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浙江卫视的招标会,再次刷屏了传媒圈。
原因只有一个——优信二手车以3000万的天价拍下《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冠军宣布前的60秒广告(V1插口),每秒50万,再次刷新中国电视史上单条广告之最。溢价率六倍!
实际上从节目开播以来,《中国好声音》一直都是刷新纪录的常客。第一季的总决赛15秒广告,标底价45万元,最高广告价位是15秒116万,创造当时中国广告单条价格之最。
而第二季,触控科技则以380万的单价夺得第一广告位,成为第二季总决赛的广告标王。
第三季,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巅峰之夜》冠军诞生前“至尊一分钟”广告方案,即只售卖给一家广告主,经过激烈争夺,最后由幸美股分以1070万元夺得。
在今天招标会上,该条广告经过93次的竞拍,最终拍出价格是去年的三倍。
而《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硬广招标则最终吸金5.19亿,明细如下:
(以上数据来源视扬广告雷达、卫视资源速递)
虽然热门综艺节目的广告价格一直蹭蹭往上涨,似乎尚未触及天花板,但这些钱真花得值吗?
难挡衰落,电视广告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与浙江卫视的春风得意不同的是,整个电视行业正在迅速的衰落,受互联网等新媒体冲击,更多的广告商开始从电视媒体向互联网新媒体转移,电视媒介的费用正在逐年消减。今年1—4月,电视广告份额下降3.7%,资源量下降10%。而整个广告大盘在最近五年中更是首次呈现了负增长。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互联网广告的逐年增长。与电视广告相比,互联网的广告营销更自由,更能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及时的互动,这一点让广告商们非常中意,所以越来越多的厂商愿意把资金投入到互联网中。在这种趋势下,整个互联网的广告份额正在逐年递增。仅在2014年增幅便高达40%。这也催化出了互联网上的各种炒作方式。一时之间,互联网炒作已经成为主流,甚至被认为等同于营销的主流了。
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广告营销也正在呈现越来越严重的马太效应。除了极少数频道凭借大型综艺节目带来超额收益外,绝大部分频道的经营都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状态。因为越来越多厂商如果投放电视广告,更倾向于选择最热门的电视节目进行投放,这也造成了热门电视节目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而与对热门节目的追捧相反,不温不火的节目节目则越来越难接到广告订单。
在整个电视行业的冰火两重天中,很明显,湖南卫视无疑也是马太效应的受益者。其近期的主打节目《爸爸去哪儿3》冠名费约5亿人民币,由财大气粗的伊利集团冠名。紧随其后的是一家老牌食品零售巨头良品铺子的2亿元赞助。
根据近几年的电视广告案例分析,在热门节目的广告营销上,绝大多数的品牌转化都会被冠名商获得。
比如在《中国好声音》中,加多宝非常完美的与节目绑定在一起,只要看过中国好声音的人,我想都会对“正宗好声音,正宗好凉茶”的广告语留下深刻印象。加上他们的品牌形象与节目的契合,直接让其他的赞助商黯然失色,成为了好声音的最大赢家。
而第二季《爸爸去哪儿》的冠名商伊利也是类似的情况。适时的场景植入和曝光,让伊利受益匪浅,所以从第二季的冠名费3.12亿直接抬高的5亿也没有任何犹豫。
冰火两重天,超级节目冠名赞助成人心所向
当两年前,我们还在为加多宝2亿冠名《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嗔目结舌的时候,如今过亿已经成了一线综艺节目的起步价。大投入大产出也已经成为电视投放市场的新兴规律,而看到这些超级节目带来的巨大效益后,更让无数厂商为之疯狂。
根据数据分析称,伊利投入到《爸爸3》等节目上的资金,大概相当于其2014年全年净利润的20%以上,这种疯狂已经成为各大热门综艺节目的普遍现象。想要竞争这些超级节目的冠名权,门槛之高,已经足以让很多厂商望洋兴叹。而普通节目的效果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又难以获得好的效果,所以很多厂商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花费巨额投入到超级节目中的赞助中。
对于媒体而言,一档节目就是一场战役,从宣传、内容、编排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精心的排兵布阵。但是对于那些在选择投放的广告主而言,一次过亿的广告投入又何尝不是一次需要精心安排的战役?
以今年的表现抢眼的伊利为例,在已经公布的广告投入上,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三档一线综艺的冠名费相加合计为9.66亿元。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广告投放的超级豪赌。
而同样可以称作豪赌的还有综艺节目中首次亮相的良品铺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伊利强势冠名的光环之下,良品铺子依旧以2亿元的高价赞助了《爸爸去哪儿》,在其品牌升级战略的推动下,在一贯重视产品品质同时,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抢占一线节目资源,并寄希望利用一线综艺节目的资源开拓更大的市场:
《爸爸去哪儿》作为全国性的知名节目,将会给其带来强大的品牌宣传效应,并辐射到全国的数亿观众。而这些庞大的观众用户,正是良品铺子的目标消费用户。并且作为一休闲食品为主打的食品厂商,其品牌形象与《爸爸去哪儿》相较于伊利可能更为契合,这种品牌的高度契合,可以让良品铺子做很多伊利不能辐射到的互动和无痕场景植入,将其品牌价值最大化。
但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良品铺子花费如此巨大的金额赞助,在前七期竟然没有任何露出。这让人着实疑惑。不过后来看到良品铺子的一些列若无其事的举措,证明了这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一次另类营销:
利用电视广告本身,制造出在互联网上毫无炒作感的话题关注度。在话题升到最热时,最新一期的《爸爸3》预告中赫然出现彻底引爆话题。这种经过长期铺垫,然后恰到好处的曝光,甚至盖住了伊利的风头,堪称是传统营销互联网营销的经典案例。
互联网炒作盛兴,巨资赞助电视节目值不值?
相较2014年,2015年有7档节目获得破亿元的冠名播出费,而且冠名播出费用排行前10名均破亿元人民币。
且从数据可以发现,一旦节目火红,隔年推出续集的冠名播出费也跟着水涨船高。在互联网营销泛滥的情况下,电视行业整体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这不仅让人疑惑,如此之多的厂商,任性把花费巨额资金投到传统的电视节目上,到底还有必要吗?
其实,很多人认为,电视节目相对于互联网,依旧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虽然互联网营销正在逐渐成为主流,但一线的热门电视综艺节目却似乎并未受到太多影响,相对于互联网营销只能获得短时间关注度的单一效果,热门的电视节目依靠高收视率和内容,可以持续多维度的增加品牌曝光度、美誉度、知名度等。
同时,电视节目的塑造的品牌形象,相对于与互联网,也更加具有权威性。很多热门综艺节目都会处在互联网话题的上游,它对于品牌的加持作用更久。
像之前随着《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一系列卫视综艺节目的走红,都非常有利的带动并加深了冠名和赞助品牌在观众心中的印象。比如999小儿感冒药便是因《爸爸去哪儿》走红后市场销量陡增40%,这种超高的转化率,目前单独依靠互联网营销很难做到。
所以,即使冠名赞助的费用一年比一年高,依旧会有很多厂商乐意为此买单。
来源:传媒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k3MTYxMg==&mid=209333115&idx=1&sn=f3e37e2d409b0db0094f0885b0936801&scene=23&srcid=bRChpqk8zOIkT7hkjSnI#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