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2级硕士邓秋雨学术日志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6-6 12:56:36 | 只看该作者
5月29日
读康德《实用人类学》第三卷 论欲望能力 p200-213
1.欲求是一个主题通过有关某种自身力量的未来结果的观念,而对自身力量的自绝。通常的感情欲求叫做意向,欲望不把力量用来创造对象,这是希望。
2.不动心原则,斯多葛学派的道德原则,腰子啊理性还没有达到足够坚强之前,暂时的施以约束,即在内心向善的道德冲动之上,再加上活生生的生理刺激的冲动,以作为理性的临时代用品。(联想媒体从业者的“不动心原则”)

5月30日
读康德《实用人类学》第三卷 论欲望能力 p213-220
心灵通过思考而镇静的去承担危险是勇敢(理性+行动),内在感官的坚强是无畏,缺乏勇敢是怯懦,缺乏无畏是胆怯。英勇是合乎法律的勇敢。

5月31日
读康德《实用人类学》第三卷 论欲望能力 p220-230
情欲的划分:第一类是自然的意向的情欲,有自然意向和性的意向,两者都与激情相联。第二类是来自人类文化的意向的情欲,有荣誉癖、统治癖和拥有癖,与之相连的是对指向某些目标的格律的执着。

6月1日
读康德《实用人类学》第三卷 论欲望能力 p230-240
自然的善和道德的善是不能混淆的。反之,处在互相冲突中的过舒适生活的意向和道德的意向,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原则上的节制,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分在感性上、另一部分在道德的智性上有教养的人的总目的。

6月2日
做法规课程汇报准备,深度伪造侵权的讨论分析。

6月3日
读康德《实用人类学》第二部分 人类学的特性p242-255
此前是认识人的内心和外表的方式,此后是从外部来认识人的内心的方式。
首先是论个人的特性,包含天性、气质。天性在客观上指向欲望能力,在主观上指向在一个人呗另一个人所感染时那种愉快和不愉快的感情。气质从生理上分为身体的体质和脾性,从心理学上也作为灵魂(感情能力和欲望能力)的气质来考虑。
四种气质:多血质、忧郁质、胆汁质、黏液质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6-11 17:55:09 | 只看该作者
6月5日
读康德《实用人类学》第二部分 人类学的特性p255-267
1.真诚是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具有个性的唯一证明。
2.相面术生从个人的可见的面部形象,也就是从他内心的外部表现来做判断的技艺。可划分为面部形态、面容、习惯性的面部表情三类。

6月6日
读康德《实用人类学》第二部分 人类学的特性 性别 p268-279
做英语雅思阅读练习,准备期末考试

6月7日
回家打针,休息一天

6月8日
读康德《实用人类学》第二部分 人类学的特性 民族 p280-292
1. ⺠族,理解为结合在某个地域之中的人的群落,这些人构成为一个整体。当这个群落或者这个群落的一部分,由于共同的出身而自认为是统一于一个市⺠整体之中时,就叫做国⺠,那置身于这些法律之外的部分(即这个⺠族中野蛮的一群),则称为暴徒,他们的非法联合就是纠集,即一种把自己从一个国家公⺠的性质中排除出去的行为。

6月9日
1.读康德《实用人类学》第二部分 人类学的特性 种族、种类 p293-303
在有生命的地球居⺠中,人与其他一切自然存在的区别可表明为三种:利用事物的技术性素质(与意识相联结的机械性的素质),实用性素质(巧妙地利用别人达到他的目的),和在他本质之中的道德性素质(按照法则之下的自由原则来对待自己和别人)。这三个阶段之中的每一阶段本身就足以规定人的特征,将他从其他地球居⺠中区别开来。
2.复习英语期末

6月10日
一读康德《实用人类学》第二部分 人类学的特性 种类 p303-307
1.人的自我完善的能力:人具有一种自己创造自己的特性,因为他有能力根据他自己所采取的目的来使自己完善化,他因此可以作为天赋有理性能力的动物而自己把自己造成为一个理性的动物。
2.人类善的素质人为的提高到其规定性的最终目的,其最高程度就是公民状态。
二做英语阅读,练习作文。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6-19 15:33:22 | 只看该作者
6月12日
开组会,学习选题,继续准备英语考试,背作文模板、刷雅思阅读题。

6月13日
英语考试,寻找舆情报告分析事件。

6月14日
查阅资料,写舆情分析课程作业舆情报告。

6月15日
查阅资料,继续写舆情分析课程作业舆情报告。

6月16日
查阅资料,阅读媒介话语权、舆论引导相关主题文献,继续写舆情分析课程作业舆情报告。

6月17日
阅读严肃议题娱乐化相关主题文献,继续完善舆情分析课程作业舆情报告。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7-3 13:31:33 | 只看该作者
6月26日
阅读群体传播心理、网络舆情治理等相关文献,开始写舆情分析课程结课论文。

6月27日
继续写舆情分析课程结课论文。

6月28日
继续写舆情分析课程结课论文。

6月29日
继续写舆情分析课程结课论文。

6月30日
阅读《实用人类学》人类特性部分
人类特性是这样一种特性:他们(作为一个人类整体)被集体地看待,是那些个人相互继承与共存的一个群体,这些个人不能脱离共同的和平相处,但同时却不可避免地处在经常的相互对抗之中。这样,在出自他们本身的法律之下,他们相互强制着,结成一个经常面临分裂危险、但却向一个世界公⺠社会(世界主义)共同前进的联合体,他们由此就感到了自己本性的规定。

7月1日
收拾东西回家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9-11 20:53:57 | 只看该作者
9月1日
1.读论文作为“伦理禁忌”的价值中立原则的伦理省思
①韦价值中立原则:本质上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了追求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价值,而自觉地给自己施加的一种“伦理禁忌”:因为不能,所以不应在价值问题上做出理性判断,它是理性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伦理自律的表现。
②价值中立原则在其根本处即理性自身的价值问题上是不中立的,而这种起源于特殊伦理冲动的“伦理禁忌”原则最终导致的却是一种非道德的“高贵的虚无主义”。
2.奥本海默与科技伦理:现代科技的自由是相对且有限度的,超越限度所获得的将不是自由而可能是毁灭。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特别要看到科学技术后果的不确定性,防止掉入“科林克里奇困境”。

9月2日
读《蜜蜂的寓言》第一卷道德美德探源1-30
1.人类具有社会性,人类是一种自私而顽固的动物,建立社会治理人们需要让他们相信:克服私欲比放纵私欲给每个人带来的益处更多,照顾公众利益比照顾私人利益也要好。
2.利用人类的力量及弱点:再野蛮的人亦会为赞扬所陶醉,在卑劣的人亦不会容忍轻蔑。  
3.恶德与美德:恶德是一切不顾及公众的、用来满足私欲的东西,美德是人对抗自身天然冲动的表现。最先使人类克制私欲、扑灭自己最珍爱的天然性向的是精明政客的老练管理,道德和美德皆为逢迎骄傲的政治产物。

9月4日
读《蜜蜂的寓言》第一卷道德美德探源30-43
1.永远激励着每一位英雄的最难满足的渴望乃是对声誉的渴望。光荣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快乐,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做出了高尚的行为,便会在自恋中享受这种至乐,而他亦同时期待来自他人的喝彩。同时,骄傲并不能激励人达到最高程度的自我克制,美德即其回报,真正善良者仅让自己意识到这一点便满足了。
2.怜悯是与美德最为相似的、最令人亲近的弱点,怜悯是一种天性冲动,它既不顾及公众利益,亦不顾及我们自身的理性,仅仅是沉溺激情而已,怜悯既能导致善,亦可导致恶。

9月5日
读《论真实 不扯淡的智慧》1-40
斯宾诺莎“爱”与“喜悦”:“爱不外乎是伴随某个外部理由的喜悦”,“喜悦是把(个体)提升至更完美境界的激情体验”。(《伦理学》第三部分)
斯宾诺莎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本质属性,即每个个体中都有一种内在的冲动,去实现和维护着他的本质。因此上述“喜悦”指的是一种由身外的理由所引发的能力的增强,使该个体得以存活并实现其本质属性,喜悦即指人们能遵照自己的本性持续生活时那种活力充溢的感觉。

9月6日
读《论真实 不扯淡的智慧》40-60
斯宾诺莎“爱”与“真实”:如果人在体验到喜悦后意识到其身外的理由,即此人认定某人或某物为自己快乐的依托,那么他就爱上了这个身外的对象。
因此斯宾诺莎相信人们一定会珍爱真实,真是对于人们生存、自知和充分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9月7日
读《论真实 不扯淡的智慧》60-79
真实的实用性:效用是真实易于理解、难以忽视的一个特征,真实之所以具有工具性价值,乃是因为它们把握和传达了实际情况的本质,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能使我们明智行事。
真实的现实性:现实世界及其属性的真实存在,独立于我们一致的直接或间接的控制。

9月8日
阅读泛道德化相关论文,思考选题及提纲。

9月9日
列阅读书单,继续查询资料,思考选题及提纲。
16#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22:00:13 | 只看该作者
9月11日
读论文《虚拟数字时空中的传播形态与伦理法规》,数字分身、AI虚拟体等在虚拟数字时空中面临传播形态多元、时空脱域、交互“读心”和虚实关系模糊化等特性,对每一位具有主体意识的“数字体”给予平等的尊重和关怀,从内生机制中推动“与物为春”到“万物平等”,构建和谐而无限的数字时空,需要在“镜像现实—重组现实—艺术现实”这一数字化进程中逐步建立起普遍性的原则。

9月12日
读《论真实 不扯淡的智慧》80-117
我们对自己本体的认识产生于和整体上依赖于我们对独立于我们自身之外的现实的理解,即我们无法直接控制的事实和真实存在。基于此才能认识到自己是有别于其他事物的存在,才能阐述我们本体的特定本质。

9月13日
读跨主体性相关文献
主体性:一个具有认知主权和道德主权并具有自我意识的思想—行为终端,在理想状态下定义了人之为人的条件。主体间除了有交流、对话、合作和互相理解的正面性,还有冲突、对立、战争和互相误解的负面性,这意味着,主体间性既是桥梁也是鸿沟,主体间性形成了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却不能保证能够消除互相隔阂的他者性、异己性甚至敌对性。跨主体性是主体间性的解。

9月14日
读《蜜蜂的寓言》43-58
1.为社会的幸福与完善,我们主要应当隐瞒起来的激情是:贪欲、骄傲以及自私。
2.“羞怯”得三层含义:第一层为通常是其对象以贞洁而感到到自负;第二层用语言来讲是贞洁,要求原理污言秽语;第三层为杜绝一切使我们想到淫秽事物的姿势及行动。
3.荣誉的反面是耻辱,耻辱产生的效果亦往往被称为羞耻。荣誉之善与耻辱之恶虽是虚的,但耻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羞耻意味着一种激情,羞耻支配我们的理性;要消弭羞耻,就必须像消弭其他激情那样付出巨大努力,进行自我克制。

9月15日
阅读伦理期待相关文献,构思小论文提纲。

9月16日
继续构思小论文提纲。
17#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22:43:59 | 只看该作者
9月18日
查资料,完善小论文提纲。
读康德伦理自然状态和伦理共同体相关文献、书籍:人作为个体还具有道德完善的希望,它只能在灵魂不朽的公设中才具有可能性。康德在历史哲学中用类的延续取代灵魂不朽,类的延续达到的最终状态是类的道德的完善,也就是实现伦理共同体。

9月19日
开组会,提纲意见:
1.学术表达;2.从媒体契约精神角度;3.模仿期刊论文题目

9月20日
读契约主义伦理学相关文献
1.霍布斯契约主义:人主要是自利的,对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最佳策略的理性评估将导致他们采取道德行动(其中道德规范由共同利益最大化决定)并同意政府的权威。
2.康德契约主义:理性要求我们尊重人,这反过来又要求道德原则能够对每个人都是合理的。因此,个人不被认为是由自我利益驱动的,而是由公开证明每个人将被要求遵守的道德标准的承诺所驱动的。
3.社会契约的两个基本要素:初始状态和立契者的偏好。立契者潜在的特征包括两个部分:一,立契者几乎没有其他方向的欲望或偏好;二,立契者有与他人进行理性互动的能力。(对应到媒体层面)
4.契约主义也需要一些规则来指导协议的形成。由于它们先于契约,因此必然存在某种先验道德规范的来源,无论是自然的、理性的还是约定俗成的。通常规定的第一条规则是,在订立协议时不得存在强制或欺诈行为。第二条规则是,作为当事人的每个人都必须同意正义规则,这是契约内在的要求。

9月21日
读《伦理学的当代建构》契约主义及其发展177-200
契约主义认定,每位理性的行为个体均有具体的利益需求,能够为道德奠定一种比人的其他品性稳固得多的根基。如果道德以理性的自我利益为本原,则人们就拥有一种清晰而强烈的、令人信服的动机,来认可道德要求并遵守道德规范。

9月22日
整理思路,修改提纲

9月23日
看近期c刊论文题目,寻找提纲思路
18#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 16:12:37 | 只看该作者
9月25日
读契约主义相关论文,修改小论文第二版提纲

9月26日
1.整理老师意见,再次梳理提纲
2.读《蜜蜂的寓言》
个人的恶行对公众而言就是一种美德,奢侈腐化的社会享受极大的繁荣,而勤俭节约的社会将饱受经济萧条的折磨。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对此,应该从人的本性出发来寻找社会繁荣的根源,人生来就是一种自私的、难以驾驭的动物。不论在自然状态还是社会状态下,这种本性都是不变的。人类行为的动机均发端于利己心,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灭人类的这种自私本性。人人都是根据利己心行事,即便是道德的产生和维护也都有赖于人的这种本性。现实社会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才得以维持和发展的。

9月27日
读《麦克卢汉如是说》第一章
电子革命赋予教师的使命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洞见,它赋予学生的身份不再是消费者的身份,而是教学伙伴的关系,因为学生早已在课堂之外积累了大量信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媒介即讯息,所以社会靠集体行动开发出一种新媒介(比如印刷术、电报、照片和广播)时,他就赢得了表达新讯息的权力。

9月28日
读《麦克卢汉如是说》第二章
新的电视一代的特征是对深度的关怀,包括对内外深度的关怀,是渴望永恒和稳定。电影观众是摄影机,是观察世界的贪婪的眼睛;相反,电视观众却成了屏幕。与电影同行的是外向一代疯狂的名言:“我要告诉世界。”电视来临之后,我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世界,世人的目的是追逐时尚,倾向于深度卷入,也就是追求意识和清晰度。

9月29日
放假,收拾东西回家
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6 17:41:33 | 只看该作者
10月9日
读相关论文,修改小论文提纲

10月10日
开组会,修改提纲

10月11日
根据老师新的意见继续修改提纲

10月12日
读《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1.在追问可以怎样回答苏格拉底问题之际,哲学将决定它自身在回答中的位置。这不是循环而是推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待哲学,哲学都是从它可以且应该提出的问题出发的,这此问题问的是我们有哪些可能的途径来发现怎样过上最好的生活;从这些问题出发,在探问的过程中,它逐渐看到它自身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为这种发现提供助益。
2. “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此中蕴含的意味是,某种重要的或有用的东西是可以一般地对任何一个人说的,而这叉意味着可以说出某种一般的东西,这种东西涵盖或塑造所有个体性的志向,即每个人自问“我该怎样生活”之际有可能用来回应的志向。

10月13日
读《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人必须思考的是人的整个一生,这个想法对我们中的某些人也许不像对苏格拉底那么势所必然。但他的问题的确至今仍在把一项要求压到反思上:从整个一生来反思人的生活,从所有方面来反思,把反思贯彻到终了,即使我们不再像希腊人那样极其看重一生是怎样结束的。

10月14日
读《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康德以及那此受他影响的论者认为,一切真正的道德考虑归根到底在深层面上依据于行为者的意志。人们不能只因为我在社会中的位置,例如事实上我是具体谁的孩子,要求我以某种方式行为一如果这里的要求是道德要求而不只是反映某种心理上的强制或社会的、法律的制裁。以道德方式行为是以自主方式行为,而不是社会压力的结果。这在相当程度上镜映出道德这个子系统特有的关切。
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19:12:16 | 只看该作者
10月23日
1.新华社实习,参加2023江北嘴新金融峰会。
2.读《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苏格拉底问题是道德哲学的最佳起步之处,相比于“职责(duty)”“善”“幸福”而言。【25】“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格式是无人称的,把问题从自我的关切引开,而是关于生活方式的发问,关乎人的整个一生。非个人语词不仅对当事人沉默,而且也对各种考量完全非委身的,因而有很大的好处。
但有些哲学家认为不能从这个普遍或非直接的现实问题开始,因为“我应该怎么办”“我怎样才能过上最好的生活”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事是含混多义的,同时包含道德含义和非道德含义。【25-26】

10月24日
1.新华社实习,参加2023江北嘴新金融峰会。


10月25日
读《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道德考量与道德哲学、伦理考虑与伦理学【36】
两者区别:
①        起源:“道德的”是拉丁语,“伦理的”是希腊语,都意指性向或习俗。不过拉丁词源的“道德”强调社会期待这层含义,而希腊词源的“伦理”更偏重个体品质。
②        现在:随着发展,“道德”具有更独特鲜明的内容,可被理解为伦理的一种特殊发展,强调特定的伦理观念,发展出特殊的概念。因此作者用伦理表示广义道德哲学;而道德表示狭窄的体系。【36】
③        道德的特殊系统界线鲜明(“道德”含义和“非道德”含义),而伦理没有这些预设,我们能看到落入伦理概念范围内的考量,其中一个考量是义务(与承诺、责任相关)。多数义务并非自愿获致。

10月26日
读《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义务和职责是向后看或向侧看,审思的是怎么做。
另一种伦理考量则向前看,注重行为的结果,衡量何为最好,这是福利主义或功利主义的领域。摩尔(E.G.Moore)就认为向前看的考量是基本的,不过允许更广泛的事物算为后果(例如友谊和对美的感知)。
第三种考量呈现行为为伦理相关的,行为的宽泛的伦理品质。紧密相关的是各种德性,即伦理上值得赞赏的人格倾向。有些值得赞赏的个人特质不算为德性,譬如“性的吸引力”;德性包含欲望和动机方面的特性样式。德性概念是道德哲学中的传统概念,不过淡出了一阵。一个重要之点:德性术语自身不在伦理考量中出现。【40】

10月27日
读《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第三章 基础:良好生活
1、柏拉图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幅自我图画:如果人们正确地理解他们是什么,他们将看到,公正的生活并非外在于自我的善好,而是他们凡理性地行为就必定会去追求的目标。——无论谁,无论境况如何,秉持公正对他而言都是理性的。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如果去求取一种生活或成为一种人是理性的,那么所求取的东西就一定会造就一种让人满意的状态:良好生活。
2、苏格拉底认为不可毁灭的非物质灵魂才是一个人的真实所是,灵魂不可能被伤害,所以善好之人无可伤害。——相信单靠哲学就可以导向良好生活。
亚里士多德尝试把伦理学建立在良好生活和值得去过的生活的考虑之上。——人不是非物质的灵魂,人本质上是具身的,而且本质上过着一种社会生活。

10月28日
读《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第五章 伦理学理论的类型
1、契约主义与功效主义
契约主义:道德思考涉及的是人们在非无知、非强制的情况下,能够达成哪些协议。——契约主义的道德选民是你可以设想要向之证明你行为合理性的人众,他们是其他道德行为者。
功效主义:把个人福利是做伦理思考的基础。——功效主义的道德选民由所有有能力感受到苦乐的受造物组成。
2、不能仅仅因为他们若身处某种处境就会认为它是可接受的,于是就把这种处境视为可接受的。——即便大多数奴隶过得很满意,也不构成选择奴隶制的基础。
对种族主义来说,问题在于其本身就是不可接受的,种族主义本身不能是一项考虑,而不在于其功效问题。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