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级博士付莎莎学术日志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5:13:25 | 只看该作者
5月15日
周一开会,阅读老师新书《媒体道德哲学》。
媒体人的道德责任不仅体现在工作当中,日常生活也因职业属性而需担负起额外的道德义务,这种约束力内化至个人的一言一行,体现媒体人身份的特殊性。

5月16日
查找社交APP材料,了解国内外社交APP准入许可。

5月17日
读到,“限制造成的困窘是社会组织的一般特征。维持虚幻接受正视许多人在某种程度上被要求接受的一种限制。”虚幻接受是现实不可得境遇下的自我调试,社会高压之下,个人寻求自我认同和满足。

5月18日
思考论文选题,阅读近期期刊选题和论文。

5月19日
读到,“只是在旧的参照系内做新的定位,是他对他以前作为局外人时所了解到的东西渐渐习以为常了。”媒介涵化作用下,人的信息接收影响个人认知,这种认知是被他人选择决定,自我信息选择能力成为算法推荐下的奢侈品。新的媒介环境下,信息判断力对个人发展而言具有前瞻性。

5月20日
看到,韩国电影《寄生虫》里说:“不是因为善良才有钱,而是因为有钱才善良。金钱是最好的熨斗,熨平一切生活的皱纹。”人的品德像是被环境所塑造,在生存之外,再谈自我,生存面前,一切都是求生的本能,而人之本能,本身便具有兽性。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20:56:06 | 只看该作者
5月21日
1.整理调查报告问卷
2.整理读书笔记

5月22日
阅读费希特的伦理思想,如费希特所理解的,哲学的任务是基于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的自愿抽象,人为地再次创造(类似于“骨骼的”)日常生活与科学的对象。其成功的最终标准是它不否认普通人的视角,但却可以对其成功加以解释和证实。

5月23日
1.了解1-3月四大刊论文选题,选取部分文献阅读。
2.阅读有感,“融合新闻学”作为技术和新闻结合的新科目,对传统新闻传播布局有一定影响,但其本身的偏向性暂未厘清,有待时间的检验。

5月24日
准备博士期中考试

5月25日
阅读,费希特对“非我”的认识中提及,使直观概念化就是要规定它,这意味着要将它与其他东西相对照,这些其他东西是落在使用与它之上的概念之外的。“不管被规定的是什么,一切规定都要通过对立产生。”这种说法有些二元对立的意思?不是你、便是我的说法,不够审慎。

5月26日
修改完善论文

5月27日
继续修改论文。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21:03:47 | 只看该作者
5月21日
1.整理调查报告问卷
2.整理读书笔记

5月22日
阅读费希特的伦理思想,如费希特所理解的,哲学的任务是基于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的自愿抽象,人为地再次创造(类似于“骨骼的”)日常生活与科学的对象。其成功的最终标准是它不否认普通人的视角,但却可以对其成功加以解释和证实。

5月23日
1.了解1-3月四大刊论文选题,选取部分文献阅读。
2.阅读有感,“融合新闻学”作为技术和新闻结合的新科目,对传统新闻传播布局有一定影响,但其本身的偏向性暂未厘清,有待时间的检验。

5月24日
准备博士期中考试

5月25日
阅读,费希特对“非我”的认识中提及,使直观概念化就是要规定它,这意味着要将它与其他东西相对照,这些其他东西是落在使用与它之上的概念之外的。“不管被规定的是什么,一切规定都要通过对立产生。”这种说法有些二元对立的意思?不是你、便是我的说法,不够审慎。

5月26日
修改完善论文

5月27日
继续修改论文。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6-6 13:01:13 | 只看该作者
5月29日
组会,同辈相长,学习借鉴学妹的语言表达,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字输出。目前,自己的语言表达已形成一定思维定式,需要调整和反思。
修改论文

5月30日
改论文

5月31日
改论文
博士开题汇报听取,了解开题的组成部分,需注意标题的文学化问题。

6月1日
改论文
阅读,费希特的体系是奠基在他所谓的“公设”(postulates)基础上的。
这一对“公设”的理解包含了三个基本的费希特式论题:第一,理论方面的认同是与实践活动相联系的;第二,在这一相互依赖中,时间的东西占据优先性;第三,哲学如同自我意识本身,根本上包含一种对话式呼吁和回应。

6月2日
修改论文

6月3日
改论文
修改简历
思考毕业论文选题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6-11 16:20:41 | 只看该作者
6月5日
读书,我们对自由的追求是为了不使我们物化,或者是为了不使我们为他者物化。自由的交互主体性意味着我们同样不能将他者物化,在我们理性的慎思中,必须将其他理性存在者总是视为同伴,而绝不只是作为慎思的客体。

6月6日
搜索文献,了解AIGC资讯。

6月7日
整理笔记,思考选题。

6月8日
完善问卷,为项目结项做准备。

6月9日
修改论文,与项目相结合。

6月10日
继续修改论文。
阅读,整理笔记。费希特认为,“我现在完全相信人的自由,并且完全意识到,只有当预设了自由之后,义务、德性和道德才成为可能。”这种预设是一种信念的指引,没有信念的指引,行动缺乏方向感,智能技术的方向感和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偏离,是AIGC发展过程中是的重要问题。
16#
 楼主| 发表于 2023-6-19 14:49:35 | 只看该作者
6月12日
开组会,观看同学们的学习日志。
阅读文献,有学者指出数字美颜复原的身体是漂浮的、游移的, 类似德勒兹意义上的 “无器官的身体”。它不止是脱离了坚实的生物性基础,从年龄、容貌、性别等外形特征中抽离出来;而且,它是缺乏组织原则和稳固性的,甚或说是散乱的、零碎的,也是灵活的、多变的。数字美颜对形象的呈现被视作随意的”制造活动“,这背后忽略了数字美颜依旧具有现实参考性。
6月13日
开党会,处理事务性工作。

6月14日
阅读文献,对于美颜的思考,不少研究将其和女性紧密连接,认为是一种人对身体的控制。这种控制的背后,显示出个人的容貌焦虑和社会带来的压力。美颜伦理需要更多地关注到这一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

6月15日
修改完善论文。思辨性文章中逻辑的顺畅性是重点,在大众认可的推导逻辑之余,进行细节部分的创新才符合”规范“。

6月16日
修改完善论文。
思考论文选题。“短视频博主美颜的伦理讨论”用短视频博主这一称呼是否合适?短视频博主和短视频用户间存在差异,博主具有商业价值,用户意义则更广泛,需要更加明确研究对象。

6月17日
修改完善论文。
17#
 楼主| 发表于 2023-6-28 11:39:44 | 只看该作者
6月19日
修改完善论文,外审专家和编辑老师看待论文的方式存在差异,需要对文章语言、观点整体上的细化,而不是就问题改问题。

6月20日
整理读书笔记,费希特指出我们接近这个世界的先验条件乃是社会性条件。余华在对作品《活着》的解说里面提到,人的意义是由自己赋予,而不是他人评价的。两个观念之间都包含着对个体主体性的强调,是人的行动赋予了事情意义,这种行为本身是具有先验性的,但结果是不可控的。

6月21日
修改完善论文,阅读《重返灰色地带》,把连续与断裂的概念作为补充,完善论文在逻辑上的跳跃性。

6月22日
修改完善论文。

6月23日
修改完善论文。

6月24日
阅读李泽厚的《美学四讲》,思考美颜伦理提纲,并思考毕业论文方向。
18#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20:00:37 | 只看该作者
6月26日
1.阅读《美学四讲》。审美和伦理都属于非定义的领域,两者之间存在共同性。以审美的目光看待事件和以伦理的眼光看待某一事物,都是对这一事物进行价值判断,美与丑、善与恶相类似。只不过,伦理尤其道德约束性,而审美的高低则是个体间的较量。不论道德还是审美,都有相应的体系和客观标准,绝非完全意义上的主观判断。
2.继续修改完善提纲。
3.思考论文选题。

6月27日
阅读美颜相关文献,“高速读图”环境对个人的美颜行为造成影响,人们习惯于新鲜感和较大的视觉冲击感。诚如,“没有美好的外表,谁来了解你内心的美好”这一网络语的表达,美颜的背后是社会环境对个体差异性的排斥,过度美颜意味着自我的压抑和畸形化。
 
6月28日
修改论文,试图将虚拟偶像与青少年成长相结合,探讨这一媒介技术背后的社会价值。
 
6月29日
继续阅读《美学四讲》,哲学层面而言,“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但哲学是大众的,哲学美学恰恰不是专门化的美学,因为哲学并不就是科学,也不只是分析语言,它主要是去探求人生的真理或人生的诗意。基于此,哲学是抽象行的,而研究问题应该是具体的,这样的矛盾之下,应用伦理的研究规范和体系应该如何去理解?
 
6月30日
继续阅读《美学四讲》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部分,这一部分其实回答了关于应用伦理研究的问题。“人如果不盲目地作为生物的自然族类存在,便该存在在自我意识中,也就是存在对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之中。只有理解和解释了自己的存在,自己也才真正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也应如此”。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实践的,是将思想作为一种理解现实问题的工具或视角,以此解答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7月1日
阅读《美学四讲》关于自然美的争议部分。就美的本质来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李泽厚在“美学三难题”中谈及,“在自然美问题上,我觉得各派美学馆暴露得最为鲜明。因为在这里,没得客观性与社会性似乎很难统一。……不是认为自然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朱光潜),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蔡仪)”。李泽厚认为这两者作为哲学都行不通,只有认为自然美的本质仍然来自客观的生活、实践,才是正确的道路。
19#
 楼主| 发表于 2023-9-4 10:57:02 | 只看该作者
2023.9.1
阅读《判断力批判》,书中简单概述了康德的哲学体系,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再到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是建立在实践理性的基础上的。实践理性中提取出纯粹实践理性来规定它的规律,这里的规律即自律。自律是自己给自己立法的规律。

2023.9.2
持续阅读,“你要做个道德的人,你就必须不考虑人的幸福,人的欲望,人的感性的需求,你要为道德而道德”。康德对于道德目的的要求,类似于孔子的“圣人”更多是行为的圣,而非目的的圣。康德对道德的评判标准使之与世俗价值对立起来,但这种道德门槛太高,可能并不具备普世意义。

2023.9.3
持续阅读《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本来没有先天原则,它的先天原则是从知性那里借来的。它是把知性的那些范畴的先天原则,运用到那些具体的场合之下的一种技巧。”作为技巧是不能教的,是不能从老师那里获得的。这也是人的区隔原因之一,但教育的功用就是尽力弥补这种先天性的内容,而不是一味放任天赋对人的决定作用。
20#
 楼主| 发表于 2023-9-11 09:13:24 | 只看该作者
2023.9.4
阅读《判断力批判》目的论判断力属于认识领域,目的论,有机体,机械论和目的论的关系,这些方面比较逻辑上一贯。他不像审美。审美都是很具体的、很感性的,是非逻辑性的,而且康德自己的审美趣味又不很高,所以在这方面他预先为自己做一些辩护。

2023.9.5
开组会,会议要点:
1.一个人找两场伦理学及其相关的视频讲座,后面和大家进行分享。
2.读书,读伦理学专著和心理学、法律相关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
3.读书要对出版社进行一定程度的筛选,比如商务印书馆,上海出版社(丛书)。

2023.9.6
修改论文提纲,注重新闻传播与章节目录的结合。

2023.9.7
阅读,凡是在判断力能够从自身取得自然物对不可知的超感性东西的关系的某种原则、并且也必须只是着眼于他自身而运用这原则于自然知识上的地方。也就是说,在对自然界进行逻辑判断的时候,还有一些地方,就是在判断力能够从自身去的“自然物对不可知的超感性东西的关系”就是说,自然物本身不可以把它看做是对一个物自体的关系,即对超越感性东西的关系;但我在自然界里面,我可以“看出”自然物对超感性的东西有某种关系。比如我看出自然物有种趋向于上帝的关系。凡是,盼复太长在进行这种判断的时候,在判断自然物对上帝的关系的时候,它是着眼于判断力“自身的运用”,二八这个原则运用与自然知识上面。就是说,这些自然物在自然知识的总体上,好像都趋向一个目的。

它表明,一个超感性的东西,是自然界和超感性的东西发生关系的产物。

2023.9.8
阅读,目的论判断力就是要通过审美判断力才能跟情感直接联系起来。那么,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审美判断力如何能够跟情感直接联系起来。这种关系正式判断力的原则中那神秘难解之处,它使得在批判中为这种能力划分出一个特殊部门成为必要,对于世界的一种评判,它和愉快不愉快的情感之间这样一种关系是最难解释的。如何能够解释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如何可能,单凭目的论判断力是不可行的。只有审美判断力批判才能说明如何可能由自然界引起一种普遍的情感,而这时最困难的地方。

2023.9.9
修改论文格式,并制作会议PP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