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美主播约辩为何变采访?5个细节看懂这16分钟
文章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今天,一场“世纪约辩”落下帷幕。 说它小,它只关涉两位电视台女主播;说它大,背后站着中美两个大国。 北京时间上午8点27分,美国FOX商业频道女主播翠西·里根(Trish Regan)的直播间,终于通过卫星,连上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CGTN女主播刘欣。 她们“约辩”的节目,叫《黄金时间》。 插播一句,CGTN的全称是中国国际电视台,央视的。
这场“约辩”的确该放在黄金时间。因为她们的“辩题”是中美贸易,时机微妙,举世瞩目。 辩论的图文实录,上午就刷屏了朋友圈,长安君今晚想聊聊的,是关于这场“约辩”的5个细节。 可以说,看懂了这5个细节,你才真正看懂了这16分钟—— 细节一:辩论怎么成了采访 首先,你肯定有感觉:这场辩论的历时很短,比人们期待的要短得多。 而且,不见刀光剑影、“互撕互怼”,更像是翠西对刘欣的采访。几乎没有预想的“火药味”,更接近一场平和、正常的问答。 “这就开始了?这就结束了?‘货不对版’啊!”相信这是不少人的第一印象。 的确,翠西可不是这么宣传的。
Debate on trade——注意,今天以前,翠西在自己的推特上,用的词可是“辩论”。 其中,当然不乏翠西借“中美贸易”、“公开辩论”等词汇,给FOX商业频道“造势”的味道。 “约辩”前一周,“史上首次!中美新闻女主播互怼!”、“福克斯女主播被央视指情绪化后约辩”,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在中国,该话题的阅读量过亿;在美国,翠西短短一周内,发了10余条推文,还各种宣告播出时间。 果然,看这节目的广告量,就知FOX不负其名。很懂“蹭热度”,小算盘打得啪啪响。 此外,翠西背后的美国民众,“提问中国”的心情比较急切。很多观众都看得出来。
“翠西似乎特别想代表美国民众一窥中国的究竟,揭开对他们来说,向来有点神秘的中国真实情况,所以一直都在发问和回应刘欣,刘欣并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某知名自媒体大号,这样描述直播现场。 但是,“辩论变采访”的更重要原因,恐怕还是藏在两位女主播的一问一答里。 16分钟内,双方就公平贸易、知识产权、华为、关税、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以及美方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对话。全文略去不表,长安君给做个“精彩回顾”: 第一回合对贸易谈判和贸易战的看法 翠西:有没有可能会有一个双方都能赞同的方案? 刘欣:如果美方带有诚意,尊重中方谈判代表,相信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因为贸易战对中美双方都不利。 第二回合知识产权之争 翠西:大家都同意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美国企业在面对自己知识产权受威胁的情况下,是怎么在中国运转的? 刘欣:你可以问下在华投资的美国公司的意愿,问问他们是否愿意在华投资,美国公司在华投资利润丰厚。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事情变难了。 我承认,在中国是有一些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但是那都是公司的问题。不能说美国公司偷了就是美国偷了,中国公司偷了就是中国偷了。中国社会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有广泛共识的。 翠西:那华为是否愿意与美国共享它的先进技术? 刘欣:通过合作、互相学习、美国根据规则付费,相信这是没有问题的。中美都在彼此学习。我通过美国教师学习英语,现在我的工作还需要美国专家帮忙。只要我们共同合作,按法律和规矩办事。 第三回合?如何看待“中国长大” 翠西: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那今后中国会不再从世界银行借钱吗? 刘欣:有人说中国已经非常大(big)了,为什么还不长大呢? 但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发展中国家”,如果你只看到中国经济作为整体的大,是的,我们是世界最大,但是别忘了,我们有14亿的人口,这是你们美国人口的整整三倍多,所以除到人均GDP,我认为比美国人的六分之一还少些。 你问我我们国家通常把自己放在什么地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人均很小,但是整体上非常巨大,所以我们已经在做一些大事,人民都在期望我们在全世界有所作为。 第四回合要不要一起降关税 翠西:2016年,中国对美国16%的商品征收9.9%的关税过高。那要不我们把关税全部取消了,你觉得这会起作用吗? 刘欣:降低关税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这样,美国消费者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中国商品,中国也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商品。 但是现在是规则主导的世界,如果一方想要改变规则,必须要取得相关方的共识。美国不能对中国有区别性对待,降低关税需要一个多边的共同决定。 第五回合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吗 翠西:你怎么定义国家资本主义? 刘欣:我们称它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控制经济的一切。 看看这些数据:中国80%的就业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中国80%的出口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中国65%的创新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那些巨头公司,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比如互联网企业,5g企业,统统都是民营的。 我们的市场是混合的,很有活力的,而且事实上,也非常非常开放。 来了吗?这五个回合里,翠西不是没使用辩论技巧“发球”——比如对华为的提问。但都被刘欣用“化骨绵掌”一一化解了。 整场看下来,滴水不漏,波澜不惊,高下立判。 中国有句老话:“不打无准备之仗。”在知识底蕴和临场准备上,显然,刘欣都很充足。翠西就难说了。 5月24日,就有不少外国网友真诚地建议,翠西多读一些经济学的书籍,充实知识,以免在辩论中贻笑大方。
更何况,这场贸易战,谁是正义之师,谁是无理一方,大家都有眼睛,一目了然。 节目结束后,有国外网友在推特上称赞,刘欣在节目中“摆出的有力事实和数据”;网友“JuneZhuck”表示:“所有的数据与研究都来自刘欣,翠西却没有任何输出。如果刘欣有机会提问,我真的很好奇这个美国女孩的答案,遗憾。”
有中国的互联网观察者评论:“真拉长时间,比如有两个小时的话,对方明显架不住阵势。” 刘欣怎么评价这一变化?她事后在接受采访时说:“肯定至少是对话,我甚至于觉得这是一个聊天。” 也有网友戏称:“FOX可以单方面宣布赢得了这场采访。” 细节二:用对方的母语展开“对话” 16分钟,毕竟不长。但刘欣的英语运用,令人印象深刻。 用对方的母语展开“对话”——乃至驳斥谬误,这正是中国开放和智慧的体现。 有人问,为何不让翠西说汉语? 的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那一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但在此之前,刘欣的行动,至少证明了一句中国谚语的正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翻开两位女主播的履历,都足够光鲜耀眼。 23年前的刘欣,尚在读大二。已经从27个国家的37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在国际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冠军。 在今天的对话中,刘欣还用了翠西自己在节目中的原话说,“你自己曾经评论,中国‘需要长大’,我们不想一直都是贫穷和欠发达的。”
请看翠西那一刻的表情: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尴尬不失礼貌的笑,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真诚而赞赏的笑容。 刘欣像一面镜子。 在她身上,我们恰好可以看到一个事实:今日,普通中国民众对美国的了解——至少是了解的欲望,是要多于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的。 在美国版知乎Quora上,有过这样一个问题:“普通美国人怎么看中国?”
回答是:“(认为)中国人民全部或大部分在血汗工厂工作,很少有自由。” “对中国文化和百姓,除了功夫和武侠电影外,并没有太多的信息或印象。” “大多数普通美国人并不怎么了解中国。” “总的印象是,中国崛起,对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受过更多良好教育的人,往往有更辩证和更细致入微的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但消极的基本态度仍然是主流。” 甚至有的美国人,到今天还认为中国人梳辫子、裹小脚。
(图:漫威旗下漫画《钢铁侠》中主角的宿敌“满大人”,就是在刻板印象下被西方塑造出的反派角色之一。) 反观中国,即使在最边远的地方,人们也知道美国“发达、值得学习”。中国人说:“知耻而后勇”。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奋起直追,所以,今天才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客观说,翠西也不是毫无内涵的“花瓶”。但她是否愿意,并且做到“知彼”,就要打个问号了。 更何况,美国的对华报道,向来戴着“有色眼镜”。看似高喊自由,实际上,从事实到观点被选择、被操纵、被遮蔽、被歪曲的例子,俯拾即是。正如环球时报在评论中所说:“两位女主播的对话成为一个热点,反映了中美之间当下的有效交流太少了。” “美国作为通常意义上的新闻开放的国家,对贸易战以及对中国的报道总体上一边倒地打上了美国政治精英观点的烙印,反映中国观点的声音很难在美国得到传播。美国舆论机构对来自中国的声音或者限制,或者用美方设置的场景加以处理,从而淡化了那些声音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刘欣的直接对话,开了一个好头,反响也不错。 比如,推特网友“KC”表示,刘欣用翠西·里根的母语和她较量,这很棒。“请以友好的语气结束这次讨论,希望今后的贸易谈判与合作也能如此。”
细节三:翠西的态度从傲慢到平和 更值得玩味的是,16分钟里,翠西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 开局时,很像是一场现实版“傲慢与偏见”。 比如,翠西三次打断刘欣的开场白,被国际吃瓜群众注意到了。
而且,翠西一上来,就使用“一位共产党员”来介绍刘欣,同时表现虽然如此,自己仍愿意与其对话,瞬间将对话拉入了“意识形态”语境中。 面对此番“套人设”,刘欣“接招”接得坦率真诚:“我自己还不是共产党员,我今天是以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的身份与你进行对话。” 但随着对话渐次展开,两人的共识也在变多。
举几个例子—— 谈及中国贸易谈判时,翠西说:“在我看来贸易战并不好,对任何人都是,我想要相信双方都能有一个好的结果,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意义的时刻。” 谈及知识产权时,针对刘欣说的“要为知识产权支付相应的价格,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定”,翠西认为:“我觉得你这个观点挺不错的。” 谈及关税,翠西的态度已软化:“你指控的强制性技术转移,一些美国公司可能确实犯了一些错,但这确实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层面上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谈及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翠西接着刘欣的话补充说:“我觉得你们一直需要对外开放,作为一个相信自由贸易的人,我认为那才是该追求的方向,这样你们的经济,和我们的经济才能发展繁荣,达到双赢的局面。” 这个局面,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要知道,在美国,翠西被称为“特朗普女孩”。以爱在节目中发怒,还口无遮拦著称,而且,是特朗普的铁杆粉丝。
去年8月,翠西就曾在一期节目里,对丹麦闯下嘴祸。这直接引来丹麦财政大臣克里斯蒂安·延森的回怼:“翠西可以随心所欲地想象丹麦,但请以事实为依据。” 所以,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甚至做出这种预测:
但今天对话结束时,气氛有些意外的好。来看看—— 翠西:“今天非常有意思,很感谢你来到这里。” 刘欣:“如果将来还想再论几场,我继续奉陪。如果想来中国,会带你去四处逛逛。” “I‘d love to。”翠西在愉快的心情中,结束了对刘欣的采访。 当然,这更多可能只是客套,但两人的表情变化,很能说明问题。
是什么促成了这种转变? 刘欣的坦陈、自信,是第一;用事实和数据,有礼有节地展现观点,是第二;第三,则藏在外交部28日的表态里。 在28日下午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这场“史上首次中美女主播约辩”,发言人陆慷应询表示:“我和大家一样很关心,希望大家都看一看。” “你知道咱们中国有一句话吗?真理越辩越明。”陆慷说。 其实还有第四,刘欣的背后是中国。 细节四:终于有女主播坐下来讲出了中国故事 当然,放在整个中美经贸摩擦的进程中,这场“约辩”只是一个花絮。让美国理性认识中国,还任重道远。 即使如此,它也被冠以多个“首次”: “中国主播与美国主播首次正面交锋、是电视史上的伟大奇观。。。。。。”有外媒报道这样描述。翠西在节目中则称,这是美国电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话,也是美国听到不同观点的机会。 “听到不同观点的机会”,诚如斯言。
从刘欣与翠西的对话可以看出,一些美国人对中国依然充满误解。刘欣在开场中说:“没有想过我会有这样的机会跟你直接对话,同时也跟美国的普通民众进行对话。”某种程度上,也不是完全的客套。 要知道,FOX是特朗普最喜欢的美国电视之一。有自媒体甚至称,FOX新闻台“简直像是特朗普的代言人”。 加上翠西对特朗普的“力挺”,可以想象,刘欣面对的,是一群怎样的美国电视受众。 这也是这场对话的价值所在——不在于“辩”了多少分钟、说服了观众中的百分之几,而是——终于有中国女主播坐下来,对一群美国受众,坦率而真诚地讲出了中国故事。 在事后采访中,刘欣说了这样一段思考:中美贸易战的心理背景是,美国民众对中国民众,可能有很多误解、很多气恼,甚至有很多迁怒。 “他们自己的生活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的体制出现了问题,他们觉得中国是问题所在。” 她认为,中国绝对不是有意要去占美国的便宜。她要做的是,坦诚说出内心想法,试着用对话去改变,哪怕只能改变一点点。 从反响看,还不错。 有推特网友说,“刘欣做得很好”,“我希望这种辩论能够继续帮助所有人进一步思考贸易战,以及贸易战是否有必要。” 也有美国网友在翠西的个人推特下评论,将这次对话形容为一场“很棒的采访”。“我想从刘欣那里听到更多,她的评论非常有趣。你应该接受她的访华邀请。” 这种转变,弥足珍贵。 长期以来,中国的形象,在中国以外,大多居于“被窥视、被表达、被构建”的层面。而今天,改革开放已迈过40周年,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外部环境?如何终结“西方表达,中国失语”的局面?也许,改变正在发生。 知名经济学者、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陈志武曾提出:“中国缺一个贯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国故事’。”这里的故事,在长安君看来,是一种贯穿历史的叙事,一种新的文化构建。在全世界面前,坦率地、自信地、真诚地,讲出属于中国人的奋斗历程、利益诉求和价值体系。 有趣的是,在事后采访时,问到“如果翠西来中国,想带翠西去哪儿”,刘欣回答:“去中国边远山区看看。” 是的,越了解,越祛魅。西方人会看到一个更广袤、更真实,也更有魅力的中国。 “我和翠西完全可能做朋友,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结果。” 中美关系,何尝不是如此? 细节五:“伸出是五指,握起是拳头” 在这个关口,中美女主播对话的另一层意义,更加不言自明——有分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对话。 很多人都记得,在今天以前,两人的“隔空互怼”有多么剑拔弩张。 忆当初,5月14日时,翠西在节目中充满偏见:先是把美国,描述成中美贸易关系里彻底的“受害者”;再把中国形容成“盗贼”,宣称每年从美国偷窃的知识产权,高达6000亿美元;尔后,把中美贸易战中的不平等条约,比喻成武器,认为特朗普不惧使用这些武器,“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随后,两人“互怼”升级,步步惊心。 我们看到,这段时间以来,中美两国间也在上演着类似“剧情”。 从联邦快递包裹事件,到WIFI联盟、SD协会将华为“除名”又恢复,从IEEE禁华为专家审稿,到国家发改委就稀土产业表态。。。。。。一系列“过招”,都是一种交锋。 而今天,我们看到,从之前的针锋相对“约辩”到在电视荧屏上平静对话,双方克制发言,最终达成了一定共识。仿佛一个隐喻。 什么隐喻?央视新闻用10个字来概括:“伸出是五指,握起是拳头”。 中美之间,正如两个人,不可能没有分歧。但与其针锋相对,不如平等交流。对话永远胜过对抗,面对面交流比背对背指责重要。只要双方抱有诚意,能够坐下来、谈起来,平等交流对话完全是可能的。 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打不相识”。对抗中有对话,“交锋”中增进了解和沟通,也不失为一种好事多磨。 但,任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美国如果不懂平等对话、不带诚意缔约,不仅无法实现互利共赢的最优解,还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今天,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大校,用三点表态这场“约辩”:第一,有问题,别藏着掖着,还是要讲出来,要讲话;第二,讲话不能乱讲,要客观理性,要基于事实;第三,事实不容捏造,公道自在人心。 今天,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例行记者会上,这样评价两位女主播的表现:“在当前中美关系形势下,我们乐见中美两国各界人士进行开诚布公的、诚实的、理性的思考和对话。” 都是金玉良言。 说给谁听?你猜。 编辑:马晓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