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18:07: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这里的企业可从香港的银行借贷人民币,利率由双方自定深圳前海:再造特区中的特区(改革开放新地标)《 人民日报 》( 2013年01月31日   01 版)


  本报深圳1月30日电  (记者吕绍刚)以后在前海注册并在前海实际经营或投资的企业,可以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贷款的期限和利率均由双方自主确定。28日,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汇丰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等15家香港银行,与15家前海注册企业,签约跨境人民币贷款项目26个,协议总金额约20亿元人民币,所贷人民币资金都将用于前海地区的开发建设。此举意味着,在前海注册的企业今后可享受香港较低利率的人民币贷款,同时还为香港的人民币找到一个回流渠道,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这标志着前海承担的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示范试验功能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拉开了前海乃至深圳,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序幕。
  30多年前,改革开放开山“第一炮”,在深圳蛇口“炸响”。如今,在与蛇口一山之隔的前海滩涂上,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一幅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蓝图,又浮出地表——
  前海,15平方公里,却承载着“特区中的特区”、“珠三角的‘曼哈顿’”、“浪漫水城”等诸多想象。
  “前海肩负着探索改革开放的新路子、探索转型升级的新经验、探索深港合作的新途径的历史新使命。”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要努力将前海打造成“新深圳的典范”。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灵魂。经过30多年发展,深圳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深化改革开放需要寻找新引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合作区”的构想应运而生,并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变成现实,上升为国家战略之一。
  前海不大,但底气不小:依山傍海,毗邻港澳,位于香港—深圳—广州“金三角”轴心。在它的身后,则是4.2万平方公里、5000万人口、GDP4.4万亿的珠三角,以及200万平方公里、4.7亿人口、GDP15.2万亿的泛珠三角。
  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阔的经济腹地、丰富的产业支撑,让前海成为希望之海。“目前前海已具备大规模开发开放的条件,将成为深圳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热点。”深圳市长许勤说,前海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区、发展集聚区以及香港内地合作先导区和珠三角产业升级引领区,重点发展金融、信息、物流、科技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等产业。  
  前海的发展,首先要依托香港。香港的优势在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而这恰恰是深圳的短板。因此,前海定位在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
  “我们分析香港为什么留得住人:一是税负低,税种少;二是法律体系完备,公正透明高效。”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说,前海之特,正是要有比特区更“特”、与国际接轨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按内地和境外个人所得税负差额给予补贴。
  为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商事法律环境,“我们首先要建的中心地标,就是20000平方米的特别商事法庭。”郑宏杰透露,届时香港和内地公民都可以来当陪审员,以此彰显前海的法治特色。而且还将支持在前海设立香港仲裁分支机构,完善深港两地律师事务所联营方式。
  呈现在眼帘的前海,一片空旷的大工地上,几百台推土机、吊车正在繁忙施工,工地一侧60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拔地而起。到2015年底,前海将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超过5万人,人才贡献率居于亚太地区领先水平,成为“人才特区”。
  前海还将完善“充分授权,封闭运作”的法定机构治理模式,积极探索“企业化政府”之路。
  100米以内能看到花园和水;200米以内,所有交通无缝对接;500米以内餐饮、购物齐全;1000米内,教育、医疗、体育设施覆盖……前海不仅将是转型升级之城,也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平台。一个低碳、环保、生态,融景观和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正在悄然崛起。
  “前海人是有梦想的!前海梦是中国梦、深圳梦的一部分。我们正是带着梦想来的!”郑宏杰说,根据规划,深圳前海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将达到500亿、2020年将达到1500亿。这也意味着每平方公里产值达到100亿,堪比伦敦。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1/31/nw.D110000renmrb_20130131_1-01.htm

前海區位置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08]     我要評論(0)

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9/08/FI1009080024.htm

关于我市境内新建铁路车站站点标准名称的通告
  经国家铁道部门批准,对于广深港客运专线位于我市境内宝安民治街道的原新深圳站(工程名称)正式命名为“深圳北站”,对位于福田中心区的原福田站(工程名称)正式命名为“福田站”,对厦深铁路位于龙岗街道的原龙岗站(工程名称)正式命名为“深圳东站”;对位于罗湖笋岗片区的原深圳北站正式更名为“笋岗站”。  特此通告。  深规告【2008】030号  深圳市规划局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深圳商报》A8版http://szsb.sznews.com/html/2008-12/23/content_462650.htm




黎勇01
人民日报也太不严肃了,居然盗用“境外媒体”的示意图,随意滥用名称的做法简直可以和我们这些山寨小报和黄色小报比了。

@览小科
@人民日报 前天关于前海的报道http://t.cn/zYy9F2N,配图脱胎自港媒2010年的图片http://t.cn/zYbbu5J并延续其两大问题:"前海区"这一山寨简称以及过时的工程名称“新深圳站”。前者或可勉强接受;而即使在2010年,"新深圳站"的叫法也是不对的,那里2008年就已正式命名为“深圳北站”http://t.cn/zYbbu5x




| 轉發(2) | 評論(1)
28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1)| 收藏| 評論
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20:56: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汤景泰
//@章立凡: 转@范炜【河南官媒对连霍高速事故的报道】1300字,提到16位省市领导的重视,1134字表扬省委省府;其中褒扬用语25处,如“迅速、立即、有序、精干、全力以赴、难度很大、全力救援.…没出现一次伤亡人员,没有一句对政府的批评,没有一声领导的道歉…@鲁国平先生@徐昕@北京厨子@杂谈五味

@章立凡
#立凡指画#【“公公牌”安全套】广告词:中央一套,地方一套……假大空套!(读官媒对连霍高速垮桥事故的报道)



(5)| 轉發(476) | 評論(83)
今天17:52來自享拍微博通


| 轉發| 收藏| 評論
2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01:40: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留几手
这咋回事啊?哥上《工人日报》了?一股子浓浓大字报和淹酸菜缸子味道扑面而来。我不就是给照片打了个分么?怎么还触动了社会伦理价值底线,造成了人文精神的失落和社会伦理的滑坡?这帽子扣的有点大了吧? 《工人日报》,我就不给你打分了,你自己感受下吧!



(581)| 轉發(6619) | 評論(5298)
2月3日22:35來自新浪微博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2-5 00:13: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周21cbh斌
这种报道太不负责任了 //@漆树的漆: 太正确了。作为读者,我希望看社会调查文章是论点加论据的东西。比如房产在哪里?//@周21cbh斌: 此类社会调查实在要命,其最大的问题,是记者编辑把调查到的情况故事化了,这简直是要命,一旦故事化,就会加入情绪和判断,为何不列举证据,标明出处

@人物杂志
【《厉害女士》全文】以下长微博是《厉害女士》报道全文。报道中提及的关键事实是通过对核心当事人(包括袁厉害本人)暗访得来,并通过多信源交叉印证,有完整证据链支撑。文中提及信息所涉及的相关证据,本刊已作妥善保存。



(35)| 轉發(4553) | 評論(996)
2月4日21:26來自专业版微博


| 轉發(4)| 收藏| 評論(2)
2月4日23:56 來自iPad客户端


点评

shi小米:火灾一年过去了,《人物》有何感想,所谓的“证据链”在哪里,除了一段说明不了问题的录音和热闹围观后的一地鸡毛,还剩下什么?那位合理想象的实习生“记者”现在是否已经进入媒体系统,一个道歉短信抹去了   发表于 2014-11-13 20:01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2-5 00:54: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时评眉
没有有力证据支撑的臆测,更像对当事人耍流氓… //@舒泰峰:主观恐怕难以避免,但是界限在哪里,确实讨论不足,但愿有更多专业人士参与讨论 @张志安@张悦823 @陶之荫然 //@张伟_Zor: 很希望看到关于新闻写作中“主观”该不该存在和可以怎样存在的讨论。这个话题一直缺乏讨论。

@舒泰峰
@人物杂志 的特稿《厉害女士》引起业内争议,这提供了一个新闻专业主义和特稿写作探讨的很好样本,让调查稿变得好看是媒体人共同追求,但这个稿子还是"特"过了,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主观判断太多,比如直接形容袁厉害“狡猾”、“泼辣”等,有议论文倾向http://t.cn/zYqiJbZ
@记者刘向南 @李国生记者




| 轉發(26) | 評論(6)
30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2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媒体称袁厉害将收养孩子分等级 购买或建房20套
2013年02月04日21:19  《人物》杂志 我有话说(10901人参与)


火灾后,袁厉害因突发高血压病倒住院,一度陷入昏迷
袁厉害
  • +加关注
    人物杂志:【《厉害女士》全文】以下长微博是《厉害女士》报道全文。报道中提及的关键事实是通过对核心当事人(包括袁厉害本人)暗访得来,并通过多信源交叉印证,有完整证据链支撑。文中提及信息所涉及的相关证据,本刊已作妥善保存。



    2013-02-04 21:26 来自专业版微博
    转发(4091) | 收藏 | 评论(892)

    《人物》杂志官方微博






  厉害女士
  她为自己和家人自建或购买过超过20套住宅。但她从没过过一天有钱人的生活,敢挣不敢花,她低声说,“我不敢穿好衣服,怕人家说我”。
  文|魏玲 习宜豪  摄影|卢广等
  来自河南省兰考县农村的袁厉害女士,近期频繁出现在媒体与公众视野里。导火索是1月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她所收养的7个孩子在自家居住的房子里丧生。袁厉害成名已久,她的成名依赖于24年来她收养了超过100名弃婴。多年来,当地政府与媒体将她打造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好人”——高尚、善良、无私、贫穷而生活悲惨,秉持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道德标准,并不惜牺牲自己。
  但经过《人物》记者7天的实地观察和调查,我们得到许多与此前描述互相矛盾甚至完全相反的事实:
  在此前宣传中,袁厉害对她收养的100多个孩子一视同仁,关怀备至,视若己出。
  事实是,这些年,袁厉害的孩子以残疾程度和相貌,被她分为几等。“头等”孩子得以享受最好的照顾,而最需要照顾的下等孩子,一度同垃圾、苍蝇、大小便挤在一起艰难求生。
  此前,袁厉害对外承认的经济来源仅为20个孤儿的低保,并多次公开宣称没有一分钱存款。
  事实是,袁厉害做生意的名声在兰考几乎人尽皆知,所涉面之广,覆盖修路、圈地、盖楼、讨债、协调纠纷等领域。在一栋刚被拆除的非法民用建筑里,袁厉害就投资了45万元。
  此前,袁厉害对许多媒体宣称其没有房产。
  事实是,据不完全统计,袁厉害为自己和家人在兰考自建或购买多处房产,保守估算超过20套住宅。
  此前,在媒体宣传中,她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人们为她感动并赠予其“焦裕禄第二”称号。
  事实是,面对《人物》记者采访,许多当地民众讳莫如深,闭口不谈,也有一些人对她感觉复杂,甚至颇有非议。
  此前,在外界舆论中她被置于当地政府的对立面,作为制度空白与官员渎职的受害者出现。对她的同情,加剧了人们对当地政府的反感与憎恨。
  事实是,她和当地民政局、公安局、土地局、计生办等政府部门都存在不言而明的互助默契。这种默契甚至成为她财富积累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这个农村妇女缺少教育(小学一年级辍学),性格急躁、泼辣,有着朴素与善良的动机,另一方面,她精明、警惕、狡猾、心思缜密,自我保护欲望强烈。她熟悉明里暗里的各种规则,甚至是掌控媒体心理的好手,多数时候都能取得采访者信任,达成自身目的,并巧妙隐藏秘密。
  做到这一切,袁厉害靠的是催生她的社会土壤与时代特征,是中国传统农村的宗法人情社会里翻滚半生的经验,和她性子里也许与生俱来的“厉害”。
  等级
  在袁厉害眼中,收养的孩子们被分为几个等级。最好的孩子多数曾为兔唇、心脏病患儿,成功接受过国家免费手术,目前与健康孩子无异。心脏病患儿更受青睐,因为他们看不出外在疤痕。袁厉害喜欢“漂亮孩子”。她收养有一对大眼睛、鹅蛋脸的双胞胎姐妹,为表重视,袁厉害让出一套铁皮房给“识字、能辅导文化”的表妹住,让她专门在此看护这对姐妹花。
  为了防止被福利院带走,袁厉害像藏宝一样藏匿这些最好的孩子。她的策略是分散、隐蔽加上相对好的生活条件,经过筛选,孩子被分别送至儿子家、表妹家、姐姐家和360公里外“更安全”的河北农村。在那里,他们将得到袁厉害能够提供的最好照顾,秘不见人,也不允许抱养,除了身边最亲近的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孩子的存在。
  对那些被袁厉害分入“孬”类的孩子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活着”。他们患有重度脑瘫、重度小儿麻痹症或者重度白化病,连续多年住在兰考县人民医院附近一处名为“花园”的棚屋里,直到“花园”因为侵占他人土地被拆除。陪伴他们的,是苍蝇、虫子、流浪猫狗和屋旁高高的垃圾堆。曾多次到“花园”采访的前《大河报》记者林远(化名)说,他们两三个月也见不到一次“妈妈”,被长期冷落遗忘,甚至自生自灭。
  有些时候他们也会被记起——被送给前来上门抱养孩子的陌生人,或是塞给前来要孩子的福利院,以及在媒体采访和好心人捐助时,展示“苦难而坚强的生活”。百度贴吧网友“可米秋”曾经见过,袁厉害拿条毛巾给脏孩子洗澡,她注意到当天有外地牌照车辆停在袁厉害家门口,“原来让他们去洗澡是又有人来捐款了”。她说。65岁的庞桂云曾不止一次想从袁厉害这里收养一个孩子,却苦于“实在挑不出来”,她看到孩子们的头油粘在床上弄不下来,在床上随意大小便,袁厉害从满床孩子里挑一个出来洗洗干净,擦巴擦巴递给她。
  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得不到及时救治,“孬”孩子的死亡率最高。摄影师卢广目睹过“花园”的男保姆孔大爷将死去的婴儿套上塑料袋,扔进垃圾桶。
  那些“不好不孬”的孩子,通常与袁厉害住在一起,被袁厉害带着洗澡、坐车、上学,或者就是在大街上闲逛,非常显眼。他们多数有着轻度残疾、白化病、兔唇,或者轻微小儿麻痹。采访中,很多人见过他们说脏话,打架,或者抢东西。一名曾经送月饼给孩子的记者看到,为了一块月饼,几个孩子大打出手。
  其貌不扬的孩子想获得袁厉害的格外眷顾,有两种途径:其一是与袁厉害投脾气,如被称为“小厉害”的袁园是白化病孩子,也不算漂亮,但她刁蛮、霸道、脾气火暴,和袁厉害很像,深得其心;其二是勤做家务照顾弟妹,如袁金茹。她刚12岁,读小学六年级,有知情者称,常看到她洗一屋子弟弟妹妹的衣服。
  袁厉害对《人物》记者承认,不认识的人(无论家庭条件好坏)想抱养孩子,只被允许在“孬”孩子里挑选。对她“有恩”的人或邻居朋友,可以在“不好不孬”的孩子里挑选。她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玩,别的孩子看到他们总是浩浩荡荡一大帮,也敬而远之。她的孩子们虽生活在社会中,却形同与世隔绝。
  现在帮袁厉害照顾孩子的人,薪水为0。他们通常是当地老人,共同的特点是年事已高、无所事事、膝下无子。袁厉害有的是孩子。她送给他们“孙子”或者“孙女”并供其奶粉,他们以劳动作为回报。由于生活困窘,他们多数还从事其他兼职工作。
  林远很难忘记在大火中死去的袁申,他曾是“花园”里最大的孩子,也是“孬”孩子们事实上的管家、厨师和家长。兼有轻度脑瘫和小儿麻痹的袁申,每天为十几个脑瘫、智障、小儿麻痹的孩子做点稀萝卜汤,煮几根玉米。林远问过袁申,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跟着袁妈妈,袁申一字一顿地回答:“跟,着,袁,厉,害,有,饭,吃。”
  战争
  1989年,从医院抱回第一个弃婴时,袁厉害显然没想过这么多。那时她是一个在医院门口摆摊的小贩,心肠软,“娃要死了你还能不管?”性子又烈,“家里谁也管不了我!”她不忍心一个孩子死,靠她活的孩子越来越多。养女盼乐曾对《人物》记者回忆,早年家里穷到上街讨饭,袁厉害要到馒头,总是先尽着孩子们吃,孩子生病她去拿药,自己病了却不舍得看。
  1993年是袁厉害转变的关键节点:她听说邻近的开封有个地方叫福利院,专门养没人要的孩子,她养活十几个孩子,不堪重负,意识到自己必须做出选择,留下谁和送走谁。原来一视同仁的孩子,在她眼中第一次有了层级分别——她送走了3个“孬孩子”。因为国家补贴太低,福利院不愿收孩子,双方破口大骂。她把孩子丢下就跑,为了不被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追上,她被迫坐了人生中唯一一次出租车。
  袁厉害反复把这个故事的各种细节生动地描述给各家媒体。只是讲得太多了,有时候讲成“出租车”,有时候又讲成了“三轮车”。
  这显然不是一次愉快的回忆,1993年后,她13年没再招惹过福利院。不过,随着国家政策风向的变化,她和福利院像两个存在领土纷争的邻国一样战事不断。
  2006年,她渐渐出名,孩子的数量也达到了三四十个,当地一家电视台的记者提出,带着袁厉害去福利院送孩子,她就跟着记者去了。“他们照样不收!”袁厉害恨恨地说。
  2008年,袁厉害收养孩子的人数已经超过开封福利院。福利院院长有一日突然找上门来,提出拉走全部孩子,“不分孬好都要”,“还又是请客吃饭又是给我买东西”,袁厉害后来才知道,“是国家的政策好了”。
  政策指的是2008年9月5日民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五部委下发《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8〕132号文件),依据这一文件,福利院每个孩子每月可以获得1000元国家拨款。
  为了应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事,她不得不事先做出判断:最好的孩子藏起来,最孬的孩子可以随时送走,不好不孬的孩子最好能够留下,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也只好送走。袁厉害“藏好留中放任孬”的分层管理日渐秩序井然,她恩威并施,孩子们要么因为爱她而拥护她,要么因为生存而追随她。
  袁厉害近乎文盲,她手上有20个低保名额,却一时想不出20个正常名字,就把孩子们取名“袁哑巴”或者“袁瞎子”。如果有孩子死了或者离开,就会有孩子自动接替这个名字。随便是谁,重要的是能接着拿低保。
  袁厉害自称,自己至今还欠着某超市几百块钱奶粉钱,2011年,她还告诉想帮助她的一个东莞企业家,孩子们3个人盖一条被子,希望他能捐一些棉被。这些信息用以佐证孩子们生活条件的恶劣。她对此的解释是:“没钱,精力也不够。”
  财产
  袁厉害到底有多少钱?连与她最亲密的长子杜鹏也说不清楚。但袁厉害向《人物》记者承认,她为自己和家人自建或购买过6处房产,累计超过20套住宅,另有2间店铺、3处铁皮房,还有两块土地。
  第一处被称为南院,是起火之地,分为上下两层,共四居室。几年前,兰考县人民医院扩建急诊室,袁家用了8间简易门面房换来了该房子。
  第二处为杜鹏家(北院),为一套带院子的5层楼,杜鹏住在一层。对这套房子,袁厉害的版本为“2011年花了近10万买的”,杜鹏的版本为“地皮本来就是袁家的,袁家用地皮换了一层楼”,而一位与袁家关系亲密的知情人称,“整个5层高小楼都属于袁家,是袁家买地皮自己盖的”。
  第三处为南院北院之间的6层高2单元居民楼,下有地下室。袁厉害称,她用一个企业家老板捐的10万元钱买下了该居民楼的第6层,要给收养的孩子住。房子已经建成半年多,但袁厉害始终没有装修,孩子们当然也没有入住。但另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称,这栋房子为袁厉害出资、别人出地合伙入股建成,袁家占有半栋楼,不含地下室共6套住宅。
  第四处为小儿子杜鸣的婚房。杜鸣向《人物》记者透露,他新婚时,母亲给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价值10多万元。
  第五处为杜鸣的养母住的房子——因为袁厉害养子太多照顾不过来,杜鸣出生不久,就交由养父母代养。这位养母告诉《人物》记者,老两口从河北邢台来到兰考后,住的房子也是袁厉害“让大队为他们盖的”。
  第六处为一栋7层高、面积3600平方米、造价300万的住宅楼盘,在离袁家1公里的许贡庄村入口处,建于2012年6月。同月,该楼作为违章建筑被强行拆除。
  楼盘的废墟,横在开封方向往兰考县城的必经之路上。1月14日晚7点左右,《人物》记者和袁厉害弟弟袁九星,以及袁厉害多年好友、兰考计生办主任王丽兰开车经过此地,天黑雾霾大,车子颠簸,接近此处,沉闷一路的王丽兰情绪突然高涨,她一把拍醒快要睡着的记者,再三示意记者向外看,“赔了一百多万啊。”她说。
  随后,王丽兰承认,自己和袁厉害都是“楼盘主人”。袁厉害以股东身份投资参与该楼盘,按照当时签订的协议,该楼为4家所有。其中,杨姓村民以地皮入股占一份,其他还有3份预计每人投资90多万。而袁厉害和王丽兰合为一份,袁厉害占有该楼盘12.5%的股份,先期投资了45万元现金。
  除此之外,袁厉害还有2个铁皮房出租给别人,另一处铁皮房安置养女双胞胎姐妹。在兰考县人民医院大门口的南北侧,她还分别经营了一个米线饭馆和副食摊位。
  袁厉害否认她的财富积累与捐款有关,她说自己没有账本,捐款都随捐随花到孩子身上了。一个企业家捐的10万是最大的一笔,其次是《大河报》的“大河之爱”基金2万,其他“都是小钱”。
  谈到与钱有关的话题,袁厉害的回答常常前后矛盾,例如,照顾孩子究竟需要多少开销,袁厉害就公开说过多个版本。她告诉《人物》记者,没多少开销,衣服都有,就管口饭吃。此前,她对许多媒体的说法是,平均每个孩子每月四五百,光奶粉钱一个月就五六千。这个数字被许多媒体转引。
  每当有媒体质疑她的经济状况,或者用她那些前后矛盾的话询问她,她难以自圆其说,会突然嚎啕大哭起来,或者对天赌咒“一头碰死”,有时候干脆血压升高、昏厥过去。
  神通
  一位老邻居用“神通广大”来形容现在的袁厉害,她涉足的生意包括修路、圈地、房地产、替人讨债、协调纠纷并从中抽成,她的财富积累也主要来自于此。
  半个世纪来,兰考一直生活在“道德楷模县”光环的笼罩之下,这里出过焦裕禄,从毛泽东时代起,每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莅临兰考,并分别做出“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批示。
  同时,兰考保存着几百年来传统中国社会的风俗,做生意不找公司或者律所,而是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中间人”。兰考人相信,有这位“中间人”在,生意的诚信就可以保障。
  2005年,河南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大河报》报道了袁厉害收养弃婴的故事,这篇报道给她带来了极高的声望。一时间,兰考无人不识袁厉害,袁厉害也乐于谈论报道发表后流传的说法—“焦裕禄第一,袁厉害第二”。
  随着报道增多,袁厉害的声望像滚雪球越来越大,使她成为一个天然的“中间人”,加上她聪明、仗义、办事麻利,和一些政府部门又有“交情”,很快跻身为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她曾告诉媒体:“县里三条路都是我带领修的。别人5000,我只要3000。”
  政府部门对袁厉害的依赖与信任,也是她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的幕后推手。
  帮袁厉害办下20个低保名额的民政局救助股原股长冯杰,曾在媒体质疑袁厉害非法收养时,为她进行过委婉的辩护,“兰考到现在都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几十年一直没有能力建社会福利机构,开封市福利院又拒绝接收,我们只能默许袁厉害继续养育这些弃婴,并尽力给予物资帮助”。
  多年来,医院、公安局、民政局等部门不断地往袁厉害处送弃婴,她也借此与这些部门达成了一种不言自明的默契。2011年,曾有记者目睹过袁厉害办送养手续的全过程。从民政局开具《弃婴捡拾证明》,到找110警察确认,再到城关镇派出所进行信息采集,给证明信盖公章,一路绿灯,办完这套程序只需两三个小时。
  袁厉害并不忌讳谈论她的“社会活动能力”,她和孩子们看病、拿药多数时候不花钱,她也向《人物》记者承认,自己能“动用社会关系”给无证土地办土地证、给超生的父母办准生证、上户口,或者把扣押的违章车辆捞出来,办这些事都可以收钱。
  兰考很小,坐当地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三轮车,5元钱能去往县城的绝大部分角落。这里没有什么秘密,三轮车夫们能说出这个县城大部分房子是谁家盖的,地是谁家的,谁有钱,谁混蛋,谁和谁关系特别好。
  兰考没有什么规划可言,它匪夷所思地混搭了半个世纪来中国城市、县城、农村能见到的几乎所有建筑形态,相邻的房子往往颜色、形状、层高均不同,甚至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常常一座看上去现代化的全落地窗高档住宅楼,紧邻着一个石棉瓦尖顶平房。“只要你有地,你想咋盖咋盖。”袁厉害的一位老邻居说。
  如今很多时候,收养的孩子成为袁厉害用来办事或牟利的工具。听说哪儿有无主土地,她就率领“童子军”前往占领,搭个铁皮屋棚“火线入主”,以造成土地归其所有的既成事实。一名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也曾对媒体透露,袁厉害借孩子向政府提条件,一旦不满足就让孩子在办公室拉屎撒尿,“大家都怕她”。
  火灾之后,兰考城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沉默。记者随机采访路人,对袁厉害三个字大多讳莫如深,有知情人提醒,当地人已被封口。焦裕禄陵园中,一对打扮“洋气”、本地口音的老太太听到记者问袁厉害,马上说,“我们都是农村来进城玩的,我们啥也不知道”。而在“花园”旧址,做花鸟营生的老邻居对记者撒谎道:“袁厉害天天都在,孩子吃得很好,过得也很好,没有条件差,我一直都看着他们长大。”
  不过,在百度贴吧兰考吧上,兰考网友多多少少透露了他们的不满,一时间本地网友和外地网友骂架频频,外地人大多为袁厉害树碑立传,而本地人则对外地人“不知实情”嗤之以鼻。
  这些年里,袁厉害是袁家上下四代人的核心,或者说经济支柱。女婿郭海洋略有遗憾地告诉记者,她至今不肯让儿子、女儿、女婿参与她的生意,长子杜鹏已经是3个孩子的爹,不与母亲同住,但月月工资都要上缴由袁厉害再分配。杜鹏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对自家的经济状况,袁家成员掌握的信息不尽相同,根据他们和袁厉害关系的近远亲疏,依次递减。被认为是袁厉害接班人的长子杜鹏,知道母亲“做些生意,但挣的都是小钱”;次子杜鸣知道家里至少有4套房子,也不清楚具体数目;女婿郭海洋认为,袁厉害“被人利用”,“那些传说和我妈有关的楼,都是人家顶着她的旗号搞的”。而且,他们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知道的是全部。
  衣衫褴褛的袁厉害带着她衣衫褴褛的孩子们走在大马路上,就像一支巡城的队伍。这一度是兰考的一道奇景,但在一场火灾之后,如今已不复存在。
  病人
  2011年底,袁厉害将“孬”孩子从“花园”搬入南院,对外口径为改善孩子生活环境,而真实的原因之一是,当时袁厉害和别人争“花园”的土地失败,袁厉害和孩子们被轰出来。
  1月4日上午8点多,南院突然起火,很快蔓延到上下两层楼,屋里8个孩子,只有10岁的袁小十逃生,火灾的真正原因至今不明。
  失火时,袁厉害并不像她此前向其他媒体表述的那样送孩子上学,而是正在县土地局和村民赵二争夺一处无主荒地的所有权。
  失火后,福利院到袁厉害家,拉走了家里剩下的11个孩子。袁厉害也突发高血压住院。袁家上下不再工作,十几口人日日守在病床前。袁家人每天上网搜索关于袁厉害的最新报道,对身份可疑的访客随时打开DV和录音笔。
  在《人物》记者采访的一周里,慕名来捐款捐物的人一天最多有十几拨。袁厉害总会一边亲昵地喊着“弟弟”“妹妹”“大哥”“大姐”,一边用两只粗大的手紧紧钳住对方:“心意收下,钱你拿走。孩子都没了,我不要钱!”
  推诿几句后,她收下了其中的一部分,并熟练地让在旁记者记下好人名字,“多宣传宣传”。来人走后,她会费力弓起身子,让儿媳妇从她屁股底下把钱摸出来,数数有多少。
  这一周里,有近百家媒体的记者来到这里。袁厉害很愿意谈她抱着一名央视著名女主持人哭了5分钟的感人故事。而面对大部分媒体都会提到的质疑,袁厉害几乎每一次都要拿命赌咒,“要是我(送小孩)收钱了,就枪毙了我!”“我有一分钱存款,我一头碰死!”有时还会流下泪水。而大多数记者们也似乎被她说服,不再继续追问。
  大火至今,案件还在审理,包括冯杰在内的兰考县6名官员落马。这些官员此前与袁厉害关系都不错,她有些为他们抱不平,“下来的都是些小官,有的帮过我,就算没帮过,我去找他们也都听我说话”。
  与此同时,各大网络论坛中,推举袁厉害为“感动中国”候选人的声援帖声势越来越大。截至记者发稿时,“天涯论坛”的声援帖有248条回复,帖中写到袁厉害“比雷锋更让人感动,比焦裕禄更加伟大”,“不是凡人,而是活菩萨”。
  1月12日,“袁氏宗亲会”专程从湖南赶来医院,把袁厉害的名字记录在袁氏宗族的名人册上,这成为袁厉害评估自己人生的重要时刻。她直到第二天也不能平静,指着电视新闻上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告诉记者,袁贵仁在宗亲谱上,“俺也在!”
  少有人知的是,由于许贡庄村入口的那栋楼盘被作为违章建筑拆除,损失巨大,5个合伙人意见产生了分歧。袁家人一再重申的观点很明确:“哪怕钱都打水漂了,也不许曝光!”而大量媒体的到来让其他合伙人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另一条门路,地皮主人和另外两名男性合伙人找到《人物》记者,希望通过媒体获得赔偿,挽回平均每人高达90万的损失。闻讯赶来的合伙人之一王丽兰见到记者,便开始讲述一个“好心人帮助袁厉害盖楼”的故事,编到一半,她发现之前其他合伙人已经和盘托出实情,只得离去。
  家人担心的是,袁厉害真实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她的形象,更何况“现在在风口浪尖上”。袁家人的口头禅是“现在绝不能提!”无论袁厉害的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弟弟是在喂奶,在吃饭,还是在看电视,都会冷不丁冒出一句,“不能提,现在不是时候!”

  除了偶尔出门吃便饭,袁厉害的弟弟袁九星一刻不离开病床。他微蹙眉头,语气愣而急,对一切外人表现出警惕。现在,他更像袁厉害的官方发言人,除了鸡毛蒜皮的家常问题,都要代表袁厉害回答。很多时候,袁厉害有话想说,被弟弟噎了回去。好不容易趁袁九星不在,袁厉害刚开口,儿媳又自动取代了弟弟的职务——她坐在病床边,抱着孩子的胳膊肘始终抵在袁厉害腰间,随时准备在袁厉害说错话时捅一下——“妈,都说了,现在不是说这事儿的时候!”
  但当家人不在身边看着时,袁厉害也会吐露一些真心话。她并非没有意识到这种角色给她带来的负担。“我又不傻,我知道很多时候就给人当条狗,可是怎么办呢,我想挣钱。”说着,她的眼眶有点红。
  她从没过过一天有钱人的生活,敢挣不敢花,唯恐被骂“钱是骗低保、卖小孩来的”。她的棉袄早已破了洞,露出棉花,那是多年前,当地民政局一位局长的母亲亲手为她缝的“保护袄”,里面是一件黑白条纹衫,半年没换过,夏天当T恤冬天当秋衣。她低声说,“我不敢穿好衣服,怕人家说我”。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http://news.sina.com.cn/c/2013-02-04/211926203426.shtml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2-6 00:41: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文子豫
@人物杂志 的文章太卑鄙下流了。像是初中生作文去论证袁厉害必须是个坏人,掺杂个人感情//@杨桐://@东方小石头:转发微博

@呆二
#袁厉害#1.她养孤儿的动机并不重要,事实是她养了别人不养的孩子。2,她有没有房产不是新闻,她有没有靠伤害那些孩子敛财才是关键。3,假如她有钱是错,那她胖也是错,圣母怎么可以是个胖子。4.苛责袁厉害对孤儿照顾不周区别对待,是把她当福利院院长来要求了。5,写人性复杂不等于卑污,起码注意平衡

(3)| 轉發(43) | 評論(4)
2月5日23:33來自三星Galaxy Note II


| 轉發| 收藏| 評論
18分鐘前 來自ZTE中兴智能手机        |  檢舉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2-6 23:14: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唐建光
不管什么稿,对事实负责是准则,文体只是技术。 //@新民周刊杨江://@孙旭阳: 同意,写人物稿件的话,外界对她的风传本身就可以作为情节写入,因为被风传是她生存环境的一部分;但作为调查,你必须核实风传究竟属实不,核实不了任凭删掉//

@Jonathan测试版
《厉害女士》一文最大的遗憾是,从采访和写作来看,本来只能作为人物特稿的角色出现,但却被记者和编辑赋予了极有指向性和审判性的调查稿角色。须知,人物特稿和真相调查稿,对于证据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定位的偏差导致争议不断。

| 轉發(19) | 評論(3)
46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2)| 收藏| 評論(1)
12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13:32: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写字李华良
//@孙旭阳:如果把最后一句的"新闻伦理"换作"做人伦理",我就更同意了。还有,据我目测,这篇稿子的成文及修改,至少是70后,而且很可能做过衙门师爷的人操刀 //@秦訇-taras:早等着刀老师冒泡呢 //@不吃米饭先生://@钭江明:对//@刘荣://@赵东山://@黄长怡://@topcheng: 转发微博

@刀尔登
哼哼:《人物》杂志的声明三说“因技术问题导致报道遭遇质疑”,好,那就说点技术的。 从《厉害女士》中抄几句: “她熟悉明里暗里的各种规则,甚至是掌控媒体心理的好手,多数时候都能取得采... http://t.cn/zYVLybw (使用新浪长微博工具发布http://t.cn/zOXAaic




(12)| 轉發(598) | 評論(117)
今天 09:21來自新浪博客


| 轉發| 收藏| 評論
10秒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哼哼 (2013-02-08 09:19:55)转载


《人物》杂志的声明三说“因技术问题导致报道遭遇质疑”,好,那就说点技术的。

从《厉害女士》中抄几句:
“她熟悉明里暗里的各种规则,甚至是掌控媒体心理的好手,多数时候都能取得采访者信任,达成自身目的,并巧妙隐藏秘密。”

看到这里时,特别不喜欢。被采访者不说实话,或不在所有事情上说实话,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那么,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因素,支持“掌控媒体心理”、“巧妙隐藏秘密”这样的结论呢?从后面的内容,至少我是没看出什么特别的,袁不过是个不怎么诚实的人,其不诚实的程度也很普通,如果采访者全盘信任袁,那是采访者的问题,但按此处描述,好像袁会催眠术似的。
《厉害女士》的作者也知道这一点。我认为作者知道(而不是什么“形容词使用不当”),是因为作者使用“巧妙隐藏秘密”、“掌控媒体心理”这样的词(这可不是那种脱口而出的词)。我们知道,这样的描述是橡皮筋,可以用来形容极普通的行为(比如受访者给采访者倒了一杯水),也可以用来形容很严重的行为,作者无证据支持严重的指控,便借用歧义,希望读者在作者指引的方向多走几步,不幸的是,许多读者确实会那么走的。

再抄几句:
“此前,在外界舆论中她被置于当地政府的对立面,作为制度空白与官员渎职的受害者出现。对她的同情,加剧了人们对当地政府的反感与憎恨。
“事实是,她和当地民政局、公安局、土地局、计生办等政府部门都存在不言而言的互助默契,这种默契甚至成为她财富积累的重要路径。”

这叙述是什么意思呢?每一个人,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与政府都有合作;前后两段说的事,有什么冲突吗?何况“外界舆论”并不代表袁的立场。那么,作者是在说废话吗?当然不是。这几句话的要害是其中的转折语“事实是”,这三个字轻轻一下,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读者,很容易便向“袁很会伪装呀”之类的印象靠拢了。

再抄几句我最难接受的:

“一名县民政局工作人民也曾对媒体透露,袁厉害借孩子向政府提条件,一旦不满足就让孩子在办公室拉屎撒尿,‘大家都怕她’。
“兰考城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沉默。记者随机采访路人,对袁厉害三个字大多讳莫如深……”

当地人不愿向记者谈论本地的丑闻,是中国极普通的现象,有文化的原因,有官方的压力。作者丝毫没有证明这种沉默与袁厉害本人的关系,作者的手法,是将两段相联,一段是说袁厉害的泼办法,让政府工作人员“怕他”,下一段是讲胆小谨慎的兰考人,——我相信许多读者模模糊糊之中会将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我同时相信这就是作者想要的效果。

《厉害女士》中,类似的文例还颇有一些。中国有个古词叫“深文锻炼”,那应该是刀笔吏的手艺,《厉害女士》的作者,如果我判断得没错,应该是新一代青年,怎么会如此熟悉这一套功夫呢?通常,我们遇到某些解释不清的事,便说“文化呀”,好吧,就当是中国文化使然吧,但愿职业训练能有助于摆脱这种“文化”。

《厉害女士》这篇报道的初衷,我相信,本来或是破除对人以及行为那种“一揽子”式的判断。任何事件都是一个事件组,任何行为也是一组行为;更不用说,一个人的诸种品性之间,不存在清楚的因果关系,不可以从甲推论至乙。对人这样一种对象,追求单一的道德描述,根本就是愚蠢。那么,该报道到底是诉诸读者的聪明呢,还是仍旧诉诸读者的愚蠢?《厉害女士》有意撕下袁厉害的一些标签,遗憾的是,它的办法,是换上自己的另一些标签。它或许证明了袁在一些事上说谎(这本身意义很小),但在证明的过程中,这篇报道的一些手法,我认为是有悖新闻伦理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c325b80101693v.html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18:08: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王恺同学
哈哈。好狠。 //@In-the-Mirror-of-vera:我常买杂志,有时候信了宣传,买的是注水肉,觉得很气愤。报道质量核查小组这个创意如果用在正道而不是狡辩多好,再看到瞎吹的就告他们卖假货。

@In-the-Mirror-of-vera
掏钱买杂志,要看更深入的报道,这些不能靠文艺腔,靠采访成本。采访成本是真金白银,不是吹泡泡,不是贴身采访六小时就满世界吹牛惊天地泣鬼神了。人多复杂,朴实农民给你两天贴身采访都只一个基本概念,别说是阅历经验比记者多得多的饭局女神。哭了?人天天在电视上演的就是这个啊。

| 轉發(2) | 評論
18分鐘前來自iPad客户端


| 轉發| 收藏| 評論
7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9:25: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李伊琳
#春晚#吐槽贴开始爆发了。原文在这个链接里。http://t.cn/zYf3KUW


(1)| 轉發(6)| 收藏| 評論(3)
39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