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灾难报道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00:21:25 | 只看该作者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00:22:38 | 只看该作者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大众的觉悟才是真正的觉悟

媒体的自觉何时能萌发,此惨剧或许是一个契机,而萌而能发者,幼芽仍需阳光和空气,“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古老的西谚或可成为现代都市文明的注脚。

上海离我处很远,若是地震那是为带来共震,但像火灾即使再大的风,也难以吹过来残纸碎片。只从上海人的文章处了解到,相信当地媒体不爱谈起,至于控制民众,互联网确实是自由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00:25:08 | 只看该作者
韩寒对关于媒体本次火灾进行的“真实报道”,有着和楼主不同的感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mrhm.html

中国媒体嘛,只要政府不管的,就取悦大众,政府管的,则蒙蔽大众,政府要求,则不惜批评大众。
  
  媒体最需要的是独立客观的精神,大陆媒体几乎是都不具备的,停止媒体控制,中国媒体不是会成为大众的附庸,就是成为某某的口舌。

火烧在了明处,但实难证明党国的媒体,就可以不受约束,自由的空间就立刻宽松起来。媒体控制论,只要此政府存在一天,便是严防死守,不可退后半步。何也?坏事做得太多,曝光之日就意味着垮台。如此简单逻辑,实不用多说。
  
  倘若把这有限的表达,也当成是政治的进步,无疑是国人充外宾,明白假糊涂。如此,不谈其他省份,仅在上海一地,同时便有多少冤屈不能报道,多少暴虐不能传播,眼望这些高楼之火,也不可忽略这些黑的存在。

外界評價11.5上海輿論,仍只能報導被允許報導者,與關不羽兄所觀察者差距甚大。
  
  基本上不乖的猴子只能壓在五指山,否則,只能在如來佛掌心跳舞。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00:28:57 | 只看该作者
关不羽何以如此乐观,甚为不解。这次事件上海媒体基本也被控制,而且是精确控制,把重点放在火灾的人性光辉上以转移视线,而对于责任问题则统一口径,这都是在例次灾难中惯用的,何来进步?

 官方媒体开始学会“抢答”了,从“一根筋”变成了“两头堵”。
  对于职业忽悠者来讲,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好象是10年前北京网吧发生大火灾,随即政府就对网吧和其他火灾隐患地点进行了全国性的大清理和检验,动作非常快,媒体报道也很来劲,事实上也产生了效果,从此以后网吧火灾事故很少了。
   这个等级隔离政府只要是维护城镇阶级安全的事都做得很得力,但是对于农民身份者的各类容发事故,从来就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比如乡村事故和矿难等。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1:34: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海原大地震90周年祭:全球最大地震遇难者超唐山2010-12-15 09:14:59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跟贴 8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海原大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06分,震级达里氏8.5级。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之罕见,亦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遇难者人数远超过唐山大地震。90年过去了自命不凡的人类在巨大的天灾面前,呈现出的是无力感。


1920年海原大地震干盐池废城全貌。 南都记者 韩福东 翻拍

海原地震中一个受灾严重的村落,街道左边的院墙是大震之后修建的,但在一次余震中又被摧毁。

固原电报局被地震摧毁,工作人员用门板等搭起临时住所,从这里向外发出第一份震灾电报。

明日即将开放的海原地震博物馆外观。 南都记者 韩福东 摄
南方都市报12月15日报道 海原大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06分,震级达里氏8.5级。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之罕见,亦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环球大震”。海原县西安乡一位幸存者董善征说,“万家水的那山合了,两个山合到一起了,羊、人啥都没有了。”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原所长郭增建说,地震在当地形成200多公里的断裂带,有一个湖泊甚至因地面倾斜而迁移了几公里。
95岁的马成虎住在宁夏海原县城边上,他这一生居于此,只是宅院由土窑洞变成平房。百余米外,是1920年海原大地震万人坟遗址,经过90年的风雨侵蚀,仍隐约可见一处处连绵的坟包。未曾迁居他地的马成虎,仿佛这场20世纪全球最大地震最后的守墓人。
“爷爷被打死了,叔叔被打死了。”面对南方都市报记者的采访,马成虎对五岁时经历浩劫的记忆仅止于此,他一家五口人,因地震而死去两人。这场以海原为震中心的大地震令海原县超过一半的人口失去生命。地震的波及范围非常之广,其中以宁夏南部的海原、固原,甘肃中北部的静宁、会宁、靖远、通渭、渭源,以及陕西西部受灾最为严重。
据宁夏地震局提供的资料,海原大地震(当时属于甘肃省,故又称甘肃大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06分,震级达里氏8.5级。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之罕见,亦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环球大震”。
“这次地震有多大,我说几个现象你就知道了。”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原所长郭增建对南都记者说,受海原大地震影响,波罗的海海面波浪浮动达几十厘米,而地震波的横波与纵波都穿过了地心,日本东京当时尚不太灵敏的仪器,还检测到地震表面波绕着地球转了一圈,又转了回来,“原来说死了23万多人,也有说死了20多万,但现在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死了27万多人。”
地震发生后的救济,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痕。“因为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没有有效救灾。海原很多人都埋在万人坟了,好几个人埋在一个坟里。”海原县地震局局长刘刚对南都记者说,当年海原的遇难者后代,目前也已迁徙到周边各省,每年的12月16日,万人坟这里会陆续从甘肃、青海、陕西及宁夏其他地方涌来上千名祭祀者。
但在海原之外,这场死亡人数超过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和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的浩劫,却并不为更多人所知。在汶川、玉树接二连三发生地震的当下,尘封许久的海原大地震被再度挖掘了出来,成为供国人凭吊与检视的标本。
在宁夏自治区政府的牵头下,建设中的海原地震博物馆将于明日——海原大地震90周年祭日举办开馆仪式。本月8日,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博物馆内部装修仍在紧张进行,尚未进行布展。刘刚介绍说,届时将会举办海原大地震学术研讨会,并请阿訇在万人坟上举办祈祷仪式。
“两个山合到一起了,羊、人啥都没有了”
“1920年12月16日,大约是晚上8点钟,在中国某些城市以及和它邻近的国家,观测到一些异常现象。不能说成都、大名、上海和海防相距很近,要知道从成都到大名大约1200公里,而从海防到上海大约1900公里。可是,在上述时刻,在成都法兰西领事馆,在大名的耶稣教徒传教团,在上海的英国领事馆和在海防的天文台内,所有钟表立刻停摆。在这些城市和所有其他许多居民点,坐在饭桌旁的人们忽然看见,吊灯开始摆动起来,后来还知道其他一些情况。在大名以北的板夏,三个闲谈的传教士忽然感觉到恶心欲呕,他们觉得地板就像船舶上的甲板一样开始摇摆起来,在距中国海1250公里远的一个地方,走向市场的主妇们突然觉得晕船,北京和天津的居民也有同样感觉……”这是海原地震发生后,苏联一位佚名作家撰写的《一九二零年的中国,西方忽视了的灾难》的开头部分。
诚如郭增建研究员所言,整个世界几乎都感受到了地震的影响。与南都读者更为相关的,在汕头外海,地震同样很强烈。有一艘从上海出发驶向香港的英国P和O公司的“D evanha”号客轮行至汕头外海时感觉到像地震一样强烈震动。“船长以为可能是船撞在了淹没的漂流物上,但等船靠了香港码头以后,他一检查船的外壳,很惊奇地发现,整个船壳都完好无损,这才想到了可能是地震引起的震动。”(据徐家汇观测台地震记录《1920年12月16日大地震的概述和评注》)
和千里之外虚惊一场的插曲不同,处于地震中心的人们此时正经历生离死别的残酷考验。海原县九彩坪拱北幸存者冯志录,数年前对宁夏《在山走动的地方》记录片摄制组描述说,“老人们说那时间地摇时……我们那个地方把山嘴子一下摇着扑下来了,山洼里开的都是这么宽的口子。坐人的地方,山都塌着垒了下来。”海原县西安乡另一位幸存者董善征也说,“万家水的那山合了,两个山合到一起了,羊、人啥都没有了。”
在1922年第5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有一篇克劳斯、麦考米尔合撰的《在山走动的地方》报道,其中描述了海原大地震时发生的几个现象:在夜间移动的大山,似瀑布飞落般的山崩,陷进房屋和骆驼的大裂缝,以及把村庄席卷进升起的松软土海里的一切……
“海原大地震现在定为8.5级,过去也曾被定为8.6级。”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原所长郭增建说,地震在当地形成200多公里的断裂带,有一个湖泊甚至因地面倾斜而迁移了几公里。黄土地质的山坡被震成粉末,形成黄土流,因为当地居民多住土窑洞,因此伤亡更显严重。
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曾派郭增建等六同志组成地震考察队,对海原大地震进行实地考察。郭增建对南都记者回忆说,他记忆比较深刻的一个故事是,地震来时,天已变黑,因为没有电灯,甚至连油灯也比较少,很多人都待在家里。土窑洞口多被震塌堵死,有一个窑洞后来被老乡挖开,发现并没有被完全破坏,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因没有空气而憋死,死前似乎是在喝水,桌上一个碗里有油一样的东西,仿佛是人胃里的呕吐物。
死伤非常巨大。1921年4月3日《新闻报》报道称,“县城半边坍陷,甘肃海原县(海原彼时归甘肃辖下)旅京学生冯君翰英接到家函曰:”初七日黄昏地震,吾乡受害尤重,全城房屋俱被荡平,人民死伤十之八九,吾家花涯湾山庄,全行覆没,山崩土裂,山河更变……吾家四十余口,除父与汝祖母外,俱归浩劫。房屋倒尽,什物无存。全县死伤人民共计六万余人……‘“
“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
按照《中国民报》1921年3月的地震灾情调查表,海原县死亡人数约为4.5万余人,被压毙的牲畜有7万余头,房屋则倒塌了8/10.半年后,翁文灏与谢家荣在“咨呈国务院内务部”的正式官方文件,则将海原县死亡人数确定为7.3万余人,约占海原县总人口的59%.
海原县是所有灾区死亡人数和比例最高的区域。谢家荣《民国九年十二月甘肃地震报告》中对海原地震的整体描述为:“同日晚7时大震,突见大风黑雾,并见红光。大震时约历六分,地如船簸,人不能立,震动之方向,似自西北而来,往东南方去,有声如雷。土石山均有崩塌及移动,尤以土山崩溃为多。山坡平地均生裂缝,长短不一。平地裂缝多有泉涌,其色或绿或黑。山崩壅塞河流之处甚多,尤甚者为南乡。杨明后堡崖窑上,东乡五浩堡河家沟二处,山崩壅塞河流,积水深数十丈,长五六里,宽十余丈,水倒流。南乡水井震后多干,县知事钟文海之子女及警佐罗某均因衙署受震倾倒同时被难。城中房屋几全数削平,城垣原系土筑亦大半毁坏。”
受灾第二严重区域为固原县,1921年呈报官方的死亡数字为4万余人。1958年,郭增建等人去固原进行地震考察时,还能看见不少的地震遗迹:厚厚的砖筑城墙还在,南城门上刻着“镇秦门”几个大字(现城墙已经被拆除),该县董福祥神道碑及碑亭横截为二,上段与下段裂而不坍,其中下段扭转了方向。
海原、固原之外,其他如会宁、隆德、通渭、靖远、静宁等五县,死亡人数均过万人。
12月16日的大震之后,余震不断,且天气陡然转冷。“十七日(余震)终夜不休,倒八时陡起大风,为亘古所仅见。人民牲畜冻毙者不计其数。地吼如雷,声势极其危险。十八日风止,天地晦暗,地先吼后动者五次,均轻。十九日大动八次,地体日夜微摇不息。二十日大动十一次,小动十二次……”在1922年4月24日《新陇》卷1期上,详细记载了余震及震后天气情况。其中,海原、固原等县下的一场大雪,冻死了无家可归的很多人。
曾于1921年赴灾区考察的谢家荣亦曾在文章中提及,这场发生在冬季的大地震,导致灾民“流离失所,衣食俱无,故不死于地震,亦多死于冻馁。其后各地虽派有急赈,而交通艰难,常需数日后始达,实属缓不济急”。
当时的《地学杂志》在《陕甘地震记略》中报道,灾后人民“无衣、无食、无住,流离惨状,目不忍睹,耳不忍闻……一日失所,复值严寒,忍冻忍饥,瑟瑟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特饿孚,亦将僵毙。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
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也有新生的萌动。郭增建说,1958年去考察时,听见有人说母亲在麦草堆里生下了他。
在公权力的触角尚未能抵达震区之时,灾民们依靠私力救济共渡难关。郭增建1958年赴海原等县时,也听老乡们提起,大地震刚发生时,大家不分你我,谁家有现成的饮食都拿出来一起分享,过了几天之后,心理上就产生变化,各自考虑各自的未来,不再能随便去别人住处吃喝了。“在大灾面前,一开始有公心,后来私心居上。”郭增建说。
当姗姗来迟的政府救济终将抵达时,饱受冻饿的灾民常常也会不顾生命去索取。时任固原县公安局局长的石作梁曾回忆,由平凉运来的两车锅饼,刚刚抵达固原县的郊野,就被饥民蜂拥围堵而上拦乞,护押锅饼的士兵也叱之不退,这些饥民“宁甘引颈受刃,不肯舍车放行”。
“当时北京报纸,连震中地址都搞不清”
海原大地震来得突然,地方官署也受创严重,加上当时交通、通讯不便,一时之间难以组织救援。“兰州骑马到海原就要好几天,更何况道路都遭到破坏。县政府大概只有静宁等少数地方有记载救灾。其他的县府就说不清楚了。后来政府也采取‘以工代赈’疏通道路,给灾民发放工钱,但都是少量的。”郭增建说。
当时的静宁县长是周廷元,解放后曾任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据其本人《甘肃静宁县大地震纪略》所称,他在地震后的次日凌晨,就从县仓内出粮,救济没有食物的灾民,还从商铺购置衣物,帮助没有衣服避寒的群众,又从仓库取出帐篷搭盖草屋充当灾民住所,并电请兰州河北医院,为受伤民众医治……
周廷元并非自我夸饰,当时英国在中国出版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曾刊发题为《一个甘肃县长在地震中,十分真实的故事》的报道,用感性语言描述周廷元震后作为:“那里的县长是一个精力旺盛,十分能干的人,对人民是一
种真正的福分……人们对这位官吏充满赞美。当地震来临时,他立刻命令人们冲出去。并叫人们离开住房,然后回到室内跪下向神祷告,如神愿意的话,他愿以死来换取赦免群众……当地震过后,他出来叫人们立刻去抢救那些埋在瓦砾堆中的活人……还命令出资埋葬死者和动物的尸体,以防止发生疾病。“
不过,大灾面前,由同样受重创的地方官府进行救助,显得力不从心。“那时救灾慢得很,在北京报纸上,连震中地址都搞不清,国外只说在那一段。通讯条件很差,又受到破坏,耽搁了好多天才知道。”郭增建介绍说,当时甘肃在京的商人、学生和国会议员等,向政府呼吁救灾,并在报上刊发了启事。当时募捐的人很多,在京亦成立紧急募捐大会。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文献显示,甘肃省省长张广建曾以“十万火急”致函大总统,请求支援,但致函的时间已是地震过后一月余———1921年1月20日。在这之前,1920年12月29日,张广建也曾和甘肃省议会议长王世相等人向内务部致电求援。
“北洋政府可能也有贪污截留,地震发生前,正值华北五省大旱,有记载说死了50万人。当时有个说法,要救华北五省旱灾,政府赈灾的款给了国际组织。1921年初,甘肃留京人员在《中国民报》上揭露这个事,写得很好,痛骂北洋政府,大意是说,甘肃是为国家拿粮的省份,为何遇灾不救,好像地图上没有这个地方一样。”郭增建说。
直到1923年3月19日,甘肃籍国会议员周之轮等人还在给中央赈务处的公函中,描述震后二年余的惨状:“敝省自震灾以后,民生凋敝,日益颠连,加以雹灾旱荒频岁歉收,始则省外各县更迭蒙灾近,且流离之惨延及省垣。”这些国会议员还提到,他们屡次接到同乡书信,获知甘肃灾民种种惨状,“竟有兰州有卖人肉包子之事”。目前兰州物价飞涨,而冬季接受施粥者已超过万人,虽然各界善款亦有施衣,但“饥冻以死者仍时有所闻”。
在这封函中,甘肃籍国会议员着重提出,赈务处去年应拨给甘肃的赈灾款“尚未及半”,希望体恤灾区黎民苦楚迅速补齐,“庶不至无告之民长此失所也”。由此可见,中央在赈灾问题上,截留应拨付的款项,问题颇为严重。
而甘肃省长,在海原大地震后两年多内,也换了多人,从张广建、潘龄皋一直到林锡光。“甘肃地方政府也有救灾,但据说张广建省长有贪污。”1958年赴海原等地考察的郭增建还听说,后来红军经过该地时,还曾批斗过涉嫌贪污赈灾款的人。
翁文灏等人的调查是中国地震学的开端
一直到海原地震发生5个月后,内务部、教育部和农商部才协同派出谢家荣、翁文灏等6人,前方灾区进行历时4个月的实地考察。这次考察所形成的报告,在中国地震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除了对地震发生的情形做了详尽描述之外,谢家荣、翁文灏等人也表达了对于地震预防及应对的很多意见。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后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的翁文灏,在《为条陈调查甘肃地震意见呈请》中表示,地震之烈是世界所恒有,但此次海原大地震死人之多却是各国所罕闻,外国地震,人民大抵受伤者多,而死亡者少,海原地震则死者甚多,受伤而生存者甚稀。分析原因,他认为和这里民众多穴居黄土坡内,即便有房屋也多是泥筑有关。
翁文灏由此提出的改良办法,包括“宜劝人民建筑时,务用木柱梁柱相维,庶能支持”,还包括培植森林和开浚水利。
有关地震研究,翁文灏亦建议中央观象台和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应通力合作,改变目前一无专门设备,二无专精人才的局面。他还特别提及“地震仪”的设置:“汉时张衡造地动仪,陇西地震长安先知。是我国原为地震仪发明最早之国,惜继起无人,遂至失传。近代欧美、日本所用之地震计,则视古代地震仪尤大进步,能于波动状态为极精细之研究……此不可不早为之计者也。”
和后来地震前兆及其预报更有关联的,是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的谢家荣《民国九年十二月甘肃地震报告》,其中提及地震前后的奇怪气象、鸣声及井泉涨缩现象,并附有自己的见解。
定西、静宁等县知事的报告显示,地震时多有大风晨雾,甘州、玉门等县则报告地震次日大风晦暗,黄沙飞天。海原县知事还表示,震时“见红光”。谢家荣认为,“地震时发生尘雾或昼晦,乃因尘土烟灰等,经震动而飞扬,或因土山崩塌,黄土散满空中致,有此现象固无足怪也。”至于红光现象,谢家荣无法解释,认为“恐不尽确实”。
所谓鸣声,指地震前后有如雷如炮的声响,也有的地方地震时没有声音。谢家荣表示,声浪高低似与振动强弱有直接关系,至于发声与震动孰前孰后,似不一定。他并没有将震前的鸣声与地震前兆联系在一起。
地下水的变化,也受到了关注。泾川、定西、会宁等县报告,大震后井泉味道比以前略咸。宁夏、静宁、环县等报告则称,震后泉水升高尺许至十余尺不等。宁夏县的泉水较震前微温而臭,通渭、海原等县则有井泉枯涸的报告,隆德县有大震前井泉忽涨,震后复原的现象。谢家荣认为,井泉的变化视各地地形地质情况而异,原本就不能一概而论,至于这些县的报告是确实或者纯属牵强附会,颇难断定,他只是把它列出来“以备将来之研究”。
一直到30多年后,对这些异常现象的研究,在中华大地突然成为显学。
在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员郭安宁看来,海原大地震的独特之处,不仅在其震级与死亡人数之高。“翁文灏等人的调查,象征着中国地震学的开端,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中国现代地震预报的第一枪,也是从那打响的。”他对南都记者说。
郭增建等人的考察打响“现代地震预报第一枪”
所谓“现代地震预报第一枪”,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打响的。郭安宁的父亲郭增建,即是探索地震预报的代表人物之一。
“那时,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刚结束,苏联帮助中国好多个大项目,他们的专家要求,在设计图纸和施工之前,必须先知道这些地方的地震情况。我们就全力投入到这个工作中去。”生于1931年,1953年进入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郭增建说。
30多年前发生的海原大地震,成为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关注的重点项目。同样由6人组成的考察队,开始从北京出发,对海原、固原、西吉三县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访问考察。
郭增建说,他们访问考察的重点是搞地震预报。“为何要搞预报?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因为大跃进时中央提出‘两条腿走路’,意思是土、洋两种办法都要搞。科研单位都提出宏伟目标。我们搞地震的提出地震预报。也是两条腿走路,有的研究观测地震前兆的仪器,这算洋的方面;土的方面,就是我们到海原考察。当时叫民间取经。地震前有无前兆?百姓观察到什么?我们6个人去全面访问。”
地下水的变化问题,被当地老百姓提了出来。“他们说地震前泉水很大,震后没了,让我们帮忙找。我们也找不到,因为地层都变了。”郭增建回忆,当地居民还提及,地震前后的气温变化,他们6人当时也为此展开讨论。
“这是中国第一次小规模讨论地震预报问题。”郭增建说,当时只是感觉地震预报很难,并没听见国外有反对声音,而且日本、苏联当时都说要搞地震预报。
20多天的行程,使郭增建等人发现了此前翁文灏等人没有发现的长长地震断裂带。对此后中国地震事业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地震预报的前兆系统,就在这次考察中建立。
有关海原地震的前兆,主要被归结为地下水、动物、地声、地光、气象等方面。“以后的地震前兆基本也是这些类型,只是海城地震前多了个地气雾。”郭增建说。他们最终写了一份报告,用蜡纸刻了二十几本。中国地震预报的第一枪就此打响。
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对地震前兆的观察,都在中国相当有市场。这种情况至少在10年前就有了转变。郭增建说,“现在很多人反对地震可以预报,主要是因为有两个理论出现:混沌理论和自组织临界理论。1999年,中国科协组织十几个一级协会讨论防灾问题,我针对这两个理论作了回应,认为理论上是可预测,只是我们事实上还没有做到。”


目前,中国的地震预报,处于颇为尴尬的关口。郭增建的儿子郭安宁,也是地震可预报的大力鼓吹者,不过他也承认,地震预报在国际主流学界已经失去支持,很多所谓的“地震前兆”发生时,并没有接下来引发地震,而另一些地方的地震前,又并无这些前兆。这为“地震前兆”的判断带来了困难。
但他又认为,这并非阻绝地震预报探索的理由。作为地震系统的研究人员,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主张,即便在地震局系统内也难获奥援。他关于地震预报的书籍,甚至于地震出版社都不愿意出版。
将于明天在海原举办的海原大地震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张培震将做《地震科学技术发展》学术报告,有关地震预报的话题,也将在这个最初的原点再度激发出火花。
90年过去,自命不凡的人类在巨大的天灾面前,更多呈现出的是无力感。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韩福东)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1:35:35 | 只看该作者
网易湖南长沙网友 [维他命上街]: [加关注] 2010-12-15 09:57:07 发表
照片下面的字好象是天朝的简体字??后来补写的?有必要吗?
顶[20]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北京网友 [qlsjs]: [加关注] 2010-12-15 10:30:45 发表
,“原来说死了23万多人,也有说死了20多万,但现在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死了27万多人。”
继续研究。
顶[5]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北京网友 ip:219.142.*.* 2010-12-15 10:28:31 发表
嘉靖大地震呢?
顶[1]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北方工业大学网友 [娘希匹2]: [加关注] 2010-12-15 11:09:29 发表
我巢不是地震最频发的国家,但绝对是死人最多的
顶[1]回复收藏复制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1215/09/6NUDSOGM000125LI.html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0:2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0-12-20 10:24 编辑

2010年度十大视频公布 "震中2秒求救"居首
2010-12-20 06:18:30 来源: 南海网(海口) 跟贴 3 条  
                                                      
视频说明:2010年度十大视频公布 "震中2秒求救"居首南海网12月20日报道  某网站昨日公布年度十大视频。其中一段由震中结古镇的灾民拍摄,仅仅两秒钟的求援视频成年度第一视频。其他入选视频包括神曲《忐忑》、郑大世泪流满面唱国歌等。网友评价:有哭有笑有感动,这就是我们的2010。
“玉树需要支援!”这段震中玉树结古镇小伙子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用手机上传的两秒求救视频,牵动众多国人的心。点击量迅速达到百万。成为网友关注灾区的标志性事件。
网络剧《老男孩》入选,这部由肖央导演的短剧叙述了一对中学的好朋友在他们中年时,组合成乐队参加“欢乐男生”选秀节目,因为一首歌让他们回到青春,回到过去,这首感人的“老男孩”主题曲同时也感动数万观众。
同时入选的还有两位流浪歌手翻唱的《春天里》。九月份,两位流浪歌手——刘刚、王旭翻唱著名音乐人汪峰的歌曲《春天里》,并用手机拍摄下视频传至网络,夹杂着啤酒、香烟和雄性荷尔蒙气息的视频,赢得了上千万的点击量,其真情实感令无数网友感动落泪。
优酷工作人员介绍,这十大视频是以全年热点事件为基础,综合播放量、影响力以及传播度等因素选出的,涵盖了全年热点事件,有搞笑的片段、也有感人的场景,是2010年的一个浓缩。红网-潇湘晨报


(本文来源:南海网 作者:周清树)
http://news.163.com/10/1220/06/6OAVP7BL00011229.html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0:32:23 | 只看该作者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0:33: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印尼旅游公司开设"火山灾难游"惹争议
2010-12-20 03:05:06 来源: 新京报(北京) 跟贴 2 条 手机看新闻 新京报12月20日报道  距印尼日惹市中心不远处,不时能够见到干枯的菜园、破败的村庄、填满火山灰和石头的小河,这些都是默拉皮火山喷发留下的痕迹。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当地旅游公司为游客设计的新目的地。这种“灾难游”引发各种议论。

“在新火山游行程中,我们将会带领游客探索距离(火山)峰顶最近的村庄,看看那次喷发究竟带来多严重的后果。”当地旅行社协会埃德温·伊斯梅迪·辛玛说。参观完村庄后,导游还会带着游客前往附近一条小河,观看被火山灰填塞的河道。


65岁的苏利斯是名退休老人。他说,到默拉皮参观是他和妻子的一种“爱好”。“我开车到处去看这种灾难遗迹,因为看着它们,我就会提醒自己活着是多么幸福。”他说。

“灾难游”并非印尼独创。海地地震以及美国新奥尔良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当地都曾出现类似游览项目。但是,这种行为遭到不少人抨击。

默拉皮火山附近村庄的村长拜约·唯扬图说:“我希望人们可以控制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直到这个地方变得安全为止。另外,这里还有因火山喷发无家可归的人,他们还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

http://news.163.com/10/1220/03/6OAKN7BN00014AED.html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0:47: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媒指今年全球26万人死于自然灾害
2010-12-22 07:12:20 来源: 齐鲁晚报(济南) 跟贴 2 条 手机看新闻 大众网-齐鲁晚报12月22日报道  据《山西晚报》报道,美国媒体近日发表文章,盘点2010年在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文章指出,2010年是名副其实的“灾难之年”,全球共有26万人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中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220亿美元,创下近40年来的最惨烈纪录。


文章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至2010年11月30日,全球共有25万人在自然灾害中丧生,而考虑到海地等国家仍在灾难的笼罩之中,这一数字在年底必将突破26万大关。在2009年,全球因自然灾害而丧生的人数仅为1.5万,还不到今年的1/10。

文章指出,2010年造成最多人死亡的自然灾害分别是海地大地震、俄罗斯大火和巴基斯坦洪水,发生在智利、土耳其和中国的地震和泥石流也使这些国家蒙受巨大损失。此外,印尼火山连续爆发、席卷整个东南亚的台风“鲇鱼”都是往年极少见到的大型灾难。这些灾害共造成22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比整个香港的经济总和还要多。

据分析,今年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是人为造成的气候变暖的体现。类似于俄罗斯高温这样的异常气候若没有人类的干预,至少10万年才会发生一次。

http://news.163.com/10/1222/07/6OG7LAQB00014AED.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