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71#
发表于 2015-7-17 13:07: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乡村教工裴重华
//@陈有西:有些网民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不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但敢教训人。//@Mars9611:回复@摩斯斯斯:涉案和犯罪是同义词?难不成他不是证人不是受害者,就必须是犯人!白痴,你就不要胡吣了。

@陈有西
【奇葩报道】关于王林雇凶案,认真看了所有报道,十分蹊跷。都忽略了一个报道口径:知情人士透露。公安并未一句证实王林雇凶杀人,只是说嫌疑侦查中。记者渲染王、邹宿冤,推定王林必是雇主、雇凶必为杀人。充满了有罪臆测。关键情节无任何确切来源。急了点。





今天 09:06
来自
iPhone 6 Plus



9分钟前
来自
iPad客户端


  • 收藏
  • 转发
  • 评论





27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8:3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5-7-19 18:34 编辑

【案例】

向黄庆畅邹伟两位记者讨教
更新2015年7月19日
河北老民

黄庆畅先生是人民日报记者,而邹伟先生则是新华社记者。二人近期联手推出打击律师犯罪集团的重磅文章《公安部揭开维权事件黑幕》不久,又推出一篇《北京锋锐律所案追踪》。
有了第一次的风头,第二次又加了不少记者助阵。人民日报新华社,再加上央视,这种气势比起两报一刊时代的梁效还要辉煌,人生得意莫此更甚啊。

不过我站在一个老百姓的角度,想在此跟二位记者讨教一些文章中提到的问题。因为我既不是法律人也不是媒体人,所以问的问题外行请不要见怪。

1,
二位写的《公安部揭开维权事件黑幕》从标题上看显然是公安部的意见。既然如此,你们一定是采访了公安部的负责人,引用其说法。可是我通篇没有看到采访了公安部什么人,没有见到你们描述的事实来自公安部那个人之口。倒像是你们二位本人是办案人员,不但在嫌疑人的律师见不到当事人的情况下你们可以随意见,而且你们甚至有能力调阅所有相关案件的卷宗,连嫌疑人的口供也能原话录制。即便是办案人员的同事恐怕都不应该随意看到口供吧。

所以我想讨教,是否中国的大媒体记者可以兼职到公安局办案?或者刑侦警察可以到媒体去兼职当记者?在二位回答之前,以下请教还把你们当记者。

2,
文章中也出现过“办案民警介绍”,是不是这位民警就代表了公安部?所以想请教一下我国的警务机制,是否公安部有直辖的刑事侦查民警?还有,据说记者采访应该尽量包括采访人的姓名和身份以增加可信度。是否因为特殊原因,办案民警的身份不宜透露?

3,
听说新闻报道有个所谓中立原则,如同法庭有控辩双方,法官不能偏向。但是我在你们二位的报道中,只看到局部有“办案民警介绍”,但从没有“嫌疑人律师介绍”。
所以我想请教,单方面的介绍是否就是全部事实呢?古人都明白的“兼听则明”是否对当代官方主流媒体反而无效呢?

4,
关于引号的用法。二位在涉及到“维权”和“访民”两个词的时候都使用了引号。根据我的浅薄语文知识,如果引号不是引用别人说法,那就代表不是真的,而是“所谓的”之意。我听说所有的律师都是为了给当事人维护权利(个别官方指定除外),也听说那些“访民”都怀揣一大摞冤情诉状。所以我请教一下,被指控的律师如果不是维权,那是为什么?即便是想出名也和维权没有矛盾啊。那些“访民”不是真访民是什么?是街上喝醉了就要闹事的痞子吗?

5,
二位在文章中一开始就提出“为何屡屡出现律师挑头闹事、众多“访民”举牌滋事?”这话问的好。无风不起浪,事出有原因。下面是网上搜到的两张图,律师在看守所门前举牌要求会见,可以说是挑头闹事吧。下面的众多访民举牌算是滋事吧。
如果二位真能仔细探究为何闹事滋事的原因,以便寻找解决之道,那就做了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可惜的是,文章后面根本没有提到任何一起闹事滋事的原因,反而去追究到底是谁组织人马去抗议的。我想请教二位记者的是,你们主流官媒的记者要探究的原因究竟是事件背后隐藏的可能的公权力违法还是反抗这种违法行为的抗议者。李宗吾之厚黑学里提到锯剑法,佩服你们二位得到真传。以后再有反PX上街,有你们二位就足以平息,真是国家维稳栋梁,百姓平安之福星啊。

6,
关于“炒作”。炒作这个概念在老百姓看来不外乎是高调宣传。你宣传的东西有人听就有作用,每人听就没作用。“送礼就送脑白金”肯定是炒作吧,人家炒作赚人家的钱,你想省钱不听他忽悠不就完了吗?怎么着炒作就成了犯罪呢?没有听说刑法里有炒作罪啊。二位的报道中常出现非法炒作的字眼,在此请教二位记者,什么法律规定了非法炒作与合法炒作的界限?是不是二位记者的单位如何宣传都是合法炒作,亩产万斤也无所谓,而老百姓在微信微博上发点议论就是非法炒作呢?

7,
关于“犯罪团伙”。二位的报道中说,“一个由“维权”律师、推手、“访民”相互勾连,组织严密、人数众多、分工精细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其以“维权”“正义”“公益”为名、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之实、企图达到不可告人目的的种种黑幕也随之揭开。”

这种报道给人的感觉是律师本身成了黑社会。但凡犯罪团伙,总是有自己的纲领章程和宗旨目的,没有成型的,也有不成型的。在我们看来犯罪团伙根本目的是为了搞钱,无论是偷盗抢劫经营赌场妓院还是行贿捞人,都是为了钱打转。至少此犯罪团伙打出的旗号是维权正义公益,团伙目的也不是搞钱吧。黑律师听说过不少,都是勾结公检法的,没有听说勾结穷访民的。
你们的报道是这样描述这个团伙的犯罪行为的:“维权”律师经常在微信群里发某个敏感事件的视频或照片,以及一些极具煽动性的看法。如果事件没有炒起来,“维权”律师就会直接到现场去。这时,就会有一些人组织“访民”,打着追求事实真相的幌子去现场“声援”,以此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

也就是说,在微信群发照片,发表煽动性看法,律师去现场,访民声援,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等等,都是核心犯罪行为。请问根据这个逻辑,在法院判罪之前,CCTV播放视频,你们发表犯罪团伙的言论,到现场采访被迫认罪的嫌疑人,轰炸式传播,这些是不是同样性质,但更严重N倍的犯罪行为呢?

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老百姓可以了解一些事情的原委,但还有很多事不明白。我们希望记者能真实全面的报道各种事件,而不是变成某一利益相关方的传声筒。潍坊事件,访民给贪官站台,老百姓大部分不理解。但是案件的程序是否有违法之处?毕竟贪官里也有朱胜文这样公认被冤枉的。如果简单的说访民就是为了六百块钱,千里迢迢自费跑到那给贪官站台,这个解释是说不过去的。更何况网上能查到的郑州事件、建三江事件、江西高院事件都是明显的律师合法会见权被剥夺造成的。

所以我想请教二位记者,能否把你们了解的各种敏感事件原原本本做个介绍?但是千万别像央视介绍徐纯合事件一样把每个步骤的原因都去掉,让人感觉徐纯合带着母亲孩子买票去车站是为了堵门,堵门是为了招徕警察,招徕警察是为了袭警,袭警是为了被击毙。

8,
关于“维权圈”。二位的报道中说,犯罪嫌疑人所称的“维权圈”究竟是怎样的?警方查明,“维权圈”大体分为三个层级:组织核心层,包括北京锋锐律师事务所主任周世锋、行政助理刘四新、律师黄力群等人;策划行动层,包括律师王宇、王全璋和推手吴淦、翟岩民、包龙军等人;跟风参与层,包括刘星、李某某等“访民”。

在老百姓看来,维权就是维护自己的人权和公民权。所有的律师都是为了维权而存在。几乎所有的律师都有自己的交往圈子,没有微信微博没有交际人群的律师肯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可是根据二位的定义,维权圈特指围绕周世峰律师打转的维权人士才叫维权圈。
故此请教二位记者,是否跟周世峰不搭界的其他律师和千万万万为自己和他人维权的人是否都无权自称维权人士,自己的朋友圈都无权自称维权圈?二位的报道中提到曲阜事件,还有不少事件,没有看到跟周世峰的律师事务所没有任何关系,是否说明只要是维权人士的交往圈子,即便跟锋锐律师事务所没有关系也都是犯罪团伙呢?


9,
关于资金问题。二位的报道中提到资金来自募捐,有时候也有境外资助。这里请教的是,无论是募捐,还是境外资助,违反了国家的哪条法律?这里感谢你们没有把募捐都说成国内反动势力,也没有把境外资金统统说成国际反华势力。其实,只有真正涉及到犯罪,才有必要提到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如果不涉及犯罪,谁给钱并不重要。

10,            
关于“死磕”。二位的报道中借黄力群律师之口说“周世锋自称律师界的宋江,专门招收一些不遵守法律准则的‘死磕’律师,用违法的手段炒作代理的案件。”并且,“办案民警介绍,遇有敏感案事件,这些“死磕”律师在庭内、网上公开对抗法庭”。

在老百姓的眼里,死磕不过就是较真的意思。死磕就一定违法吗?我看了不少律师的解释,所谓死磕,就是沿着法律轨道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的意思。比如律师依法会见嫌疑人被非法拒绝,那就可以告看守所违法;假如法院不接受告看守所的案子,那就向检察院投诉法院违法不立案;如果检察院继续不按照法律处理,还可以到人民代表大会投诉检察院不作为。利用现有的法律程序,纠正当权者的违法滥权,这是多么的和平理性法治啊。这样的死磕律师难道不是最令人敬佩的文明世界的法律人吗?

所谓对抗法庭,因为没有具体事实,不是很明白。但是网上搜索一下典型的事件,有些是律师要坚持不受安检的权利,有些是被怀疑带有手机被搜查,有些是法庭上被法官禁言坚持辩护,有些是认为法官有利益关系要求回避。这里主要涉及一个法官和律师的尊严问题。律师和法官可能都有不尊重对方的地方,但他们应该是人格上平等的法律人,法律人之间有矛盾和冲突遵循法律途径解决并没什么大不了,这怎么就成了律师对抗法庭的罪行?

依法维权的死磕,当然会赢得舆论的支持。无论是访民,还是其他公民,只要支持的是律师的正当合法抗争,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在此请教一下二位记者,你么认为这样走法律程序死磕的律师是违法犯罪吗?你们是否赞同某发言人的说法“法律不是挡箭牌”?

11,            
关于法庭内外抗议的危害性。二位的报道看起来也像个起诉状,所以下面用指控二字请予以理解。死磕律师们被指控进行了庭内外的抗议,假如这是罪行的话,至少应该有社会危害性。可惜怎么也分析不出来危害在哪里。

首先,二位报道没有指出拿一个案子是屈从了律师的抗议活动而枉法裁判的。这说明这种抗议根本没有影响案件裁判的公平性。

其次,二位的报道中提到不少事件聚集了一些人。但是没有一次提到因为人群聚集造成了什么损失。有哪次造成交通中断多长时间吗?没看到。倒是不少城市因为大人物来临警车开道,干道戒严经常阻碍交通。

翻墙搜索一下,发现每个事件几乎都是官员首先违法引起的抗议。这些抗议影响我们老百姓的权益了吗?影响公平正义了?我说给身边的任何亲友,没有一个人感觉到。受损害的是那些违法禁止律师会见的看守所、违法禁止律师发言辩护的法官、违法禁止律师阅卷的院长们。如果他们都守法,还会有访民的抗议吗?抗议者又没有进行人身威胁,也不可能决定法官的升职和奖金,仅仅是对公正执法的监督就够成犯罪了?

受到危害最严重的是某些涉事的领导干部。这点应该承认。江西高院的院长被设了灵堂,受到了侮辱。但他可以去告上法庭啊,诽谤罪本来就是告诉才处理,有什么必要动用公权力呢?给警察李乐斌安慰奖的副县长被人肉搜索出来一堆问题,这是人肉搜索的错吗?本来这些人就不该带病提拔。你自身清正,由何怕人肉搜索你的违法犯罪的短处呢?

在此请教二位记者,打击律师和维权推手访民这个人群,究竟防止了什么社会危害,保护了哪些人的利益?

12,            
关于名利。名是名声,利是利益。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所以追求名利也正常。二位的报道里分析一干人等的利益在哪里,倒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但是名利也不是跟良心完全无关的。有些人在网上发帖,一个帖子五毛钱,也有些人在网上发帖子,为了传播自己的知名度,但同时也有些人在网上匿名发帖子也没有钱也事不关己,就图个心里舒坦。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良心。所以符合公义的事情,就容易获得人们的支持,邪恶的事情就容易遭到众人的反对。为了名利也没有错,关键是以符合公平正义的方式获得名利,还是以损害公平正义的方式获得名利。以访民为例,大部分人直接目的是获得家乡领导重视,把自己的实际利益需求解决掉。但是这并不能说有了这个目的其维权行为就一定是违法行为。医生行医,律师济困,出发点都是赚钱,但并不能因此就断定他们的行为都是卑鄙的。

这里请教二位记者的是,你们在写这些报道的时候,摸着自己的良心想一想,这里面没有任何名和利的因素?跟业内名声、领导赏识、日后提拔有没有关系?

13,            
关于政府形象。二位的第一篇报道,借嫌疑人之口,道出这次打击的目的所在。“我们的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造成了交通堵塞等严重的社会混乱;错误引导了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让他们对政府产生不好的印象,甚至也要参与进来;给其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炒作的机会,达到他们丑化政府形象以及更多不可告人的目的。”

所谓交通堵塞,从来没见报道过,也没有见过哪个政府爱护交通到这种程度,拉链一样反复修路制造拥堵的现象到处都是也没见谁因此被抓。识字的人都知道,后面的“丑化政府形象”才是真正的打击目标。但是,如果一个人脸上干干净净,你赢说他脸上有屎,那是谁也不信的。如果他脸上真沾了一块屎,应该赶快洗掉而不应该把说他脸上有屎的人的嘴封上。

在二位报道的敏感事件中,为什么敏感?估计也就是涉及到政府形象了吧。但是一贴上敏感的标签,老百姓就不能问个究竟吗?政府不是自称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机构吗?说到底,还是涉及某些人的利益。政府形象不过是个吓人的虎皮。聂树斌案冤杀案平反不了,谁都知道是涉及的官员太多。为了河北政府形象,谁提聂树斌谁就犯了法吗?

在此请教二位记者,是政府形象重要,还是公平正义更重要?

14,            
在二位记者所写的第二篇报道中,除了看不出违法事实的闹事和骂架式的贬低用语,毕竟还有一些具体的事件描述。

关于云南大理的案子,网上没有搜索到庭审什么情况,但是搜索到一些案情相关材料。因为在微博中,大家需要到这个里面去找:
http://www.weibo.com/sunshinengo,再用页面内搜索功能找:大理中院,就可以找到。
根据这个帖子给出的文书造假图片,可以确信该案有极大的枉法嫌疑。

再看看二位描述的吴淦罪行:

 据介绍,吴淦等人开着一辆车在法院门口不停兜圈,法院保安被迫让其车辆进入,吴淦等人又开着车在法院院内来回转,并高喊着法院院长的名字。

看了半天,还是不明白,究竟是吴淦的车开进法院是违法了呢,还是在法院内转圈违法,还是高喊法院院长的名字违法。如果开车进法院转圈是违法犯罪,那就是法院保安在协助违法犯罪;如果是喊院长名字就是违法犯罪,我等老百姓就要倒吸一口凉气,比法院院长大的官多的是,哪天一不小心喊出哪个大官的名字就成了要抓进监狱惊动全国顶级媒体批判的重罪。

请教一下二位记者兼办案人兼检察官兼法官,我们老百姓如果想见某个大官又见不到,有没有喊他名字的权利和自由?

15,            
关于沈阳市沈河区的案子。二位的描述如下:
法院视频资料显示,庭审刚一开始,几名辩护人就高声叫喊起来。审判长多次要求遵守法庭纪律,但这几名辩护人根本不听,反而无理要求合议庭人员全体回避。他们不顾审判长、法警劝阻,继续大吵大闹,并公然辱骂包括审判长、法警在内的法院工作人员。其中的领头者正是锋锐律所的女律师王宇。她走出辩护席、带头叫骂,指着法警的鼻子大骂其是流氓、禽兽,将庄严的法庭变成了骂人、撒泼之地,使得庭审无法进行下去。
可是,网上能查到的关于此事的完整描述如下:
这个博客是冯律师根据几位开庭律师的回忆整理的。根据这个博客文章,王宇确实指着法警骂流氓,估计也有禽兽二字。但当时情况是当事人一个小女子因情绪激动被四个彪形大汉法警牢牢按住,王宇出于女性同情才骂人的。随后也被拖出法庭。那么当事人为什么情绪激动呢?因为受到过刑讯逼供,而且三个同案一起审理,不应单独审理。是当事人的激动情绪造成庭审进行不下去,而这和审判长本身也有一定关系。王宇骂人是后来看不下了才骂的。

请问二位记者,你们神通广大,能把嫌疑人的供述都搬到新华网上,能不能把庭审视频也搬到新华网上让大家看个究竟?注意大家想看的是原始视频啊,不是剪辑加解说的。

16,            
关于靖江事件。二位的报道如下:
2013年4月,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一起案件开庭前,辩护人、与王宇同为锋锐律所律师的王全璋,与无律师执业资格的李某某到靖江市人民检察院无理控告承办人及主审法官。庭审中,王全璋以申请回避、捏造事实等方式干扰庭审进程;未经法庭许可,擅自用“云录音”状态的手机录音、拍照,企图传到网上炒作。李某某未经允许,两次擅自闯入审判区坐上辩护席。鉴于其行为违反法庭秩序且情节严重,王全璋被依法治安拘留。

关于这件事,网上找到了周缘来律师的博客文章:
周律师是倾向于赞同司法拘留王全章律师的,所以这篇文章至少不会在立场上偏向王全章律师。根据这篇文章的介绍,拘留王律师是王涉嫌在法庭录音。跟二位提到的李某某没有关系。法官没有提供王录音的证据,王没承认录音,但也没有否认录音。这篇文章就是对王可能的录音行为是否可以进行司法拘留10日的分析。
法庭上录音即便真的发生也是有明确解释如何处理的条文。何况没有证据证明王进行了录音。可以判断的是,法官庭审后拘留王全章律师,有司法报复的成分,否则也不会因为有人老打手机就放人。假如打法官手机能影响判决,薄粉估计能动员上千万人打电话。

想请教二位记者,你们提到的沈阳案件还说到看了庭审视频,那么靖江事件你们是看了什么材料,采访了什么人才这样写的呢?你们二位神通再大,也不可能未卜先知吧。

17,            
二位的报道通篇都是以律师违法犯罪为前提。但是从40余起违法犯罪事件中精选出三个例子却让人满腹怀疑:
第一个是在法院喊了院长名字;第二个是涉嫌庭审时录音;第三个是法庭上骂了法警。
我们不相信如果还有更明显违法犯罪的事实,二位会故意隐瞒,所以只能遗憾的说,如果这三件小事,都可以成为指控九名律师和十来位公民涉嫌刑事犯罪的理由,那全国27万律师可以抓起来90%以上。

想请教二位的是:你们就不能把律师们真正犯罪的事实说出来一些吗?用这点小事抓捕传讯警告超过二百多个律师和公民,造成国际舆论对中国人权的纷纷指责,难道就不是给中国政府的脸上抹黑吗?


  2015719日星期日




https://www.evernote.com/shard/s578/sh/b1f254d8-b2e6-43d0-ac5c-a0a146122c56/da6a11fac48acd4992d4687793fd0c8b?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273#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7:49: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太阳报恶毒攻击女王当年行纳粹举手礼.然后怎么样..
近日太阳报周末头版发布了一张照片.....

英国上下,朝野震怒.....

这张头版是这样的......
1933年,在女王只有7岁的时候... 女王,女王的妈妈,女王的妹妹一起,在她叔叔爱德华八世 (也就是那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 的带领下,做出了纳粹伸手礼.....

这是一段大概17秒的视频的截图....

太阳报也公布了整段视频..

太阳报的编辑表示,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82年... 但是这确实是当时皇室的历史.... 当年爱德华八世夫妇跟希特勒的关系众所周知.. (其实这才是爱德华八世当时‘被迫’退位的真正原因)
然而那时1933年,女王才7岁,也没有人知道,希特勒在那之后会做出怎样的事情.....

太阳报表示,因此,我们公布这些照片其实并不会对女王,或是女王的妈妈带来任何实质性名誉的影响。 但是,这作为当年皇室历史的一部分,我们认为有必要公布给公众。
这张图也进一步揭示了爱德华八世当年在皇室家族里的行为...

白金汉宫的发言人表示:“对于太阳报这种借机公开女王80年前的个人家庭生活的影片的行为.. 我们表示深表失望.... ”

“这是在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一个家庭的私人生活视频。在那会,没有人知道知道历史后续会发展。现在发布这些东西来误导大众是不合适的。 ”
(6年后二战才爆发)
“女王那会只有6岁多不到7岁,在那会她不会了解任何关于这个举手礼的含义,是完全无辜的”
“女王和她的家庭在二战期间一直投身与整个国家事业,在她登基后的63年间,一直致力于她的国家和人民,从未动摇”


此时此刻英国网友的反应:

如果我是女王的话... 我绝对会把默多克(太阳报老板) 和那几个当事人全都永久封杀了....
太阳报: 他们7岁和3岁啊.. 噢对哦, 他们真的“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哟? 擦....
如果有什么原因让我不要买太阳报的话,这就是了....


然而更多的网友..... 发起了反击....
你们说, 他们都在干什么!!


【嗨。。你看我家猫也这样。。】

【唐宁街10号首相的那只猫Larry: 女王别担心... 这种事我也做过..】

【惊人! 默多克居然也在行举手礼!!】


【明天太阳报的号外是不是 希勒也在行伸手礼!! 呵呵,而且他职业生涯里行了260次呢】

【女王行纳粹礼的又一张新照片。。。】

【呃。。。。。。。。】


呃。。。。。。



好吧。。。

看了英国网友的评论。。。
他们三观还是挺正的。。。。

1933年,没人知道后来历史会怎样.....
我们都知道温莎公爵是纳粹的支持者.. 可这不代表女王也是
太阳报这太假了,那会没人知道希特勒的真实意图是啥,也没人知道他后来会做什么。
女王1933年7岁的时候完全不会知道什么叫纳粹主义,也不知道6年之后纳粹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可是你们忘了他们是德国人么?
(一战的教训。。)
无论如何,报纸们是应该有自由发布这些东西的权利的。


敢做敢发..... 这就是太阳报......

对了,你问我女王此时此刻什么想法?

呵呵。。。

----------
一万只章鱼烧OvQ:女王:我活了这么久,等死了希特勒,也能等死你

PaniniGrilled-隆诗holic:评论三观挺正的,媒体也别老想着这些歪门邪道哗众取宠才好,国内外均适用。

Christopher杨:然而英国的女王粉相当于中国的丽媛粉啊~~~太阳报作死

妈鬼大王Monarch-Margaret:每天打车,也是这个伸手礼。。。。[挖鼻屎]

农村古天乐:女王:我做这个是想跟纳粹说“去吧,皮卡丘~”

抖森大本命:这要是在朝鲜。。太阳报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类儒苟-:我觉得网民…素质好高。

我让你举个栗子而不是举个例子:果然全世界的媒体都一个样,没新闻的时候就想强行搞个大新闻.

One_Day-One_Day:都别吵了,这个报道就只给我一个感觉:尼玛,女王活的时间真特么长。。

想吃炒鸡蛋:伸手礼并不可恶,可恶的是纳粹主义;希特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极端思想
转自英国那些事儿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IyNzU3OQ==&mid=207412977&idx=1&sn=632e02928df7edf5138ac62ccd3ab0ac&scene=5#rd2015-07-21
见微察史

274#
发表于 2015-8-6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全文批注《人大本科毕业“回炉”读高职,图啥》
2015年8月6日 09:39
阅读 515


中国青年报发表《人大本科毕业“回炉”读高职,图啥》后,备受网友质疑,尤其是人大新闻学院学生回应无此人后,中国青年报发了以下这个告读者的信:
先看看中国青年报的四条。
第一条, 乔东的人大身份是一级组织“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的,所以记者“采信”,看了后面的批注,大家就会发现,记者采信的源不止人大身份一个地方,因此,被网友质疑是该学院的软文,就不应该奇怪了。

第二条,人大方面遗失,为什么其他同学没有遗失?这只能证明乔东在人大上过学,并未能证明乔东学的怎么样,甚至是否正常毕业。
第三条,同第一条,不仅是身份问题。
第四条,请看下面的批注。

全文批注:
人大本科毕业“回炉”读高职,图啥

 本报记者 王素洁《中国青年报》(2015年08月03日11版)



  乔东在电视台工作两年后,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的乔东,作出一个令不少人费解的决定:去一所职业院校学门技术。(批注:费解,确实本文也没给出解,电视台是什么工作?应该问一下吧,没问就转发,就和报纸记者为什么要转行,是行业不景气,还是其他?在地方上,电视台是一个不错的机构)
  3年后的今年夏天,作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矿井建设专业的高职生,他再一次大学毕业。在他人看来,这张毕业证书可能“无多大用”。但乔东对此十分满意,“因为这3年‘回炉’实实在在镀了金”。(批注:“镀了金”,并不改变本质,用这个词,是不是说,只是表面光呢?看后文,似乎真如此)
  不恋“铁饭碗” “回炉”高职学一技之长
  2010年本科毕业后,乔东顶着名校毕业生的“光环”,回到了家乡内蒙古鄂尔多斯,在当地电视台找到了一份在外人看来稳定而清闲的好工作,收入还可以,偶尔会忙上一阵,“只是有时闲的无聊”。
  不过,这个“铁饭碗”并没有为他带来内心真正的安定,“晋升空间其实很窄,可能也就是花20年熬个副处级。”干了两年,不甘心年纪轻轻就开始“熬下去”的乔东,渐渐动了转行的心思。儿子的出生则坚定了他的这个念头,“想让孩子能以我为荣,也为了给他一个更好的未来,我得奋斗起来”。(两段都没说究竟干什么的,为什么忌讳?不满意的原因,居然就是晋升,“花20年熬个副处级”,此思维真够扭曲的)
  大学一毕业,乔东就和女友结了婚,早早地“成家立业”,但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个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年轻父亲,才真正觉得肩上的担子“沉了不少”。(批注:“成家”和“立业”是两回事吧,记者怎么说“早早地‘成家立业’”呢?)
  瞅准了家乡鄂尔多斯“煤海明珠”的地域特色,乔东决定“靠山吃山”,脱产去职业院校“回炉”,学一门在当地“吃香”的与煤炭行业相关的技术。(批注:是去学技术的,后面怎么以进入煤炭局为自豪呢?不是宣传高级技师挣得比局长还多吗?)
  这个决定向家里一公布,并没有惹来妻子和父母的齐声反对,相反,大家对他的这个想法“还挺支持”。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认为,“他是真正在为未来打算”,对他这一希望为前途增添砝码的大胆举动投了赞成票。(批注:没有反对声的原因是什么,不会这么简单吧?一般记者都要写一两个反对派呢,这里居然没有)
  一番打听后,乔东报考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矿井建设专业,“我们当地很多煤炭企业的老总和职工,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明星校友’,对它的学生挺认可的”。(批注:不用“一番打听”,那年该校在内蒙古招了很多人的)
  当时,对曾以高分考取重点本科院校的乔东而言,重拾课本备战高考,并不是最困难的,“难的是对未知的不安,不知道学了3年,回来是否真的有用”。与此同时,他的选择并非人人叫好,也有过很多质疑的声音出现,“有人说我是在电视台干不下去了,才想着走。”乔东回忆道,但这些杂音没有成为他的“心理包袱”,“一旦决定了,就不回头”。(批注:“曾以高分考取重点本科院校”,去考几乎没门槛的职校,如果还困难,就有问题了,曾经“高分”是多少分,看来还得查查?)
  就这样,2012年,在初为人父、孩子咿呀学语时,23岁的乔东又一次背上书包,从鄂尔多斯走进距离家乡1000多公里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矿井建设专业的一名高职学生。(批注:哪年上的大学,好像时间混乱了。)
  同学口中的“乔帮主”遇到难题 文科生怎么学好理工科
  再一次回归校园,并没有乔东设想的那样“驾轻就熟”,反而,他还觉得有些“融不进去”。(才大了三四岁,就“融不进去”了,瞎写,职校学校年龄差异大点正常啊)
  面对比自己小三四岁、刚入校的新同学,这个经过一轮大学洗礼,并工作了两年的“往届生”,第一次感受到和同班同学之间的“代沟”,“可能是年龄、阅历和目标都有所不同,所以一开始谈不到一起去。”乔东回忆,起初还真有点孤单的感觉。
  为了融入新的集体生活,“老资历”的乔东放下“身段”,“少说多听”,看看大家都爱聊啥,对什么事物感兴趣,再不时地“见缝插针”,打入新生内部。日子一久,大家渐渐相熟,他成了同学口中的“乔帮主”,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还经常被拉着谈心。
  在“谈了很多次心”之后,乔东发现,不少读高职的同学心里都有个疙瘩,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是高考的失败者。每当这时,乔东常拿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会因此而‘低人一等’,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批注:这三段不评了,丐帮都出来了)
  “搞掂”同学关系的同时,乔东还面临着“转型”读高职后另一大难题:文科生怎么学好理工科?(批注:扯了,文科、理科都出来了,不是“曾以高分考取重点本科院校”吗?)
  幸运的是,乔东本科时旁听过高数课,还算有一定基础,但遇到“力学”相关的“高精尖”课程,仍不免吃力。(批注:旁听,人大新闻学院不学高数?)
  不过,这个“老手”摸索出一套学习方法,“学一遍可能不懂,但学两遍就有点眉目了,多学几遍就会了。”在乔东看来,关键是得用心,但也不能“死学”。他找到一个“诀窍”,就是抓好课堂的学习时间,尽量不请假,而考前三周一定要去“闭关”,根据笔记和教学PPT把学过的知识系统梳理几遍。(批注:“曾以高分考取重点本科院校”,还需要这样?)
  凭着这些“用心的诀窍”,入校3年,乔东先后获得特等、一等、二等奖学金,还斩获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让乔东颇为得意的是,院里开设的主打专业课《立井施工》,他几乎每次都是满分,稳居专业排名第一。(批注:可见该校职校生整体素质不高)
  他的“闭关”学习法,还引得不少同学效仿,班上两个每次都要跟他一起进行封闭式复习的哥们儿,大学期间也是奖学金拿到“手软”,“今年毕业,他们是首批被用人单位签走的”。(批注:纯粹瞎扯)
  3年高职求学 修出一条踏实耐走的路
  虽然一路“过关斩将”,但也有乔东难以克服的问题:顾不了家。“一开始每月请假回家一次,看看老婆孩子,后来做团学工作,回去的就少了,很难协调家庭与工作”。(批注:不说啥了,老婆孩子、学业、团和学生会,总得顾一头吧?)
  尽管因此与家人聚少离多,但是谈起团学工作来,乔东滔滔不绝,就连毕业后他的QQ个性签名上也还留着这么一句话:“两年团干行,一生团学情!”而这也被他视为高职3年最大的收获之一,“因为极大拓宽了视野和朋友圈,也培养起了实实在在的责任感”。(批注:“两年团干行,一生团学情!”,与学业无关,更多得益于曾经的新闻学习和电视台工作)
  从2013年3月担任校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学生会主席到毕业的两年多里,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到底组织策划过多少次大型校级活动,其中,有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有全校的新生节,还有省运会时的志愿服务……为了完成这些活动任务,他曾两天两夜没睡过,也有过一两个礼拜吃住在办公室的经历,甚至没来得及见奶奶最后一面。(批注:此段与职校学习没任何关系)
  乔东印象中最忙的时候是在去年四五月。去年4月中旬,他带领学校的一批青年志愿者到江苏省18届运动会的赛场担任志愿服务工作,工作一结束,4月27日,他请假回家补办了婚礼。但待了两天就又返回学校,带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的比赛。乔东回忆,那段时间,“我基本上都是在车上睡觉”。(同上段)
  不过,别看他这会儿为团学工作忙得“热火朝天”,一开始,他对学生工作可并不“感冒”,原本打算“独善其身”过完3年高职学习生活,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还是决定到学生会试试。“本科期间,我没做过团学工作,现在有机会尝试一下,也想弥补那4年的遗憾。”乔东说。(批注:从来学专业,到做团干,重大转变?)
  两年团干的历练使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校园活动家”,还收获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殊荣。但最让他得意的,是今年离任前他主导筹办的学校第一届学生代表大会圆满召开,学生代表们“接地气”的提案,被送到了校长的案头。乔东介绍说,有些提案里提出的学生宿舍安空调、新建澡堂的建议,已被列入学校的规划。(批注:团干成绩)
  现在,毕业后的乔东已经回到了鄂尔多斯,在当地煤炭局“谋到了差”,准备重新开始,“或许工作个三五年,我会再去读研,边干边学”。(批注:怎么又要考研了,人大新闻学院高才生,直接考就得了,到“高职”回炉干嘛?)
  乔东说,自己一直坚信一句话:人要一边走路一边修路,人生要走的路有多长,那么要修的路也就有多远。而当被记者问到他对这3年“修的路”作何评价时,乔东用了6个字来形容:很踏实、很耐走。(批注:三年成功转型为能忽悠的社会活动家,很踏实、很耐走,但这与在高职的专业学习真的是“弱相关”——估计这个词,文科的乔东和记者都不懂)。


http://weibo.com/p/1001603872775852146432
275#
发表于 2015-8-6 16:34: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其实可以办的更好

发表于 2010-7-24 21:42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只有管理员可见蛮期待这场节目的,但是,结果却多少有点遗憾。——必要的激情和感动少了一些!

要从纯粹观赏性和艺术性来讲,《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特别节目是有点欠缺,给人的感觉不怎么耐看。看节目的开始我还不知道,不过,越往后面看越觉得是不是有点“枯燥”。于是,我在自言自语的说:“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旁边的妻子发话了;“你没看报纸啊,人家早就有报道,这个节目60%要留给抗震救灾活动的报道和募捐活动,40%才留给表演”。“喔,原来是这么回事儿”,我“醒悟”到。

现在看来事实也是如此,这个节目的大部分时间、空间、画面、声音等,都留给了抗震救灾的实景回放,和募捐单位个人的发言上,特别是留给了后者,很少一部分时间留给了“艺术表演”。这样的“别出心裁”,“打破常规”的设计和安排,特别是设计和安排那么多捐款人一一上台、发言,到底效果如何呢?是值得琢磨的一个问题。

在节目中,募捐的单位代表或是个人,一共是8批队伍上台,阵容不可不说不庞大,批次不可说不密集,捐款的数目不可说不越来越多。而且,捐款的单位和个人,几乎都有机会上台,都有机会发言,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募捐的数目。

不过,正是由于节目几乎给了“捐款”,所以,就占据了节目的大部分时间,这样的效果,多少让人感到有点说不出的味道。实际的感受是,这个节目就是纯粹的捐款会。

这样的安排,是前所未有的,更是空前的。当然,这样的安排,仅就捐款本身来说,“大爱无疆”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如果做节目这样单纯的来做,做成这样的一个样子,多少还是有点让人接受起来有些难度,接受起来觉得水平不够。

我就在想了,让这么多人一一上台,一一发言,这里面该不该有个度呢?那要是有更多的捐款的人到场,那不是上台的人更多?讲话发言的人也会更多?那节目还叫节目吗?

那么多人举着捐款数目的牌子,那么多人要一个接一个地讲话发言。而且,发言的内容大同小异,甚至差不了多少,听起来,实在是有点重复,让人自然而然的就对节目分心了。本来是全神贯注的,本来不想起身的,本来期望值很高的。

不过,细细想想,节目做成这个样子,这样做,虽然站在个人的角度上看,节目是不是有些那个,全奔捐款去了。但是,好像又没有什么好指责的。给每一个捐款人一个表露心声的机会,让他们发发言,让他们亮亮像,还是应该的,可以理解的。我们提倡默默无闻做善事儿,我们也应该提倡对作善事儿的同志们的善举的公开表彰。

你说捐款的过程,没有什么艺术性感染性可看性,那我们留给艺术演绎的40%的空间和时间,又有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呢?要知道,艺术不光能娱乐人,更能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但是,很遗憾,这部分最应该出彩最应该鼓舞人的部分,多少有点没有随人所愿啊!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节目,能让观众能发自内心的受到感动和受到鼓舞。都很平平。也就是说,艺术家们没有能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演,通过艺术的形式,来打动观众,让更多的观众从内心受到触动,受到感动。很可惜啊,本来这部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就少,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其实,节目这样按百分比的比列来分配,我觉得没有什么,倒是各自可以相互的映衬,或是相互弥补。特别是我们的艺术表演部分,在做到自身节目优良,感染人,打动人的同时,是不是可以弥补我们捐款部分的“不生动”呢?

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CCTV《爱的奉献——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节目。这个节目至今想起来,都是很打动人的,记忆犹新的。曲艺界的诗朗诵《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韩红含着泪水的演唱等,都让人热泪盈眶,唏嘘不已啊!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366340  
276#
发表于 2015-8-13 14:31: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陶景洲
天津卫视今天早晨的节目单。

  • ñ5

7分钟前 来自 iPhone 6

  • 收藏
  • 转发
  • 评论




277#
发表于 2015-8-13 18:53: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论天津媒体为什么不行2015年8月13日 17:16 阅读 42600
文/王亚君

    昨晚爆炸事件至今,从内到外对天津媒体不作为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我从大学毕业一直在天津从事媒体工作,虽一直做副刊内容,但可能从我的角度来说几句应该没有包袱,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重大突发新闻,一般资质较老、口碑较好的日报类是第一手可靠消息的来源。电视新闻直播现在也比较强大,可以随时蹲守,连线视频毕竟信息量更大更直接。之后,可看新闻类杂志周刊,那里有从社会宏观到个人细节统揽的深度报道。
    在行内,电视新闻人和杂志新闻人,基本功最扎实的都是从报纸培养过去的。

    这种情况下,我会第一时间关注新报的报道,因为在天津做新闻的路子相对比较“野”,办报时间长,积累资源多,能看到些东西。但昨日天津本地日报类几乎没有太拿得出手的硬新闻,更有个别媒体官微转了新京报的内容,被外地网友质疑,觉得事发地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居然转外地媒体的内容,很奇怪。
    是很奇怪。昨晚我们这样的外围时尚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接到北京媒体的各种打听,而且已在来天津的路上。央视新闻的正点直播是从凌晨1点开始做现场连线的,且消息来源都来自自己前线的记者,没有标注引用。

    昨晚一直刷几大本地媒体的微博,我作证,的确派记者去现场了,但都是边边沿沿的消息,拍几张距离中心很远的现场照片,或在医院报几个小王小李的伤员躺着,没有更多现场还原描述。这种新闻,在昨晚如饥似渴的新闻需求下,没什么阅读价值。
    今早还有天津媒体同仁辟谣,说直播和现场一直在做,不是不作为。但是问题是如果天津从报纸到电视台,没有一条被大家充分转发,作为外地媒体播报时的引用来源,是不是也问题很大?这样的工作,难道是说,我们作为了,但效果别计较?
    今天的天津各大纸媒头条的缺失,以及早晨电视台播出的各种娱乐内容,基本算深深伤害了天津人的感情。
    反观新京报的报道,距离着火点15米的近距离拍摄,车场被烧毁的大幅高清照片,电话天津市委宣传部,每一条都那么“硬磕”,本地外地大号转发无数。央视新闻的现场连线,虽然在凌晨3点时还未进入戒严内围,但点线面的信息量足够大,有官员信息也有民众信息,在正面疏导方面有责任有态度。报道都摊这儿,谁高谁低,立见分晓。
    多说一句,昨天央视现场报道的王晓沛,口齿清晰条理清楚,我朋友圈里有朋友说她是楼下家的女儿,估计是天津人,而且很年轻,这种重大报道是很好的锻炼。其实央视的报道资源和条件也是非常有限的,常人不可想象的有限,这个可以另书讨论。另:现场连线,还存在随时掉线的情况,出镜记者很多都是脱口而出的,没有更多时间被封口和控制,所以内容相对是可信的。

    说回天津媒体,人不是问题,媒体里的个体不是问题,从我入行起,认识了非常多非常优秀的媒体前辈,有扎实的办报经验和做新闻的功力,有理想有热情。这里面大多数人,要么去了外地,南方报系或新京报之类,在本地的现在也不在风口浪尖。令娱乐明星闻风丧胆的“风行工作室”,灵魂人物卓伟就是新报出去的,当年因“事故”离职,离开天津。
   记得当年在都市报还是各地最主流媒体时,大家聚在一起就感慨,连昆明那样的地方,都能做出发行量120万的都市报(具体数据有待确认,年头久了也记得不是很清楚),河南也有在全国响当当的《大河报》,更别提摆龙门阵的“重镇”成都、重庆,连西安的报纸都比天津更良性运转。这不是城市发达与否的问题,这是一个城市性格的问题,一个城市是否如此需要新闻、如此热衷于消受新闻?

    台上的人在演戏,台下的人稀稀拉拉,演得好与不好,鼓掌叫好扔番茄砸鸡蛋都没有。久而久之,台上也没心气儿了,钝性了,养家糊口得了,哪儿还追求什么更好?
    做任何事,不鼓励、没反应是最可怕的一种抹杀。
    天津从来是一个被管制得很好的城市,老老实实,安安稳稳,家长甚至都不爱说“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以“别出乱子”为第一大纲。这样共识统一的“顺安”心态,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说不清先由谁造成的,但是现状如此,无力感会波及任何一个与之相关的人。

     但是个体又真不是问题吗?
     我们不讨论我们无法讨论的一些体制问题,仅从个人而言,如果长期的不锻炼,不留心,不做准备,没有临场突发进行专业采访的经验,有人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最优秀的报道吗?在这里我认为前线的记者没有问题,中国现在的媒体状况,一线的新闻类记者,太年轻,都是小孩儿,上岗前没人带,扔海里自己学着游。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往哪个方向做,主要看主任至主编的思路。另外,新闻报道拼的不完全是谁在现场,而是媒体招牌及个人积累的各方能调动的资源,如何全方位在最短时间内配合新闻素材的采集。如果媒体中生代不发力,我们只能看到前线的年轻记者言而无当的报道,絮絮叨叨的的堆砌,泛滥的煽情。
    网转一句话很到位,“全世界都在看天津,而天津在看韩剧”。
    今早,已有天津媒体开始煽情。
    事故原因还未清楚,事故尚未发生完结,煽情合适吗?领导这样安排报道的方向妥当么?这不是为了找骂来的么?
    别怪一出事大家就双手合十、祈福平安、我与谁谁谁在一起,都是媒体引导的。

    第一个使用煽情手段的媒体,是一种方法论,有它的原因和目的,这个无力改变。但是第N个把煽情当作惯用伎俩滥用的媒体,一定是不走脑子、得过且过、不做自我要求、安安稳稳别较真儿的条件反射,这是在任何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操守要求中最为令人鄙夷的恶习。

    我们爱看什么样的新闻报道呢?
    如果我想听八卦,要么我愿意听来自第一当事人的消息,要么我愿听一个有观点有态度的人给我讲。这样能让我对这件事有不同的认识,有思考。至少给我讲八卦的这个人得有点性格,要不索然无味。
    我们现在看到大多数平庸的报道,没有印象的报道,都有一个这样的问题:模式老套,没有独特的角度。为什么,是因为做稿子的人的思路,都是随意撸来的,还是被别人撸过很多次的。
    不一样思路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这是长期坚持学习思考、开阔眼界、坚持职业训练、保持警醒不盲从等等的良性习惯和自我修养造就的,这是真正做业务、坚持在报道一线的老中青媒体人应该坚持不懈的日常,才有可能在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媒体粉墨登场的机会到来时,抓住机会的唯一路径。
    做媒体的,其实最不怕的就是事大,有职业荣誉感的,就希望能在重大事件当中,体现新闻精神,还原事实,引导公正的社会舆论。媒体不是稳稳当当、中规中矩的行业,当年凤凰卫视资讯台就是抓住了911、别斯兰人质事件,从一个名不见经传、没有更多背景的电视台,一战成名,成为日后重大新闻事件大家相信和参考的主要媒体之一。
    老鸡汤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最后,说一下公正。CNN直播时受天津当地“群众”扰乱打断的视频,今天发了删删了发。这些“群众”的真实身份及动机不明,视频本身也未有更多证实。但如果这是真的,去粗暴打断外国媒体连线报道的“群众”也是真实的群众身份,那么,至少这部分人,别期待自己以后会享有真正新闻透明度和民众知情权。公正是一种交换,如果不给予别人这样的权利,自己也永远不会有。

http://weibo.com/p/1001603875427465984157
278#
发表于 2015-8-25 10:15: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大使之怒】对央视“忍无可忍”


   

    转自一位著名大使的真心表白:”无法忍受CCTV全天候对阅兵训练细节的无底线追踪,竟让人们已经忘掉了这场阅兵主要目的之一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那些抗日的英雄们呢,难道不值得挖掘他们抗战的英雄故事吗?那些无名英雄呢?不值得去缅怀吗?当年全球华侨们支援中华民族抗日的感人故事呢,不值得去翻阅和挖掘吗?天天聚焦那些19岁的军人小朋友挥汗如雨的画面,那些女兵的裙子,到底有什么意义!!!”
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cid=1001603879618791755574&vid=&extparam=&from=&wm=0&ip=112.4.16.165
279#
发表于 2015-9-3 20:11: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司马平邦:央视这帮家伙把大阅兵给糟蹋了

     今天大阅兵,参加检阅的全体解放军将士,如同东风31A战略导弹一样,让人感到十分振奋和激动。可是央视的转播,却让人感到极为气愤和窝火,这里既有水平问题,又有认识问题,更有感情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展现出大阅兵的那种磅礴气势,导演把大阅兵应有的那种磅礴气势,变成了一堆破碎的画面,解说词更是如同温吞水一样的乏味,没有丝毫激情,没有任何豪情,更没有那种对祖国的感人深情。
        转播从头至尾没有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像的一个特写,当千人军乐团豪迈地唱道“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时,电视机前那么多人留下了激情的泪水,此时如果不是对共和国创始人、解放军缔造者毛泽东怀有刻骨仇恨,是不可能不把镜头转到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像的!不仅从头至尾没有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也没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写,10个解放军英模方阵的标志,一个都没有展现,大阅兵所贯穿的价值观主题,被抹杀的干干净净……
        总之,一看这次大阅兵转播画面的安排和切换,就知道转播者完全是一些拍惯了娱乐节目女人屁股的家伙,他们根本感受不到大阅兵的阳刚之气,所以也就展示不出大阅兵的阳刚之气和磅礴气势。如果把大阅兵的官兵和武器看作是硬件,把央视转播和解说词看作是软件,那么可以说,我们的硬件是一流的,硬得钢钢的,我们的软件是最差的,差到了不能再差的地步。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当今中国令人忧虑的一个特点。
        我们的硬件很硬,我们的软件很软。这就是美欧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在我们没有任何得罪他们的情况下,却联合起来抵制我们阅兵式的一个根本原因。这次大阅兵央视的失败转播提醒我们,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整顿,应该由思想整顿转向组织整顿了,应该对央视等中央媒体进行组织大调整了,应该由马克思主义者,由理想主义者,由爱国主义者,占据央视等中央媒体的主导地位了。这些媒体决定着国家和人民的精神状态,是未来战争胜负的关键。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21世纪大国决战,胜负已经不在战场,而在网络,在媒体,在民意士气,在国家精神,在战争意志品质……而所有这些软件,都是由媒体决定的,特别是由国家媒体决定的。所以国家媒体必须掌握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手中,只有社会主义能够使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只有爱国主义能够使中华民族振奋起来,没有这两个主义作为精神支撑,无论有多少导弹原子弹,这个国家都只能是软蛋。
       中俄两国今年都有大阅兵,都有导弹原子弹,可是为什么北方四岛在俄罗斯手里,钓鱼岛在日本人手里?为什么俄罗斯能够收回车臣,实现祖国统一,中国的台湾却渐行渐远?为什么俄罗斯能够从乌克兰手里收回克里米亚,中国连南海九段国界线都不被承认?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国家精神上,而这种国家精神,主要是由媒体特别是国家媒体决定的。现在是到了整顿媒体特别是国家媒体的时候了。
        希望这种整顿就从这次央视大阅兵的失败转播开始吧。


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cid=1001603883026886044013&from=1052893010&wm=3333_2001&ip=125.91.26.169
280#
发表于 2015-9-29 18:13: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君超
不落井下石,不幸灾乐祸,境界高出一筹,赞!以此思维,有关“俄事争议”,道理尚可明辨,就无需兵戎相见了。

@财经网
【答@环球时报 置顶帖】再次奉劝,以攻击同业获益,不好。如果不知该如何对待同业,给你个示例:近日贵报一事引起关注,本微博对事情研究后认为:一个自负盈亏媒体的负责人在经营活动中增加一个环节,促进报社与嘉宾关系,应属正常职权范畴内决策。因此当时决定,不发布与此有关的内容,更不落井下石。











今天 14:41 来自 微博 weibo.com



36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