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白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锥集

[复制链接]
25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9:06:11 | 只看该作者
一二九、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缪,近世则病佣。善者于是间也,亦必远举而不缪,近世而不佣;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嬴绌,府然若渠匽、檃栝之于己也;曲得所谓焉,然而不折伤。

陆注:大凡劝说的难处是:怀着极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去对待那些极其卑鄙的人,带着最能将国家治理好的政治措施去接触那些最能把国家搞乱的人,这是不能直截了当达到目的的。举远古的事例容易流于谬误,举近代的事例容易流于庸俗,善于劝说的人在这中间,必须做到举远古的事例而不发生谬误,举近代的事例又不显得庸俗;说话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动,随着世俗的变化而抑扬;是说得和缓些还是说得急切些,是多说一些还是少说一些,都能适应情况,像阻拦流水的渠坝、矫正竹木的工具那样控制自己;婉转地把所要说的话都说给了对方听,但是又不挫伤他。

你这句话也是绕得很,大意好说,要解释还颇为费劲呢。
.说,释也,一曰谈说也。——《说文》
遇:遇合、投合。王何不与寡人遇。——《战国策•秦策》。注:“合也。”
德:高。
病:担心。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
府,古同“腑”,脏腑。
曲:曲折、绕。

大凡解释的难度,是要最贱的人相信最高尚的德操、要最捣乱的人接受最和平的建议,难以顺利达到目的。说远古的事儿就担心对方觉得荒谬,谈点近代的就有担心对方觉得平淡、没得吸引力;高手在这两者之间,也就是,必须提远古的传说不会飘、近代的故事不会淡,与历史同步,与世代共振,快慢、进退都胸有成竹, 那就好有一比,就好比我的口水就是一条渠堰,要多少有多少,要啷个流就啷个流;我的舌头就是一把矫正竹木弯曲的器具,要好弯就有好弯,要啷个样儿就啷个样儿。这就是所谓的会绕、小资、婉约,但是不能绕过头了,绕过头了就绕残废了。

檃括,字典上的解释:矫正竹木弯曲或使成形的器具。
这个解释让人不太明了,我解释一下。
檃括:墨斗儿。 就是一个很美观的小容器(小斗儿),连着一个绕着墨线的小轮,转动轮时,墨线可以收缩、延伸。这个墨线就穿过这个装着墨汁的小斗儿,那么,墨线就湿了,即着墨了,这个墨线的前端,就是我前文解释的“钩有须”的一颗钩儿。使用的时候就是把钩儿固抓在木方的一点,然后转轮儿,延伸墨线,取直、取长短,到了人想要的位置,固定小轮儿,握墨斗的手,顺便伸出食指,按住墨线所需要的位置点,然后,另一只手将墨线轻轻提起来,然后放下,木方上就有一道墨痕赫然在目,这就叫弹墨。锯子就依照这条墨痕进行运作。

荀子用渠堰、檃栝打比喻,就是要像水那样随便流(随地势收放自如),要像墨线那么样随便弹(谈)。
.
25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9:06:55 | 只看该作者
一三零、故君子之度已则以绳,接人则用抴。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诗》曰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此之谓也。

陆注:所以,君子律己像木工用墨线来取直一样,待人像梢公用舟船来接客一样。用墨线似的准则律己,所以能够使自己成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用舟船似的胸怀待人,所以能够对他人宽容,也就能依靠他人来成就治理天下的大业了。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博闻多识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这叫做兼容并蓄之法。《诗》云:“徐国已经来顺从,这是天子的大功。”说的就是这种道理啊。

1、抴,字典上都有好几个解释:
拉;牵引。后作“曳”
抴,搐也。从手,世声。与曳略同。俗作拽。
接人则用抴。——《荀子•非相》。注:“牵引也。”
通“柂”(yì)。短桨。一说是绑弓的器具〖shortoar〗
接人则用抴。——《荀子•非相》。郝懿行曰:“抴即杝字。”
桂抴兮蘭抴。——《楚辞•湘君》。注:“船旁板也。”

到底是哪一个,或说那一个最像?
.拽、拉、牵、引肯定首先出局。应为 它 应和 绳一样,应该是物。
康熙字典上,还没有说 抴 通柂,并且说 柂,不是短浆,是 舵。

荀含泪要把我饶翻在这里呢,出据都没得,啷个整嘛。
我也学那些人,干脆骗人算了?
.按照康熙字典来。
抴通揲:箕舌。
就是簸箕底部的前面部分,这儿,肯定是代指簸箕,用来撮物、接物。
这就出来了:测量自己用绳儿(即墨线,表直,即要求自己正直),接待别人要用簸箕(即容纳)。
.2、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

你这个 因  也是有问题的,我不可能认为 这是 因为 的。

因,就也。——《说文》。
求通“逑”。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译文:接待他人用簸箕,所以,能宽容,就产生了凝聚力从而成就天下大事。
.3、故君子贤而能容罢。
罢,通  疲:弱者。以疲马犬羊为币。——《管子•小筐》。注:“谓瘦也。”

译文:所以,君子有才却能容纳弱者。

4、《诗》曰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荀含泪,你这个引用我就有点看不懂了呢?
〈〈诗•大雅•常武〉〉这首诗是说歌颂周宣王的武功的嘛,他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徐 国就归顺了。
搁在这儿,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
.
25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1:35:48 | 只看该作者
一三一、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欣驩、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不贵。夫是之谓为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此之谓也。

陆注:谈话劝说的方法是:以严肃庄重的态度去面对他,以端正真诚的心地去对待他,以坚定刚强的意志去扶持他,用比喻称引的方法来使他通晓,用条分缕析的方法来使他明了,热情、和气地向他灌输,使自己的话显得宝贵、珍异、重要、神妙。像这样,那么劝说起来就往往不会不被接受,即使不去讨好别人,别人也没有不尊重的。这叫做能使自己所珍重的东西得到珍重。古书上说:“只有君子才能使自己所珍重的东西得到珍重。”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1、宝之,珍之,贵之,神之。
估计是让对方觉得特宝贝、特诊爱、特贵重、特神奇。
.说明一下,前文  一二九章:

按:曲得之所谓焉。

曲得,按照普通话的思维,就是曲到、曲获、曲达,就是说不要直来,要绕着来。
按照荀子的语感和四川人的思维,说某人做得、吃得,就是会做、吃得多。所以,这个曲得,就是 会绕。

普通话的语序,就要理解成倒装,即 得曲,得:能、会、要、必。
也是会绕。
因此,你不要看我译得有点飘,事实上我是到位了的哟。
.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

我都有点怕你的绕口令了。
为:帮助、佑助。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译文:只有君子,帮助别人才能使自己重视的东西也得到重视。
.我把 为 ,解成  帮助,估计是千古一解。
我为什么要这样解?
单凭语感、或说前后语意连贯,是解不到这个份上的。荀子必须给一个提示,那就是,他同时连续两次用了“为能贵其所贵”。

我们回首一下,夫是之谓为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
单解后面一句,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只有君子才能贵其所贵。
很顺啊?但是这个解释搁在前一句就出不来了:这就是说 才能云云,明显不靠谱。
所以,你必须注意,荀含泪在 为  上 下得有 病毒。
再根据前文,给别人好处,自己也得到好处,用西方人的思维更有意思,就是,给别人鲜花,自己手上也留有一缕芳香,就推断出,为 ,要找到  帮助  这个出据。
对于,我来说,理解意思并不难,难的就是找出据,剩下的,就是让笨笨们也一目了然,变得和我一样玲珑剔透。
.
25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1:37:30 | 只看该作者
一三二、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呐也;言而仁之中也,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于上所以导于下,政令是也;起于下所以忠于上,谋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无厌,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言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 。

陆注:君子一定是能说会道的。凡是人没有不喜欢谈论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而君子更胜过一般人。小人能说会道,是宣扬险恶之术;而君子能说会道,是宣扬仁爱之道。说起话来如果不符合仁爱之道,那么他开口说话还不如他沉默不语,他能说会道还不如他笨嘴拙舌;说起话来如果符合仁爱之道,那么喜欢谈说的人就是上等的了,而不喜欢谈说的人就是下等的。所以合乎仁爱之道的言论是十分重要的。产生于君主而用来指导臣民的,就是政策与命令;产生于臣民而用来效忠于君主的,就是建议与劝阻。所以君子奉行仁爱之道从不厌倦,心里喜欢它,行动上一心遵循它,乐意谈论它,所以说君子一定是能说会道的。辩论细节不如揭示头绪,揭示头绪不如揭示固有的名分。辩论细节能明察秋毫,揭示头绪能明白清楚,固有的名分能治理好,那么圣人、士君子的身分就具备了。
.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

见:现。
本:
分,礼。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明:仁。

译文:细辨不如行为端正,行为端正不如行为以礼为本。细辨就清楚,行为端正就仁厚,以礼为本就能治理了。

你这样作文,没几个人看得懂的咯,要不是 本分有礼,前面少了一个 见 字,我都整不出来哟,累人。
因为,你在本分前面少了一个 见 ,给予了我提示,就是说,本 有可能是动词哦。
你怎么不把 见 加上嘛,让我都看不懂算了噻。
.如果没有他的提示,我也会像其他人那样,理解成 细辨(细,在四川话中可表 会、能)不如揭示事物的头绪,揭示头绪不如揭示本质。
表面一看,还像那么回事儿。可是,有一个悖论,就是头绪,或者说 端,本来就可以表本末。那只有另外想办法了,加上他的提示,就明白了,荀含泪的主旨是,会侃(言),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行。
.
25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1:38:33 | 只看该作者
一三三、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於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然后盗贼次之。盗贼得变,此不得变也。

陆注:有小人式的辩说,有士君子式的辩说,有圣人式的辩说。不预先考虑,不早作谋划,一发言就很得当,既富有文采,又合乎礼法,措辞和改换话题,都能随机应变而不会穷于应答,这是圣人式的辩说。预先考虑好,及早谋划好,片刻的发言也值得一听,既有文采又细密实在,既渊博又公正,这是士君子式的辩说。听他说话则言辞动听而没有系统,任用他做事则诡诈多端而没有功效;上不能顺从英明的帝王,下不能使老百姓和谐一致;但是他讲话很有分寸,或夸夸其谈,或唯唯诺诺,调节得宜;这类人足以靠口才而自夸自傲,可称为坏人中的奸雄。圣明的帝王一上台,这种人是首先要杀掉的,然后把盗贼放在他们的后面进行惩处。因为盗贼还能够转变,而这种人是不可能悔过自新的。
.1、成文而类。
你也知道,类  可以表  礼?那前文你怎么搞得一塌糊涂啊?
在这儿,类 ,凭感觉,好像不是  礼 的意思哦。
大意应该是出口成章。
前文的大意就是说不用打草稿,一出口就击中要害,成文而类。
陆注:成:通“盛”。文:文采。

你这个解释,明显很随意,我都没找得到 成 通 盛 的出据,这是其一;其二,前文是 发之而当,那么 成 应该是动词,而不是形容词。
.这个 类,才要想点办法。
根据前文 的 当 ,就是河南人的  中 ,要得、OK、得当,那么  类  跟 这意思也差不多。

因为这是在说圣人之辩,所以,出据也要特别点。
当:主持。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管子•五行》
类:种类、类别。理解成动词,就是分类、分别、辨别(以------类)
那么,发之而当,成文而类:一发话就能主持公道,一成章就是是非的标准(就能辨别是非)。

2、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

陆注:居错:通“举措”,举起与安置,即采取措施。此指措辞。迁徙:变动。
首先可以肯定,居 绝对不是 举。
先来看 迁徙,迁 就是 徙,即移、登。(迁,登也。——《说文》; 迁,徙也。——《尔雅》; 迁,移也。——《广雅》)
那么 居错 和  迁徙 应该反义。
那么,居错,就是 不移。
.居:停、留。居十日。——《韩非子•喻老》
错:废弃、违背。殷既错天命。——《书•微子序》

居错:止息。

本意就是这样子了。止息、迁徙,他想意会什么?
静若处子,动如狡兔?
对于说话、作文来说,应该是停顿、变化。
出来了:顿挫、抑扬,应付自如(应变无穷无尽或能够应付无穷无尽的变化),这属于圣人的辩才,(最高档次)。

3、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

A、须:片刻、简短。

B、文而致实。
陆注:致:同“緻”,细密。
因为你在前文,把 文 理解成 文采、修辞,所以,这儿,你必须解成细密。请注意,前文是言而足听,那么 文而致实  的 致和 足、能、中是一个意思。
那么,与 言 相对,文 肯定是指文字,不仅仅是指文采。文字本来就包含了文采。

言而足听、文而致实:说话中听、作文务实。
.C、博而党正

陆注:既渊博又公正。

从 言而足听  这个结构来看,而,不表并列,也不表转折。言、文,是个动名词,所以,博,如果弄成形容词,就整不出来了。

博:角逐、对抗。与闵公博。——《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党:维护、偏袒。子党于师人。——《韩非子•外储》

博而党正:干仗(辩驳)维护正义
.
25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1:40:16 | 只看该作者
一三四、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於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然后盗贼次之。盗贼得变,此不得变也。

陆注:听他说话则言辞动听而没有系统,任用他做事则诡诈多端而没有功效;上不能顺从英明的帝王,下不能使老百姓和谐一致;但是他讲话很有分寸,或夸夸其谈,或唯唯诺诺,调节得宜;这类人足以靠口才而自夸自傲,可称为坏人中的奸雄。圣明的帝王一上台,这种人是首先要杀掉的,然后把盗贼放在他们的后面进行惩处。因为盗贼还能够转变,而这种人是不可能悔过自新的。
.1、辩:口才好。子言非不辩也。——《韩非子•五蠹》
辞辩,也是口才好。

统:纲纪、准则。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荀子•臣道》

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听他吹呀,一套一套的,天上晓得一半,地下全晓得,就是目无纲纪咯。
.2、和齐:仁治(齐:治、理)

3、然而口舌之於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
陆注:於:《集解》作“均”,据宋浙本改。噡:同“谵”、“詹”,多言。唯:唯诺,少言。节:有节制,适度。偃却:同“偃蹇”,高耸,引申为出众。


噡,才真正是来考人的,字典上就这么一句:话多:“然而口舌之均,噡唯则节。”
我这当没查,瞎忙活。

那就只好也理解成:多话。
那么 於  呢,我不可能像那些人那样,解不出来就改字噻。
.於,“乌”的古字,乌鸦。
所以,这个  噡,我怀疑是象声词,即乌鸦的叫声,洪亮有力,还倍儿有节奏,仿佛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我估计这才像那么回事儿。

但是,康熙字典都没得这个说法,咋办咧?

之:到、如。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唯:因为。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节:礼节。长功之节。——《论语•微子》
.偃却:杨倞 注:“偃却,犹偃仰,即偃蹇也。”
杨倞是啥子东西哟,你不适合说汉语,去学说英语算了。
偃的本义是仰卧、仰,却的本义是退,
与时迁徙,与世偃仰。——《荀子•非相》
那么,荀子的意思,偃却和偃仰、迁徙有多大区别?他前文说了一个 奇伟,就是牛B,那么,偃却,肯定也是牛B的意思,即:应付自如。
.不信咱们连起来看,看谁弄对了。

然而口舌之於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但是,那嘴巴和舌头,就如乌鸦在聒噪,因为有节有度(有礼有法),(让人)完全以为他是属于奇异不凡、进退自如的那种类型儿,这就是所谓的奸雄。

聒噪,也是多话烦人的意思,也就是乌鸦的叫声。所以,噡,原义绝对是象声词。
.
25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1:41:40 | 只看该作者
非十二子
引用:本篇主要列举了六种学说、十二个代表人物,逐一进行了评论和批判;同时也兼及其他一些学说与人物,表白了作者的观点。它实是一篇全面总结春秋战国时代各家学说的文章,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三五、 假今之世,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矞宇嵬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有人矣。

 陆注: 如今这个时代,以粉饰邪恶的说法,美化奸诈的言论来搞乱天下,用那些诡诈、夸大、怪异、委琐的言论,使天下人混混沌沌地不知道是非标准、治乱原因的,已有这样的人了。

1、假,你这儿解释成 如,字典上 解释 的 当 。
到底是 如 还是  当?

过猜嗦?

假,今之世。行不行?
.2、陆注:枭:通“挠”,扰。

你们是些啥子人哦,整不出来久通假嗦。

枭,在战国时代,顶多就是猫头鹰的意思,意 恶、凶,等有了 骁、砍头悬挂示众的意思的时候,已经是西汉时代了。至于,通“挠,那就是在瞎编了。

枭,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那么,枭乱:公然扰乱。
.3、陆注:矞(ju6 决):同“谲”,欺诈。宇:通“谲”(x&虚),夸大。嵬(gu9 归):通“傀”(gu9 归),怪诞,怪异。琐:委琐,鄙陋庸俗。

你们这个真的是乱整啰。

矞,以锥所穿也。从矛,冏声。——《说文》
矞,穿也。——《广雅》
宇:房屋。聿来胥宇。——《诗•大雅•緜》

矞宇:穿墙越户,就是偷盗。

嵬,高也。——《广雅》
成魁琐。——《太玄•成》。注:“细也。”

嵬琐:高小,即以小为高,即观念颠倒、颠倒黑白。
.译文:假如,在今天这个世道,把歪的说成正的,把奸的说成忠的,以此公然扰乱天下,偷鸡摸狗、颠倒黑白,使天下乌烟瘴气不知是非、曲直(治:平。乱:曲)跑哪儿去了的,大有人在哦。

他这个结构有点累,我把它简化一下:

假如,在今天这个世上,把好的说成坏的------人,(有没得呀?)多得很哪。
.
25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1:43:44 | 只看该作者
一三六、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
陆注: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行为像禽兽一样,谈不上和礼义合拍、和正确的政治原则相贯通;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足以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它嚣、魏牟就是这种人。

1、你这种绕法,我觉得没得意思。你把 禽兽行 的结构突然冒出来,无非是想提醒我前面挂得有病毒,意思是,性、睢和行是动词?

纵,缓也。——《说文》
情,性也。——《吕氏春秋•上德》注
性:生命、生活。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
.纵情性:懒惰地生活。

2、安:安乐、安逸。君子食无求饱,居主安。——《论语•学而》。
恣,纵也。——《说文》
睢,仰目也,从目,隹声。——《说文》

安恣睢:无所顾忌地张望。
.3、合文通治。

治:理。

译文:文理畅通。

4、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但是他们拿着它特有理由,说出来还头头是道的。

5、我们来了解一下,它嚣、魏牟是啥子货色,看我解对了没得。
.这两个人还佼得很,查去查来只查到一个 魏牟,来自《庄子•秋水》。
表明,这两个人是道家弟子,讲究清淡无为、反本归真。看来,我的解释是到位了的,就是生活疏懒、眼神迷茫,在此,感谢荀含泪的提示,不然我也没把着脉。
.关于魏牟,是和公孙龙的一段对话: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鼃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鼃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
公孙龙这个人,前文我已经说了一些,他的经典桥段有两个,一个是白石头和坚石头是不同的,另一个就是白马非马,大意就是马儿不准过关,公孙龙就说了,我这是白马,不是马?
官吏还拿他没辙,居然就放行了。他是一个在当时口才十分牛B的角色,经常让人头痛,并以此为乐,孔子的后人上门挑场子,被公孙龙几回合就撂翻了。
.估计这次是来踩庄子的场子,出来之后,特茫然,就问魏牟:哥们,请教一个问题耶,我公孙龙号称天下第一悬吊虫儿,从小就学先王之道,擅长光大仁义之道、揉同异于一体、解坚白为二、让对的成为错的、绕可能成为不可能,打败天下无敌手,诸子百家算个屁呀,谁也别装B,瞅那白桦被PK得只有关门,哦,走神了。.
万千口水,汪洋大海,我吐一口痰,都盛不下,被我搞得山穷水尽,我自以为,已经没人敢来超越了,倍儿寂寞,知道英雄的感觉不?就是一个寂寞幺不倒台。可是,我今天听了庄神经一席话,我有点奇怪耶,好像找不着北了耶,是不是我没说到位呀?还是我的智商不如人啊?我今天连嘴皮子都没得张开的机会,道一声请教,敢问其方?

自古以来的这个  方 ,都解释规律、道理,从语感来看,应该是小沈阳的:这是为什么呢?
.公子牟隐机大息。
这个 隐,自古以来解释的是 依、靠。你以为 几很高大嗦,那时候都是盘脚坐在地上,估计是魏牟趴在课桌上大声喘气,笑岔气儿的那种状态,然后,缓过气儿来了,仰天大笑:你难道没听说过坎井里的青蛙么,它对东海的王八说:我牛B  惨了,我一跳就可以跳到井栏上,缩到悬乎的井壁的窝窝里休养生息,凫水、水只淹至我的腋窝儿和腮帮儿,踩在稀泥巴里、泥巴也只能打湿一下我的脚背,回首瞅那些摆头蛆儿啊、蟹娃子啊、蝌蚪啊,天赋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况且,这一湾的水哟,都是我的地盘,没人跟我抢,横跨、屹立于坎井的世界的那种快乐,那真是牛B完了。你何不进来看一看呢?
东海王八说要得,就是左脚还没提起来,右膝已经喊受不了了,转来转去,试了好几次:哥们,这难度有点大,我看还是算了。我们就这样掰,挺好的。我就讲一讲大海吧,那叫一个宽,千里?薛涛万里离愁那都只是大海之一滴水,没得比;还有那个深,千仞?别这么没见过世面,泰山搁里头,那都只是大海之一沙。大禹,知道不?那时候,十年九涝,全世界的水都往大海里流啊,可我就没见大海的水涨一分;成汤那个年代,八年七旱,我就硬是没见海崖高一粒儿,那不为时间的长短而推移、雨水的多少而进退的气概,才是最大的即东海的快乐哦。
.把坎井之蛙听得一愣一愣的(适适然惊,与后文的规规然失 是一个结构、一个意思,就是舒适的样儿一下受惊了,神气的样儿一下消失了。规规,历来的解释都是浅陋、拘泥的样子,肯定与语感不吻合 ),大为失态。切,你呀,说你呢,你那个绕尽知和不知、是和非的之间的把戏,还想去在庄老师的言论面前显摆,那就好有一比,就好比蚊子,蚊子,你知道不?就这么大一点儿,叫它去背山;叫千足虫儿和河水赛跑,那肯定是不能胜任的。切,你那个知和不知的把戏,讲究最玄乎乎的谬论,一时间自我感觉良好,是不是坎井之蛙啊?.
而庄老师的道,脚踏阴、头顶阳,无上无下,无影无形,深不可测;无左无右,没有起点,没有终点,你是啥呀,整天牛B  哄哄的独孤求辩(察、辩、辨一个意思),那只是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不就是一小见八识?钱钟书?他那是自谦,你别跟比,你回去吧,就当是我为你好,难道你没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年轻人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猫步之事吗?没学会赵国的猫步不说,还忘记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最后只好爬着回去了。今天你还不走,还谋思着想扳回来,我劝你算了,搞不好你把原来的本事都给忘了。
公孙龙这一阵,嘴皮张开没落得下来,舌头翘起也忘了弹,被一个弟子的口水就淹没了,扳回来看来是没戏了,没声没息地溜走了。

庄子的文字更是白话文,只要把生字的意思弄懂就OK了。
.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1:44:43 | 只看该作者
一三七、忍情性,綦谿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 ;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陈仲、史?也。

陆注: 抑制本性人情,偏离大道,离世独行,不循礼法,以与众不同为高尚,不能和广大民众打成一片,不能彰明忠孝的大义;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足以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陈仲、史?就是这种人。

`你这句话也是病毒的干活。

1、綦:苍灰色。缟衣綦巾。——《诗•郑风•出其东门》。
谿,谷也。——《广雅》
利:利于、好。
跂:踮脚后跟。吾尝跂而望矣。——《荀子•劝学》

綦谿利跂:好去灰色地带踮脚后跟。

你这个损起人来也不得了。
.2、根据它的行文特点,忍情性,和前文是一样的:残忍地生活着。(维其忍之。——《诗•小雅•小弁》)

3、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苟且地把与众不同当高人一等,不能合众、晓大理。

4、我们来看一下,陈仲、史?是啥子人嘛。
.只找到一个陈仲,怪不得荀含泪这样子扫削别个,原来他是孟子很欣赏的那种类型。他是齐国的一个富家子弟,可是看不惯这个社会,要当愤青,就去住山沟,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其实,他的人格很高尚,高尚到何种程度呢,有一次在睡梦中口渴异常,四处找水不得,恍恍惚惚偷了邻居一个甜瓜吃。醒来以后,他明知是梦,还是觉得良心不安,赶忙到街上买了一个瓜,亲自送到邻居家中。人家不接受,他百般请求人家收下,才安心地回到家中。

荀含泪怪不得是另类,这一点,与孔子的思想完全背道而驰了,因为孔子是很欣赏陈仲这种类型儿。
.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1:45:46 | 只看该作者
一三八、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 ,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陆注:大致上效法古代圣明的帝王而不知道他们的要领,然而还是自以为才气横溢、志向远大、见闻丰富广博。根据往古旧说来创建新说,把它称为“五行”,非常乖僻背理而不合礼法,幽深隐微而难以讲说,晦涩缠结而无从解释,却还粉饰他们的言论而郑重其事地说:“这真正是先师孔子的言论啊。”子思倡导,孟轲附和,社会上那些愚昧无知的儒生七嘴八舌地不知道他们的错误,于是就接受了这种学说而传授它,以为是孔子、子弓立此学说来嘉惠于后代。这就是子思、孟轲的罪过了。

1、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

译文:偏歪得无序、隐晦得难表、死疙瘩无解。
.我都被荀含泪摆了一道。
他扫削孟子,那还不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说、解,提示,这次这个 类,是他妈的动词:分类、分别、辨别、辨认。


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歪瓜裂枣得没法辨认、稀奇古怪得没法表达、乱死疙瘩没法解救。

2、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
陆注:沟(k^u 寇)瞀(m4o 冒):通“怐愗”(k^um4o 寇冒),愚昧。犹:语助词。嚾嚾(hu1n 欢)然:喧嚣的样子。

你这个,沟犹瞀,是一个词儿,是不是太悬了?

犹,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昏瞀垫溺。——《书•益稷传》。疏:“眩惑之意。”
儒,愚也。——《广雅》

沟犹瞀儒:山沟沟里的猴儿、老眼昏花的弱智。
.3、兹厚。
古同“滋”,增益;多

为兹厚于后世:为了后人有长进。
.漏了一个问题,我以为很简单,所以没注意。


嚾,古同“唤”,呼唤。

沟犹瞀儒嚾嚾然:山沟沟里的猴儿、老眼昏花的弱智呼来唤去.
我都疏漏了,没注意断句:


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世俗中那些山沟沟里的猴儿,老眼昏花、弱智地跟着吼吼,不知道那是忽悠人的。

嚾嚾,解释是呼唤的意思,事实上,生活的情景应该是,一大群猴类,在山沟里跑来跑去的那种叫声,猴头叫,猴群就呼应。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