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报道集锦

[复制链接]
241#
发表于 2013-5-26 22:42: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果壳网
【以后,有3D打印的器官可以移植了】刚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公开信,向全人类宣告了一个喜讯:科学家成功将3D打印出的气管支架植入婴儿体内,并且自从一年前接受手术以来,病童没有发生过任何支架相关的问题,一切正常。这或许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http://t.cn/zHGQXZP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98)|
轉發(1169)
|
評論(247)

今天 15:00來自果壳网


|
轉發|
收藏|
評論


242#
发表于 2013-5-29 18:46: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调查显示在星期五做手术风险最高
更新时间 2013年5月29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18



医疗专家表示对这项研究发现感到不安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星期五做手术的风险要比星期一高出44%。
研究人员在这项调查中收集了英格兰公费医疗系统从2008年到2011年的全部非急诊手术资料。

研究人员通过检查一个月内的手术资料发现,在大约400万个手术中,有27000多人死亡,死亡率为0.67%。

让研究人员感到关切的是,手术的死亡率随着每周日期的变化而出现明显的变化。数据显示,星期一做手术风险最低,然后逐步增加,在星期五达到风险最高点。
术后照料
研究人员指出,星期五手术死亡率高,可能是因为患者在手术后最需要得到照料的时候正好遇到周末,因而不能得到良好的术后照料。
领导这项研究工作的艾琳医生说,手术后的最初48小时对患者来说是最关键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现出血和感染等问题,但身边又没有合适的医生,情况会很糟。
他还说,调查所显示的总体死亡率比较低,令人宽慰。“但如果我需要在接近周末的时候做手术,我会希望了解这个医院能不能在术后照顾我。”
英国皇家医师学会会员纳鲁拉教授说,手术死亡率随着每周日期的不同而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这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uk/2013/05/130529_uk_surgery_risk.shtml


24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9:44: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丁守谦
昨天应天津电台生活节目的邀请做了一次有关“3D打印机”的节目,除我外尚邀请有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王星上副教授作为佳宾主持人赵责琀该节目做得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只花一小时的时间就能对3D打印机有个全面的了解,可上网收听,网趾:http://t.cn/zHHbvNd前面一段广告后即是,欢迎博友收听

    •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翻完啦!







<


>



| 轉發| 收藏| 評論
9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244#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3:00: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周家群
无奈!医生要你吃,你敢不吃?

@人性之美丽
在中国,几乎人人都吃过抗生素。人们习惯性称它为“消炎药”,有点儿头痛发热,很多人就自己吃上几片。中国算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昨天,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首席医务官说:滥用抗生素就意味着你已启动了定时炸弹,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超级病菌可能带给全球灾难性威胁,使一些病患无药可医




(22)| 轉發(3226) | 評論(117)
今天 09:05來自微格iPhone客户端


| 轉發(2)| 收藏| 評論(1)
3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  檢舉



24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15:42: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吴兴川
//@科学公园:当前,科学正在逐步破译生命起源的奥秘,进化论和其它相关学科则进一步深入地解释人类的利他本性以及宗教情结(如果它真的存在)。对大脑的研究让我们理解自我意识、致幻、入定、乃至宗教体验的神经学本质。综合这些领域的发现,必将给科学无神论运动,奠定最厚重的根基。

@科学公园
《科学无神论:从信念到事实》@三思逍遥:科学无神论运动,与史上先贤们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是立足于科学研究所得的诸多事实。而历来先贤们的各色雄文,所代表的无神论思想,由于缺乏事实根基,只能算一种信念,一种思想和个人观点。http://t.cn/zHggxkw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
轉發(65)
|
評論(12)

今天 09:34來自专业版微博


(3)|
轉發(1)|
收藏|
評論

1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24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1:23: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电视节目创新引擎
引擎在想,我们什么样的内容配得上用这样的技术,新闻联播?灾难报道?虽然这已经不是什么新技术。

@VIZRT维斯亚迪
BBC采用Vizrt的虚拟演播室系统报道最新的首相大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此BBC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简短的节目,向观众普及三维虚拟演播室和虚拟前景的原理,很有意思,值得一看。http://t.cn/zHCQq4O




(2)| 轉發(92) | 評論(27)
6月4日09 : 42來自优酷网连接分享


| 轉發(4)| 收藏| 評論(1)
25分鐘前 來自Weico.iPhone




247#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11:56: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图文:部分快餐店冰块比马桶水还脏
2013-07-21 06:21:00 来源: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武汉) 有44人参与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李晓琴 施鹏 实习生邓涵

  炎炎夏日下,喝饮料加点冰是常有的事,然而国外有机构却爆出60%快餐店的冰块中,细菌严重超标,有的食用冰块却不如马桶水卫生。这让不少人担心的同时,也尤为疑惑,那喝饮料不能加冰了吗?

  细菌无时无刻不存在,有人因为它的存在,纠结于冲马桶要开盖还是关着盖子。有人说,如果冲水时将马桶盖打开,马桶内的瞬间气旋可以将病菌带到6米高空,并在空气中悬浮长达几个小时。因此,冲马桶就需要关着盖子了吗?

  为此,本报记者联合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进行了实验求证,结果表明市民对快餐店的冰块要少食为宜,同时,也不用太担心开着盖子冲马桶。

  部分快餐店冰块含细菌比马桶水多?

  夏季,不少市民喝饮料时喜欢掺入冰块。但是,英国《每日邮报》最近发布一条消息称,该媒体对英国当地多家快餐店冰块进行调查发现,60%快餐店的冰块中细菌严重超标,甚至超过厕所水中的细菌含量,其中不乏多家全球连锁快餐店。

  国外的洋快餐冰块能脏过马桶水,那么国内洋快餐的冰块又是如何呢?

  市场走访

  “这个冰块自己也在吃”

  昨日,本报记者在武汉江汉路一带多家快餐店购买了加冰块饮料。在一家连锁饮料店,一杯饮品中至少放了十几颗冰块,该店员工介绍,“天太热,冰块用量是平时的两倍以上。”

  记者在多家店咨询做冰块的水源,店员回答各有不同。一家快餐店员工称,他们使用的冰块确实是自来水制成,但采用了国外进口制冰机,过滤器中含4层净化功能,净化后的自来水可直接饮用。另一家快餐店员工直言,“不卫生的话,我们怎么敢拿出来卖呢。这个冰块我们自己也在吃。”

  家住汉口永清街附近的刘先生表示,“夏天买饮料经常加冰块,没发现有什么问题,细菌超标不大可信”。

  实验过程

  冰块细菌含量比马桶水高

  央视记者分别来到北京三家知名快餐店,把从三家店买到的冰块分别装入灭菌袋,带到北京理化中心检测。

  依照可食用冰块的国家标准,实验员共检测了四个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实验员又在理化中心的厕所里取了马桶水样本,进行对比检测。

  根据我国《冷冻饮品卫生标准》规定,食用冰块每毫升菌落总数要小于100个,大肠菌群总数每100毫升小于6个,不得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

  5天后记者拿到了检测结果,三家冰块样品中,大肠菌群总数每100毫升均小于3个,符合国家标准,未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致病菌。

  但是,三家快餐店的菌落总数均高于国标。结果显示,马桶水每毫升菌落总数为150个,A快餐店冰块每毫升菌落总数120个,高于国标,低于马桶水。B快餐店冰块每毫升菌落总数900个,高于国标9倍,高于马桶水6倍;C快餐店冰块每毫升菌落总数2000个,高国标20倍,高于马桶水13倍。

  专家分析,冰块细菌含量超标,或是由环境因素所致,比如,制冰机的卫生情况,以及冰块保存和取用时与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接触,都会对其卫生程度产生影响。

  专家提醒

  菌落总数超标危害健康

  专家表示,菌落总数超标,意味着致病菌增加的机会多了,甚至可以造成食物腐烂变质,也会破坏人体肠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不少家庭也常备冰块,专家提醒,有些细菌能在低温环境中生存,所以冰箱一定要定期清洁,夏季最好一月一次,其他季节可以时间稍微长些。冰块放置在冰箱里时,一定要与其他生鲜果蔬和鱼肉等食物分开,且这些生鲜果蔬和鱼肉类在放入冰箱时,也应该用食品袋进行包装。

  盖上盖儿冲马桶更卫生?

  最近,一条微博引起网友大量转发。该微博指出纽约大学博士利普·泰尔诺表示,如果冲水时将马桶盖打开,马桶内的瞬间气旋可以将病菌带到6米高空,并在空气中悬浮长达几个小时,因此建议冲马桶时盖上马桶盖。

  一时间,冲马桶是否要盖盖子,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实验过程

  开盖冲马桶细菌含量更低

  由于目前市场上多是虹吸式马桶,央视记者与实验员选择了普通民宅中的虹吸式马桶进行实验。

  首先,按照常规微生物学标准检验方法,实验员将含有大肠杆菌的溶液倒入马桶中,然后在马桶上方,每隔25厘米处设置一个空气采样点。

  实验分两组进行,同样环境下,A组为盖上马桶冲水,B组为打开马桶。采样时间均为3分钟,分别对比每一层空气采样点上微生物种群变化情况。

  为了更加精确,实验员进行第二次实验。在每个采集点上增加2个培养皿,并且将采集时间增加到6分钟。

  采样结束后,实验员将培养皿放在恒温培养箱进行24小时细菌培育。

  24小时观察结果显示,在临近马桶0.5—1米处,相对底层的细菌含量比1.5米以上高层的细菌含量要多,这种情况在两组实验中都成立。

  而通过仔细比对菌落数据的分布情况时发现,第一次试验中,A组菌落总数为60个,B组菌落总数为34个;第二次实验中,A组菌落总数为59个,B组菌落总和为40个。

  两次实验中,B组开盖冲马桶的细菌数比A组盖上盖儿冲的细菌数少。

  实验结论

  虹吸作用带走大量细菌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微生物学教授竺建荣解释,这个结果是虹吸式马桶的工作原理导致的。“我们不必担心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气流,把微生物带到高层去。”竺建荣说,水下去以后,产生了虹吸作用,把所有的排泄物都给吸走了。这个吸走的作用远远大于水流出来对于空气的扰动作用。这样导致底层空气的微生物菌数数量,在使用开盖的条件下,反而比不开盖的时候要少。

  生活贴士

  两次实验中,细菌的分布情况并不像微生物的常规分布情况那样成梯状分布,而是受排风扇长期吸力作用,使高层存留较多的细菌,导致它们成哑铃状分布。

  根据这种情况,专家建议:一,卫生间要多通风;二,依据细菌哑铃状分布情况,洗漱用具最好放置在细菌含量较少的1米至1.25米处;三,1米以下细菌含量最多,小孩不要长时间在卫生间内逗留,以免接触到过多的致病菌源。

  洁厕灵混合消毒水产生有毒气体?

  很多家庭在清理马桶时都会同时使用洁厕灵和84消毒水,网上有帖子称,洁厕灵和84消毒水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这是真的吗?

  实验过程:实验员在装有洁厕灵的烧杯中,加入84消毒水,此时两种液体迅速作用,产生大量白色泡沫,液体颜色变为黄色,产生刺鼻气体。

  实验员用试管收集了该气体,并把测试酸碱平衡度的蓝石蕊试纸打湿,将试纸放入试管中。利用氯气溶于水的原理,放入试管中的湿蓝石蕊试纸迅速从蓝紫色变为了白色,证实刺鼻性气体为氯气。

  专家解释:84消毒水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大量氯气。氯气会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的影响,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的咳嗽,严重时会发生肺水肿。
http://news.163.com/13/0721/06/949N5SCN00014Q4P.html


专家回应快餐店冰块比马桶水还脏:类比不科学
2013年07月23日10:52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url=]分享[/url]推荐            字号

  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三大快餐店的可食用冰块均不卫生,菌落总数超标。日前央视曝光,记者从北京崇文门店上述三家快餐店取回食用冰块送检,结果发现它们的自制冰块安全有问题。对此,真功夫、肯德基、麦当劳三大快餐企业均表示将自查,并整改。有业内人士指出,食用冰块菌落数超标在餐饮行业可能较为普遍,主要缘于门店自身卫生措施不佳、缺乏加工环节的卫生控制以及监管不到位。不过,对于媒体将自制冰块与马桶水样品相比较一说,有食品专家认为“并不科学,不可类比”。

  三大快餐自制冰块被指菌落总数超标

  日前,央视曝光,在北京崇文门真功夫、肯德基、麦当劳三大快餐店取回可食用冰块,并抽取马桶水样品后,送往北京理化中心进行对比检测。检测结果显示,3家快餐店的菌落总数均超出标准。

  其中,麦当劳崇文门店冰块菌落总数为120个/毫升,高于国家标准,低于马桶水;而真功夫冰块菌落总数为900个/毫升,高于国家标准8倍,高于马桶水5倍;肯德基食用冰块菌落总数高达2000个/毫升,高于国家标准19倍,高于马桶水12倍。

  据悉,按照国家《冷冻饮品卫生标准》,在冷冻饮品中,每毫升可食用冰块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每100毫升样品不得超过6个大肠菌群。

  杜绝菌落总数超标有难度

  “快餐店冰块比马桶水还脏”报道出来后,三大快餐公司均发表声明回应。肯德基宣称,该公司品管部门已经到该餐厅了解情况,并监督餐厅立即按照标准严格清洁和消毒制冰机和相关设备。麦当劳也表示,已在第一时间开展运营自查,包括冰块的相关设备及操作规范。真功夫说明,已立即督促该餐厅按照标准再次清洁和消毒制冰设备,后续会对此事作进一步的调查与了解。

  为何三大快餐品牌的冰块均出现菌落总数超标呢?对此,中国饭店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完全避免冰块菌落总数超标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难题。前段时间我国媒体也转载了一篇报道,称经调查:英国超过六成餐饮连锁店提供的冰块,菌落总数甚至超过“马桶水”标准,超标企业包括多家全球知名餐饮连锁品牌。陈新华还表示,“餐饮企业自制冰块菌落总数容易超标的难题,不只是中国一两家企业的难题,是整个餐饮行业的难题,甚至不只是中国的难题,也是世界的难题。我们国家一些优秀的餐饮企业食品安全是值得放心的,特别是一些连锁的餐饮企业他们是高度重视食品卫生的,他们在采购、加工等多个环节都在持续改进提高出品和服务质量。中国饭店协会高度重视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我们一直要求餐饮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现有的行业标准、卫生标准、操作规范,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放心的食品。”

  而对于如何确保冰块质量,陈新华建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卫生规范来生产冰块。首先是生产环境及使用环境要干净卫生;第二,采用的水源必须是合适的水源;第三,制冰及取冰的设备工具应经常清洁;第四;冰块生产出来后应规范使用降低二次污染的概率;第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

  菌落总数反映卫生状况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认为,3家快餐店所用的冰块不会立即引发消费者出现健康问题。不过,菌落总数虽然不能直接反映食品能否食用或食品的安全系数,但反映了这个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污染控制做得并不好。

  据广东省质监局一份关于食品中所含“菌落总数”资料显示,菌落总数是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它是反映食品的新鲜程度和卫生状况的重要微生物指标之一。其卫生学意义:一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用于监督食品的清洁状态。“许多食品标准都规定了食品菌落总数指标,以其作为控制食品污染的容许程度。”二是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期限,即利用食品中细菌数量作为评定食品腐败变质程度(或新鲜度)的指标。

  针对有媒体将马桶水与冰块进行比较,有专家认为,这种类比并不科学,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上海理工大学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教授董庆利指出,采用“冰块菌落超马桶水”不太好,比如牙齿上的菌落其实和鞋底上的菌落数一样多,不能这样类比,而要看超标的菌具体是什么。“客观地说,没有微生物就没有人类。”

  专家


  把食用冰与马桶水类比不科学

  “食用冰块菌落数超标在餐饮行业较为普遍。”有专家指出,门店自身卫生措施不佳、缺乏加工环节的卫生控制以及监管不到位,都会导致菌落总数超标。

  据广东一位餐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食用冰块细菌超标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因为从生产到食用的环节均很难确保到消费者手中不超标。据其分析,首先是水源问题,很多餐饮店的自制冰块都是直接用自来水,经过滤后再制成冰粒,这样水源可能就存在问题;其次,过滤设备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决定制冰原料的质量高低。此外,自制食用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即使生产的时候符合国家标准,但是打开设备取冰时,空气进入会对冰粒有污染,故也可能二次污染。

  对于细菌数超标的危害,有食品专家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几乎所有食品中都含有微生物,有些有害,如腐败菌和致病菌,有些有益如益生菌。”董庆利还称,采用“冰块菌落超马桶水”不科学,符合国标的食品中菌落总数检测水平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措施,超标的危害还要具体看食品中是否含有有害菌,比如导致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小贴士

  菌落总数是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它是反映食品的新鲜程度和卫生状况的重要微生物指标之一。其卫生学意义:一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用于监督食品的清洁状态。二是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期限,即利用食品中细菌数量作为评定食品腐败变质程度(或新鲜度)的指标。 (原标题《自制冰菌落总数超标有害吗?》)

(来源:南方日报)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0723/c1057-22293143.html





248#
发表于 2013-7-25 12:21: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仅有5%的科技新闻完全靠谱

仅有5%的科技新闻完全靠谱  编者的话:科技博客网站TechCrunch知名专栏作者、谷歌风投合伙人西格勒(MG Siegler)日前在一篇个人博客文章中犀利地指出:当今的科技媒体存在"75/20/5定律",即科技新闻当中75%有点靠谱、20%纯属胡扯,而完全属实的仅有5%。


以下内容翻译自西格勒的文章原文:  扫荡文章"库存"时发现规律
  几个月前我难得休了一次假,并且决定在这段时间把过去一年里点击"先存后看"而积压的大量科技新闻扫荡一空。
  读了几十篇文章之后,我开始发现一些规律;而读了几百篇文章之后,我总结出了一条"75/20/5定律",即:任选一天,大家读到的科技新闻当中大致存在这样的比例——75%有点靠谱,20%纯属胡扯,5%完全属实。
  这听上去可能有点夸张,但事实的确如此,至少我在过去一年里收藏的数百篇文章就是这样的。有些文章我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报道有误,还有些文章禁不起时间的推敲。总之,我觉得自己这个理论没什么问题。
  而且,我已经对这一现象思索了一年半之久,但情况并无改善,而是变得更糟糕了。
  软文、喷子、快餐主义充斥科技博客圈
  大家可能希望我给出一些例子,但是说实话,几乎大家读到的所有内容都是例子。我在此就简要说一下最近人尽皆知的一件事吧:
  今年5月,关于谷歌收购众包式地图导航服务Waze一事,科技博客网站TechCrunch言之凿凿地声称"有多方可靠消息来源称,谷歌收购Waze的传闻纯属不实传言"。但是,几周之后呢?
  这不禁让人怀疑,TechCrunch所谓的"多方可靠消息来源",与向另一家科技博客网站Pandodaily有鼻子有眼地透露社交电子商务网站BeachMint即将散伙的消息来源,是不是同一伙人。
  我在此点名TechCrunch和Pandodaily,是因为我对它们再熟悉不过。我现在依然不时为TechCrunch撰稿,而且依然算是PandoDaily的投资人(通过CrunchFund)。这两家网站现在都有实力做出优秀的报道,并且常常做得不错。但是与此同时,这两家网站也在一个垃圾丛生、真相难觅的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的凯文·鲁斯(Kevin Roose)曾经认为,多唱行业赞歌能让科技博客向商业媒体转型。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策略导致的结果——科技博客网站上最烂的文章都与稍加改动的新闻稿没什么区别。
  在我看来,事实与鲁斯的想法正相反——很多科技媒体有向极端愤世嫉俗的"喷子"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另一半媒体开始朝哗众取宠的方向发展,净把一些荒谬可笑不着调的观点做成GIF动态图片博取页面浏览量。
  但是,我依然没有失去希望。一些网站依然坚守着致力于"5%真相"的节操,从我消化的文章"库存"来看,AllThingsD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此外,主流科技媒体往往更靠谱,虽然它们偶尔也会搞出恶心的乌龙——而且,它们出消息的速度常常慢得不得了。
  在科技博客圈里,关于"速度与准确"的争论由来已久。当初我混迹于这个圈子时,绝对是属于"速度派"的。发点东西出来,然后真相自会浮出水面——亲,新闻流程就是这样的。如果读者不喜欢,就让他们去读别的东西吧!
  警告读者:认真你就输了
  但是,我现在担心的事情是:我们在这条"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歪路上走得太远了。所有被报道的消息不管有多么不靠谱都会被广泛传播,速度和夸张大获全胜,而准确和精细濒临死亡。虽然我们尚未进入另一个"黄色新闻"(注:美国19世纪末盛行的一种新闻报道手法,为取悦读者而强调哗众取宠的标题和夸大事实的内容)时代,但是我们正在朝这一方向发展。
  更糟糕的是,人们越来越难意识到这些网站对不靠谱的消息负有责任——出了名不靠谱的PandoDaily例外。那些了解真相的人很少会说出来——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今的新闻圈节奏飞快,一则报道往往转天就会被人们忘记,除非给人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
  此外,很多时候时候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企业或投资者出于种种原因(例如竞价战,等等),存心希望不靠谱的消息广为散播。这就是"玩家反被玩"了,最后的输家只有真相和读者。
  我希望我能想出一些解决办法,但是我也没办法。这座繁芜丛杂的森林也许可以进行自我净化,也许不能。我只想提醒所有像我一样热爱阅读科技新闻的人:别把新闻太当真,要保持怀疑态度,要大大地保持强烈怀疑态度。你读到的东西完全正确的概率非常非常小,里面可能有真有假,也可能完全失实——要记住这一点。
  科技记者应有的节操
  科技记者们,千万别犯懒!你们可以说服自己相信任何所谓的事实,但是不靠谱的消息来源并不能证实任何事情。要想找到真相,最好的方法往往是多方面反复推敲。从单一消息来源几乎不可能获得全部信息,而他们来找你们透露消息没准就是为了忽悠你们。要收集多方信息,要对每一则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要发挥你们的创造性思维。
  不要为能写而写,要为应当写而写——要么就什么也别写!
http://media.sohu.com/20130724/n382468785.shtml


249#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09:47: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杨伯溆
“试想,如果我们介入蓝光传播的路径,那么就能推迟死亡。不过,我们无法阻止衰老。由此可见,衰老与死亡是两组平行的力。”戴维说。 //@段永朝: //@云泉微博: //@成德明:额!这样啊!

@潇湘晨报
【死亡其实是一道蓝色光波从一个细胞蔓延至另一个细胞】科学家在研究蠕虫生命周期最后阶段的生理学过程时发现,一道蓝色的荧光像波浪一样从一个细胞扩散到另一个细胞,直至整个生物机体死亡。研究者戴维说,"就像是死神,跟踪每一个细胞,并扩散至全身,直到整个机体消亡。"
http://t.cn/zQMespr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
轉發(63)
|
評論(16)

53分鐘前來自皮皮时光机


|
轉發|
收藏|
評論

29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250#
发表于 2013-9-1 19:35: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华盛顿大学成功实现人脑至人脑信号传输
2013年09月01日 14:23   新浪科技     我有话说(108人参与)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日上午消息,华盛顿大学近期宣布,8月14日,该校研究人员拉杰什·拉奥(Rajesh Rao)成功向同事安德里·斯托克(Andrea Stocco)发送了控制手指运动的大脑信号,首次证明了人际之间大脑信号传输的可能性。
  近年来,“大脑计算机界面”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这样的设备能读取大脑信号,并尝试将其转换为机械臂的运动。例如在去年的一项试验中,通过植入大脑中的设备,受试者成功使用大脑信号驱动了机械臂的运动。杜克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则证明了在小白鼠之间,以及人与小白鼠之间大脑信号传输的可能性。所谓的“穿颅磁刺激”已成为治疗老年痴呆症等神经疾病的一种方式。
  该研究团队在网站上发布了试验视频。在这一试验中,拉奥佩戴着用于读取大脑信号的电子设备,同时注视着一个视频游戏。在游戏中,拉奥想象着右手手指的运动,而这驱动了斯托克手指的运动。后者当时坐在距离较远的另一个实验室中,佩戴着能向大脑发送磁刺激信号的设备。拉奥的思维经由互联网进行了传输,驱动了斯托克的运动。斯托克当时感觉,手指出现了不由自主的运动。
  斯托克在声明中表示:“互联网是连接计算机的一种方式,而目前也能连接大脑。我们希望读取大脑的思维,并进行从大脑至大脑的直接传输。”在进行这一试验之前,研究人员获得了华盛顿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不过,杜克大学神经科学家米谷尔·尼克莱利斯(Miguel Nicolelis)表示:“他们所做的就像是使用电话信号向大脑发送磁震荡。这不是真正的大脑至大脑界面,即人脑之间的直接交流。这是单向的。因此我认为,目前宣布已开发出真正的人脑计算机界面还为时过早。”
  对于这一试验成果,华盛顿大学发言人米歇尔·马(Michelle Ma)表示:“这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真实的。”研究人员计划将这一成果发表在一份科学类学术期刊上。(维金)

@新浪科技
【华盛顿大学成功实现人脑至人脑信号传输 】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大脑信号读取设备、互联网以及向大脑发送磁刺激信号的设备,成功在两人之间传输了控制手指运动的大脑信号,首次证明了人际之间大脑信号传输的可能性,但目前这种传输还只是单向的,不是人脑之间的直接交流。http://t.cn/z85Rxul




(26)| 轉發(208) | 評論(66)
今天 17:54來自新浪微博


http://tech.sina.com.cn/d/2013-09-01/14238696612.shtml#483253-tsina-1-62604-1cf60a7c37a7bc296a2ba7aba0120190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