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播电视节目文稿写作素材集锦

[复制链接]
2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9 22:50: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电总局发布“新年特辑”:跨年晚会来了!



2024年即将过去,崭新的2025年即将到来。在新年之际,各地卫视频道积极筹划,即将推出精心筹划、极具特色的跨年晚会,更有精彩的节目和纪录片值得期待。

▍2024年12月31日:重磅推出8台晚会

· 《启航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
播出频道:CCTV1、CCTV3、CCTV15
播出时间:12月31日(周二)20:00
节目亮点:晚会由任鲁豫、撒贝宁、朱迅、马凡舒担任晚会主持人,以“启新程、开新篇”为创作主旨,以山为媒,从万里长城出发,联动巍巍五岳,徐徐铺展六大篇章,以多元的实景表演,描摹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的壮美画卷,与全国人民共同迎接2025年的到来。

·2025 BRTV踏上新征程 跨年之夜——我为民谣而来》

播出频道:北京卫视
播出时间:12月31日(周二)19:30
节目亮点:晚会聚焦“大事件、大情怀、大格局”,以音乐题材“民谣”为主线,邀请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等两岸三地的老、中、青三代民谣歌手同聚舞台,共同唱响那些影响我们青春的经典民谣歌曲。

· 《梦圆东方——2025东方卫视跨年盛典

   播出频道:东方卫视
播出时间:12月31日(周二)19:30
节目亮点:晚会以“超City2025,让更好发生”为主题,舞台设计以带有科技感的未来都市为主基调,展现上海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国际都市文化的创新活力,彰显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奏响新时代的奋进之歌。

· 《更好2025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

播出频道:江苏卫视
播出时间:12月31日(周二)19:30
节目亮点:晚会围绕“用奋斗点亮幸福”这一主题,邀请实力唱将倾情加盟,通过创新编排诠释奋斗与幸福的深刻联系,将主题主线、时代话题等元素融入节目创排之中,凝聚节庆情感、传播时代强音、促进文化交流,鼓励观众在奋斗中追光前行。

· 2024—2025浙江卫视跨年晚会》
播出频道:浙江卫视
播出时间:12月31日(周二)19:30
节目亮点:晚会以“2025喜事连连”为主题,与浙江卫视重点综艺IP结合,邀请到《奔跑吧》《嗨放派》《有歌2024》《天赐的声音》中的嘉宾齐聚一堂,围绕 “甜蜜搭子浪漫跨年、综艺联动活力齐聚、文化科技创新融合、金曲回响情怀共鸣”四大内容展开,陪伴观众共同迎接新年。

· 2024—2025湖南卫视芒果TV跨年晚会》


播出频道:湖南卫视
播出时间:12月31日(周二)19:30
节目亮点:本晚会由何炅、汪涵、沈梦辰、齐思钧、靳梦佳、刘烨、李莎旻子、吴泽林担任主持,以“去热爱,活出彩”为主题,用“去舞台化”的方式架构了一座和观众零距离、强互动的“热爱之城”,打造一场有温度、有生活、有潮流感的跨年联欢会。

《石榴花开 丝路欢歌——2025广西卫视跨年大直播

播出频道:广西卫视
播出时间:12月31日(周二)20:00
节目亮点:晚会通过具有广西特色的民俗表演、传统艺术展示等,深度呈现广西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特别融入东盟元素,共同奏响“丝路欢歌”,营造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展现文化自信的新年氛围。

· 《最暖的夜——2025跨年爱心盛典》
播出频道:河北卫视
播出时间:12月31日(周二)22:00
节目亮点:晚会以“最暖的约定”为主题,通过讲述、演唱、舞蹈等表演形式,展现一个个触动人心、激励人心、振奋人心的人物事迹,讴歌2024年发生的凡人善举,立足河北,放眼全国,讲好中国故事,以公益培根铸魂、传递正能量。


▍2025年1月1日,9台晚会迎新春
· 《扬帆远航大湾区——2025新年音乐会》
播出频道:CCTV1、CCTV3、CCTV15
播出时间:2025年1月1日(周三)21:00
节目亮点:本次新年音乐会以“‘湾’象更新”为主题,涵盖《潮·涌》《风·起》《家·和》《帆·扬》《梦·湾》五个乐章,在一系列“且歌且行”中,讲述日新月异的湾区故事,唱响同心共融的家园情谊,表达对粤港澳大湾区新一年扬帆远航的祝福与期待。

· 2025花开天下·国韵新年演唱会》

播出频道:四川卫视
播出时间:2025年1月1日(周三)19:35
节目亮点:本晚会分为启程、前路、归途三大篇章,邀请李宇春、张碧晨、龚琳娜、刘宇、王赫野等艺人倾情演绎,以“步履不停、一路生花”为主题,以蜀道为开端,跨越五千年历史长河,见证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一路生花,让观众体验一场“穿越古今”的音乐之旅。

· 《世遗奏响 乐享新年——2025鼓浪屿新年音乐会》
播出频道:东南卫视、厦门卫视
播出时间:东南卫视 2025年1月1日(周三)19:35;厦门卫视2025年 1月1日(周三)19:30
节目亮点:本次新年音乐会以乐为笔、舞台为卷,邀请国内知名音乐家、音乐团体共同演绎,用高品质、高水准的音乐会拉开新年序幕,展现音乐之岛的美丽华章,呈现新时代守正创新的新格局与新气象。

· 《国乐大典巡演之致青春音乐会
播出频道:广东卫视
播出时间:2025年1月1日(周三)21:20
节目亮点:本音乐会以“致青春”为主题,在广东新兴蠡蝉广场的草坪区域,构建起一片唯美恬静的“桃花源”,在“匆匆”“陪伴”“远行”三大篇章中,以歌会友,赏月漫谈,充分展现那些富有朝气、充满希望、不断向上的青春梦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青春浪潮中不断延续和发展。

· 2024国剧盛典》
播出频道:安徽卫视
播出时间:2025年1月1日(周三)19:30
节目亮点:本次盛典为“聚焦小人物 凸显大情怀”致敬之夜,以“经典领航·剧创未来”为主题,集结2024年度电视剧的优秀成果,旨在发出主流之声、关键之声、品质之声、品牌之声。

· 2025湖北新年戏曲晚会》
播出频道:湖北卫视
播出时间:2025年1月1日(周三)21:20
节目亮点:本晚会秉持多元素、多维度、多层次的创作理念,从戏曲本体出发,利用混搭的创作手法,将中国古典民乐、芭蕾、杂技、国潮等艺术形式与传统戏曲跨界融合,在古今交融、中西合璧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2025辽宁省新年音乐会》
出频道:辽宁卫视
播出时间:2025年1月1日(周三)19:32
节目亮点:本音乐会分为“节日欢歌”、“奋进回响”、“逐梦路上”三个乐章,曲目多为经典作品,综合交响乐、独唱、合唱等艺术形式,演出阵容包括著名指挥家夏小汤,中央歌剧院院长刘云志,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等。

· 2025年重庆新年音乐会》
播出频道:重庆卫视
播出时间:2025年1月1日(周三)21:30
节目亮点:本音乐会包含交响乐、管弦乐、小提琴协奏、女声独唱等多种形式。其中,通过将交响乐与波西米亚民间旋律相结合,表达人类情感的相通性;通过管弦乐生动描绘共产党人“红梅傲雪、凌寒独放”的艺术形象,表现共产党人不屈的革命意志,激励巴渝儿女继承先辈意志,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 2025〈天籁新声〉新年特辑》
播出频道:卡酷少儿
播出时间:2025年1月1日(周三)21:20
节目亮点:晚会以音乐为壳、美育为核,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一展歌喉,选取《紫荆花盛开》《霍元甲》等爱国歌曲,《少年问天》《穿越火线》等动感歌曲,以及《奉献》《烛光里的妈妈》等感恩类歌曲,为让音乐化作精神力量,成为青少年的“新年第一课”。

▍3部纪录片展现大美中国

· 《塔里木河》
播出频道:新疆卫视
播出时间:12月28日—31日(周六至周二)22:35
节目亮点:本片采用国际化视野,展示自信、开放、多彩、和谐的大美新疆。全片以“河流与生命”为主题,以“河与人、人与事、事与情”来构架每个故事,分别从生命、文明、生态、繁荣四个方面来讲述人类与大河的多变关系,从而理解塔里木河治理对于新疆,对于国家,对于世界的重要意义,真正了解塔里木河的生命力。

· 《昆嵛》
播出频道:山东卫视
播出时间:12月30日—31日(周一至周二)19:35
节目亮点:本片以昆嵛山为观照本体,以自然人文为底蕴,展四季三餐经纬,用镜头挖掘钟灵毓秀的仙山故事、捕捉可亲可爱的家山故事,反映人们对生命的思索、对自然的保护、对家园的热爱、对传统的尊重、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 《大道崂山》
播出频道:山东卫视
播出时间:2025年1月1日—3日(周三至周五)19:35
节目亮点:本片旨在展示崂山的自然、历史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入挖掘崂山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以及山、海、城融合的生动故事,以多元化、国际化的视角,向大家展示一座既具有厚重文化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崂山。

▍3部文艺节目引发心灵共鸣

· 2025追光行大运》
播出频道:浙江卫视
播出时间:2025年1月1日(周三)20:30
节目亮点:本节目为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特别创制,以大运河为引,聚焦“新人物、新观点、新启发”,构建“强内容、热话题、优转化”三位一体的传播格局,通过国民热议的现象级事件,给予观众以疗愈和启发。

· 《陕北民歌·遇见》
播出频道:陕西卫视
播出时间:2025年1月1日(周三)21:15
节目亮点:本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展开一场陕北民歌与现代音乐激情碰撞的文化探访之旅。陕北音乐人薛锐携手三位歌唱家——王向荣、腾格尔、石占明,沿着黄河畔寻访文化印记,既展现黄河纤夫号子的震撼回响,还有晋陕对歌的原生态交锋,一首《天下黄河》让古老民歌焕发新生,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与文化的深度共鸣。

· 《一路前行》
播出频道:东方卫视
播出时间:2025年1月4日(周六)20:20
节目亮点:本节目是由胡歌、刘涛、陈龙作为环保发起人,刘诗诗、袁弘、王昱珩、林一、胡冰卿等嘉宾艺人共同参与的公益环保纪实节目。他们一行人在科普博主“无穷小亮”的带领下,通过实地探访、亲身参与的方式,聚焦环保行动下的生物多样性与低碳生活理念,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课题。

来源:广电独家(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262#
 楼主| 发表于 2025-1-6 22:39:22 | 只看该作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首次彩排
中新社北京1月5日电 (记者 高凯)1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举行首次彩排。
晚会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主基调中,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通过多种艺术形态和创新表达,描绘河山添锦绣的美丽中国画卷和星光映万家的温暖幸福年景。首次彩排中,原创歌舞、经典戏曲、相声小品等各类型节目顺利完成串联。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首次彩排。(央视供图)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导演组将节庆民俗、非遗技艺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各类非遗元素巧妙融入舞台呈现、节目编排和视觉包装之中,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
据介绍,蛇年春晚不断深化“人民的春晚”创作理念,将聚光灯更多投向奉献拼搏的普通人,邀请平凡而伟大的奋斗者走到台前,成为春晚舞台的主角。此外,蛇年春晚持续拓展“开门办春晚”的深度与维度。导演组面向全国各地寻找创意灵感,创作了一批贴近生活热点、能与观众产生更多共鸣的作品,发现采撷了一批精品节目,同时广泛吸纳社会创作力量,深度参与节目编创,为春晚的全方位创新注入新活力。
据此前消息,2025年春晚将继续由一个主会场和四个分会场构成,重庆、湖北武汉、西藏拉萨、江苏无锡四个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分会场将携手北京主会场,在除夕夜为全球受众奉上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文化年夜饭”。(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链接:https://www.sohu.com/a/845623585 ... 37595597erFcUi_1090
编辑:李梦瑶


263#
 楼主| 发表于 2025-1-6 22:58:25 | 只看该作者
一位地面频道原总监的困惑


金石洞明

原标题│“既要执着于理想,更要纯粹于当下”,四年前一个论坛上的发言一字未改居然没啥违和感

金石明既要执着于理想,更要纯粹于当下。

2020年在江西师范大学上了最后一堂研究生课,我提了一个问题:今年看过电视的同学请举手。在场50多位同学,没有一个举手。作为一家传统电视频道的老总,心里感到很难过,甚至有点悲哀。是我们的渠道被封死了吗?我该怎么办?




谈到媒体的融合,深度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上升到“十四五”规划战略。今天谈融合过程中“借船”和“造船”的问题。
我们的“船”,从某个角度上讲是一条“旧船”,不敢轻易出海。电视如果没人看了,可能就是渠道被堵死了。
当年纸媒很难过的时候,我开玩笑说报纸的日子比我们好过,为什么?早死早超生!电视媒体大概在2016年左右最难过。
2015年,江西都市频道《都市现场》开始做微信公众号,当时全国也没有多少公众号。《都市现场》公众号到了20几万粉丝怎么也上不去了,我们用了一家技术公司开发的软件,实现了大屏小屏联动的方式,两个月后粉丝数量达到50万人。
这是我们最早涉及所谓的新媒体,《都市现场》公众号在渠道上打开了一条小道。粉丝量涨到60万人、70万人,《都市现场》公众号开始赚钱,广告公司主动找上门,300万元接手运营公众号。
到了2017年2018年,3年下来《都市现场》公众号的营收开始下降,从300万元下降到220万元到150万元,这说明《都市现场》公众号的影响力冲高又往下走。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我们策划成立了新媒体部做了一组《都市现场》矩阵号,今日头条、百家号、抖音号等50多个矩阵号一起做。
2018年,矩阵号的流量分成大概赚到了500万元。到2019年,全国媒体都在做矩阵号,流量被分割,到2020年流量分成只剩下几十万元。
2020年疫情来了,新媒体通道找到了出口。我们通过网络送外卖,用抖音做了一场直播,为商家从网上卖出了30单火锅产品;房地产受疫情影响房子没人看,我们请主持人庆元“云”看房,从网上销售了好几套房子。因此,我们立刻建立了自己的直播号,选择什么平台我不管,我只要求用户体验舒服,取名为《都市2直播》,于是我们的直播平台在疫情期间就这样应运而生。
《都市2直播》带来的效果,让我感受到了网络直播的威力,2020年为我们带来的直接、间接效益至少1000万元。我们从刚开始的2万元一场带货,到5万一场,到15万元一场。《都市2直播》敢跟江西任何一家本土媒体包括央媒做的直播PK。
我们在运用新媒体的时候,都认为做得很热闹,其实一点都不热闹,因为都不是我们的,这才是痛点。所以是“借船”还是“造船”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们最难过的问题。
2020年12月20日,我带领30多位同事开了7个小时的闭门会议,除了吃中饭,其他时候都老老实实地在开会。7个小时全都在谈“痛点”——我们的流量全被割走了。
都市频道2020年一年的数据流量达到20亿元,但没有一个在自己手上,全是别人的。如果建一个自己的客户端,这就是所谓的“造船”,我们有了通道,20亿元的流量,一个流量赚一毛钱也有2亿元。但是目前一个流量只赚了几分钱。
都市频道在江西广播电视台的创收任务是1.4亿元,我们赚得千辛万苦,别的平台赚10亿元却轻轻松松,这种感受让人极其不爽。我知道不少受众喜欢我们,而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
所有人都在说融媒体重要,但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办,没有人给我解决方案。我们天天摸着石头过河,石头都被摸圆了,我们还走不过去,因为不敢走,怕被淹死。


那天开7个小时的闭门会议,我们探讨拿得出钱就做一个自己的APP。说心里话,我想做一个,因为人家的“船”是“大船”,随时都可能开走,我连逃跑的小汽艇都找不到,我要造一个随时可以逃命的“船”。传统媒体确实到了这个地步,造还是不造,这是我们面临最大的困难。
我们把《都市现场》队伍打散,叫《都市现场》融媒体报道中心,设立采访、编辑、技术中心三块,记者采访回来立即到编辑手上,由编辑分发,技术做好保障,以最快的速度抢时效。
上次昌赣高铁开通,我们《都市现场》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居然是归纳其他媒体的内容发布,我们派出的3个记者,没有发回一点消息。记者回来解释说没有时间对付新媒体,只有时间应付晚上《都市现场》的电视直播节目。
我对着制片人吼:这样下去是会被淘汰的!不要说自己是电视记者,你是内容记者,什么内容都在你手上,及时通过自己的渠道发布出去你才赢了,否则你就输了,只有走这样的路才有活着的机会。
我们每一个“借船”的合作都会被“割韭菜”,而你只能眼睁睁看他割,我们只有保住“韭菜蔸”。“韭菜蔸”是什么?是我们传统媒体的“品牌”,而这个“品牌”的核心还是公信力和影响力。
既然被别人“割韭菜”成为必然,我们要做的是,忍受别人割,自己割一点。因为我们是借了别人的“地”种的,哪怕种子都是你的。如果“韭菜蔸”都被别人挖掉了,那你就死了。
“韭菜蔸”保住了,就决定1.4亿元能不能赚来。破坏公信力的钱都不要,因为我们没有“大船”,无非是把种子生发出“韭菜蔸”,让“韭菜蔸”还能不断地长出“韭菜”,在被别人割之前抢先割一把,才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面临的更多的是困惑。参加中国国际广告节,和所有强势地面频道的老总坐一起,大家第一件事问的就是“活得怎么样?”。很可怜!江西都市频道算很稳的,其他以前3个多亿元的地面频道,现在才8千多万元。4个多亿元的地面频道下降到了1个多亿元,日子真的很难过。
都市频道也做了电商《都市放心购》,但是效益不好,因为马云都来抢菜蓝子了,我们哪抢得过呢?我们只要不亏本就算胜利。
我们也要找活路,深入到各大学、医院食堂,只要进去,就算是有本事。我从一个纯粹的新闻人,被完全逼成了黄世仁。
2020年都市频道的数据流量20亿元,每个流量只赚了几分钱,真不要得意。那天7个小时的闭门会议,我说“我很想执着于理想,但我不得不纯粹于当下”。当时30多人没人知道这是谁的诗,只有技术部主任知道是北岛的诗。
我继续开玩笑说,都说自己有文化,还不如人家理工男。同事取笑我天天“凡尔赛”。用这种语言,就是说我们做什么都要有点网感才活得下去。所以我说:既要执着于理想,更要纯粹于当下。
作者注:这是我在整理电脑桌面无意点开的。四年前自己在一个大学论坛上的发言,论坛上有很多全国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界的院长、教授们,我也顾不得自己说得是否会让学者们见笑,把自己业界的困惑一古脑地说了出来。希望能抛砖引玉,以期学者们给我们提供理论支撑并指点迷津,整整四年过去,我对自己的困惑没有任何改观。今天如果拿这个稿子再去发次言,估计不会有太大违和感。还有100天要退休了,后面该如何融合,关系到传统媒体如何生存的问题。


来源:广电独家(公众号)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wD1arPPM11yv3VYlbI1fHQ
编辑:李梦瑶



264#
 楼主| 发表于 2025-1-6 22:58:25 | 只看该作者
一位地面频道原总监的困惑


金石洞明

原标题│“既要执着于理想,更要纯粹于当下”,四年前一个论坛上的发言一字未改居然没啥违和感

金石明既要执着于理想,更要纯粹于当下。

2020年在江西师范大学上了最后一堂研究生课,我提了一个问题:今年看过电视的同学请举手。在场50多位同学,没有一个举手。作为一家传统电视频道的老总,心里感到很难过,甚至有点悲哀。是我们的渠道被封死了吗?我该怎么办?




谈到媒体的融合,深度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上升到“十四五”规划战略。今天谈融合过程中“借船”和“造船”的问题。
我们的“船”,从某个角度上讲是一条“旧船”,不敢轻易出海。电视如果没人看了,可能就是渠道被堵死了。
当年纸媒很难过的时候,我开玩笑说报纸的日子比我们好过,为什么?早死早超生!电视媒体大概在2016年左右最难过。
2015年,江西都市频道《都市现场》开始做微信公众号,当时全国也没有多少公众号。《都市现场》公众号到了20几万粉丝怎么也上不去了,我们用了一家技术公司开发的软件,实现了大屏小屏联动的方式,两个月后粉丝数量达到50万人。
这是我们最早涉及所谓的新媒体,《都市现场》公众号在渠道上打开了一条小道。粉丝量涨到60万人、70万人,《都市现场》公众号开始赚钱,广告公司主动找上门,300万元接手运营公众号。
到了2017年2018年,3年下来《都市现场》公众号的营收开始下降,从300万元下降到220万元到150万元,这说明《都市现场》公众号的影响力冲高又往下走。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我们策划成立了新媒体部做了一组《都市现场》矩阵号,今日头条、百家号、抖音号等50多个矩阵号一起做。
2018年,矩阵号的流量分成大概赚到了500万元。到2019年,全国媒体都在做矩阵号,流量被分割,到2020年流量分成只剩下几十万元。
2020年疫情来了,新媒体通道找到了出口。我们通过网络送外卖,用抖音做了一场直播,为商家从网上卖出了30单火锅产品;房地产受疫情影响房子没人看,我们请主持人庆元“云”看房,从网上销售了好几套房子。因此,我们立刻建立了自己的直播号,选择什么平台我不管,我只要求用户体验舒服,取名为《都市2直播》,于是我们的直播平台在疫情期间就这样应运而生。
《都市2直播》带来的效果,让我感受到了网络直播的威力,2020年为我们带来的直接、间接效益至少1000万元。我们从刚开始的2万元一场带货,到5万一场,到15万元一场。《都市2直播》敢跟江西任何一家本土媒体包括央媒做的直播PK。
我们在运用新媒体的时候,都认为做得很热闹,其实一点都不热闹,因为都不是我们的,这才是痛点。所以是“借船”还是“造船”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们最难过的问题。
2020年12月20日,我带领30多位同事开了7个小时的闭门会议,除了吃中饭,其他时候都老老实实地在开会。7个小时全都在谈“痛点”——我们的流量全被割走了。
都市频道2020年一年的数据流量达到20亿元,但没有一个在自己手上,全是别人的。如果建一个自己的客户端,这就是所谓的“造船”,我们有了通道,20亿元的流量,一个流量赚一毛钱也有2亿元。但是目前一个流量只赚了几分钱。
都市频道在江西广播电视台的创收任务是1.4亿元,我们赚得千辛万苦,别的平台赚10亿元却轻轻松松,这种感受让人极其不爽。我知道不少受众喜欢我们,而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
所有人都在说融媒体重要,但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办,没有人给我解决方案。我们天天摸着石头过河,石头都被摸圆了,我们还走不过去,因为不敢走,怕被淹死。


那天开7个小时的闭门会议,我们探讨拿得出钱就做一个自己的APP。说心里话,我想做一个,因为人家的“船”是“大船”,随时都可能开走,我连逃跑的小汽艇都找不到,我要造一个随时可以逃命的“船”。传统媒体确实到了这个地步,造还是不造,这是我们面临最大的困难。
我们把《都市现场》队伍打散,叫《都市现场》融媒体报道中心,设立采访、编辑、技术中心三块,记者采访回来立即到编辑手上,由编辑分发,技术做好保障,以最快的速度抢时效。
上次昌赣高铁开通,我们《都市现场》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居然是归纳其他媒体的内容发布,我们派出的3个记者,没有发回一点消息。记者回来解释说没有时间对付新媒体,只有时间应付晚上《都市现场》的电视直播节目。
我对着制片人吼:这样下去是会被淘汰的!不要说自己是电视记者,你是内容记者,什么内容都在你手上,及时通过自己的渠道发布出去你才赢了,否则你就输了,只有走这样的路才有活着的机会。
我们每一个“借船”的合作都会被“割韭菜”,而你只能眼睁睁看他割,我们只有保住“韭菜蔸”。“韭菜蔸”是什么?是我们传统媒体的“品牌”,而这个“品牌”的核心还是公信力和影响力。
既然被别人“割韭菜”成为必然,我们要做的是,忍受别人割,自己割一点。因为我们是借了别人的“地”种的,哪怕种子都是你的。如果“韭菜蔸”都被别人挖掉了,那你就死了。
“韭菜蔸”保住了,就决定1.4亿元能不能赚来。破坏公信力的钱都不要,因为我们没有“大船”,无非是把种子生发出“韭菜蔸”,让“韭菜蔸”还能不断地长出“韭菜”,在被别人割之前抢先割一把,才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面临的更多的是困惑。参加中国国际广告节,和所有强势地面频道的老总坐一起,大家第一件事问的就是“活得怎么样?”。很可怜!江西都市频道算很稳的,其他以前3个多亿元的地面频道,现在才8千多万元。4个多亿元的地面频道下降到了1个多亿元,日子真的很难过。
都市频道也做了电商《都市放心购》,但是效益不好,因为马云都来抢菜蓝子了,我们哪抢得过呢?我们只要不亏本就算胜利。
我们也要找活路,深入到各大学、医院食堂,只要进去,就算是有本事。我从一个纯粹的新闻人,被完全逼成了黄世仁。
2020年都市频道的数据流量20亿元,每个流量只赚了几分钱,真不要得意。那天7个小时的闭门会议,我说“我很想执着于理想,但我不得不纯粹于当下”。当时30多人没人知道这是谁的诗,只有技术部主任知道是北岛的诗。
我继续开玩笑说,都说自己有文化,还不如人家理工男。同事取笑我天天“凡尔赛”。用这种语言,就是说我们做什么都要有点网感才活得下去。所以我说:既要执着于理想,更要纯粹于当下。
作者注:这是我在整理电脑桌面无意点开的。四年前自己在一个大学论坛上的发言,论坛上有很多全国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界的院长、教授们,我也顾不得自己说得是否会让学者们见笑,把自己业界的困惑一古脑地说了出来。希望能抛砖引玉,以期学者们给我们提供理论支撑并指点迷津,整整四年过去,我对自己的困惑没有任何改观。今天如果拿这个稿子再去发次言,估计不会有太大违和感。还有100天要退休了,后面该如何融合,关系到传统媒体如何生存的问题。


来源:广电独家(公众号)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wD1arPPM11yv3VYlbI1fHQ
编辑:李梦瑶



265#
 楼主| 发表于 2025-2-8 22:05: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独家原创|“辜严倬云辞世“”为何引发华文媒体的集中关注?
         作者:薄云峰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一生亲历百年社会之变迁“的辜严倬云女士于2025年2月4日辞世,享年105岁。连日来,两岸各界纷纷表示沉痛哀悼,传达敬重与追思。
【华文网络媒体均关注】
2月5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答记者问中表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已向辜严倬云女士家属致唁电。辜严倬云女士承继家学,致力弘扬中华文化,长期参与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曾陪同辜振甫先生参加“汪辜会谈”“汪辜会晤”,为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辜严倬云女士坚持“九二共识”,积极促进两岸交流。我们对辜严倬云女士辞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家属致以深切慰问。
2月5日,马英九发文感念“辜妈妈”热心公益,曾陪同辜振甫出席“汪辜会谈”。
从微博来看,澎湃新闻、中国台湾网、央视网、光明网、全国台联台胞之家、中天电视台、中国新闻网、中国妇女报、南方都市报、香港中评社、福州头条等予以及时发布。华文媒体对于她的仙逝,给予“一生亲历百年社会之变迁““为台湾近代史上举足轻重之人物”的中肯客观评价。被台湾人亲切称为“辜妈妈”的辜严倬云生前长期从事公益事业,致力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曾陪同辜振甫参加“汪辜会谈”。

个人认为,辜严倬云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是因为如下主要原因:
【辜严倬云系出名门,家世显赫】
辜严倬云是严复的孙女,林尔康外孙女,严叔夏的女儿。
辜严倬云是严复的孙女。严复被盛誉为“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第一人”。如果以系统介绍西方近代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思想的伟大翻译家,严复著述对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进程发生深刻影响的启蒙家、思想家。
辜严倬云的父亲是严复的三子——严叔夏(严叔夏本名严琥,严复长子严璩,三子严琥、四子严璿)1951年2月,严叔夏任教的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严叔夏任“两校合并接办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1年4月,“协大”“文大”“福建研究院自然科学研究所”“福建学院商科”合并成立“福州大学”,严叔夏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在中文系讲授《历代诗文选》等课程。1952年1月,严叔夏被选为民盟福建省委常委、民盟福州市委主委,并先后被选、被聘为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市政协委员,并担任福建省政协学习委员会主任。同年,他调任福州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工作,特别重视发展工人农民业余教育,亲自审读扫盲课本。
严倬云母亲是台湾板桥林家林尔康的二女儿林慕兰(陈宝琛的妹妹陈芷芳,陈芷芳嫁给台湾板桥林家的林维源的侄儿林尔康,林尔康曾任淡水候补知府。)。1919年,严叔夏与林慕兰结婚。两人育有三子四女。大女儿严停云(笔名:华严)是台湾著名作家。严侨是严叔夏的长子,严侨是李敖的老师,曾在台中第一中学任教。
严叔夏与林慕兰婚姻的做媒之人是近现代史大名鼎鼎的陈宝琛。陈宝琛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严复1914年托陈宝琛为媒,为严叔夏物色女家。1918年,陈宝琛把他的外甥女林慕兰照片带给严家,就此定下亲事。

【辜严倬云随丈夫辜振甫参加“汪辜会谈”】

辜严倬云的丈夫辜振甫是台湾知名企业家,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董事。辜振甫是台湾岛内拥有头衔最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在台湾经济界及政坛上十分活跃。
辜振甫父亲是辜显荣,辜显荣认为辜振甫形象俊朗,聪明伶俐,从小就对他悉心教育和培养。辜振甫字公亮,就是古文老师给他取的,意思是希望辜振甫长大后能成为公瑾(周瑜)和诸葛亮那样的旷世奇才,兼具两人之所长。
辜显荣还从大陆请来京剧班,让家人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辜振甫从小耳濡目染,对国粹京剧产生浓厚兴趣。辜显荣又请一位犹太籍的英语老师教授辜振甫英语,辜振甫又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日语。优裕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教育,为辜振甫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系出名门,家境优渥,良好教育,平步青云,时势助力,成就卓然。”这大致是辜振甫先生的人生写照。
因此,辜严倬云本人的家世,以及她和辜振甫婚姻就注定她不凡的人生际遇。辜严倬云人生经历颇富传奇。2009年,辜严倬云在接受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鲁豫采访时,曾经深情回忆她和辜振甫的故事。极富传奇的是,第一次见到辜振甫时,辜振甫尚在狱中。以及她曾经在梦境中“见到过”从未谋面的辜显荣(梦中是须发皆白的老者,现实生活中辜显荣形象就如此)。


【“不知严复为何人”的现实窘境凸现严复学术研究在当下的重要意义】
笔者注意到,媒体在表述辜严倬云身份时,“严复孙女”的定义最显著,这也说明严复名气之大。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严复的实际知名度与他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贡献和地位收极其不相符的,“不知严复为何人”是当下关于严复学术研究的的背景窘境。
我对于严复先生最早的粗浅认知,是源于我年轻时酷爱英语,在翻译文章时,不断深刻体会严复对于翻译要旨——“信达雅”三字的提拎。
近几年,由于经常得到社科学界著名学者的赠书或学术交流。特别是近一段时间,在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实践中,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何仍然被西方世界不解和曲解。”1896年夏季,严复译成《天演论》,书籍出版在当时社会激起巨大震荡,以往中国人桎梏井底的封闭思维方式自此被开启。再视当下,在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用更好地思维方式来审视世界?
因此,虽然时隔百余年,我认为要加大对于“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第一人”——严复的学术研究。溯源寻基,我们只有做好严复个人及其学术思想的深度研究,才能更好地借鉴过往。
严复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启蒙家、思想家,他在临终前写的《避暑鼓山》诗中的两句,“潮落沧江沙出没,云开岩岫月分明”,寄托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许。
在此尤其需要重点提及,2004年是严复诞辰一百五十周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向第六届严复学术研讨会发去贺信:“纪念严复,缅怀先哲历史功绩,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民族全面复兴和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要意义。”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坊七巷,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这些重要观点对于我们推动严复学术的深入研究都指明明确方向,注入不竭动力。
(备注:作者薄云峰系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记者、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郑和国际学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员、江苏省口述历史学会理事)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李佳

266#
发表于 2025-2-9 10:05:33 | 只看该作者
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确实离不开、绕不过严复先生
267#
发表于 2025-2-9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新闻是实践显学。理论研究很重要,但实践中领悟,更有现实的张力。新闻实践可谓变幻莫测
268#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22:39: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上海交大学生的画,让很多人都哭了


如何在无趣的世界里,做一个有趣的人?有时候,无厘头、无意义、有趣性,胜过一切宏大叙事。"此人脑洞开得很大,且深不见底。"这是网友对tango的描述。对于画家tango的作品,大家并不陌生,最近他的扑克牌系列创作,再一次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有趣的世界。 一桌客人都没有,饭店老板想哭了。 陛下别闹了,快把文胸还给臣妾! 人生三部曲:毕业,工作,老去。 有情人终成眷属。 巴黎红魔方。 蒙不住的是真爱的闪耀。 只有相扑选手,才能吃到世界上最大的天妇罗。 国王下厨记。 一颗被禁锢的心。他的画没有"意义",却治愈了深夜无数的人。出生于1966年的tango,是从那个"意义为王"的时代过来的,因此他说,自己不想讲什么意义,"也不太喜欢有意义的东西",画这些画是业余创作,"反正以好玩为原则"。tango的画作里有一种童趣,他称之为对童年太少童真的一种"补偿"。"那个年代是很压抑的,看不到什么东西,好看的只有法租界的树影。"
有人描绘他:"长得像日本漫画,思维像法国小说,待人像中式屏风……"Tango从小就学习绘画,作品还曾选去参加联合国画展并获奖,但家人认为他应该找一个更靠谱的专业,于是他选择理科, 考上了上海交大的数学系。大四那年,中央工艺美院(清华美院)招收有理科背景的研究生。他幸运地考上了,师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工业设计大师柳冠中。

他说:"导师教了我很多思维方式,教我怎么去创新 。"
【由于内存限制,编辑只能上传图片至此,作者其他图集请参考链接访问】
"人皆生而孤独,在孤独这回事上,我并不孤单。我画下我脑中的闪念,这些碎片化的记忆和图形,在网络上漂流,与那些素不相识的灵魂相遇,彼此共鸣,会心一笑。每逢这个时候,我相信自己并不是独自一人承受着孤独,孤独是人类的基本属性,我们都是彼此孤独的盟友。"
——tango



过完周末,又是一轮拼搏,大家好好休息!


来源:爱思考的芦苇
编辑:程正元











269#
 楼主| 发表于 2025-2-28 19:52:05 | 只看该作者
“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首场报告会在京举办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7日在京举办“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首场报告会。32名“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记者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将分成4路,7日、8日分别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面向首都高校师生举办报告会,分享优秀新闻工作者的采访经历和工作感悟。


  中国记协有关负责人介绍,巡讲团成员的演讲主要聚焦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充分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新闻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深入一线、践行“四力”的精神风貌。组织全国巡讲活动,旨在树立和维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崇高声誉和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用好记者的好故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新闻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巡讲团成员还将分赴山西、内蒙古、江苏、贵州、海南等13个省区市,为机关干部、编辑记者、群众代表等作报告,还将走进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18所大学,为高校师生作报告,并与高校师生座谈交流。

责任编辑: 普韵乔


来源:中国记协


编辑:李梦瑶



270#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16:33: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抗震救灾记者口述:人性的光辉
2009051018:0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10日电 题:记者口述:人性的光辉

  新华社记者吴炜玲 郭磊

  【解说】谭千秋、张米亚、杜正香、瞿万容、钱富波、向倩、何智霞……这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他们走了,但是他们身下的学生得救了。他们离去时都是同一个姿势:俯身向下,双臂紧紧护着学生,身体像展翅欲飞的雄鹰。那一刻,没有照片,但人民教师的耀眼光芒,却在千千万万人心中定格。

  【同期】新华社记者王建华

  说起这张照片,它的背后还有一段小小的故事。我们刚刚抵达东汽中学的时候,看到几个人抬着一个学生到处找救护车。我们就对这个学生进行了采访,对这个学生的家长进行了采访。这个学生叫刘红丽。她的舅舅告诉我们说,刘红丽的老师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扑在离他最近的四个学生身上,用他的身体为这四个学生赢得了一线生的希望。而这位老师在地震中遇难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在东汽中学的操场上,我们竟然找到了这位好人——只是此时谭千秋老师已静静地躺在一块白布的下面。他的身边是伤心欲绝的妻子张关蓉。她一边给谭老师擦拭身体,一边嘴里念叨着:怎么昨天晚上还是软的,今天就硬了。我们都是含泪进行采访和拍摄。如果我们把这场地震比作突然降临的黑幕,那我觉得谭老师的故事就是撕开这道黑幕的第一道阳光。

  【解说】我们的爱是你的翅膀,给你穿越风雨的力量;你的幸福是我们的愿望,一起打造一个属于你的天堂……”老师们用不死的灵魂,托起了一个个生命的希望!

  没有五线曲谱,一首首拼命救命的英雄壮歌在人们的心中传唱。42岁的卧龙森林公安分局副局长王刚,为抢救一名女记者不幸被直升飞机尾部的螺旋桨击中英勇牺牲,而他的最后一个任务,是为灾民带出了60张平安纸条。没有那一刻的照片,但是人民警察的忠诚和奉献却永远定格在千千万万的人们心中。

  【同期】新华社记者李刚

  你只有这么冲过去,你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那个小姑娘推开。可能在这一刻王刚也意识到了死亡离他很近。因为他冲的速度太快,本来直升机的尾翼就离头很近,但是在奔跑的过程中,人会增高,那一刻我就觉得人在要牺牲自己的时候,可能是一种瞬间的决定。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他只想到了那个小姑娘的安全。

  【解说】有一种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一种情,感天动地,润物无声。

  汶川不会忘记这样的声音--让我再救一个吧!这是一位战士余震中冒死要冲进危楼救人时的哭喊;下边还有人吗?那是在梳理了一遍又一遍的废墟上,救援人员发出的声声呼唤。

  历史不会忘记这样的画面--一个个在塌楼中艰难接近生命的身影,一双双托举担架送伤员上车的大手,一张张疲惫至极酣睡在乱石中的憔悴容颜。

  【同期】新华社记者王建华

  在映秀,我遇到了这样一名小战士。他当时在转运两个灾区的儿童,但是直升机卷起的巨大的风沙,扑面而来,打到人的身上非常痛。这位小战士就把这两个小孩紧紧地抱在怀里。而他背过身去,用自己那道还不是很宽阔、很健壮的脊梁,为两个儿童挡住直升机卷起的风沙。

  【解说】王建华在采访手记中这样写道:敬业的同行、救人的老师、废墟之上的救援人员、士兵、志愿者……在他们身上,闪耀着一种人性的光芒,那是人对人的关怀,一种人类在巨大灾难面前呈现的勇气和力量。

  这种光芒通过记者照片传递着,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同期】新华社记者陈燮

  2008516日,我来到绵竹采访。我一个人开着车,顺着沿山公路,想了解一下整个绵竹的沿山农村震后的一些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看见有很多来自各地的好心的人们给当地的灾民送来水、饼干、面包,送来各种各样的需要的物资。同时当地的灾民也有很多人拿着写满各种各样感恩的语言的这种标语,在路边向着这些好心的人们致谢。在这个过程中,我看见一个充满沧桑的老人,她手中拿着一个字。

  【解说】一个字,是老人无法言说的感动,一句你们辛苦了,是孩子们刹那间的成长。感动,在汶川的废墟上,在中国的大地上流淌。他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但是在此刻却显现出了耀眼的光芒。

灾难就像一面镜子,显现了人的脆弱,但同时也映照出了人的温情和坚韧,这些都是人最真实和最本能的情愫。而这种情愫迸发出的是含泪的微笑、感恩的眼神、活下去的勇气和前进的力量。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晨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