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传播学期刊目录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91#
 楼主| 发表于 2024-7-18 14:57: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爱好者》2024年7期目录



来源: 新闻爱好者杂志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wc3bNTOLh0P93e4xE_Dyw

编辑:刘诗扬

192#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15:19: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春秋》2024年第4期目录


来源:中国新闻史学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6Wfe2E7sGyzCp--piLM-w
编辑:刘诗扬

193#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00:08: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4年第7期目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来源:[url=]现代传播[/url]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c4sAva9x3QVNwg7TRDEvA
编辑:刘诗扬

19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9:36: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目录丨《新闻记者》2024年第7期
理论探索
批判人文主义:文森特·莫斯可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思想
/ 克里斯蒂安·福克斯
游牧中的“媒介空间”生成:数字游民空间生产的四重逻辑研究
/ 牛天 陈绚
数字新闻
协商式透明性:职业新闻人情感表达的动态调适——基于记者手记生产过程的考察
/ 吕佳臻
史海钩沉
门板报:“全党全军办报”的基层宣传创新实践
/ 邓绍根 强若琳
回家庭?到社会?:《解放日报》妇女劳动模范的形塑与延安时期的妇女生育话语
/ 石尚上
从民众到集体: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陕北民歌为中心的有声动员
/ 张姣 曹轲
反蒋斗争中上海报贩的“政治生意”(1928~1931)
/ 陈李龙
数字生活
延伸替代、融合协商、示范接纳:以家庭智能摄像头为例考察媒介化育儿发生路径
/ 林颖颖 刘娜


来源:新闻记者
编辑:程正元


1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22:02: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当代传播》2024年第4期目录




file:///C:/Users/%E7%8C%AB%E5%92%AA%E4%B8%80%E5%AE%B6/AppData/Local/Temp/ksohtml8664/wps2.jpg

file:///C:/Users/%E7%8C%AB%E5%92%AA%E4%B8%80%E5%AE%B6/AppData/Local/Temp/ksohtml8664/wps3.jpg
来源:当代传播期刊(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196#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20:51: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爱好者》20248期目录


来源:新闻爱好者杂志(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1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9 15:13: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出版】Journalism Studies2024年第10
Articles
Abusive Metajournalistic Discourse Towards Journalists on Social Media
Ahmed Al-Rawi, Maliha Siddiqi & Alaa Al-Musalli

Framing Policy Reform in Europ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rame Variation Across Countries, Newspapers, and Time
Linda van den Heijkant, Morten Skovsgaard & Rens Vliegenthart

Exploring the Value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Metajournalistic Discourse: The Example of COVID-19 Reporting in Dutch Newspapers
Dennis Nguyen & Karin van Es

User Perceptions of News Recommender Systems and Trust in Media Outlets: A Five-Country Study
Sina Blassnig, Eliza Mitova, Edina Strikovic, Aleksandra Urman, Claes de Vreese, Anikó Hannák & Frank Esser

Local Journalists as Brokers: Conceptualizing Information Relationships in Rural Communities
Tyler W. S. Nagel & Marcel Broersma

Young People and New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Heidi Røsok-Dahl & Karoline Andrea Ihlebæk

来源:传媒学术网(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19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17:35: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观察》2024年第8期目录


目录


卷首语

从连为一体到融为一体:互联网三十载的记忆与愿景

/熊澄宇



中国互联网 30

中美互联网30年:数字时代的双雄记”——技术、资本和政治驱动下的合作、竞争与博弈

/方兴东钟祥铭



新事物新世界:中国互联网的关键技术隐喻及其演变(1994―2024

/杨小雅吴世文



插件:理解媒介的一个新基点——基于文化技艺理论视角的分析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化研究

第一家布尔什维克机关报开创的群众路线传统

/季为民




深观察

媒介行动能力:媒介如何促成公益诉讼——基于32个案例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

/




偶然新闻接触对公众政治参与的影响:事实和感知政治知识的中介作用

/常明芝




乡村传播研究

DNA数字游民公社的组织力量与乡村嵌入

/李立杰



数字生活·跨国群体的

媒介使用与文化适应

跨国移民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世界:基于媒介生成性的视角

/陈洁雯



数字跨国:中国留英学生网络社会支持获取行为研究

/




新闻史鉴

早期《申报》报刊书写观念之构建——以《申报》与《字林西报》论辩为中心的考察(1872―1877

/王浩恺操瑞青





卷首语


从连为一体到融为一体:
互联网三十载的记忆与愿景

熊澄宇
From Connectivity to Integration 30 Years of Internet Memory and Vision
Xiong Chengyu

【摘要】
30年前,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对个人、对国家、对世界都意义重大。中国接入互联网,带给世界的是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十数亿人口的巨大创造力,以及中国人民对文明互鉴的期待和愿望。今天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社会,不仅是在技术、产业、经济层面,更重要的是在上层建筑、社会形态领域。我们知道,任何科学技术都有自己的研发实验室,但社会科学很难搭建这样一个实验室,而互联网恰恰给社会科学带来了一个可试验的空间。在互联网上,我们建构兴趣小组,建构开放大学,建构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建构社区,建构医院,甚至建构第二人生。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如何利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实验和找出最大公约数的社会结构模式,是我们这代学人的责任所在。
【关键词】
中国互联网30年;人类命运共同体;数字文明



中国互联网30
中美互联网30年:数字时代的双雄记
——技术、资本和政治驱动下的合作、竞争与博弈

方兴东钟祥铭

30 Years of the Chinese and US Internet The Tale of Two Titans in the Digital Age
Fang XingdongZhong XiangmingWang Ben

【摘要】
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互联网关系近年来也备受关注。30年来,中美互联网交织着技术、产业、资本和政治等一系列综合因素,成为两国之间极具能动性和变革性的要件,也是全球互联网发展中十分关键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因素,甚至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关键变量之一。中美互联网经历了从1990年代的初始合作,到2000年代的合作竞争和2010年代的博弈转折,再到2020年代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文章从技术、商业、资本、治理等多层次,梳理和总结中美互联网关系的逻辑和进程,发现中美彼此的影响远比通常认为的要深入得多、复杂得多。重新考察中美互联网30年,既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过去,更可以明晰双方的未来。期待中美互联网回归相对纯粹的技术、商业和资本主导的逻辑,重新回归企业家精神,共同弘扬造福人类的互联网初心。
【关键词】
中国互联网30年;数字地缘政治;网络安全;科技战;中美关系




新事物新世界:中国互联网的
关键技术隐喻及其演变(1994―2024
杨小雅吴世文

From "New Things" to "New World" Key Technological Metaphors in the Chinese Internet and Their Evolution1994―2024
Yang XiaoyaWu Shiwen

【摘要】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于公共话语中催生诸多技术隐喻,架构着技术-使用后台-前台之间的桥梁。本文以关键概念隐喻节点为视角,探究中国互联网技术隐喻的演进及其折射的互联网认知史。研究发现,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四个关键技术隐喻节点,分别对应着1994年前后出现的2005年后流行的2010年后流行的平台,以及21世纪1020年代逐渐为公众所接受的人工智能元宇宙。关键技术隐喻意涵的流变,折射着人们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认知与想象的更迭,而技术隐喻所呈现的断裂的历史性,与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推广的节律同步。其中,术语化垄断化的不同历程,是一些互联网技术隐喻生命周期中的关键节点。回望互联网技术隐喻的历史演变,不失为了解互联网技术史与公众互联网认知史的一次必要尝试。
【关键词】
隐喻;互联网历史;关键隐喻;技术隐喻;技术想象




插件:理解媒介的一个新基点
——基于文化技艺理论视角的分析


Plug-in A New Anchor for Understanding Media
Cheng Bo

【摘要】
本文聚焦插件在计算平台与社会文化交织背景下的崛起,特别是其作为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的扩展工具所发生的角色转换。通过结合计算机的历史,从软件研究和文化技艺理论视角分析插件,揭示它如何成为技术革新和社会文化转变的参考系统,并且构成二者交接转化的本体节点和本体操作。在人人皆有望成为开发者的时代,以原媒介更新元媒介,旨在回归和重构元媒介与计算机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实验性等多重属性之间的关联,探询插件开发作为微观实践调节人类生活世界的可操作性。将插件作为媒介研究新的关键词,为我们理解媒介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和进行媒介实践提供了新基点和新视角。
关键词】
插件;软件研究;文化技艺;原媒介;操作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化研究
(特约主持:陈力丹)
第一家布尔什维克机关报开创的
群众路线传统

季为民

Tradition of the Mass Line Established by the First Bolshevik Party Newspaper
Sun FangJi Weimin

【摘要】
《前进报》(Вперёд)是列宁于1905年初在日内瓦创办的第一家布尔什维克机关报。列宁发扬旧《火星报》时期的优良工作传统,把真正践行党报群众路线作为这一报纸的创办原则,从参与写作成员构成、撰写内容类型以及通信工作等方面阐明了党报写作的特殊意义。本文通过考证《前进报》文本以及列宁在报纸创办前后的相关论述,对列宁的党报思想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列宁关于创办党的机关报的一个重要原则——贯彻与践行群众路线。
【关键词】
列宁党报思想;《前进报》;群众路线;党报写作



深观察


媒介行动能力:媒介如何促成公益诉讼
——基于32个案例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

Media Action Capability How Does the Media Promot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Chen YuFeng Rui

【摘要】
公益诉讼案件频发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媒介在公益诉讼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讨媒介如何促成公益诉讼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国内2015―202332例典型公益诉讼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比较研究分析(QCA)方法进行媒介技术逻辑媒介内容逻辑媒介体制逻辑的模型建构,以媒介逻辑作为核心框架,系统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媒介逻辑如何共同作用于公益诉讼这一特定的社会领域,探寻公益诉讼演变的内在机制与传播逻辑。研究发现,相比地方传统媒体,中央媒体发表明确支持性报道对公益诉讼结果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公益诉讼案件在传播过程中中央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权威媒体态度是核心条件,即绝大多数情况下公益诉讼成功离不开该因子的作用;而媒介机会网络互动以及媒介体制属性又是公益诉讼获得法院支持的三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
媒介行动;公益诉讼;定性比较分析


偶然新闻接触对公众政治参与的影响:
事实和感知政治知识的中介作用

常明芝

The Influence of Incidental News Exposure on Public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Factual and Perceived Political Knowledge
Chang Mingzhi

【摘要】
偶然新闻接触成为替代性新闻获取方式,其对公众政治参与有何种影响,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尤其缺乏基于中国本土的经验研究。本文通过1600名中国网民的调查数据,基于政治心理理论,分析政治知识在社交媒体偶然新闻接触与政治参与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偶然新闻接触对线上和线下政治参与有正向预测作用。事实政治知识在社交媒体偶然新闻接触与线下政治参与之间发挥负向中介作用;感知政治知识在社交媒体偶然新闻接触与线上和线下政治参与之间发挥正向中介作用。
【关键词】
偶然新闻接触;政治参与;事实政治知识;感知政治知识





乡村传播研究


DNA 数字游民公社的
组织力量与乡村嵌入
李立杰

From "Nomad" to "Community" Organizational Power and Rural Embeddedness in DNA  Digital Nomad Community
Chen TuoLi LijieWang Jue

【摘要】
在数字技术全方位赋能社会形态演变的浪潮中,数字游民群体横空出世,形成了互联网人才散落乡村的奇妙景观。通过对16位数字游民及4位利益相关者的深度访谈,本研究着力分析了DNA数字游民公社的群体行动模式与再组织力量构成,发现其在承诺-工具-协议的框架视域下形成了新集体主义的行动模式。该模式虽能系统性地调和群体内部多元个体共存,却无法直接凝聚个体意志,将其转化为群体对外行动力,呈现出群体能动性不足的困境。而此时,新集体主义框架下再组织实践正尝试以情感动员与群体性支持催生组织吸引力,进而弥补行动力不足的缺憾。但事实证明,数字游民受限于社会资源的集中式分布与社会生存的不确定性,在群体内部的本体性支持与社会大环境下的隐性焦虑中徘徊衡量,在嵌入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中陷入困境。通过探究该组织的群体行动模式、组织行动力及其在地实践的现实困境,或将为其它地区的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参考路径,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层优化。
【关键词】
数字游民公社;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新集体主义;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生活·跨国群体的
媒介使用与文化适应
跨国移民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世界:
基于媒介生成性的视角

陈洁雯

Identity and Social World of Transnational Immigr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Generation
Chen Jiewen

【摘要】
深度媒介化时代,跨国移民的日常生活与媒介相伴,他们由交往建构的社会世界与媒介深深交织在一起。研究比照罗伯特·E·帕克的移民研究,通过对加拿大华人移民为期1年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探讨当代跨国移民的身份认同特点,描述媒介为移民生成了怎样的社会世界与认同,以及这种认同与媒介生成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帕克所在的报刊时代不同,融入或同化不再是移民群体的必然选择;媒介及其基础设施的脱域化和无边界化重塑了移民的社会世界,他们对周遭世界与共同世界、全球与地方、虚拟与实在之间的感知逐渐模糊,地域不再是身份认同明确或唯一的支撑,媒介创造出与地点无关的认同和归属感。在这个意义上,媒介生成了跨国移民新的身份认同,而且这种认同往往是混杂的、纷乱的、碎片化的、不定向的。媒介基础设施的脱域性和无边界化弱化了曾经跨国移民身上独有的漂泊情结,维系着他们与母国千丝万缕的勾连,保留着其精神世界的认同和归属
【关键词】
跨国移民;身份认同;社会世界;媒介生成性



数字跨国:中国留英学生
网络社会支持获取行为研究

Digital Transnationalism A Study on the Online Social Support Acquisition Behaviors o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K
Zhang Shuai

【摘要】
发轫于前互联网时代的跨国理论在当前人类数字化生存的背景下有了再度审视的必要,跨国者的网络社会支持获取行为则为其提供了一种视角。研究择取了中国留英学生这一存在着学术张力的跨文化群体,以信息饱和为原则招募了63名留英学生及其家长、教师、朋友等10位相关人士进行半结构访谈。研究发现了四类留学方式影响下学子获取网络社会支持的平台使用策略。第一类学子以获取学位回国发展为目标,国内平台使用呈现出广泛而精细的状态,国外平台则是基础和粗放式的。第二类学子抱持体验型心态,在国内平台上保持必要联系,将国外平台视为外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进行广泛接触,但卷入度相对有限。第三类学子以融入英国为目标,转而将国外平台作为网络支持主阵地。第四类学子为留学多年后因故回流至国内者,使用国内平台获取支持时表现出探索性、功能性和反思性特点,国外平台使用则出现适度简化及较多获取国内信息的回返式状态。基于上述发现,研究提出数字跨国概念,更新了跨国理论的概念范畴,指出数字跨国场域正由传统二维实景转变为虚实结合的多元空间,并将跨国媒介实践的整体性认知发展为既有共同路线、亦有以关系为核心的异质化行动。
【关键词】
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网络社会支持




新闻史鉴


早期《申报》报刊书写观念之构建
——以《申报》与《字林西报》论辩为中心的考察(1872―1877
王浩恺操瑞青

The Formation of Writing Concepts of Shen Bao in Its Early Stage
Wang HaokaiCao Ruiqing


【摘要】
本文从1872―18776年间《申报》与《字林西报》的论辩出发,从商业立场、中西交往、新闻真实以及公众讨论四方面讨论早期《申报》报刊书写观念的发展。在商业立场上,《申报》关注城市的整体利益,只有在商业与政治发生交叉时,其相关表达才会受到局限;在中西差异上,《申报》以谨慎和保守的态度维持着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在新闻真实上,《申报》积极倡导该理念,将其应用于报业内部竞争中,最终成为有闻必录观的一部分;在公共讨论上,《申报》为此后上海公共领域的开辟提供了观念支撑。近代中文报刊书写观念的建构,凸显了报刊行业内部竞争与互动这条理论化分析线索的重要性。它们反映出早期中文报纸在具体报道实践中的书写立场、书写目的以及书写方式等基本问题,成为此后国人形成明确新闻观念的重要实践源头。
【关键词】
《申报》;《字林西报》;书写观念;行业竞争


来源:传媒观察杂志(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199#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5:59: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现代出版》2024年第8期目录



本刊特稿

○ 加强大学出版社合作交流,推动大学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
李永强/1

内容摘要:大学出版社是传承文明、传播知识、弘扬学术、发展教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要阵地,在新时代肩负着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大学出版社要通过大学出版社协会等合作平台不断加强主题出版、学术出版、国际出版和融合出版方面的合作交流,集体答好出版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推动大学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大学出版;大学出版社协会;主题出版;学术出版;国际出版


理论前沿

出版大趋势:基于利益相关方等多维视角的预测
丁靖佳 11

内容摘要:出版趋势的预测能够为出版未来发展提供可借鉴思考的决策性支持。数智时代,出版的载体形态将超越传统的物理介质而变得愈加丰富。“书非书”,其本质只是内容载体。智能化内容生成范式的出现,使作者不再是内容创造的唯一主体,出版业也不再是作者选择内容传播的必选项。读者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逐渐从以往的学习者身份转变为“玩家”身份,更享受内容的“悦读”,形成了浅层次、非线性、功利性和体验式的阅读趋向。出版人需在秉持“政治家办报”精神的基础上谋求出版经济效益的增值。出版业则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产业再定位,从当前的加工工业转变为创意产业,以“出版+科技+创意”的形式激发产业的创新活力。
关键词:出版趋势;出版物;出版人;出版业;数智赋能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建构与实践面向——基于文化符号传播的视角
沈正赋 20

内容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文化符号学是关注和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建构与实践面向的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角,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多维阐释中的一维。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具有潜在的符号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是文化符号学生成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文化符号学具有跨学科融合特征。文化符号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符号价值本质与符号传播方法论两个方面。从文化符号传播的理论层面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符号传播主要包括作为精神、旗帜、标识的文化等几个方面;从文化符号传播的实践层面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符号传播主要体现为中国文化符号传播的策略、手段与方法等,并集中表现在文以载道、以文传声和文以化人等几个相互关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方面。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符号学;传播;理论;实践


专题研究:新质生产力赋能新闻出版业的逻辑与实践

新质生产力赋能智慧出版生态探究
重 张 宇/30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的发展实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出版业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人类文化事业,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不断进步。当前,出版业处在以数字智能为特征的新型科学技术引领下重塑自身形态的又一变革时期,正在数字出版、智能出版的基础上朝向智慧出版不断迈进。实现这一目标要以系统性思维探究新质生产力融入出版业的内在逻辑与有效举措,着力完成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智慧出版生态建构,推动出版业走向创新与发展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智慧出版;生态系统;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新闻行业发展的逻辑与实践构想
   郑立波 /42

内容摘要:人工智能是新闻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作为智能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与其他新质生产力紧密协同,推动技术和模式创新,提升整个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新闻行业的转型之间存在双向驱动关系,这种互动可以分为结构性互动、流程性互动和调试性互动。结构性互动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结构变革;流程性互动包括生产和传播过程的互动;调试性互动涵盖技术适应、管理适应和规范适应。为了推动新闻行业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各方应通过协作、监管、教育和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并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确保对新质生产力的可控性。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新闻生产;新闻行业;媒介与技术


出版观察

教材思政的维度探索与量表开发——基于高校出版社的实证研究
余兴发 宋海玲/51

内容摘要:教材思政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教材思政研究总体上实证研究偏少。教材思政包含4个表征维度:组织机制、内容设计、多媒体设计与教育共同体。实证研究拓展了教材建设的研究框架,开发和验证了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的教材思政测度量表,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测量工具。教材思政测度量表有助于厘清教材思政的内部结构,对高校出版社更有效地推进教材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材思政;课程思政;量表开发;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


新时代出版的文化新使命与新担当
吕建生 57

内容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代文化繁荣的根与魂。新时代出版肩负着文化新引领、文化新创造和文化新繁荣的历史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有效推进新时代出版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新时代出版要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以出版繁荣助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以高质量出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设以推进文化繁荣,以出版“走出去”谱写文化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高质量发展;“两个结合”;自主知识体系;“走出去”


青年学者论坛

集体记忆、边界工作与编辑文化权威建构:出版人范用纪念话语分析
刘蒙之 秦/62

内容摘要:将出版人范用逝世视作一个“关键事件”,基于“阐释社群”发布的30篇纪念文本,从集体记忆的角度探讨图书编辑的职业边界及文化权威相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研究发现,阐释主体通过个体角色、时代背景实现对职业偶像集体记忆的双重书写。事实上,其对集体记忆的书写与当下职业工作基准的创造密不可分。阐释主体将“记忆”介入职业的边界生产,图书编辑经历了从“文化商人”向“思想邮差”的回归,并最终实现自身对“文化中介”身份的校准。与此同时,对范用的纪念话语出现在一个图书编辑职业影响力和文化权威持续下降的时代,展现出阐释主体渴望在怀旧中重申、强化当下及未来图书编辑文化权威的愿景。
关键词:集体记忆;阐释社群;边界工作;文化权威


语言出版:概念界定、产业分析与发展对策
  曹霄珺/74

内容摘要:语言出版具有基础性、全民性、社会性等特征,关系到全民和国家语言能力的提升,对语言出版业进行系统研究,全面掌握其供需状况,对于推动语言产业与出版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教育人口、国家战略、技术变革三个方面的时代背景,通过供需、产值分析,全面呈现当前我国语言出版业的现状,并着眼于未来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语言出版;发展背景;现状;趋势;语言产业


实践视域

承前启后:宋版书形式美学探析
王四朋 87

内容摘要: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于两宋。宋人对美的创造和追求既体现在宋版书的内容上,也表现在宋版书的形式上。宋人追求版式设计的和谐美、字体写刻的神韵美、插图版画的直观美和书衣设计的素雅美。宋代不但确立了版刻书籍的形式,而且造就了宋版书独有的文化品格和艺术价值,形成了独具东方神韵的宋版书形式美学。
关键词:宋版书;形式美学;和谐美;神韵美;直观美;素雅美



来源:现代出版(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20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7:28: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目录丨《新闻记者》2024年第8期
目录

理论探索
爱这个世界,但与舆论为敌——汉娜·阿伦特的记者活动与新闻思想
/ 曾持
交流过程中的主体批判:重访卢曼与哈贝马斯的思想论争
/ 陆国亮
探究“文化的数据”:后人文主义媒介史书写的兴起与发展
/ 陈鑫盛
数字新闻
情动媒介与情动公众:东航坠机事故中的线上公共哀悼研究
/ 张梦园 周裕琼
“标题党”还是“议题党”?——地方政务新媒体的传播策略与效果分析
/ 肖舒婷 刘伟  
“搅拌”、策展、“入编”:一个网络媒体的激进UGC实践
/ 孙甜甜
生成中的“脚手架透明性”——基于编者文本专栏“美数课堂”的案例研究 / 张宇昭 陶文静
来源:新闻记者(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