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71#
发表于 2014-1-18 13:10: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共和国裁缝
以第二题为例吧,16位数开14次方有多难呢,一分钟你就会。就是13这个两位数开14次方乘10。后面的14位无论怎么变,结果都是12.0。理科生不服来辩。。

@共和国裁缝
看了很多关于中国雨人的采访,坚定了我的判断,他是十几年背出来的。四位数加四位数,他需要算两分钟,他可以迅速说出2的80次方,却不会算2的81次方。他的小本子也泄漏了他只会自己用计算器按过的数字。他可能掌握了一些数学算法和规律。但这是最强大脑,不是感动中国。江苏卫视在造神而已。

(8)|
轉發(35)
|
評論(39)

今天 11:20來自三星Galaxy Note II


(2)|
轉發(2)|
收藏|
評論(1)

10分鐘前
來自三星Galaxy Note II


172#
发表于 2014-1-24 12:15: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央视春晚剧组谴责记者泄密:违背职业操守放弃底线


央视马年春晚剧组声明


       人民网1月24日电(记者 宋心蕊)昨晚,央视马年春晚剧组在官网微博发布一份声明,谴责《沈阳晚报》记者张宁在23日的一篇春晚报道中捏造不实信息,并曝光了部分语言类节目的“包袱”。声明中指出“此举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和媒体职业操守,春晚剧组对其放弃职业底线、无视职业责任感的行为深表遗憾并强烈谴责”

  声明全文如下:

  《沈阳晚报》记者张宁于1月23日发表文章,报道了诸多不实消息,文中还刻意曝光了部分语言节目的台词“包袱”,对春晚的筹办和演员的创作热情造成了极大伤害,产生了恶劣影响。这些本应在除夕夜送给观众的欢乐与惊喜,是无数编剧、导演和演员们苦心编创、费尽心血的智慧结晶,却因恶意剧透而导致破坏了预期效果,使编创人员的努力付之东流。此举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和媒体职业操守,春晚剧组对其放弃职业底线、无视职业责任感的行为深表遗憾并强烈谴责。附《沈阳晚报》1月23日报道
春晚昨日第三次带妆彩排:赵本山撂狠话:实在不行我现排小品上!
http://media.sohu.com/20140124/n394097949.shtml


173#
发表于 2014-1-27 18:20: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君超
媒介批评的好教材。是有必要的。//@宪阁微观: //@静娅:
25岁了,还把影视当现实?

@闾丘露薇
这条新闻看了有点哭笑不得。了解点陌生地方的法律还是有好处的。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66)|
轉發(686)
|
評論(496)

今天 15:04來自iPhone 5s


|
轉發(1)|
收藏|
評論(1)

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174#
发表于 2014-2-6 10:47: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安倍批判《朝日新闻》 称其宗旨系打倒现政权

2014-02-06 08:54: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4人参与

中新网2月6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2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对《朝日新闻》展开激烈批判,认为它是以打倒安倍政权为宗旨的。

安倍领导联合执政党,凭借占据过半数议席的优势,曾在国会强行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引起各在野党和日本知识阶层的强烈反对和批判。对此,《朝日新闻》也坚持反对立场,对安倍政权展开批判。


《朝日新闻》的立场和批判态势引起安倍的强烈不满,他在5日的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表示:“这几个月的议论报道,到底是不是正确?如果进行认真研究的话极有意义。”

安倍进而点名指出:“听说《朝日新闻》是以打倒安倍政权为宗旨,我是抱着这样的认识在读这份报纸。”

日本首相对于主流媒体进行点名批判,是极为罕见的事。日本新闻网分析称,这是因为安倍得到较高的支持率,并且有《产经新闻》和《读卖新闻》等媒体为其护航,因此他并不惧怕老牌的《朝日新闻》对他的挑战。

(原标题:安倍激烈批判《朝日新闻》 称其宗旨系打倒现政权)

http://world.163.com/14/0206/09/9KD0E1OB00014JB6.html
175#
发表于 2014-2-6 11:40: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挖挖聚焦
雾霾天气从北京发端,进而点状全国,春节期间更是席卷华北地区。有媒体居然再次老调重提,认为雾霾和燃放鞭炮有直接关系!!这绝不是无知,而是官媒的无耻引导。童年回忆里,小伙伴们谁不是顶着满天星斗放鞭炮?!那时的雾霾呢?而今的星星呢?!给政策性污染找折,龌龊!@大尸凶的漫画 @高会民


  • (77)

(22)| 轉發(286) | 評論(46)
今天 10:05來自iPhone客户端

176#
发表于 2014-2-6 13:05: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亮冰娜无穷动
不仅不要脸,而且无耻。 //@老-铁锤:臭不要脸的!要形象别出事故啊!

@海天乐遨游
【媒体关于新舟客机事故报道不可重蹈高铁复辙】中国一些媒体以自我贬低、自我抹黑方式己为中国制造的品牌与形象栽了很多刺,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希望中国媒体对有中国制造“名片”之称的高铁、国产客机的发展也要“多栽花,不栽刺”,应客观报道,而不是恶意炒作。(环球网) http://t.cn/8Faknk8

| 轉發(2) | 評論(1)
34分鐘前來自分享按钮


(1)| 轉發| 收藏| 評論
29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  檢舉



177#
发表于 2014-2-8 23:33: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潘洪其
汉堡包也是包子,呵呵//@皇家dallas: 转发微博

@北京青年报
#晚安#【高官何时不“偶遇”】南京市长缪瑞林和市民一起挤公交,售票员认出市长后很紧张。高官走近群众体察民情,为市民“偶遇”,这类故事近来多见,且有媒体跟随报道,可知不全都是“偶遇”。国外一些城市,市长每天以市民身份挤公交地铁、吃汉堡包薯条,不亦乐乎。晚安。by@北京青年报 @潘洪其


  • (4)


(3)| 轉發(12) | 評論(4)
32分鐘前來自皮皮时光机

| 轉發(1)| 收藏| 評論(1)
2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178#
发表于 2014-2-12 16:08: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灰了个机FJ
请问羊城晚报的摄影记者是如何拍出这张清晰、主旨明确的“突击检查”图的?突击破门而入难道没有声音?外加刺眼的闪光灯,床上的嫖客、“小姐”还这么淡定,毫无惊慌失措之感,是“小姐”敬业素质高、嫖客太爽以致忘我么?另:这持枪的警察姿势摆的也太标准了吧!@羊城晚报
@传媒老王
@果壳网
@于建嵘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5)
|
評論(2)

60分鐘前來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4-2-14 23:44: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黎勇01
//@深圳村樵:
@央视新闻
//@律师王学明://@三毛说法:

@黑龙江发布
@黑龙江公安

@梁本道
震惊!!!哈尔滨的领导们在零下20来度的酷寒身着短袖去扫黄??!真不愧是党的好干部!!这是做秀呢还是假新闻呢???请央视记者开着5.7排量无牌越野车前去采访!!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1)|
轉發(160)
|
評論(33)

29分鐘前來自UC浏览器


|
轉發|
收藏|
評論

7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还有1条对原微博的转发





草根播报_
//@凤凰南都:开春大戏!领导又穿帮了
|
轉發(3)|
收藏|
評論(2)

18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180#
发表于 2014-2-15 12:23: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人民日报批部分媒体对扫黄调侃揶揄:背弃责任

    这几天,东莞扫黄赢得群众称道,却也在少数媒体那里遭遇了无厘头的舆论反弹。这让不少读者很是不解:黄赌毒从来都是挑战文明底线的社会毒瘤,为何有的媒体却似乎对它充满同情,反而对扫黄打非极尽调侃揶揄之能事?  东莞扫黄,无论是以国家法律衡量,还是同公序良俗对表,是非曲直、美丑善恶都彰然若显。不管出于怎样的动机,对它的曲解和过度消费,从主观上讲都是善恶不辨、是非不分,从客观上看则是唐突底线、消解共识。无视扫黄打非的社会意义,在"娱乐至死"中制造舆论狂欢,不仅造成莫须有的价值混乱,更让一些媒体自身陷入公信力危机。
  尽管相关报道在细节和手法上尚有可商榷之处,但履行媒体曝光色情、监督治理的职责,这一点无可厚非。事实上,面对网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面对有些网民剑走偏锋的情绪,媒体更应反思:是不顾社会后果、漠视公共利益、一味迎合偏激情绪,还是在鱼龙混杂中去伪存真、在众声喧哗中激浊扬清?在价值多元的社会转型期,媒体将何以自处,才能肩负社会责任、不负公众期待?
  越是在海量信息、多元声音混杂的环境中,公众对主流价值和权威声音的倚赖和从属感越强。研究显示,70%的人会利用传统媒体验证网络信息的准确性。正因如此,现代国家都承认,大众传媒是维持社会认同最重要的载体,对舆论走向负有最重要的责任。身处社会转型期,面对观点百舸争流、表达千帆竞发,媒体更应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做法律底线的守护者、主流价值的弘扬者、社会共识的缔结者,传播事实真相,而不是夸张炒作;彰显主流价值,而不是割裂社会共识;引导社会舆论,而不是迎合偏激情绪。如果一味充当网络搅拌器,放大错误判断、传播糊涂逻辑,无疑是对其社会职责的背弃。具体到东莞扫黄,过度娱乐化、一味偏激化,模糊了对色情行业的基本判断,更遑论树立文明共识?一路狂欢的尽头,是媒体责任与社会心态的共同沉沦。
  即便是标榜"新闻无禁区"的西方国家,也同样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像他一样卑劣的民众。"试想,为了"眼球效应",就不惜迎合偏激情绪,奉行"娱乐至死",在这样的行为方式下,对话让位于对立、理性匍匐于情绪、建构屈从于解构,媒体如何能够守护文明底线、传递社会正能量?尤其在网络时代,媒体一言不慎,就可能启动舆论的"核按钮",怎能不珍视自身的话语权和责任感?
  有人这样描述媒体的社会责任:"当社会哭时,不让大家哭得更伤心;当社会笑时,不让大家笑得太狂妄"。换句话说,媒体是社会舆论的稳定器,也是社会心态的导航仪。东莞扫黄的舆论风潮,同样是一个共同反思的契机——媒体牢记职责、敬畏真理,公共舆论才会少一些噪音杂音,社会心态就会多一些理性平和。
                                                                                                            原标题:人民日报批部分媒体对扫黄调侃揶揄:背弃责任

http://media.sohu.com/20140215/n395047767.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