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传播学期刊目录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2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0 21:10:28 | 只看该作者
《国际新闻界》2024年第10期目录




2024年第10期目录


CONTENTS

·
本期话题: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闻生产
记者还在现场吗?社交开源情报对机构媒体的信源与角色影响
/ 张尔坤 张洪忠 刘绍强 任吴炯

AI写作财经评论能否匹配人类记者的专业度?——基于HSM模型的在线实验分析
/ 陆泓承

成名无望:平台热点运营者的工作常规与身份想象——基于S互联网公司的田野研究
/ 余跃洪
·
研究论文
非实存的媒介唯物主义:重新审思基特勒意义上的媒介物质性
/ 郭小安 宋继文

平台化迁徙:一项零工经济体系中外卖商家的探索性研究
/ 蒋效妹 姬德强

服饰的文化政治:汉服作为“媒介物”的当代“创生” 及其划界实践
/ 季芳芳

技术天才的“自我驱逐”:算法程序员日常实践的“边界逆向”
/ 张萌
·
书评
对媒体与传播未来的一些初步思考
/ 戴维·莫利著 王鑫译


来源:国际新闻界
编辑:程正元



2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5:31:3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编辑》2024年第12期目次

《中国编辑》2024年第12期目次



目  次  


文化强国建设

●人工智能赋能文化治理 :价值意蕴、问题表征、实践理路
季正聚 赵学琳




实践探索

从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脉络乔卫兵

●报业新媒体信息质量检测标准化刍议李 旗

●数学教材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维向度戚昌厚

●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评价现状与展望臧莉娟




融合出版

●人工智能赋能出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现状洞察、发展困境与实践路径  杨海平 冯明会
●书业播客的用户画像、使用行为及其动机——基于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分析范明献 王璟璇


新闻与传播研究

知识生产视域下生成式人工智能信任的复合框架、作用机制与未来进路 陈慧敏 朱姿伊 金兼斌

●科学技术研究视域下 AI 影像生成技术的社会风险研究高丰昊 朱春阳



史海钩沉

夏丏尊青年阅读教育出版思想研究庄艺真




资讯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照亮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基于《用理论照亮现实》学术研讨会的思考金江红





来源:中国编辑(公众号)


编辑:李梦瑶


223#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1 21:48: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播与电视技术》202411期目录 · 导读(热点·论点:AIGC广电应用)
AIGC 在新媒体内容生产中的探索和应用》
徐曙辉
湖南风芒传媒有限公司针对传统内容生产方式速度慢、成本高等不足,通过引入 AI 大模型技术,研发 AIGC 产品芒融融,应用在文案写作、绘画生图、视频内容生产三个方面,助力提升内容生产效率,相关探索实践值得借鉴。
﹌﹌﹌﹌﹌﹌﹌﹌﹌﹌﹌﹌﹌﹌﹌﹌﹌﹌﹌
《增强现实视频系统方案设计与实验系统搭建》
魏娜,郭晓强
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增强现实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前端制作机构的内容制作环节,但在终端通过AR视频系统呈现的视听方式还在进一步探索实验中。虚拟对象的生成技术、虚实结合的跟踪注册技术和显示技术是增强现实视频系统的三大关键技术,本文通过研究关键技术,提出了增强现实视频端到端系统方案,还选取了具体场景搭建原型实验系统开展实验。相关成果可资参考。
﹌﹌﹌﹌﹌﹌﹌﹌﹌﹌﹌﹌﹌﹌﹌﹌﹌﹌﹌
《时延差和功率比双变量对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覆盖重叠区的接收效果影响研究》
韦潜,邹颖丰,陈华生,秦健峰
单频网是提升地面数字电视覆盖效果的关键技术,而确保单频网覆盖重叠区内的信号稳定接收则是优化整个覆盖网络效能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时延差与功率比的组合变量进行矩阵测试,发现即使在不完全满足抗回波时延和干扰同频保护率标准的情况下,仍存在一个次优条件区,使得设备能够正常接收信号。这一发现为单频网组网优化及发射参数调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提高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覆盖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国产化云平台的全媒体融合监管平台设计》
许云柏
鉴于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业务深度融合的趋势及由此带来的监测监管复杂性增加的挑战,本文探讨了云南省广电局如何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全媒体融合监管平台来提升监测监管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平台不仅整合了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及互联网视听、IPTVOTT业务,还利用虚拟化、池化和分布式管理技术实现了计算与存储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智能调度,并且部署于国产化云平台之上,既满足技术需求又保障了国家信息安全和发展要求。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为其他地区在建设现代融合媒体监测监管业务体系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与示范。
﹌﹌﹌﹌﹌﹌﹌﹌﹌﹌﹌﹌﹌﹌﹌﹌﹌﹌﹌
《广播与电视技术》《广播与电视技术》创刊于1974年,是广电系统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和专业核心期刊。历经50年的发展,已成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技术期刊,是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政策、介绍高新技术、交流工作经验的重要媒体。
《广播与电视技术》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广播电视规划院主办,由广播电视规划院标准信息所《广播与电视技术》编辑部编辑出版。本刊立足科技前沿、面向行业一线,欢迎广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工作者通过tougao.lieku.cn踊跃投稿。

来源:广电猎酷(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2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3 23:53: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与写作》2024年总目录

刊首语
面向作为问题的情感认同 / 单 波101
传统文化双创研究的时代机遇与要点  / 薛 可2(01)
流量思维如何重塑新闻价值观 / 陈昌凤3(01)
互联网30年与新闻传播学颠覆式创新 / 胡正荣4(01)
广义新闻学:激活与重构 / 张涛甫5(01)
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时代视角 /  程曼丽6(01)
空间转向,还在路上 / 袁 艳7(01)
数字化与老龄化的叠加挑战  / 胡 泳8(01)
中国人的关系研究:从线下到线上 / 翟学伟9(01)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类 / 吴国盛10(01)
数字时代,何为生命,生命何往? / 刘永谋11(01)
视角、深究与悬置:思考数字游民研究 / 卜 卫12(01)
专题
感受的共同体:数字媒介中的情感流通与认同建构 / 袁光锋1(05)
技术何以赋情:融合新闻的情感叙事语言及修辞实践 / 刘 涛 薛雅心1(14)
塑造民族情感认同的媒介话语分析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归化运动员报道为例 / 纪 莉 陈嘉淇1(26)
消弭数字区隔:构建跨文化情感共同体的可能与可为 / 田 浩1(36)
中华文脉传承与传播的理论进路 / 胡 钰 朱戈奇2(05)
国家叙事与个体话语的弥合:优秀传统文化媒介化的实践逻辑和行动方法 / 曾祥敏 翁旭东2(14)
文创何以出圈:论传统文化的物质性转化与价值性延展 / 杭 敏 黄培智2(25)
场域与创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的转化创新路径探索 /  王颖吉 郭瑞琦2(35)
关系时空重连:文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与实践 / 徐 迪 刘泽宇2(45)
作为符号资源的10+:中国新闻从业者的流量想象” / 白红义 曹 莹3(05)
驯化流量:流量竞赛中新闻客户端的角色与组织常规实践 / 陈 阳 李宛真3(17)
作为流量的新闻:平台时代的新闻权威性困局 / 姬德强 佘浩东 蒋效妹3(29)
数字媒体生态、流量经济与新闻业的文化再造 / 常 江 徐 帅3(38)
中国互联网30年:演进逻辑、传媒业态与研究取向的变迁 / 喻国明 刘彧晗4(05)
平台演化:中国互联网30年与传播变迁 / 陈昌凤 袁雨晴4(15)
发现媒介:中国互联网发展与媒介意涵重塑 / 孙 玮4(25)
界面、内容和场景:理解数字时代信息环境的三个维度 / 胡 泳 陈 磊4(35)
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互联网30年:演进趋势与格局展望 / 方兴东 何 可 钟祥铭 王 奔4(45)
新闻学基本概念的实践重塑和知识规划 / 王润泽 武家璇5(5)
超越新闻客观性:新闻复合主体与新闻知识信任机制重建 / 涂凌波 刘梦青5(14)
重思新闻真实:走向一种实现理论的初探 / 方师师5(27)
新闻把关的理论创新走向荒芜了吗?基于智能传播语境的范式重组 / 毛湛文5(36)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建构 / 周 勇 郑画天6(05)
何谓文明:文明交流互鉴与国际传播秩序的概念基础 / 虞 鑫 苗培壮6(14)
移植、冲突与互鉴:地缘政治学视野下国际传播与文明间交往 / 任孟山 任泽阳6(25)
平台时代的复调传播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国际交往模式变革 / 何天平 蒋贤成6(36)
空间如何进入媒介研究:理论源流、研究路径与问题域 / 毛万熙7(05)
月是故乡明:家乡媒体使用与媒介化地方的建构 / 吴璟薇 刘鲁倩 宾宇轩7(20)
栖居于数字家园:媒介现象学视角中的网络游戏空间研究 / 王东林7(31)
”“交转:从媒介视角反思公共空间研究 / 潘 霁7(44)
健康老龄化与媒介适老:媒介接触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 蒋俏蕾 陈宗海 张自中 吴一波8(05)
数字反哺还是互哺:老年人社交机器人采纳与使用的家庭实践 / 申 琦 刘一然8(19)
还岁月以生命:农村老龄群体数字断连的民族志考察 / 吴浚诚 张 欢 杜全清清 刘燕南8(31)
成为老人:超级互联网用户自我叙事中的老年身份建构 / 熊 慧 陈雨彤8(41)
重听老人言:老龄化传播研究的再回首与再出发 / 周裕琼 陈思园8(53)
交往在平台:社交媒体人际传播研究的三条线索 / 董晨宇 许莹琪 林琦桁9(05)
家庭作为方法:县域平台化语境下的劳动、性别与社会关系 / 孙 萍 刘姿君 王从健9(15)
微信里的陌生人:一项数字社会的人际关系研究 / 刘战伟 沙凡茹 高昌婕9(25)
味道作为媒介:海外华人微信群上的乡味买卖与交往实践 / 丁依然9(39)
视觉优势?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传播的模态偏向问题 / 陈昌凤 张舒媛10(05)
生成式AI对人类认知带宽的延展与认知框架的重构
——基于分布式认知技术的分析 / 喻国明 滕文强 李 钒10(15)
人工智能有文化吗?论人机交流中的文化之困及其化解 / 邓建国 韩志瑞10(25)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行动者:人机比较与未来生态 / 常 江10(36)
个人体验与社会认知: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以对上海居民的实证研究为例 / 周葆华 赵鹿鸣10(46)
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的智能媒体实践与伦理反思 / 赵 瑜10(59)
生成式人工智能价值观的存在问题及伦理风险 / 郭全中 张金熠10(68)
数字时代的人类生命与技术装置 / 曾一果 孔一诺11(05)
媒介的生命凝固术 / 张 磊11(14)
技术化的:数字生命的价值标定及其实现 / 王敏芝11(24)
欲语向谁何?逝者数字人的复活算法与人机共存 / 宋美杰 林烨彬11(34)
寻找失落的附近:数字游民的流动社交与空间实践 / 虞 鑫 李一诺12(05)
虚拟与现实的居间地带:数字游牧青年的新型社会化实践 / 曾 昕 沙 垚12(16)
编织童话:基于多模态互动分析的数字游民在线叙事与身份认同 / 马中红 井常灿12(26)
学术生长点之辨:数字游牧研究的理论重估、方法检视与议题拓展 / 徐偲骕12(38)
新闻与传播研究
意象中国:作为华夏文明传播符号的意象及其传播模式 / 谢清果 韦俊全1(45)
扎进数字中国:中国互联网平台研究图景及学术反思 / 张志安 冉 桢1(56)
:中 十年(1994-2023年) / 曹培鑫 宋军彦2(54)
从程序透明到实质透明:新闻透明性概念论争中的主体问题辨析 / 虞 鑫 刘钊宁2(63)
从学术流行语到经验脚手架:对西方传播学领域可供质性研究的系统综述 / 陈婧之 马 烨 杜 璇 刘于思3(49)
此心安处是我家:机构养老群体的媒介化生命历程与家庭重构 / 周裕琼 龚宝发 张梦园3(63)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建构 / 贾文山 孙 宸4(58)
社交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
——Twitter中外媒体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报道的分析 / 薛 可 时 伟4(73)
生成型媒介:一个元概念的提出 / 孙少晶5(45)
匹配、联结与沟通:中国古代媒人的媒介属性及传播职能 / 潘祥辉 高嘉潞5(60)
国际秩序的约束效应与跨级突破: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全球主流媒体传播效果评估 / 汤景泰 徐铭亮6(47)
乌卡时代巴尼时代:国际传播韧性机制构建的三重进路 / 周 敏 郅 慧 滕文强6(59)
乡村作为视角: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的演进规律及功能使命(1978-2023年) / 王仕勇 贾浩伟7(53)
作为方法的时间:基于过程性时间量化研究的框架重构与方法革新 / 吕 行 杜莉华 陈 阳7(62)
记忆之辨:新闻传播学领域记忆研究的概念辨析与方法论反思 / 胡 康 郑一卉8(62)
缔合环境:理解数字城市的技术哲学路径 / 余晓敏 胡翼青 8(73)
情感与身份的退场:明星粉丝的脱粉实践研究 / 吴鼎铭 罗 烨 9(52)
昨日重现:青年群体胶片摄影实践的媒介社会学考察 / 吴炜华 黄 珩 9(63)
非专业行动者何以推动健康传播实践
——以扶贫安置社区楼栋长的卫生推广行动为例 / 伍馨云 闫 岩10(77)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创新 / 赵月枝 王欣钰 胡 钰11(48)
数智情感:人机交流的困境与出路 / 肖 珺 容东霞 黄枫怡11(61)
基于算法机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伦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治理研究 / 陶婷婷 李本乾11(74)
新质传播力:迈向传播学3.0研究的范式升维 / 史安斌 郑 恩12(50)
新媒体研究
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理论框架、现实困境与模式探究 / 马爱芳 胡 泳1(69)
流动的隐私边界何在:在线健康信息的表露机制研究 / 耿书培2(72)
抖音三分钟,人间两小时:短视频消费中的时间失真与用户保卫战” / 刘丁香 万立良 彭 韵2(86)
新知识人群体:基于网络知识社区核心创作者的考察 / 张 慧 杜骏飞3(75)
作为符码的社交:中国式关系视角下青年群体朋友圈点赞行为研究 / 路 鹃 李 浩 王子涵4(84)
作为虚拟与现实双向窗的Sora:重塑媒介实践与传播生态 / 何 静 沈 阳5(71)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儿:量化育儿、劳动可见性与协商育儿责任 / 雷紫雯 章梅芳 刘战伟6(69)
当话语传播遇上人工智能:挑战、新变与研究关切 / 符绍强 马梦娇6(81)
未竟的身份:中国式数字游民身份的媒介化制造与协商
——基于大理数字游民社群的田野考察 / 张文娟 张菱珂7(76)
空荡的服务器:数字废墟的时间性与未竟的减速实验 / 曹 璞 薛稚尧 张嘉鑫8(85)
游戏重度使用对社交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 田 丽 彭炳辉9(77)
悬空的记忆“: 无主社交账号集体管理机制的历史比附 / 李 欢9(89)
千里姻缘一牵:老年人直播相亲中的媒介化亲密关系 / 徐 婧 何 苗 温 帅 12(64)
作为后勤媒介的AI提示词:大语言模型何以形塑人类语言实践 / 林 颖 魏梦婷 12(77)
传媒观
数字美食的实践者分析框架:以大众点评App为考察点 / 刘 娜1(81)
媒介化社会社交平台数字资本再生产机制研究 / 汪金刚1(95)
理解全球治理中的知识传播
——基于知识类型学视角的考察 / 童 桐2(99)
数字编辑室中的新闻整合
——基于策略性仪式的新闻生产实践考察 / 王 敏3(90)
记忆的双重中介化:基于CCD相机的青年怀旧文化研究 / 刘瑀钒3(101)
可能世界中的现实:融合新闻的互动叙事形式及语言 / 刘 涛 曾宪博4(96)
微短剧之维:媒介图谱、影像范式与文化腹语 / 胡 泳 刘纯懿5(81)
中国网络亚文化的生成、演化与社会意涵 / 蒋建国 陈小雨5(94)
拓展与规约:媒介与治理的互动关系
——基于驻村干部短视频的媒介化治理实践 / 刘千才 王锡苓6(92)
媒介化情感的流动与延伸:以日常生活类Vlog为例 / 孙宇心6(104)
数字化险滩:游戏媒介化趋势下智能玩具的影响研究 / 杨 扬 安 超7(91)
何以:中华老字号国潮话语的编码与释义 / 季芳芳 把云菲 王雪玲7(102)
诠释学视角下亚洲记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阐释及启示 / 吴梅红 汪彦孜8(100)
气候议题的国际传播:天然潜力、特殊困境与可能路径 / 闫 桥 曾繁旭9(98)
幻影快感:微短剧的效率范式与审美革新 / 晏 青 万旭婷10(88)
算法时空下的身体节奏:社会摇短视频的知觉现象学分析 / 李耘耕 黄 原10(98)
重新理解主流媒体
——网络化新闻业视角下传统媒体成为主流的挑战与机遇 / 王辰瑶 黄玺澄11(87)
媒介化与亲缘关系:青年断亲议题的传播主题研究 / 童清艳 夏文锴11(98)
差异化的客观性:关于标题党中群体偏见的实证研究 / 刘国强 张思雨12(89)
时代使命与实践逻辑:主流媒体如何讲好文化遗产故事 / 李学梅12(100)
写作讲堂
找到扔进密林里的那根线
——复杂社会新闻报道如何布局 / 吴 琪1(105)
评论写作的三重飞跃” / 曹 林1(109)
说理思维与故事思维:学术写作与新闻写作的相互借鉴 / 苏 婧 戴润韬2(108)
写作者如何练成超凡的观察力 / 叶伟民2(111)
如何做一篇有个性的人物访谈 / 曾 焱3(110)
爆款短视频的内容创作与传播策略分析
——以小红书运动员博主为例 / 李瑞盈 薛宝琴4(110)
爆款制造:新媒体内容创作的底层逻辑探索
——三联生活实验室为例 / 李 伟5(105)
外放内收:短视频新闻的存之道 / 于莉莉5(109)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文献综述的写作要义 / 苏 婧6(110)
与知识脉络对话
——学术论文理论价值提升的三条路径 / 卞冬磊7(110)
传统媒体的内容年轻化探索
——以《中国新闻周刊》为例 / 王晨波8(110)
放大对话场:内容IP化的整合传播实践
——以三联人文城市系列对话你好,陌生人为例 / 贾冬婷9(107)
采访:虚构写作的想象力基座 / 叶伟民9(111)
主流媒体移动端新闻标题的情感表达路径 / 蒋 颖10(110)
国际评论写作的专业逻辑构建 / 杨远艺 马立明 陈 菲11(107)
创作中如何用好典故 / 李红辉11(110)
具象与抽象:通讯故事化表达方法论 / 张洪伟 张 驰12(106)

来源:新闻与写作(公众号)

22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2:19: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412期目录

来源:现代传播(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2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1 18:26: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际新闻界》2024年第11期目录
2024年第11期目录
本期话题:媒体组织中的劳动与职业
那是一座围城:互联网大厂实习生的劳动期待与剧本书写
/ 吕梓剑 林仲轩 李雨绢
履历中的:数字内容市场中自由节目编导的工作连结与职业自我
/ 田元
·
研究论文
企业做公益与用户做工蚁:商业平台的新生产政治——以支付宝蚂蚁森林为案例
/ 王创业 董嘉颖
胡说八道的社会生成:中国网民的伪深刻媒介话语接受及其文化心理解释
/ 杜璇 刘于思
英雄亦问出处:《英雄联盟》游戏角色刻板印象研究
/ 李耘耕 黄原
家丑不可外扬?情境崩塌之下组织事实-价值诉求的影响边界
/ 宫贺 马丹凤 董旭
被遮蔽的经验之维:重访法兰克福学派的战后舆论研究组群实验
/ 陆国亮
唐代法律对民间交往与信息传播的管控——以《唐律疏议》为中心的考察
/ 李萌 吴予敏
来源:国际新闻界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MXSNypLggqzqIaZBQK1wA
编辑:刘诗扬

2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1 18:29: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大学》2024年第12期目录
本刊特稿
社交媒体叙事网络对乡村居民社区融入的影响机制研究
李龙飞
【摘  要】当前我国乡村社会转型呈现出流动性加速与新媒体扩散并存的特征,这一双重动态既加剧了乡村居民社区脱嵌的现象,也为其社区融入的回嵌创造了新的契机。本研究基于传播基础结构理论,探索了由在线人际交往、在线社区组织和平台媒体连接构成的社交媒体叙事网络对乡村居民社区融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叙事网络对社区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影响主要通过人际讨论这一沟通行动的中介机制实现。在线人际讨论和线下人际讨论在社交媒体叙事网络与社区融入之间形成了链式中介效应。研究拓展了传播基础结构理论的适用情境和内在机理,认为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叙事网络对沟通行动的激活是形塑社区秩序纽带的关键。
【关键词】社区融入;乡村传播;数字乡村;叙事网络;传播基础结构
拯救最后一公里:乡村快递基础设施的弥合与社会交往实践
——兼论人作为基础设施的分析框架
颖 郑怡娴
【摘  要】作为物流末端的快递驿站在城市随处可见,但它们在偏远地区的缺位却使最后一公里问题面临挑战。基于人作为基础设施的理论视角,借助基础设施倒置的方法论,本研究通过三重复合逻辑剖析乡村快递基础设施的演化路径:基底性还原了快递驿站的基础设施化历程;公共性阐释了人们在物流基础设施未完善的乡村地区自发组织公共物流服务的实践;社会性强调了自下而上的内生性力量依靠媒介技术、熟人网络和人情往来等方式,促成基础设施建制化的内在理路。本研究还由此反观快递驿站对现代乡村秩序的影响,从而丰富人作为基础设施在中国本土化语境下的理论内涵和分析向度。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快递驿站;人作为基础设施;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倒置
新媒介赋权下乡村主体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基于L县直播带货的田野调查
吴昭千梦  余清楚  王嘉昀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以人为核心的发展布局强调了农民作为振兴主体的关键地位。乡村直播带货在为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重塑着乡村主体间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尝试从新媒介赋权的角度探讨作为乡村主体的旧农人”“新农人的权力变化,以及二者的合作关系。研究发现,积累了一定在线资源的新农人作为意见领袖带领旧农人主动或被动地进行以新媒介平台为途径的创业创收,旧农人的自学主体意识也在此过程中被激活,其自身数字化素养与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借助新媒介平台实现的信息互动及经济获利黏合了新农人与旧农人的交往,催生了一种由个体信任转向系统信任的新型关系,并助推了基于知识信任、技术信任和人际信任的农村社会信任系统的构筑。
【关键词】新媒介赋权;乡村媒介化;新农人;旧农人;信任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共识:邓小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
叶祝弟
【摘  要】邓小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成熟于改革开放进程中并彰显时代魅力。作为时代的先声,邓小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承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内核,脱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聚合为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邓小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涵括维护安定团结、恪守党性原则、助力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开展建设性批评、重视国际舆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进步等丰富内容,呈现出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貌与系统集成的创新禀赋。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根据中国实际与中心任务,继承和发扬邓小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有利于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新闻舆论工作;建设性批评;共识
新闻理论
为真实辩护:交往真实与新闻真实的哲学根基转换
李泓江
【摘  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长期以来,以传统形而上学之主客符合为基础的真实观不断遭受来自建构主义、知识社会学等各种学说的质疑。本文认为,真实仍然是一个符合论的问题,只不过判断的符合关系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主客体之间的符合向个别主观与一般主观/本质直观之间的符合转变。这意味着,真实不仅体现着人与世界之间的认识关系,而且自始至终且从根本上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只有在具体的交往语境之中,真实才会被显现、判定与验证。在交往的哲学语境中,在主体间先验认知结构的理论框架下,真实将获得更为坚实的哲学根基,由此衍生出的种种新闻学议题,也将根植于更具养分的理论沃土。
【关键词】新闻真实;交往真实;主客关系;先验认知结构
传播学
后真相时代欧洲民众阴谋论信念的心理起源与政治后果
——基于欧洲20国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陆屹洲
【摘  要】在后真相时代,阴谋论的心理起源及其对政治社会现实的影响愈发受到公众关注,但尚未被国内学界系统研究。本文基于欧洲社会调查数据对欧洲20国民众的阴谋论信念及相关政治态度进行了系统的测量与描述,并应用线性混合模型和多层次路径分析模型进行了宏观与微观的统计检验,证实了从心理起源(存在动机、社会动机)到阴谋论信念再到政治后果(欧洲一体化、气候变化、移民问题)的完整机制。此外,对民众的阴谋论信念,互联网使用技能呈现显著负向效应,新闻信息消费时长及互联网使用频率也呈现出有条件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虚假信息;信息接触;阴谋论;政治态度
广告与公共关系
欲辩已忘言:叙事说服对公共关系职业的态度影响研究
陈先红 杜明曦
【摘  要】如何提高公众对公共关系职业的积极认知和去污名化效果一直是公共关系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本研究运用控制实验方法和叙事运输理论,以公共关系行业为例,探讨了叙事说服改善职业认知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叙事运输是公众对公共关系职业态度的正向影响因子,是反驳的负向影响因子,反驳是运输与公众对公共关系职业态度的负向中介因子。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讲故事去除职业污名的叙事说服动力机制模型,通过显性的运输反驳机制和隐性的驱动抑制机制,探索一条去污名化实践的新路径,为去除职业污名和国家形象污名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叙事说服;职业认同;讲故事;公共关系;去污名化
利弊权衡与隐私让渡:智能广告中感知个性化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
刘晨旭  张一凡
【摘  要】智能广告个性化特征显著,但伴随的隐私侵犯、精准失当等问题正引发信任危机。本研究以社交媒体中的智能广告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17个理论假设的感知个性化消费者信任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探讨了感知个性化对消费者不同信任层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消费者的感知个性化与品牌信任、功能型技术信任和治理型技术信任正相关,而感知刺激性和隐私关注是其中的反向中介。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的并非智能广告中的个性化因素,感知个性化对于信任的建立和提升反而有利。消费者会在感知刺激性与感知个性化中权衡利弊,并产生不同信任指向。当感知个性化程度可以让消费者降低隐私关注时,他们会让渡部分隐私作为回馈。
【关键词】感知个性化;消费者信任;智能广告;隐私关注;感知刺激性

来源:新闻大学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bZc8IOLDt7CkWzr6ZIf6g
编辑:刘诗扬

228#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出版】《新闻与写作》:2025年第1
刊首语
连通与阻隔:当新媒介嵌入乡村生活 / 郭建斌
专题
创建复合媒介系统:多元主体的数字实践与村落社会发展 / 孙信茹 谢 翔
权威的让渡:网络直播中的乡村关系重构与知识再造 / 庄 曦 苗艺晗
制造网红书记:乡村直播的行政模式及其组织困境 / 龙 强 冯 强
新媒体时代乡村治理信息何以有效抵达——基于L村道路修建历程的变迁分析 / 李红艳 敖 松 张冉冉 宋佳杰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   
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与实践逻辑 / 段 鹏
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论:战略、内容与渠道 / 刘 俊 江 玮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泛化现象的系统性考察与思考 / 杨保军 叶倩茹
新媒体研究  管理可见性:村落共同体与农村妇女抖音自我呈现的互动关系 / 张雪霖
传媒观察网红产业发展模式探索:体制化合作的可能与可为 / 吴志远 彭步云
写作讲堂城市报道的叙事新方法 / 李 伟

来源:传媒学术网(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