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业数据集锦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19-8-9 23:08: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在最新一季度的财报数据中显示,《纽约时报》订阅用户达到470万,其中380万为数字订户。该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增长率同比增长5.2%,调整后利润下降6.4%。(《纽约时报》)

212#
发表于 2019-9-29 21:24: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我国传媒产业总规模首破2万亿元 网络视听规模首超广播电视
3000亿元到2万亿元,中国传媒产业总体规模的这一跨越用了15年。823日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20959.5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
该蓝皮书由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央视市场研究(CTR)、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
与全球传媒产业总规模2万亿美元相比,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传媒产业的1/7发布蓝皮书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认为,这与中国经济发展体量是相匹配的。
file:///C:/Users/le/AppData/Local/Temp/ksohtml1828/wps54.pngfile:///C:/Users/le/AppData/Local/Temp/ksohtml1828/wps55.png
传媒产业规模增速放缓
图书行业逆势上扬
根据蓝皮书课题组统计,传媒产业增长率从上一年的16.6%继续下降至10.5%,但依旧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传媒产业整体格局在保持稳健的同时也在进行深度结构性调整。课题组估算,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22887.8亿元,增长速度放缓到9.2%
在该蓝皮书课题组的统计中,传媒核心产业的细分领域中,超过千亿元级别的细分市场有4项,分别为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网络广告、网络游戏、广播电视广告。值得注意的是,图书销售收入在2018年达到894亿元,在产业规模中紧随上述4项,排名第五。
从上一年的803亿元增至894亿元,增幅达11.3%,成为传媒纸质媒体逆势上扬的代表崔保国特意强调了图书行业逆势上扬的特点,这其中,网络书店销售额增长迅速。
在百亿元级别的传媒细分领域中,电影放映收入从2017年的617.6亿元增至678.9亿元,增幅达9.9%,其中票房收入609.76亿元,比上一年的559.11亿元增长9.06%,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7.16亿,比上一年增长5.93%。电影广告收入从2017年的89.3亿元增至96.4亿元,增幅达7.95%。网络视听内容收入从2017年的489.5亿元增至637.2亿元,增幅达30.2%。网络视听内容收入增速超过三成,已经超过电影票房收入。
网络视听规模首超广播电视
短视频在5G格局下被看好
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在2018年第一次超过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实现了相对数据的位置交叉。蓝皮书统计显示,2018年,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达2016.8亿元,而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为1538.5亿元。
2013年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开始发布行业数据来源至今,网络视听市场规模已经从6年前的132.2亿元激增至2016.8亿元,增幅高达1525%
广播电视媒体方面,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小幅增加1.3%,其中传统电视广告经营遭遇较大压力。
崔保国将传媒产业发展定义为进入大众自媒体传播时代,大众媒体、平台化媒体、自媒体等传媒形态并存且相互竞争,业界与学界都需要研究新课题、创造新模式、探索新范式。
比如,5G网络在2019年迎来商业化,课题组认为,技术因素影响将再次重塑中国传媒产业格局。在此影响下,预计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短视频行业内容生产和商业变现的竞争之中,同时短视频平台内容的长短综合发展也将成为趋势。虚拟现实产业也有可能迎来新一波的风口。
智能+”立体格局正在构建
县级融媒体船小更灵活
在媒体融合方面,课题组认为,“智能+”立体传播新格局正在构建。
中央级媒体在“中央厨房”、全媒体矩阵、内容聚合平台领域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介生态系统。例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建立总编调度中心,建立采编联动平台,建立移动优先、PC做全、纸媒做深、多次生成、多元传播的策采编发新流程。
省市级媒体融合通过拓展自身内容产品形式、功能和“智能+”寻找新的受众群体和信息消费市场,“互联网+”“新闻+服务”“新闻+政务”等模式创新使原本单一的信息服务向综合性服务转型,大量省市级传统媒体积极介入“智慧城市”建设和电子政务领域。例如,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新媒体创新服务收入主要包括6种形式:版权内容服务、财经信息服务、第三方服务输出(内容、技术、审核等)、信息流内容分发及交易服务、自媒体广告服务、整合营销服务等。
2018年是县级媒体融合的开局之年,课题组从3个方面评价其发展情况:在媒体融合条件方面,虽内容、技术、资本资源有差距,但县级媒体是基层地方政府的群众工作不可或缺的渠道和平台;在媒体管理方面,县级媒体体制机制压力相对较小,可以实现从“合”到“融”的一步到位;在媒体人员方面,县级媒体团队精干、贴近群众,能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激发基层团队的创新活力和热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JBPCQ0DcMfMbXwM6Mk58g
文章来源:传媒评论
作者:闫松 孙海悦
编辑:高杰

213#
发表于 2019-10-2 22:08: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何渊:欧盟法院裁定Cookie的存储和利用需要征得互联网用户的积极同意和实质同意,预先勾选的复选框无效 | DataLaws
整理人:何渊,上海交通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DataLaws主理人。
数据君:本周二,欧盟法院就cookie合规”作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裁决:欧盟数据控制者和数据处理者不能通过“预选框”的方式来有效地获得数据主体的同意,而更强调的是数据主体的积极同意和实质同意。毫无疑问的是,这个新规则会对很多网络运营者带来挑战和冲击,他们必须重新评估和更新其Cookie同意规则,否则将面临巨额的罚款和品牌的损失。
德国消费者组织联合会(The German Federation of Consumer Organisations)在德国法院起诉了一家名为“Planet49”的德国公司,这家公司试图通过预先选中的复选框来存储用户的cookie,并通过cookie收集信息并推广在线游戏。
因为对法律适用存在争议,所以德国联邦法院联邦议院(Bundesgerichtshof)请求欧盟法院就第2002/58 /号指令第5条第3款和第2f款的含义以及相关的95/46 / EC指令第2h)条和第2016/679号条例第61)(a)条的适用作出初步裁定,具体涉及欧盟《在线隐私指令》(the ePrivacy Directive)和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EU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对此,欧盟法院裁定,网站用户必须对其设备上cookie的存储和访问具有足够的控制力,网站通过预先选中的复选框并不能有效地构成“用户的同意”,网站用户必须有权取消选择复选框并拒绝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该决定不受用户设备上存储或访问的信息是否为个人数据的影响。欧盟法律旨在保护用户免受其私人生活的任何干扰,尤其是避免隐藏标识符和其他类似设备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用户终端设备的风险。
欧盟法院进一步指出,用户的同意必须是具体明确的,预先选中的复选框不足以构成“用户的同意”,即用户有效或实质地同意了他或她对cookie的存储。此外,欧盟法院还指出,服务提供商必须提供给用户的信息还包括:cookie的操作持续时间,以及第三方访问这些cookie的具体情形。
来源:数据法盟
编辑:晓晴

214#
发表于 2019-10-8 21:35: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年轻人新闻消费研究:资讯APP丢一边,社交媒体放心间
传统媒体绞尽脑汁为年轻人提供好内容,效果却似乎不够理想。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对内容、形式和平台有不同的需求。牛津路透研究院委托咨询公司Flamingo对英国和美国年轻人进行深度调研后发现,年轻人的资讯消费习惯喜好和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存在脱节,基于此,报告向传统媒体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将精编这份报告,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用户洞察要点速览
1、社交媒体使用时长占据主导,使用时长Top25应用里没有新闻资讯App
2、资讯消费群体可分为四类
专注型新闻使用者:新闻App的深度用户,有固定阅读习惯;
传统新闻消费者:习惯性阅读一些传统媒体,但时间有限;
被动新闻消费者:对媒体品牌不感兴趣,在线上线下生活中零散获取新闻;
积极新闻消费者:搭建自己的信息流,通过刷新发现新闻。
34个关键的资讯消费动机
投入式阅读(Dedicated):像追小说和电视剧一样深入读新闻;
事件更新式阅读(Updated):用简报和梗概高效获取更新;
打发时式间阅读(Time-Filler):除了新闻,也看娱乐搞笑内容杀时间;
弹窗式阅读(Intercepted):通过资讯App、新闻聚合产品和社交媒体的弹窗获取。
4、年轻人认为传统媒体调性消极,让人沮丧,头条新闻选题范围窄、重复性高,他们希望获得视角全面、有吸引力的内容。
5、年轻人喜欢有国际视野的内容,希望新闻话题更包容、多样化。
6、新闻阅读往往让年轻人觉得琐碎和疲劳。
阅读提示
路透报告原文将所研究的代际大致划分如下:

· Z世代:
2019年,年龄为18-24岁的人群,又将其大致划分为两组(18-20岁;21-24岁)。
· Y世代(又称千禧一代):
2019年,年龄为25-35岁的人群,又将其大致划分为两组(25-30岁;31-35岁)。
以上代际划分方式并非唯一。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学界常使用的还有以下划分方法:
Y世代,出生于1981-19962019年时23-38岁;
Z世代,出生于1997-20122019年时7-22岁。
研究对象:18-35岁的英美年轻人各10
研究时长:2
研究方法:追踪受访者在2周内的手机App使用情况,要求其写下线下新闻消费日志,进行90分钟采访和60分钟的三人对话
年轻用户眼中的新闻是什么?
要研究年轻用户的资讯消费喜好,首先要读懂年轻人。对于新闻媒体,年轻人最关注两点,一是进步——能否带来自我提升、摆脱刻板印象;二是享受——能否获得满足、做了喜欢的事情。
而代际之间也存在细微差别,报告将千禧一代称为“数字移民”,Z世代称作“数字原住民”。相较千禧一代,Z世代对完美、无缝连接和个性化的体验有更高要求,便捷性和即时满足是关键;此外,相比以体验为中心的千禧一代,Z世代更重实用,更希望从新闻中知道:这件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它对我有什么好处?
媒体和年轻用户之间最大的鸿沟在于,前者希望呈现“我们世界”,而年轻人关注的是“我的世界”,对于媒体而言,找到两个世界的交汇地带是打动年轻人的关键。报告画出了影响进步、享受的因素,以及“我们”和“我”之间的交集。
广义上来说,新闻资讯在当代社会有更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资讯的发达和信息的全球化,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分量在变大。无法弥补的鸿沟在于,传统媒体传递的是“你应该关注的新闻”,年轻用户想要的,除了“应该关注的”,还有有用的、有意思的和有娱乐性的。
年轻人的资讯消费习惯:更爱社交媒体
年轻人的资讯消费方式
按直接、主动(direct)到非直接(indirect)程度排序,依次为:
投入式阅读(Dedicated):并不常常发生。像追小说和电视剧一样深入追新闻,通常是晚上和周末,目的通常是出于自省,加深和扩展见解。聚焦于分析、细致的观点、强有力的叙述。
事件更新式阅读(Updated):用简报和梗概高效获取更新,通常在晨间,为一天的开始做准备。目的通常是自认为有需要,有意了解事态进展。聚焦于节省时间、信息提取。
打发时式间阅读(Time-Filler):除了新闻,也看娱乐搞笑内容。用户一般边使用第三方平台或者在现实中做其他事情,边阅读杀时间内容。通常贯穿全天,不限时间和地点。它的价值点在于,随时可获取的新闻可以无缝抓取个人的注意力;聚焦于娱乐性、好奇性、及时性,以及平台契合度和流畅消费体验。
弹窗式阅读(Intercepted):通过资讯App、新闻聚合产品和社交媒体的弹窗通知获取。随时都可能发生。这是被动接收的信息,价值在于产生集体或个人的共鸣。
喜欢的平台和媒体
年轻人通常使用很多平台和媒体来获取新闻,而这些渠道都有自己的角色和相对优势。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新闻生态系统,贯穿四种阅读方式。
因为复合的媒体环境,年轻人正在寻求可以无缝获取信息的平台。不出所料,社交媒体因此在年轻人的手机里占据主导,年轻人可以在同一个平台得到娱乐、资讯和社交。
喜欢的App:社交媒体占绝对优势
无论从装机量还是使用时长来看,在我们的统计中,新闻app都屈居次要地位。
以下是我们列出的app和相应分类,依据是该app的每日平均使用时长(当app出现在受访者手机中时,纳入统计)。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安装该app的受访者数量(受访者总数为20人)。
所有受访人手机都安装了Instagram,且它的使用时间是最长的。在受访者使用排名前25的应用中,除了Reddit以外,没有新闻app。如果有的话,这类app代表的是相对较小的日常使用时长。
社交媒体拥有几乎无与伦比的“相关性”(Relevance),因为它带来较强的直接感。它给你提供独一无二的体验,去控制或创造你自己的新闻体验。它提供了来自业余到专业人士的一系列观点,能让你直接接触到新闻。在社交媒体上,新闻往往融入到更广阔的的娱乐环境和个人生活中。这就是社交媒体的便利所在。
然而,鉴于人们关注的数字健康、隐私等等问题,年轻人也在反思社交媒体的使用,和不同平台扮演的角色:
· Facebook已经“失宠”,沦为一个群组工具;
· Instagram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前者,不过,它并不是一个看新闻的天然环境;
· TwitterReddit是新闻聚合器,也适合个人生产者。
四类资讯消费群体
通过追踪、数字日志、民族志等综合分析,报告划分了四类新闻消费者。该划分方式中有两个坐标轴,分别为:
1、新闻品牌在塑造个人新闻体验上,起到何种程度的作用(从个人导向到品牌导向);
2、个体参与新闻的程度(从低消费程度到高消费程度)。
将两个坐标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报告将资讯消费群体分为四类,分别是:
消费意愿高+品牌导向→专业新闻使用者(右上);
消费意愿低+品牌导向→传统新闻消费者(左上);
消费意愿低+自我导向→被动新闻消费者(左下);
消费意愿高+自我导向→积极新闻爱好者(右下)。
这四类的特点可概括为:
专注型新闻使用者:新闻App的深度用户,有固定阅读习惯;
传统新闻消费者:习惯性阅读一些传统媒体,但时间有限;
被动新闻消费者:对媒体品牌不感兴趣,在线上线下生活中零散获取新闻;
积极新闻消费者:搭建自己的信息流,通过刷新发现新闻。
专注型新闻使用者
这类用户有固定阅读某新闻品牌的习惯,且有经常深度使用的app(如果不是一个浏览器的话)。他们在一天中专门安排一部分时间来读新闻。此外,社交媒体内容会作为辅助,并定期关注其他新闻来源,以防错过重要新闻。
这部分用户特点在于:
新闻媒体App参与度最高的用户;
在已定的阅读安排中充分投入;
坚信新闻的价值。
比如英国男孩Edward(年龄区间21-24岁),每天早晚看《每日邮报》App,也读数字版《卫报》,一般阅读体育版,不过没有安装它的app。用Instagram娱乐,用Twitter更新新闻,关注了《卫报》和《每日邮报》账号。他会用《每日邮报》打发一天中的碎片时间,不过,现在打发时间的方式也开始被播客、TwitterInstagram取代。如果可以静下心来读一些文章,Joe的首选是《卫报》和《太阳报》,其次是《每日邮报》。

媒体机会:
这部分用户和媒体品牌建立了强关联。媒体应该用质量和相关性留住这部分用户,还可以考虑付费,在提供附加值的基础上让用户获得进步感和趣味性,也可以探索超越月度订阅制的新形式。
传统新闻消费者
这些用户就像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样,至少会使用那些从小到大一直在接触的传统媒体,但他们并不是总有空看新闻,新闻阅读更像是成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家务琐事一样的存在。他们更喜欢消费依托新技术的内容,比如播客和社交媒体信息流,对于紧凑的个人日程而言是友好的。
这部分用户特点在于:
新闻参与度低,但如果接触,一般是通过新闻品牌;
他们认为自己很忙,少有时间专注阅读;
因为教育背景的关系,依然坚信新闻的价值。
比如英国女孩Ellie(年龄区间18-20岁),手机里有BBCBuzzFeedVICE,她希望媒体的价值在于快速、精准,可以快速浏览,无需深入了解。
她仍然将多数时间花在SnapchatInstagram上。
媒体机会:
对于媒体而言,这部分群体是最有机会获取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已经在以新闻品牌为中心的新闻世界中消费,只是日程繁忙,导致看新闻时间少。媒体可以从这里入手,借助技术,开发更便捷的内容和形式,抢夺用户时间,而不要期望他们一下子腾出许多时间来看新闻。当他们发现碎片化的新闻“小零食”有价值,就越可能增进“食欲”。
被动新闻消费者
该类别的消费者对新闻品牌不大感兴趣,不和它们建立任何常规的关系。他们一般从线上线下生活中获得零散新闻,有兴趣的才会主动搜索,但是并不太在意选择怎样的新闻品牌。由于并不积极使用信息流,他们很容易掉入“回音室”陷阱。
这部分用户特点在于:
在四大群体中,新闻参与度最低;
对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其提供无偏见信息的能力保持质疑。

比如英国男孩Joe(年龄区间18-20岁),对于新闻和国际事件相当不感兴趣,通常都凭兴趣和娱乐目的,从朋友或社交媒体获取新资讯。一天大约   4小时玩手机,其中70%的时间用来刷SnapchatInstagram
媒体机会:
被动型用户只是对新闻品牌不感兴趣,但有获取信息的需求。想办法提升媒体品牌在其内容世界中的地位与价值,可以使用沉浸式标题、图片和短视频。在特定平台,比如YouTube上,为他们的检索行为提前设计好内容。
积极新闻消费者
这些用户掌握技术,对社交媒体也有信心。他们会自己动手,搭建自己的信息流和新闻聚合器,以满足需求。他们认真对待新闻消费,毫无疑问也有品牌意识,不过他们会自主负责整合新闻,而不是将其委任给某个品牌。
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内容与兴趣爱好、社交内容共同争夺注意力。他们确实会投入时间看新闻,不过经常是在不停刷信息流时发现新闻,在新闻出现时消费它。这部分用户有机会与多种新闻品牌建立关联,但在这种关系中,每则新闻都是在特定情境下争夺点击率与关注度。
这部分用户特点在于:
对于新闻参与度很高,不过也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全天候阅读新闻,主要通过刷新行为和杀时间阅读;
对于传统新闻的优势保持怀疑;
对其他新闻来源保持开放心态。
比如美国男性Mark(年龄区间31-35岁),日常有阅读传统媒体的习惯,但是他认为传统媒体的报道往往是单向度的。为了防止错过重大消息,会自己通过社交平台和收藏网页搭建自己的信息流,以此建立对世界的平衡认知。Reddit是其主要获取新闻的网站,能够在不损失新闻完整性的情况下进行大量阅读;Twitter上能够实时关注新闻生产方和相关方的最新动向;还会用播客替代一部分长阅读,有时也会保存长文章留着稍后再看。
媒体机会:
没有必要强行说服这类用户“新闻会带来回报”,不过媒体需要思考如何为他们带来更多价值。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信息流搭建者,所以,做好内容在第三方平台的无缝适配——或是能帮他们从海量信源中筛选信息,或是帮他们直达信源,比如TwitterInstagramV
七项行业洞察
本报告背后的一个主要假设是,年轻人不太关心新闻,尤其是传统新闻的生产方。根据研究,我们得出七项行业洞察:
1、新闻议程与年轻用户的相关性
泛化内容可能有更高相关度,但目前的内容选题偏窄,重复性高。特别是近年来,常常会对同一个主题进行无休无止的报道。比如“脱欧”话题,讨论周期已经长达一年,常常占据头版位置,却没有更多实质性进展。
年轻人更有国际视野和多样化口味,他们往往发现,国际报道常常带有本民族视角,而非忠实于当地视角。年轻人还关心更广泛的话题,比如艺术、文化、激进主义、环境保护和LGBTQ等,虽然这类内容也存在,但他们希望主流新闻品牌能够更加多样化、更加包容。
2、新闻与消极表达
不出所料,年轻人确实倾向于认为新闻是负面的,但事情并不只是这么简单。对于负能量的内容,部分媒体秉持着客观报道的态度,但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仍然隐约感觉新闻正在夸大负面影响。
消极体现在诸多方面:
比如暴力、犯罪和仇恨言论话题中,没有提到应对的积极措施;
对某些政界和名流的不客观报道;
对特定群体如中产白人男性群体的偏好;
以平衡和无偏见的名义制造极端。
3、新闻中的立场:真实的观点与政治化的解读
年轻人往往认为,公平公正的新闻是遥不可及的理想。对于社会事件,年轻人希望自行探索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媒体给出的解读,他们希望看到真实和客观的意见,容易被事实和真实的个体故事所感动。
4、新闻的调性与年轻人的口味
一般来说,媒体的调性要么过于严肃、枯燥,要么过于网感、吸引眼球,有时候知名新闻品牌也不惜利用标题党获取点击。媒体难以在两种极端中找到平衡,但年轻人会被人文关怀和故事、非严肃但真诚的表达,以及喜剧、娱乐所打动。
5、新闻在社交媒体中的适配形式
新闻有时会和某些情境格格不入,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的新闻。一条新闻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常常不考虑平台审美和用户习惯,因此不能引起关注;或者,发布新闻的目的只是纯粹为了引流,让用户离开平台,跳转到新闻的官方网站上。
用户使用社交媒体往往是为了无缝的体验,而新闻媒体这些过时的策略通常是失败的。
6、信任度
假新闻不是问题,但它很讨厌。这反而是优质媒体的机会。在访谈中,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年轻人对于媒体的信任危机。在假新闻问题被渲染得十分严重的当下,年轻人认为自己有能力处理这类问题。他们会有意识增加自己的信源,避免被算法误导,或者绕开某些来源不明的品牌进行的政治化、虚假输出,因此,优质媒体反而是新闻可信度的保障,年轻人可能会更依赖传统的、“信誉良好”的新闻品牌。某种程度上说,老牌新闻媒体提供了一种验证假新闻的渠道。
7、信息过载
目前,资讯阅读更像是冗余杂事,无法产生主动阅读意愿。对此,用户有自己的办法来降低信息噪音(比如,使用资讯聚合器、社交媒体,或进行数字断食,甚至完全不看新闻)。信息难以理解、不够吸引人、体验不够流畅导致低于期望等等,都是新闻给人带来负面印象的原因。
给媒体们的五条建议
1、提高内容消费的便捷性、易读性
对于复杂的、时间线长的报道,读者往往会产生不满。媒体应该拆解复杂的问题,使其易于理解。
比如,BBC定期更新“脱欧”栏目——《英国脱欧指南:关于脱欧,你所需要了解的一切》。该栏目为脱欧程序中常见的问题(如:英国可以取消脱欧吗?)提供答案,并且提供互动式的专业术语解读。该栏目的设计可以使读者快速浏览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深入研究相关的政策文件。
媒体思考题:
1)如何用碎片化形式简化复杂问题?
2)如何减少资讯的负担和琐碎感?
3)如何确保用插画和动画能改进用户体验?
4)如何帮助用户在有限时间内更轻松地找到和浏览完长内容?
5)在复杂事件中,主流媒体如何提升自己的权威性?
6)如何确保创新形式不会导致资讯体验的复杂化?
7)如何保证背景信息复杂的长期事件报道能让用户持续跟进?
8)如何利用技术实现内容的个性化?
2、加强对第三方平台的利用
在第三方平台如TwitterInstagram等做传播,既要让用户感知到媒体的品牌性,又不能被社交平台的标题党风格带偏,创作出和平台气质相吻合的内容。
比如NetflixTwitter账号,用自动播放的短视频来吸引用户自发讨论新的剧集,让用户像看普通Twitter账号一样刷Netflix
媒体思考题:
1)如何用契合第三方的方式做报道,而不是将报道强行植入第三方平台?
2)同一个故事是否可以根据不同平台特点拆分?
3)如何让Instagram上的摄影图片区别于传统图片摄影?
4)如何让用户感知到自己得到的是真正的内容而不是一则广告?
5)如何通过内容增强用户的平台使用体验?
6)如何在不同平台传递媒体的招牌风格?
7)如何提高用户对优质信源的需求?
3、培养用户习惯
对于新闻品牌而言,传统阅读习惯的没落是主要的挑战。既要试图保留用户资讯消费的传统习惯,也要创建新的消费场景,形成使用习惯,如通勤阅读。
例如,《经济学人》推出短资讯AppEspresso,主打3屏就能看完的短新闻,通常以一句有趣的引用做结尾,就像在路上能吃完的一份“小食”。
媒体思考题:
1)如何在忙碌和碎片化的环境创造一个专注的资讯阅读场景?
2)如何让内容和形式都能和短暂的阅读时刻相匹配?
3)“通知”怎么做才能激发用户的使用欲望?
4)如何能像FacebookNetflix一样,创造具有个性化和相关性的内容体验?
5)如何在第三方平台上让用户形成互动习惯?
6)如何成为新闻跟进中不可替代的来源?
7)如何从用户的使用时间差异中挖掘不同需求?
8)思考不同读者认为的“习惯”是什么。
4、提高和用户的关联度
用户往往会认为,新闻离我很远,与我无关。所以,媒体才需要通过内容和形式加强和读者的联系。
用户赋能的新闻资讯应用Citizen在纽约用户中颇受欢迎,其中一个功能就是提醒他们,发生在邻里间的犯罪和紧急情况。该app中,由普通用户拍摄上传的视频后来被用于主流新闻报道中,这加强了用户的参与感。
媒体思考题:
1)如何在不损失原有用户的基础上扩大选题?
2)如何让用户产生参与感?
3)如何提醒用户,他们在事件中的利害?
4)如何将内容权威性和UGC内容相结合?
5)如何在国际报道中,让普通用户感觉“接地气”?
6)如何激励年轻用户讨论改变的可能和积极的行动?
7)如何通过创新形式打动要求“真实”的年轻人?
8)如何让报道调性更诚实,具有人性化?
5、多样观点呈现
此次访谈中,有用户表示,希望媒体给出思考,让用户自己下结论,而不是强行让用户接受自己的价值观。而在媒体的操作中,没有必要回避观点表达,可以通过呈现多面观点,或是以更深思熟虑的评论文章来表达。
比如,YouTube变性红人Cotrapoints在超过20分钟的视频中讨论时事和政治,单期节目往往吸引百万点击量。该博主用夸张的表演辅以尖锐的分析,粉丝欣赏的点在于,在当代互联网的辩论风气中,Contrapoints确实认真思考了反方的观点。
媒体思考题:
1)如何让表达更加深思熟虑,有足够依据?
2)如何在不扭曲事实,也不受倾向性影响的情况下输出观点?
3)如何用聪明和公平的方式和对立观点互动?
4)在热点中你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5)如何在传达内容的同时让用户产生自己的思考?
6)如何在意见相左时表现出尊重?
结论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扩张影响巨大,年轻人并非没有资讯消费需求,只是移动化和碎片化的模式决定了阅读方式的改变。更年轻和个性化的用户,对媒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有以下结论:
1、资讯体验需要像FacebookNetflix一样简单易得
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有所创新,表达更加简洁清楚,内容更有趣,和读者相关度更高。即时的碎片化消息和推荐都能更有用,产生关联,正确的报道调性也会影响用户忠实度和信任度。
2、媒体品牌需要符合用户的期待,并创建合适的阅读场景
渠道上表现为移动原生、社交平台化,创作适配自身网页的内容。考虑到年轻人沉迷手机,且随时会和朋友分享、讨论,新的新闻形式上需要视觉化、语音灵活化。
3、报道方式需要改变
除了呈现客观事件,保持对严肃话题的关注度,还需要引发用户改变现状的欲望,减少刻板印象和议程设置。除此外,报道要人文化、视角多元化、接地气,真实和包容。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mXoJ_uXokSjFAEvNzrWtQ
编辑:陈茗

微信图片_20191008212522.jpg (57.97 KB, 下载次数: 33)

微信图片_20191008212522.jpg
215#
发表于 2019-10-16 22:04: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董莉

216#
发表于 2019-10-23 23:05: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2019年全球网络调查报告
独立智库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IGI)携手互联网协会发布了“2019年全球网络调查”。
1.在助长网络不信任方面,社交网络仅次于网络罪犯
75%的受访者认为Facebook、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是不信任网络的原因。
在加拿大和英国(89%)、尼日利亚(88%)、美国(87%)和澳大利亚(83%),大多数人不信任社交媒体。在日本(49%)、突尼斯(60%)、香港(63%)和韩国(64%),受访者更可能信任社交网络。
虽然网络犯罪分子(81%)仍然是互联网不信任的主要原因,但大多数受访者(62%)表示,缺乏网络安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那些担心自己网络隐私的人比过去更担心了
8/10的受访者(78%)担心他们的网络隐私,超过一半(53%)的人比一年前更担心了。
不到一半的受访者(48%)认为政府在保护在线数据和个人信息方面做得足够好,其中北美(38%)和八国集团(39%)的信任度最低。
3.大多数人曾相信假新闻
86%的受访者至少有一次被假新闻迷惑过,44%的受访者有时或经常被迷惑。只有14%的人“从未”被假新闻欺骗过。
77%的Facebook用户表示他们在Facebook上看过假新闻,其次是Twitter(62%)。
4.对互联网的不信任正在导致人们改变网上行为
将近一半的受访者(49%)表示,因为不信任网络导致他们在网上披露的个人信息更少了;43%的受访者会更加谨慎地保护自己的设备;39%的受访者会选择性地使用互联网。
5.互联网带来的偏见屡见不鲜
受访者对用于面部识别系统的算法(47%)和搜索引擎(46%)的无偏见程度的信任度最高,对用于社交媒体新闻提要的算法(32%)和预测性策略(34%)的偏见程度的置信度最低。
6.“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等对大多数人来说仍是个谜
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对加密货币(36%)、暗网(24%)或区块链(22%)有所了解,尽管这些话题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作者:CIGI-IPSOS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RrPpNS4UhL3iaT27zdJoQ
编辑:宋婷


217#
发表于 2019-10-27 10:13: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朝鲜互联网发展报告

朝鲜,与中国辽宁、吉林省接壤,总面积12.27万平方公里,跟中国的福建省面积差不多,人口2549万人,跟中国上海市的人口差不多,是韩国人口的一半。
2018年,朝鲜学者李基成罕见地公布了朝鲜的GDP数据,其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07亿美元,这个数字仅仅跟中国广东省揭阳市2017年的GDP差不多,在全球各个国家大概排95位左右。(注:揭阳市在国内算四线城市)
人均GDP 1204美元,在全球排名176位,排在他后面的是6个非洲国家,可以说是非常的穷。
朝鲜的人均GDP曾经与韩国旗鼓相当,但自1973年开始就被远远抛下。


据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数据,朝鲜的产业以矿产为主,占比GDP 35%左右,其主要出口物为煤。

01朝鲜的“光明网”
在朝鲜,人们只有经过特别许可才能访问互联网,朝鲜的互联网称为“光明网”,2000年由官方创建,该网仅仅是将国内公共机构的网站进行相连,并没有连接至国际互联网,其域名以.kp结尾。
2016年数据,朝鲜已注册的.kp域名仅有28个,这些网站大部分以宣传为目的。


该网站是朝鲜中央通讯社的官网,其是朝鲜国内唯一正式的通讯社,是境内所有电视台和媒体的唯一新闻来源,朝鲜国内的新闻动态只能通过该社对外发布。
2016年,研究机构 “We are social” 曾发布报告,表示朝鲜只有 7200名 互联网用户。
02红星系统
由于苹果、索尼、微软等公司禁止将其产品销往朝鲜,朝鲜人民用的电脑操作系统不是Windows,而是一款自研的名为“红星”的操作系统。
2017年有一篇名为《我在电脑上安装了朝鲜的操作系统,破解后还真连上了互联网》的文章,作者通过一个俄罗斯留学生带出的安装镜像成功装上了红星系统,发现了很多神奇的地方,包括:
界面与苹果OS X非常相似


电脑壁纸是几挺高射炮竖立在雪地里。


开机声音是朝鲜的“第一国歌”阿里郎,浏览器是火狐的旧版改的,名字叫做“Naenara”,意思是“我的祖国”。
另外操作系统会审查内容并回溯用户的操作,如果系统出现一些媒体文件,包括外接设备,系统会自动扫描,而这一切用户都不会有任何察觉。
03几经波折的移动互联网
2002年,朝鲜首次推出移动电话通信业务,并陆续向平壤、南浦和罗先等地的居民开放。
2003年,平壤专卖商店的柜台上还会陈列TCL、飞利浦、诺基亚、波导等品牌的手机,售价从1800人民币到5000人民币不等,这个价格是绝对的天价,据凤凰资讯的数据,2006年朝鲜的人均月工资只有300元人民币左右,一部手机的价格相当于6-17个月工资。
即使价格昂贵,1年后朝鲜还是有约2万人购买了手机。
20045月,朝鲜发生龙川火车站爆炸事件,为封锁消息,朝鲜切断了所有的通讯网络,此后几年,朝鲜又成为一个没有手机的国家。
一直到200812月,埃及电信运营商Orascom与朝鲜邮电公司合资成立了高丽电信,3G网络进入朝鲜,从此朝鲜人民才重新又有了手机。
朝鲜一下越过了前两代通信网络,直接全民进入3G时代,而当时韩国和日本的3G普及率才是90%
手机在朝鲜境内以每年新增50万用户的速度普及。


数据来自知乎-戴眼镜的Peter

由于埃及电信运营商Orascom拥有高丽电信75%的股权,而高丽电信又垄断了朝鲜境内的手机发行和网络服务,因此在这波手机普及中赚的钱大部分都进了Orascom的口袋。
倒霉的是Orascom最后也没能拿回在朝鲜赚的钱,据虎嗅2016年的报道,由于朝鲜政府对外汇的管控,Orascom不能将现金收入兑换成外汇,无法向埃及汇款,截至20156月其在朝鲜的滞留金额超过5亿美金。
2013年,朝鲜自主研发的阿里郎手机上市,官方宣称该手机属于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
bilibili还能找到该手机的宣传视频,可惜这里没法贴视频,听旁白用字正腔圆的播音腔介绍手机还挺雷人的。


广告女主有点像朝鲜的第一夫人李雪主
后面该手机被扒出是用中国某品牌手机改装的,以下是维基百科的记录:
韩国咸兴共产主义大学电脑工程系教授金兴光直称朝鲜就连翻盖手机的按键也无法自制,更莫说要求更高的CPU和通信芯片等核心零配件。
首尔大学电脑工程系教授崔星相信这手机的硬件从中国购买并组装,并只有部分软件是由朝鲜研发的。
更有报导指,型号AS1201”的阿里郎手机从包装盒上的字样与本体外观而言,这款电话其实是由中国XXX手机改装而成。
朝鲜每年要从中国进口70万部左右的手机。

数据来自知乎-戴眼镜的Peter

据韩国统计厅数据,2016年朝鲜手机用户数达到361万人,占总人口的14%,而中国该比例达到 60%
那么朝鲜的手机里有什么app呢,会不会跟我们一样有微信、淘宝?
挖数在韩国的一个网站找到一张朝鲜年轻人的手机界面截图,截图时间是2018年。


可以看到上边满满的都是游戏app
2018年,韩国报刊Daily NK采访过一个14岁的“脱北者”(从朝鲜逃往韩国的人),他说:
在朝鲜,我几乎玩过所有最著名的韩国游戏,我的朋友也都玩过海外的电子游戏,一旦把它们装进U盘传遍大街小巷,所有孩子就会了解并且接触到那些作品。
由此可见朝鲜年轻人对游戏的热爱。
除了国外的游戏,朝鲜还有自研的游戏,2015年一款名为《少年将军》的RPG手游在朝鲜风靡一时,题材源自一部同名的朝鲜动画,故事背景则源自全盛的高丽王朝。


“朝鲜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平壤电子录像中心”是手游的研发主力,这两个机构打造了不少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手游,比如《对抗战》、《高丽战场》,还有朝鲜当地媒体Arirang Meari曾报道过的一款射击游戏,《猎杀美国佬》。


从图片看到制作水准还是相当高的。
不过朝鲜人民下载app可没有我们那么方便,由于各种应用商店app在朝鲜是禁止的,用户必须跑到指定的门店,付费让店员帮忙安装。

在门店浏览游戏的朝鲜青年

除了游戏,朝鲜还有电商,20154月,朝鲜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一则报道,宣称朝鲜公共服务总局上线了一款名为“Okryu”的电商app,用户可以在上面搜索各种消费品甚至是药品,并可以网上进行付款。
这是Okryu的网页端界面,看起来像上古时代的网页,目前仅支持在朝鲜的光明网内浏览,图片来自一个韩国网站。


这是app界面。


朝鲜公共服务总局为此专门设立了物流办公室,该办公室会调遣员工通过摩托车和货车进行物品配送,据报道,由于朝鲜落后的物流基建,即使运送50公里距离的物流费都非常的昂贵,因此使用Okryu的更多的是公司和做生意的人批发用的。
一开始该服务仅在平壤进行,后面逐渐扩展到平城市和南浦市。
备注:平壤是朝鲜的首都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2011年统计有325万人
除了Okryu,朝鲜目前最流行的app应该是春季香精1.0,该应用类似中国的美图秀秀,女性用户可以用来自拍美颜。


朝鲜目前应该没有类似微信的社交app
04朝鲜的黑客部队
朝鲜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劲,拥有世界上第四大的军队,仅次于中国、美国和印度,每年的军事开支占GDP25%,但更牛逼的是其网上军队,也就是黑客的实力。
随便百度一下就有各种吊炸天的朝鲜黑客新闻


让朝鲜黑客一战成名的是《刺杀金正恩》事件。
2014年,索尼影业投资4400万美元拍摄了一部喜剧电影《刺杀金正恩》,本打算在年底圣诞节上映,谁料在上映前遭到了朝鲜黑客的网络攻击,黑客盗取了索尼影业大量商业信息及其员工的个人信息,并给索尼多位高管发了一份匿名信,内容是:
还记得 2001 年的 9 11 日吗?
我们将在上映《刺杀金正恩》的地点,包括首映式上,清楚地展示,那些从恐怖行径中取乐的人将注定迎来被毁灭的命运。

《刺杀金正恩》海报

收到信的24小时内,索尼公司宣布停止公映这部电影。
界面新闻曾报道一位朝鲜“脱北者”,据称他毕业于一所专门培养黑客的大学朝鲜自动化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该校入学筛选十分严格,每个班只接收100名学生,而申请者每年有5000人之多。
之所以这么多人趋之若鹜,最大的原因是黑客是朝鲜最上层那1%的人,可以享有比普通朝鲜人好很多的生活条件,薪水高,且可以免费入住平壤市中心超过185平方米的公寓。
在成为黑客前,这些学生要接受9年的严格训练,然后根据攻击国家的不同(如美国、韩国、日本等)被分配到不同小组,然后派往相应的国家呆上至少2年的时间,学习当地的语言文化。

05结尾
虽然朝鲜互联网发展非常落后,居民信息闭塞,物质缺乏,生活不便利,但朝鲜居民还是有他们相对“幸福”的地方,比如:
- 12年义务教育,从小学到高中都免费;
- 房子免费,结婚分房;
- 没有重工业,环境好,绿化率高;
挖数看了很多朝鲜游记,有一段印象很深,来自知乎 猫蛋没蛋-《表面上的最幸福 | 朝鲜之旅》
我问大猴猴,你幸福吗?大猴猴说,我们结婚分房,人人有工作,有饭吃,很幸福。这个90后胖导游反而问我:那你幸福吗?一时,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说:幸福是相对的,整体来说,我幸福感还是挺高的。

来源:互联网思维
作者:挖数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ZqQr93vXrYaK7DtWKp_xQ

编辑:宋婷


218#
发表于 2019-10-27 18:47: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CSM发布《2019上半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
近日,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了《CSM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2019H1》。报告聚焦行业变化、洞悉用户行为与内容偏好、观察商业化变现探索,帮助业界及时把握和了解当下短视频发展状况,为短视频内容创新、挖掘用户价值提供支持。

来源:网络视听生态圈
编辑:宋婷

219#
发表于 2019-11-4 15:56: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湃|前三季度新闻信息服务营收4656亿元



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 国家统计局官网 图

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6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2019年前三季度,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18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6%,总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分行业类别看,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其中,增速超过10%的行业有3个,分别是: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46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创意设计服务8256亿元,增长12.2%;文化投资运营308亿元,增长12.3%。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殷国俊在解读上述数据时,强调了“新闻信息服务”和“创意设计服务”在6个文化核心领域中保持了两位数快速增长。他表示,“文化核心领域对前三季度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量的贡献达82%,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4月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新闻信息服务包括新闻服务、报纸信息服务、广播电视信息服务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

此外,国家统计局上述数据显示,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用户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和虚拟现实设备等行业营业收入的增速在30%以上,发展势头强劲。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



220#
发表于 2019-11-6 22:38: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上半年各行业利润增长率








编辑:冯梦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