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经营案例

[复制链接]
251#
发表于 2013-8-21 16:26: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电视剧打包参与团购卖出白菜价引热议




《男人的战争》
  以《台商》为例,这部由翁家明、温兆伦(微博)、陈德容(微博)主演的25集电视剧即将在央视八套(微博)播出。网站销售的是省地面频道播映权,原价125万元,打了4折后成了50万元,等于每集2万元。最低团购数量要求10家参与,至今只有4人购买。

  邓建国(微博)投拍的《公主出山》打4.44折,于和伟(微博)、应采儿(微博)主演的《男人的战争》打3.3折,换算下来每集2万元。

  团油、团米、团车、团房……

  当团购已经成为抢便宜货的代名词,想不到的是,电视剧的版权也开创了团购模式。

  近日在国际电视电影节目交易中心网站上,华西都市报记者看到,包括《台商》、《男人的战争》、《公主出山》等电视剧版权费全部明码标价,2万一集,包含一年的版权使用,这与之前一部剧动辄上千万的天价比起来,的确是“白菜价”。一边是产量严重过剩的电视剧市场,另外一边则是制片方通过各种渠道卖剧,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该网站CEO龙童表示,团购电视剧版权必定是趋势。不过对于这种说法,许多圈内人却持观望态度:“噱头大于实际意义。”

  怎么“团”?

  10家起团,2万元一集

  近两年电视剧市场热得一塌糊涂,演员片酬涨、制作预算涨、版权费更是屡创天价。但在该团购页面上,记者发现,制作得与普通的团购网非常相似。该网站推出了《台商》、《男人的战争》、《公主出山》等电视剧,价格都是2万一集,版权使用时间为一年,要求必须十家起团。以前段时间热播的《公主出山》为例,一年的版权费仅为72万,对于电视台来说,这绝对是白菜价。

  不过与眼下的大剧相比,这些剧“卖相”却不太好,既不是名导演的作品,而且也几乎没有当红演员,甚至许多剧连片名都从未听说过。对于自己的剧被拿到团购网站上,《公主出山》的出品人邓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种新的模式,我觉得完全可以尝试,多了一种销售渠道,而且也是开放平台。”龙童说自己与邓建国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之后还会有邓建国其他的剧会参与到团购当中。

  为何“团”?

  版权方有参与,电视台有需求

  谈起当初创立团购电视剧版权的模式,龙童称完全是应电视台的要求:“初衷是电视台的需求,在同时想购买同一部剧的时候,价格又想便宜一点,所以我们首轮推出省地面的版权团购。我们在线有一个500人资源的采购团,包括采购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动画片的。电视台分工很细,我们会根据需求不断地添加参团节目。”

  在采访中,龙童也解密了团购的过程。首先版权方会参团进来,网站再在内部的电视台群里发布消息,如有一家或两家电视台有意向购买,就会开放团购。龙童说:“8月13日推出首批之后,从现在的洽谈量,第二批节目量会更丰富。我们对外有八个群,每班有200人,群里有电视台、出品人、制片人、导演、演员等人。部分都是长期合作的朋友们。”

  谁来“团”?

  很多电视台持币观望

  记者也提到外界对团购剧没有“卖相”的质疑。对此龙童解释:“这个说法我不赞同。如《男人的战争》、《公主出山》已有多家电视台播出,收视率都很高,有据可查。”尽管写明十家起团,不过目前销售情况似乎并不乐观,对此龙童回应:“电视台购买一部剧需要的流程,不像我们团购一件商品,安装网银直接购买即可。团购系统现为在线预订系统。原来电视台采购一部剧慢则一年,快则半年,从现在的交易看,速度很不错了。”

  电视剧开创团购模式,尽管龙童宣称自己有500人的购买群,不过记者不管是从卫视还是地面台了解到的情况,大家都持观望态度。

  对于团购剧的模式,某卫视购片主任表示,暂不会参与:“卫视都有自己沿用的一套购片模式,针对收视群不同,各个卫视播的剧种类也不同。我们要选择的是面向全国的电视剧制作机构,而不是从网站上面提供的剧集去选择。”四川一家地面台的电视剧宣传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还是持观望态度,在我看来,它的实施比较困难,因为购买的模式不清楚。”

  >>>冷观察

  天价版权费已崩盘?

  从去年电视剧网络版权开出6000万的天价,再到今年价格崩盘,视频网站不接招;如今又出现电视剧版权团购,价格接近白菜价,电视剧市场竞争的惨烈可见一斑。昨天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腾讯视频版权采购总监熊小姐说,电视剧市场需要回归理性:“不管是去年几千万买剧,还是今年价格一降再降,实际上网站都是在烧钱,没有盈利。但是电视剧市场需要回归理性,谁也不可能一直用钱去赔。”

  对于出现团购电视剧的模式,熊小姐称自己也有注意到,但是目前绝对不会参与团购,因为如果连电视台都没播出过的剧,视频网站也不会接受:“虽然视频网站是一个大的平台,没有数量限制,但是同样对于剧集有品质要求,如果一部剧连电视台都没有播出过,放到视频网站也不会有太多效果。所以我们同样是观望,不会去购买。”

  华西都市报记者任翔

http://ent.sina.com.cn/v/m/2012-08-29/05433724759.shtml
252#
发表于 2013-8-21 16:27: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移动广告市场前景看好 商业模式存疑盈利太难

作者: | 来源:IT时代周刊
发布于:2012-08-28
  尽管美国移动广告网络公司JumpTap即将IPO的消息不绝于耳,但是最近一些公司的财报让人不能不思考一个尴尬的事实,美国移动广告上市公司并不盈利。被行业看好的移动广告市场,缘何刚起步便进入了亏损的边缘?

  根据相关公司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已经上市的Velti、Millennial Media、Augme和Opera等四大移动广告公司中,只有Opera盈利,而其他公司都面临亏损。实际上Opera的盈利也并不是来自其移动广告业务,而是依靠其浏览器业务。

  数码营销机构eMarketer预测,到2012年底,美国移动广告市场总额将从去年的14.5亿美元增至26.1亿美元。从理论上来说,移动广告业务公司应该从中获取高额利润,但是事实却是亏损。

  移动广告市场本应是盈利且规模较大的,为何却出现与理论相背的现实呢?

  亏损不间断

  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较大,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而且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销量不断上升,移动广告市场的扩增更加迅速。

  但是美国的四家上市移动广告网络公司并没有在巨大的市场中捞到好处,在憧憬无限美好的未来时,却要面对亏损的现实。

  今年第一季度Velti营收为5180万美元,亏损880万美元。Millenial Media第一季度营收为2150万美元,亏损400万美元。Augme第一季度营收500万美元,亏损750万美元,Opera第一季度营收4700万美元,利润1140万美元,但是来自移动广告业务的营收只有1140万美元,目前Opera并未公布数字表示其移动广告业务已盈利。而这几家上市公司,不止今年亏损,去年也处于亏损状态。

  Millennial Media成立于2006年,主要为发布移动广告的客户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由纽约《Advertising Age》评选的2010年美国广告支出排名前25名的企业中,有23家已经与Millennial合作。而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DC提供的数据显示,Millennial是美国第二大移动广告展示平台,该公司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为16.7%。

  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一些移动广告上市公司却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如此大的市场份额并没有给Millennial Media带来可观的利润。根据Millennial公布的财报显示,2011年Millennial的营收为1.03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一倍;毛利率从2010年的34%提高至39%;净亏损从2010年的710万美元缩小至28.7万美元。在今年第一季度,Millennial的收入增加了53.2%,达到3290万美元,但是,公司亏损却比去年同期多了几百倍。去年Q1亏损2.3万美元,今年却达到400万美元。顶着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广告公司光环的Millennial Media,盈利却成了公司最大的痛楚,到底原因何在?

  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Velti和Augme这两家移动广告上市公司身上,它们上市前后一直处于亏损中。但是这几家公司所在的移动广告领域都是藏着"金山"级别的市场。

  移动广告美好的未来

  根据谷歌公布的数据,69%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每天上网;2011年美国人使用的数据流量飙升了89%。而eMarketer推测,到2016年,美国移动广告市场的营收将接近110亿美元,远高于今年的26.1亿美元。

  eMarketer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有65%的美国受访市场营销机构表示,将在2012年增加针对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广告资金。其中,很多广告主已不再停留在考虑"为什么我要投放移动广告",而是在进一步思考"我该如何投放移动广告","如何利用移动广告来增加我的品牌宣传或促进我的产品销售"。

  无独有偶,全球最大的独立手机广告联盟InMobi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用户查看媒体内容,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通过移动设备,高于电视(22%),但在全球每年近5000亿美元的广告费中,仅有约2%的金额投向手机,约40%被电视吸引走了。也正是用户在移动设备上所花的时间与实际广告费用投入不足的巨大反差,表明移动广告市场还充满发展空间。

  并且经过几年的培养,美国广告主在移动设备上投广告的意识已经较为成熟,从好莱坞电影的预告片到地产经纪的小广告,大大小小的广告主都已经将移动市场看作一个不可忽视的战场了,这种意识的形成其实才是移动广告行业获得发展的真正推动力,毕竟只有市场有需求了,移动广告行业才会向更高处努力。

  眼看着移动广告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企业都在各显神通。但是在目前市场资金涌入、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美国各大上市移动广告公司的盈利与市场的成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盈利尚需时日

  虽然目前处在淘金热期,但移动广告交易的成本也远远大于企业从中所获得的收益。当企业在考虑移动广告下个阶段的潜在生意时,尤其要注意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当前,谷歌、Facebook、Twitter等众多企业都进入移动广告领域,并且有一些公司正在准备IPO,这些都表明近期会有更多资金进入移动广告领域,而这将导致那些最好且最受欢迎的发行商从交易中撤出来以防止广告版面价格的下降。

  对此,美国评论人士认为,"发行商很清楚在网页广告市场将会发生什么。越来越多的版面会被以竞拍为基础的市场所控制,供给过剩,价格就会下降。对于发行商来讲,它们很难从网页广告中获得体面的收入。它们不想这种情况再发生在移动通信领域。"有业内人士透露,那些具有足够市场力量的发行商,有可能就会从交易和网络上退出来,直接向买家提供它们的广告库存。这将会把最便宜、最不需要的库存留在网络上,这预示着未来将有不好的收益和利润。

  而且谷歌、Facebook、Twitter等拥有巨额用户群体的企业涌入移动广告市场,进一步加剧该领域的竞争。在小屏幕或小平台的移动广告之前,很多人都是移动广告行业的专家,他们常常通过谷歌与出版社和杂志商保持合作。这一次,他们会更加小心。而这导致他们更加难以从处理或者应对发行商和出版商处获得些许利润。

  有趣的是,仔细研究Millennial Media近两年财报就可知道:从去年到今年,收入增加50%,员工增加100%,收入模式却明显陈旧,Millennial通过雇用大量销售人员进行电话轰炸以获得盈利。很明显可以看出Millennial收入不稳定,时好时坏,成本却一路飙升。但其CEO Paul Palmieri仍旧很乐观,称其第一季度的表现已经超过了预期,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得快,在Millennial Media平台的独立用户以及应用数量也越来越多。

  确实,这是一个具有潜力的业务,但遗憾的是,它并不适合公司的商业模式,所以无法盈利。

  这些企业的亏损并不能说明整个行业的疲惫,互联网女皇米克尔表示,移动广告存在"大幅上涨空间",因为与在总媒体消费中所占的比例相比,移动广告的收入份额是失衡的。

  只是Velti、Millennial Media和Augme等上市公司,想要盈利,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http://www.chinamedia360.com/New ... id=8B7C0AC8A840B6DC
253#
发表于 2013-8-21 16:27: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2电视节目秋推会开幕 参展剧数量创新高





作者: |
来源:新民网

发布于:2012-09-11



[p=22, null, left]
[p=22, null, center]

[p=22, null, center]2012首都电视节目秋推会

[p=22, null, center]

[p=22, null, center]业内人士齐聚一堂

[p=22, null, left]  新浪娱乐讯 2012年9月10日上午,2012年(第十一届)秋季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在京正式开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王卫平、国家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副巡视员黄伯红、中央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北京广播电影电视剧副局长庞微、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尤小刚等参加开幕式并讲话。

[p=22, null, left]  430余部电视剧参展 数量再创新高

[p=22, null, left]  据介绍,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自2007年创办至今已历经10届,每年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每届推出的电视剧节目约达6000-8000小时,占国内同期节目生产总量的70%以上。经过五年的建设发展,“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已成为国内较具规模的节目交流、合作平台。

[p=22, null, left]  本届推介会集结了200余家制作机构展出的430余部、约15000集电视剧作品,其中推介新剧340余部,约占剧目总数的80%,涵盖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现实、生活情感、革命军事、武侠动作等主要电视剧题材类型。共吸引全国96家主流电视台(频道)的350位代表,15家网络媒体的52位代表和26家海外电视节目播出机构的50位嘉宾参加。

[p=22, null, left]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庞微同志在发表讲话时表示,今年春季的推介会就已经达成交易合作金额35亿元,本次秋季推介会的规模和交易金额比往届将再创新高。她透露,在今年参展的电视剧中当代题材占51%,现代题材占21%,近代题材占17%,古代题材占11%。北京地区产的电视剧占55%。

[p=22, null, left]  “与上届相比,本届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参展电视剧集数有了很大的增长,制作水准也更为精良,充分印证了我国正在实现从电视剧大国迈向强国的可喜转变。”庞微说道。

[p=22, null, left]  值得一提的是,据介绍,本届推介会在原有推介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推出网上交易推介模式,通过“网上展台”为参展单位实现可更新的会前宣传和节目展示,为购销双方提供会前交流沟通的机会,实现与国际先进展会接轨的目标。

[p=22, null, left]  央视成立电视剧管理中心统一采购电视剧

[p=22, null, left]  在本届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开幕式上,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副总监韩建群带来了一个重要信息。他透露,近期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体制做了重大调整,变过去以频道为单位分别经营管理电视剧,改为在电视剧频道的框架内成立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统一经营和管理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

[p=22, null, left]  “从现在开始,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第八套节目和其他各套节目的电视剧选片、采购、编排、播出、宣传、推广等将统一由新的电视剧管理中心操作。目前这项整合还在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当中,有了新一步的情况将及时向各位通报。”韩建群说道。


[p=22, null, left]http://www.chinamedia360.com/News/NewsDetail.aspx?nid=7934C2B3FF2A5AD7


254#
发表于 2013-8-21 16:28: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媒体评审团,怎么忽然冒出来的?
一来99家,凭什么掌握生死大权?

类别:娱乐八卦   浏览量:
1030

   版次:GB18   版名:聚光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2-09-23
作者:黄晓雅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摘要:与荷兰原版、走红的美国版采用的观众投票方式不同,《中国好声音》新增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媒体评审团”投票环节———由全国99家媒体组成的“媒体评审团”进驻现场,与考核导师一起决定学员的去留。为什么要设媒体评审团?为什么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版本?

媒体评审从第一排开始依次投票,现场摄影会确保镜头扫过每位媒体评审。整个投票和计票过程约需10分钟。


   笑着演唱,哭着离开。从参赛伊始就备受争议的刘欢组学员徐海星,在新增的媒体评审团投票环节中,以罕见的28票惨败。
    媒体评审团之伤(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南都记者黄晓雅 实习生麻乐 甄子贤

    前晚是《中国好声音》的第一场“终极考核”,进行的是刘欢组和庾澄庆组的学员考核。

    与荷兰原版、走红的美国版采用的观众投票方式不同,《中国好声音》新增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媒体评审团”投票环节———由全国99家媒体组成的“媒体评审团”进驻现场,与考核导师一起决定学员的去留。为什么要设媒体评审团?为什么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版本?

    1

    在“终极考核”的三轮赛事中,媒体评审团的作用不可谓不大,甚至直接掌握学员的“生死大权”:第一轮,4位学员按顺序演唱,两相比较,主考核导师最后选择“保送”一名学员直接进入第三轮,剩下的3名学员接受这99家媒体评审的考核,得票最少的一位直接离开舞台;第二轮,剩下的两位学员依次表演后,接受主考核导师和媒体评审团的共同考核:主考核导师手中有100分,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分配给两位学员,99位媒体评审一人一分,两项分数相加,得分高者胜出,与第一轮被“保送”的学员一起接受第三轮考核;第三轮考核规则与第二轮相同,得分高者将在队内登顶,拿到唯一的梦想席位。以前晚赛事为例,刘欢组学员徐海星正是在媒体评审团投票环节中仅得28票而惨遭淘汰的,庾澄庆组学员大山在媒体投票环节中只获60票,结束比赛。

    2

    在录制现场,99位媒体评审被安置在4位考核导师右侧的6排观众席上,每排16家媒体。每轮比赛结束后,4位导师轮流点评,与学员进行互动,其间媒体评审们可以根据学员的现场表现及导师的点评,考虑自己将代表各自的媒体将票投给哪位学员。投票通过举牌方式进行,媒体评审们从第一排开始依次投票,现场摄影会确保镜头扫过每位媒体评审,四五名工作人员在摄影机后进行统计,将每排票数逐一相加,并把学员的最终得票数写在小白板上展示给舞台上的华少。整个投票和计票过程约需10分钟。

    一个评审团,多少吐槽声

    前晚节目播出后,新设的媒体评审团惹来不少争议,有网友认为,专业的事应该留给专业人士来做;还有网友认为,既然购买了外国版权,就应该严格按原版来操作。

    @G rier:媒体评审团真是中国特色……

    @卢世伟:虽然我也是媒体,也知道媒体当中确实也有很多堪称专业水准的人士,但真心觉得在今年的歌唱类比赛中,媒体评审团真的很没有必要。专业的事情还是得让专业的人来干,唱歌这个行业,已经不专业得太久了。

    @李玩:做评委还是就事论事好,听声音就听声音,不要牵扯这么多无关的事情,不信歌手的水准茶居这么大,媒体们也得尊重一下自己才是。

    @眉头开了:媒体评审团这个设计没劲,买了版权就严格按原版来,别搞多余的。

    @倩倩-猪:好声音就不该请媒体评审团,撇开绯闻,个人认为徐海星歌唱得还不错,如此低的投票,夹杂了多少个人因素在里面,太不专业了。

    @格外二:这个媒体投票环节真的很二,越看越像一些兼职的学生推销员在岗顶电脑城外举着产品5折广告牌来回穿梭的情景。

    @自由的牛牛从此颓废:媒体评审团的投票这个环节真的有点奇怪,没有美感也没有仪式感,跟导师那花重金打造的、著名的椅子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一节的设计太粗糙了。很想知道,原版的《好声音》操作宝典上,这个环节是否也就是这样设计的呢?不可能吧?

    @马志海:《好声音》,是什么在吸引人?一个是“情”:唱功固然重要,但情感却起决定作用,这也就是许多人觉得学员唱得比原唱更好的原因。另一个,是“信”:我们看到学员对导师的深深信赖,无论胜败,无怨无恨,只有情爱———有情感,有信赖,催生的就是爱。那个评审团,是粗鲁的闯入者,事关情感,需要外人投票?

    @花花菜:原版没有与媒体的互动,没有所谓的媒体评审团,到了中国,不光“顺应国情”加了这一Part,还一口气请来99家。费劲费力,神形随之而散,真不讨好。不如老老实实比照原版,干净,干脆,武断,决断。姿态就这么骄傲,不服也得服。

    @ kiki宅煮夫:《好声音》弄什么媒体评审团?99个不一定懂得欣赏音乐、不一定多有品位的人能选出什么?各国版本也没这个,难道这是有中国特色的选秀方式?

    @齐帅qs:媒体评审团的坐位方法、投票人数、投票方式完全copy了上届《中国达人秀》。当然,这是同一团队的作品。

    他山之石

    荷兰原版可以电话投票 美国版观众投票定输赢

    《中国好声音》的原版是荷兰的选秀节目《The V oice》。在荷兰,观众可以向制播方进行付费数据订阅,有3%的电视观众因此购买订阅。制播方还与合作商开发了一款应用程序,观众在节目直播前,可以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PC上看到任意的节目片段。此外,比赛过程中的电话投票环节,以及比赛现场门票销售收入,也是荷兰原版创收的重要方面。

    而在美国版里,在结束盲听的录制阶段后就直接进入直播阶段,称为“Live Show”(现场秀)———各队剩下的4位选手登台PK,选手的生死决定权在观众手中,观众通过电话投票选出每队中喜欢的选手,剩下的3位被淘汰,至此每队只剩一位选手。媒体评审团是中国版独有的环节,颇具中国特色。

    为什么独独中国版有媒体评审团?

    广电总局2007年9月21日发布《进一步加强群众参与的选拔类广播电视活动和节目的管理》,规定:“每项活动播出时间不超过两个月,播出场次不超过10场,每场播出时间不超过90分钟”:“决赛最后一场可以采用现场直播方式”:“不得采用手机投票、电话投票、网络投票等任何场外投票方式”。

    因此,原版《The Voice》“直播+投票”的方式落地中国后,无法实行。所以,节目组在引进模式上,观众投票环节改为在录播中通过导师评分和9 9位媒体评审投票的方式来实现。


http://gcontent.oeeee.com/7/d6/7 ... log/b1c/886442.html
255#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09:31: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民营电视台在华盛顿开播 24小时讲述中国

2013-08-22 01:28: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2054人参与

中新社华盛顿8月21日电  中国一家民营的英文电视台21日替代半岛电视台,开始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及周边地区24小时不间断播出有关中国的电视节目。

据介绍,8月21日起,名为“蓝海电视”(Blue Ocean Network)的英文电视台“登陆”美国MHz电视网,通过MHz5频道播出有关中国的新闻、商务、文化、生活等电视节目。

作为非营利的公共电视网,MHz电视网现有12个地方频道,均面向华盛顿及周边地区。MHz5频道此前一直播出由半岛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节目,MHz3频道和MHz6频道播出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节目。


离开MHz电视网后,半岛电视台转而在它新成立的美洲频道(Al Jazeera America)播出电视节目。据信该频道几乎所有节目都在美国制作,并会把目光更多聚焦于美国国内事务。

8月21日节目播出之际,蓝海电视董事长顾宜凡表示,作为中国第一个独立运营的英文电视台,蓝海电视的定位是从不同角度展现中国,致力于讲述有关中国的“真实故事”。

资料显示,蓝海电视系民营电视台,投资均来自民间,2008年正式成立,2009年后相继在纽约、洛杉矶、夏威夷等地开播,其宗旨是面向西方传播中国,冀望向西方观众提供最鲜活的中国报道。

http://news.163.com/13/0822/01/96RJ8TNF00014JB6.html

256#
发表于 2013-8-22 20:33: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学子伤不起我碰到过注水三倍到六倍不等的。。。@杨政在发行量、印刷份数上,大陆的报纸,没有一家不造假的。内容上的造假,读者可以参照多个信息源来分辨。但发行数量的造假,读者无法分辨。因为,到底开机印刷了多少,是大陆报纸的顶级机密。我呼吁,各报纸都公开自己的印数,不要再欺骗读者和广告商了。@邓飞 @王克勤 @范以锦 @钱钢 @南方都市报 @晶报轉發(3) | 評論(3)6分鐘前 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轉發| 收藏| 評論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257#
发表于 2013-8-22 20:33: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BBC欲购《中国梦想秀》 国产节目首次外销



中国梦想秀
  近日, 网上有传言称,英国BBCW(BBC环球公司)有意购买浙江卫视大型真人秀节目《中国梦想秀》[微博]的节目模式。昨天,记者从浙江卫视得到证实,目前双方已经进入谈判阶段,如果双方谈判成功,《中国梦想秀》将成为中国第一档销往海外的节目模式。
  □东方今报记者 李昌
  ▶▶BBCW欲购  《中国梦想秀》节目模式
  昨日,东方今报记者致电浙江卫视副总监杜昉,就网上有传言BBCW有意购买《中国梦想秀》的节目模式一事进行证实。杜昉表示,目前BBCW和浙江卫视双方已经进行了接触,并拟了初步合作协议书,“BBCW对购买《中国梦想秀》的节目模式有深度意向”。
  杜昉介绍说《中国梦想秀》前两季的节目模式,原本引自BBCW的当红节目《就在今夜》。然而,台领导认为只是选择帮助有演艺梦想的普通人实现舞台梦这一题材,有些狭窄。于是从第三季开始,《中国梦想秀》就开始自主研发全新模式,将梦想多元化,把节目做得更加深入人心。
  果然,第三季《中国梦想秀》推出后大获成功。更重要的是,《中国梦想秀》在今年的戛纳电视节上展示了节目模式和全套配合资料,这在中国电视史上也是第一次。
  ▶▶突破性节目模式
  受到追捧
  杜昉表示,《中国梦想秀》节目模式可以成功吸引海外电视同行的原因在于:首先,《中国梦想秀》出了一个“节目模式宝典样本”,包括灯光、舞美、音响、节目设计与流程等多个方面,可以用来复制,这是模式节目的灵魂;其次,《中国梦想秀》第三季全国收视平均2.3,在国内市场大获成功;另外,BBCW也希望自己的节目模式在原有的节目形式下有所突破。
  据悉,目前BBCW和浙江卫视谈判的内容包括节目模式、舞美灯光设计图、第三季节目视频等,且BBCW先购买一季节目模式后,对是否继续购买有优先选择权。不过,具体购买价格,杜昉表示不方便透露。如果双方谈判成功,《中国梦想秀》将成为第一档销往海外的节目模式。
  “作为中国的电视人,我们希望有朝一日,中国自己的节目模式也可以像《THE VOICE》一样走向世界。”杜昉说。
  ▶▶从“一直在模仿”
  走上“超越原创”
  有着多年制作综艺节目经验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娱乐活动部编导李昌翔对此事发表了看法,中国的节目形式,走过了一条从“一直在模仿”转变为“超越原创”的过程。
  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火得一塌糊涂,但许多业内人士都觉得,《超级女声》的节目模式和美国福克斯公司两年前推出的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如出一辙。但据记者了解,《超级女声》竟然是没有购买过任何版权的“原创节目”。此后几年,随着版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各个电视台争相购买国外的节目模式。
  如今,按照BBCW的评估,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不仅超越了原创,还是所有做这个模式的国家里做得最棒的。对此,李昌翔表示:“引进国外节目模式创品牌、创口碑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应当积极从中学习国外电视人的创新能力,制作更多更好的原创节目,但如果BBCW购买《中国梦想秀》节目模式成功,无疑会激发国内电视人的创新激情,并增强他们的信心!”
  如果BBCW购买《中国梦想秀》节目模式成功,无疑会激发国内电视人的创新激情,并增强他们的信心! ——李昌翔
  为普通人圆梦的《中国梦想秀》受到了BBC环球公司的青睐

http://news.sina.com.cn/m/2012-10-24/142725
258#
发表于 2013-8-22 20:34: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快乐江湖-杨清波
发表了博文 《12-13/1·媒介经营管理②:管理原则》 -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系统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至今对经营管理产生着重要影响。 这14条原则是:1、劳动 http://t.cn/zlrPnRf

收起|12-13/1·媒介...
12-13/1·媒介经营管理②:管理原则作者:快乐江湖发布于:2012-10-30 11:24:15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系统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至今对经营管理产生着重要影响。
   这14条原则是:1、劳动分工;2、职权职责;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系列;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团结。
    请你结合中国媒介经营管理的特殊性,提出14条原则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三条,按照你认为的重要程度排序,并阐明理由。
   完成时间:11月5日前。

查看全文

此博主还发表了:

    █12-13/1·媒介实务①:写消息
    █中国大学大问题 对照一流找差距
    █12-13/1·媒介经营管理①:“赢”字解
    █招聘信息②:腾讯·大渝网、新浪重庆招聘实习生
    █序:我变,故我在



◆收起



| 轉發(1)| 收藏| 評論
29分鐘前 來自新浪博客      
259#
发表于 2013-8-22 20:34: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王恺同学
好封面,尽管实在不是一次好的采访。
◆◆
@朱伟
明天上市的我们这一期封面。《中国好声音》投入一个亿,短短三月盈利三个亿,真是一个极其疯狂的成功商业模本。这模板对于当今这信息立体化传播时代,真有讨论的意义。它蛊惑了人们对“好声音”的辨识力,最大限度调度了受众响应,构成一场中国特色人海澎湃的娱乐狂欢。商家们由此才趋之若鹜。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2)| 轉發(1207) | 評論(298)
今天13:00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7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260#
发表于 2013-8-22 20:35: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家》杂志借莫言东风明年1月复刊


《大家》将于明年复刊,创刊者之一李巍将复出担任主编。



《大家》



《大家》


(记者姜妍 见习记者江楠)距离《大家》杂志被停刊已经过去了4个月,如今终于传来复刊消息,《大家》复刊后的编辑部主任项万和透露,杂志将于明年1月正式复刊,复刊后的《大家》将不再有增刊。
  主编换为李巍
  复刊后的《大家》主编更换为李巍,他是《大家》曾经的主编。项万和则是在杂志创刊之初在编辑部工作了三年,之后调到出版社负责发行等工作,如今重新回到杂志社。
  项万和说,杂志复刊是上上周确定的,目前他们在准备复刊前的工作,“第一我们要解决《大家》理论增刊的负面影响,我和李老师这次来北京,就是跟一些老朋友、老作家,还有《大家》杂志的作者见见面,听听大家的意见。也通过一些信息收集、调研,回去要重新确定一下怎么把复刊的工作搞好。”
  《大家》复刊后的内容是许多人关心的焦点,项万和说首先要有好的、能打动人的作品,才能保证刊物质量。“《大家》从创刊到现在,板式、用纸、包括封面都一直没怎么变过,我们觉得也应该做一些微调,但是杂志的风格是不会变的,包括办刊宗旨,甚至要加强创刊时的办刊宗旨和方向。”
  莫言获奖加快复刊
  此外,项万和提到要恢复以前的“大家文学奖”,两年一届。该奖首创于1995年,奖金为十万元,首届得主是莫言。
  项万和还表示,复刊后《大家》会刊登许多市场反响好的作品,“现在文学期刊和图书市场悖逆的情况很严重,很多市场上受欢迎的作品,在刊物上露面很少,即使露面也不是作为重头作品。文学刊物应该要领跑作品的最前沿。”
  谈及理论版的问题,项万和说:“《大家》杂志办的理论增刊,我感觉媒体没有把它说明白,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大家》出了很大很大的问题。据我知道的情况,《大家》的正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理论版内容上偏离了办刊方向,我觉得偏离了纠正了就可以了。”不过他也表示,复刊后的《大家》不再办增刊,“我们会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主刊上。”
  如果不再办理论版的话,财政的问题又将如何解决?项万和说,他们首先会提高作家稿费标准,这样刊物才有可能被激活,至于具体的经费要如何解决,他说现在也在调研。“不能老是和领导叫苦。要参照全国的期刊看他们的运作模式是怎么样的,和领导报告,提出解决期刊出路的建议。”
  ■ 对话
  李巍:不能指望文学期刊彻底市场化
  新京报:你1993年创办《大家》的时候就在《大家》了,什么时候离开的?又是怎么重新出山的?
  李巍:我2003年退休,此后就再也没有看《大家》。停刊的事也是在网上看到的,我当时真的非常意外,也非常心痛。毕竟这个刊物是我和同仁一起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停刊后,出版社的领导通过另外一个《大家》创刊时候的朋友找我谈谈,会面后社领导就说你看怎么办啊,怎么能让它重新站起来啊,我就说了一些随意想到的东西,他觉得很有意思,就劝我重新出山,我说我真是没想过,因为已经退休近十年,习惯了这种很悠闲的生活,真的不太想做,但最后他们非要做,推辞不了。
  新京报:复刊后的《大家》会有什么变化么?
  李巍:创刊时候的办刊思维和宗旨是不会改变的,当时《大家》不是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黑白照片作为封面么,它实际上就是表现了《大家》办刊的一个宗旨,就是希望很本土也很先锋,很中国也很世界的文学精品通过大家·红河文学奖的运作促进中国文学能够走向世界,鼓励中国作家冲击诺贝尔文学奖,这就是我们当时的想法。实际上我们首届大家·红河奖的得主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首先就证明了我们《大家》办刊方针的正确,它的可行性。
  新京报:既然办刊方针如此正确,你觉得是什么使《大家》越来越式微呢?
  李巍:这个原因很多。比如大家·红河奖办了四届之后就没有坚持。还有就是可能当时出版社的每一个部门都得挣钱,给了指标,无奈之下他们就办了理论增刊。
  新京报:那《大家》复刊之后,经费环境会更好么?
  李巍:我想作为一个文学刊物的品牌,不应该指望它会很彻底地介入市场。文学刊物在今天这个环境下,完全市场化是不可能的,那么有关的方面,包括政府都应该给它资助,让它能够生存、发展,而不是纯粹按照市场运作来完成。复刊之后,杂志应该也有争取经费补助的想法,但具体措施还是未知数。
  新京报:有声音说《大家》复刊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有关,是这样吗?
  李巍:有关系也没有关系,有关系就是获奖给中国文学一剂强心针吧,给了《大家》复刊一个契机,一线生机。没有关系,就是因为当时停刊就是为了整顿,整顿完还是要办下去的。
  新京报:会借鉴其他文学杂志的运作模式么,比如《收获》?
  李巍:《收获》的运作就是一种惯性的运作,过去的地位已经维持在那,办了这么多年,图书馆订阅、学校订阅、机关订阅,它的订数已经恒定下来了,另一方面上海市政府关注这个品牌,每年给他们两百万的补贴,这就是他们的运作模式。

(原标题:《大家》杂志明年1月正式复刊 将不再设增刊)

http://news.sina.com.cn/m/2012-10-29/091925461368.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