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经营案例

[复制链接]
271#
发表于 2013-8-22 20:39: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gdtv黄宏
周六超级星光大道,周日大型活动,新闻增加故事性和深度性……//@新浪娱乐:#央视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央视综合频道总监钱蔚表示,2013年央一将进行全方位改版。
◆◆
@高嘉阳
央视综合频道总监钱蔚表示,2013年央一将进行全方位改版。首先新闻方面要和新闻频道节目拉开差距,更侧重故事性和深度性,新闻表达方式也将更多变化,比如加入现场连线内容。黄金时段播出格局也将启动5+2的格局,即周一到周五5天继续播出精品电视剧,周六播出《超级星光大道》,周日播出央视大型活动。

| 轉發(40) | 評論(7)
39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1分鐘前 來自Android客户端 |  檢舉

272#
发表于 2013-8-22 20:39: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电视台主打卫视牌 地面频道抢占定制剧

  在各大电视台主打“卫视牌”的战略下,优势的剧集和节目资源都向卫视倾斜,地面频道的日子很是难过。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华策论坛之全国各地面台恳谈会”上,来自全国部分地面频道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出路。其中,根据各自频道特色实施“精确打击”被广受认可,比如加强定制剧的比重,而不是一味地播出二三流水准的剧目。  卫视战略 抢占资源
  地面台这两年日子难过业内人人都知道,但究竟难过到了什么程度呢?上海东方电影频道副总监陈佳勇说:“这几年大家一直在疑惑的一个问题就是,地面频道的生存空间在哪里?2004年的时候,上海有家强势的地面频道,当时15分钟的收视率可以达到17.5%,现在可能只有2、3个点,这个落差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收视率下跌得如此厉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各电视台的“卫视战略”使得地面频道拿不到优质资源。西安电视台节目中心主任张翼表示:“由于购片成本的增加,我们地面台拿到优质资源就成了很大的问题。”拿不到首播剧、独播剧,有时甚至连二轮剧、三轮剧也轮不上,因为卫视版权一买买两年,在这两年里能反复播上十几轮甚至几十轮,等到地面台播的时候,还有谁要看。
  从供给方面来说,地面台拿不到好剧,但是从需求方面来说,基于全国有两千多家地面台的庞大数量,这个需求还偏偏来得很大。从节目品种来说,地面台受制于自身的资源和体量,去做大型综艺节目是不现实的,电视剧是拉动收视率最便捷也最有效的利器。
  拉动收视 各显神通
  因此,在拿不到首播、独播权的情况下,各家地面台在拉动收视率上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黑龙江电视台节目营销部主任侯琳的说法可能很有代表性:“最初我们担心怕接不到剧,但事实上结果是我们接到了剧但是播出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选剧的时候强化了频道的特色,稳定原有的固定观众,不像以前做大而全,而是做精做细。”
  为了强化频道特色、服务目标观众,多家地方台都对定制剧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提前介入电视剧的制作。华策影视表示,将适时推出“五大剧场”,分别是古装传奇剧场、时装偶像剧场、家庭情感剧场、经典年代剧场、热播引进剧场,合计2040集剧集来满足地面频道“精确打击”的可能性。晨报记者 冯遐

http://news.sina.com.cn/m/2012-11-16/110425594638.shtml
273#
发表于 2013-8-22 20:40: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媒体情报
「直播」#传统媒体如何转型#财新传媒副总裁张翔:"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曾让财新措手不及,财新的移动APP采用收费的模式,因为收费可以抵制商业广告客户的侵扰,保证新闻的公正性。"
◆◆
@媒体情报
【圆桌对话:传统媒体如何转型?】人民网副总裁许丹丹:"我们是又红又专的最传统媒体,转型是痛苦的,也是必须的。人民网的未来在移动互联网,独特的资源产生独特的转型方式。遇到的最大困难,一个是有产品观的新媒体人才,一个是技术和运营人才。"#网易移动媒体高峰论坛#




| 轉發(7) | 評論(2)
18分鐘前來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收藏| 評論
9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274#
发表于 2013-8-22 20:40: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大样小样儿
连线杂志Anderson:《连线》杂志差不多有85万平面媒体读者,还有20%在上面,每个使用者每年支付20美元,我们还有2000万是在网上阅览的,他们并不是订阅户,而是免费的用户,我们平面方面的收入是来自于广告,我们Web的模式100%是来自于广告,但是平板电脑是50对50。
| 轉發| 收藏| 評論
19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275#
发表于 2013-8-22 20:40: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傅盛
新浪形成媒体的优势后,把万物都做成了媒体。一个有着3亿注册ID的微博,生生的被新浪做成了看新闻的地方,社交关系荡然无存。活跃度降低,商业化困难。昨天股价暴跌15%。<创新者的窘境>里说,一个公司形成的价值网是这个公司创新的最大阻力。果然。




(4)| 轉發(1214) | 評論(234)
11月17日12:38來自iPhone客户端
276#
发表于 2013-8-22 20:40: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壹传媒公司发公告出售台湾业务买主包括蔡绍中

 据台湾媒体报道,壹传媒公司今天晚间6时59分,在香港证交所公布《可能出售本集团台湾印刷及电视业务之最新情况及恢复买卖》公告。公告表示,该集团昨天就出售事宜,订立2份意向书增补文件,预计下周二(27日)签订正式买卖文件。公告还提到买主包括蔡绍中。
  公告指出,该集团上月与台湾“中国信托慈善基金会”董事长辜仲谅签订买卖意向书,昨天增签的2份文件重点包括:签署买卖合约时,买方应付50%总买卖金额价款。针对台湾印刷业务(《苹果日报》与《壹周刊》) ,辜仲谅可能邀请其它共同投资者、包括但不限于台塑集团、蔡绍中与其各别关系人。壹电视买卖可能邀请其它共同投资者、包括但不限于王文渊家族及其各别关系人参与。
  买卖合约预定于下周二正式签署。壹传媒公司股票从上周三早上10时零8分申请暂停买卖,预计明天早上9时恢复交易。(中国台湾网 焦源源)

(原标题:壹传媒公司发公告出售台湾业务买主包括蔡绍中)

http://news.sina.com.cn/m/2012-11-20/082525618166.shtml
277#
发表于 2013-8-22 20:41: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广电网络公司整合艰难 45亿资金远不够

  信号意义大于实质 广电网络公司艰难起步
  由于中国广电短期内并无竞争实力,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这个消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只是消息面上的影响
  ■本报记者 马 燕
  近日,有关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下称“中国广电”)组建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的消息,被媒体密集报道。而消息主要来自广电方面,据一位接近工信部的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此事并非由工信部主导,所以工信部这边并没有更多消息。
  而记者采访的多为业内人士也对中国广电是否成立一事,语多踟蹰。
  中国广电
  信号意义都大于实质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按照方案规划,2012年将是三网融合试点阶段的最后一年,规划要求,2012年应完成初步试点,成立广电统一的运营单位。
  11月15日,有报道称,国务院已经下发文件,同意组建中国广电,由财政部出资,广电总局负责组建和代管,注册资本45亿元,财政部出资40亿,广电自筹5亿。
  对于这个消息,华创证券TMT首席分析师马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能不能正式成立还难说,现在一切都还只是媒体报道的消息。
  另一位业内三网融合研究专家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对于中国广电网络公司是否正式成立一事,也颇为在意,他表示,还是要等中国广电正式成立以后再发表意见。这位专家的态度,透露似乎此事中间尚存了许多不确定性。
  马军认为,如果今年年底成立中国广电,也可能只是广电方面按照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时间点要求,给外界一个信号。他表示,不管中国广电成立与否,其信号意义都大于实质意义。
  45亿资金远远不够
  内部整合路途艰难
  “中国广电可以随时成立,但是成立以后能做什么需要思考,”马军表示,这个公司要成立,要解决一些问题,如资金来源、运营问题、网络建设、竞争的问题等。
  显然,45个亿的资金量,相比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注册资金,堪称微不足道。对于组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来说,也远远不够。目前全国有线网络的总体资产评估额约为1500亿元、净资产700多亿元,若加上上市公司资产的评估数值,其有线网络的总资产约为1800亿元。国网公司仅45亿的资产显然无法完成对各地方广电公司的整合。
  马军指出,整合模式主要是通过收购、控股、行政命令。但无论哪一种整合模式,都难度很大。“广电最早想通过行政命令整合,但最终可能没能走通,中间又通过收购资产控股来整合,但因为利益划分的问题进度很慢”,他认为,行政命令与收购控股并行,可能会是相对快一点的模式。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法应用在对歌华有线、华数集团、电广传媒、天威视讯等上市公司的资产整合上仍然有很大的难度,马军也认为如此。在他看来,广电内部整合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广电内部整合很难,这主要是由广电系统的管理机制和归属问题决定的。
  中移动缺位
  中国广电短期无竞争实力
  此次消息中,最为令人意外的是,此前盛传的中移动参与出资中国广电并没有实现。马军认为,如果中移动真的并未入股,是广电网络公司的一大损失。因为在运营商中,中移动的宽带资源较弱,而尽管中国广电可以开展全业务运营,但在固网宽带上毫无疑问是新手。中移动与广电网络不管是在网络建设还是在业务运营上,都可以彼此取长补短,紧密合作。
  对于中国广电与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有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未来讲,中国广电各项整合完毕后,有可能会凭借政策优势及其自身的一些其他优势,在市场上有其一席之地。但从近几年来说,中国广电网络公司并不具备与电信运营商竞争的实力。
  “如果未来的监管体制发生变化,比如监管放松,甚至产生融合的监管体制的话,这会让广电更早地参与市场竞争,对广电和电信运营商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由于中国广电短期内并无竞争实力,马军对记者表示,这个消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只是消息面上的影响。至于日后实际发展中最先受益的,当是参与广电网络建设运营的设备商和终端厂商。

http://tech.sina.com.cn/t/2012-11-21/07297817135.shtml
278#
发表于 2013-8-22 20:41: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在线称可能会以合理价位出售赫芬顿邮报

 新浪传媒讯:美国在线服务公司(AOL)获得《赫芬顿邮报》博客和新闻网站数月之内,便有报告指出,它会很快摆脱其所有权。
  在摩纳哥媒体论坛上,美国在线服务公司赫芬顿邮报媒体集团国际高级副总裁吉米-梅曼(Jimmy Maymann)对记者说:“我可以肯定的说,AOL现在并没有出售《赫芬顿邮报》。但是,有很多人对此感兴趣。在这里,我不能肯定某一天美国在线不会出售它;当然,如果价格足够高或者有更好的所有者,情况可能有变。但当前,美国在线是《赫芬顿邮报》的一个好所有人,并且我们会保持它。”
  回复正确状态
  《赫芬顿邮报》收购整合带来了争论和暗斗,即使美国在线服务公司高效率的为其运行和更新了所有自身内容。梅曼告诉笔者,“在阿丽亚娜(Arianna)整合中有一些评论,没有人站出来说‘事情不是这样的’。我们可能并没有正确对待《赫芬顿邮报》,是它被美国在线服务公司用同一个科技团队、人力资源和财务完全整合了。现在,我们已经后退了一步,《赫芬顿邮报》在美国在线服务公司里是一个独立的业务。你只有通过那种方式开发它的潜力,让人们感到,它仍然是《赫芬顿邮报》的特点和文化。”
  走向全球
  《赫芬顿邮报》已经通过依靠合伙人报纸出版商推出了五个非美国市场。“我们至少还需要十个市场覆盖”,梅曼告诉笔者,“我们正在用两年的时间收支相抵,并且相信我们可以在一个给定市场中占到前三或者前五”。尽管,《赫芬顿邮报》在英国激烈竞争的新闻市场中缺少了一个新闻伙伴;但梅曼披露:“在这个事实之后,在英国市场的一些参与者中伙伴关系存在一些共同利益”。他告诉摩纳哥媒体论坛讨论小组:“亚洲是下一个名单上的市场,我们在下一个十周内希望宣布一个在日本的合作伙伴。明年初,我们希望进行第一个亚洲版本。我们正在与韩国和印度进行协商,中国也非常有兴趣。”
  TechCrunch保留下来
  排除一些谣言,梅曼表示,美国在线会保持科技新闻网站。他说:“TechCrunch是非常有趣,我们非常希望得到其所有权。我们正看到,对于TechCrunch的一些非常国际化的增长计划,并且它仍然会在AOL家族里。在这条道路上有一些坎坷,但是没有人比这个品牌更大,这个品牌仍然蒸蒸日上。”
  竞选数字
  梅曼称,在美国总统大选日,《赫芬顿邮报》记录了一千万名独立访客。首创新赫芬顿(HuffPo)现场视频:“现在依然是早期阶段,我们仅仅有两周时间,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增长很好的早期数字。我们明年会有更多的支持,在其他地方推出之前,我们需要在美国看到商业化的模型运作;但这也是推出到其他地方计划的一部分。通过赫芬顿现场直播,我们有超过一千万人参与。”(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2-11-23/173125649088.shtml
279#
发表于 2013-8-22 20:41: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金融时报》德国版将终止出版

  新浪传媒讯:英国《卫报》11月20日报道,《金融时报》德国版记者表示,本报周三的出版将是最后一期,其所有者也于同日就此事召开了会议。
  《金融时报》德国版的所有者古纳亚尔集团(Gruner+Jahr)的监督董事会周三(22日)于汉堡召开的一次会议宣称,会考虑该报纸发展的不同方向。但是,其编辑在周二时便对员工表示,第二天的出版将会是该报的最后一期。很有可能的是,该报纸将以网页形式继续出版。
  《金融时报》德国版于2000年成立,但是,该报出版商皮尔森(Pearson)在2008年年初将其50%的股份出售给了古纳亚尔集团。尽管该报每天的稳定阅读量超过10万份,但却鲜有利润;而且,对于古纳亚尔集团还会让报纸出版多久一直猜测纷纷。
  另外,该公司还依靠350名员工经营着一份网页版金融杂志:《Capital, Impulse and Boerse》。据悉,古纳亚尔集团是德国杂志界的贝塔斯曼集团。
  《金融时报》德国版终止出版,对于有竞争性的德国媒体市场而言是一个重大打击。《法兰克福论坛报》于本月申请破产。同时,德国第二大新闻机构——德国国际通讯社(DAPD)也申请了破产保护,并宣称计划裁减100个职位。(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2-11-23/172825649078.shtml
280#
发表于 2013-8-22 20:42: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南方报业转型全媒体生产:记者发稿先网后报

 南海网海口11月26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李晓梅)11月26日上午在海口举行的第八届泛珠媒体合作峰会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垂林发言时透露,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通过聚合资源和全媒体转型两大战略,推进该集团从平面媒体向全媒体文化传媒集团转型发展。
  王垂林说,全媒体转型不仅仅是简单地从平面媒体延伸到网络新媒体,而是要有全新视野,在传统媒体运作模式上进行一场革命。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全媒体转型过程中,延续已有的传统媒体优势,把平面媒体信度、深度和高度与新媒体的宽度、速度和互动度,通过流程重组、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使得新闻影响力进一步延伸,实现全方位运营。
  所谓全媒体生产,就是从原来的传统化平面媒体,转变成各种形态的新闻载体,比如从原来只做文字或摄影的新闻作品,到现在音视频等等的其他的载体的建设,从发稿形式来说,以前只是报纸发一篇,现在偏向于动态的报道,先网后报,记者先发网络消息。
  王垂林介绍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向全媒体集团转型过程中,主要从4个方面发力。首先是聚合平面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是积极探索全媒体转型的新路径;再次,立足自身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后是走联合发展之路,整合内外部资源,谋求合作共赢。

(原标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转型:全媒体生产 全介质传播)

http://news.sina.com.cn/m/2012-11-26/122925664363.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