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生态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71#
发表于 2016-5-13 11:24:45 | 只看该作者
纸媒上市公司路在何方:6家报社采编费大缩水,最高减近20%

zzzzzz 2016年5月13日
今年以来,喜欢看报的杭州市民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他们平时阅读的都市类报纸,正变得越来越薄了,问投递员又不知道为什么。如今,终于有了一个官方说法—采编费减少了!

都市类媒体降幅高于党报

5月11日,掌控杭州6家纸媒经营权的华媒控股(000607)发布了一纸通告,即该公司下属6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拟分别签署《收入分成协议》之补充协议,同意就原《收入分成协议》签订补充协议。协议约定,自今年1月1日起,每年固定采编费用进行调整,最高降幅近20%。


资料图

从调整情况来看,党报类和都市类的调整幅度不同:其中党报类媒体降副约5-10%,譬如杭报集团为4.55%;都市类媒体降幅约10-20%,譬如每日商报为18.6%。

作为协议的当事方,华媒控股对证券时报·莲花财经(ID:lianhuacaijing)记者称,“协议概况起来就是,公司现在给几家媒体的钱少了,至于他们内部怎么支配这部分资金,这就跟上市公司没有关系了。”

采编费降了,是否意味着记者们的待遇降低了呢?今日,证券时报·莲花财经(ID:lianhuacaijing)记者联系了几位杭州媒体同行,得到的答案几乎相似,“降薪没听说过,今年的待遇也没有变化。倒是现在的报纸越来越难做了,版面越来越少。譬如说都市快报的副刊,从今年开始,就经常时断时续”。

面对上述同行的回答,一位业界人士感慨,“既然减少了版面的数量,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原来的那些编辑队伍怎么安排,难道要裁员吗?”



资料图

报纸的版面变薄了,自然会影响到广告收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述6家杭州纸媒的经营性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以华媒控股的利润贡献大户都市快报和杭州日报的经营性资产为例。去年,前者的净利润近8000万元,而今年一季度盈利不足400万元。杭州日报也同样如此,去年净利润近6000万元,而今年一季度还出现了亏损。

联想上述媒体的江湖地位,也许你会为之叹息。年报显示,2015年,华媒控股运营的杭州日报继续荣膺“中国党报品牌10强”。都市快报、杭州日报公众号排入全国主要综合性日报公号排行前十。

报业类上市公司业绩分化

杭州报业环境尚且如此,其他报业类上市公司又会怎样呢?

根据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指标,6家报业类上市公司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华闻传媒和浙报传媒,今年一季度,二者的收入分别达到7.5亿元和6.7亿元,净利润分别均超过了1.7亿元。而处于第二梯队的新华传媒、华媒控股、粤传媒和博瑞传播,营业收入在2-3亿元,净利润均呈负增长,粤传媒甚至还出现了5054.76万元的亏损。



资料图

多数公司净利负增长,主要系行业整体环境所致。如今,传媒行业竞争格局持续复杂和激烈,平面媒体正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报纸广告投放降幅高达35.4%,这势必会对相关公司的运营形成较大压力。

报纸类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分化,归咎于相关公司转型。以华媒控股的同城兄弟浙报传媒为例,尽管二者同处杭州,但如今的处境却“冰火两重天”。浙报传媒一季度盈利近1.7亿元,而华媒控股却亏损约1500万元。

纸媒出身的浙报传媒,如今已摆脱了对纸媒依赖,这从2015年财报便可以发现。去年,浙报传媒17.98%净利增幅虽说不高,但也有喜人的一面。该公司早些年布局的游戏竞技业务发力,其中边锋和浩方实现净利润4.02亿元,占公司利润比例达45%。

新媒体的巨大冲击,正迫使传统媒体加速转型。今年3月,上述裁减采编费的华媒控股发布增发预案,拟以5.2亿元现金收购中教未来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从而进军职业教育领域。

当然,转型能否成功取决相关公司资本运作能力。在转型的这条路上,粤传媒就走得不太顺利,该公司三年前的一次转型式的收购,如今却成了公司业绩的拖累。2015年,曾经的并购标的香榭丽传媒,不仅未能实现6870万元的净利润承诺,反而出现了3.74亿元亏损。受此影响,去年公司亏损高达4.45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网)
172#
发表于 2016-6-2 23:14: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华社记者讲述与官员打交道:一些地方官把记者当“家奴”
2016-06-02 15:59:00 来源: 澎湃新闻网(上海) 0分享到:
(原标题:新华社记者讲述与官员打交道:一些地方官把记者当“家奴”)
掌握与媒体打交道的“学问”
善于运用媒体传播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 、推动实际工作,应当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
杨绍功
记者到基层采访时,多次听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半调侃半诉苦地说:这些年,新闻舆论工作已经从政府工作的“二线”上升到了“一线”,跟媒体记者打交道是苦活、累活,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吃力不讨好。从他们的话可知,对于基层政府部门而言,如今的新闻舆论工作已经变得越发重要,也越发复杂了。
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的这种观感,与社会转型时期公众对社会信息的需求是直接相关的。我们常说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严格说来,所谓“海量信息”大多来自娱乐、广告和各类专业领域,与社会公共事务相关的信息总体上仍然处于透明度低和相对匮乏的状态。正因如此,每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之后,社会各界最关注的是政府部门的反应,因为公众更渴望获得相关部门处置情况的权威信息。
当前,深化改革是最重大的社会公共事务之一,各项改革政策密集推出。在改革攻坚时期,关于政府部门的改革举措和行政行为,有大量信息需要有效传递和反馈。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利用媒体进行政策宣传,借助媒体监督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以防止行政结果背离政策目标。因此,当前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有助于在改革举措落实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播学者认为,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应该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主动宣传时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二是被动应对舆情时有效满足信息需求。培养和提升媒介素养,也需要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在政府的工作需要和公众的信息需求推动下,如何“善用媒体”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而每一次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和新闻事件的处置,都是一场关于官员媒介素养的考试。
在舆情应对方面,有成功也有失败的例子。记者在采访中就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在善于同媒体打交道的地区和部门,再复杂的事情,喝几杯茶的功夫就能把问题聊清楚、说明白。领导干部善于摆事实、讲道理,获取媒体的支持与理解,把舆论引向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而另一些地方和部门应对监督报道的办法是:白天兜一圈,晚上喝一顿,消耗记者的精力,以腾出时间找关系、打招呼“摆平媒体”。最后,不仅舆论无法平息,还损害了地方政府公信力。
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缺乏媒介素养,他们不仅误以为可以“摆平媒体”,面对舆情还缺乏主动作为,总想着“等风来”。不少基层工作人员对记者坦言:舆情应对不力的事件之所以不时出现,是因为不少地方和部门存在“等一等、拖一拖热点就会过去”的想法。靠新的舆论热点来冲淡影响,等别处的舆情出来转移舆论注意力,不肯直面舆论、不能解决问题,让部分地方和部门的舆情应对陷入恶性循环,给地方制造了大量的“负资产”。其实,如果他们能及时发布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就能够将舆情转危为机。
舆情应对固然可能因措施不当而失利,主动宣传如不尊重新闻规律也可能弄巧成拙。记者常收到地方部门宣传本单位工作成果的邀请,但有些时候,某些单位的工作成果并不突出,他们只是希望借助媒体报道获得上级的肯定。没有新闻的事务犹如一杯白开水,记者就算有“生花妙笔”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有的则不是下大力气踏踏实实干事,而是做表面功夫,出风头博眼球。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不仅无法展示单位的形象,还会给部门甚至整个系统抹黑。
无关切,不新闻。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改革中容易遭遇“中梗阻”的难点,才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点,也是领导干部应该担当的关键点。新闻传播的规律如此,领导干部要提高媒介素养,更应该认真尊重新闻规律,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当前时代条件下,善于运用媒体传播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应当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
面对媒体,党政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在主动宣传和舆情应对中,应该在宣传中给媒体端上一杯白开水,而不是在舆情应对中让记者醉倒在一杯酒里。与其心情复杂地“端酒”“送水”,不如开诚布公、以诚相待地给“一杯茶”,如此更显自信和担当。
官员与媒体的相处之道
不要把“善用媒体”片面理解成宣传政绩、“灭火”。“善用”实质上更应是通过媒体弘扬正能量、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增加社会透明度,也包括利用媒体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张丽娜
某次,我无意间被拉入一官场饭局。刚一落座,众宾面面相觑,气氛略显尴尬。一些本来很轻松的话题,聊起来也都欲言又止,显得有些不太自然。更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注意啊,今天有记者在场呢。”
又一次,受邀参加某处长聚会,到了一个环节,大家纷纷拍照。我也顺手举起了手机,某处长立马警觉道:“咱这种私人场合,记者就别拍了吧。”
几天前,我加了一位局长的微信,大致浏览了下他的朋友圈。后来再看,已成一条地平线——他把我屏蔽了。
在官员心中,记者到底是什么样呢?有人这样描述:惹不起,躲不开;既得防,又得用;不能远,不能近;能成事,也坏事;轻看面,重看点;觅新奇,抓眼球……
那么,官员与记者能交朋友吗?
有人这样回答:用得着的时候是“朋友”。在某些人的不良潜意识里,媒体只是助其平乱子、保椅子、撑面子、搭梯子、谋位子的工具。他们与媒体人打交道,要么是想借助媒体向上邀功表态,要么想利用媒体对外粉饰遮丑,要么想拉拢媒体以谋息事宁人。
一些地方官员对待记者的态度,固然与少数媒体人素质欠佳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某些官员错误定位了自己与记者的关系。他们在潜意识里把记者当成自己的“家奴”——需要记者时奉为上宾,不需要时如避瘟神;与“听话”的记者勾肩搭背,对“不好用”的记者直接“拉黑”。
中央呼吁领导干部“善用媒体”,但某些官员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以为“善用”就是用媒体宣传自己的政绩、“灭火”“洗白”。实际上,“善用”更应是通过媒体弘扬正能量、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增加社会透明度,也包括利用媒体监督规范权力运行等。然而,恰恰是这些比较重要的“用”,被某些人选择性忽略了。
那么,现在我们再来回答,官员是否能和记者交朋友,官员与媒体之间如何相处?我认为,尽管各自角色不同,但只要丢掉赤裸裸的利益牵绊,秉持公心,足行大道,坦荡无私,公道正派,以事业为重,以志趣相交,也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并且对双方的工作也会大有裨益。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角度来看,官员和记者都肩负着引领导向、鼓舞士气、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等共同的职责和使命,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
何止官员与记者,各行各业的人交朋友,但凡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说到底,唯以事业为重,求志同谋道合,求大同存小异,以诚相待,以心相交,不因私生隙,不以己度人,方能成其久远也。谋事、执政、交友,理同一也。
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
官员的媒介素养,看起来只是个人修为和历练,但统而观之,可见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和社会习气。那些风清气正、政通人和、民主气氛活跃的地方,官员们说话便常见清新之气
涂洪长
“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用网络空间中的这句流行语评价一些地方官员的媒介素养,非常贴切。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舆论监督的官方应对中,“真诚”与“套路”之别让人印象深刻,由此能看出不同地方和部门间的素质与作风差距。
先说一段采访经历。大约8年前,我到福州的一个郊县去采访台风暴雨灾害,一进入该县境内,即有当地官员全程“随行”。到受灾户家中了解情况时,总有人用当地方言告诫对方“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乱说”。因为采访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与官方通报的灾情出入较大,当夜,这个县的主要领导来到我的住处,很“真诚”地说起自己的仕途经历以及媒体圈的人脉关系,并执意要留下一个用黑色塑料袋包裹着的“慰问费”。
在严词拒绝了这位领导“好意”之后,为排除干扰,我准备连夜赶回福州。但令人意外的是,采访车辆还未赶回到单位,这位领导已经到了单位附近的一处茶馆,并极力拉我坐下,说要补充说明一些情况。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有大大小小认识或不认识的官员前来“说和”,一直折腾到凌晨3点多……
现在回忆起这位如今已经落马的官员,他当时的表现可谓“煞费苦心”。特别是当他提起自己农家子弟出身时的那份真诚,尤为让人印象深刻。但让我更为印象深刻的是,当我问起那些在暴雨灾害中遇难的受灾群众时,他那漫不经心的神情以及含糊其辞的应对——似乎数十条生命的突然逝去,除了可能威胁到他的乌纱帽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像这位官员一样,一些地方官员在“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方面,也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处理手段。比如,在面对舆论监督和媒体批评时,他对媒体记者的“善意”和“热情”与日常表现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可能会引起较大的负面影响时,他会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来“灭火”;比如,真实情况可能触及自身利益甚至波及上级领导和部门时,放弃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说到底,这些官员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某些时刻的“真诚”,也只是充满“套路”色彩的“真诚”,而不是人民至上、国家至上。
从“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夸张,到“替党还是替人民说话”的糊涂,从“一切成绩归领导”的肉麻,到“局长的电话岂能随便打”的傲慢……官员的媒介素养,看起来只是个人修为和历练,但统而观之,可见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和社会习气。那些风清气正、政通人和、民主气氛活跃的地方,官员们说话便常见清新之气;而那些腐败频发、民怨较大、问题官员频出的地方,官员应对媒体“套路化”难免成习惯。(来源:杨绍功/新华每日电讯)
netease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http://news.163.com/16/0602/16/BOIMFBAQ00014AED.html
173#
发表于 2016-6-6 00:01: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机器人写稿 记者的敌手还是助手?
2016-06-05 作者:人民网 出处: 人民网 责编:邱锦 分享至新浪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转播到腾讯微博

  你或许未曾想象,一条在朋友圈刷屏的新闻报道,竟会出自机器人之手。日前,第一财经发布了智能写稿机器人“DT稿王”,并现场演示写作内容和效果;几天前,一则由机器人撰写的地震新闻也引起网络热转。在谷歌智能机器人战胜著名围棋手李世石之后,智能机器人又开始在新闻写作领域大显身手。
  机器人写手“秒发”新闻
  5月29日,四川绵阳发生地震。很快,一条题为《绵阳安州发生4.3级地震》的新闻开始流传于网络。这条新闻内容详尽,包括地震参数、震中地震历史信息、地震周边乡镇的基本情况、地震所在县的行政情况,甚至还有两张震中地图,可谓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而令网友炸锅的地方在于,在作者名字一栏里,竟然写着“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这几个字。这并非编辑失误。写下这篇560字的新闻稿件,并第一时间发布在网络上的,的确是国家地震台网研发的智能机器人,且全程仅花了6秒钟。
  令人惊叹的是,整个过程中,机器人自动写作,自动发布,全程无人介入。取标题、发布地震图方便后期救援、撰写地震参数、搜集地震周边历史情况……根据后台设定的一系列工作程序,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就完美完成了工作,也毫无疑问地摘得了这次地震新闻的全球“首发”。
  其实,在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之前,国内外的媒体都在陆续试水机器人写稿。去年11月,新华社公布其机器人写稿项目“快笔小新”,输入一只股票代码,关于该股票的财报分析就能瞬间成稿。再向前两个月,腾讯财经发布了由Dreamwriter智能写稿机器人撰写的一条财经新闻。而在海外,美联社早在一年多前就已开始用机器人编辑Wordsmith撰写稿件。
  根据“DT稿王”的设计,未来,除了在财经资讯领域,在商业机构、金融、法律、医疗等领域,如果你有写作需求,只要能够把写作逻辑、目标说清楚,设置一定的约束条件,或许就能通过智能机器人的写作平台,自动生成内容。
  “多快准”跑赢人类
  其实,无论一财、新华社、腾讯,财经资讯都是他们使用机器人写稿的首要领域。“刚入行做记者的时候,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翻阅报告来获取信息。”资深财经媒体人、第一财经CEO周健工说。据其统计,中国的金融市场平均每天发布大约1900篇公告,而这1900篇公告,一位资深证券编辑需要100个小时才能看完。
  相比之下,机器人的速度则要快得多。以一财和阿里合作推出的“DT稿王”为例,通过对上市公司公告、财务报表、官方发布、社交平台、证券行情等信息源的海量抓取、分析,它可日阅读3000万字,30天可写完一部四库全书体量的书。
  再看国外同行,美联社选择让机器人编辑承担财报工作,也是因为该类文章内容往往单调枯燥,并且对数据的准确度和文章速度要求很高,而这些都是人类的弱项。
  善于处理数据、在海量信息中摸爬滚打……机器人的这些“天性”,使得他们不仅在处理涉及数据的新闻时更不易出错,有时甚至还能成为抵制虚假信息的“打假斗士”。
  如果你以为机器人只会写出毫无文采的枯燥字眼,那就太低估了这些智能大脑的能量。由海外科技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智能写作软件 Narrative Science,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出版社特点用不同的行文风格“写作”。
  随着技术的持续完善,甚至有业界专家大胆预测,计算机记者将在未来二十年内成为普利策新闻奖的有力竞争者。
  人文关怀是软肋
  机器人频频“抢饭碗”,记者是否前途堪忧?今年年初,谷歌智能机器人与李世石的人机世纪大战举世瞩目。鲜有人知的是,早在一年前,写作领域的人机大战就已经上演。事实证明,机器人取代记者还为时过早。
  在一位资深商业记者与智能机器人Wordsmith进行的“写稿比赛”中,双方坐等一家公司出财报,两“人”同时开写一篇短报道。最终结果,速度上机器人以2分钟完稿大胜人类的7分钟。质量上,机器人的文章获得912票支持,而记者的文章获得了9916票的支持。
  “人们难以期望机器人会变换着语气在采访中进行观点交锋,也不能指望它在镜头前随机应变或深入背街小巷明察暗访。”一位媒体从业者说,新闻字里行间与镜头之下都包含着记者的判断、价值观与人文关怀。机器人写手却无法完全具备人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看来,随着机器人写稿能够实现在灾害、体育、财报等规格化新闻资讯的精确、迅捷发布,并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智能化学习,未来新闻人应该把精力重点放在机器人无法完成的调查性、深度解释性报道上。

http://it.shangdu.com/tech/355465/080395874351b.shtml
174#
发表于 2016-6-6 00:05: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从拯救报纸到拯救新闻 读者需要"报"不需要"纸"?
2016年06月02日 14:44:00  来源:人民网
字号:小  中  大
  原标题:读者需要“报”不需要“纸”?
  “如果不是科特·盖耶特挨家挨户敲门的话,我们现在可能还在喝着铅含量严重超标的自来水。”一位读者说道。而盖耶特是一名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媒体调查记者。通过对密歇根州弗兰特地区饮用水的反复质疑和询问,他终于发现,官方掩盖了饮用水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一事实。“我挨家挨户敲门,直到获取能让我将真相全盘托出的足够信息。”盖耶特这样对美国受众说道。
  他的发现让其他记者更有底气发出类似的质疑。美国宾夕法尼亚环境局上个月宣布,由于《论坛综述》刊登的相关文章,他们将会对匹茨堡的饮用水问题提高警惕。在过去的近100年里,报纸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都把新闻当作商品,而把读者当作顾客。对于赢利而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比现在要少很多,而广告则需要通过此类大众媒体才能将信息传达给民众,这就为报纸创造了价值。
  读者愿为价值付费
  “没有人能想象报纸‘顺理成章’地一天天减少,因为没有人会相信它的功能不再被这个社会所需要。”科雷·施尔科——一位来自纽约大学的媒体科技研究方面的教授近日说。
  在施尔科看来,报纸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就如同学校一样。然而关键一点是,如何补偿那些艰苦工作、调查棘手问题的记者。1996年《纽约时报》刚登陆网络时,它和很多媒体产品一样,免费提供阅读内容。到2012年,读者在免费阅读10篇文章后,就需要开始支付相关费用来继续阅读。
  出版商也并没有办法为此作出辩护,因为收取费用的只是电子版内容,而大多数读者并不会选择花这笔钱。他们要么索性不再继续浏览这个网站,要么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这些内容。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的一份最新研究显示,人们更愿意在他们认为正濒临淘汰的东西上花钱。当人们被告知,报纸需要依靠电子订阅来赢利时,他们并不情愿去花这笔钱;而如果有人告诉他们,若不实行内容有偿化这份报纸就会破产下架,那么,他们掏钱注册的几率会更大。后者,把自己订阅的行为看作是在拯救某个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打造“开放式的新闻业”
  “令人惊讶的是,对于所有把他们的工作看得非常神圣的新闻记者来说,他们不愿意相信上述研究的观点。”施尔科说道。
  纸媒对提升社会事件的知名度发挥重要作用——大到剖析一个轰动全球的故事的方方面面,小到跟踪报道日常的市政会议。这样全面的覆盖范围给即使不是报纸读者的民众也带来了好处。从政治家到街头小贩,从电台主播到网络博主,每个人都在使用着新闻工作者的印刷成果。报社工作者常说,报纸让整个社会受益。这一点不假,然而这对他们目前面临的困境却于事无补。“如果报纸消失了你会想念它的!”这句话在商界压根不存在。那么,如果现有的报社从业人员中重要的一部分人都失业了,新闻由谁来报道呢?
  没有谁能说出个所以然。要知道什么会被淘汰很容易,而预测谁会替代它就没那么简单了。然而毫无疑问,数字时代的到来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于像英国《卫报》这样的传统主流媒体来说,挑战同样存在。卫报传媒集团行政长官安迪尔·米勒说,在当今电子化转型中,新闻行业正面临巨大威胁。《卫报》正在寻求一种能在电子化模式下生存的方法,他们称之为“开放式的新闻业”。《卫报》的严肃新闻报道将不仅体现在报纸上,也会涵盖其他的社交媒体。
  从拯救报纸到拯救新闻业
  在《卫报》传媒技术主管丹·萨巴赫看来,即将到来的挑战是竞争激烈而又振奋人心的,它来自于一个人人都可以拥有十分惊人的创造力的生态系统。说到数字化给新闻记者带来的改变,萨巴赫提到,10年前新闻记者只能通过纸质印刷品和读者们交流,而对于那些不读报纸的人来说,这些记者像是不存在一样,而现在交流的方式五花八门,这样的转变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创造力。
  “然而与之相伴的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压力,这几乎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在过去的5年~10年里,财政投资对整个媒体行业大失所望。”萨巴赫说。
  一直以来新闻行业常常遭受不被重视的待遇,然而,种种现实告诉业界,社会一定需要的是新闻。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对报纸的打造和对新闻业的构建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两者似乎成了同一个概念。但当这样的美好终止时,就像现在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一样,我们就需要不断寻求其他方法从而提升新闻业的影响力。
  当我们把注意力从“拯救报纸”转移到“拯救新闻行业”时,就不得不适应从“保留现有的组织机构”到“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新闻业”的转变。同时,从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不再适应今天的需求。
  也许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很多报刊业务板块会依赖于像研究员和作家这样的非报刊从业人员。广告赞助、拨款和基金会将取代报刊发行收入,成为主要的资金来源,这其中或许有许多尝试会以失败告终,但依然要不断尝试。
  (储宝 编译 来源英国《卫报》、美国《论坛综述》)
[责任编辑:李学磊]

http://www.taiwan.cn/xwzx/MediaNews/201606/t20160602_11472992.htm
175#
发表于 2016-6-16 21:19: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重庆电视台记者彭坤子逝世 一周内4名媒体人去世
来源:传媒大观察      2016-06-16 13:51


媒体人彭坤子

观媒(传媒大观察)消息    6月16日晨5时,重庆电视台《天天630》著名记者彭坤子(坤子)因肝癌离世,终年40岁。

近日来,国内媒体圈已经有多名从业者先后离世。

6月15日下午14:26分,成都前媒体人、品牌及营销策划人黄勇先生因病逝去。6月14日凌晨6点50分,《春城晚报》总编辑杜少凌因突发疾病离世。6月11日23时许,著名记者、原都市天地报新闻中心主任、兰州晚报调查部主任肖朝利逝世,年仅51岁。
176#
发表于 2016-6-19 01:02: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皮尤2016年媒体报告:电视仍是美国人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
第507期
2016年06月18日20:54我有话说(12人参与)
导读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发表了2016年美国新闻媒体年度报告。报告指出,传统纸媒2015年的业绩表现较为糟糕;数字媒体的受众不断扩大;电视仍为美国人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
作者信息

韩旭阳 严伟江

新浪国际
@微天下微博
新浪国际首页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的年度“ 新媒体状态报告 ”表明,科技巨头正继续成功地通过数字广告获得利润,而关于探索新方式持续向新闻报道投入资金,传统新闻媒体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的讽刺之处在于,新闻“产品”仍在继续传播,而内容正是科技平台确保用户留存的关键,但数字广告增长的主要受益者并非新闻的制作者,而是平台。

  纸媒业绩糟糕

皮尤的报告指出,2015年可能是报业自大萧条及其之后一段时间业绩最为糟糕的一年。平均工作日报纸发行量在去年再次下挫7%,这是自2010年最大幅度的下滑。

  此外,纸媒更少的预算导致编辑部人员规模下降。最新印刷媒体新闻编辑部工作人员数据(自2014年)显示,工作人员的数量下降了10%,这是自2009年以来最大的下降幅度。裁员仍在继续。仅在2016年,就有400起削减工作岗位、买断或者解雇的报道。

  虽然说纸媒有一个核心受众和订阅者基础,行业内部也希望这个基础能为它们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来帮助缓解向数字媒体的过度。但最近的数据显示,时间窗口可能已所剩无已。皮尤中心在今年1月的调查发现,只有5%的美国成年人将纸媒列为了解大选新闻“最有帮助”的媒体,这一比例大幅度低于其它媒体类型(包括有线、地方和全国电视台、电台、新闻媒体、新闻网站)。

  数字广告开销

 皮尤2016年的报告指出,美国数字广告支出总和,包括社交媒体、搜索引擎,以及其他类型网站的数字广告支出,同比增长约20%,接近600亿美元。这一增长率高于此前两年。其中,移动端广告开支目前占所有数字广告开支的53%,达到316亿美元,高于PC端的280亿美元。

  皮尤指出:“与一年前相比,数字广告营收中更大的一块蛋糕,即65%,被5家科技公司所占有。这些公司都不是新闻机构,但其中一些公司,包括 Facebook、谷歌、雅虎和 Twitter,正在将新闻集成至它们的产品。”

  “数据越来越多地表明,这些科技公司对新闻业的影响已不仅仅在于财务方面,而是涉及到新闻行业本身的最核心元素。”

  电视仍是美国人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

皮尤报告显示,近40%的美国成年人(38%)表示,常常通过数字来源获取新闻,包括新闻网站或应用(28%),以及社交网站(18%)。不过,仍有 57%的人通过电视获取新闻,而通过广播和纸媒获取新闻的美国成年人分别占25%和 20%。

  虽然通过电视获取新闻的比重超过了一半,但受众从数字来源获取新闻已经成了一种大的趋势。例如,作为作为本年度最大的新闻即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约三分之二的美国人称,他们是从数字媒体来源获悉选举新闻。此外,44%的美国人称,他们是从社交网站处获得选举新闻的。

  皮尤指出,数字广告支出的增长并没有给新闻媒体带来太大帮助,而 Facebook 和苹果等科技公司成为了替代选择。这些公司提供了自主服务,设置了自身的目标,试图挑战新闻媒体。目前,它们的平台已成为了内容分发的主要渠道,而这些公司也取代了以往新闻媒体的角色。

  用户流向移动端成趋势

 与此同时,新闻读者越来越多地通过移动设备去寻找和消费新闻,皮尤对 110 家纸媒、广播媒体和数字媒体的最新分析显示,大部分(99%)媒体在移动端吸引的访客要超过桌面端,这一比例超过2014年同期的 71%。

  就纸媒来看,读者对移动端的偏好尤为明显。在皮尤关注的50家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中,有44家的数字流量以移动端为主,同比增长超过一半。在12家新闻杂志中,数字流量以移动端为主的杂志从4家增长至9家。

  皮尤还关注了40家原生数字新闻发行商的内容分发策略。结果显示,所有这些发行商都在使用成熟的社交网站,包括 Facebook、Twitter 和 YouTube。不过,只有其中一半已使用 Snapchat。(这也是皮尤最新纳入研究范围的平台,而皮尤指出,新闻发行商正在这一平台上展开试验。)

  即便流量规模的天平倾向于移动端,但每次访问时长则更加倾向于PC端。尽管人们继续走向移动端,但PC端访问者访问这些新闻网站的时间要更长。一半多的网站(23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与2014年同期出现增长(当时的数字是14家)。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移动端访问者2015年的访问时间只有在8个网站超过PC端,这一数字比2014年的13家有所减少。

  原创新闻和写作仍是重要竞争力

  关于科技巨头与新闻发行商之间的关联,皮尤认为,价值仍然掌握在新闻媒体的手中。

  “原创报道和写作仍是新闻机构掌握的两大行业角色(不过也有多家机构开始使用机器去生产新闻)。如果缺少这两大关键元素,行业中其他公司无法带来太大价值。因此,这些角色对科技公司来说非常重要。但同样重要的一点是,如果缺乏强大的分发和推荐渠道,良好的新闻报道也无法带来价值。某些非营利机构已经发现,它们无法吸引到读者。目前不太清楚的是,科技公司与新闻媒体之间的拉锯将走向何方,以及对于公众获知信息,行业的这种重建将意味着什么。”

  皮尤还指出,去年,美国的新闻媒体在原创报道和故事讲述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数字试验,例如《纽约时报》尝试通过虚拟现实让读者去“体验”新闻,而《华盛顿邮报》和 Quartz 开发了聊天机器人用于内容分发。但即便是在新闻“产品”的试验方面,皮尤也认为,新闻行业对科技公司有着深深的依赖。

  由于影响公共舆论的能力正集中至主导内容分发的少数科技巨头手中,问题在于这些公司将如何运用这样的能力。例如上月,Facebook 的“趋势话题”功能就受到了质疑。

  皮尤表示:“随着这样的趋势进一步巩固,重要的是记住,最终结果远不止是谁能胜出,以及获得多少收入。这将决定,关于社会和全球事件,美国人将获得哪些信息,以及如何获得这些信息。”

  (新浪国际 韩旭阳 严伟江)

http://news.sina.com.cn/w/zg/2016-06-18/doc-ifxtfrrc3844533.shtml


责任编辑:张成普 SN207

177#
发表于 2016-6-23 16:49: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媒体记者进入督查组,你怎么看?
2016-06-23 10:58 来源: 经济网        崔晓萌 我要评论1
手机扫一扫
字号:
文章导读: 之前,媒体记者进入干部作风督查整改的会议,往往是列席会议,没有“发言权”,此次媒体记者进入督查组,直接以组员身份对相关单位进行监督,可以说,其对一线的监督会更加直接。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5月3日至31日,四川省委开展了2016年的第一轮正风肃纪集中督查。这次集中督查的一大亮点,是抽调了6名一线记者,分别进入3个督查组,作为省委督查组工作成员。四川省此举在全国还极少见,引发了媒体及广大网友的关注。之前,媒体记者进入干部作风督查整改的会议,往往是列席会议,没有“发言权”,此次媒体记者进入督查组,直接以组员身份对相关单位进行监督,可以说,其对一线的监督会更加直接。

此创新之举,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媒体记者进入督查组,能做什么?对此,经济网特发起调查,你怎么看媒体一线记者直接参与督查工作?
http://www.ceweekly.cn/2016/0623/155185.shtml
178#
发表于 2016-6-26 20:01:44 | 只看该作者
都说传统媒体收入在跳水,为何这三家却逆势涨涨涨?

2016-06-25 记者站

作者 | 李广   来源 | 蓝媒汇

2016年过去一半,敢说自己赚钱的传统媒体不多了,但还有。

近日,东方卫视在一档真人秀节目发布会上透露,东方卫视2016上半年广告增幅高达82.57%,一时引业内哗然。

据媒体报道,在整体传统媒体广告投放不景气的大环境下,2015年东方卫视全年广告营收实现25%的上升,12月单月广告收入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106%,而且东方卫视2016年1月的广告收入继续坚挺,同比上涨64.95%。

有数据显示,根据日前CSM52城公布的一季度省级卫视收视率排名,东方卫视一季度以0.341%位列第一,同比提升87.4%。而去年一季度的冠军湖南卫视降至第三,浙江卫视依旧维稳“老二”。从历届收视排名中可以看出,去年还在和北京卫视争夺第四的东方卫视,今年已成为卫视新老大,而坐稳十余年卫视头号交椅的湖南卫视却下滑至第三。

4月份,8家重点省级卫视的商业广告资源满载率均高于3月份。其中,东方卫视、天津卫视、安徽卫视、北京卫视也同时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东方卫视的商业广告资源满载率依然是八卫视之首。综艺节目广告时长在一众节目的推动下增幅明显,常规节目《娱乐星天地》以及两个第二季节目《极限挑战第二季》《四大名助第二季》都给东方卫视增加了广告时长。



在竞争较为激烈的综艺市场,今年的收视冠军为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除了收视率达2.595%,受业内和观众好评也不断。

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立强看来,相比较疲软的音乐综艺,具有欢乐属性的综艺节目更受欢迎。“东方卫视近两年来在节目创新上有很大力度,尤其在脱口秀和喜剧综艺方面,在全国节目中也凸显了自己的优势,包括《金星秀》、《今晚80后脱口秀》、《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都获得很大的好评和收视。”

实际上,不只东方卫视,今年上半年传出利好消息的,还有深圳晚报和新京报。

深圳晚报:我涨,我涨,我涨涨涨

敢说自己赚钱的不多,敢不停地说自己赚钱的更少,深圳晚报副总编辑周智琛算得上一个“奇葩”了。

从年初开始,周智琛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朋友圈秀一下——哎呀,我们广告收入又增长了呢,这可怎么办呀!(我自己脑补的,原话可不是这样。)

深圳晚报在2015年总结大会上称,全年收入增长6%,利润增加1000多万。周智琛说,“2016,会更好。”

到了2月,周智琛发朋友圈,“贵报前两个月广告比去年同期增长7.9%,3月加油、上半年加油、全年加油。”

3月,周智琛表示,深圳晚报广告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00%,“谁说纸媒没有希望?!”

5月,周智琛宣布,“今年第一季度,深圳晚报广告增长48%,4月和本月依然保持增长。这让我们的团队感到欣慰。”他还引用去年底给自己写的一封信中的话,“恕我直言,当下许多关于媒体发展的争吵太过刺耳,吵来吵去,最后都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废话。我嫌吵,不参与理论上的纷争,我必须用行动去佐证自己的一些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认真做报纸就是一门失传的学问。”

就在昨天,周智琛又发朋友圈说,谈定10个头版广告。前段时间,深圳晚报头版整版为两个自媒体打广告的事迹成为业界一个热点。

新京报:广告经营获近年来最好开局

4月,新京报旗下公号“新京报传媒研究”发布文章称,新京报社下属10个行业部门,第一季度任务完成率同比去年逆势增长22.71%,行业部门新媒体收入增长了135.2%,取得了2016年的开门红。这样的业绩,还不包括新京报新媒体平台中动新闻等其他项目的收入。

新京报还强调,这样的成绩是在同包括互联网、新媒体等在内的全媒体竞争的情况下取得的,而且在整体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的市场环境中,“新京报在2016年开年取得这样的成绩,含金量十足。”

看到《新京报》第一季度广告经营比去年逆势增长的数字,业界不禁要问,《新京报》到底做了什么?总结其原因,新京报传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学东发文给出的答案是——做好自己能够做好应该做好的事,绝不随波逐流。《新京报》所做的只是与新闻信息属性相关的产品,而不是房地产、电子商务、游戏等。

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虽然出现了个别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的案例,但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公布的2016年前5个月传统媒体广告花费数据,数字为正的情况寥寥——下降,下降,不停地下降。




6月21日,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2016)》指出,2015年中国传媒业市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互联网媒体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报纸、广告和杂志四家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之和,从市场规模上看,互联网媒体称为真正的主导,而传统媒体则更加式微。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2096.7亿元,2015年广电报刊四大传统媒体行业的广告之和为1743.53亿元,低于互联网广告市场的规模。而且未来互联网、新媒体等广告还会迅猛增长,对传统媒体来说依然是个不小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结合个别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出现逆势上涨的现象,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之所以有个别媒体表现突出,或与他们的专注度有很大关系,不是盲目搞所谓的媒体融合转型,而是专业做好分内的事,其他的交给市场,如果市场没有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那只能说明,你不够专业。在未来,传统媒体将出现马太效应,广告资源向头部集中,内容优质的、经营良好的市场化媒体将会越来越好,绝大多数伪市场化将越来越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2E57PHvn3RCg9ISb#rd
179#
发表于 2016-6-30 19:28: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统媒体公司为何这么怕Facebook?

BI中文站乐学2016年06月30日11:29

BI中文站 6月30日报道
社交网络Facebook是全世界出现的最强大的媒体公司。它也是最让传统媒体公司感到心神不安的对手,因为它完全重新定义了“新闻”的含义。
现在,Facebook承认了数字媒体从业人员几个月来在下降的网络推介率中看到的事实:Facebook正在改变它的新闻动态的结构,现在更偏向于亲朋好友的帖子——婴儿照片和状态更新——而不是媒体公司发布的新闻稿件或娱乐资讯。
一些记者,例如《纽约时报》的法哈德•曼约奥(Farhad Manjoo),似乎对此感到很惊讶。在过去几年中,Facebook频频向记者们示好,推出了交互式媒体内容创建工具Instant Articles,让新闻出版机构直接在Facebook的移动应用程序上展示它们的文章,从而获得更快的载入速度;它还推出了视频直播服务Live Video,Facebook给补贴让新闻出版机构直接来创造视频内容。
但是,Facebook是很多记者都无法理解的怪兽。这是因为它将“新闻”的定义重新带回到了大众媒体出现之前的年代。但是,它又看起来很像一家大众媒体公司,并在积极地与传统媒体公司争夺同样的广告预算。
想想报纸、广告和电视出现之前的情景吧。什么是“新闻”?人们谈论的都是些什么事情?
他们谈论的是亲朋好友的事情,谈论是附近的地方发生的事情,或搬到很远的地方的亲戚或老友的故事。偶尔,他们才会谈到一条我们现在认为是“新闻”的东西,例如来了新的领导,战争爆发了,灾难降临了,或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些新闻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缓慢传播着,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走样。
这就是Facebook创造的“新闻”,只不过它涵盖的是全球范围,而且没有时差。在任何地方,传闻和新闻是很难区分的,而且传播得很快。
这就是人们想要的东西。Facebook拥有超过14亿个受众,他们每个月都会访问这个网站。因此,Facebook与谷歌(微博)一道成为了网络广告行业中的两个大咖。事实上,它正在抢夺传统媒体的广告营收。
虽然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经常谈论自由表达权和连接所有人,但是该公司似乎并没有理解或特别在乎我们现在认识的“新闻行业”。因此,当保守人士指责它的“热门话题”(Trending Topics)中存在偏见时,Facebook着实感到非常惊讶。当它的董事会成员彼得•蒂尔(Peter Thiel)悄悄地出钱起诉媒体公司Gawker的时候,该网站也未就此发表任何声明。
而且,Facebook讨好新闻行业对其业务并无多大帮助。据报道,传统的个人分享类的帖子数量已经大大减少。用户不愿分享传统媒体的新闻,而传统媒体公司每天都会讨论一些令人伤脑筋的道德问题。因此,Facebook不再热衷于推送传统媒体新闻也就不足为奇了。你能怪它么?
新闻出版机构原先还以为Facebook会为它们打开一片新的天地。现在,它们终于醒悟了,深刻感受到了社交游戏公司Zynga所体会到的Facebook用户的善变和薄情。
但是,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仍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那就是讲述真正动人的故事,让人们爱不释手,忍不住在Facebook网站或其他地方分享。(乐学)
【美国Business Insider作品的中文相关权益归腾讯公司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等。微信公众号:BI中文站】
http://tech.qq.com/a/20160630/025672.htm
180#
发表于 2016-7-3 22:37: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乐视宣布超级电视保有量约700万台 生态电视今年逐步全球落地

2016年07月03日 22:07
来源:中国证券网

0人参与 0评论
中国证券网讯 7月3日,乐视超级电视相关负责人宣布,乐视超级电视圆满完成2016年上半年既定销售目,从2013年7月3日超级电视开售至2016年6月30日,超级电视累计销量约700万台。今年下半年,乐视超级电视累计销量将超过1000万台,乐视正基于大屏生态做深度运营,并希望将全球领先的生态电视模式复制到海外,生态电视将逐步在全球落地。

资料显示,2012年9月19日,乐视宣布进军互联网电视产业,并于2013年5月7日正式推出第一代超级电视X60和S40,成为全球首家推出自有品牌电视的互联网公司。自乐视超级电视开售以来,销量屡创新高。

公司表示,乐视超级电视基于乐视全球独创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开放闭环乐视生态系统,仅用3年时间就走完传统电视3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生态电视,超级电视重构电视价值,让用户只为核心价值买单。与其他厂商专注硬件价值、追求性价比采用低配低价不同,超级电视具有更高的生态价值,超级电视硬件价值只占极少的价值要素,绝大部分价值是互联网应用、内容、云平台和大数据,在追求极限科技的同时,更注重体价比(体验和价格的对比),即采用高配低价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硬件背后一套完整的生态价值。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16年底,乐视超级电视保有量将超千万级别,乐视超级电视的出现颠覆电视产业格局并引领行业发生三大变化:从注重性价比到体价比;从看电视到用电视;引领互联网电视消费新潮流。此外,乐视目前正基于大屏生态做深度运营,并希望将全球领先的生态电视模式复制到海外。

乐视智能终端研究院数据显示,超级电视已超越乐视PC端、移动端、M站成为乐视第一大流量终端平台,这将加快乐视的大屏商业化步伐,同时超级电视也是整个电视行业最具运营价值的平台。另外,今年1-4月,乐视大屏影视会员规模持续扩大,比例从7.1%增长至14.3%;乐视音乐活跃用户从340万人增长到439万人,进入稳定增长通道;大屏游戏用户规模三个月增长188%。超级电视日均开机率达65%,日均开机时长达5.8小时,周均点播时长21小时。

该负责人还表示,2016年第一季度,乐视大屏周均下单金额突破了1000万元,单月广告营收已近5000万元,广告收入比去年增长了545%,广告主数量同比增长了557%。除了大屏广告价值外,再加上内容续费价值、分众运营价值、大屏购物价值、大屏游戏价值等,乐视大屏运营价值将会是一个崭新的超级蓝海市场。

据悉,乐视超级电视今年还将进军海外市场,尤其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市场,并且要在未来几年成为其重要参与者。乐视将2016年定为其全球化元年。全球化不仅是要将生态产品落到全球的各个主要市场,更要把整个生态落地到各个区域和各个国家,要创造更新的、更好的用户体验。(姜靖)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703/14554839_0.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