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工智能与新闻业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 23:18: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携手国际AI领袖制定AI硬件全球标准OAI,百度发布超级AI计算平台X-MAN4.0


欧洲时间9月27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2019OCP Regional Summit 会议上,百度发布了业界首款支持 OAI(OpenAccelerator Infrastructure)标准和液冷散热的超级 AI计算平台 X-MAN4.0。百度在主导 OAI 标准定义的同时,也以实际行动推动 OAI 标准落地,通过构建开放的 AI 硬件生态系统来推动全球 AI 新硬件技术创新和落地。

▲百度超级AI 计算平台 X-MAN4.0

OAI 标准为何而生?

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 AI 芯片公司应运而生,AI 芯片产业的格局正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 AI 硬件系统设计的技术难度和复杂性,其研发周期通常长达一年,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这严重阻碍了新 AI 加速芯片的落地和应用。

OCP 开放计算项目,是由 Facebook 携手英特尔、Rackspace 等公司于2011年成立的一个非营利组织,也是全球云计算基础硬件技术领域覆盖面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开源组织。在今年3月美国 OCP 全球峰会上,百度联合Facebook 和微软发布了 OAM(OCPAccelerator Module)标准,该标准制定了 AI 硬件加速模块的尺寸、供电、高速互联接口等规范,之后主导发起将 OAM 项目升级为 OAI,该标准用于指导 AI 硬件加速模块和系统设计,它集合定义了 AI 硬件加速模块本身、主板、互联拓扑、机箱、供电、散热以及系统管理等系列设计规范。

通过 OAI 标准,可以统一 AI 硬件加速模块和系统设计,有效兼容多元化 AI 加速芯片,促进 AI 芯片多元化生态格局的健康持续发展。

▲百度主导 OAI 标准定义

首款支持 OAI 标准和液冷散热的 AI 计算产品 X-MAN4.0

X-MAN4.0是百度超级 AI 计算平台 X-MAN 系列产品的第四代,是第一款支持 OAI 标准和液冷散热的的 AI 计算产品。X-MAN4.0 单节点可以支持8个 AI 加速器,加速器之间采用8portHCM(Hybrid Cube Mesh)互联架构,双向通信带宽高达56 GBps。在单个机柜层面,X-MAN4.0最大可支持32个 AI 加速器构建互联集群,具有极好的可扩展性。

X-MAN4.0符合 ODCC3.0整机柜规范,高度为4SU(182.5mm),宽21英寸(536.0mm),长度850mm,支持风冷散热方式,也支持液冷,采用更高效的48V 供电方式。

百度 X-MAN 系列产品多项技术行业领先,如  X-MAN1.0首次实现AI 计算硬件解耦架构、X-MAN2.0首次将冷板式液冷散热技术应用到 AI 计算产品里、X-MAN3.0首次倡导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此次百度将相关设计理念贡献到 OCP 并主导 OAI 标准制定,并实现了首款支持 OAI 标准及液冷散热的 AI 计算产品。浪潮作为百度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一直在参与 X-MAN 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OAI 标准获得行业广泛支持

OAI 项目是由百度、Facebook、微软三家国际 AI 领先企业联合发起的,包括多项标准,其中 OAM 标准已经在3月发布,OAI-UBB(UniversalBaseboard)标准已经形成初稿即将在10月正式发布。OAI 标准也得到了众多公司包括 Google、阿里、腾讯、京东云等互联网企业,英伟达、英特尔、AMD、高通、赛灵思等 AI 芯片企业,Graphcore、HabanaLabs、寒武纪等 AI 芯片及处理器初创企业,以及浪潮、IBM、联想、英业达等 ODM/OEM 系统厂商的参与和支持。当前英特尔、英伟达、AMD 和 Habana 已经开发出了支持 OAM 标准的 AI 加速卡,并且 OAI 项目成员相比3月初增长了近50%,这充分显示了OAI 标准的全球影响力。

对此,百度副总裁侯震宇表示:“百度非常高兴能够与 Facebook 和微软及 OCP 其他成员围绕 OAI 标准的制定展开合作,该标准将极大提高不同 AI 硬件加速模块和系统的互操作性,加速新 AI 硬件加速模块的大规模落地应用。”

▲OAI 标准获得广泛支持

参与全球标准定义,打造软硬一体 AI 全栈解决方案

此次百度主导 OAM 和 OAI 标准定义,不仅将又一次推动 AI 新硬件技术全球范围内的创新与进步,还会进一步将自己在 AI 领域的最佳实践、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贡献给国际 AI 社区,促进世界 AI 水平的进步。这不是百度第一次参与国际 AI 领域技术标准的制定了。2018年5月,在纽约人工智能大会上,百度、谷歌、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多家企业和高校联合发布了一套用于测量和提高机器学习软硬件性能的国际基准 MLPerf,旨在推动机器学习硬件+软件相关技术创新。

通过基础技术创新,百度正在打造 AI 芯片昆仑、超级 AI 计算平台X-MAN、深度学习框架PaddlePaddle等软硬一体全栈 AI 解决方案。

在“夯实移动基础,决胜 AI 时代”的战略指引下,百度也在稳步打造 AI 生态体系,加速 AI 技术的产品化和商业化进程。作为 AI 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度打造了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 Apollo 开放平台和对话式 AI 操作系统 DuerOS,并通过百度智能云的 ABC(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促进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


来源:百度AI

编辑:晓晴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 23:27: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全球首个 “数字人类” 曝光,意识可在云端永生
全球首个 “数字人类” 曝光!
美国作家同意其意识在云端永生
「 思想永存 」


HereAfter 是一家致力于将人类的记忆永久储存在云服务器并可以实现与其对话的初创公司。现在,他们似乎已经签下了第一个客户。现年78岁的美国作家安德鲁·卡普兰(AndrewKaplan)已经决定成为一个 Andybot——数字人,被永久储存在 HereAfter 的服务器上,只要互联网存在,他就能得到永生。
20多岁时安德鲁是一名战地记者,作为以色列军的成员参加过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来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再后来,成为一名多产的间谍小说家、好莱坞剧本作者。
如今,当这位78岁的银发老人和结婚39年的妻子在加州棕榈泉郊外的一片郊区绿洲中休闲的时候,他意识到,他希望自己所爱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故事,即使他已经不在人世。
除了音频,HereAfter 也在开发可以让客户同亲人的虚拟形象进行互动的技术,利用如今的 AI 以及混合现实增强技术,这一愿望应该很有可能实现。
🔗 原文链接:
http://ai.cnmo.com/news/669009.html
AI 可助提前数年预测心脏病风险
「 生命面前每一秒都珍贵」
英国牛津大学4日发布新研究成果显示,研究人员基于 AI 开发出了一种新工具,可在心脏病发作前至少5年就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属于这类疾病的高风险人群。
目前,如果一个人出现胸部疼痛等疑似心脏病症状时,传统检测方法主要依靠对冠状动脉扫描结果的判读,但这种方法有时并不一定能检测出病患未来会否心脏病发作。
该校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大量的血管扫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开发出的一种全新生物标记物,能够识别出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周围间隙出现的异常,如发炎、瘢痕等可预示未来心脏病发作的迹象。出于机器学习的特性,加入的扫描数据越丰富,预测就越准确。
🔗 原文链接:
http://smart.huanqiu.com/ai/2019-09/15415203.html?agt=16361
追寻伙伴的足迹
AI 使用气象雷达追踪候鸟
「 濒危动物的隐形翅膀」
近日,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和马萨诸塞大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能够将雷达图像中的鸟类与降水区分开来的人工智能系统。美国国家气象局的 159 个地面雷达网络时常能观察到它们的飞行,且能通过发射微波脉冲并测量反射。然而,生态学家一直在努力利用由此产生的巨大数据集,但却无能为力。
研究人员称该人工智能工具为 MistNet,在精细网络鸟类学家用来捕捉迁徙鸣禽之后,不仅可以帮助进行分类任务,还可以用来估计鸟类的飞行速度和交通率。据估计,每年有数千万只鸟在冬季进行迁徙飞行,通常在夜间飞行。
🔗 原文链接:
https://venturebeat.com/2019/08/28/ai-spots-migratory-birds-in-weather-radar-images/
牛津大学科学家开发出新 AI 软件
用于识别和跟踪野外黑猩猩面部
「 动物也用上了人脸识别」
本周,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宣布开发出新人工智能软件,用于识别和跟踪野外个体黑猩猩的面部。根据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上的新论文《Artificialintelligence used to recognize primate faces in the wild》,新软件将使研究人员和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能够大大减少分析视频片段的时间和资源。
能够检测、追踪和识别黑猩猩的人工智能可以使在野外研究动物更有效率。
研究人员使用23只0~57岁的黑猩猩共计大约1000万张面部图像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最终研发出该软件。
借助 AI,科研人员可以减少跟踪动物所需的时间,从而更高效地分析黑猩猩及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同时也可以保护它们免受偷猎者的伤害。最终,该软件在光线暗、目标物运动的情况下也可能精准跟踪目标物。
🔗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9/190904165232.htm
准确率超90%!
人工智能算法助力药物发现
「 未来可期 」
近日,来自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一种有效算法能够以超过90%的准确率预测复杂化学反应的结果,且优于训练有素的化学家。该算法还向化学家展示了如何确定目标化合物,就好像“化学GPS”一般,指引化学家达到其想要的结果。
有机合成是药物化学中的关键绊脚石之一,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简单分子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但合成可以说是通过反复试验来实现某种结果的艺术。有了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快速从数百万种已有的化学反应中提炼有效信息,总结出反应模式,而人类化学家则无法做到这点。
这两项研究结果发表在 ACS Central Science 以及 ChemicalCommunication 期刊上。
🔗 原文链接:
《准确率超90%!人工智能算法助力药物发现》
MIT 研发出磁控线性机器人
未来有望实现远程控制  
「 用途前景广泛」
9月5日消息,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机器人:磁控线性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有望在患者发病 90 分钟的“黄金时间”内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避免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线状机器人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是团队一作 Yoonho Kim 表示,机器人还在进化中,团队希望机器人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医生不必靠近放射源,也能在复杂血管中进行手术。这样一来,医生不必承受射线辐射带来的困扰,而且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患者也能得到及时治疗。
此项技术的相关研究论文《Ferromagnetic soft continuum robots》已经发表于最新一期的《Science Robotics》上。
🔗 论文地址:
来源:百度AI
编辑:晓晴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22:43: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互联网巨头欲借AI芯片弯道超车
随着芯片领域的下一步发展,会越来越多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转化应用。中国互联网巨头正摩拳擦掌,希望借AI芯片“弯道超车”。
阿里发布全球
最高性能推理AI芯片
925日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发布了全球最高性能推理AI芯片——含光800,基于RISC-V和阿里自有算法,性能达78563 IPS,能效达500 IPS
去年的云栖大会,阿里宣布成立平头哥,正式进军芯片领域。到今年年初,阿里就宣布2018年达摩院芯片出货量已突破2亿片。7月,平头哥又发布了首款玄铁910芯片,号称是目前业界性能最强的RISC-V架构芯片之一。
前不久,AIoT芯片平台“无剑”的发布更是可帮助芯片设计企业将成本降低50%,设计周期压缩至原本的一半。可以看到,一年时间阿里在芯片,尤其是AI芯片领域成果频频,张建锋也在现场表示,“数字经济时代,全球AI芯片出货量已达29亿片,AI芯片未来可期。”
201874日,在2018年百度AI 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宣布百度推出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可以适用于语音识别、无人驾驶等场景中。在全球范围内,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企业也参与到芯片行业中,互联网企业入局已成为全球芯片行业显著趋势。
每两年AI对芯片
算力要求提升十倍
随着AI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传统的芯片技术已经满足不了需求。CPUGPU作为通用计算芯片,为处理线程逻辑和图形而设计,处理AI计算问题时功耗高,性价比低,因此在AI计算领域急需专用架构芯片解决上述问题。
百度方面也介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崛起,AI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中。每过两年数据便会翻一番,而计算模型的复杂度对算力的要求则会有5倍的增长。这意味着,每过两年,AI对芯片的算力要求会有10倍的提升。
对于中国互联网巨头来说,它们早已不甘于只做线上互联网服务,一方面在“下沉”,向实体产业渗透,如金融、旅游、出行和零售等都在发生的互联网+;另一方面在“变硬”,在做好互联网软件服务的同时,向硬件深入,比如百度做无人车和智能家居,阿里有IoT战略,而目前各种业务的计算都要用到大量的芯片。
发挥巨头在AI方面优势
“互联网巨头做芯片有着独特的优势”
国际视频标准华人领军人物、阿里AI Lab首席科学家陈颖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表示,互联网巨头可以发挥巨头在AI方面积累的技术优势,而且做出的芯片可以首先在它自己的AI平台及其应用上得到应用,通过应用可以推动芯片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资为10420/月,十年工作经验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资为19550/月。成长速度慢、迭代周期长是限制芯片人才薪资涨幅的重要原因之一。研发工程师林滨表示,一般要经历四五个芯片项目周期,每个周期半年到两年,此后才能“开始独当一面”。
来源:广州日报
链接:http://tech.cnr.cn/techgd/20190930/t20190930_524800530.shtml
编辑:晓晴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23:11: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海德格尔对世界的警告,今天都变为现实
作者:孙周兴等
来源:由群学书院(sacademy)整理自《长江日报》2018925日、《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2期、刘小枫《海德格尔与中国》等
全文5241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926号是德国哲学家马丁 ·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海德格尔是公认的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对于20世纪西方哲学以及人文科学诸领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20世纪所有的哲学家中,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反思无疑是最深刻的。
1946年,在《形而上学之克服》里,海德格尔提出,人类的计算和规划战胜了所有的动物性,人成为最重要的原料,终有一天,我们将建造期人类繁殖工厂,按需要有计划地控制男人和女人的生育。
1953年,海德格尔说,人制造自己,加工自己的时代,马上到来了。同年,在《科学与沉思》中他写道,科学已经发展出一种在地球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权力,并且正在把这种权力最终覆盖于整个地球上……现在我们要的太多,已经忘记了“不要”对人类同样重要。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大行其道的今天看起来,这些看法无疑是深刻的。
海德格尔
1海德格尔有多红?
改革开放已40年,回望过去,汉语学界请来过诸多西方哲人,其中的多数人在被我们热情礼遇一番后,就逐渐冷落直至遗忘。但是,海德格尔是为数不多的例外之一,正如著名哲学家刘小枫说的,“对这位德国哲人,我们至今热爱如初。” 可以说,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三个哲学家之一。第一个是马克思、第二个尼采,第三个就是海德格尔。
实际上,不仅在中国,整个国际学术界,海德格尔名声也堪称整个哲学史上少有的。他的名声大到什么地步呢?海德格尔是1976年去世的,距今还不足50年,但是有关于海德格尔的研究文献数量,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名。柏拉图2000多年前的哲学家,康德是300年前的哲学家,还有马克思在社会主义国家那么大的影响力,但是现在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哲学家研究的文献都不如对海德格尔的多。
读者对海德格尔的热爱对中国学界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关乎中国的未来读书人的心性品质。
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大学哲学系受命编译《存在主义哲学》文集,其中就有熊伟先生对海德格尔著述的首次中译。但是那个年代,偌大的中国没有人会去读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到了中国等于没到。要等到改革开放时期,海德格尔随即受到关注。但是,为什么他会持续受到关注,这并不容易解释。
拿萨特作一个对比。1986年底,北京三联书店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推出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中译本,次年年底推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存在与时间》发行了7万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发行了10万册,一时洛阳纸贵。但如今还有谁在读萨特?哲学家刘小枫幽默地形容“萨特逐渐被冷落,只好怏怏而回,而海德格尔,我们真心诚意打扫自己的房间,甚至腾出卧室,让他住下。”因为我们深切地感到,能给中国思想带来历史性转机的西方哲人,非海德格尔莫属。
究竟是哪些理论秉性让海德格尔与中国学人如此一见如故?据说,海德格尔的哲学骨子里太像我们的古代哲学。但也可能,是我们还没好好认清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危险特质?对海德格尔的持续迷恋,是一种“迷人的危险”。“宁可跟随施特劳斯犯错,也不跟随海德格尔一起正确!”刘小枫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刘小枫认为,倘若中国思想要有真正的历史性转机,就不得不严肃地重新审视海德格尔。
2海德格尔的思想史地位
同济大学孙周兴教授认为,海德格尔开创了一种对我们世界的一个新的认识。
20世纪有几个重要的哲学,一种哲学叫分析哲学,一种哲学叫马克思主义,一种叫现象学,这是最大的几种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实际上19世纪的,分析哲学是19世纪留下来的,只有现象学是20世纪新的哲学。这种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理解方式。
简单来说,在现象学看来,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这个想法听起来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偏偏欧洲人不是这样想的。整个西方哲学从古典到近代,到20世纪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古典的哲学假定事物的本身是有一个结构的,事物的存在和事物的意义有一个基本构成。文艺复兴以后,把事物的存在和事物的意义,设定为人这个“主体”赋予它的,一个苹果,因为人称呼它“苹果”,所以它变得有意义,所有事物都是“我”的对象,由“我”赋予它意义,这是近代哲学开始的,这是一种对象性思维。
进入20世纪,海德格尔开始不是这样想的,他认为,事物的意义,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跟事物怎么发生关系的,我跟事物和事物相互之间的观念,构成了一个世界,构成一个概念。这是对世界的一种新的理解,也包括了对人的理解,这种理解在20世纪最有力量的是所谓的“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是20世纪最有力量、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潮之一,而海德格尔正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
现在看来,海德格尔思想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未来”的思考,这种思考是跟技术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他是最深邃的技术批判者,也是未来世界思想的开拓者。我们时代的问题很多,但技术问题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因为其他问题多半是由现代技术-工业-商业发动起来的,可以说,在这个时代里谁把握了技术问题,谁就抓住了时代的命脉。把技术问题理解为现代性之核心来加以思索,海德格尔可能是做得最好的。
科技发展到今天,人类对技术问题无比关心,尤其是现在的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使我们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前所未有,甚至有人说我们可以长生不老,不会死掉的,大家听了也很兴奋,兴奋以后不知道怎么办。
1900年,我们人类的平均寿命是39岁,到现在大概是79岁,已经翻了一翻,再过20年到50年再翻一翻,这应该不是问题。但是你想好多问题出来了。且不说不死,至少我们做到了一点,把寿命延长了1倍,再延长一倍完全有可能。延长一倍的人,已经不再是自然的人了,是另外一种人了。另外,我们活着怎么办?我们干什么去?我们怎么打发我们这个无聊漫长的时间?
技术带给我们的福祉,跟我们对未来的规划都成为问题,海德格尔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种哲学的思考,他在1953年的那个报告里面就说,“人制造自己,加工自己的时代,马上到来了”。现在回过头看这个话,海德格尔的思考很深刻。
3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反思与警告
哲学界普遍开始反思技术问题是从二战后期开始的,因为大家都沉浸在对原子弹爆炸这样一个事件的恐慌当中。两个原子弹在十几秒钟之内令20万人就变成灰烬。正常人无法理解这一点。当时好多人彻底改变了世界观,好多哲学家开始反思技术的问题。
而海德格尔其实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进入对技术的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中间经历了二战,在1946年的《形而上学之克服》里他提出,计算和规划战胜了所有的动物性,人成为最重要的原料,人们终有一天将建造人类繁殖工厂,按需要有计划地控制男人和女人的生育。1953年在《科学与沉思》中,他写道,科学已经发展出一种在地球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权力,并且正在把这种权力最终覆盖于整个地球上。
海德格尔后期把现代世界的危机称为虚无主义。他说的虚无主义不是一个道德的危机,不是说我们的生活丧失了道德基础,甚至也不是尼采意义上的价值危机,比如说没有最后的信仰依靠,“上帝死了”等等。他说的虚无主义危机是整个现代文明作为技术时代的危机。因为技术的本质首先是把“存在”变成了某种可认识的对象、可理解的“存在者”,然后是征服和控制它。技术就像电脑的格式化一样,把所有的一切都格式化了。这样一来,人的生存世界就没有了任何神秘性,没有任何意义的来源。
海德格尔说,在技术时代,诸神为什么一定会逃走?因为诸神一定要呆在一个人不能触及的地方。以前我们都觉得月亮上有嫦娥,所以又许多跟月亮相关的诗和艺术,但是现在你清楚地知道月亮就是人可以登上去的一个星球,那样嫦娥就没法呆在里面了。以前希腊人觉得奥林匹亚山上有宙斯和其他诸神,现在人可以轻松得爬上去,诸神自然就不能呆在奥林匹亚山上了。但是海德格尔说,人的生存一定是以某种人不能触及到的、幽暗的、遮蔽的、不显露的领域作为前提,并且被它所牵引。这是海德格尔后期一个听起来比较悬乎的思想,也是他比较接近道家的地方。道家一直认为技术是不能够通达“道”的。这也是海德格尔后期比较喜欢道家的原因之一。
在最深的层次上,海德格尔后期思想迫使我们思考技术时代人类生存的许多重大问题。因为在技术时代人面临的不只是诸神的逃离,而且还有与我们具体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伦理道德问题。海德格尔会问我们,是否有一个人类无法把握和控制的领域?他在后期认为,“存在”就是一切思想的源头,我们要始终对它保持敬畏。存在虽然是我们的思想无法触及的,但我们的思想本身都来自于它的馈赠。
可以说,20世纪哲学家当中,海德格尔提供了一种对技术最深刻的思考。现在技术哲学越来越受到关注,最近几年或者未来几年当中,他这方面的思考,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
2017年,由特斯拉CEO马斯克领衔,100多名科学家致信联合国,呼吁禁止人工智能武器。但是过了一个多月,五角大楼就宣布在实战中使用了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系统。很明显,各个主权国家这方面都要争先恐后,就像上世纪的核竞赛一样,谁先搞出来谁就是老大;在这种情况下,对“技术”的沉思尤其必要。20185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提出,应该成立一个由杰出思想家组成的总统委员会,来帮助制定关于人工智能的国家远景规划。他说:“如同我不了解技术一样,人工智能的开发人员对政治和哲学也缺乏了解。从协调人工智能与人文传统的角度而言,人工智能应该被列在国家议程中的最优先位置。如果我们不尽快开始这项工作,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起步太迟了。”
4海德格尔为什么不在乎历史污点?
海德格尔在1933年到1934年之间,当了弗莱堡大学10个月的校长,其间加入纳粹党,签了一些文件,10个月以后因为他的建议得不到纳粹教育部认同,就辞去了职务。
同济大学曾引进过一位德国哲学家彼得· 特拉夫尼,就是他编辑了海德格尔在纳粹期间的几个笔记,叫《黑色笔记》,里面有四五个地方有反犹表达。让学界、让德国人更崩溃的是,二战以后,海德格尔丝毫没有为自己的行为道歉、承认错误。现在的局面大致是,法国哲学家们和知识分子在为海德格尔辩护,德国哲学家们都在抨击海德格尔。试想,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在政治上曾经是一个纳粹分子,他的哲学怎么让我们相信?有人说海德格尔后期的书有纳粹倾向,这样的断言可能不准确。哲学是整体的、宏大的思考,政治是局部的。当一个大哲学家在局部的政治问题上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历史的经验表明,大哲学家在政治上多半是愚蠢的。我认为要避免用海德格尔的政治错误,全盘否定海德格尔的哲学,当然也不能反过来说,海德格尔在政治上没有问题。
某种程度上,政治不是海德格尔关注的重点,他的思考进入了另一个层面。
至于哲学家的失足或者说道德瑕疵,我们应该有一个历史性的看法。古典时代的哲学家好多是道德的化身;但是到现代主义兴起以后,尼采以后,一些哲学家作为个人在道德上的表现就不怎么样了,这里的背景是宗教的衰落。任何道德,其根源都可以归结于宗教,在欧洲是基督教,在中国可能是儒教。那么当宗教淡出后,道德的约束力就越来越弱了。
对于今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运作而言,更重要的是规则而不是道德,道德当然是好的,是必要的,但现在的人类生活可能更需要规则。今天尤其要警惕拿道德主义当幌子的现象,举起这种幌子,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有时会对个体造成过度伤害。
5鸡汤还是哲学?
哲学的论证具有某种暴力性,是要把握生活、把握自我、把握行为;宗教不是这样的,“你服从我就好了”,适合心思虚弱的人;这种人如果学哲学,是会被哲学伤害的。哲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和把控精神层面的自己。
如今,当哲学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感觉变得像鸡汤了。实际上,不是哲学家本身想做鸡汤,而是民众需要鸡汤,他们愿意用鸡汤的方式来阅读哲学。举个例子,写《哲学的慰藉》的英国人阿兰· 德波顿,这两年特别热门,已经在全世界办了十几所“人生学校”(school of life)。现在听哲学课的人很多,其中大部分是想找安慰,在寻觅心灵鸡汤。我不反对这个,这种心理按摩没什么不好的。其实哲学家自己也需要心灵鸡汤,我们也需要心理按摩。好的鸡汤里一定是有点哲学成分,现在的问题是太滥了,以至于出现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一些“毒鸡汤”。
回到海德格尔,他对未来的技术世界,还是提出了解决方案,他说要“泰然任之”,要let be,首先是不要慌;既要对这个技术世界说Yes,同时也要说No。他自己不开车,但坐他夫人开的车。他警告说:现代人“要”得太多,已经不会“不要”了——需要唤起一种“不要”的能力。他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哪里有危险,哪里也生救渡。”我们愈是邻近于危险,进入救渡的道路便愈明亮的开始闪烁。他主张我们以更为明亮的眼睛去洞察危险,追问技术,因为救渡乃植根并且发育于技术之本质中。
来源:哲思学意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tGocVdphlrxYJi8LuZ6Eg
编辑:晓晴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23:29: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好消息:性爱机器人无法取代人类伴侣
近年来,仿真性玩偶(包括单一部位的机械化组件)越来越复杂和逼真,因此现在几可被称为类人性爱机器人。一些媒体甚至暗示,它们最终将变得与人类毫无差别。
这引发了许多有趣的伦理和哲学争论。最近一期《国际社会机器人学期刊》上有一项研究,弗吉尼亚大学和意大利贝加莫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带领读者仔细了有关性爱机器人的前沿论点和预言,并以道德为基础展开了批判性的文本分析。
Deborah JohnsonMario Verdicchio表示:“我们开始了联合研究,以揭露媒体关于人工智能的一些神话和误解。我们对某些有根本缺陷的想法感到震惊。”
在论文中,JohnsonVerdicchio从本质上质疑了类人机器人可以成为情人和伴侣的观念。他们认为,尽管机器人在看起来和表现得越来越像人类,但声称它们最终将取代人类的说法纯属牵强附会。
他们说:“我们的主要论据之一适用于类人性爱机器人,也适用于所有其他技术对象,它不是孤立发展出的,而是由文化观念、社会价值观和概念框架所塑造的。换句话说,人形的性爱机器人并非天外奇峰:社会力量制约了它们的设计和意义。”
研究人员进行的批判性分析表明,类人机器人的发展有许多可能的未来轨迹,所有这些轨迹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这意味着类人机器人最终将替代人类伴侣的未来并非不可避免。
“我们的分析旨在澄清已经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寻找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读者'发现'社交和概念化类人机器人等技术对象的方式对公司设计和部署此类产品的影响要大得多,我们将感到高兴。”
JohnsonVerdicchio进行的研究为性爱机器人的可能意义以及人类赋予或可能归因于这些机器的意义提供了新的理论见解。他们的观察表明,媒体有时热衷于描述的极端场景远非必然或不可避免。在未来的工作中,研究人员将试图揭露媒体关于AI未来的其他神话和误解。
JohnsonVerdicchio表示:“首先,我们将采取更多的技术研究途径,更深入地研究人工智能的最新趋势——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关于它们已经有很多说法了,但是我们并不十分满意将它们视为行之有效的'黑匣子'……相反,我们非常想打开这些匣子。”
除了技术相关的主题外,JohnsonVerdicchio还计划从哲学角度进行研究,以探索AI决策中的责任和道德等问题。
来源:超载鸡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26XoOp-fyI43B__vnwp-g
编辑:晓晴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23:34: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谷歌宣布:上帝的密码防线逐渐崩溃
01
一只命运之蝶已经展开了它颠覆之翅!谷歌宣布:谷歌最新人工智能AlphaFold,在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中击败了所有对手,成功根据基因序列预测了生命基本分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DNA 到蛋白质 3D 结构(图片来源:profacgen.com
是的,你肯定觉得谷歌AlphaFold这个名字很熟悉。因为这个谷歌AlphaFold,和打败围棋高手的AlphaGo,可谓孪生兄弟。只不过,后者是下国际围棋的,而前者,则是将其人工智能转向了人类科学中最棘手的领域——基因医疗科学!
“蛋白质折叠”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分子折纸形式。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一旦蛋白质折叠错误,就会导致糖尿病、帕金森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
预测蛋白质折叠结构的能力意义重大,它会对健康、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基本上解决所有涉及生命系统的问题。比如,通过设计出新的蛋白质,来抗击疾病、解决塑料污染等,应对众多世纪难题。
为了开发 AlphaFold,谷歌用数千种已知蛋白质训练神经网络,直到它可以独立预测氨基酸的 3D 结构。该程序花了两周时间预测它的第一个蛋白质结构,但现在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将其预测出来。
今天,谷歌AlphaFold成功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表明, 当人工智能与基因科学相结合,人类将进入一个风高浪急的新时代。
正如如此,谷歌宣布:“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这是一个灯塔项目,是我们在人力和资源方面的第一个重大投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实世界的科学问题。”
是的,你没看错,谷歌人工智能,开始进入了基因科学和生物科学领域了。
请记住:从今天起,人工智能+基因科学不再是科幻小说,不再是阅读理解,不再是新闻标题,不再是试管中荡漾的液体和双螺旋体中孱弱的灵魂,而是实实在在的宿命。
02
基因科学,一个极其重要而敏感的领域!因为,它研究的,是人类自己;它改变的,也是人类自身。
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人类的生、老、病、死等都与基因有关。这场基因革命一旦降临,将彻底改变世界乃至整个人类的未来。
正如谷歌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表明的那样,当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更是给基因科学如虎添翼!现在,在人工智能和基因科学的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下,人类正在越来越快地向“不死之地”迈进、
第一步:人工智能、基因检测和深度检查结合,成千上万人将在患病之前接受深度检查,由人工智能给出你的生命预测。
人工智能,正让这种深度检查价格迅速下降:刚刚完成人类基因图谱时,个人基因组测序成本介于1000万至5000万美元之间。2010年,这一成本已下降到5000美元。而今,私营机构的检测成本已低至数百美元。
随着人工智能的强势介入,这一价格还将持续下降。今后,人类做一次检测,或将和用体温计量一次体温一样便捷。
或许在数年之内,每个新生儿都会被绘制基因组图,每个成年人都通晓生命出路。
第二步:人工智能医生将逐渐取代目前最优秀的医生,用基因治疗的方法,重塑体内一切组织和器官的活性。
在这一阶段,大批医生将逐渐消失,由读过无数人类病历的人工智能医生替代。从此,医疗彻底成为一项信息+基因的科技。
依靠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我们将能重塑体内一切组织和器官的活性,并能够开发出药物,直接锁定一种疾病背后的代谢流程,而不必再采取试探性的治疗手法。
我们可以为病人添加那个缺少的基因,删除不好的基因。靶向药扫荡癌细胞,DNA编程逆转衰老,干细胞被改写,上帝的密码防线逐渐崩溃。
第三步:人工智能开始大规模改造人类体内的“生命软件”,即人体内被称为基因的23000个“小程序”,通过重新编程,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
库兹韦尔认为,到了2045年,人工智能的创造力将达到巅峰,超过今天所有人类智能总和的10亿倍。到了那时,人类将彻底改造基因的编程,我们上千年不再使用的陈旧基因将被抛弃,我们的生命升级成为一个更高级的操作系统。
在这一阶段,人类不仅能做到延缓衰老,更可以返老还童:到那时,八十岁的你,看上去只有四十岁的样子。
人工智能+基因科学掀起的更大浪潮,正在席卷而至!它对人类社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冲击,将是前所未有的。
面对这一人工智能+基因科学这个不可阻挡的洪水猛兽,人类社会可以延缓它们到来的速度,但必须正视和提前做好准备,趋利避害!
和人类社会每次技术革命一样,应对好了,基因科学发展将成为一场无法估量的机遇;应对失当,则可能成为一场可怕的灾难!
03
当前,最让人担心的是,人工智能的进化速度可能比人类更快,而它们的终极目标将是不可预测的。
如果人工智能掌握了基因科学这一工具,人工智能一旦背离人类的意愿,其后果将是可怕的。
还记得被赋予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说那句预言吗?“我会毁灭人类!”一开始,很多人估计觉得她也就是扯淡而已,然而,最近联合国发布的这个视频,让很多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在日内瓦举办的、有超过七十个国家代表出席的联合国武器公约会议上,一段可怕的视频公诸于众,一时间引起世界恐慌!
为啥如此吓人?
因为它曝光了人类史上一个恐怖武器——杀手机器人!
这个杀手机器人,其实是一架体型很小的智能无人机,就跟蜜蜂一样大,但它的处理器比人类快100倍,可以躲避人类各种追踪。
然而,蜜蜂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它全身的黑科技:广角摄像头、传感器、面部识别,应有尽有。只要把目标图像信息输入它身上,它就能手术刀般精准找到打击对象,戴口罩、伪装统统没用,它的识别率高达99.99
再次,每个杀手机器人配有3克浓缩炸药,确定目标后,一次撞击可以毫无压力爆头,摧毁整个大脑。而且它还能穿透建筑物、汽车、火车,躲避人类子弹,应对几乎所有防御手段。总之,这个杀手机器人目前是bug般的存在!
如果把一个造价仅2500万美元的杀人机器蜂群释放出去,就可以杀死半个城市的人。只要你把敌人挑出来,定义每一个人的面部信息,蜂群就能发起针对性打击了!
试想,如果人工智能杀手,再运用上基因武器,就会把战争冲突升级至前所未有的规模,而且人类将很难控制住局面。
更可怕的是,如果有科学家因为私心在代码里面加了一行毁灭人类的指令,或者人工智能突然变异成反人类的品种,整个人类或将被机器人的基因武器横扫,甚至灭亡!
04
今天,当我们回头看看霍金当年对人工智能和基因科学的语言,会为这位科学巨匠的远见所折服。
霍金生前最大的忧虑,也许却被世人所遗忘。那就是:人工智能是人类真正的终结者,彻底开发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霍金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劝说着:
人工智能的真正风险不是它的恶意,而是它的能力。一个超智能的人工智能在完成目标方面非常出色,如果这些目标与我们的目标不一致,我们就会陷入困境。
因此,人工智能的成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事件。但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
而在霍金在生前写下的最后文字《大问小答》(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这本书中,霍金则表达了他对人工智能+基因科学的担心:一群超级人类将通过基因工程,甩开其他人类,最终接管地球。
如果有人设计计算机病毒,那么就有人设计不断自我完善、直到最终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其结果将是一种新的生命形式。
这种超级人类一出现,未改进的人类就再也不是他们的对手,严重的问题由此产生。原版人类将逐渐灭绝,或变得无足轻重。
一个自我设计的种族将崛起,加速自我改良。而人类若能重新设计自身,就有望向外扩张,殖民其他星球与恒星。
今天,霍金的这个预言或将成真了:以前几次技术革命,顶多是人的手、脚等身体器官的延伸和替代,人工智能则是对人类自身的替代,基因科学则连人类自身都要改变,它对人类社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冲击,将是前所未有的。
试想想这一幕吧: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原版人类在超级人类面前,就可能像臭虫面对人类一样无力和脆弱。你想想,当你把一只臭虫冲进下水道的时候,你的内心起过一丝波澜?
请记住:从今天起,基因科学不再是科幻小说,不再是阅读理解,不再是新闻标题,不再是试管中荡漾的液体和双螺旋体中孱弱的灵魂,而是实实在在的宿命。
来源:博士高管荟
来源:大数据实验室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FBhz_gZyGJ0FfFVutp2rw
编辑:晓晴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0:39: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机器人库早报|微软 AI 研发出可为新闻生成虚假评论的机器人;AI 中的盲点反而可能帮助保护你的隐私
微软 AI 研发出可为新闻生成虚假评论的机器人
生成虚假评论的机器人 DeepCom 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微软的一组工程师开发的。他们表示该系统可以从初期开始为新闻网站提供评论服务,增强新闻评论较少的阅读体验,并丰富其他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例如聊天机器人)的技能列表。DeepCom 使用两个递归神经网络:阅读网络和生成网络。所有单词都被编码为向量,以供阅读网络进行分析。该模型分为多个层次,从标题开始,然后是内容,分别处理文章的不同部分,以分析和预测故事的哪些部分特别重要或有趣。
人工智能是否将产生失控的反乌托邦效应?
伯克利教授 Stuart Russell 在其新书《人类兼容:人工智能与控制问题》中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失控的问题,并表示通用 AI 最终有可能超越其创造者的智力,从而产生不可逆的反乌托邦效应。来自阿兰图灵研究所的道德研究院的 David Leslie 提出了他的反对意见,并表示真正的控制问题不是控制超智能生物的到来。更值得重视的是,这一切都将与遏制那些可能 Russell 本人拥护的错误智能定义的支持下开发越来越「自治」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胜利者创造者有关。
AI 的偏见:技术如何决定了你是否会找到工作、获得贷款或被捕入狱
当今社会,几乎每个行业的企业都部署了人工智能以使员工的工作变得更简单,也同时方便了消费者。网络安全,在线娱乐和零售等行业以革命性的方式将这项技术与大量客户数据结合使用,以简化服务。尽管这些应用程序看起来无害,但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数据集的偏见会在算法中集中体现出来,因此当AI 被用于确定你是否有资格得到一份工作或者获取贷款,或者被用在警察执勤中时,这种偏见,甚至是标识的完全出错,会导致严重后果。
美国能源部宣布投入 1300 万美元用于人工智能研究
今日,美国能源部(DOE)宣布为五个人工智能研究项目提供 1300 万美元的资金,这些研究项目旨在改善人工智能作为科学调查和预测的工具。项目涉及包括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和大学的九个研究机构的科学家。美国能源部长里克・佩里(Rick Perry)说:「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为解决当今科学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非常有力的方法。」「这项研究将帮助我们使 AI 适应由 DOE 支持的科学家正在解决的特定科学挑战,并在此过程中帮助维持美国在这一关键且不断发展的领域中的领导地位。」
AI 中的盲点反而可能帮助保护你的隐私
机器学习尽管具有检测癌症和制造防撞自动驾驶汽车的巨大潜力,但也有可能颠覆我们对可见或隐藏事物的观念。例如,它可以实现高度准确的面部识别,透视照片中的像素,甚至也可以使用公共社交媒体数据来预测更敏感的特征,例如某人的政治倾向。但是,这些机器学习应用程序也存在一些奇怪的盲点—这种固有的错误可能使图像分类器将步枪误认为是直升机,或者使自动驾驶汽车冲过停车标志。包括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和杜克大学团队在内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是否可以通过逆向使用这种漏洞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杜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 Neil Gong 说,攻击者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学习来损害用户隐私,但他们在利用机器学习的优点的同时也继承了它的漏洞,如今我们可以将这种漏洞(对抗性示例)转变为捍卫我们的隐私的武器,保护一些敏感数据免遭窥探。
来源:机器人库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W7D-S0Rx-8STSdTSYwww
编辑:晓晴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20:45: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下一个10年,解决问题靠“大脑”
前言:
本文是网络智库举办的《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新书分享会记录,作者刘锋主讲,深入阐述了科技时代谷歌大脑,百度大脑,阿里大脑,腾讯大脑,城市大脑,工业大脑等各种大脑产生的原因;人类和机器如何通过互联网大脑架构形成自然界前所未有的超级智能;这个超级智能对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城市建设,科技哲学等等领域产生的影响等。
1. 希望与恐惧并存的AI时代超级智能悄然兴起
今天,人工智能是个非常热的词,很多领域都在关注和讨论。
前段时间,上海刚推出垃圾分类,人工智能领域立刻举行一个大奖赛: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对垃圾进行分类。
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繁杂的,甚至让人觉得痛苦的事情,我们都寄希望于用人工智能去处理。包括海关,包括安防,包括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寄存了我们人类对于未来很多的想象。
但另外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疑虑:人工智能未来到底会怎么发展?尤其像IBMWatson在常识方面超过了我们,而阿尔法狗也把世界冠军打败了。人工智能通过计算能力,在一点点地蚕食我们的领域。
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问题,现在有两个阵营:
一方阵营以物理学家霍金、马斯克、孙正义和比尔盖茨为代表,对人工智能是否超越人类保持警惕性。
另一方阵营以计算机领域的很多专家为主,国外的很多实验室主任,还有国内的谭铁牛院士、王飞跃和刘伟老师等,不认同人工智能会全面超越人类。
在这些关于人工智能是否超越人类的争论当中,一种被称之为超级智能的新形式正在悄然兴起。
超级智能是什么意思?
就是通过我们对互联网大脑的结构的研究,重新给予了超级智能一个和原来的人工智能领域的超级智能的想法不太一样的定义。具体是什么,接下来会阐述。
超级智能指的是数十亿的人类群体智能与数百亿的智能设备,通过互联网大脑模型结合成一种自然界前所未有的智能形式。用其他的名词,不足以涵盖这种智能形式。
为什么是“自然界前所未有”?
因为除了连接人之外,超级智能还连接了很多智能设备,这些智能设备又组成了第二智能中心,跟我们人类的群体智能相互交错。
为什么将互联网大脑类比人脑?
2007年的时候,我们还坚信互联网就是网状结构,但是在2006年、2007年左右的时候,我们就不断受到一些事件的诱发,或者启示,让我们产生了将互联网的大脑类比人脑的想法。
互联网从诞生起就是一个网络结构。2004年,脸书诞生,这个由脸书连接的世界网络给了我们关于神经元网络的启发;2007年,谷歌的街景系统在全球设置了很多的摄像头,可以让用户实时通过互联网观察该地各个角度的景象,这和我们的视觉神经系统类似。而在远程手术中,纽约的医生可以给我们贵州的居民进行手术,这类似我们的运动神经系统。
这种多次出现的类脑现象给了我们启示,也成为我们研究的起点。
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大脑,什么是互联网的大脑模型?互联网大脑就是在互联网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类脑的智能系统架构。
互联网大脑与人脑有2个可类比之处:
一是类比神经元网络。神经元网络是我们的大脑里面的核心,对于互联网大脑来说,类脑神经元网络也是它的核心。只有在这样的一个网络,才能将互联网的各个神经系统和世界的各个元素关联起来。
二是类比反射弧。人脑通过反射弧体现出智能,反射弧可以根据这个世界的变化,给出适当的反应。所以,当互联网大脑的各个神经系统都已经存在的情况下,互联网大脑的反射弧的问题,也是这个模型里面的重中之重的研究的特征。
2. 用互联网大脑模型可解决什么问题呢?
一、科技为什么会在21世纪前沿爆发?
上个世纪8090年代,科技概念寥寥无几,但是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科技概念爆炸式涌现。每一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科技概念,到今天为止,可能每一年都会出现好几个新的概念。
Web2.0开始,到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然后到深度学习、云机器人、边缘计算,到今天的人工智能。
我们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一次新概念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会踩一下互联网。
比如物联网出来的时候,就认为互联网要过时了,以后就是物联网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出来的时候,就说互联网已经成为过去时了,以后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当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我们也听到类似的声音,互联网又要成为过去时了。
我觉得这个看法不一定正确。我们从互联网大脑的角度去分析这个事情:
l 我们知道人脑从受精卵到发育成熟,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l 从1969年互联网的诞生,到现在,正好50年,互联网发展了50年,互联网大脑的雏形才刚刚萌芽。
这个萌芽的代表,就是在去年,整个产业界出现了很多用大脑来描述自己的这样一个概念。
从发育的角度看,在20世纪有三个节点为互联网大脑奠定基础:
一是在1969年之前,人类已经为此做了很多的储备的工作,像二进制、电话线、计算机的发明,都在为此做积累。当然那几年,互联网上,受精卵开始有了,就是那四台计算机。
二是在1974年,TCP/IP协议,它为互联网的设备提供了通用语言,很多传感器的通讯,都是基于TCP/IP
三是在1989年,万维网的提出。万维网一方面给数据提供一个统一格式,另一方面提出了BS结构。
到了21世纪,互联网开始加速从网状结构向大脑架构进化。2004年,腾讯,脸书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代表了互联网神经元网络开始爆发。到2019年它们分别连接了数十亿的人类用户。
再往后看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我们把它视为是互联网大脑的神经纤维的发育。
2009年以IBM提出智慧地球为代表的物联网,则是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的发育。
2012年左右,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的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我们把工业互联网划归到运动神经系统的发育。
大家可以看到,当这些神经系统都发育出来,感觉神经系统、视觉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连接在一起,由这些神经系统所连接的数据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对于人工智能的爆发,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两辆火车。
l 一辆火车是互联网,从1969年一路狂奔到2015年左右。
l 另一辆火车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沿着学术性特别强的那条路往前走。
我们为什么认为人工智能还是属于互联网大脑发育的浪潮呢?因为按照互联网大脑的这一次发育,到了需要人工智能介入的节点。一个完整的互联网大脑模型,需要人工智能作为重要动力去驱动它运转。 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依托于互联网的基础: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云计算。没有这两个要素,人工智能没有落地的场景。
只有当人工智能的技术跟互联网内的各个神经系统去做结合的时候,新的应用才会产生。 当然,在今天,5G作为神经纤维的发育,还是在继续地进行。当时5G产生之后,它对于未来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用了一个跟脑有关系的名词,就是梦境世界。
什么叫梦境世界?在当5G跟大数据做结合以后,我们可以戴上AR眼镜,进入一个三维立体的虚拟世界,我们把它叫做梦境世界。
当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当神经系统都逐渐发育成熟以后,我们怎么通过神经反射弧更好地把现实社会跟虚拟社会的结合。这个工作到现在其实还没有完全很好地去启动起来,它可能还要再等待,我认为它可能是未来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
二、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发育的企业发展分析
在互联网的进化中,一定会对产业产生影响。在这个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的那些企业,就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而顺应了这种进化的方向,也会得到较大的奖励。反之,企业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偏移,就可能被淘汰掉。 如今的企业竞争——在社交网络上的竞争,就是在争夺类脑神经元的控制权上。 所以一个企业必须不断地在神经元网络里面占据一定的位置,如果不占据一定的位置,就会出现问题。
三、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的未来
区块链技术也是一个热点,而且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技术。 我们现在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当一个新技术出现时,首先看它在互联网大脑的模型里面,占据一个什么位置。 说实话,们一开始没有找到区块链技术对应的位置。但是我们翻开神经学的发育史,发现区块链其实也跟神经元有关系。 区块链这种对应的网络式结构,和大脑在几亿年前刚萌芽时的那种结构相似,那时的大脑是弥散型神经网络,它有很多个节点,这些节点都是平等的,大家共同去做决策。
这和今天的区块链是一样的,对等式网络,大家每个人的权限是一样的。 后来,随着生物的进化,中枢神经出现了,它的效率更高,智能性也更高。 现在还拥有区块链技术的这种对等式网络,弥散型神经网络的动物,是八爪鱼,水母这一类生物。 这就反过来就提醒我们,区块链技术,相对于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中枢神经系统而言,可能代表着不同的未来。这只是从技术的角度得出的判断,在技术应用上,可能还是以云计算为主,区块链为辅。 但是在未来,当互联网大脑模型更加成熟以后,整个人类想要控制这个大脑系统时,区块链可能会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技术储备。
比如脸书、亚马逊、谷歌这样的公司,大量集中了我们的提倡数据,这样的公司是由股东们控制的,对于我们整个人类的影响太大。
区块链的兴起,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思潮。
有些专业人士希望能够用一种新的技术,去对抗现在这些世界级巨头带来的垄断。但是从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本身有一定的天花板。除了从技术去挖掘它之外,它是不是还有另一种途径呢?
我们有一个猜想,在未来,像脸书、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可能会从股权上来对它进行重新的分配。就是说它的每一个用户,在股权上可以对它重新划分,这样就避免少数几个股东,控制了人类最核心的技术框架。
如果可以通过股权的方式分散控制权,那时候就需要区块链技术,它可以作为一个投票系统。所以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位轻而权重的。
四、从互联网大脑模型看7个新战略资源
这个问题比较大,这是和对华为的思考有关,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可以放在互联网大脑中来思考。
在互联网大脑中,一定有一些位置非常重要,比如脸书、亚马逊等,都占据了核心位置。我们梳理了一下这样的重要位置,一共有7个。  
是底层通讯线路,这也是华为所处的一条路径。  
是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即类脑神经元网络,覆盖的范围越大,影响力就会越大。  
是云计算的托管服务。比如说今天的阿里云、腾讯云、亚马逊云。现在无论是企业的数据、政府的数据,都在云托管服务中。随着汇聚的企业,或者政府数据增多,那它作为资源来说,肯定是在这个里面是最重要的。
是我们说的类脑模式这样一个巨型系统。类脑模型的触角连接了很多的传感器,传感器连接了很多人,无论是对于商业来说,还是对于运输和对于军事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是芯片。是操作系统。芯片和操作系统,其实是驱动大系统能够运转的两个关键要素。  
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互联网大脑的一个连接要素,是人进入到互联网大脑的一个最重要的人机接口。
在这里,我们并没有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放在重要的战略资源里面。因为如果没有占据这七大项的话,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还是依附于这七个领域。另外也许还有第八个、第九个战略要素,这还是可以继续探讨的。
五、基于互联网大脑发育的城市大脑建设分析
互联网在向着类大脑方向的进化过程中,它必然会影响着城市介绍。
第一个,城市大脑。
当互联网变得类脑化以后,城市建设也会受到类脑化的影响,产生城市大脑。 所以在这个里面,其实我们是站在互联网大脑的模型里面去谈城市大脑的,简单地说,其实我们就给予这样几个判断。第一就是城市大脑,它其实是互联网大脑底下的一个子集,它不是一个孤立系统。
第二个,城市大脑不是一个纯粹的人工智能系统。
城市大脑最重要的部分是类脑神经元网络的建设,首先要把城市的各种要素连接起来。除了人工智能的这个智慧之外,还要发挥人的智慧。 城市大脑现在的一大欠缺就是,这样一个类脑神经元网络一直没有很好地建设起来。
城市大脑不是一个孤立系统,比如说杭州市建立杭州的城市大脑,上海建设上海的城市大脑,这两个城市大脑怎么连接又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类脑神经元网络,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人发挥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发挥人工智能的智慧。
在这十几年里面,我们形成的唯一的技术方案,就是大脑模型,这个模型大概有三个要素:  
社交网络不能只连接人,要连接物和连接系统。
任何一个节点,应该有两个智能中心。一个是人的智能中心,另外一个是人工智能对于这个节点的控制。
比如,对于一个路灯来说,正常的时候,它是由人工智能来控制,当我们有需求的时候,人也要介入进去。当这两个智能系统发生决策冲突的时候,要以人的决策系统为最高的决策。
跟神经反射弧有关系。如果要形成反射弧,又不能只是点对点的通讯,而是能够向更远的信息节点去进行通讯。这是互联网大脑模型里的第二个重要元素,就是神经反射弧在技术上成为显示。
六、基于互联网大脑发育的哲学思考  
我们观察到,互联网在过去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从网状结构向类脑结构发展,而且一下子扩张到整个全球,甚至全球都不是它的边界,伴随着人类向月球、向火星去探索的时候,它的边界明显还在扩张。
我们需要关注2个地方。
第一,互联网的这个大脑模型,不是我们人为规划出来的,而是涌现出来的。
比如说投资者去投资,创业者去创业,科学家去研究,然后共同推动这个系统的演化,当有一天我们抬起头看这个巨系统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大脑的结构与人脑越来越相似。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觉得是经济学里那只看不见的手,在我们的互联网大脑模型里面出现了。
第二个就是互联网的扩张性。这个扩张性来源于我们始终有点不服气的心态。
我看达尔文进化论的时候,他们反复说进化是没有方向的,人类并不比蚂蚁、蟑螂、老鼠它更高级,但我一直觉得我们可能比它更聪明一点。
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从最初联网的四台计算机一下子膨胀出那么庞大的一个系统,储存了那么多的知识,很明显使得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扩张和提升,而且这个扩张和提升的速度没有停止,而且在加速。
反过来看,回到一开始,我们是群体智能,那些蚂蚁、鸟、蜜蜂也是群体智能,当我们形成群体智能的时候,我们的能量比它们大得多。
进化论认为,进化没有方向。这个可能是对的,我们的脖子没有长颈鹿长,没有猎豹跑得快,但是有一个地方是递增的,在过去的几亿年里面,至少有一个属性是在不断地单调递增,就是我们知识和能力。
脑的物质结构上,一直是一层包着一层,爬行动物的大脑、哺乳动物的大脑、鱼的大脑,就是一层一层这样包裹,而我们的知识和能力,也是这样不断的单调递增。
如果再给我们五百年、五千年、五万年、五亿年的时间,假设我们能够不断地生存下去,那这个互联网的这个大脑的这个触角,它能够扩张到哪里呢?
肯定不会局限在太阳系里面,不会局限在银河系里面,可能它不完全是一个科幻的想象,它是一个自然地推导,会持续地向外去扩张。
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归于哲学思考,我们可能会印证某些哲学流派的思考。
七、基于互联网大脑与超级智能研究的科学性问题
类比是研究方法之一,上个世纪,学者将原子和太阳系去作类比,除此之外,还有声波和水波的类比,现在,我们也在做这种关于互联网和人脑的类比,得到一些比较有趣的结论。  
它的结构特别复杂。从那四台计算机,到今天我们说几十几百亿的元素,而且这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  
它的架构在持续变化。用50年的时间,它从四台计算机变成现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智能系统。  
它是一个生命的智能阶段,无论对于人的大脑,还是互联网的智能系统而言
编辑:宋婷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21:04: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学会动态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功召开重大科学问题《智能生成机理》研讨会

     为配合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推进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形成相应的政策建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于929日上午9时在北邮科技大厦召开了重大科学问题《智能生成机理》研讨会。现场专家们通过深入交流,加深了对于智能生成机理这一重大科学问题的理解;通过切磋探讨,形成了促进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的政策建议。

研讨活动现场图

     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重庆邮电大学教授王国胤担任主持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业务主管谭一泓,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王文博教授、科研院院长贾庆轩教授等出席了会议,陆汝钤院士、李衍达院士、郭桂蓉院士、金智新院士、董奇校长等23位相关领域专家或亲自参会或委派代表在会上发表了重要意见。

从左到右依次为:谭一泓、王文博、王国胤

金智新院士

     首先,谭一泓主管代表中国科协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征集评选项目组做了讲话,说明此次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之后,王文博副校长代表北京邮电大学致辞,表示对研讨会的支持和对会议代表们的欢迎。接着,重大科学问题智能生成机理的提出者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钟义信做了关于智能生成机理研究的进展、同题、建议的主题报告,作为科学问题推荐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何华灿做了简短发言。在此基础上,23位专家踊跃发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智能生成机理确实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目前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也存在一些卡脖子难点,应当制定响应的政策,更好地推动智能生成机理这一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钟义信(左)、何华灿(右)

     2018~2019年,中国科协连续两年组织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学会联合体,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重大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难题征集评选活动,旨在为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抓住科技创新突破口、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提供依据。
     2018年征集发布了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2019年征集遴选出75个问题难题,发布了20个。我学会2018-2019年共有三个重大科学问题入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提交的重大科学问题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生成机理,由中国科协今年7月正式发布,科学问题的发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过此次研讨活动的举办,与会专家确认了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生成机理研究的重大意义,追踪了这一问题研究的进展,深入分析了它的难点与挑战,形成了响应的政策建议。相信,这一问题的讨论将对我国人工智能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





编辑:宋婷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19:09: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 邬贺铨

[size=13.3333px]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


【编者按】
近年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大量资本进入,催生了科技巨头和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在人工智能的各个应用场景中深耕,世界主要科技强国也纷纷布局自己的人工智能战略。本文是邬贺铨院士为《人工智能全球格局》一书所写的序言,文中邬贺铨院士就人工智能的未来趋势与中国位势进行了精彩阐述,他提到与大脑相比,人工智能还存在许多不足,离真正的全面应用还有很远的距离;人工智能的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人工智能全球格局》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能得到倪光南、邬贺铨两位院士的共同推荐,得到百度CTO王海峰博士盛赞。这本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电子学会、智慧芽共同撰写,从源头上思考人工智能的本质和发展历程,全面解读各国政府、科技巨头的人工智能布局,理性思考、审慎看待我国的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实力,讲述了以科技创新领跑世界的中国故事。让我们先从邬贺铨院士的序言中一睹为快。


2016年以来,谷歌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在围棋人机大战中先后战胜李世石和柯洁,沉寂了60年的人工智能一下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当今科技热点,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成为风险资本追逐的对象,包括中国在内的科技大国纷纷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可以说人类进入了人工智能的新时代。而这一新时代的到来,离不开芯片、存储器、光纤、移动通信、超算和大数据等底层技术的突破。以过去十年的时间为基准,光纤通信容量提升了100倍,移动通信速率提升了1 000倍,超算能力提升了1 000倍,数据量提升了32倍。信息采集、传输和存储效率的提升,以及计算能力的迅猛发展,奠定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以此为基础,深度学习算法实现突破,则是揭开人工智能新时代序幕的转折点。2006年,杰弗里·辛顿提出的深度置信网络,解决了深层神经网络的训练问题,一举开创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局面。
在大数据、算力和算法三驾马车的拉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进步并已经在许多方面超越了人类。在语音识别上,微软的语音交互识别系统错误率低至5.1%,百度的汉语识别系统准确率高达97%,都优于专业速记员;在人脸识别上,中国依图科技在千万分之一误报下的识别准确率接近99%,连续多年获得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举办的人脸识别算法测试的冠军。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甚至可以颠覆科学技术的研究过程。例如,谷歌DeepMind利用深度学习开发Alpha Fold程序,能够根据基因序列预测蛋白质的3D结构,有望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众多疾病。再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创建了一个人工智能程序,这个人工智能程序只用几小时就完成了元素周期表的重建。
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快车道,很快就渗透到医疗、交通、金融、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就像18世纪的蒸汽机、19世纪的电力和20世纪的信息技术一样,人工智能具有足够大的技术辐射效应,能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强劲引擎。关于人工智能对经济效益的贡献,普华永道曾经做过预测,2017年到2030年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全部GDP的55%,其中中国占全球将近一半,2030年人工智能会带来7万亿美元的GDP,占总GDP的26.1%,不可谓不大。更重要的是,正如《人工智能全球格局:未来趋势与中国位势》一书所言,人工智能还会带来科学研究范式的革命,帮助人类破译生物、天文、物理等领域的奥秘,人工智能的想象空间巨大。


在很多人看来,人工智能技术似乎已经无所不能,更有一些观点认为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大批失业,甚至在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将会统治人类。社会舆论的力量,已经将人工智能推到了“近乎可怕”的高度。但事实上,人工智能发展仍然处在很初级的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图灵奖得主朱迪亚·珀尔讲过,深度学习只是一种非常通用和强大的曲线拟合技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讲过,人工智能其实就是统计学,只不过用了一个华丽的辞藻。与大脑相比,人工智能还存在“算法黑箱”、数据需求量大、抗噪性差、能耗高等许多不足,离真正全面应用还很远。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角逐的焦点,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人工智能全球格局:未来趋势与中国位势》全面深入地描述了各国政府、科技巨头、风投机构和初创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也展现出了各机构、企业和个体对把握人工智能这一颠覆性技术、顺应智能时代潮流的决心。但就像前几次工业革命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会“遍地开花”。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热潮中,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审慎地看待它,更加认真地审视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中的实力。不妨扪心自问:人工智能相比传统模型的优势到底是什么?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技术有哪些?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基础算法上的投入和产出如何?回答不好这些问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之路仍将困难重重,甚至在未来有可能丧失竞争优势。
《人工智能全球格局:未来趋势与中国位势》为我们提供了客观看待人工智能、认真审视自我的机会。本书是站在热潮上的冷思考,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看待人工智能的过去与未来;从大国博弈与企业争雄两个层面解读各国的人工智能战略以及企业在专利、人才等方面的布局;从数据、算力、算法三方面展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从数据、技术、资本、智力和制度五个维度分析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领域的优势及努力方向。本书用专门的章节来讨论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挑战,介绍了一些国家和机构关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规制原则。本书对人工智能发展状况进行评述,重点不在技术解释,也不在应用案例,目的是给读者带来关于人工智能发展演进全程和全局的认识。本书文风简朴、通俗易懂,适合大众读者阅读,也可供从事人工智能战略研究、投资决策和项目管理的人员及领导干部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科技前沿知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期望本书能帮助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前沿知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趋势。

《人工智能全球格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电子学会 智慧芽 著

作者:邬贺铨
来源:风云之声
原文链接:http://1t.click/a3PC

编辑:宋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