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慧晓婉 于 2012-6-23 02:44 编辑
【评论43】
拒绝广告植入是传媒人的一种风骨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再度擦亮国产纪录片的品牌效应,也让诞生不到一年半的央视纪录频道赢得赞誉无数。昨日,央视首次单独为一个频道而举办的推介活动——“2012央视纪录频道节目·广告资源推介会”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行。据记者了解,去年底该频道广告资源已经预售出2/3,如今在“舌尖”等作品热播效应的推动下,剩下的1/3广告资源已变得格外抢手,价格自然也已水涨船高,预计销售额将比此前的2/3整体高出10%左右。此外,记者还获悉,《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已处于筹备立项阶段,最快有望于年底开拍。(《新闻晚报》6月8日报道)
受众作为传播模式的中心环节,一档节目的成功与否很多决定于受众是否想看,能不能接收传者所要想表达的信息,并与其进行一些互动和共鸣。这样才能够完善整个传播过程,立足于对受众心理需求的分析,《舌尖上的中国》通过琳琅满目的美食展现,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吃”大概是最能把所有中国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拥有多个物种的地大物博的中国,经过历史演化形成了很多精致的饮食传统文化,加以拍摄雕琢,自然造成了诱人食欲,引人观看,发人热议的效果。就如一些影评所写:美食事关童年记忆和身份认同,是最有效的族群凝合剂。身为中国人,再怎样的‘世界主义’,他还是会有一颗中国胃——一颗见过世面的、被惯坏了的、挑剔的中国胃。”这颗中国胃自然给他迎来了一大片观众,人们的欲求不再局限于知道自己这方怎么吃,也对全中国各地的食物感兴趣;人们不再关注哪些地方有什么,更多是了解一种咨询——这道菜怎么做出来;人们也不只是想和自己的“胃”分享,想把这样的纪录片推广给大家,让大家都了解,让世界知晓,从而迸发出中国人的自豪感。
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这部纪录片无疑可以囊括各个年龄层的受众,舌尖上的热度还没有减退,第二季的浪潮就要来临。《舌尖上的中国》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的原由不用在过多斟酌,之能够说这样一部综合了诸多因素的作品背后的确有很多值得人考究的东西。抓住了公众的心理,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提升了民族的情绪,这一系列都是我们非得思考和抓住的已有优势。但是,它还是处于一个亏损的情况,传媒是一个很奇妙的社会性活动,其中包含了各种利益关系,怎么给受益方宣传,怎么让所有人得到一种应有的效应感想。可喜的是,这部片子背后真有一种很感人的风骨,那就是尽力把片子做得更加公益化,更贴近人的心灵,更于抒发人的感情。 纪录片的公益性质在于传承人一种精神,给人一种感受,教化人一种力量,有幸看到这样的编剧说出这样执着的话,希望这样的立意和决定能够一直得到人们的声援和他们的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