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评论写作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1:51: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杨琦钜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9-2-26 10:11: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政治生态


1.jpg (44.3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8 秒前 上传





编辑:付莎莎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9-3-9 17:55: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连阳标统:台湾时事评论节目印象
政治人物要懂得知所进退,方能善始善终。
可惜中国尽出恋栈权位的傻逼政客,前天又滑稽地蹦出一个,七十八岁台前立法院长王金平不顾屙尿滴湿鞋,跑出来宣布参选“总统”……早几年马英九对他进行政治狙杀没得手,真是让我扼腕叹息。
人没自知之明,做事就很可笑。王金平白混四十多年政坛,不知道当国三年,狗都嫌?真以为人民喜欢看你他妈那张橘子皮一样的老脸……我知到背后什么势力支持他。王世坚可以趁这次机会改命格,从扶龙王改为屠龙王,打赌这个老王八选得上,去跳一〇一。
本来对他铜壶煮三江的政治手腕也佩服,对其人品、节操没什么特别意见。一算他八十二岁才总统卸任,我就气不打一处来……陈文茜曾问:政治人物,要自私到什么程度才善罢甘休?

台湾政论节目中,“夜问打权”主持人黄智贤最近恶心程度与深绿节目“新台湾加油”主持人廖筱君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极度亲中,一个极度深绿。内地这边观众不知道其底细,很欣赏她激情澎湃的亲中媚态。衡量台湾人物,不能以政治立场与统独态度作为标准,这是很封闭,很自愚,很没见识的做法。
况且,总是觉得黄智贤最近表现狂热,像是在帮她哥台南市长黄伟哲对这边进行政治喊话。
黄智贤御用嘉宾是一个说话有点结巴的董智森,可能两个人名字第二个字都是个智吧,他们一唱一和,蛮合拍。
相较黄智贤,她哥黄伟哲虽然是民进党员,并新近当选为台南市长,但黄的人品、风度让我很接受。
深喉……这名字起得很色情。
平秀琳长得不怎么样,经常冷不防地用提问、追问、逼问偷袭嘉宾,让人脱口而出内心真实想法,这个技巧掌握得很好。我很不满意该档节目平衡没做好,经常只邀请绿营政治笑星王世坚一个人,以供众人围猎……很有意思么?绿营节目也经常只找战五渣李明贤出来当猎物,被绿营人物虐杀。

平秀琳节目头牌是赖岳谦,几乎每天不落。赖老师好像专业是国际关系,记得他带过博士生毕业论文是研究抗战,让我一度误会他是军事及军史专家。
他是真他妈能说,平秀琳不拦着点,一个人能包打全场……天上事情他知道一半,地上事情他全知。这种全能型评论员会降低节目质量,令节目变得娱乐和灌水。

“大政治大爆卦”,这是政治节目娱乐化,主持人是个油头粉面小青年,叫什么来着……去年开始该节目就贴上韩国瑜,搞政治投机。

该节目最近又贴谢龙介,但八卦节目突改说政治,总是说不到位。


“关键时刻”主持人叫刘保杰,我估计宝杰哥是个基佬,经常扭着屁股腰肢,手捻兰花指在屏幕前走来走去……没有么?我觉得有。还有,他好嘈。


绿营方面节目,也就是“新闻面对面”能看看,该节目为了平衡。经常请蓝绿双方人士上节目两桌对垒。
谢震武原来是律师,主持风格还行?女主持谷怀萱介绍来宾时,语气嗲得出水……听得鸡皮疙瘩都能起来。



像我这种中年男人,也就老男蓝赵少康主持“少康战情室”比较合胃口,我主要看这个节目。老赵发通告,邀请嘉宾评论员,不管蓝绿大都是知识型,理智型,专家型,妖魔鬼怪很少。
老赵本身口才不见得好,只是他当过环境部长,在政坛上打滚多年,见多识广。把得住话题,压得住场。

“新闻龙卷风”实在是难以看下去,主要是主持人戴立纲破锣一样的声音太嘈,听得耳朵受罪。

李俊毅是台独国师李鸿禧儿子,民进党副秘书长,谢长廷派系头面人物。早两年民进党刚上台时,他在节目中气焰嚣张,表情牙刷鸠屎,一副小人得志更猖狂的样子,令我很看他不惯。
2017年他宣布辞去副秘书长职务,竞选党内台南市长初选提名,左批党内初选方式堕落、低俗,右批其他参选同志没有执政的自我反省内容及提出政策……初选败给黄伟哲之后可能心思沉淀,言辞逐渐温和,开始说人话。

秃子阿亮其他都不错,就是喜欢抖腿,显得好贱。刚开始在节目看见他,觉得他说话脑袋一直小频率地晃,仔细地观察,确认他一边说一边抖腿。
郭秃子很狡猾,经常突袭其他来宾思维漏洞,屡屡打在七寸上。他是许信良创办的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和老流氓吴子嘉同属台独务实派,主张与大陆和解,发展关系。郭秃子和李俊毅都是赵少康节目常客。

陈老师脸上,这粉怕不有半斤,刮下来能装半碗?
陈大妈文茜,陈老师很忌讳别人说她老,偏得叫她大妈。主要是我一个小弟谢勇教授居然暗恋她,口味之重,真是让我瞠目结舌……哦,十多年前旧事了,估计现在心里,早已落荒而逃。



有档谈话节目“大云时堂”倒是不错,主持是台湾早期金牌主持之一李四端。节目形式是安安静静地一边吃一边谈,比较适合我这种馋痨。这档节目优点是邀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进行访谈,缺点是菜式还需要加强。
我从事民国史研习,思维使然,从历史文化价值观上,对台湾各种时事政治评论节目,自然比较接近蓝营媒体。为了平衡观点,有时也强皱眉头去看绿媒节目。但经验不多,无法点评。
视频节目太耗时,导致信息吸纳效率低,这是我对其不持续关注的主要原因。但作为假装的知识份子,在本专业精纯同时,也须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像章鱼伸出八爪触须一样吸纳各种资讯。说到底,看台湾时事视频只是我储备知识的一支吸管,对其生态并不深研。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YuiOQhwZFBoZbhrAybW8A


编辑:陈茗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21:07: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冉玲琳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1:13: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角度


编辑:王豪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9-4-16 17:05: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史记 哀巴黎圣母院

    悲莫悲者,世间好物不坚牢;哀莫哀者,佳缘易散宫阙残。
    夫有巴黎圣母院者,造物之眷顾,人世之非凡。
    其始也,辛弃疾东渡之岁;其成也,朱元璋皈依之年。
    其地也,巴黎城轴中立基;其位也,法兰西举国赞叹。
    携高卢之余风,致哥特之盛典,兀阿尔卑斯之松柏,成此穹顶;竭比利牛斯之巨石,构此高坛。


    骨像应图,立此玉树之姿;凌波微步,画此窈窕之艳。
    两阙齐峙,涵神清穆;一塔独耸,气象威严。
    虽负木石之重,然有飞天之势;虽近凡俗之地,然有羽化之朌。
    凄离兮迷魂难觅,绮之窗兮错似织,神可游古;仿佛兮天庭可触,仙之人兮列如麻,柱皆通天。


    列王犹存,二十八尊上应星宿;古钟老矣,卡西莫多含恨黄泉。
    一千尺嵯峨,朱庇特于斯享祀;八百年冠冕,拿破仑至此盘桓。
    经堂留音,路易王余威何在;顽石奏曲,梅拉达香魂不远。
    噫,世人乐此繁奢,惟圣母哀哀,伤其人子,雕容玉面,垂泪连连。
    苍生视短,不知他日玉石俱焚;哲人无几,但知今朝荣华可恋。
    有人悲语,设若世无圣母殿,人间可曾牵眷?


    呜呼,己亥暮春,一朝火起,摧塔陷顶,金刚之躯可坏;裂石焚云,参孙之力莫挽。
    火舌所及,何曾惜十朝国力;水龙不至,方叹息楼高难攀。
    宫阙动摇,万劫且存主构;圣座不安,火中尚余荆冠。
    马生对楼徬徨,不过嗟叹;川氏隔海救火,无非空言。
    焚后经年,佳人何如,塞纳泛舟,指点何堪。

    太史刘曰:
    人间至辉煌者,宫阙巨殿,人间至无情者,水火生死。至辉煌逢至无情,黯淡而已,摧灭而已。当年东方一炬,雨果怒书;今朝欧陆一焚,天下愁绪。故当寰宇同此爱惜,木石无情,汗青有意,宫阙无言,先贤有泪,莫使西风残照而已,可乎?

来源:微信公众号“刘备我祖”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lRwbka43P3k38BNwM4xww

编辑:马晓晴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09:39: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个点击一万元?马化腾起诉时评人于立生名誉侵权,索赔100



编辑:陈茗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9-4-26 21:41: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指新闻评论为不实报道,文体没搞清楚就索赔百万,腾讯法务胆儿真大


以为遭遇电信诈骗呢。隔日电话深圳南山区法院确认了,又满怀期许的等候法院快递腾讯方的起诉状副本。
待真的收到了,看了,又搁置一旁,好多天不想理会。因为不想给拉低到同个层次去。
腾讯,一个名扬世界的互联网企业,财雄势厚,人才济济,总想这代表马化腾的法务人员或者所聘律师,业务水准总该不低吧。但起诉状,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
马化腾半身像 图据网络
既然是以拙文《警惕微信成为用户和社会的“大尾巴”》涉嫌侵犯其名誉权的名义告我,那最起码,得知道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属性应怎么界定吧?
拙文一目了然,文体是新闻评论。可腾讯起诉状中却称“不实报道”。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是两回事。新闻评论的事实判断部分,以新闻报道为依托,而观点(价值判断)才是其核心内容。而价值判断,则由逻辑和价值观所孳生。连我写的是什么,都不明不白,就径直来起诉,狮子大开口索赔一百万,这怎么说得过去?作答辩,都要先来一番文体正名,真让人好笑。


我不能确定,这究竟是对方水平问题所致,还是故意淆乱概念,别有用心,希图搅混水误导法官裁判。也不想过多揣测了。但我知道,文体之别,关涉到业界的评价标准之别,乃至关涉到庭审中法官的法条适用问题。
关于名誉权纠纷,最高法相继出台有《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和《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前者第8条规定:
“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侵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后者第9条规定: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新闻单位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内容基本属实,没有侮辱内容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其名誉权;主要内容失实,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至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则另有对应的专门适用条款来规范指导法官裁判。
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不首先把概念厘清,有可能发生误导,不便于后续的庭审、质证顺利展开。但这样的纠正工作,要我被动来做,真是无奈。
编辑:陈茗

239#
发表于 2019-5-13 22:43: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广播评论)
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继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后,美方又进一步威胁,启动对剩下的325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征税25%的相关程序,并将于近日宣布清单。而与此同时,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华盛顿结束,双方同意继续推进磋商。
  一边威胁要对全部中国输美产品举起关税大棒,一边又表现出继续谈判的意愿,美方仍然试图用软硬“两手”,对中方极限施压,从而在谈判桌上获取更高要价。但是,仔细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第十一轮磋商结束后对媒体的表态,美方就应该十分清楚:中方对经贸磋商有三个核心关切,即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贸易采购数字要符合实际、改善文本平衡性。在这些原则底线问题上,中方决不会做出让步。所以,不管美方怎么“极限施压”,过去对中方无效,现在和未来也必定无效。
  回顾中美经贸磋商一年多的历程,双方有重要进展,也几经反复,中方将这些视为国家谈判过程中正常的小曲折,始终以最大诚意推进磋商,因为中方深知:贸易战没有赢家,加征关税不利于中美双方,也不利于全世界;合作,才是中美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合作是有原则的。中方的三大核心关切,实际上把经贸磋商的“红线”与“底线”公之于众,是绝不允许美方挑战和逾越的。
  如果美方执意继续加征关税,中国必然会坚决反制。经过一年多的经贸摩擦,中国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考验,不仅抗压性大大增强,应对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定力。因为,中方早就看清,美方加征关税,实际上是一种“自残式”的战略豪赌,逆流而动,违背民意,必将徒劳。据美国“全球贸易伙伴”咨询公司2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如果对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征收25%的关税,一年将导致美国损失93.4万个就业岗位,一个四口之家的美国家庭每年支出增加767美元;如果再对剩下的3250亿美元中国产品征收25%关税,一年将导致美国损失210万个就业岗位,一个四口之家的美国家庭每年增加支出2000美元。
  作为贸易战被迫反击的一方,中国经济必然会因加征关税而承压,但这压力完全是可控的。
  从经济结构看,消费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6.2%,出口依存度已下降至17.9%,内需正在并终将成为中国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强力支撑。
  从贸易情况看,今年前4个月,中美贸易额下降了11.2%,其中对美出口下降4.8%,自美进口下降26.8%,这说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更有可替代性。同期,中美贸易顺差扩大10.5%,这说明加征关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只会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更高的成本。
  此外,前4个月对美贸易占中国外贸总值的比例下降至11.5%,而中国与欧盟、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均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速达9.1%,高出中国外贸整体增速4.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外贸伙伴日益多元化,外贸抗压能力不断增强。即便美国对全部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中国也可通过调整国际市场格局,把相当一部分对美贸易转向其他地方。
  所以,美国的极限施压并没什么好怕的,反而是施压越大,中国的定力越强。对于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坎儿,没什么大不了,中国势必化危为机,借此来检验自身的能力,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美国下一步是要谈,还是要打,抑或是采取别的动作,中国都已备足了政策工具箱,做好了全面应对的准备。这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国际锐评评论员
编辑:胡洪江、杨翘楚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xNDM4MA==&mid=2666252049&idx=1&sn=6e14aa392acde334198011f4833d9fb9&chksm=bdb3ae528ac427440efc6d6b2c5ad2e969eb3488a56c04d9292c7adc16149dbef0efbc87a905&mpshare=1&scene=1&srcid=&from=singlemessage&ascene=1&devicetype=android-26&version=2700043a&nettype=WIFI&abtest_cookie=BAABAAoACwASABMABQDHmR4A3JkeAOKZHgD4mR4AAZoeAAAA&lang=zh_CN&pass_ticket=J7krSb1sw3cv5lZV4%2B6L5v4dztqxprnsSORWSHCnOZaCgdwRT1Yt9eK%2F%2FzcK7Oix&wx_header=1
编辑:高杰



240#
发表于 2019-5-29 23:26: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为什么国外孩子从小学习怎么区分 Facts & Opinions?因为这就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檩子:大家好,又到了周二的思维和方法时间了,今天咱们来说说一个有点意思的话题。
是这样的,最近一些社会事件(什么事?大家自己脑补!)引起很多争议,朋友圈和微信群经常被刷屏,大家各种热烈辩论,但好像总说不到一块儿去。
这让我想起一位小花生网友曾经告诉我的一件事儿。他说,他家小孩在一所国际学校读书,经常做一种练习,叫:Facts and Opinions ,给小孩一句话,一段文字,甚至一篇文章,让他们区分,这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观点?
看个例子,你马上就能明白 ...
左边——冰淇淋很好吃 (这是一个观点)
右边--冰淇淋通常是用牛奶制品做的(这是一个事实)


在英美教育体系里,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从这些超级简单的例子里去学会分辨,什么是事实陈述,什么是观点陈述。
比如,足球是黑白相间的(事实)
和跳舞相比,足球是更好的运动(观点)


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事实)
在海里会感到害怕(观点)...


这张给小朋友做的海报特别能说明问题:
Fact(事实):
就是能被证明是真还是假的一段陈述(比如,企鹅走路摇摇摆摆)
Opinion(观点):
表达一种信念、感觉、看法的陈述,无须证明(比如,我觉得薄荷巧克力冰淇淋最好吃)

之前我们专门介绍过 critical thinking - 批判性思维,所谓批判性思维,基本要求是,你对外来的信息不能照单全收,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经过一定的质疑。
帮小朋友学会区分 Facts and Opinions,是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起点。为什么要区分呢?因为很多时候,观点和事实很容易被混淆。国外学校在教学生阅读理解和论文写作的时候,特别要求学生能清楚区分文章中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
在我们的文化里,也经常发生把观点和事实搅在一起的问题。很多时候,大家争论的其实是观点,而不是事实。观点是很难争论出谁对谁错的,而事实,很多时候是有可能去证明真假的。
因此,任何讨论,我们首先要区分什么是事实错误,什么是不同观点,否则就会在不需要争论时混战一团。
我们来看看国外小朋友是怎样去学会区分观点和事实的 ...
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做简单区分练习,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这个阶段,会让小朋友区分简单的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比如:
冰淇淋是牛奶和糖做的(事实)
香草冰淇淋最好吃(观点)
还让孩子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比如:
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事实)
苏斯博士是我最喜欢的作家(观点)


在一所学校的一年级,老师用《三只小猪》这个孩子们都非常熟悉的例子,让孩子分辨这个故事里,哪些是事实陈述,哪些是观点陈述。这些练习看上去很简单,其实道理却不浅。
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大灰狼是坏蛋,感觉事实就是这样,根本不用多想,但其实这仅仅是一个被重复了成千上万遍的观点,并非事实。


这个阶段,老师还会让孩子通过一些特定的用词去判定一段陈述到底是事实,还是观点。
比如,有很多形容词(good, beautiful, ugly, bad ...),或比较级形容词的(best, worst, greatest ...)的,多数是一个观点性陈述。
而数字、统计、科学、历史、非虚构 ... 这些概念往往和事实有更多联系。


小学中高年级:进一步辨别事实和观点,学会用事实去支撑观点
这个阶段,让孩子特别注意文字和谈话中出现的那些带有意见倾向性和概括总结性的词儿(think,  believe, always, feel, never  ... ),含有这些词,说明这很可能是一个观点陈述。
老师会让学生从文章中特意去找这些词,从而判断发现哪些文章侧重于陈述事实,哪些其实更侧重于表达作者的看法。


孩子们在这个阶段,会专门学习 Persuasive Writing,直接翻译为“劝说性写作”,比较像咱们这里的 “议论文写作”,核心在于引导孩子们学会用事实去支撑他们的观点。下面这种练习纸用的很多。
我的观点是什么(Point of View)
开篇句子 Lead Sentence)
原因(Reason
证据(Evidence


学会用事实去支撑观点!我们说话、写文章、做研究,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这都是最最最基本的出发点。
初中阶段:知道即使是事实陈述,也会夹杂观点和偏见
这个阶段,会引导孩子明白,即使是一个人在陈述事实的时候,也会含有很多偏见和个人看法。比如,同样报道一个事件,《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也许说的都是事实,但讲述方式不一样,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对读者头脑形成的影响也会不一样。
在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虽然你我说的是一个事实,但我们的说法可能会很不一样,听众的感觉也会很不一样。


有一个学校的老师,让学生做了一个练习,随便选了一天的《纽约时报》,问学生们这些问题:
1、你怎么确定这篇文章是新闻,还是观点?
2、所谓新闻 (news),和新闻分析(news analysis),到底有什么区别?
3、有哪些文章把事实和观点混起来了?
4、你觉得区分事实和观点容易么?
等等 ...
学生们后来发现,其实把什么文章放在什么位置,《纽约时报》可是大有讲究,并且,一篇文章里的事实成分和观点成分很多时候也并不容易区分。
高中阶段:懂得真实的世界真伪难辨,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性
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求更高,会让学生从新闻报道、博客文章等媒体信息中去辨别那些伪装成事实的观点,分析作者背后的动机。
最近的热点是美国大选,这是一所高中让学生做的一个练习:请仔细分析那些总统候选人说的话,看看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配合一些相关研究,来判断这些候选人的可信性。


这时候,也许有些悟性高的学生开始对古罗马皇帝马可安东尼在《沉思录》里的这句千古名言有所体会了:
我们所听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观点,而非事实
我们所看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视角,而非真相


PBS小游戏:Binkys Facts and Opinions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个在线小游戏,小朋友可以跟着这个游戏做一些 Facts vs. Opinions 区分练习,非常简单,但能帮孩子树立最基本的概念。游戏地址:http://pbskids.org/arthur/games/factsopinions/index.html


怎么样,这个概念是不是既简单又复杂?
从幼儿园到中学,一个小孩如果能一直有意识地去辨别别人的话里哪些是客观的事实,哪些是主观的看法,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会不会更加清晰呢?
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你看,其实也一点都不难,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处处找到和孩子一起锻炼这种思维习惯的机会。
来源:微信公众号“审辩式思维”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w8jNJxqyolZnUotpwlfUQ
编辑:马晓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