,请求二审法院改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4月20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http://news.sohu.com/20100428/n271805052.shtml



285#
发表于 2015-8-9 18:24: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CNN字幕出错奥巴马被“击毙” 网友热传截屏留念
2014-11-09 17:16:00环球网 周旭
                                                      
网友热传的视频截图


网友热传的视频截图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周旭 葛鹏】“CNN在一档节目中意外地‘杀死了’奥巴马总统,而非‘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11月8日,“今日俄罗斯”(RT)新闻频道网站这样调侃美国有线电视台CNN播报中的字母错误。据报道,这样的错误持续了将近一分钟,没有哪个观众会忽视这样的“错别字”。
  据悉,在一档名为“Erin Burnett OutFront”的节目中,CNN报道了海豹突击队员罗伯特·奥尼尔(Robert O'Neill),他宣称是自己击毙了本•拉登。然而不幸的是,CNN错将本•拉登名字中的“奥萨马”(Osama)打成了“奥巴马”(Obama)。
  在错误字幕播出了一分钟左右之后,CNN发现了这个错误并改正了它,但RT新闻网指出,已经太晚了,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将显示错误字幕的屏幕拍下来,还有人录下视频,并将这些资料分享到了网上。
  有外国网友在推特上调侃道:“哇哦,海豹突击队员失控了!”还有网友指出,这两个名字可不能拼错。有人说道,因为这个错误,有人摊上大事儿了。
  事实上,2011年CNN在直播宣布本•拉登被击毙时也犯过类似错误。有人调侃道,“真是奥巴马与奥萨马傻傻分不清楚”。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11/5196260.html
286#
发表于 2015-8-12 17:18: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华每日电讯/2008 年/5 月/4 日/第 001 版

错误报道西藏问题   瑞士一电视台道歉

  杨京德  

   新华社日内瓦 5 月 2 日电   瑞士国家德语电视一台《每日新闻》栏目总编辑胡格日前承认在
报道西藏问题过程中犯了“明显错误”并道歉。  
   4 月 19 日的《每日新闻》报道称“西藏地区警察暴力更加严重”,电视画面是尼泊尔警察制
止“藏独”分子示威的镜头。此后,瑞士 9 个华侨华人组织联名致函《每日新闻》编辑部,指出
该栏目报道“出现了令人惊异的错误”,严重损害了中国形象,并给当地华侨华人生活造成了负
面影响。  
   21 日,胡格复函瑞士华侨华人组织,承认所“反映的情况属实,我们编辑部这里出现了明显
错误”。他解释说,负责此条新闻的编辑“无意中”将尼泊尔警察错误地描述成中国警察。胡格
说,他对此错误表示道歉。  
   这家电视台在更正中说:“《每日新闻》栏目在 4 月 19 日星期六有关《人权 60 年》的报道中
也报道了西藏事件。我们播出了据说是中国警察打人的画面。这是错误的。画面中不是中国警察,
而是尼泊尔警察。打人的画面来自尼泊尔,而非中国西藏。”
287#
发表于 2015-8-17 09:52: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来信未核实,报社赔三千

  2006年1月13日34版,早报“市民之声?巡城”刊登一读者来信《这家粉店“亏本”经营?》,作者为“南宁市民黄先生”。

该文说,在南宁南铁北四区有间粉店(无字号)生意特别兴旺,无论肉粉、杂粉、老友粉、叉烧粉、干捞粉、牛腩粉等,一律2元一碗。不管你吃二两、三两甚至四两,同样是2元一碗,使不少同行甘拜下风。按正常的成本计算,像他这样经营只有一个“亏”字。该文在算了各项成本之后,指该店用的是私宰肉,每个消毒碗,都反复使用三四次,“我估计他们将用过的碗拿到厨房里趁人少,或没有人的时候,再用抹布抹一下,然后马上装粉摆好。这个老板的心真够黑的了,每天少用200多个消毒碗,少开支30多元钱左右,连水费都节约,只此一项,每月赚取的黑心钱就有上千元。”

  该文见报后,粉店老板刘某说这是同行诬陷他,报社没有派记者去调查就刊登出来,对他的生意、名誉造成了影响。他多次到报社讨说法,由于这封读者来信未经编辑核实,报社没有证据,无以反驳,遂以编辑的名义刊登致歉。但老板刘某并未罢休,他认为这封读者来信影响了他的生意,难以经营,以致4月份不得不将粉店以7000元价格转让出去。而他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店铺经营,于是又多次来报社索赔。开价从5万元、3万元降到6000元,目的是想把转让出去的店铺再盘回来经营。社会中心副主任黄群峰、热线部主任莫义君多次接待,未能化解。

  7月3日,刘义成挂着个大牌子到广西日报社门口,以极端方式索赔,惊动了广西日报社领导。早报副总编肖建华、社会中心主

任蒙曦出面接待。7月28日经向编前会汇报,编前会同意赔偿刘义成3000元。后经过多次磋商,刘义成终于同意这一赔偿方案。

教训:读者来信内容写得很细,却又未经核实就刊登,潜藏着极大的风险。当事人刘某也属于弱势群体--老婆跑了,上有生病的母亲,下有读初中的小孩,全靠他一人开粉店养家,也很可怜。一条未经核实的稿件伤害了这样的人,教训深刻。同时,随着早报在读者中的威信,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便利用早报当“枪”使,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早报是被那个“黄先生”利用了。

都市类报纸要反映民声,不管是读者来信还是来电记录,都是民声。这类民声,大多都是反映问题的,具有投诉性质,编辑若不加以核实,纯客观地、不加辨别地“直播”,可能就会伤害到被投诉的当事人,反而失去了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

《我们错了》,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11页。
288#
发表于 2015-8-17 10:4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5-8-17 10:46 编辑

【案例】
正面写先进记者挨耳光
2011年03月17日 15:48:15  来源: 中国记协网


                              
      2001年7月,广西各主要媒体都采访报道了自治区公安厅的一名先进人物。这名先进人物是一名法医。《南国早报》一名女记者根据公安厅政治部提供的基本材料加上一些采访,稿子很快就写好,由记者与通讯员共同署名,于7月4日在《南国早报》见报。
       见报后的第三天,记者来报社上班,刚进大门,就被门卫叫住,说有人找。来访者是两个30多岁的女人,一问清记者姓名,其中一个女人便挥手打了记者一记耳光。记者当时是一头雾水——我招谁惹谁了!事后才了解到,打耳光的女子是那名法医的前妻。据她称,她打记者的理由是报道中有这么一句话:“妻子也常埋怨他工资还不如医院的医师,并最终由于不能忍受他工作太忙,不能照顾好家庭,和他分了手。”这句话让她无颜面对周围的人,而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夫妻离婚的原因,只有当事人清楚,而且这属于个人隐私,的确不该写进新闻报道中。
      教训:
      写先进人物的正面报道还要挨耳光,这在新闻界应该说是很少见的。后来,这名女记者总结:“这记‘冤枉’的耳光也给我提了个醒,在今后采写典型人物等正面报道时,一定要采访所有相关的当事人。”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1-03/17/c_13783971.htm

《我们错了》,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99-100页。


28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8:49: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黎津平老师
故意“马虎”?//@王鹏律师:这些编辑真够马虎的!

@黎津平老师
这图与内容。。。












24分钟前 来自 新浪微博4G版



15分钟前 来自 新浪微博4G版





29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7:11: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