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比新闻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9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20:38: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疫情当前,《楚天都市报》装作没事人好吗?
湖北《楚天都市报》头版的表达方式让自己成为了舆论中心。
118日,武汉百步亭社区第二十届万家宴举行,4万多个家庭参加。随着一声“开锅”,居民们端出合作或单独制作的13986道菜品...”,这是《楚天都市报》19日的见报稿件对当地一场民生活动的表述。

19日出版的《楚天都市报》头版

当天,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主力都市报《楚天都市报》在头版大幅报道了“第二十届万家宴”,在当日头版上,这则新闻是作头版头条处理,编辑配发了大幅通栏照片,尺寸占了整个版面的一半。
#武汉某社区四万余家庭共吃团年饭#因为这张头版成为了热搜,现在来看,是多么的不合时宜。
网友普遍的观点是,在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大背景下,还组织涉及到4万多个家庭、可能有十余万人参加的大型群众聚餐活动,相关社区的活动组织者可能有失职之嫌。
《新京报》的评论说,防疫形势之“紧”与“万家宴”氛围之“松”的反差,也成了观察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的切面,可在疫情面前,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多些审慎、以免“万一”,本该是常识。
从这一点上来判断,《楚天都市报》不应该为活动组织方“背锅”。陈子的一位武汉朋友介绍说,百步亭社区的“万家宴”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已经举行了数十载,是该社区一年一度的群众“盛宴”,该报作出报道是合理的。
不过,作为疫情首发地,且在情况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该报的当值编辑、值班总编辑似乎缺少了一点点“政治敏感”。从常规判断,处理这样一条消息,完全没有必要在头版如此浓墨重彩表现。在大疫背景之下,如此处理更是显得突兀,有一种“装作没事人”的感觉。当值编辑可能也忽视了互联网时代的舆情发酵速度,用传统思维办报,产生了惊人的反效果。
陈子翻阅了自去年1230日至119日的《楚天都市报》,除了12日在头版导读“华南海鲜市场休市,商户表示支持理解,8人散布肺炎不实信息被处理”;110日头版头条“武汉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疫情病原检测结果公布,肺炎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等之外,这份“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都市报头版没有其他任何涉及疫情的导读。内版报道篇幅也较少,基本都是“规定动作”。
虽然,《楚天都市报》的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一直保持着对事件的关注,但纸质版头版的一片祥和并不能隐藏该报对内容运营的双重标准,同时也产生了负面舆情效果。
陈子认为,纸媒是式微,但既然你还在办,就要“全心全意”为仅存的读者负责。事实上,还能去阅读该报的一些读者正是需要重点防范疫情的中老年人群。
回归到19号的争议头版,除了“春秋笔法”说还能为自己在公众面前做辩解,但纸媒在新媒体时代遭遇的这种绝无仅有的尴尬场景,给更多幕后的人敲响了信息公开和媒体责任的警钟。
不仅仅是总编辑,也许还有侠客岛口中的“政客”。在疫情面前,没有人能够隔岸观火。

来源:传媒大观察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TaXlke8uLtXuWL-LFLxsA

192#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23:13: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193#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8:55: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雷宇雷宇
今天 15:05 来自 HUAWEI P30 已编辑
最近看到的两个报道可以说让我大跌眼镜,一个是湖北某地官方的文宣报道,在封城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让医生徒步70多里去医院上班。另一则则是央视的新媒体记者采写的对留学生超国民待遇的文章(此文现在已经删除)。
两个报道都是由官方和权威媒体发出,不存在造谣的情况,而且发稿方都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被宣传的事迹,但是发出后都引发了极大的舆论风暴和批评。可见,发稿方在刊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有问题,更别提会料到引发负面效应了。
固然,这与采写的记者本身素质有关,但连审稿的领导不认为有问题,这就很是个问题了,它本质上反映了一种自上而下的不以人为本的傲慢思维,用白话讲就是没有人味。
编辑:陈茗

194#
 楼主| 发表于 2020-1-31 21:02: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陈茗




195#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20:21: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陈茗

196#
 楼主| 发表于 2020-2-4 20:16: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董莉

197#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19:15: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采编人员紧急集结,奔波在防控疫情第一线

报社全员到岗全媒体发声 谱写株洲战“疫”最强音



1月31日凌晨,很多株洲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湖南株洲:“四级书记”带头冲 党员干部斗志浓》的报道刷屏。这篇由《株洲日报》记者精心采写的深度报道,充分反映株洲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党员干部英勇奋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激发了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与社会各界的豪情。

打仗不能缺前哨,冲锋不可无号角!

这个春节,株洲日报社各媒体采编人员紧急集结,奔波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报社全员上岗,用奔跑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奋力谱写株洲战“疫”最强音。

▲晚报记者杨凌凌(右二)采访滞留在株洲云田镇的武汉游客 杨凌凌供图

▲株洲日报首席记者胡乐(左四)在武汉旅客居住地采访 记者 易翔 摄

[~公式~] 战斗:党报有担当

早在春节前夕,报社就加大疫情防控报道力度。除夕当天起,报社记者就已进入战斗状态。市委、市政府紧急部署,市领导率队慰问一线医疗人员,株洲医疗队驰援黄冈等重磅消息,报社记者现场采访,第一时间在社属新媒体发布。

1月26日,正月初二,紧急战斗打响。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部署要求,株洲日报社迅速启动宣传引导应急响应机制。采编人员第一时间将春节模式、休假状态调整到工作模式、战斗状态。报社启动疫情防控全媒体宣传报道应急方案,打破媒体界限,整合采编力量,统一调度指挥,实行融合报道,在疫情防控中传播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提振抗“疫”信心,彰显党媒担当。

当天上午,报社召开专题编委会,决定记者编辑全部到岗,投入防控疫情的宣传报道;对《株洲日报》《株洲晚报》版面作出重大调整,初三起提前出版电子报;株洲新闻网、株洲网、智慧株洲、掌上株洲、株洲发布等新媒体增加编辑、制作力量;利用大号平台,加大株洲疫情防控对外宣传。

面对非常之疫,株洲日报社创新工作机制,优化采编流程。报社成立统一的全媒体采编指挥中心,设置一个大采访中心及日报、晚报和新媒体三个编辑中心;建立全媒体采编QQ群、微信群和防疫专题稿库,记者集中报题,编辑定点取稿;坚持“移动优先、视觉优先”,进行立体式全媒体传播。

[~公式~] 发声:报道有力量

大战来临,作为市委机关报,株洲日报社充分担负起“株洲通讯社”职责,为市内媒体提供头部内容。全市疫情防控报道的重要选题,在市委宣传部领导指导下,由《株洲日报》组织撰写、首先刊发,并提供给其他媒体广泛采用。

1月27日至1月30日,《株洲日报》《株洲晚报》每天出版电子版不间断,1月31日起恢复正常出报。报社旗下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人员三班值守、24小时滚动更新抗击疫情信息,及时发布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决策部署,省、市的最新调度指挥,以及全市各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无畏斗志、奉献精神。

及时充分报道疫情信息,讲述抗击疫情株洲故事。《株洲日报》推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系列评论”,吹响疫情阻击战号角。策划了《上下同心战疫情,众志成城过难关》《“四级书记”带头冲,党员干部斗志浓》《战“疫”的堡垒,防控的屏障》《战“疫”宣传接地气,一级响应进基层》等综述报道,为全市抗击疫情发出了最强音,凝聚了大合力。

报社在新媒体上开设“防疫抗疫·株洲在行动”专栏,对报道二次编辑加工二次传播,同时借助大号平台第一时间将重要稿件向上向外推送,在更大范围讲好株洲上下一心抗击疫情的好故事,传递干部群众抗击疫情的好声音。截至1月31日,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和今日头条等平台上推送重要稿件100余条。其中,《湖南株洲:“四级书记”带头冲 党员干部斗志浓》,仅人民日报客户端一家,全天点击量逾34万次。

[~公式~] 奉献:记者有精神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株洲日报社各媒体的采编人员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与疫情逆行的最美身影。

《株洲日报》时政评论部记者邹家虎,原定于去年腊月29日回老家湖北荆州,疫情发生后,他毅然坚守在防疫宣传报道前线。正月初三,他就放弃休假回到岗位,写作了评论《保护好自己就是对防疫的最好贡献》。随后报道市领导督查防疫工作,赴医院、社区、高速公路等防疫现场采访。听录音、写稿件,一度忙到凌晨4点。

报社首席记者胡乐,初二上午接到报社取消春节假期的通知,立即回到岗位,当天下午就深入天元区和云龙区社区,采访基层干部群众抗击疫情的故事。初二至今,他平均每天至少上交4条稿件。1月27日,他在一个上报的信息材料中得知,10多位武汉游客滞留株洲云田镇一宾馆,当地政府和居民非常友好地接待他们。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好线索,在防护服紧缺的情况下,戴着口罩冒险对武汉游客进行采访,写出了报道《滞留株洲的17个武汉人感受到家的温暖》。为宣传株洲人民的友善,他把报道线索分享给了其他媒体同行,把稿件提供给了《湖南日报》记者,还协助梨视频完成了视频采访。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突出报道,展现了株洲人民的无私大爱。

《株洲日报》社会生活部记者刘琼,负责跑医疗卫生线,她密切联系线口单位,及时采写报道。为了写稿奔波,忙于写稿顾不上吃饭,成为工作常态。正月初二,她两岁多的儿子出现咳嗽、高烧等症状,她心急如焚,带着孩子去发热门诊就诊,经过检查,她的担心虽然排除,但儿子依然反复高烧。在儿子的哭闹声中,她当天采写了6条稿件。

正月初一中午,《株洲晚报》记者杨凌凌把两岁孩子哄睡以后,轻手轻脚地“逃”出家门。此后几天,她跑遍了大小医院,记不清跑了多少趟住院部、门诊大楼,被门口保安拦下测过多少次体温。这个春节,她没休息过一天,每天都在加班写稿中度过,来不及吃饭就吃两口面包,孩子哭了就通过视频安抚。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从业十年的媒体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抗击疫情的战斗还在继续,株洲日报社记者编辑的脚步也未停歇。哪里还有疫情,哪里就是他们的战场。

这,就是党报新闻人的使命与担当!

(株洲日报记者 李支国 李军)


原文链接:http://zzwb.zznews.gov.cn/content/c1497224.html



编辑:董莉



198#
 楼主| 发表于 2020-2-9 16:56: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董莉

199#
 楼主| 发表于 2020-2-9 16:59: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董莉

200#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20:25: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宋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