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新通讯社第三组总结 电视板块总结 我们第三组做的视频总体上来会说差强人意,至少我们参与其中的人员还是比较满意,毕竟是第一次尝试。期间我们也确实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无论是去市区拍摄还是美食节期间的拍摄。当其它同学在享受美食节,观看运动会时我们在扛着摄像机不断的取景,不断的采访同学,还是比较辛苦的。特别是在市区和美食节期间,人比较多,许多路人对于我们的拍摄都感到很好奇,一些人还停下来驻足围观。在市区拍摄时,有的市民路过看见后会说“是绵阳电视台的在拍节目”,有的更夸张,为了上电视跑到我们镜头前去晃一下。每当听到说我们是电视台的的时候,我们都会既高兴,又尴尬。主持人在这样的场合下,要镇定自若的主持,确实很难为他们。 后期的剪辑,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毕竟是三十分钟的节目,有很多素材,要去选取,并且要将最好的组合在一起,所以有时真的是看得头昏眼花,很难取舍,经常是在新闻教研室一待就是一天,不过最后看到成品还是很高兴。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一个全面尝试的经历,策划、实拍、编剪,整个走下来,我想参与其中的人都进步了。 接下来就谈谈节目中的不足和遇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 《龙新美食出动》节目中的不足: 1、
节目中有一处硬伤,就是把姚荣东教授的职称搞错了,校党委副书记说成了副校长,这样的错误很明显,出现在节目中更是不可原谅。这要归咎于我们在做节目时不够严谨,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应该要吸取教训,在以后做节目时,拿不准的一定要查证。 2、
片头处,台标超出了屏幕范围,有一部分伸了出去,看着很难看。原本在剪辑软件内是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的,可渲染完后出来的片子就这样了,那时想改就很难改。所以以后一定要先预览,看是否有问题再渲染。 3、
传上网的视频不够清晰,原因是节目时间较长,占的内存太大。最后渲染时花了五个小时,出来后却传不上网,只好用压缩软件压缩后再传,但压缩后节目画面的质量就大大的下降,这一点技术和设备上的问题值得改进。 4、
有的布景有问题,节目最初,主持人刚出来时,画面的构图就有问题,看着不那么美观。后面的主持人在采访时,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位置选择,画面的切换也都有问题。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好,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比如在摄像时,如何构图,位置的选取上我们都还不够成熟,自己看着没什么问题,实际观众看着很不舒服。这些需要多看些专业书和好的节目,才能培养敏感度,提升自己的美学修养。 5、
剪辑时,有的画面用了太多的特效转场,看着不是很舒服,观众眼睛会感觉很累,有的转变也有些突兀。这是由于剪辑技术还不够熟练,对于一些特效的运用还不是很熟悉,还需多加练习。 6、
在美食节上主持人对四个同学的采访,有的同学说感觉很假,像是设计好的回答。而实际上不是,这主要是由于把四个人的回答放在了一块,缺乏了过程。原定计划没打算采访这么多同学,实拍时多采访了几个,主要是为了剪辑时好选择精彩一点的回答,可由于剪辑时的贪心,不会取舍,就都放了上去,谁知得到的效果是相反的。 7、
后期配音时,我们选了三个同学来做配音,效果一般,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解说词写得也不够好,主持人的一些串词也还有待改进。 我们的节目最后渲染了两次,第一次渲染出来我自己看了都不是很满意,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所以第二天上午又改了很多地方,后来再渲染就花了很多时间,但最后出来还是有许多可以改进并且在能力范围内的东西没有改。更是不可原谅的出现了一些硬伤,所以我建议,龙新通讯社是否能在各个板块成立一个审查小组,在成品做出来上传到网上前能够给审查小组看看,提出问题,再改进,至少要做到我们能力范围的最好再上传上网。有时自己做的东西看多了就看不出问题,需要旁人的提点。在电视台做出来的节目也是需要审核后才能播出的。 《龙新美食出动》节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设备问题,在拍摄片尾时,由于老师上课需要用摄像机,我们只能用单反拍。原本是想用同期声,拍出食堂内的感觉,但因为单反距离太远就听不到声音,我们只好用录音笔,可在最后剪辑时录音笔的文件丢失,原本拍的声音根本用不起,只好配音,出来的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在我们最初去拍马家巷时,摄影机拍出来的声音一直有杂音,刚开始不知道,原本可以了的东西只好重拍,浪费了不少时间。 最后配音时,可能是软件有问题,录出来的声音始终很小,配上音乐几乎听不到,为此也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很久。出来时还是只有左声道或者是右声道,效果不是很好。 2、
人员问题,我们这一小组的安排是电视这一块大三的有三个,大二两个,大一的四个,在分配时,考虑到电视做起来比较麻烦,从摄像到后期剪辑都是第一次尝试,没有多少人会,所以人相对比较多一点,但到最后要么是大一大二的有课、有会或者其它事情,要么就是叫他们做也不会,最后做的时候就几乎是大三的在做,大一大二只有小部分同学参与了。这样就没有形成一个团队,没有起到锻炼大家的效果。 龙新通讯社才刚刚起步,还谈不上节目的质量,不过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参与其中都可以学到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整个节目制作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间由于没有经验,或许会走不少弯路,例如有时我在剪辑时,忘记保存,突然软件出现问题,之前剪的都白辛苦了,又得从来,不过这也让自己成长了,辛苦一点就无所谓了。在电视这一板块,我们的设备和技术都还有很大的缺陷,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相信接下来的小组会做得更好。一组比一组好才是正常的。 第三期电视板块总结:陈凤霞 龙新报纸第三期总结 从10月12日正式准备到10月26日出报,期间历经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龙新报纸第三期最终杀青。总的说来,第三期报纸有可取之处,不足之处也存在,正所谓有缺陷才有进步,既不要沾沾自喜,也不要妄自菲薄。以下仅对第三期报纸做一个总结。 前期准备: 国庆前夕,整个第三组开集中开了一次会,讨论分组。总体上是采取民主的方式,哪些愿意做报纸,哪些愿意做电视、摄影或者广播,都是遵从大家的意愿。当然,也会采取调配的方式,使得每个版块的人数平衡,而且年级的构成也要合理。第三组共有大三人员8名,每两人负责一个版块,大一、大二的人员也差不多是平分。最终,参与报纸工作的人员共有8名,大三2名,大二4名,大一2名。分组完毕,便布置了任务,每个人结合近段时间发生的或者是即将发生的事件做一份策划,国庆假期结束后交到负责报纸的组长那里,再由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做出一份总的策划分发至各个组员那里,让他们了解报纸的主题。 10月12日,开始正式分配任务。按照版面来划分人员,每两个人负责一个版面。再根据要做的报纸的大小,给组员说明需要准备的内容的多少。我们最开始是按照四开四版的报纸大小来准备内容,也就是说四开四版的报纸,每版不算图片的话,纯文字应该是4000字左右,一幅图片可以抵500字。 版面划分: 根据龙新通讯社第一次常设机构会议的会议精神,我们按要求将版面固定了下来,第一版为时事新闻版,第二版为关注(专题)版,第三版为评论版,第四版为副刊版。每个版面具体的内容是什么,这里不再赘述。 再分享一下每个版面的基本构成:新闻版的基本思想是立足校内,辐射校外。也就是说校内和校外的比较大的新闻各选择一篇。再加上新闻短波和图片新闻两个栏目,也都是结合校内外的新闻热点,以达到新闻版内容丰富的目的;第二版就主要是由一篇小专题和图片撑起一个版;第三版的文章数控制在4篇左右,再配图,稿件基本上来自本专业的同学;第四版副刊则讲究题材多样,诗歌、散文、影评等都有,也是从周边的同学那里获取优秀的稿件,而且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栏目,比如说青春之歌、岁月感怀等。 经验教训: 1、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以至于排版时内容不够。我之前在给组员分配任务的时候,已经明确说明每个版面至少要多准备1-2篇的稿件,目的之一在于有些稿件不合适或者是触及到某些敏感问题时,可以有备审的稿件;目的之二则在于以防排版时的不时之需。但是,副刊和评论两个版面的稿件就只有几篇,没有备选的,以至于在排版的时候出现了临时筹稿的情况。 2、事先确定究竟要做多大的报纸,到排版时就按照事先确定的纸张大小排版。我们组之前准备的是四开大小的内容,但是排版的时候用的却是A2的纸,这也是我们内容缺乏的原因之一。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排版不是我们自己排的,是找了大四的一名学长帮忙,由于他比较忙,所以在排版上面过于粗糙,这点给后面组提个醒,在排版上面多注意一下。 3、在排版前最好自己设计好栏目和板式,要做哪些栏目,采用什么样的板式,哪块内容放在哪里,用什么样的字体,图片怎么放置,这些在排版前都要有一个计划,以免在排版的时候耽误时间。 4、图片和文字的内容要相符合,图片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80-200K的大小比较合适,另外,图片也要有备选,以备不时之需。 5、事先最好熟悉一下排版软件,由于是盗版的,所以很多功能都不能够实现,事先了解一下,以便在心里有个底,在做版面设计的时候也能够有迹可循。 6、注意细节的问题,比如错别字和词语的运用等问题,这点就需要大二和大三的同学把好关了。 第三期报纸板块总结:张钟 龙新光影第三期总结 根据学习的需要和老师的要求,我们于9月地成立了龙新光影第三期制作策划小组,小组有甘芳丽、方青卓、杨华、曾家明私人组成。根据第一组和二组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初步确立了作品的类型和整体布局。 10月初,我们确立了以支持学校日常工作的幕后工作者为主题的摄影主题。为此,我们讨论了采访对象,并明确了包括食堂、楼管、门卫、建设者以及“校车队”在内的广大采访对象。我们第三期龙新光影整体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期的重点即学校日常工作背后的工作者,一次弘扬奉献精神。第二部分是十月下旬的校运动会,主要目的在于体现当代大学生蓬勃的升级,为了进一步展现我们美丽的校园,本期龙新光影依旧在第三部分设立了西科光影栏目,最后一部分是“本月时政要闻回顾”目的在于扩大同学们的视野,了解国内外大事。 为了圆满完成龙新光影第三期的制作任务,我们对小组成员工作做了分工。具体分工如下:曾家明负责第三期的电子制作和编辑工作,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内容的拍摄其中主要是第一部分和地三部分,还有第四部分内容的选取和组织。甘芳丽负责运动会的摄影;杨芳负责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部分类容的拍摄;方青卓负责第二部分的拍摄。 有了明确的分工,龙新观影第三期的制作过程顺利了很多,但是要制作出合格的作品还需要我们小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为了拍好学校背后的工作者,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早上6:00就起床准备,而拍摄建筑工地有必须亲自走到后山工地,而最麻烦的应该要数运动会的而拍摄了,因为运动会项目繁多,必须不停的拍不停的往返于各个比赛场地才能做好拍摄工作。因此,本期龙新光影能够完成于全体成员的辛苦努力和积极合作时分不开的。 本期龙新光影的成果和经验有如下几点: 1、通过大家的合作我们培养了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 2、真实的拍摄过程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学校幕后工作者的艰辛以及生活的不易; 3、子啊拍摄过程中我们队摄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拍摄技巧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4、我们的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5、小组成员经过相互的交流和学习建立了深切的友谊,这是一个意外收获; 6、我们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有了跟多的了解,如同学们的努力、学校的漂亮等等。 本期龙新光影制作的不足和遗憾: 1、由于没有专业的指导,使得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有点摸不着北,甚至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电子杂志,最后只得自己下载一个软件现学,如果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多一些这方面的实际操作,对于我们的学习而言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2、大家一开始都不熟悉,因此工作的安排在开始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这一点需要很大的克服。 3、于前两组的衔接不紧密导致我们在开始结对显得有点茫然,要是有一个交流就诶段可能会好一些。 4、我们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学过这些电子杂志的制作突然让我们自己做显得有点赶鸭子上树。 5、有些场景的拍摄受相机性能的制约,没能很好的展现,对此我们觉得是一种遗憾。 6、有些成员是分团委和学生会的也有团学导报的,他们在运动会期间有自己部门的工作,因此在“工作”于学习中他们需要有个权衡,本人觉得所谓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本职工作——学习。 我们龙新光影第三期已经制作完成了,成果也上传到网上了,至于质量如何,我们不敢妄自评论,但是无论做的怎么样,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我们辛苦作出来的,我们会珍视自己的作品也会珍视期间的收获和不足,在次希望后来的各组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龙新光影第三期总结:曾家明 第三组广播总结 首先是广播的选题以及稿件撰写和审查 本期《龙新之声》广播的主题是亲情。之前开会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些讨论,暂时确定的广播的选题为小故事大道理。因为考虑到电视和报纸都会做新闻报道,所以广播这块就没有做播报新闻的打算。 在确定主题之后,就要着手去找素材。广播小组的同学在开会结束后分别找了一些文章,然后大家一起在网上讨论决定选用哪些文章。因为之前我们确定了一个大概的主题,所以找素材还是比较顺利的。在做之前,确定广播的选题是比较重要的。 找到素材后不能照本宣科,还要做些修改,字词句的斟酌,语法,以及符合广播稿的要求。就如课堂上老师所强调,广播稿需要多用短句,双音节词,尽量用平实一点、易懂的语句……但对稿件的处理,我一直觉得我们处理的不好,让我们认识到在汉语知识上的诸多欠缺。 当然素材也包括音乐的选择,音乐是对整个节目氛围的关键。
其次是录音。 播音员的普通话一定要比较标准,如果有北方的同学可以优先考虑一下。但北方的也有普通话不标准,都有一定的地方语言的困扰,比如我们的播音员是甘肃的,所以很多时候她会分不清an和ai的音,以及g这个后鼻音的掌握。当然,普通话只是一个条件,还有播音员的情感一定要到位。根据自己的选材,所要播报的内容情感和节奏的掌握是能不能抓住听众耳朵的条件之一,我们做的是感悟亲情的话题,一看就知道是很感性的题材, 播音员必须在录音前作充分的准备。就我们的经验觉得播音员能够从头到尾掌握整个儿节目最好,如果他仅仅是负责播音,那么抓个会认汉字的就可以胜任,所以节目在制作中认识到这点后,尽量的把责任往播音员身上倾斜了。 录音这方面由于条件限制,我们能用的就是手中的电脑、录音笔、mp3等。 录音的时候,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插上麦克风录,这样后期处理起来才比较方便。 最后是后期剪辑 选择一款编辑效果较好的音频处理软件,我们用的是Adobe Audition和Cool Edit,这两款软件的功能的差不多。 在后期剪辑音频的时候,需要掌握相关软件的一些使用技巧,这个是需要慢慢摸索的。我们自己很容易掌握文件音频的导入、导出,通常的上面两种软件或别的录音软件都有四条音轨,录制的时候一般只需两条音轨。 同样还涉及到去噪等问题,一般来说只要前期录制工作比较完美,剪辑就非常容易。 但是到后来我一直不满意的是,混缩的时候,音乐和节目原声,声音大小的控制,很恼人,我们就因许飞那首歌最后还重新录制。但前面的问题解决了,后面做出的节目在去噪后,播音员的声音变得很怪异,一直觉得很遗憾。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存好录音的源文件,如果混缩的效果不好还可以重新编辑,否则就有可能重新录制。 第三期广播板块总结:段永东、龚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