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G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2:22: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5G与未来媒体发展形态
未来,5G能真正实现人与智能设备的相互连接,让全球处在一种万物互联的状态中,因而改变人类的生产模式。“万物皆媒”的格局中,媒体的产业链可以不断延伸,但也面临自身中介性意义被削减、用户个性需求与隐私暴露风险之间失衡等挑战。
5G与未来媒体发展形态
屠淑洁
电视遇上5G,就如同广播遇上汽车。央视与华为在2018年就合作搭建了首个5G新媒体平台。如今,工信部又向广电发放5G牌照,这预示着5G将给媒体行业带来新机遇。那么,5G究竟是什么?5G能给用户生活带来哪些质的变化?
5G时代意味着“万物互联”成为可能
1G是“砖头”似的大哥大电话时代,颠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模式。2G是短信时代,运营商的“短信套餐包”给年轻人搭起了心灵的桥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3G是照片时代,用户可以随时上网浏览图片、倾听音乐,实现商务休闲两不误。4G是视频时代,实现了真正的移动互联。4G改变了用户的日常生活模式,“加一下微信”成为新朋友初次见面时最常用的对白。未来,5G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模式。因为5G能真正实现人与智能设备的相互连接,让全球处在一种万物互联的状态中。
5G,是指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10Gb,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百倍。在这样的视频传播环境下,一部1G的电影可1秒下载完毕。在普通大众看来,5G技术仅是提升网速这么简单,但事实并非如此。
随着传感器跟踪、图形仿真、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互联互通。5G将成为未来信息交互的枢纽,未来传播渠道、家居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心环节。目前,智慧广电正积极把握5G时代潮流,探索5G应用场景,加快建设智慧广电新生态。
5G应用场景探索
5G为视频新功能赋能,这表明“5G+”媒体生态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5G提供快速的视频传播新环境。这将解决直播视频卡顿、高清视频下载缓慢、在线视频观看清晰度低、高峰时段用网延时等问题。数据传输的高速率提供了良好的视频接收环境,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实现了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设备的高速传输。
其次,可促进高清视频在手机端的发展。视频将不再局限于当前的功能,将与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等领域相融合,成为数据记录与传导的载体。未来,5G+”媒体生态链将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家居生活服务。广播电视可融合家庭无线物联网感知用户需求,形成“边看边买”的家庭消费网络,这种消费物联网是一种创新型应用。
再次,覆盖广的泛在网将使视频的传输与播放不受地域影响,真正达到随处随时可观看,无论山林、海底,信号都将联通。同时,泛在网也能解决视频制作中的难题,如:在VR实景拍摄时,可克服拍摄信号卡顿等问题。
最后,5G网络低延时特点将视频“正在加载中”的页面变为历史。低延时特性提供了大视频云存储的环境,其技术对于视频文件储存有较强的安全性保障。同时,大容量与低延时为视频制作与渲染带来便利,VRMR类对储存空间要求大的内容制作,有机会在云端完成,减少硬盘压力,缩短渲染时间,加快视频内容生产。
综上,5G将开启全新的媒介时代,可以有更快的网速、低延时下的高安全传输、万物广泛互联下的流畅传输,将创造更好的视频传播环境,构建全新的“5G+”媒体生态链。未来,5G网络将加速新媒体在内容产品与模式创新领域的拓展,还会延伸到渠道生态的融合,实现广电网、移动网、电信网的深度融合。
5G技术重构视频新未来
基于5G通信优点,欧美主流运营商把5G技术积极应用于新闻业。比如:传感器技术将突破人类自身局限,从更多空间、更多维度获取信息。大容量网络连接使整个社会形成“泛在网”的格局。5G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万物皆媒”的格局,使媒体产业链不断延伸,生产力不断扩张。
VRARMR等技术注入,视频实现虚拟与现实交互。5GVRAR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如果媒体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用户的生活方式会发生质的改变。比如,手机场景里“移而不动”的现象日益明显,“宅式移动消费”让用户对沉浸式和富媒体有了更多需求,家庭场景的渗透率逐渐提高,重构了家庭场景原有的定义。
视听功能颠覆性改变,视频有望成为新语言。AI简化了视频制作的门槛,VRARMR将重塑视频表现形式。由于虚拟技术的融合,视频有望突破目前的视听功能,实现体感上的传达。比如,在一些真人秀节目中,嘉宾佩戴的眼镜式摄像机可记录亲历者的主观感受,嘉宾可自由选择观看视角,并在其独有的交互特性下,参与视频故事,创造新的观影体验。5G技术升级了视频内容产品的形态,为新闻媒体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将来,会有更先进的传感器应用于各种人类无法触及的场景与角度,并自动采集数据。后台分析出的信息数据从新的角度来洞察与阐述新闻事实,为新闻报道的全方位立体化呈现提供可能。
视频与多行业融合,成为传播新窗口。未来,可通过5G技术把视频应用场景与多行业融合,成为媒体传播的新窗口。比如,5G网络可驱动汽车自动驾驶变革,智慧交通将逐步落地,一场交通进化即将到来。马路上的交通信号灯、道路、汽车、行人将通过5G网络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用户出行的方法将更科学便利,通过汽车、道路、行人和天气等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规划最优路径供用户选择。
5G建设面临的挑战
万物成为新闻源,媒体的中介性意义被削减。以往,传统媒体充当着传递信息的角色,但现在用户与媒体之间的界限日渐消融。当万物成为新闻源时,人与物之间可直接进行信息交互。在5G传输环境下,视频传播将会更快速。同时,智能软件的开发升级,使制作视频的门槛不断降低,用户从视频接收者转变成使用新视频语言的互动者。视频媒体互动性功能增强,媒体与用户的关系将被重新定义。
视频监管难度加大。在融合的状态下,主流媒体的主导效应面临挑战,由此带来更多的监管压力。5G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参与性与互动性,用户极易陷入信息茧房中,使其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会使用户不断逃避现实社会并缺乏责任感,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个体生产视频的“快餐式”碎片化趋势,极易形成社会浮躁之风。个体为吸引眼球而生产的低俗化视频,极易形成泛娱乐化的社会不良风气。碎片化、泛娱乐化的视频对未来的视频监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用户个性需求与隐私暴露风险之间的平衡,成为未来传播伦理的新问题。用户的个性需求要求“定制化”新闻生产,针对个体及其关联场景的整体属性,了解用户的实时需求与情境,完成个性化数据采集与传导,这使用户隐私暴露的风险加大。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未来传播伦理中的一个新问题。
(作者单位:温州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喻  
来源:新闻战线
编辑:晓晴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23:44: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聚焦传媒年会|周秋含:内容+技术+运营 5G时代下这样耕耘媒体融合



华龙网集团总裁、总编辑周秋含。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1日17时05分讯(记者 刘艳 伊永军 冯茴花)“全媒体时代推动媒体融合,融的是观念和思路,合的是内容和技术,做的是协调和互动,求的是再造和双赢。”今(11)日,在第十四届中国传媒年会“新技术 新发展”主题论坛上,华龙网集团总裁、总编辑周秋含分享了5G时代下华龙网集团的媒体融合之路。
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相加”
“今天我们所处的全媒体时代,也是一个智媒时代。”周秋含说,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个人应用方面:即时通信用户8.25亿,网络新闻用户6.86亿,网络购物用户6.39亿,网上外卖用户4.21亿,网络支付用户6.33亿,网络视频用户7.59亿。
可以看出,5G时代,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发展态势已势不可挡,大数据智能化就像重庆的两江潮,滚滚而来。在这个5G时代,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有人说,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所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加快推进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出了很多符合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但在融媒体推进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也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建设中出现一些乱象。” 周秋含举例,比如,有些还只是简单“相加”没有“相融”,改个名挂个新牌子人在一起办公各做各的事,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形式上看是全媒体,本质上离融媒体还很遥远;比如,一些媒体上来就是建可视化大屏买各类高大上的设备,常常因为没有配套流程、没有数据、没有人才没人会用,成为一堆摆设;还比如,还有些把自身定位局限为“媒体”,在新的互联网传播格局下抱着传统的“内容为王”不放,酒香也怕巷子深,对技术、运营仍然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彻底重构以移动优先的采编播发全流程。
深耕本地 搭建3个新媒体矩阵
如何深入做好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周秋含表示,全媒体时代推动媒体融合,融的是观念和思路,合的是内容和技术,做的是协调和互动,求的是再造和双赢,媒体融合≠全媒体,媒体融合是发展过程,“四力”是融合要求,四全媒体是最终目标,所以媒体融合不是机械的物理捆绑,而是要打破旧有的模式格局和固有的思维定式,从而激发融合的化学反应。
“与用户的连接失灵,这是最大的痛点。这几年,为了重新吸引用户,大家使出浑身解数,但目前看效果好的还不多。”周秋含介绍,作为省级新闻门户网站,华龙网集团分析自身资源和优势,就是本地资源和落地运营,这是头部平台所无法拥有,头部平台悬在半空中不可能真正接地气。所以我们要花大力气,持之以恒深耕本土。
在深耕本地、渠道下沉方面,近年来,在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的指导支持下,华龙网集团先后成功搭建起了3个新媒体矩阵,包括覆盖重庆全市所有的区县的“1+39”,重庆客户端集群和重庆手机报集群和智慧数字屏的集群,“我们是跟重庆39个区县全面合作,然后帮他们做技术平台,同时还去协助他们做内容建设,包括融媒体采编人员培训,总之是一起来打造整个产品的矩阵,全面用产品去覆盖全市所有渠道。”
周秋含表示,“1+39”重庆客户端集群,把全市39个区县党政客户端全部打通,形成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后台管理、统一用户数据和统一服务能力的移动端新媒体矩阵,下载量已超过1700万,“这是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这种市级和区县两级平台完全贯通、一体联动的模式在全国仅此一家。所以在重庆所有区县,我们已经牢牢占据了当地的用户入口,没有第二个媒体能有这样的覆盖率,这个就是我们的优势。”
“内容+技术+运营”融合发力
媒体融合的发展,周秋含认为,有几个方面的支撑缺一不可,即内容、技术、运营的“合三为一”。
媒体发展,内容始终是根本,但内容不只是资讯类内容,还有政务、社会公共服务等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是最重要的。技术对媒体融合的支撑,媒体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以技术变革为支撑的过程,现在内容生产越来越依赖通过技术来呈现和实现。新形势下如没有深耕的市场运营及有效的商业模式,一个媒体面临的就会是生存问题了。
周秋含表示,梳理华龙网集团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仍将以新闻发展为龙头,以技术驱动为核心,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以“互联网+”产业为动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需要做到“内容+技术+运营”融合发力。
其中,在内容支撑方面,华龙网集团将依托媒体的属性做大影响力。正围绕“新闻+行业”“视频+移动”“平台+资源”“产品+应用”整体升级,全面提升媒体“四力”,完成5G时代新闻视频化转型,优化采编流程,发力深度调查、打造具备影响力的视频栏目。
在技术支撑方面,随着5G时代的来临,技术是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内容的提档升级将深度依赖技术的不停优化及迭代,面对强大的BAT这种互联网技术机构,需要从竞争向竞合上转变能力。在不断升级“1+39”政务云平台,全面提升平台使用体验的同时,也将构建融媒体生产信息技术流程,打通华龙网所有内容分发平台、渠道,提升内容生产及传播效率和效能。
在运营支撑方面,要立足重庆接地气,注重创新务实,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再逐步向周边扩展。还要建立一体化的运营体系,打造专业化的媒体和媒体运营机构形象。此外,加大新业务的开拓,在游戏娱乐、精准扶贫电商、教育培训等方向上积极推进,寻找新的业务收益增长点。
此外,华龙网集团也通过版权管理盘活数字资产。华龙网集团以技术+法律,构建了版权信息共享云平台,可以良好地对接和支撑各媒体单位原创数据资源库,具有确权、监测、取证、维权、分析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全面的版权维权服务。
附演讲全文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就5G时代的“内容+技术+运营”媒体融合耕耘之道这个话题做个探讨分享。
一、5G时代,媒体融合的挑战与机遇
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所处的全媒体时代,也是一个智媒时代。首先看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个人应用方面:即时通信用户8.25亿,网络新闻用户6.86亿,网络购物用户6.39亿,网上外卖用户4.21亿,网络支付用户6.33亿,网络视频用户7.59亿。
可以看出,5G时代,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发展态势已势不可挡,大数据智能化就像重庆的两江潮,滚滚而来。8月底,我有幸在智博会现场全程参与了直播和报道。给我最大的感受,技术革新真是一日千里,“硬核科技”层出不穷。10年前,我们用着塞班系统,聊着在线QQ,开心!5年前,拿着苹果手机,开着FaceTime,新潮!今天,AI智能、人脸识别、全息投影,早上起床照个镜子就把新闻看了,还有更多的想不到……它就在你的身边,如期而“智”。
在这个5G时代,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有人说,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所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加快推进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探索出了很多符合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但在融媒体推进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也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建设中出现一些乱象。比如,有些还只是简单“相加”没有“相融”,改个名挂个新牌子人在一起办公各做各的事,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形式上看是全媒体,本质上离融媒体还很遥远。比如,一些媒体上来就是建可视化大屏买各类高大上的设备,常常因为没有配套流程、没有数据、没有人才没人会用,成为一堆摆设。比如,还有些把自身定位局限为“媒体”,在新的互联网传播格局下抱着传统的“内容为王”不放,酒香也怕巷子深,对技术、运营仍然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彻底重构以移动优先的采编播发全流程。
如何深入做好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总书记在“1.25”重要讲话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他还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二、华龙网集团的媒体融合路径选择
全媒体时代推动媒体融合,融的是观念和思路,合的是内容和技术,做的是协调和互动,求的是再造和双赢,媒体融合≠全媒体,媒体融合是发展过程,“四力”是融合要求,四全媒体是最终目标,所以媒体融合不是机械的物理捆绑,而是要打破旧有的模式格局和固有的思维定式,从而激发融合的化学反应。
(一)渠道下沉,纵向贯通之道
与用户的连接失灵,这是最大的痛点。这几年,为了重新吸引用户,大家使出浑身解数,但目前看效果好的还不多。作为省级新闻网站,以前我们的商业模式很单一,就是靠广告和活动收入。现如今,广告肯定越来越养不活自己,更别说要支撑上市。那么,就需要拓展新的收入来源和增长点,分析我们的资源和优势,就是本地资源和落地运营,这是头部平台所无法拥有,头部平台悬在半空中不可能真正接地气。所以我们认为,一定要花大力气,持之以恒深耕本土。
这几年,在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的指导支持下,我们先后成功搭建起了覆盖重庆全市所有区县的重庆客户端集群、重庆手机报集群和智慧数字屏集群3个“1+39”新媒体矩阵。我们是跟重庆39个区县全面合作,然后帮他们做技术平台,同时还去协助他们做内容建设,包括融媒体采编人员培训,总之是一起来打造整个产品的矩阵,全面用产品去覆盖全市所有渠道。
“1+39”重庆客户端集群,把全市39个区县党政客户端全部打通,形成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后台管理、统一用户数据和统一服务能力的移动端新媒体矩阵,下载量已超过1700万。这是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这种市级和区县两级平台完全贯通、一体联动的模式在全国仅此一家。所以在重庆所有区县,我们已经牢牢占据了当地的用户入口,没有第二个媒体能有这样的覆盖率,这个就是我们的优势。
当然,我们坚持与区县融媒体中心合作共赢,这3个“1+39”新媒体矩阵特别是重庆客户端集群矩阵,在各区县既是当地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载体,是他们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也凭借无边界运营服务换来越来越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发展格局。
(二)合三为一,横向融通之道
对媒体融合来说,我们认为几个方面的支撑缺一不可。媒体发展,内容始终是根本,但内容不只是资讯类内容,还有政务、社会公共服务等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是最重要的。技术对媒体融合的支撑,媒体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以技术变革为支撑的过程,我们的内容生产越来越依赖通过技术来呈现和实现。运营,更不用说了,新形势下如没有深耕的市场运营及有效的商业模式,一个媒体面临的就会是生存问题了。
最近,我们在梳理华龙网集团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我们认为还是要以新闻发展为龙头,以技术驱动为核心,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以“互联网+”产业为动力。那么,具体实施过程中,就需要做到“内容+技术+运营”融合发力。
在内容支撑方面,我们首先是媒体,要依托媒体的属性做大影响力。正围绕“新闻+行业”“视频+移动”“平台+资源”“产品+应用”整体升级,全面提升媒体“四力”,完成5G时代新闻视频化转型,优化采编流程,发力深度调查、打造具备影响力的视频栏目。
在技术支撑方面,随着5G时代的来临,技术是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内容的提档升级将深度依赖技术的不停优化及迭代,面对强大的BAT这种互联网技术机构,需要从竞争向竞合上转变能力。我们也在不断升级“1+39”政务云平台,全面提升平台使用体验。我们还出台了“华龙芯”中台战略,构建融媒体生产信息技术流程,打通华龙网所有内容分发平台、渠道,提升内容生产及传播效率和效能。
在运营支撑方面,我们认为要立足重庆接地气,注重创新务实,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再逐步向周边拓展走向全国。还要建立一体化的运营体系,打造专业化的媒体和媒体运营机构形象。此外,加大新业务的开拓,在游戏娱乐、精准扶贫电商、教育培训等方向上积极推进,寻找新的业务收益增长点。
当然,除了以上两个方面,我们认为通过版权管理盘活我们的数字资产也很重要。华龙网集团以技术+法律,构建了版权信息共享云平台,可以良好地对接和支撑各媒体单位原创数据资源库。具有确权、监测、取证、维权、分析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全面的版权维权服务。时间关系,不多讲。
总之,华龙网集团不仅仅是一个媒体,我们也是一个以“内容+技术+运营”布局的一个互联网公司。我们希望成为一家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新闻单位,也是一家懂媒体行业的技术公司。我也相信,我们媒体人是非常有创造力的人,我们的意识、能力不比别人差,不比别的行业差,只要我们不忘初心,顺应潮流,抓住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机遇,就一定能做好主战场上的主力军,守护好主流价值。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
编辑:王豪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20:56: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蔡亦钢教授谈当前5G技术问题

喻军博士电话远程采访了在波士顿贝尔实验室的著名移动通信专家蔡亦钢教授(蔡拥有722个批准了的国际发明专利,是贝尔实验室资深研究员,主持了3G4G5G网络系统及应用产品的概念设计和系统开发,曾经三次荣获"贝尔实验室发明家奖"。)


他认为(整理对话内容,征得他同意后发表):


国内关于5G的报道绝大部份是虚假的。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的白皮书相对可靠一些。现在宣传的这些应用场景,大部分可以通过4G实现,5G的技术指标只是更高一些。5G还没有找到应用场景。目前5G都是增强型移动宽带(注:潜台词是高可靠、低延时这些压根实现不了)。低时延高可靠性的技术困难很大。尤其是时延1毫秒,在端对端的时候,太困难。我至今没有看到可行的方案,各个设备商都在吹牛。高可靠性低延时的性能目标更是加倍了造价。现在国际标准动不动就是6999.9999%的可靠性。没有一个厂家能够做到69的可靠性,甚至59也做不到。5G主要解决接入网的快速问题,但核心网是瓶颈。这是任正非所以说的。华为正在提出解决核心网问题,我看了目前的技术方案,不灵的。核心网的架构,不是容易的,牵涉的面很广。华为目前提出的方案,将架构更加复杂化了。这有待大家慢慢的探索,既解决瓶颈问题又不要复杂化,通讯协议要少要简单。5G不是一波即将袭来的浪潮,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其实很多计划正在往后推,因为实现不了。


最大的问题是,5G太贵,技术研发和设备本身都很贵。应用得不偿失,而没有经济效益,运营商不会去用。在国内的话,除非中国行政强制使用。经济效益问题,不仅仅是政府政策的问题,设备装备的造价也是个问题,开发应用场景是一个问题。我去年一直在指导5G端对端的应用场景和垂直行业的研究,尤其是工业自动化的应用场景。现在看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工业自动化对可靠性低时延要求很高。目前世界各主要5G厂家都尚有很大的距离。装备造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5G基站采用多出多进等许多新技术(注:新技术并不天然意味着具备巨大系统增益),造价就高。5G频率高很多了,信号幅射距离短了,基站要布得更密一些。诸如此类,很多很多问题


事实上,不少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讲话,都说明了如今5G的很多问题,距离PPT描绘的蓝图还有很长的距离。然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如今厂商、媒体和部分官僚都在炒作5G,把现在的5G吹的"秒天秒地秒空气",营造出一股5G大潮即将到来改天换地的气氛,甚至还把现在的5G上升到中美科技对决的位置上......导致这种现象是资本与媒体合流的结果,一些媒体极力鼓吹5G,竭力宣称5G与中国主导标准,或5G是中国伟大创新,力图通过这种舆论绑架政策制定,绑架民意,并消费国人的爱国热情,以服务于背后金主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如果强行大规模推广不成熟的技术,将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因素,一方面,外商可以在中国推广5G的过程中,收缴高额专利费,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厂商在芯片上高度依赖进口——2018年,仅华为的芯片采购金额就超过200亿美元,中国大规模推广5G,将会使美国半导体产业获得高额订单,进而拉动美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更要命的是,这样一来,会加深中国通信产业被美国绑架的程度,因为只要美国一个制裁,千亿乃至万亿投资的中国5G产业就会休克,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远远不是中兴一家企业休克能够相比的。  

空耗国家资源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只是针对普通消费者,不管是脑白金也好,还是奢侈品手包也罢,亦或是8848钛金手机,只要商家能说服消费者缴纳智商税,那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但5G组网建设则不然,这是国家工程,一旦开工建设,全民被动接受,并承担所有结果。简言之,就是忽悠个人缴纳智商税,这是你的本事,而且对社会影响也不大。但忽悠国家搞项目,商家发财,全民买单,将大量原本可以用来发展半导体、航空发动机、精密制造等弱势领域的资金,用去搞伪5G,就不太合适了。  

再强调一下,铁流从来没有反对建设5G网络,只是反对一些厂商打着5G这个无比政治正确的旗帜,把伪5G包装成5G,忽悠政府、银行、运营商,为自己谋取暴利。同时,这种做法无助于通信技术的提升,人民群众也无法因此享受更加廉价、优质的电信服务。我们需要真5G,不需要包装成5G的伪5G。国家投资,应该把钱花在真5G上,而不浪费资源搞包装成5G的伪5G。当下真正需要的不是为上5G而上5G,需要的是少一些商业的喧嚣,静下心来,搞理论创新突破,或将已有的先进理论实用化,商业化,对技术进行改进升级,把东西做好做成熟之后,再推向市场。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9-24 23:19: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宣传的5G
现阶段,中国宣传的5g都是假的,是用CSB技术加上深植器加强的伪4G信号增强,这种技术其实现在已经应用很广泛,是当年 马克 Dorcel开发的利用直插加强信号反馈的功能,连用的信号传输都是照抄的日本松下adn-100协议,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如此自我高潮。
编辑:高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22:56: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5G都不能取代的Wi-Fi6,到底有多厉害?
来源: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
蜂窝通信与WiFi,就像移动设备上的两大高手。彼此势均力敌:一个主室内,一个主室外。WiFi是移动网络的室内覆盖补充,也承担着大量的数据流量卸载,二者既想各自占山为王,但也时不时地相互成全对方。
然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考虑到5G具有媲美wifi的传输速率以及比wifi更广泛的覆盖与使用的便捷性,因此在市面上就出现了诸如“5G必将干掉WiFi”、“WiFi迟早将被淘汰”、“WiFi活不过5G时代”,各种言论层出不穷。在一片争论声中,WiFi6姗姗来迟。
前不久,Wi-Fi联盟正式发布Wi-Fi 6标准,相比于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上一代Wi-Fi标准,Wi-Fi 6将具有更快的带宽和更加高效的成熟效率。WiFi6能否与5G分庭抗礼呢?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对Wi-Fi6做一个充分的了解。
WiFi6是什么?
最新一代WiFi6,用技术术语来说,就是802.11AX。去年10月初, Wi-Fi规格重新命名,新标准802.11ax改名为Wi-Fi 6。同时,前几代WiFi名称也相应的作出了改变:
802.11b WiFi 1 (1999)
802.11a WiFi 2 (1999)
802.11g WiFi 3 (2003)
802.11n WiFi 4 (2009)
802.11ac WiFi 5(2014)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的WiFi命名复杂、繁琐,而现在命名就是通俗易懂。而对我们消费者最大的影响就是,在往后我们买路由器只需要知道,WiFi后面的数字越大,技术越先进就是了。
据了解,最新一代WiFi6(802.11ax)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9.6Gbps,也就是说理论传输速度达到了1.2GB/s的传输速度。随着WiFi6的到来,将会覆盖更多样化的应用,例如物联网、汽车,到4K视频传输等。
WiFi 6 厉害在哪里?
01 完整版的MU-MIMO技术
要说明WiFi 6厉害在哪里。我们要先来说说目前的主流WiFi 5路由器的问题。下边是一款主流普通的双频路由器。支持300M带宽2.4G频段和867M带宽5G频段——你的设备只能接收其中一个频段的信号。目前市售大约在200-300之间,双空间流(看上去有四根天线,实际上两对天线发送的是重复信号,起到信号放大的作用)这样主流的路由器家用基本上已经够用。
那么再高端一些的路由器,同样是WiFi 5的规格下它的技术有什么进步呢?我们以价格在上千元的网件夜鹰 R8000P为例子。
其标称的AC4000只是三个独立频段的带宽累加值,即2.4GHz750Mbps + 5GHz1路)的1625Mbps + 5GHz2路)的1625Mbps,但是不管你的终端有多强,它只能工作在其中一个频段下面,并不能同时连接双频或三频来实现并发传输。
1625Mbps带宽是需要3×3的天线实现的,但绝大多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最高只支持只到2×2(对于移动设备来说,做太多的WiFi天线,体积,耗电和散热都成问题)——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无线设备连接网件夜鹰 R8000P也只能获得541 Mbps*2=1082Mbps的带宽 与我们前面介绍的三百块的路由器的867Mbps带宽相差无几。
当然高端路由还有MU-MIMO功能。类似这样:
上图是普通路由器的信号传输方式与具备MU-MIMO功能的高端路由器信号传输方式的不同。这也是商家推销高端路由的卖点之一。4*4天线的路由器同时可以传输2×2的笔记本电脑、1×1的手机A1×1的手机B。但实际上触发这个功能的条件非常苛刻:需要连接设备都在同一5G频段下,设备全部要支持MU-MIMO功能。且设备数量要刚刚合适才能触发。(MU-MIMO实际容量也就23个终端。老实说,两三个终端也拥堵不到哪去……) 且WiFi 5下的MU-MIMO功能只支持数据下行,所以这是一个并不值得用户买单的鸡肋功能。
因此支持WiFi 5的路由器,无论有多贵。无线部分的性能也就是那样。相比之下WiFi6MU-MIMO功能就进化了很多——至少它是支持上行和下行的完整版。且相对于WiFi 5最多支持的最大规格是4×4 MU-MIMOWiFi 6拥有8×8 MU-MIMO,可以同时向8个终端共享上行、下行的MU-MIMO数据包。如此一来适用的场景便多了很多。
02 OFDMA技术
OFDMA应该算是11ax真正黑科技的地方。简单说,OFDMA将帧结构重新设计,细分成若干资源单元(RU),从而为多个用户服务。
用卡车拉货来形容OFDMA技术,在原先的OFDM技术中(11n/ac中使用的方案)是按订单发货。无论货物多少,来一单发一趟车,空载率会很高。而OFDMA技术会将多个订单聚合在一起。让卡车尽量满载上路。这样就使得运输效率大大提高了。
OFDMAMU-MIMO技术的区别
OFDMA:适用于小数据包的并行传输,提升信道利用率与传输效率。其状态稳定,不容易受终端影响。
MU-MIMO:适用于大数据包的并行传输,提升多空间流的利用率与系统容量。提高单用户的有效带宽,但运行状态不够稳定,很容易受终端影响。
03 MCS(调制与编码策略)的提升
从数据角度来看,单条空间流80M带宽的关联速率从433Mbps提升到了600.4Mbps,理论最大关联速率(160M带宽,8条空间流)从6.9Gbps提升到9.6Gbps左右。
简单的说11ax承载的数据量能力实际提高了30%左右。
5G VS WiFi6
5G网络,作为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5G在长时间大面积的宣传、预热与讨论下,大家都对其比较熟悉了。5G的理论带宽是4G网络的百倍(理论下行速度10Gb/s),同时还有低时延和低耗电的特性。即将取代4G网络成为下一代的通讯网络。目前5G通讯标准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只有针对5G手机的eMBB场景(大流量带宽标准)已经被确定下来。今年下半年会有大量手机厂商推出5G手机,电信运营商也将推出5G套餐供用户尝鲜。
5G技术中还有URLLC(低延时通信)和mMTC(大物联网)的标准没有指定下来,整个标准在ITU(国际电信联盟)上全面通过,预计要到2020年左右。三大运营商在建设中的5G基站基本普及也要等到2020年。
WiFi6相比较于5G显得低调很多了。2018103WiFi联盟将基于802.11ax标准的WiFi纳入正规军,并正式更名为WiFi6。将前两代技术——802.11n802.11ac分别命名为WiFi4 WiFi5
WiFi5相比,WiFi6在网络速度方面更加快速,容量上也越来越大。不但如此,WiFi6还加入了多用户多入多出技术(MU-MIMO)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使得WiFi6能同时服务多设备能力大大提高。不过WiFi6目前面临与5G同样的问题——需要时间普及。我们手上所有的设备都要支持WiFi6协议(包括路由器、手机、无线网卡等),这个技术才能真正被用起来。介于用户更新设备的速度,WiFi6真正普及的时间可能会比5G还要长。关于5GWiFi6具体比较不再累述,一表让你一眼把5G WiFi6看到底。
表一
5G在哪里与WiFi6竞争,相互补充?
2019 年,基于运营商的移动连接(LTE 5G 蜂窝网络)和非授权无线网络(WiFi6,或者称为 802.11ax)将在两个主要方面相互靠拢:无线电信号编码和资源调度。
这两种无线系统采用相同的方法将更多用户和数据压缩到它们使用的频率中,使每个基站或无线接入点都能同时与更多设备通信。尽管在技术上有所靠拢,但是基于运营商的无线系统和非授权无线系统之间依然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成本、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它们为企业网络操作人员提供的管理控制级别等方面。这些因素将决定企业如何围绕无线功能的保留和增加做出规划。
在企业环境中,由于位置、应用程序和设备类型的不同,WiFi65G既相互竞争也相互补充。下面给出相互竞争几个例子:
企业可以购买5G小型蜂窝设备(小型蜂窝塔)并在内部部署,为员工提供5G覆盖,慢慢用5G取代WiFi
由于WiFi标准的不断发展,企业每3-5年就要对其无线上网设备进行一次升级。有了5G,这些开销可以外包给服务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将负责定期升级他们的无线基础设施。
在某些用例中,5G可以补充WiFi6如:
在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用例中,客户端设备(CPE)可以连接到5G网络以实现Internet连接,并可以通过WiFi6在本地提供连接服务。
5G可以补充WiFi6在住宅固定无线的使用情况(例如最近由Verizon推出的5G家庭服务)。借助5G,服务提供商可以降低其调度操作的成本,并使客户能够通过自助服务机制激活其Internet连接服务。
即使在企业中,WiFi通过支持WiFi的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设备也具有更高的渗透率。虽然从移动设备中消除WiFi并将其完全转换为5G更容易,但从笔记本电脑中删除WiFi并不容易。此外,在企业中推出WiFi65G网络要便宜得多。企业推出WiFi6的时间也比5G要短。
除了在企业中,未来WiFi6 5G 会有角色的变化,二者由于速度快,高带宽等特点也正悄悄地改变物联网。随着5GWiFi62019年上市,物联网设备会被设计成发送更多信息只需消耗更少的能源,这些技术可以让设备始终保持在线或连接状态。各种类型的设备也可能开始使用SIM卡或嵌入式SIM卡来启用蜂窝功能,这将改变WiFi设备的当前趋势。
WiFi6 5G都采用了使资源更具有确定性的调度方法,这对自动化制造、医疗、能源和其他各种行业中使用的任务关键型物联网资产也具有重要意义。WiFi6 无线接入点未来会增加对其他无线电技术的支持(例如蓝牙和 Zigbee),这些接入点会成为更加强大的物联网网关,甚至兼而成为有用的无线传感器,帮助跟踪和管理设备。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 LTE 技术(及随后的 5G 技术)的延伸,CBRS(公民宽带无线电服务)据称可以作为 WiFi6 的互补技术,用于在建筑内部提供无线连接。在美国,CBRS 使用的是未被 WiFi 或现有 LTE/5G 服务使用的 3.5Ghz 范围内的频段,所以不太可能被一般的消费者接入的设备干扰。很快,一些初期的 CBRS 功能便会实现商品化。对于机器人等需要稳定无线和移动连接的设备,CBRS 将成为 WiFi6 的理想补充。
当然,与 WiFi6 相比,5G 技术也有自己的优势。对于企业 IT 而言,在 WiFi 并非理想选择的区域,5G 将是革命性的技术,例如如果有数百台甚至数千台的物联网设备需要无线连接,在企业自己拥有的大楼内,WiFi6 将是连接物联网设备的必选无线技术。当物联网转移到企业大楼以外的区域时,传感器仍然可以利用 5G 作为无线传输模式,以获得具备足够速度和可靠性的连接。
5GWiFi6让物联网设备“活”了起来,也改变了我们使用物联网设备的方式。
  
5G取代WiFi的可能性不高,相反WiFi会通过5G技术继续演进和升级,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5G将与WiFi6共存并进,相互补充,而且两者在工业生产、物联网、智能驾驶等诸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想象空间,帮助各行各业爆发出新的生产力。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编辑:晓晴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19:01: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美5G竞赛中,中国的实力到底如何

作者:凯文、陈畅
编辑:董指导
智库支持:东吴证券电子首席分析师 王平阳
天风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 唐海清
5G 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面对消费者的终端产品,以5G手机为主;
2、面对运营商的产品,包括基站设备、传输设备等等;
3、网络架构等相关支撑领域。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向,全面解读中国5G的真正实力
一、手机终端
国内目前小米(MIX 3)、Vivo(iQOO Pro)、中兴(Axon 10)、华为(Mate 30)都已经发布了5G新款手机。海外则只有三星发售Note10 5G版,而苹果则在iPhone 11系列上放弃了5G版本,即使发布新版本,至少要比国内厂商晚一年。
当然,苹果是有底气的。尽管国内手机厂商销量占到了全球42%,但全球利润的60%依然被苹果霸占。而这次发布会之后,朋友圈依然是纷纷晒iPhone11预定单。苹果品牌吸引力可见一斑。



各大手机厂商所占利润份额但,如果国内厂商能够利用"5G时间差",把握住这波手机更新换代,冲击高端的话,无疑是一个把市场份额变成实打实利润份额的机会。
从4G手机到5G,主要有三个模块变化较大,分别是:基带、射频前端芯片、天线。能够在这些领域实现技术、市场突破,就能获得可观利润。而国内是什么状况呢?
我们先看下基带芯片。
基带芯片主要作用是:在语音、数据等信号,和基带信号二者之间进行合成转化解析。包括CPU处理器、信道编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调制解调器和接口模块等子块。
这个领域的技术突破是否困难呢?
一场官司可以告诉我们。2017年,高通向法院提交了诉讼,称苹果窃取了其大量机密信息,并分享给了英特尔,以帮助英特尔提高基带芯片技术。
苹果没有表态,但他们此前曾对媒体说"高通拒绝谈判达成合理的条款,我们要求法院寻求帮助"。而且,苹果还专门从高通挖了一个待了8年多的技术副总裁,来打造自己的芯片。能把高冷的苹果,都逼到这个份上,基带芯片等技术瓶颈可见一斑。
但瓶颈主要在哪里呢?
首先,瓶颈来自于通信技术的复杂。每一代通信技术升级,都对应着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等。从3G升级到4G时,就有broadcom、TI等芯片公司退出手机领域。2017年苹果换了英特尔的基带芯片,但不稳定的信号,被用户骂惨。
其次,瓶颈来自于高通的专利限制。高通在CDMA技术上布局了广泛的专利,成为绕不开的防线。因此,几乎每一部手机都要向高通提交将近18美元的专利费。躺赢的高通,2018年拿下全球手机芯片52%的市场份额,远远甩开分占14%的三星和13%的联发科。
但在5G时代,这个状况正在改善。
目前一共有四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5G基带芯片,其中:
中国有三家,两家在大陆,分别是:华为和紫光展讯。华为的巴龙5000更是全球第一个支持5G的3GPP标准的商用芯片组。而紫光展讯作为中国第二大芯片设计商,也在今年2月发布了首款5G基带芯片——春藤510。



华为发布麒麟980和巴龙500,作为5G解决方案另一家在台湾,是联发科。在2017年推出了M70 5G,但目前尚未有手机厂商采用。在缺乏下游终端品牌、缺乏高通技术优势的情况下,预计联发科的5G基带芯片道路会比较艰难。
美国也有两家,分别是高通和英特尔。但由于和苹果合作不理想,英特尔宣布要退出5G基带芯片研发。高通在2016年便推出了首款支持5G网络的基带芯片X50,如今,已经演进到第二代X55。国内厂商如小米、VIVO等,都是采用高通的基带方案。
韩国有一家,是三星。今年发布的首款5G旗舰S10,便采用三星自家的Exynos Modem 5100。
中国的优势有两点,首先华为等终端市场表现突出,有良好的环境支持自研,可以进行研发试错等等。其次,5G通信技术中,华为中兴提出的技术专业也在增加。
但高通依然是强大的对手,一方面5G领域仍有专利绕不开;另一方面,由于手机需要向下兼容,即还可以用2G、3G信号,因此还是绕不开高通。
第二个要看的,就是射频前端芯片。
射频前端芯片,主要作用是实现信号发射接收。要无线连接,就必须要有射频前端芯片。它包括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双工器、射频滤波器等多种芯片模组。
这是手机零件中的一个重要市场,2018年市场规模为1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能达到258亿美元。
目前来看,射频前端芯片市场完全由国外主导,美日德荷四国占了95%的市场。其中美国有博通,skyworks(思佳讯), Qorvo 三家;日本、德国、荷兰各有一家。
国内公司市场占有率很低。2018,博通的射频芯片收入为64.9亿美元,而中国射频领域的龙头企业,卓胜微电子的相关收入仅为5.6亿元。另一家上市公司韦尔股份的相关产品收入则仅有0.7亿元。国内射频领域还有紫光旗下的锐迪科,国民技术旗下的国民飞骧,以及天津的维捷创芯公司。
但国内公司也在崛起。值得一提的是3位海归创立的卓胜微电子,这是大陆唯一一家专注射频芯片的上市公司,目前主打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两大产品。
2012年成立的卓胜微,当年就成为三星的供应商(在此之前公司已经在电视芯片领域积累了6年)。2014-2018年,其收入年复合增速达到138%,每年翻倍还不止。
2019年上市募资后,卓胜微准备投资12亿用于射频模组中的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研发,进军更多类型的射频芯片,实现品类扩张。
此外,锐迪科也是一个极有潜力的选手。
锐迪科公司在上海张江,2010年在美国上市,2014年被紫光集团收购。随后和紫光旗下的展讯通信合并成立公司紫光展锐,合并公司2017年进入了芯片设计的全球前10。



与展讯合并之后,跻身世界前十的锐迪科
锐迪科的产品能力可圈可点。当年风靡一时的"小灵通"的射频芯片组,就是锐迪科自主研发并推出的,而国内第一颗射频芯片也是它推出的。
合并后,展讯通信主攻基带芯片,锐迪科则主攻射频芯片和物联网,以实现双方优势的强强联手。而基带芯片和射频的合作,也是当下的趋势。例如Qualcomn与TDK就设立合资公司RF360公司,实现基带射频一体化方案。
目前锐迪科已经量产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以及 2.4G/5G双频Wi-Fi射频前端产品,且在射频滤波器方面已经完成初步布局。
整体来看,这个领域国内厂商虽然市场份额不大,但是有两个趋势:
1、技术积累在增加。来自于人力资源的提升,和行业整合并购提升。
2、进口替代。一方面,特朗普这一闹,促使国内厂商更加注重自主化、国产化。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提升,产品性价比也在体现。
这个领域需要谨慎的有两点:
1、厂商同质化,都往最容易突破的领域进去,形成国内价格战。
2、产品线过广。撒胡椒面式的布局,有利有弊。但整体而言,追赶领域,适合的是"结硬寨、打呆仗",一步步突破。
下面,再来说下5G手机天线。
手机天线主要作用是接收传递各种各样的信号。
天线长度=波长/4。由于5G使用的是高频率的毫米波,因此,天线长度大幅缩小,因此,同样空间内,可以装的天线数量大幅增加。粗预测下,手机内5G天线数量将从2*2逐步升级到4*4甚至8*8。而且天线的传输线材料也在不断升级。



苹果的手机天线,藏在机身背后的白线中这个市场,中国有两位有力选手。
一个是信维通信。信维围绕射频业务,在天线领域已经布局多年,是国内天线领先企业。信维目前已经具备多层LCP天线的生产能力,还拿下了给高通5G样机做传输线的单子,这加速了信维打通从天线到传输线的产业链。
另一个就是苹果老牌合作伙伴立讯精密。从过往历史来看,公司新产品研发能力非常强,从连接器领域不断拓展新品。2017年,立讯精密开始LCP天线研制,并且应用在了iPhone X上。
随着天线越来越短,集成化、模组化,将会是行业公司实现突破的重要路径。
整体而言,在5G手机的三个核心零部件领域中,国内公司可圈可点。
最重要的基带芯片领域,中国虽然道路依然艰难,但整体在改善;
而在射频芯片方面,中国仍远远落后于美国,是下一步国产替代的重要发力点。
在手机天线方面,中国企业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为高通、苹果供货的水平,份额增加将是趋势。
5G终端还有其他重要的增量市场,比如散热领域。
首先,5G的芯片功耗将是4G的2.5倍左右,将会导致发热量增加。其次,5G天线数量增加,内部空间紧凑,为了增强电磁波穿透力,手机外壳会减少金属材料的使用,这也会使散热能力下降。
要解决散热问题,就要用新的散热材料。这将会是一个比较显著的增量市场。目前厂商的路线主要是用石墨烯+均热板(VC)。
均热板的产业链主要还在中国台湾,占70%的市场,国内厂商已经实现在寻求部分技术突破,如碳元科技,公司于2018年投资设立常州碳元热导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超薄热管/VC及相关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并提供终端散热解决方案。
而另一家公司飞荣达,则在2018年通过收购昆山品岱 55%股权提升散热技术。昆山品岱主营散热模组,拥有热管/VC、冲压件和风扇技术和产品。
这个领域涉及材料学,也是中国薄弱,但在改善的产业。

二、5G基站

5G的第二个大的赛道就是5G基站的建设。全球的4G基站差不多有500万个,其中340万个在中国,由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向华为、中兴等设备商采购。
而由于5G波长短于4G,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信号效果,需要新建的5G宏基站至少要翻一倍,那么国内建设数量就是接近700万个,全球就是1000万。




2018年12月11日,舟山首个5G基站同时,微基站的数量需求也会增加。在人群密集区域,一个宏基站下搭配四个微基站,甚至更多,才能实现信号的深度覆盖,完成4G一个宏基站就能完成的功能。而保守估计,国内5G微基站将有300亿的市场。
无论宏基站,还是微基站,都是一个大市场。
在宏基站领域,电信设备商主要有四个玩家: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也就是中国和欧洲各有两家,而美国、日本都在市场份额的"其他"中。
最大的自然是华为,2018年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连续四年第一,而中兴通讯市场份额则是9.4%,不到华为的1/3。而欧洲的爱立信和诺基亚市场份额分别是29%和24%。




2018年主要通信设备商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上来看,欧洲还略微领先,但是5G专利技术储备上,中国则毫不示弱。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分布中,华为以1970件声明专利名列第一,占总专利的17%。
而在微基站领域,华为、中兴依然实力强大。在香港上市的京信通信,在微基站方面也有不错的技术积累。京信从2009年起就开始了研发,到2018年底已经有超过20万台微基站进入了商用环节,所覆盖的商用品类规模国内第一。2017年在国内微基站市场表现平平的情况下,京信依然实现了1.67亿元的微基站营收。
虽然基站是个大市场,但是基站的主要付费方是运营商,因此受运营商资本开支影响大。而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但运营商的日子并不好过。国内三家资本开支在2016年同比下降19%,2017年同比下降13%、2018年下滑4%。在前期4G投资未必回收太多的情况下,5G的支出会逐步释放。
需要等待应用端的火爆推进。比如智能驾驶突然的流行等等,而单靠手机业务是不够的。
但是基站相关的零部件还是会有不错的增长。
基站零部件中第一个要说的,就是滤波器。
滤波器的作用就是像筛子一样,在保证信息完整度的前提下,消除传递中的干扰因素。
5G时代,滤波器市场有两个重要变化:一个是随着基站和天线数量的增加,滤波器的需求激增;另一个是,由于5G基站朝着更小型、集成的方向发展,滤波器开始选择新的材质来压缩体积。比如,从3G、4G时代的金属腔体滤波器,转向陶瓷介质滤波器。
滤波器市场的玩家主要来自于中美两国。美国的Powerwae(波尔威)和CommScope(康普)是4G时代全球顶级的滤波器生产商。但从4G基站开始,国内厂商就开始不断夺取市场份额。
从2012年开始,大富科技先后买下了康普和波尔威在中国的资产,成功打入滤波器产业链。到2018年,已经跻身全球前三大通信设备商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供应商名单。
另一家重要企业武汉凡谷,是经历3G、4G基站时代的元老级企业,也是华为、诺基亚、爱立信的重要供应商。但由于对营运商过度依赖,在资本开支下滑的情况下,武汉凡谷的业务收入也大幅下滑,2017年亏了5个多亿,更是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股票被ST处理。但随着5G投资开始,公司业绩回暖。
除了这两家传统滤波器企业外,东山精密也是无法忽视的一颗新星。东山精密从2017年9月通过收购艾福电子70%的股份,切入陶瓷介质滤波器的赛道。从2018年12月以来,已经拿到了来自华为、爱立信等通信巨头的订单。
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在这次滤波器的材质转变的机遇中,出现了不少拥有上游陶瓷粉体原材料的海外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比如来自美国的陶瓷介质滤波器龙头CTS、韩国的PARTRON和SAWNICS、以及日本的村田等等。
整体而言,滤波器行业公司,在无法掌控运营商资本开支的前提下,要可以平滑业绩波动,减少股价对主营业务的冲击。
同时,对于国内上市公司而言,要控制好资本运作的欲望,专心研发。比如大富科技在收购弯道超车的奇迹后,又多次试图资本运作,结果公司股价跌得稀里哗啦。公司也被迫进入债务重组。
下面再来说说PCB。
PCB即印制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和电气连接的载体,也可以说是一个基站的骨架。




用于连接和布置各种电子元件的PCB板PCB的增长来自于,设备功能提升带来的用量增加,包括单位面积内层数的增加。单个5G基站消耗的PCB价值差不多是4G的3倍,预计在建设期每年给PCB行业带来210亿-240亿人民币的增量市场。
2018年全球PCB产值约为623.96亿美元,主要玩家是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以及日本,其中台湾占据31.3%的市场份额,大陆略超日本,占到大约23%。考虑到大陆超过10%的增速,而日本增速仅有2.3%,中日的差距未来会继续拉大。
PCB板是一个极度分散的市场,光中国就有1300家PCB企业,大部分处于单层板、双层板等领域。
从排行榜来看,规模最大的是鹏鼎控股,营收258.6亿元。公司大股东鸿海集团(富士康),自然就不缺客户订单咯。其2018年最大客户为苹果,约占71%的营业收入。因此,单一性还是值得谨慎的。
第二是东山精密,2018年PCB营收102.35亿元。东山精密主要靠并购介入PCB领域。2016年收购全球第5大专业FPC(柔性电路板)厂商Mflex的100%股权、2018年收购FLEX(伟创力)的PCB制造业务。由此,公司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PCB厂商。它的看点在于可将滤波器和PCB业务绑定,互相促进扩张。
第三是深南电路,营收为76.02亿元。目前深南电路IPO募投项目——面向5G通信南通PCB工厂,产能正在释放。公司客户主要是华为、中兴、诺基亚、三星,其中华为占比最高达59.23%。
另外,A股的沪电股份、生益科技、景旺电子等,也都在PCB领域有所建树,在中国PCB上市公司,已有10家进入世界PCB40强。
这个领域国内自嗨就足够了,重点在于多层板技术。目前来看,国内几家前列公司技术差距不大。而公司看点也主要在于新订单的突破。例如沪电股份在华为订单方面的增加,为公司业绩和股价都带来了极大提升。
最后再来看下基站天线。
基站天线的使用量也会大幅增加,而且有了阵列技术。同时,由于一个信号铁塔上可以承载的空间和重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当前的无源天线技术,也在逐步转向集合度更高的有源天线技术。也就是把基站的天线、滤波器、射频处理设备紧密连接。



5G基站天线升级为阵列技术5G基站天线技术目前有近7000亿的市场需求。最大的玩家依然是华为。2018年华为拿下全球34.4%的基站天线市场,位列其后的分别为德国老牌天线企业Kathrein(凯瑟琳)和美国Commscope(康普),三者一起占据了近70%的市场份额。
其他小型选手通宇通信、摩比发展等,还处于增长期,技术仍需提高。

三、网络架构

网络架构,主要功能是让基站与数据中心相连。网络架构中,主要有三个环节:光模块、光纤光缆、运维商。
光纤光缆已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了,2000年后美国中国都经历过光纤过剩的状况。而国内光纤预制棒技术也已经掌握了,主要玩家有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
运维商,这个领域由于要接地气服务、快速响应,因此,海外公司一般也不参与,主要还是国内公司。相对而言也是体力活,各家技术差异不大。不过,公司内部管理体制良好的公司,将会更加突出。
光模块其主要作用是完成电信号与光信号的互相。国内近几年在光模块领域有所突破。




光模块内部结构图由于5G的大宽带、低时延的特点,光模块要可以更快更多地转换信息,因此现有的10GB/s 以下转换速度的光模块,需要整体升级到25GB/s、甚至50GB/s的规格。并且数量也会大幅增加,出现量价齐升的情景。
保守预测,5G开始大规模建设后,每年都能拉动100亿左右光模块的市场。而这个领域,最主要玩家是美国企业,但随着行业竞争激烈,美国不少公司例如 Avago、Finisar、Lumentum、Oclaro 等,已经开始相继将光模组业务出售给中国公司。
根据 Lightcounting 统计,国内光模块厂商市场份额从 2010 年的 19%增长到 2016 年的 36%。2012 年~2016 年,传统光模块巨头 Finisar、Lumentum 和 Oclaro 三家总的市场份额四年时间损失了 20%。
但在庆祝之余,要谨慎的是,中国占据的主要还是相对低端的市场。10GB/s的光模块,中国能实现90%的自给自足,但用于5G的25GB/s的光模块,国产化率仅10%,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中际旭创是中国最大的光模块玩家。2018年,公司光通信模块收入达到50亿,而且公司还发了一笔15亿元的定向增发,用于高端光通信模块的研发。公司的产品,除了面向通信商之外,还用于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
2015年,中际旭创开始规划5G基站的光模块产品。2019年,公司已经有25GB的光模块向中兴、华为批量发货。
虽然光模块市场在国内进展不错,但生产模式依然是"采购上游光器件和光芯片"后再集成模块。在上游领域,国内依然有艰难的路要走。
光器件,大约占光模块70%的成本。在这个领域,国际大玩家有两个:美国和日本,其中美国占绝对优势,有Finsar、Lumentum等6家大型公司,占了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日本则有住友电工、藤仓和古河电工三家。
中国的玩家主要有光迅科技、华工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和海信,这几家加在一起市场份额大约是14%左右,与日本接近。
国内公司中,光迅科技在光器件领域的市场份额,能排到世界第四,大约占6%-7%,超过了日本的市场份额。而且,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仍然保持超过8%的增长,达到49亿元。但公司也受到了中兴事件的影响。这也从某一方面,验证了公司产品的实力。
另一家重要厂商是华工科技,2017 年光电器件业务收入 17.8 亿元,但利润总额仅仅为 6187 万元。为什么利润这么低?主要因为公司产品高度依赖进口光芯片,导致公司物料的采购成本较高。
看来核心要素还是光芯片。那么这个领域国内公司发展如何?
光芯片,是光器件与光模块之魂。目前市场规模在21亿美金左右,随着5G的发展,5年后估计能到50亿美元以上。
光芯片,尤其是高端光芯片(25GB以上的)的生产门槛非常大,包括研发、设计、流片加工、封装等方面。目前能设计支持100GB以上光芯片的国家,只有美国和日本,主要就是美国NeoPhotonics、 Finsar、Lumentun、博通和日本三菱、住友。
而国内和海外相比,差了1-2代。尤其在光电子芯片流片加工方面,国内严重依赖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有点类似于国内圆珠笔产业的状况,国内几百个生产厂家,但是内部的圆珠,依然需要从日本进口。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研发环境较差。一方面,国内低端领域竞争惨烈,企业盈利状况较差,中小公司不敢大举研发,投入产出比较差。另一方面,国内缺少相应的专业研发机构。而对比来看,美国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国家光子计划",也有相应的研究院。
不过,中国公司也在想方设法地进行研发突破。
例如,光迅科技就承担起了大任。2012 年,公司收购丹麦 IPX,获得了基于 PECVD 的无源芯片设计制造核心技术;2014 年,公司定增 6.14 亿元投入"宽带网络核心光电子新盘与器件产业化项目";2016 年,公司收购法国 Almae,快速建立了 10G 以上有源芯片的量产能力。
目前,光迅科技已经拥有 IPX、Almae、大连藏龙三大光芯片研发平台,希望能有所突破。
另外一个重头玩家就是华为海思。海思不但设计手机芯片、通讯芯片、也设计光芯片。而目前国内能用于5G基站的25G以上的高端光芯片,仅海思能够设计。不过25G以上的高端光芯片国产自给率只有5%,仅靠海思显然是不够的。
当然也有一个可以期待的点。光芯片也广泛用于数据中心,而当前国内云行业的发展,也会带动这方面的需求。关注下已经有了平头哥芯片公司的阿里巴巴,能否做出进一步的研发动作。
整体而言,光通信方面,国内还是体现了很多领域的特点,低端领域国内企业完全说了算,而面对高端领域、核心器件,只能叹气说:算了。

四、总结

华为是当之无愧的5G龙头,无论是手机终端、通信基站、还是网络架构领域,都活跃着华为旗下公司的身影,帮助国内实现了通信领域赛道高点的突破。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其他公司的发展。
从目前国际竞争格局上来看,欧洲缺乏强大的终端手机厂商,美国缺乏强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日韩缺乏5G产业链所需要的产业链纵深,中国则体现出了一个平台型国家的优势:能够进行全产业链的整合,提高一整套端对端的解决方案。
不过,虽然是全产业链,下游集成强、上游零件弱依然是国内通信发展的一大痛点。比如下游基站制造上华为可以力压群雄,但到了基站内部光芯片研发上,就丝毫不占优势,非常依赖国外了。这个和韩国与日本的半导体格局有几分相似,三星能够在下游储存器市场吊打东芝,但日本把储存器材料一制裁韩国就叫苦不迭。我国也是要对此有所预防。
最后,如果拳击手来作对比的话,中国5G目前是这么一副场景:高端领域,由于有华为的突破,出拳狠快准;低端领域,由于性价比因素,也牢牢占据市场,脚步稳健。而且各个领域都有布局,相当于拳法很广;然而,在中端腰部,却是"小蛮腰"的状况。
在5G发展的路上,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沾沾自喜。毕竟,腰部没有力量,这在任何身体对抗项目中,都是十分吃亏的。
智库专家仅提供行业观察观点,同时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5G产业链全景分析公司名单:




作者:凯文、陈畅
原文链接:https://forum.mianbaoban.cn/topic/73712_1_1.html?from=singlemessage

编辑:宋婷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6 17:55: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揭秘5G+AI时代的机器人世界 七大核心技术改变人类生活
AI 5G 与机器人技术结合,正在不断催生新的消费电子品类。AI 解决机器理解世界,以及人机交互的问题。5G 拓展机器人的活动边界,并为机器人提供更大的算力和存储空间(云协作机器人) 。
根据 IFR 的分类方法,机器人大致可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类。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电子制造、金属和机械、食品加工等方面,其主要特点是按照预定的程序,沿规定路径完成规定动作。
AI/5G 如何赋能机器人
AI 人工智能的应用,催生了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医疗、物流、农业、商业、民用等方面。通过 AI 技术的使用,可通过数据采集、分析、计算,服务机器人能够学习人类的行为,理解人类的意图,与人类产生协作。
▲服务机器人主要类别及代表性产品
根据 IFR 的测算,2017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达 232 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达 147亿美元,每万人的保有量达 85 台。其余为服务机器人市场,市场规模达 85 亿美元。
2030 年,预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达 1,028 亿美元,约为智能手机市场的 20%。服务机器人将达 561 亿美元,维持 16% 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快于工业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速。
▲机器人市场规模拆分
AI/5G 如何赋能机器人?
1、机器视觉硬件可采集周围环境信息
目前常用的视觉传感器主要有:摄像头、ToF 镜头和激光雷达技术。
机器视觉相机 。机器视觉相机的目的是将通过镜头投影到传感器的图像传送到能够储存、分析和(或者)显示的机器设备上。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终端显示图像,例如利用计算机系统显示、存储以及分析图像。
激光雷达技术 。激光雷达是一种采用非接触激光测距技术的扫描式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与一般的雷达系统类似,通过发射激光光束来探测目标,并通过搜集反射回来的光束来形成点云和获取数据,这些数据经光电处理后可生成为精确的三维立体图像。采用这项技术,可以准确的获取高精度的物理空间环境信息,测距精度可达厘米级。
ToF 摄像头技术 。 TOF 是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技术的缩写,即传感器发出经调制的近红外光,遇物体后反射,传感器通过计算光线发射和反射时间差或相位差,来换算被拍摄景物的距离,以产生深度信息,此外再结合传统的相机拍摄,就能将物体的三维轮廓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距离的地形图方式呈现出来。
2AI 视觉技术算法帮助机器人识别周围环境
视觉技术包括:人脸技术、物体检测、视觉问答、图像描述、视觉嵌入式技术等。
人脸技术:人脸检测能快速检测人脸并返回人脸框位置,准确识别多种人脸属性;人脸比对通过提取人脸的特征,计算两张人脸的相似度并给出相似度百分比;人脸查找是在一个指定人脸库中查找相似的人脸;给定一张照片,与指定人脸库中的 N 个人脸进行比对,找出最相似的一张脸或多张人脸。根据待识别人脸与现有人脸库中的人脸匹配程度,返回用户信息和匹配度,即 1:N 人脸检索。
物体检测:基于深度学习及大规模图像训练的物体检测技术,可准确识别图片中的物体类别、位置、置信度等综合信息。
视觉问答:视觉问答(VQA)系统可将图片和问题作为输入,产生一条人类语言作为输出。
图像描述:需要能够抓住图像的语义信息,并生成人类可读的句子。
视觉嵌入式技术:包括人体检测跟踪、场景识别等。
3SLAM 技术赋予机器人更好的规划移动的能力
SLAM,全称叫做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中文叫做同时定位与建图。在SLAM 理论中,第一个问题称为定位(Localization),第二个称为建图(Mapping),第三个则是随后的路径规划。通过机器视觉的映射,机器人可以通过复杂的算法同时定位并绘制出位置环境的地图,通过 SLAM 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规划不合理,路径规划无法覆盖所有地区,导致清洁效果一般的问题。
SLAM 技术
当完全不含 SLAM 的时候,由于没有地图没有路径规划,扫地机器人每次碰到障碍物会沿着随机方向折返,无法覆盖到每一个区域。当有 SLAM 的时候,可覆盖至任意区域。此外,扫地机器人还配备摄像头,用来识别鞋、袜子、动物粪便等物品,达到智能规避。
4、基于 ToF 机器视觉的超宽带定位技术
机器人中,基于 ToF 技术,主要可用来进行高精度测距与定位,目前常用的就是超宽带定位技术。
UWB(超宽带)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用于高精度测距与定位。UWB 传感器精简设备分为标签和基站两种。其基本工作方式是采用 TOFTime of flight)的方式来进行无线测距,根据测距值快速准确计算出位置。
5AI 自然语言处理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技术
人类获取信息的手段中 90%依靠视觉,但表达自己的方式 90%依靠语言。语言是人机交互中最自然的方式。但是自然语言处理 NLP 的难度很大,在语法、语义、文化中均存在差异,还有方言等非标准的语言产生。随着 NLP 的成熟,人类与机器的语音交互越来越便捷,也将推动机器人向更“智能化”发展。
机器人的阵列式麦克风和扬声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随着近年智能音箱+语音助手的快速发展,麦克风阵列和微型扬声器被广泛使用。 在钢铁侠陪伴机器人中,与用户的语音交互都依靠麦克风阵列和扬声器,此类陪伴机器人就如同会动的“智能音箱”,拓展了边界形态。
目前对话机器人可分为通用对话机器人和专业领域对话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发展,将提升机器人与人类的交互体验,让机器人显得更为“智能”。
6AI 深度学习算法帮助机器人向产生自我意识中进化
硬件:AI 芯片技术的发展,使机器人拥有更高算力。 由于摩尔定律的发展,单位面积芯片容纳的晶体管个数不断增长,推动芯片小型化和 AI算力的提升。此外,异构芯片如 RISC-V 架构芯片的产生,也为 AI 芯片的算力提升提供了硬件支持。
算法:AI 深度学习算法是机器人的未来 。AI 深度学习算法给予机器人通过输入变量学习的能力。未来的机器人能否拥有自主意识,需要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 深度学习算法给机器人获得自我意识提出了一种可能性。通过对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一些算法已经可以在单点的领域超越人类,Alpha Go 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人类在 AI 技术中,已可实现单类别的自我学习能力,并在一些领域,如“围棋、德州扑克、知识竞赛”等单个领域已经可以媲美甚至打败人类。
AI 深度学习算法,使机器人拥有了智能决策的能力,摆脱了之前单一输入对应单一输出的编程逻辑,也让机器人更加“智能”。 但是,机器人在“多模态”领域,仍无法与人类媲美。特别是如嗅觉、味觉、触觉、心理学等无法量化的信号,仍未能找到合理的量化方式。
7AI+5G 拓展机器人的活动边界,提供更大算力和更多存储空间,形成知识共享
4G 时代,移动机器人的四大痛点 :
1)工作范围受限:只能在固定的范围内执行任务,构建的地图不便于共享,难以在大尺度环境下工作。
2) 业务覆盖受限:运算有限,识别性能仍需提升;能力有限,仅能发现问题,难以快速批量部署。
3) 提供服务受限:复杂业务能力差,交互能力有待提高,特种业务部署效率低。
4) 运维成本高:部署效率低,每个场景都需构建地图,规划路径;,配备巡检任务等。
这四大痛点,制约了移动机器人在 4G 时代的渗透。总体来说,就是机器人仍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和更强的运算能力。5G 的低延时、高速率、广连接将能够解决目前的这些痛点。
5G 对于移动机器人的赋能:
1)拓展机器人的工作范围 。 5G 对于机器人的最大赋能就是拓展了机器人的物理边界,5G 对于 TSN(时间敏感网络)的支持,使机器人的活动边界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大可以想象未来人类与机器人共同生活的场景。在物流、零售、巡检、安保、消防、指挥交通、医疗等方面,5G AI 都能够赋能机器人,帮助人类实现智慧城市。
2) 为机器人提供更大算力和更多存储空间,形成知识共享。 5G 对云机器人的推动,为机器人提供更大算力和更多存储空间:弹性分配计算资源:满足复杂环境中的同步定位和制图。访问大量数据库:识别和抓取物体;基于外包地图的长期定位。形成知识共享 :多机器人间形成知识共享。
主要服务机器人简介
1、 扫地机器人:AI 技术解决目前痛点,助力行业蓬勃发展
预计到 2021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接近 500 亿人民币,中国市场规模将达 151 亿元人民币。
▲扫地机器人全球及中国市场规模测算

2021 年扫地机器人及 2018 年其他品类全球市场规模测算
2、物流机器人:AI 5G 正催生 AGV 和无人配送机器人的发展
根据 BIS Research 数据统计,2016 年全球 AGV 销量同比增长 38.8%2.6 万台,主要由于电商仓储 AGV 的使用和推广;中国 AGV 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88.5%9,950 台;RIC 预计2017-2021 年中国 AGV 销量有望保持年均 43.0%的速度增长,2021 年将达到 6.1 万台。汽车行业、家电制造等生产物流端仍是中国 AGV 主要需求市场,2016 年占比约 55%,需求稳定,但对产品智能自动化等要求越来越高;电商等仓储物流端 AGV 需求增速较快,2016年需求占比约 29%,至 2021 年有望提升至 32%
AGV 全球市场预测

AGV 中国市场预测
自动导引运输车(AGV):无人仓储的解决方案 。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的行进过程中,通过机器视觉来判断行进路线、摆放位置、周围环境等重要信息,是实现无人仓储的主流方案。 AGV特点:AGV通常装备有电磁引导式、激光引导式或机器视觉引导式等自动导引装置,它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是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AGV 以轮式移动为特征,较其它非轮式的移动机器人具有行动快捷、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可控性强、安全性好等优势。与物料输送中常用的其他设备相比,AGV 的活动区域无需铺设轨道、支座架等固定装置,不受场地、道路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最能充分地体现其自动性和柔性,实现高效、经济、灵活的无人化仓储。
仓储管理系统 在仓储管理中,AI 算法应用到仓储管理系统相对较为成熟。以基于 RFID 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为例,通过将 RFID 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相结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相比于传统(人工)仓库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全自动化识别出入库物品,无需人员干涉,并且可以同时识别多个物品;2)快速、准确、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实时、精确掌握库存情况;3)缩减盘点周期,提高数据实时性,实现对库存物品的可视化管理;4)降低人力以及管理成本。
3、平衡车机器人:在休闲运动市场的崛起
探索期:定位变革性的交通工具 2001 年,狄恩·卡门(Dean Kamen)推出双轮平衡车(中间带杆子),并创建了 Segway公司。2010 年,富豪吉米·何塞尔买下 Segway
刚开始 Segway 期望改变世界的出行方式,主要销售对象是商用客户。由于产品价格高,适用场景少,Segway 的收入规模一直很小。2015 Segway Ninebot 收购,根据新闻报道,其年收入 4000 万美金左右,年销量 1 万台左右。平衡车又被称为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的品类包括双轮平衡车(带操纵杆)、双轮平衡车(无操纵杆)、独轮平衡车、平衡轮(类似电动旱冰鞋)。2010 年,美国华人 Shane Chen(陈星)发明独轮平衡车 SoloWheel2012 年,陈星又发明了两轮平衡车 Hovertrax(无操纵杆)。
发展期:中国企业从山寨开始,之后并购美国企业 2009 年开始,中国市场迅速山寨,并返销美国市场(公司境内经营实体鼎力联合成立于2012 年)。2014 Segway 在美国起诉乐行、Ninebot (纳恩博)在内的 5 家平衡车公司侵犯 Segway 专利。2015 4 月,Ninebot(纳恩博)全资收购 Segway,获得 Segway 三大产品系列近十款产品,400 多项专利,乐行天下在 2017 年收购 Solowheel,获得相关专利。
成长期:休闲运动市场的崛起 。虽然平衡车的初衷是改变世界出行方式,但真正让平衡车崛起的是休闲运动市场。Ninebot 收购 Segway,并获得小米的支持后,推出了适合消费品市场的低价产品(201510 月推出 9 号平衡车,定价 1999 元)。平衡车被消费者作为儿童、年轻人休闲运动的产品,销量开始大幅增长。Ninebot 开始重视休闲运动市场,引入了电动滑板、卡丁车套件、儿童自行车产品。2018 年电动滑板车、平衡车营收占比 66%29%,分别同比变动+42ppt-45ppt
平衡车路权:在美国部分州允许平衡车在人行道上使用。在中国,平衡车被限制在封闭小区道路和室内场馆等地方使用。平衡车的控制需要较高的技巧,会有一些不同于普通交通工具的风险,例如原 Segway 的控制人吉米·何塞在一次使用平衡车遛狗时不幸坠崖身亡。
4、 陪伴机器人:AI 自然语言处理解决人机交互,5G 催生云服务机器人的发展
陪伴机器人存在两种发展路径,一类如索尼、夏普等公司应用机器人技术制作带关节仿生机器人,主要以陪伴老人、儿童教育、娱乐休闲为主。另一类如三星、亚马逊等公司推出显示屏机器人,主要希望做机器人 OS 平台,对外输出软件及 AI 服务 。
在陪伴机器人方面,我们看到两种机器人,一种是小型的机器人。如 Sony Aibo 机器狗,Sharp 的机器猫,高桥隆治的 Robi 等。这些机器人主要作用包括与用户的交互、陪伴、教育、与他人的通讯等,目前大部分已商业化。
Sony Aibo 机器狗
另一种是大型的直立机器人,最为有名的就是本田的 Asimo,波士顿动力等优秀企业的机器人。这类大型机器人一般配备双足,可实现上下楼梯、抓取物品,与人类交互等功能。
▲本田Asimo
5、 医疗机器人:AI 5G 在医疗诊断、外科手术和肢体康复中需求强烈
胶囊机器人。胶囊机器人+自动诊断系统:可能过采集到的图像自动判断病人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意见。搭配云端的自动诊断系统,可实现异地诊断,多地诊断。
▲胶囊机器人
外科手术机器人 目前广泛采用的手术机器人包括持物臂式机器人、导航机器人和主从式机器人。
▲手术持物臂式机器人
导航机器人:为外科医生规划手术路径、在手术中进行提示 。手术导航目前分为光学导航和电磁导航两种。光学导航精度高、不受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但容易被遮挡光路。电磁导航操作灵活、体位要求低但会受到电磁干扰。
光学导航主要应用在神经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颌面外科中。电磁导航主要应用在颅内活检、置管、支气管镜检查方面。
主从机器人:为外科医生远程手术、离台手术提供技术支持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就是一种主从式机器人系统,可帮助医生在未来实现离台手术,甚至远程手术,让医生可以坐着手术,减少因为疲劳、失神造成的医疗事故。
肢体运动康复机器人 。目前的康复机器人主要是上肢的康复机器人,以及下肢的外骨骼机器人。
6、商业零售机器人:室内无人配送机器人的规模化及普及
在商业零售领域,近年,已有许多机器人进入,包括超市导购机器人、酒店送水送餐机器人等,这些室内配送机器人帮助商业零售提高运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为服务增添趣味性,受到用户的欢迎。随着人力成本的继续上升,商业机器人的前景广阔,值得关注。
▲导购机器人与人类交互

7、 仿生机器人:成为人类的一部分
意识控制的机器人:在一些前沿机器人研究中,已出现意识控制的机器人手臂。用户需要将机械手臂接入人类脑部系统,通过一定的训练,可控制机械手臂抓取饮料。
仿生学机器人:人类已经开发出一些仿人类器官的机器人,利用前面提到的意识控制可让残疾人恢复正常的功能,这将是个很大的市场。
▲意识控制的机器人

智东西认为,5G+AI技术影响的行业很多,但没有哪个像机器人行业的未来那样令人憧憬。AI 将帮助传统机器人从不能与人类协作,走向可以服务人类,并逐渐向认知、推理、决策的智能化进阶;而 5G 技术的成熟,将进一步拓展机器人的应用边界。通过低延时、高速率、广连接的特点,5G 可以拓展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边界,并为机器人提供更大算力和更多存储空间,形成知识共享。未来,随着技术积累到质变点,扫地机器人、物流机器人这类将成为“小儿科”,如科幻电影般的机器人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并全面渗入人类社会,帮助人类共同生活。
来源: 智东西
编辑:晓晴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6 18:01: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5G8K 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究竟是什么魔力?
让初升的太阳如此辉煌
连摄像师都感动哭了
哪样神器
让远距离成像如此清晰?
国社大院
又为何惊现庞然大物?
是什么让网友惊呼:
换手机!换电视!
而这位美女
我好像看到你头上一根白发……
聪明的小新粉丝
肯定已经猜到了
“你们又搞了什么大事?”
我们也想低调
但实力这一块
确实藏不住啊
我们的确做了一个
既前沿又重磅的尝试
而且
成!功!了!
在国庆报道中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用全球首台5G+8K超高清转播车
实现首次8K全链条实战直播
为共和国留下8K的记忆
一起回顾
那激动人心的24小时
↓↓↓
101日清晨
当一架飞机
飞过初升中火红的太阳
我们在新华社新闻大厦
8K超高清摄像机
捕捉到了这珍贵的瞬间
画面之细腻
连飞机划过云层时
细微的大气流动都清晰可见
在国庆这一天
记录最美的朝阳
也是送给祖国的一份礼物
101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联合了业内最强的小伙伴
使用
8K采集
5G传输
8K呈现
打造了完整的传播链条
多地直播信号落地
我们在线上也做了一场
24小时马拉松式慢直播
国庆当天
不管你身处何地
想看就看
没有卡顿
众所周知
画面越清晰
传输速度要求越高
否则再高清的视频也成了幻灯片
我们决定
不惜血(shua)本(lian
终于让5G8K
擦出了爱情火花
在北京梅地亚中心
国庆期间依然工作的几千名中外记者
不断驻足在我们的8K屏幕前
有人感叹
“简直在挑战自己的视觉极限”
这个比喻
也是很生动了
在上海世茂广场
由于人流太过密集
我们临时决定把活动改在室内
但还是有数百人
现场领略到精细到毛孔的震撼
很多人说
“烟花效果比现场看效果都要好”
当国歌响起
观众集体起立
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仿佛置身于天安门广场
庄严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这是高科技的力量
更是发自内心的爱
我们的记者
在多地发起现场联动报道
让不同终端的不同用户
分享彼此的感动
不得不说
5G8K带给我们震撼的背后
是中国科技实力的日益强大
是一代代科研人员
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这里要感谢下
新华社技术局、中国联通
没有你们专线搭设的5G传输
再高清的画面
都堵在天上了
要感谢
京东方科技集团
8K超高清显示屏
我们爱美的美女记者
从此有了幸福的烦恼
还要感谢
超高清视频(北京)制作技术协同中心
世茂集团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相守是最可贵的陈情
直播虽然结束了
但它是一个开始
5G+8K时代
我们只是一个探路者
就像迎接那初升的太阳
准备迎接新的明天
我们做了尝试
但做得还不够
未来
还需要看这条推送的你
和我们一起探索
出品:罗毅、陈凯星、周亮、袁建、马书平、齐慧杰、乔跃山、王刚
指导:姜邵云、刘爱民、张宏
监制:郭鸿飞、于卫亚、焦旭锋
策划:屈萌、鲁泳
执行策划:张书旗、姜子炜
技术:薛涛、朱雨稼、雷翔、 王立光、 杨旭、杨璐达、许云龙、姚旻、赵迎军、穆鑫
文案:王朝
终审:霍柯、文晶
记者:乔煜城、钱程、路滨琪、赵逸赫、高楠、张峤
设计:殷哲伦
统筹:迟义明、梁凯、宋红杰、张奇然、郑壹(实习)
特别鸣谢:超高清视频(北京)制作技术协同中心、中国联通、京东方科技集团、世茂集团
来源:新华社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ljoazVC0_bH29GcfV3qRQ
编辑:晓晴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22:27: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谷歌或下周发布5G智能手机 目前正在中国试产
北京时间109日晚间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已开始试产一款5G智能手机,最快将于下周发布。
报道称,这是谷歌积极扩张品牌硬件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抢先于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率先推出5G手机,从而抢占先机,并将消费者吸引到谷歌的搜索和云计算服务中。
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谷歌可能在1015日的新品发布会上发布这款5G智能手机。除了5G手机,谷歌届时还将发布两款新的4G Pixel手机,以及一款新的智能手表和一款笔记本电脑。
这些科技小产品是谷歌的战略之一,即通过自有品牌的硬件来吸引消费者,让他们更频繁地使用谷歌更重要的产品和服务,如搜索和人工智能软件等。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两款Pixel 4智能手机已经进入量产,下周发布后即刻发货。此外,谷歌还在开发一款5G手机,目前正在测试生产中。”
报道称,谷歌此次发布5G智能手机目前正在中国试产,这也是美国公司首次推出5G手机,将对苹果、三星电子和华为等其他领先的硬件和手机制造商构成直接挑战。
此外,这对微软也是一个挑战。在2016年退出手机市场后,微软上周重返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并发布了双屏智能手机。
对于进军硬件市场的决心,谷歌丝毫不掩饰。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势必将给竞争对手带来足够大的压力。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拥有约1170亿美元的现金,而苹果拥有1020亿美元。
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后来者,谷歌Pixel系列手机的市场份额仍不到0.5%。但这一数字正在成倍增长,知情人士称,谷歌今年的目标是出货量达到1000万部,为去年的两倍多。
另一位知情人士称,“尽管谷歌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不是很高,但仍在快速增长。此外,谷歌也为供应商提供了更好的价格。”
知情人士还称,如果谷歌下周不发布这款5G手机,则可能推迟到明年春季发布。即便如此,仍领先于苹果公司。
知情人士称,谷歌这款5G手机将搭载高通骁龙855处理器。至于Pixel 4Pixel 4 XL,“爆料大神”埃文·布拉斯(Evan Blass)上周曝光了这两款产品的谍照。
谍照显示,新手机的可选色彩包括白色、橙色和黑色三种颜色。这两款手机最显著的特点是背面的新摄像头矩阵(浴霸设计),看起来与苹果新推出的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相似,包括三个摄像头和一个闪光灯。
原文链接:http://tech.caijing.com.cn/20191010/4619724.shtml
编辑:陈茗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22:44:38 | 只看该作者

欧盟发布5G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在欧盟28国完成其5G网络安全评估后,当地时间10月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整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内容涉及5G网络面临的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欧盟今年3月通过的5G建议的一部分,此次的报告同样不包括禁止华为的内容,也未点名华为构成所谓的“威胁”。


报告封面“欧盟对5G网络安全的协调风险评估”
由欧盟委员会和轮值主席国芬兰发布的新闻稿指出,5G网络是日益数字化的经济和社会的未来支柱,因此确保5G网络的安全至关重要。此次的报告基于欧盟28个成员国各自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了5G网络的主要威胁及其来源、最敏感的部分、主要漏洞等。
报告提到,5G网络将面临一些重要安全挑战,例如会遭受来自更多渠道的攻击,且基于5G网络架构的特点,如基站或网络关键技术等也会变得越来越敏感。
此外,基于对运营商的依赖,5G网络的风险有所增加,例如高度依赖单一供应商,会提高因商业倒闭等原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
报告未点名具体企业,只提及,要警惕“非欧盟国家”和“由国家支持的企业”,称“有敌意(hostile)”的第三国可能向5G供应商施加压力。
《纽约时报》指出,欧盟的这份报告,可能会为其成员国在采购5G网络设备时采取额外安全措施铺平道路。预计欧盟委员会还将公布一系列措施,帮助成员国减轻风险,但不能强迫后者遵守这些措施。
路透社称,华为公司对欧盟的这份报告表示欢迎,表示愿意与其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并确保其5G网络的安全。
华为一名发言人说:“这种做法是朝着制定网络安全通用方法、以及在5G时代提供安全网络迈出的重要一步。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欧盟履行承诺,以证据为基础全面分析风险,而不是针对具体的国家或企业。”

路透社报道截图
美国千方百计“围堵”华为,甚至以限制分享情报施压其欧洲盟友,但后者的反应却并不积极。
移动通信界三大国际组织之一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曾警告,如果把华为、中兴等中企排除在5G网络建设之外, 欧洲电信商将为此多掏620亿美元。此外,欧洲5G网络建设时间将延迟一年半,在5G普及率上,他们也将与美国拉开距离。
《纽约时报》也承认,在华为的问题上,欧盟和大多数成员国的网络安全机构,都没有对遵从特朗普的要求表现出多大兴趣。
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在5G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建议,其中同样没有包括禁止华为的内容。
欧盟委员会委员金(Julian King)当时对CNN表示:“我们需要为自己做(安全审查),而不是因为其他人建议我们必须这么做,也不是对其他政策作出被动反应。”
今年5月,华为驻欧盟机构首席代表刘康在布鲁塞尔发表演讲,在批评美国欺凌行为的同时,也指出华为的5G解决方案不仅是市场上最好的,同时也是非常“欧洲”的,因为它的很多技术实际上是由欧洲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们开发出来的。
刘康表示,华为理解欧洲政府对于安全的担忧,并愿意与欧盟各国签署“无监视协议”以化解担忧。


编辑:陈茗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