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奖项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91#
发表于 2021-12-13 19:39: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一等奖点评|典型人物报道要唯“实”


2020年7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用整版副刊报道“燃灯校长”张桂梅的事迹。记者将连续追踪报道13年的情感灌注一文,将这枝“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媒体时代,副刊作品如何坚持守正创新,用报道阐释好时代精神?《传媒茶话会》继续推出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点评。
今日,《传媒茶话会》特邀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社长兼总编辑孙钱斌为大家解析《新华每日电讯》的一等奖副刊作品——《“燃灯校长”送1600多名女孩出深山》。


作品背景:这是《新华每日电讯》乃至新华社2020年最有传播力的人物报道之一,被赞“石头人看了也要流泪”。报道让更多人知道“燃灯校长”张桂梅帮1600多女生走出深山的故事,助其获“时代楷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最美教师”等荣誉。

这是一个连续追踪13年的典型人物。2007年,张桂梅“穿破洞牛仔裤参加十七大”的报道刊发在《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她的故事一夜传遍全国。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张桂梅仍感激《新华每日电讯》。13年中,记者多次报道她的事迹。高考前夕这篇最新报道,又挖出张桂梅“病危时要求预支丧葬费给学生用”等独家感人故事,并创造了“燃灯校长”这个称谓。
作品点评:典型人物报道要唯“实”

典型人物的采写看似熟门熟路,其实很考验记者的功力。尤其像张桂梅这样家喻户晓的人物,许多故事众人皆知,精神境界也已被高度提炼,再做报道,如何出新出彩,便是一道难关。
《“燃灯校长”送1600多名女孩出深山》一文荣登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自有其过人之处。仔细研读文本,除了记者采访扎实,挖掘出一些既往报道没有提及的细节故事之外,叙事的平实、质朴,也构成了独特的表达力,与张桂梅的人格特质十分契合,既还原了张桂梅的素朴人设,又反衬出其作为“燃灯者”的不凡之举。这似乎给我们一个启示,越是典型人物,越不需要文本的虚张。平实、内敛的叙事,反倒更具有表达力,更能传递人物所内涵的力量,更能形成与阅读者的共情。
具体来讲,《“燃灯校长”送1600多名女孩出深山》一文有这么几个特点,值得业者鉴学。
一是细节唯“实”。好的人物报道需要好的故事,而好的故事总是由好的细节构成。人物通讯常用的手法是现场还原,现场还原究其实质,还原的就是彼时彼刻的现场细节。人物有血有肉,全赖细节支撑,细节是一篇报道的“硬菜”。
这篇得奖作品在细节的采集、选取和表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有意义有意思的细节贯穿全文,使典型人物鲜活生动、可亲可敬。文中有一段细节,记录了张桂梅十几年来坚持的一项颇具仪式感的“日常工作”——每天5点15分,她都会准时从女生宿舍的铁架床上爬起,忍着全身的疼痛,乘坐宿管员的电摩托来到教学楼,颤巍巍地从一楼爬到四楼,把每一层楼道的电灯点亮。
读罢,张桂梅的呕心沥血以及执着个性便跃然纸上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其“实”。所以,好的细节,就是“实”的细节;“实”的细节,才会有强的表现力。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人物报道,总感觉有些空,原因就在于细节不实。抛开细节虚构之类职业禁忌不谈,主要问题是采访环节没有挖掘到有价值的细节,或者在写作环节,不善于用“描述性”语言,“概述性”表达太多。
在人物报道中,“描述”应该是主体,“概述”主要是起承转合时的“跨笔”之用。文中有一段 “描述”相当精彩,赴京参加党的十七大的张桂梅把县里给她的几千元服装费留给了福利院,于是出现了如下一幕:一位新华社女记者突然把她拉了过去,悄悄对她说:“你摸摸你的裤子”。张桂梅一摸,羞得脸通红,她的牛仔裤上有两个破洞。正是在党代会上的这次“出丑”,助她圆了办学梦。
二是情感唯“实”。人物报道的温度,来自于情感的表达。这既有对人物内心和情感世界的展现,也包括采写者的情感投射。这篇获奖作品对张桂梅的情感世界的挖掘也是立足于“实”,都是人物的真情流露,而采写者的情感投射也比较克制和适度,没有虚夸的成分。报道通篇没有张桂梅表述自己如何爱大山里的女孩,但这份厚重的、亦师亦母的爱可以说力透纸背。而作者也不曾在文中赞美张桂梅如何,只是在恰当的地方点到为止,看似轻,实则重。
比如,表达张桂梅的情感是这样的——“我刚来华坪一年,并没有为这里做什么,这座小城却对我这么温暖。” 张桂梅说,“我对自己说,活着吧,好好活下去,这座小城对我有恩,活着还可以还还人情债。”“女孩子胆小,把灯提前打开,她们来晨读会感觉更安全、更踏实。”张桂梅如此解释自己的执拗坚守。
而作者投射自己的情感是这样的——楼道里,她瘦弱的身影,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一届又一届大山女孩们的追梦之路。这样的表达含蓄,不夸张,却内蕴深情。情感表达的平实、收敛,在人物报道中往往能积蓄更强烈的共情力。而在一些不成功的人物报道中,文字上的过度煽情几乎是一个通病。
三是境界唯“实”。典型人物报道自然不能仅仅满足于把故事讲生动,对人物精神境界的提炼和传达,也是必备的能力。这篇得奖作品完整展示了张桂梅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燃灯校长”的人生和心路历程,每一段人生的转折都有过硬的故事支撑,使得张桂梅作为“燃灯者”的精神境界,非常自然地传达给阅读者,事和理水到渠成、水乳交融,体现了作者驾驭文本、拿捏尺度的水平。
张桂梅的“无我”,感动了很多人,但作者并没有抽象地去传达她的无私奉献,而是很具象地予以呈现,比如引用张桂梅说的话:“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我的目标是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让民政部门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又如,让校办主任来讲:每次跟着张老师家访,就像一路在跳“脱衣舞”,走在大山里,一看到老乡没衣服穿,她都会把外套脱下来,披在老乡身上。典型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实的表达,往往更走心。
我理解,新闻作品毕竟和理论不同,对当事人精神世界的展示,抽象程度不宜太高。抽象程度太高,精神境界的独特性就难以表达,抽象成几个高大上的词汇,个性就泯然于共性了。应该给阅读者留白,如果你的作品打动了他,他自会去提炼、领会。有些人物报道,虽然也把人物的精神境界点出来了,但总感觉有点“干”,可能就是作者太想“抽象”了。
回到新闻的本原,我们首先是一个记录者,这是基本功,也是基本的职责。而记录便要写实,这里的“实”,既包括“事”,也包括“情”和“理”;既指内容,也指表达方式。质本“实”来还“实”去,如此甚好。
记者手记:十多年持续跟踪,见证“燃灯校长”烛照光芒
“燃灯校长”张桂梅,作为“七一勋章”获得者、教师楷模,现在已是家喻户晓。
而早在14年前,张桂梅就与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结缘。
2007年金秋,正是《新华每日电讯》在头版报道了张桂梅“穿破洞牛仔裤参加十七大”,讲述了她“想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的“梦想”,直接促成她创办了华坪女高。张老师经常把这件事挂在嘴边,素来不爱接受采访的她,也因此从不拒绝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过去的十几年,新华社多次报道张老师的感人事迹,见证了张桂梅的“燃灯”精神。去年高考前夕,新华每日电讯再次策划约稿,准备推出张桂梅的整版人物报道。当时,采访时间十分有限,从出发采访到稿件见刊,前后不过四五天,近6000字的稿件我们差不多一个通宵便完成初稿。正是得益于十多年的持续跟踪积累,稿件才能在这么短时间以较高质量呈现出来。
回顾这次报道,我们的一个深切感受是,即使在青睐“快餐”阅读的新媒体时代,只要采访深入,挖到足够多的独家故事和细节,长篇人物报道仍然大有可为。在采访中,我们不局限于面对面座谈的常规采访形式,而是每天从清晨到深夜,陪在张老师身边,感受她繁忙生活工作里的每一个小细节。比如她清晨为学生打开教学楼楼道的灯、每天大把大把吃药等,都成为稿件中最为动人的故事细节。
此外,我们在写作中也力求不写空话套话、不刻意拔高,而是以平实的文字、鲜活的细节、动人的故事来打动读者。正是得益于此,这篇稿件不仅在传统纸媒上有较好的呈现,在新媒体端更是形成了很强的传播力,新华每日电讯等多个公众号阅读量10万+,许多网友评论说“石头人看了也要流泪”“我们需要这样的新闻作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我想,这就是践行“四力”的力量,这就是讲好故事的力量。



来源:传媒茶话会



编辑:王奕

192#
发表于 2021-12-31 17:07: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已有四件作品获奖资格被撤销,暴露出中国新闻奖评选还有哪些弱点?
年底了,
又到一年参评作品虚构的高峰时期。
网友催更了。
行吧,
以今年撤奖为例,
说说那些环节依然是薄弱的,
希望能警示,
也希望能再次提醒。
但首先要有个心理准备,
因造假问题没有通报和警示,
现在又是制造虚假作品的高峰期,
2022年开展的新闻奖评选,
假作品依然横行,
已成为定局!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11月上旬揭晓。今年是评选结果揭晓时间比较晚的一年。
不少网友以为112日左右可以得到揭晓信息,结果等到117日才看到,不过在这期间注意到已经有4件作品被撤销获奖资格。
揭晓的获奖目录,比公示时少了4件。
4件作品的创作媒体中,有3家是往届获奖大户”“获奖常客,有1家的作品早就评奖机构的专业委员会授奖过一次。
目前,公众仍然看不到撤奖原因或有关通报,这4件作品被撤奖的原因不明。
不过,通过这4件被撤奖作品与此前公众的评议、监督信息结合起来,可以看到中国新闻奖和各地新闻奖评选过程长期存在的弱点,又一次被暴露出来。
4件被撤奖作品以ABCD来指代。
01A作品被撤奖,存在报纸版与参评电子版不一致的情况,这或将改写新闻奖公示规则。
【弱点一】A作品被撤奖,说明中国新闻奖评的审核和公示存在形式主义。这件A作品的报纸版与电子版不一致,最终被撤销获中国新闻奖的资格,暴露出各级评奖机构对参评资格审核和作品公示过程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并被参评者了钻空子。
2007年,有报纸媒体组织作品参评时伪造一张报纸参评,骗过了参评资格审查,成为获奖作品。被公众监督造假后,获奖资格被取消。
所以,有30年评选经验的评奖机构对一报两版的造假参评行为并不陌生,也应该有能力预判到哪个环节会存在违规隐患。
现在,A作品又以一件一报两版方式参评,甚至是来自知名媒体。
这说明,过去5年,造假参评中国新闻奖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遏制,还进一步蔓延到其他领域。同时出现这种现象也说明,参评资格审查长期流于形式,已经被参评单位和作者钻了空子。
要遏制这种行为,中国新闻奖评奖机构从2022年起要重新调整公示方式,按照评选办法规定如实、如数地完整公示参评材料。其中,对报纸类媒体作品,要一起公示印刷报纸版扫描件、复制件。作品获奖后,还要从第三方复查报纸版。这样的公示方式要持续58年,才会有打假效果。不要问为什么,了解下面的参评和评选现象,就懂了。
长期以来,本号网友和其他公众要求完整公示各类新闻奖作品的参评材料,特别是中国新闻奖的参评作品所有可公开参评材料。尽管这个意见从2017年在评选办法里得到体现,强调完整公示,但是实际上执行不一,更没有严格纠正,甚至还认为是公众无理取闹,从而收窄公示范围。如参评问题比较集中的广电类作品,依然抗拒公示文稿电子版,由此躲过了抄袭、失实、伪造采访对象等问题的监督。
报纸作品参评时,提供的印刷纸质版要与参评电子版一致。但现实展开的各类新闻奖评选时,印刷纸质版只当存档资料使用,公示、评选用的是电子版。这种长期形成的评选习惯被参评者钻空子。
于是,今年就有知名报纸媒体的参评者提供的这件A作品电子版与印刷报纸版不一致后,能一路过关闯将,成为拟获奖作品。
评选办法规定,评选要公示作品完整的参评材料(属于保密信息部分除外)。
但是,长期以来,新闻奖评选时报纸类作品的印刷纸质版没有被公示出来(另外,广电类作品的文稿电子版也没有公示出来。)。
所以,这样的公示、审核等评选行为,违反了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
2021年,这件A作品被撤奖暴露的问题,是所有参与推荐、初评、评选的机构都有失职责任,向巡视组承诺对评选过程进行监督的纪检监察部门有失察责任。
2022年,各评奖机构要不要举一反三,严格执行公示规则,依然检验这些单位是否做到两个维护,是否敢于遏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另外,这件被撤奖的A作品还存在乱拼凑直接引语等违背新闻采编规定的行为。
这家知名媒体的作品过去几年多次获中国新闻奖。针对今年出现的造假行为,中国新闻奖评奖机构有必要复查这家媒体2015年以来的获奖作品、参评作品是否也存在造假。
同时,对这家媒体所属的行业协会开展的初评工作,也要进行复查。
遗憾的是,这件A作品的初评机构,即行业协会似乎不认可中国新闻奖评奖机构的撤奖决定。
这件A作品今年117日被撤销获中国新闻奖的获奖资格。一个月后,即今年126日,这件A作品的初评机构即行业协会,在第36届年会上公布该行业年度作品奖评选结果时,给该件A作品授予特等奖。
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要么是中国新闻奖的评奖机构单方面处置了这件A作品,默默地做出来撤奖处理后,没有下文。
要么是该初评机构作为行业协会,不认可中国新闻奖评奖机构的处理决定,坚持要给这件A作品继续授奖。
要么是该件A作品所在媒体,仗着自己是行业协会的主要会员单位身份,没有主动申请撤奖,而且在揭晓结果公布后采取鸵鸟策略,没有按照纪律和法规,申请撤回各类问题作品,没有处理违纪人员。
这可谓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行业人员默默看皇帝的新装表演。
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
2017年,有一件参评中国新闻奖的W作品被评议存在造假后,该省记协就公开发布公告,撤销W作品的参评资格。几个月后,这件W作品被行业协会、即初评机构评为行业媒体年度大奖作品。
02】造假率高的媒体行业作品,假作品容易轻松过关。一件自荐渠道的B作品被撤奖,存在参评版与原貌播出版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当初能用10分钟去审查,就会发现这件B作品的造假问题。
【弱点二】中国新闻奖哪些参评作品存在造假集中的情况,公众懂,评奖机构也懂,中国新闻奖评选机构和行业协会还为此在2018年专门开会集中研讨过。但是,这几年对造假问题集中的媒体、作品类别进行的审查,没有明显的转变和进步。
今年,公众没有过早地去评议造假率高的行业媒体作品,就是检验一下评奖机构在打假能力上有没有进步。
今年,已经被撤奖的这件B作品有没有造假问题?
其实,只要对这件B作品的第一件代表作与原貌进行对比,花10分钟就能识别出来。
10分钟就能知道这件B作品真假,竟然一路绿灯,评为拟获奖作品。
难道是不会查吗?
不会。
审查方法没给吗?
给过评奖机构。
评奖机构也问过如何审查。
审查方法也公开在网络里,也给过多个机构。
结果,还是让如此容易识别造假的B作品,一路通过各个评审环节,侵占了一个获奖指标。
这说明,评奖机构对造假多发领域的审查能力,过去5年来还在原地打转。
另外也说明,今年新委托的自荐作品初评机构,也没发挥行业特长优势和汲取往年初评机构问题的教训。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这件造假B作品是在“12月底刊播的。
“12月底,是这个行业媒体一些制造虚假作品刊播或虚构内容的高峰期。
这个行业媒体“12月底刊播的参评作品中,只要没有时效性,没有写清楚合理的时间由头,大部分都是为评奖而创优的作品,不是为人民创作的,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参评行为。
这个行业有的媒体,每年“12月底的作品几乎都能获奖,有的甚至是同一批作者同一个时段实现了控奖
目前,这个行业媒体仍然有一批“12月底涉嫌造假作品挂在中国新闻奖的获奖目录上。
往年多件“12月底的作品被评议、被审查出有造假情形,就已经专门提醒过评奖机构,也让网友一起监督。
经提示后,有的地方近年来只要一看到这个行业媒体“12月底的参评作品,大部分评委就先丢到一边,或者先对这类作品进行审核,降级候选。
今年,依然有多件“12月底刊播的作品被送去参评中国新闻奖参评。
经抽样查阅,这些“12月底刊播的作品中,除了一部分真实采编、刊播和参评外,有的是往年造假者参与创作的,有的是对新闻事实动手脚的,有的是重新制作的,其中对新闻事实动手脚的作品最多。
都什么年代了!
这种“12月底投机取巧型的作品,依然被推崇,依然有获奖大户”“获奖常客“12月底刊播作品获今年的中国新闻奖!这说明,一些奖项有被控奖的风险。
例如今年撤销的这件B作品,也是“12月底刊播的,没有合理的时间由头,同类主题报道被当地多家媒体已经在当年的七八月集中展开过。一看到这样的B作品,评委应该是条件反射地列为候补,而不是纳入获奖候选序列中。
提醒的是,今年这件造假的B作品署名的作者中,有一部分是去年获中国新闻奖的M作品的作者之一。
注意,去年这家媒体获奖的M作品刊播时间是在“12
接下来就说说这件造假的B作品所在媒体和所属地域。
今年这件造假的B作品的出现,说明所在的媒体有点为获奖内卷
2017年,注意到这家媒体的一件F作品涉嫌造假,但至今没有被撤销中国新闻奖的获奖资格。这说明,作者或所在媒体面对评议,出现了对抗审查行为。
虽然过去多年,但只要依据新闻事实进行重审,很容易就可以查证这家媒体2017年获中国新闻奖的F作品是涉嫌造假的。
不收敛、不知止,还对抗审查!
按照法规,日后对这家媒体F作品的造假者的处罚只会加重,不能从轻。
这几年,对这家媒体的参评作品进行重点评议。
2020年这件媒体获奖M作品为例,至今一直在查证采编和刊播真实性中。
现在,这家媒体有同一批作者在今年(2021年)送了这么一件造假的B作品参评,则给去年的M作品提供新的线索。
按照法规,去年获奖的作者因今年涉嫌造假,三年以上时间不能在职称、职位、评比等领域获得机会。
最后说说这件造假B作品媒体所在的地域。
可谓是有什么样的娘,就有什么样的娃
这个地域的评奖机构,曾多次在报送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的公示过程存在问题。但是,一直被描述得轻描淡写。
到了2020年,刚评议这个地域的媒体有AB卷作品。
好嘛,这个地域的相关机构不是立行立改,反而是滥用职权,发动人员开展一场有计划、有组织地攻击社会正常评议的行动,试图打击报复、掩盖造假问题。
目无法纪!
这个地方是近年来嚣张跋扈地对抗社会评议的地域之一。
结果又能怎样?
结果连同这个地域的AB卷作品在内,评奖机构先撤了9件参评作品,撤掉了初评机构资格。
目前,这个地域的媒体中,还有多件涉嫌造假作品挂在中国新闻奖的获奖目录中。
03】一件C作品被撤奖,评委的评奖方式和评奖的平衡原则被钻空子。
【弱点三】新闻奖评选要遵守一个平衡原则,体现公正性。这个原则是应该坚持的。但是,一旦把这个平衡原则当成作品的免检牌,则容易让问题作品过关,形成分奖的风气。
这件C作品存在多个问题:一是抄袭;二是没有按规定报首发版;三是有内容失实;四是虚构传播效果,等等。
但是,因为肯定要考虑平衡原则,再加上曾经被初评机构推荐为优秀案例作品,又结合部分评委目录式的评奖习惯。所以,本号公开评议时就预测到这件C作品会获奖。
果然,评选结果公示时,这件C作品榜上有名。
现在这件C作品被撤奖,非常意外!
这是中国新闻奖评奖机构刀刃向内的表现,自己否定了所属专业委员会报送的作品。
中国新闻奖的这个新奖项从2018年诞生之初,就染上了形式主义。一些已经在作品页面给公众和评委显示有重新修改和重新编辑痕迹的作品,被各单位、初评机构报送参评中国新闻奖。
再说平衡原则。
因为要考虑媒体实力差别、地域各异和执行现有体制要求等因素,开展新闻奖评选时要使用平衡原则。这是应该的。
但是,考虑平衡原则不是沦落为分奖,而是要在体现公平基础上,要求所有参评作品都要达到合格线才使用平衡原则,把部分奖项倾斜。
这件被撤奖的C作品,就是一件不合格的参评作品,但是却可能存在目录式评选或免检评选,导致如此多问题的C作品获得授奖资格。
回头看看这几年里,C作品所在的这个地域记协报送过来的作品,几乎每一年都有造假问题出现。
这说明,这个地域的很多媒体已经熟知平衡原则,认为只要进了报送的渠道,就一定会落自己家。
这样一来,当地可以采取轮流坐庄的做法,让辖区内各个媒体都有获得分奖的机会,皆大欢喜。
决定谁先谁后的过程,有何廉政风险?!
04】一件D作品被撤奖,破天荒的行为!
【弱点四】重大等级的奖项,一般不轻易空缺。被撤奖的4件作品中,如今获奖大户的这件D作品到了被撤奖地步,说明评奖失误的环节可能是评奖过程,接下来要再次警惕圈子文化控奖型媒体的干扰。
依据评选办法规定,作品通过所有了评选环节后,仍然被撤销获奖资格的,一般有4个原因:
参评造假。
导向不当。
严重失实。
评选违规。
2017年起,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信息显示,评选不再主动空缺奖项,说明不是一票否则的情形,一般不会撤奖。另外,从2020年起将部分三等奖的授奖指标变为一等奖,说明要扩大中国新闻奖重大等级奖项的获奖面。因此,重大等级奖项是需要重点保护的授奖指标,一般不会轻易空缺。
这家媒体今年被撤奖的D作品,究竟是以上4个撤奖原因中的哪一个?
这将是今年最大的迷案。
因为这家媒体非常坚挺
过去十年,这家媒体有超过10件问题作品获奖,多件是重大等级奖项。多位作者晋升重要职位、职称,获取特殊津贴,或转到高校任教。
这家媒体的这些问题作品,有的与原貌不一致,有的与事实不符,有的与他人雷同,有的是往届造假者。
说过它重新制作参评,不认。
说过它虚构事实参评,不认。
说过它抄袭内容参评,不认。
说多了,这家媒体把能删掉的历史刊播信息就都删除了。
这家媒体今年眼看着到手的重大获奖资格,却因为D作品通不过最后的公示,被撤奖了!
这是破天荒的一次!!!
撤销了这家媒体作品的拟获奖资格!
中国新闻奖评奖机构今年究竟顶住了多大压力!拿出了多大勇气!!!
所幸,在评选后的这个处置问题作品环节,少了其他干扰。
其实,其他媒体的问题作品,都可以不撤!
唯独撤销这家媒体的问题作品,在中国新闻奖的30多年评选史上才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因为往年它的问题作品,说它重新制作,没撤;说它虚构事实,没撤;说它虚构传播,没撤;说它抄袭,没撤;说它违规参评,没撤。
今年这件D作品却撤奖了!
目前撤奖理由不明。
失实?应该不是。
抄袭?应该不是。
虚构?应该不是。
那就导向?
如果是这个问题而被撤奖,则说明大部分评委看走眼或采取目录式评选、免检式评选导致的。
如同2020年一件问题地图的获奖S作品一样,大部分评委涉嫌采取目录式评选导致存在导向、失实问题的S作品获奖。经评议后,有问题地图和涉嫌虚构刊播、重新制作的S作品才被撤奖。
今年,这家媒体的D作品如果因导向等因素被撤奖,结合它的获奖史和参评表现,则要调查评选过程是否被圈子文化干扰,是否出现控奖行为。
【综合评议】
1.评奖机构对作品真假性的审核能力没有提升,还原地踏步,对造假情形比较简单的作品无法及时识别,过度依赖群众的评议、监督和举报,但又收窄了公示周期和增加评议难度。
2.对造假率高的行业作品,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也没有采取有效手段遏制造假问题,部分规则涉嫌被策动调整,迎合造假参评行为,大量有造假史的作者违规复出参评并被授予奖项,甚至有造假者刚被撤销资格就被当成好记者向全网推荐学习事迹。
3.初评过程派人对初评机构的监督依然流于形式,报送单位不完整公示、公示周期不足等违规评选行为依然存在,并且不敢及时制止纠正和惩处。
4.对报送过来的作品参评材料进行的审核依然流于形式,并被参评者摸透评选作风和规律,钻了空子。
5.造假参评范围进一步扩大,甚至有造假者用简单粗暴的造假手段挑衅规则,侵犯公共利益,没有受到惩处。
6.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警示的隐患重视不够,没有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风险防控,投机取巧的参评现象没有得到遏制。
7.对评选过程一票否决的行为没有执行,对违规捞作品的行为没有及时纠正和制止,无法兑现对评选全程监督的承诺,违规评选的风险依然存在,圈子文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扰正在评选秩序。
8.对评选过程的闭环管理依然没有形成,拿不出往届造假者依法依规复出参评的报告,对往届造假媒体、造假作者禁赛管理和处罚监督存在空白、盲区,导致评选秩序被扰乱,公共利益被侵犯。
9.对初评机构、报送单位的监管依然薄弱,发挥主管机构或主体责任的作用不够,撤奖意见、处置结果相互不一致,各自为政,扯出两张皮
10.对造假行为不敢通报、不敢处罚、不敢警示,依然存在。初评机构、下面的报送单位有样学样,不查、不罚的情况增多,收窄公示范围现象冒头,人为增加公众监督难度,策动修改规则,对抗和打击社会评议。
归根到底,评奖的弱点依然存在,表面看还是不愿意改掉传统评奖模式和不愿意摒弃陋习,导致评奖过程处处存在廉洁风险,让推荐参评、授奖作品成为一些人权钱交易的筹码和构建圈子文化的工具;实质上政治立场还不够坚定,全面从严的态度还不够坚决,权利观、荣誉观还没有摆正,带领行业自我净化、加强自律的能力还没有提升。
对新闻奖的问题遏制增量,清理存量,关键还是严格执行既定制度,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虎拍蝇,按照法规管束行业行为,逐步营造清朗的评奖环境。
来源:老总派单员(公众号)
编辑:马皖雪

193#
发表于 2022-1-6 00:46: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重磅!第33届中国经济新闻奖评选揭晓
1月4日,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主办的第33届中国经济新闻奖评选揭晓。
全国226家媒体(包括全国经济类报纸和新媒体132家、中央和地方党报26家、广播电视台18家、经济类刊物50家)高度重视这项全国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共推荐了962件作品参评。经过初评、复评、定评及公示,有300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2件,一等奖64件,二等奖88件,三等奖146件。
第33届中国经济新闻奖项评选结果见下表:
来源:传媒茶话会
编辑:李佳怿

194#
发表于 2022-1-6 21:26: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点评|千古文章意为高
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是主流媒体竞争的“原子弹”,优质的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能极大满足读者精致阅读的需求。
在融媒体时代,写好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获奖作品有哪些值得借鉴?
今日,《传媒茶话会》特邀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新闻工作一组副组长薛亮为大家解析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作品——经济日报的《“半条被子的故事”有新篇》。
作品原文:
“半条被子的故事”有新篇
沙洲村村口前那条滁水河流淌了几百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欢腾过。据报道,9月16日,在湖南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总书记来到咱们村”的喜悦洋溢在村民们的笑脸上,“跟党走幸福长”的自信写在村民们的心坎里。
对党的感情越来越深
“半条被子的故事”来自经济日报1984年11月14日的一版稿件《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徐解秀老婆婆请本报记者寻找三位红军女战士下落》。1984年10月份,带着一大批红军老战士的嘱托,时为经济日报记者、后任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开始了徒步重走长征路采访报道的征程,在沙洲村遇到了徐解秀老人,写下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得知总书记考察沙洲村的消息,罗开富兴奋地说:“这对全国人民都是一个巨大鼓舞。一是展示了党始终不忘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二是提升了中华民族保持前进的战略定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士气。三是展示了党始终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血肉联系。四是激励着全体党员干部砥砺奋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回忆当年的采访经历,罗开富动情地说:“我30多年来9次赶赴沙洲村采访调研,有一种感觉就是我和沙洲村谁也不认识谁了,因为每次都能看到沙洲村面貌的新变化。我无疑斗不过岁月,而沙洲村却变得越来越年轻了,唯一不变的是沙洲村百姓对党的感情,越来越深。”
2019年5月,电影《半条被子》在江西于都开机拍摄,“半条被子的故事”从报纸走上银幕。罗开富表示,剧本立意就是生动展示红军长征的艰苦、红军与百姓的血肉联系,让人们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才能赢得民心获得胜利。
共产党给了我们幸福生活
在“半条被子的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后人——村民朱小红家中,朱小红对经济日报记者说,“红军给了我奶奶半条被子,共产党给了我现在幸福的生活”。他家曾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当地建设的沙洲红色旅游景区面世,人均耕地不足0.7亩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朱小红参加了扶贫工作队组织的厨师技能培训,开起了一家名叫“半条被子”的土菜馆,成为沙洲村第一个开土菜馆的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9月17日,记者来到“半条被子”纪念广场边,一字排开的小摊上摆放着各种土货,村民热情地招呼着游客尝鲜、购买。村内青石板巷一端,85岁的村民徐良凤在自家门前支起小摊摆上了自家的干菜。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徐良凤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好,我每月都有养老金,还能在家门口赚钱。”
“沙洲村在2018年9月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如今靠着扶贫农庄、光伏发电项目及红色旅游,村集体账户里每年有40多万元的收入,村人均年收入12700多元。”沙洲村党支部书记、徐解秀的曾孙朱向群介绍,村集体收入用于为村民代缴医疗保险、向低收入家庭发放日常补助等方面。
“‘共产党是好人,我们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只要跟党走,好日子在后头’,曾祖母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沙洲村得到印证。”朱向群说。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沙洲村,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
  
如今,沙洲村充分挖掘“半条被子”的红色资源,搞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旧址、“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红军广场以及沙洲田园综合体等文旅景点和项目相继建成,总投资近4亿元。朱向群介绍,村里还推出了“重走长征路”、特殊党课拓展训练等项目。
  
故事,不止在沙洲村讲述。2018年7月底,国家京剧院创作的现代京剧《半条被子》首演。2020年9月5日,电影《半条被子》在全国院线上映。“半条被子的故事”犹如一束光,穿越历史的时空长廊,照进更多人的心里。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首站来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故事”来自经济日报1984年11月14日的一版稿件《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徐解秀老婆婆请本报记者寻找三位红军女战士下落》。
报社敏锐注意到总书记考察沙洲村的重大意义,连夜布置记者赶赴现场,采访了徐解秀老人的后代和沙洲村村民,9月17日采访罗开富,请他讲述当年采访经过和对总书记考察沙洲村的感受,获得“半条被子的故事”走向舞台屏幕的文艺作品等资料,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的重大意义,深刻感受党始终不渝的为民情怀。
作品点评:
千古文章意为高
一篇好的通讯报道需要立意深刻、行文有序、情感真挚细腻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半条被子的故事”有新篇》这篇通讯报道能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当之无愧的。
首先,立意有深度。“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一篇通讯的谋篇布局的根本,写通讯就好比在山上看风景——主题是看风景,而立意就是在山上所处的位置。《“半条被子的故事”有新篇》在高屋建瓴、深刻新颖、简明集中的立意基础上,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小细节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远内容,由此充分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给读者鲜明突出的印象。
作品紧扣“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核心要义,点题“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以缅怀英烈,褒奖新时代英雄的方式,形成‘精神谱系’,为前行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立意深远悠长。
文章从“半条被子的故事”入手,跨越历史长河,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讲述了党带领当地百姓致富奔小康的鲜活故事,反映出我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路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勇敢攀登,谱写中华民族壮丽辉煌百年传奇的深远内容,凸显了围绕党和政府重大决策、战略部署组织开展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重要责任和优势的这一核心要务。
其次,行文有层次。“大略如行云流水”,一篇好的通讯,必须有一个好的行文框架。《“半条被子的故事”有新篇》用自然的语言、流畅的叙述、递进的段落,搭建起缜密的逻辑架构,同时辅以主线贯穿意识与首尾呼应思维,方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楚地知道文章说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读者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文章的故事主线贯穿始终、时间脉络清晰明了,结尾的一句:“‘半条被子的故事’犹如一束光,穿越历史的时空长廊,照进更多人的心里。”不仅仅是对“半条被子的故事”历史事件本身时间跨度的描述,更是对文章开头所述该媒体1984年11月首次报道该事件的呼应,体现了作者严谨的主线意识和呼应思维,让读者在历史的脉络与时间的流淌中,感受到了文章的内容核心与实质。
再次,情感有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的通讯写作本身就像创作电影剧本,离不开一环套一环的戏剧冲突,更离不开跌宕起伏的故事描述。《“半条被子的故事”有新篇》用生动的语言凸显了故事里的情、景、物、人、事,反映出作者对把控文字和表达理性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文章中,作者采访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后人朱小红,并以他的故事为例,讲述了他家从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耕地不足0.7亩,到靠党的好政策,依托扶贫农庄、光伏发电项目及红色旅游吃上了“旅游饭”,全家脱贫致富的鲜活故事。
作者通过对老百姓的新旧生活鲜明对比,把新旧历史时期党与百姓的血肉联系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当地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贯彻落实群众观,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当主人,足以让让读者感同身受。
对于其他记者来说,新媒体时代,如何才能写好通讯报道?
首先,选题角度求独家。《华尔街日报》总编辑说过:“读者已经习惯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即时信息,报纸继续报道昨天发生了的那些新闻事件已经没有意义。”一位资深报人也曾有言,在今天,“独家新闻”的概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独家新闻”已不仅仅意味着抢到了“第一落点”和“第一时间”,而是意味着独家观念、独家视角、独家思想。
事实上,在通讯类稿件的写作上,难免会出现写作选题“撞车”的问题,特别是对重特大事件、影响覆盖面广、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更是如此,各类媒体的报道几乎是铺天盖地。
因此,对于这样的选题,要尽量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切入点,要挖掘出比别人更深入、更深刻的新闻内幕,以求在选题角度上与众不同,以表现所属媒体的独特个性和品牌形象。
其次,采访过程有技巧。清代文学家张潮说过,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也就是说,一篇文章,何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何处是蜿蜒连绵的山脉,何处是娟娟汩汩的溪流,都得益于文章作者的布局巧妙。而对于记者来说,一篇通讯报道能够行文规章有序、视角新颖独特,就在于选择最佳的采访路径所释放出来的神奇魅力,这也是新闻能够找到最佳表现视角的关键之一。
“一树梅花万首诗”。记者采访的新闻事件,其发生、存在以及后续的种种,往往存在多面性。因此,在采访过程中,首先就要从多侧面、多角度审视新闻事件的现象以及本质,选择最优的观察点、切入点以及集合点,只要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的新闻表达角度,把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与潜力,通过记者的手笔表现出来。
记者手记:
唯有真情感人心
一个故事能讲多久?一种精神能传多远? “半条被子”故事的答案是87年起。
“半条被子”的故事为何能够历久弥新,能够引起广泛共鸣?
就在于这样的故事直抵人心——在敌人围追堵截的长征途中,面对萍水相逢的百姓,红军视若家人,冷暖与共。
就在于这样的故事续集不断——沙洲村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全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产党没有辜负百姓“跟着党走幸福长”的信仰。
就在于这样的故事正本清源——对于近年来美西方一些政客视图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割裂开来的卑劣用心,铁的史实是最有力的回击。
“半条被子”的故事已经写入最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能够参与这个故事的相关报道,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经济日报王智 刘亮)
来源:传媒茶话会
编辑:李佳怿

195#
发表于 2022-1-23 17:19: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十三届黑龙江省十佳新闻工作者拟定人选公示


经各初评委员会推荐、黑龙江省十佳新闻工作者评选委员会评选并报省委宣传部部务会审定,第十三届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拟定人选已经产生,现予以公示(按姓氏笔画排序)。公示期为2022年1月22日至1月28日,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于大宇,佳木斯日报社编委、社会部主任,从业27年。策划、组织、带头采写佳木斯市涉及民生民情民意类的重大主题报道90%以上,刊发稿件5200余篇。策划推出的“关注贫困大学生”系列报道募集二十多万善款让十名贫困大学生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被当地读者称为“最有温度的百姓声音”。

刘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从业22年。带领《全省新闻联播》团队拼搏进取、开拓创新,在各类重大事件新闻报道中发挥先锋队主力军作用,节目两次荣登“博雅榜”卫星新闻栏目满意度十强。主持策划的十余个专栏连年入选全省十大新闻报道活动,“龙视新闻联播”公众号粉丝突破100万。是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

李岩,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副主任,从业18年。长期扎根采编一线,参与专题、系列报道400多个,采访、指导、策划新闻报道近4万条。多次参与重要会议、重要活动,报道准确及时,特别是2020年1月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带领《哈尔滨新闻》团队肩负起市级媒体唯一一档正常播出的直播节目,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创新思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负责的新媒体平台总播放量30多亿次,单条最高播放量达2.5亿次。

邵晶岩,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黑河分社负责人,从业20年。充分践行新闻工作者“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的要求,善于在基层一线发掘创作源泉。主动赶赴险情疫情等一线现场第一时间发回报道,曾在黑河连续40多天进行抗击疫情的新闻宣传。先后参与“醉美331国道沿边行”“鲜花盛开的村庄”等大型系列报道,产生热烈反响。

姜斌,黑龙江日报出版一部主任,从业27年。一直奋战在新闻采编一线,先后从事总编室编辑、新闻部记者、专题部记者、评论中心主编等工作,熟知新闻业务全流程,积极探索党报社会新闻版的创办思路。擅长对报道事件进行全景扫描和深度剖析,带队策划大型系列综述和报道活动,采写了《雪乡在哭》《引凤还巢启示录》《重要里程碑!哈工大教授破解“T细胞”世界之谜》等多部中国新闻奖作品。

张晓玲,鸡西市融媒体中心采访中心主任,从业23年。多年来踏足多个新闻专业领域,高效、稳妥、安全地采写了大量有深度、有份量稿件。担任市融媒体中心采访中心主任以来,积极推行一次采访、多次传播的有效模式,助力鸡西市媒体融合发展的改革进程,成为地市级融媒体中心的工作典型。

张建利,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事业部副主任,从业22年。长期担任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首席评论员,视野开阔、业务精熟,各类活动报道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引入全息+5G+4K+AR+AI等新技术手段运用于新闻访谈,融媒节目《听懂中国共产党,讲给00后的故事》出新出彩,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力。获得中国新闻奖5次,曾担任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

凌伶,大庆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总监,从业19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优势,兢兢业业奉献在大庆市新闻宣传工作一线十余年。采写《大庆“雪文章”大有可为》《大庆油田实现连续10年稳产4000万吨以上》等优秀报道推介城市形象。抗疫期间带领团队完成“疫情访谈全媒体直播”134期,实现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的全口径融合传播。

贾跃斌,齐齐哈尔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辑,从业32年。作为齐齐哈尔新闻战线上的业务领军人,多次承担重大报道任务,主导完成六集电视纪录片《湿地之城》。参与推进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报纸深度融合,悉心编制融媒体工作流程、手绘融媒操作图,主持搭建独立运营的新媒体平台“看齐”,成为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粉丝量突破1000万。

解洪旺,七台河市融媒体中心经济部主任,从业12年。主动深入基层挖掘鲜活新闻题材,撰写《三胜小杂粮合作社:谷子为啥红的》《农家年会盼些啥》等报道,在当地产生积极反响。坚持开展新闻理论研究指导工作实践,发表论文15篇,2篇为国家级核心期刊。注重跨领域学习,在经济史、心理学等方面均有研究,是新闻工作的“多面手”。

如有情况和问题,请在公示期内反映。反映情况和问题必须实事求是,需签署或告知真实姓名、工作部门,对线索不清的匿名信函和电话,公示期内不予受理。

受理部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新闻处

受理电话:0451-53643342、53607730(传真)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294号省委宣传部新闻处,邮编:150010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2022年1月22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链接:https://m.sohu.com/a/518281346_123753/?_trans_=010005_pcwzywxewmsm



编辑:王奕


196#
发表于 2022-2-16 23:31: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电总局推优!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根据《通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从全国选送的182件新闻作品中,遴选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现场直播》《“溯源美国”》等6件广播节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走进乡村看小康》等19件电视节目,共25件广播电视新闻作品为“2021年第三季度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
总局要求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认真学习这些优秀新闻作品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推出更多广播电视新闻精品力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主题主线宣传,提高新闻节目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以下为详情: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通知
广电办发〔2022〕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厅、中国教育电视台: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主题主线宣传报道质量,充分发挥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示范引导效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组织业内专家及广播电视采编一线代表对2021年第三季度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进行了评审,从全国选送的182件新闻作品中,遴选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等25件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现予以公布。
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认真学习这些优秀新闻作品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推出更多广播电视新闻精品力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主题主线宣传,提高新闻节目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特此通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
2022年1月30日
来源:广电独家
编辑:李佳怿

197#
发表于 2022-2-16 23:35: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红网“青椒计划”2022年1月简报
红网时刻2月16日讯(记者 张瑜)红网“青椒计划”2022年1月优胜作品评选结果今日出炉。广西大学吴秋颖、西南政法大学徐侨、河西学院韩欣、郑州大学王一诺、复旦大学贾玉璇5人脱颖而出,成为“青椒计划”文字评论组1月优胜大学生作者;来自重庆大学的留学生陈保君(马来西亚)、石若舒(泰国)、邓琳娜(罗马尼亚),成为“青椒计划”视频评论组1月优胜大学生作者。
为进一步强化与高校教学工作的联动,打造更多优秀评论新星,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闻舆论人才,红网红辣椒评论栏目去年推出了“青椒计划”,面向大学生开展评论写作竞赛。今年1月5日,红网再度启动“青椒计划”。经统计,2022年1月份,来自全国50余所学校的近200位学生,共计向红网“青椒计划”投稿近400篇,发表稿件近160篇。陕西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河西学院、西安工业大学,投稿用量较多,名列“1月全国参与高校前10”。
经中央媒体平台转载推荐,“青椒计划”部分作品形成了全国性传播,在公共舆论场上留下了兼具锐度与深度的“青年声音”。如《炒作“虎景房”,营销岂能走火入魔》《小红书被罚,乱象治理绝非“喊口号”》《管教熊孩子,就该多部门联手行动》等被人民日报APP“锐评”栏目转载推荐。
“青椒计划”2022年1月全国高校参与前10。
依照“青椒计划”流程,按照“编辑推选+专家点评”的方式,红网理论评论中心每月将邀请一位评委老师,从当月的大学生作品中评出5篇文字评论佳作、1个优秀视频评论作品、1个人气视频评论作品。月度优胜作者将直接被聘为红网特约青年评论员,颁发证书。2022年1月“青椒计划”,红网特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导、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院长王强担任评审。
来自广西大学的吴秋颖,凭借作品《重庆现数栋“段子楼”:用文字力量打造城市名片》成为本月优胜作者。王强教授点评认为,该文“富有联想的标题,循序渐进的内涵梳理,多元化的创新思维,逻辑清晰的问题剖析,为城市品牌彰显和城市温度感知提供了一种新路径”。西南政法大学徐侨撰写的评论《深圳卫健委“霸道”发言,传递为民服务温度》,也得到了王强教授的认可。他点评认为,“评论标题的‘霸道’和‘温度’反映出作者恰到好处的政治站位和问题分析把握”。
对于河西学院韩欣的评论《小红书被罚,再度敲响未成年人保护警钟》,王强教授认为,“评论多维度地分析了‘小红书’网络服务中传播有害信息的行为方式和手段,梳理了这些有害内容对未成年群体的影响以及衍生出的新社会风险,提出了找准要害、对症下药的对策。”郑州大学王一诺的评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考热”下须怀平常心》,则被认为“多层面地折射出青年大学生与社会需求竞争性匹配中的焦虑和不安,具有良好的正面引导和理性分析作用”。
在王强教授看来,复旦大学贾玉璇的评论《“清朗行动”剑指网络暴力,“键盘侠”头上有高压线》,“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论证了人的非理性所催化的网络暴力行为,非责任所推动的妖言惑众乱象,揭示了政府‘清朗行动’的必然性和唤醒牟利‘雪花们’的迫切性。”
重庆大学留学生陈保君(马来西亚)、石若舒(泰国)、邓琳娜(罗马尼亚)创作的《双语视评 丨留学生眼中的春节-Spring Festival in the eyes of foreign students》,经红辣椒评论频道、视频号发表后,网上反响热烈,被评为“青椒计划”1月视评优胜作品。
对于“青椒计划”1月优胜作品,王强教授依次进行了详细点评,详见《“青椒计划”1月佳作出炉,特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王强点评》。王强教授评价认为,“‘青椒计划’是一个有益提升学生新闻写作与评论能力的活动,已获得了良好学生参与度和较高专业水准,对新闻传播学科大学生提升政治站位,优化新闻事件判断力,形成良好新闻从业素质和交流合作能力具有较好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来源:红网时刻
编辑:李佳怿

198#
发表于 2022-3-11 21:45: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这个省级新闻奖限制领导干部参评
                              
来源:长江
编辑:何晓琴

199#
发表于 2022-3-15 11:12: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参评者:连续两年被举报,特别丢人【新闻奖参评警示录】

我是连续两年被举报,都成了记协老上访户了,特别丢人!

这是一名参评者的遭遇评议后的无奈之言。

第一次被举报:重新制作

第一次举报的原因是参评作品署名、内容与原貌不一致。

参评版时长在1分30秒内,原貌版在2分钟以上。

参评版署名为BC,原貌版署名为AC。

这名参评者承认,播出时确实没有署名,但是参评版有署名,公示期间自己一直“忐忑不安”。

果然,墨菲定律应验了。

被举报后,作品被拿下,省记协改为报送另外一家媒体(D)的作品。

结果,这家媒体(D)的作品也是造假作品。

第二次被举报:署名问题

第二年,这名参评者又获得参评新闻奖的机会。

这意味着,上一年造假行为,被大事化小,没有被处罚和问责。

省记协和所在媒体成功“捞人”。

把这名参评者给“保护”起来。

第二年举报,是署名出了问题。原因是没有参与创作的领导、同事,非要署名。

因为这些同事即将到了要评职称的年限,必须要拿一个大奖。

结果,这次成功“突围”,拿到了媒体行业大奖。

造假者:越战越勇

按照评选办法处罚条款规定,存在造假的,三年内禁止参评。

结果,这名参评者在第一次被举报,并被确认造假后,平安度过了一年。

第二年不受到任何限制“复出“参评,扰乱了评奖正常秩序,侵犯了其他合法参评者的权益。

这名参评者后来越战越勇,拿到了媒体行业大奖最高奖。

梳理这几年的参评信息,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

造假者不管是被通报过,还是被“保护”起来,再次参评时往往容易拿到大奖,甚至能拿到媒体行业大奖的最高奖!

如一家媒体节目组推荐的造假作品,曾经被公开通报。

结果,复出参赛时,贡献过造假作品的该栏目能够荣获媒体行业大奖的最高奖!

造假者没有参评期间,个人在职称、职位晋升上变得更加容易。

如一家媒体的造假者4月刚被通报,7月单位就批准申报高级职称,年底职称晋升获得通过!

这些奇怪现象的频频出现,主要原因是背后帮助“捞人”的人和造假者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造假行为被检举后,主要负责人一般比作者更紧张。

毕竟,按照“一案双查”的要求,是要承担主体责任、领导责任的。

只要帮助手下把“大事化小”,自己也不会被问责,由此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所以,造假者不仅不会被处罚约束,反而获得更多关照。

这种关照,终究有一天要重启查处,问责到底,撤销既得利益!

来源:老总签发单

编辑:蒋可心

200#
发表于 2022-3-17 21:15: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时隔六七年,这家媒体造假行为又被通报【新闻奖参评警示录】


某媒体因上一年违规参评,今年缩减参评指标。


这是某地评奖办给媒体发出的通报信息。


这家媒体往年的造假作品,曾经被中国记协通报过,当时让人紧张好一阵:“好倒霉。”


大家只认为是那些媒体“运气不好”。


因为在这之后中国新闻奖的造假作品就一直没少过,包括这家媒体所在地域近年来没少“贡献”造假作品。


这家媒体“萎靡不振”两三年后,逐渐“放开手脚”去参评,2021年再次造假参评不足为奇。


这家媒体的造假者,一般是要拿奖评职称的人员,或者要把获奖当政绩的人员。


让造假者意外的是,即使评选办法已经修改,降低了参评条件,造假行为还是被发现。


因为多地早在“十二五”时期已经建立有第三方监听监看体系,媒体刊播信息可以随时调取回放。


自从这个地域的媒体被中国记协通报过后,当地曾每年委托第三方审查参评作品,每次都拿下一批造假作品。


如今造假行为没有遏制,说明造假成本太低,也就是没有处罚、没有问责。如有的造假者第二年就能职位升迁、职称晋升,或者评为某领域的优秀人才!


造假后,媒体每年换一批人去参评,不影响名誉和政绩。


因为没有处罚、没有问责、没有警示教育,当地很多媒体造假参评依旧不收敛、不收手。


截至2022年3月15日,还有多件省新闻奖一等奖是造假作品。


造假行为在当地不止于广电媒体,还有报纸、网站等,实现了全覆盖。

当地报纸媒体造假参评,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一是抄袭。通讯类作品抄通稿,评论类作品抄袭他人稿件。这个地方的个别省级报纸曾经参评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就有抄袭,被撤销参评资格。


二是虚构。一些报纸媒体记者“走基层”流于表面,采访不深入,喜欢用通稿,虚构数据、虚构材料等,把陪同人员、基层干部当村民、普通群众来采访,有虚构采访对象身份的作品获得过中国新闻奖。


当地网站(新媒体)造假参评,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一是重新修改。这是新闻网站(新媒体)传统造假方法,跟广电媒体传统造假方式一样,曾有作品被撤销参评资格。


二是抄袭模仿。这个地方的个别省级新闻网站参评的作品,曾经模仿过知名媒体四五年前报道过的同类题材,在内容、句式、格式(含观点)等进行抄袭模仿,“依葫芦画瓢”地仿制出作品,获省级新闻奖一等奖后,参评中国新闻奖评选。


当地广电媒体造假参评,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直接造假。这类造假者主要是每间隔五年有职称晋升需要的人员,傻乎乎地按照传统造假方法参评。这类媒体一般是要试图捡漏获奖。


二是12月抄袭。造假者不敢虚构、不敢重新制作,就想办法抄,把一年各媒体的精华吸收到12月底刊播。这类媒体一般是有评审话语权,常年创作这类作品,还带头“策反”评选办法,发明查重率,降低参评条件。


三是虚构事实。造假者“打怪升级”到2.0版的,主要是曾经被中国记协撤奖、撤销资格的媒体,造假之心不死,造假手法升级到对事实“动手脚”,有的媒体近年来对同类题材连年虚构事实。这类媒体一般是参评中国新闻奖被撤奖过,改为虚构事实的方式制造作品再次参评。


来源:老总签发单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kTgiAcYGV8j3yM76HUSYQ

编辑:蒋可心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