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经营案例

[复制链接]
261#
发表于 2013-8-22 20:35: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央视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正式上线


央视新闻新浪官方微博上线



央视新闻新浪官方微博


 2012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微博]正式登陆新浪网,这是央视进军新媒体的一项举措。
  “央视新闻”将报道热点新闻事件,发表深度实事评论,对央视精彩节目做出预告及回顾,同时,配合央视新闻中心活动展开调查、征集等网络互动。
  依靠央视强大的新闻采集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结合网友报料获取新闻线索,央视新闻中心通过微博这一高效的新兴传播渠道,以首发新闻、独家报道、图像优势为特色,与更多网友分享优质的实时信息、新闻资讯、观点评论等,并将网络舆情及时反馈到节目中,进一步拓展央视新闻的传播渠道,扩大影响力,拉近与网民的距离。
  下一步,央视新闻中心还将深化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推出新闻客户端等更多应用,延伸新闻触角,催生更具价值的新闻产品和服务。

http://news.sina.com.cn/m/2012-11-01/091125486472.shtml
262#
发表于 2013-8-22 20:35: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女人如歌》首播遭吐槽 不如《中国好声音》


《女人如歌》首集,朱丹与邱启明的配合尚不熟练



刘晓庆的点评也被指不专业
  南都讯 记者朱燕霞 实习生吉媛媛 麻乐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名利双收,引发歌唱竞技类节目走红荧屏。11月2日晚,湖南卫视[微博]推出音乐节目《女人如歌》,被视为是该台重夺收视率的重要法宝。这档时长3个小时的节目,同样从荷兰引进,由过档的朱丹[微博]和邱启明[微博]搭档主持,用“歌声+故事”的形式呈现。不过,《女人如歌》在首集播出后遭到微博上一片吐槽声,观众指《女人如歌》与之前播的预告片的张力相比,播出的节目像注了水,找不到亮点,加上选手整体表现只是K T V水准,令节目并没有激起大的浪花。   
  争议1
  卖“故事”还有吸引力?
  《中国好声音》于今年创下巨大效益,让各大电视台看到了歌唱选秀类节目在中国电视界的发展空间。湖南卫视乘势推出《女人如歌》节目。节目将参赛选手细化,首度聚焦已婚女性群体,每期都将有1位顶级大牌明星以及50位男评委和50位女评委,共101人组成的“加油来宾”做出胜负决定。首期《女人如歌》,共有8组选手登台献唱,请来传奇女性刘晓庆作为嘉宾,最终双胞胎单亲母亲叶蓓夺得周冠军。
  《中国好声音》开播之初,曾因选手故事煽情而引发巨大争议。《女人如歌》中的故事展示同样面临赞与弹。有人从中摄取到“正能量”,被参赛选手的故事所激励,也有观众指责节目组故意“煽情”,有“拼惨”的嫌疑。另外,作为歌唱选秀类节目最重要的唱歌环节,《女人如歌》略显逊色,选手的唱功遭到质疑,节目将重心放在“故事”上而不是“歌”上。
  争议2

  新面孔欠默契?

  这档大型季播节目并没有照老规矩起用“台柱”何炅[微博]、汪涵等人,而是找来“外援”担当争夺收视率的主力军,朱丹和邱启明的新面孔组合吸引不少眼球关注。不过,对于两人在节目中的合作,网友褒贬不一。在首集节目中,朱丹称呼身旁的搭档叫“启明欧巴”,而邱启明则赠与女方“小胖”的昵称。《女人如歌》是朱丹加盟湖南卫视的首秀,与邱启明的搭档仍处于磨合期。两人在节目中互动甚少,偶有抢话状况,默契仍待培养。
  多数时间是朱丹在串场活跃气氛,不光大秀歌技唱起《女人如歌》主题曲,还模仿孕妇选手扭动身体凸显线条,当刘晓庆点评语无伦次时,朱丹还逗刘晓庆“你是不是喝多了”打圆场。网友对两人的评价不一,有观众指朱丹有亲和力,很适合这档节目,也有观众认为她故意“卖萌”;而邱启明从主播转型,网友尚不适应,有人评论他为“天然呆”。(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争议3
  辛辣点评能为节目添色?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刘欢、那英、杨坤和庾澄庆四位导师功不可没。《女人如歌》也请来嘉宾。首集刘晓庆以“过来人”姿态出现在评委席。她品评场上女人的情事,还不时提出辛辣的疑问,而当晚经典的“八连问”更让她获封为“八卦天后”。但是,刘晓庆毕竟不是专业歌手,点评也遭网友吐槽“不专业”。
  网友点评
  赞
  鬼娃不哭F arew ell:看了《女人如歌》,不仅仅是为舞台灯光和歌声叫好,而是为那些已婚女性身上的魅力,独立、大方、坚忍、努力、有思想、敢去做自己想做的这些品质而叫好……太棒了!很多很多年以后的我,也能像她们一样散发出一种成熟的魅力么?
  詹梦月-:看了《女人如歌》之后,为什么我会哭得如此的厉害,特别是单亲双胞胎妈妈唱的歌,感觉都唱到自己心里去了。也许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让自己特别的难以抉择,谢谢某人对我的好,这一次,我会认真考虑的。
  弹
  舞美师:芒果台首播的“女人如歌”=100人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8个中年超女秀+ 1套破音响。PS:1)全是K T V演唱水准是硬伤。2)应该是听歌识女人,唱完再讲故事,搞反了。3)刘晓庆角色模糊。4)主持人一快一慢,不和谐,@朱丹的气质和表现,拉高了节目乃至芒果频道的档次,但还是跟卖凉茶的那位搭档最合拍。
  密斯特艾尔-小六:女人如歌,是不是就在比谁的故事更能博得眼泪呢?
  昕源龙家:女人如歌,节目题材不错,可惜了节目创意,老套路难有大发展,犹如诺基亚和苹果,同时是智能机,产品创意成就了苹果。领导者切记!


http://news.sina.com.cn/m/2012-11-05/093425509016.shtml
263#
发表于 2013-8-22 20:35: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集团拟16亿美元收购企鹅出版集团


 默多克率领的传媒巨头新闻集团最近瞄准了出版业。
  据报道,新闻集团已和英国出版与教育巨头培生集团接触,计划以10亿英镑(约合16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后者旗下的企鹅出版集团。消息还称,培生董事长格伦·莫雷诺将于未来数日与新闻集团董事会商谈此事。
  作为世界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商之一,企鹅
  占据了英语图书销售量的12%。2005年,企鹅购得了畅销小说《狼图腾》的英文版销售权,并以此为契机进入了中国市场。
  不过,在收购企鹅的道路上,新闻集团将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阻击。据了解,企鹅此前已开始和欧洲最大传媒集团德国贝塔斯曼旗下的兰登书屋洽谈合并的计划。
  而新闻集团2012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和全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四财季营业总收入为84亿美元,较去年同比下滑了6.67%;净亏损16亿美元,主要原因与“公司出版业务有关,尤其是在澳大利亚运营的业务”,涉及28亿美元的大额非现金减损支出。(宗和)

http://news.sina.com.cn/m/2012-11-02/104325496060.shtml
264#
发表于 2013-8-22 20:36: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在飓风来临前降付费门槛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科技网站gigaom.com报道,《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在飓风桑迪(Sandy)到来之前降低了他们的付费门槛,大家纷纷讨论他们这样做的动机,并且突出了报纸作为一个公共信息媒介和作为一个商业实体之间的紧张关系。
  当飓风桑迪吹往东部海滨时,《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决定降低付费门槛;让读者可以接触更多关于飓风和紧急情况疏散的救生信息。这当然是个高尚且有公德心的行为,本文作者在Twitter上称,这样做可以提升内容质量并鼓励人们订阅,而笔者也曾经严厉批评《纽约时报》的动机。对笔者来讲,这种接下来的争论,突出了在公共或社会价值及他们作为商业实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类似事件中,《纽约时报》也曾降低过付费门槛,包括去年的飓风艾琳(Irene);但仅限于许多其他重要新闻,包括本-拉登的死亡消息。就像尼曼新闻实验室(Nieman Journalism Lab)去年的一个公告一样,报纸是怎样决定哪些付费门槛不开放,哪些对大众开放尚不清楚。文章所说的观点是,它是视情况而定的。《华尔街日报》也偶尔从付费内容中挑出一些故事,以供读者免费阅读;但很多情况下,这种表现是市场行为,而不是社会性行为。
  公共利益,还是精明的商业决策?
  笔者在Twitter上表示,《纽约时报》消除付费门槛的原因有几个,其中一个是“这种行为即是公共利益,也是市场策略。”笔者遭到了很多人的炮轰,其中便包括Branch创始人之一的乔治-米勒(Josh Miller)。他认为,这样做事粗鲁且不公平。
  但是,为什么假设《纽约时报》有这种可能是不合理的呢?笔者之所以努力在自己的平台上谈论这一问题是因为,商业或者市场及相关动机的可能性看起来非常明显,尤其是他们在这次风暴之前推出。终究来说,《纽约时报》是一个企业,并不是一个慈善机构或者非盈利的信息系统;所以说,它有经营动机为什么是不公平的呢?笔者并不是说粗鲁的商业主义是唯一的属性,而是它可能是许多原因之中的一个。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日报》另一个降低收费门槛的原因可能是(也包括《波士顿环球报》和《纽约每日新闻》),诸如封闭地铁或者街道之类的紧急事件相关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商品化的信息。因为,同一件事的各种版本报道会出现在电视台、广播节目和当地的新闻网站上,因此对这些内容设置收费门槛不会很有价值。想要从《纽约时报》上搜索这类信息的人,如果遇到收费屏障,肯定会非常生气。
  《华盛顿邮报》前编辑、现任《华尔街日报》编辑Raju Narisetti在Twitter的一个评论中证实了笔者的怀疑,《华盛顿邮报》做此决策的一些原因包括:经济相关的和一些公共利益相关的原因。
  关键问题:报纸为了什么?
  笔者认为,关于《纽约时报》决策的争论是单纯为了公众精神目的,突出了一种在收费门槛背后的困境:即在公众目的之间,许多媒体对他们的出路感到不安;为了尽量广的传播重要信息,与为了挣钱而对信息的商品化。正如不止一个人指出的,报纸总是印刷的,相比较而言,付费门槛和免费信息传播不同的是在线新闻;这种新闻的代价就小的多了。
  自由出版社(Free Press)的乔希-斯登(Josh Stearns)在Twitter上提出问题:“什么时候新闻可以重要的消除收费门槛呢?”问题的答案还不清楚。有人指出,飓风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它应该不收费;但对于那些在联邦选举的紧要关头至关重要的问题又怎样呢?它们不够重要吗?不需要广泛传播吗?不是它们不能造成肢体上的伤害,就意味着它们对于人们生活不重要。
  正如笔者之前努力要说的,这个问题是困境的中心环节:报纸的目的是什么?它是一个传播公共信息以帮助人们的媒体,或是一个基本目的是挣钱的实体呢?很明显,很多人相信后者,否则就不会有那些强烈的抗议。先进出版公司(Advance Publications)称,将减少《新奥尔良时报》的出现频率,这个报纸之前在该城市引发过强烈愤慨。
  报纸有时扮演了公共利益的角色,符合公众利益目的时就更是这样。可能事情就不像一些人想要的那样,但它已经成为某种神话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何对于收费门槛问题,一些读者并没有充满热情。像桑迪飓风这样的事情,让愿景和报纸产业现实之间的冲突变的明显。同时,因为《纽约时报》和更多报纸变得依靠读者付费,未来似乎会成为一个更大的话题。

http://news.sina.com.cn/m/2012-11-05/092525508891.shtml
265#
发表于 2013-8-22 20:37: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fatmumeishou
10月起,羊城晚报大降薪,经管人员降超1000,采编人员降超2000,降幅超过20%,堪称跳楼式。导致羊晚内部怨声载道,人心涣散。据称是为了“鼓励工作创新和效率提升”。一个曾辉煌一时的大报不是通过正向激励,而是通过反向逼迫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见此大报已经沦落到什么地步。@198Q

(9)| 轉發(1145) | 評論(238)
9月24日17:19來自新浪微博

@帅勇:报纸广告越来越少的结果是:发行越多亏损越多,减少发行则更加被动。当越来越多的商业客户减少或不再选择传统纸媒投放,传统媒体吸金式广告模式将遭遇重创,而其自身承担的印刷、出版、发行、人员等将成为煎熬中的重负。这只是开始,3年内中国传统媒体将发生巨变。
266#
发表于 2013-8-22 20:37: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徽剑
再透露一个悲剧:腾讯财务收入进一步滑坡,从去年修改后40%增长,今年的报表如果不做处理的话,增长仅为20%了,及其难看,这也是腾讯的增长率连续5年以50%的速度降低。马化腾已经正式说服其他高层,放弃裁员的面子,明年腾讯除了微信外,整体将会裁员20%了。此消息我已查证,总数达数千人之多。




(6)| 轉發(1197) | 評論(216)
今天17:07來自新浪微博
267#
发表于 2013-8-22 20:38: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永远的桂桂
//@王佳航: //@刘海龙: //@吴飞微议: 凤凰卫视的企业文化。
◆◆
@记者刘虎
【凤凰卫视给员工的座右铭】凤凰卫视信奉什么?如何要求它的员工?从@新疆都市报 记者范小雪在该台拍摄的一些墙壁上的话语,我们可以窥其一二。@吴飞微议 @张志安




| 轉發(82) | 評論(20)
今天10:45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4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268#
发表于 2013-8-22 20:38: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联合晚报》被传要收摊 为台湾最后一家晚报

 台海网11月16日讯台湾目前仅剩的唯一一家晚报《联合晚报》,近日在业界传出因为不堪每年长期亏损与前景看淡,可能比照《民生报》吹熄灯号。面对晚报传出将收摊的说法,联合报系发言人项国宁回应“绝无此事”。他强调目前市场仅剩一家晚报,联晚的状况不错,虽受景气影响,财务“有正有负”,但并不影响晚报经营。
  台湾过去有联合、中时和自立3家晚报,其中自立最早退出晚报市场,中晚在2004年也结束经营后,仅剩联晚独占晚报市场。外界原本看认为,联晚可拿到全部的晚报市场,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中晚关闭初期,联晚的份数和营收有增加2成,但仍难敌晚报市场萎缩的影响,发行量和营收不增反退。
  联晚最高峰时,号称发行量有4、50万份,但目前每天仅剩约5万份,实销率约75%,即3.5万份,全台的订报户更剩不到2万份,和过去最高峰时期相比,已经不到过去的1/10。不仅订户数大减,零售也大受影响,连带影响广告业绩,更较去年大幅缩减24.9%。
  业界人士表示,过去晚报的蓬勃是因为股市,股市如果好就有助晚报销售,差的话影响就甚大。尤其台股目前进入寒冰期,加上证所税上路,台股前景看衰。加上现在网路资讯发达,不少人会上网查看股市资讯,晚报的优势几乎已消失,以目前传出联晚每年亏损约4千万而言,财务黑洞可能会愈来愈大。
  不少地方派报单位表示,因为晚报订户愈来愈少,现在几乎可说是“送一份赔一份”。但又不能不送,只能靠送联合报和经济日报的利润来补些损失,现在全台已有不少派送联晚的经销商,也因不堪虽损而停送晚报。

(原标题:每年亏损4千万 《联合晚报》传收摊)

http://news.sina.com.cn/m/2012-11-16/084625593267.shtml
269#
发表于 2013-8-22 20:39: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德著名报纸《法兰克福评论报》申请破产保护

 新华网柏林11月13日电(记者潘旭)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因长期处于经营困境13向法兰克福地方法院正式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现在,该报已置于法兰克福地方法院指定的破产管理律师的监护之下,报社管理层必须听命于破产管理方的指示。该报社目前的500余名员工面临失业的窘境。
  《法兰克福评论报》创建于1945年8月1日,为二战后德国出版的第二家报纸,长期以来排名高居全德国新闻报纸前10名,历史上享有较高声誉。目前隶属于德国中左翼社会民主党麾下的杜蒙·绍贝尔格出版集团。
  该报2001年时仍能维持其日均约19万份的发行量,但之后因经营不善而陷入持久困境,不断更换管理层、进行重组和裁员,2007年该报改为小报排版,之后发行量一度稳定在日均15万份左右,随后继续出现大幅度亏损。杜蒙·绍贝尔格出版集团曾用各种办法努力削减该报开支,以努力维持其收支平衡,并于2011年尝试与经营状况尚可的《柏林报》合并,但最终谈判没有结果。

http://news.sina.com.cn/m/2012-11-16/125625595200.shtml
270#
发表于 2013-8-22 20:39: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谁是美国纸媒广告低迷的罪魁祸首?

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陈永东 2012-11-16 星期五

曾经风光无限的报纸、杂志及其不断扩大的广告市场,如今开始低迷,至少美国是如此,以致于美国所有报纸、杂志广告总收入抵不上谷歌。虽然对比角度不一,但仍然需要传统媒体深思。


时光飞逝,世事变迁,曾经风光无限的报纸、杂志及其不断扩大的广告市场,如今开始低迷,至少美国是如此,以致于美国所有报纸、杂志广告总收入抵不上谷歌。虽然对比角度不一,但仍然需要传统媒体深思。

美报纸杂志广告总收入不抵谷歌

知道全球报纸杂志一类的传统媒体有下滑趋势,但没想到美国下滑趋势如此明显,以致于看到最新的有关美国报纸杂志广告总收入与谷歌广告收入对比时,感觉比较震惊。

近日,德国统计公司Statista的最新研究显示,今年上半年,谷歌广告营收为109亿美元,而美国印刷出版行业的总和为105亿美元,即谷歌广告业务收入超过了美国所有印刷出版公司广告收入的总和。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Statista也承认,这样的比较存在明显的不公。谷歌目前在全球开展业务,而进行对比的仅仅是美国的印刷出版公司,即美国报纸杂志的广告总收入并不低于谷歌在美国的广告收入。还有,报纸杂志的收入中不包括这些媒体所开网站的广告收入。

同时,谷歌也并非就可高枕无忧。谷歌也面临自身的问题。上月,该公司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表现一般。其广告每点击成本同比下降了15%,差于分析师预期。这说明时代发展越来越快,没有哪个公司可以成为常青树。

新媒体不断向挤压传统媒体空间

即使拿美国报纸杂志的广告总收入与谷歌全球广告收入对比有失公允,但我们仍然得承认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连续下滑的趋势,因为在这之前美国报纸杂志也可以说:他们的广告总收入超过了谷歌全球的广告总收入。

关键是一种趋势:报纸杂志广告收入不断下降,谷歌之类的互联网公司收入不断增长。这一增一减,才出现了目前这样的收入数据结果。更让传统媒体着急的是,不论如何竭尽全力的挽救,都似乎不能改变大趋势。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的不断兴起就开始颠覆整个报业。网络为民众获取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并逐渐抢占报刊的广告费用和传统发行收入。2010年,美国全国十大新闻网站中只有一家报纸上榜。

从美国的情况看,前几年曾经有几家知名媒体直接点名了一批即将倒闭的报纸,并且有报纸开始申请破产保护。许多美国的报纸开始进军网络版,甚至完全放弃纸质版。

例如,《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塔克森市民报》、《安阿伯新闻报》及拥有146年历史的《西雅图邮讯报》在2009年即停止发行印刷版,只保留网络版。

传统印刷媒体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寒潮来临,它们被新媒体挤到了墙角,似乎呈现出弱者的形象。

国内传统媒体应提早学习国外经验

当然,国外传统印刷媒体并没有完全倒下,他们多数通过转型拥抱新媒体来实现自我救赎,这非常值得国内媒体借鉴学习。除了减少纸质版发行外,国外报纸杂志多数采取了增加网络络及网络付费阅读的方式。

据美国发行核查局今年上半年的统计,美国报纸发行量已止住下跌趋势,主要得益于建立"付费墙"。《纽约时报》包含数字订阅在内,发行量一年内增加了73%,其中数字订阅户达到80万,已超过纸报订户的78万。

以《纽约时报》为例,截至2012年3月底,该报在工作日的发行量在过去6个月里平均达到了160万份。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也就是网络付费实施之前,增长了70%。

而且,《纽约时报》网络版的平均发行量超过了80万,而它的印刷版发行量则降至约78万份,下跌了4.5%。这也是一增一减,但也许让报纸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据美国发行审计局的报告,随着网站付费门槛制度的快速采用,付费数字版的总数上升了15.3%;而2011年同期,这一数字为9.8%。

据了解,目前,美国有超过300种报纸对数字版本收费,甘尼特80种地区报纸中的70种开始收费;同时,麦克拉奇旗下30种报纸也开始了类似尝试。

想到国内的报纸杂志,虽然其中已经有不少在做转型尝试,甚至看到人民日报等一批主流报纸在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发声音,但是仍然有许多传统媒体机构的转变意识不强。虽然他们许多也开设了电子版,也在用微博,但在整体使用水平上还有极大的改进空间。

许多新东西不是听听新名词、开设个网站或注册个账号就完事了,用得好不好,效果怎么样,大家都看着呢,事情的方方面面都是一个组织理念与意识的具体表现。

且不说“狼来了”及“不怎样会死得很惨”那么狠的话,就说美国报纸杂志的广告等收入不断下降,中国也在所难免,那么从业人员的收入按理就会下降,那么自然会带来许多经济压力,不知这能否让传统媒体能变压力为动力?

比较乐观的想法是:如果收费数字版用户增加许多,也许可以抵冲纸质版用户减少的损失。比较悲观的想法是,数字版用户愿意付费比较很小,可能得不偿失。但是,问题中的问题是:总不能坐以待毙。

需要花大精力思考的是:在低收费甚至免费为主的网络阅读方面,如何充分挖潜?市场呼唤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陈永东,国内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与媒体创意领域的学者、副教授、商业经营师。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

责任编辑:NONO Han

http://www.bwchinese.com/article/1035310_3.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