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奖项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71#
发表于 2021-7-26 23:01: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融合显功力!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评委有话要说
日前,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和新媒体新闻专栏初评会在京召开。本届初评委员会由新闻宣传主管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中央及地方新闻单位新媒体工作相关同志、新媒体专家学者等共31位评委组成。他们对本届参评作品有何评价和建议?媒体融合作品又有哪些创新点?让我们听听这些初评评委怎么说。
田丽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
短视频现场新闻和移动直播项目评委
本届短视频现场新闻和移动直播参评作品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有如下特点: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聚焦主题主线,主流媒体主力军地位凸显。作品围绕战“疫”、脱贫攻坚、抢险救灾等主题,回应社会关切,配合舆论引导,宣传效果良好。
二是新闻性和思想性双提升,新闻战线“走转改”成效显著。一方面,新闻现场感增强,作品更加注重对新闻环境、新闻当事人和新闻事件的还原。另一方面,重大主题报道的新闻视角更加多元,新闻叙事更丰富更生动。
三是新技术运用日趋成熟,全媒体报道从“概念”走向“实践”。技术运用更理性更成熟,摆脱盲目技术崇拜,从“炫技”式过渡到有选择性的使用,树立“技术服务内容”的良好风气。
四是媒体系统内部横向合作显著加强,县级融媒体亮点频现。作品来源更广泛,一些来自基层媒体特别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作品质量显著提升;“爆款”作品跨地区、跨层次、跨平台的传播机制初步形成,提升了作品影响力。
当然,无论短视频现场新闻还是移动直播,都处在发展初期,部分深层次问题初见端倪,以下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注重新闻要素与新闻表现形式融合。坚持新闻为本,新技术手段要服务于新闻报道。未来短视频现场新闻和移动直播要更加注重报道的新闻性,在突出现场感的基础上,保证新闻要素完整,注重新闻价值,提升作品思想。
二是注重新内容形态的叙事探索。移动直播不同于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需要挖掘移动直播特点、发挥特长,从题材选择、主持人、传播场景、互动设计等方面探索其独有叙事方式。
三是注重发挥自有平台价值。本次参评作品中不乏“爆款”,但是引爆作品的常常不在自有平台。应进一步增强自有平台传播力影响力。
丁伟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
短视频专题报道、新媒体新闻专栏项目评委
王佳航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短视频专题报道、新媒体新闻专栏项目评委
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主流媒体在视频新闻生产与移动端新闻专栏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本届短视频专题报道、新媒体新闻专栏的参评作品体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作品整体制作精良,重大主题报道优势明显。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已设立了四年,近几年主流媒体对这一奖项日益重视,作品不断优化,尤其是抗疫、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报道类作品,主流媒体布陈重兵,集中体现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生产的实力。
第二,短视频专题报道成为常规武器,竞争日趋激烈。从短视频专题新闻生产主体来看,地方媒体和中央媒体的差距在缩小;纸媒和广电媒体机构无明显差距,县级融媒体中心迎头赶上,逐渐进入主流视野。
第三,优秀作品亮点频现,精彩纷呈。从初评作品来看,主流媒体已经具备生产短视频新闻专题的雄厚实力,内容丰富,制作精良,体现了各媒体践行“四力”的总体要求。
第四,新媒体新闻专栏类型多样,内容涵盖面广。新媒体新闻专栏通过锐评、条漫等多种形式,紧跟国内外舆论热点、注重第一时间权威发声,聚焦重大时代主题、为伟大实践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不过,整体质量提升的同时,短视频专题报道和新媒体新闻专栏仍有改进空间。报送的作品主题略显同质化,拔尖优秀作品仍偏少。“头条工程”类的主题报道偏多,调查报道、现场报道偏少。获奖作品中不乏来自基层的优秀作品,但其中一些作品新闻价值仍不足。
总体上看,经过几年摸索,融合新闻报道逐步摆脱了技术花哨、表达不充分的炫技痕迹,如何兼顾守正与创新、做到技术与内容两方面的平衡是未来媒体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的新课题。
赵瑜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系主任
创意互动、国际传播项目评委
本届创意互动和国际传播项目的参评作品选题覆盖抗击疫情、脱贫攻坚、抗美援朝、“十三五”建设成就等重大选题,技术实现要素包含H5、小程序、慢直播、互动视频、数据可视化,有机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涌现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力作,提升了传播效果。
创意互动作品既关注重大选题又表现抢眼,主要特点如下:1、重视工具优化,推出具有全行业示范效应的力作。SVG互动形式,创新内容交互和阅读形式;慢直播,以慢直播为内容结构主体,结合H5和VR等要素,传播效果显著。
2、注重综合媒介要素融合,激活传统媒资价值。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交互阅读方式,呈现重要历史场景、历史原声、电影资料等,让传统媒资在新呈现模式下焕发新活力,激发受众集体记忆。
3、注重受众交互性场景的开拓。进一步优化渐进式画卷等表达形式,加入盲盒、打卡等带有游戏属性的交互模式,提升受众的互动乐趣。
国际传播项目作品主要特点如下:1、聚焦重大选题,注重借用外嘴外力。关注新冠疫情、脱贫攻坚等重大选题,积极展开国际对话,注重让外籍网红通过体验式探访,面向海外发出正能量声音,产生了较强的说服力,体现出较大的影响力。
2、创新运用语言犀利、观点直截了当的话语方式,探索国际传播的新表达策略。在国际对话日益充满话语张力的当下,以事实为准绳、采取观点鲜明的交流方式,综合运用时间轴、对话形式、引用幽默诙谐语言等手段,取得了很好的外宣效果。
总体而言,两类作品均体现了一定的技术原创性和内容创新性,对行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性。但是在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和语态的针对性方面,尚可开拓。
首先,虽然作品点状突破可圈可点,但是结构元素相对单一。创意互动类作品多采取H5的结构要素,国际传播类基本采取短视频/VLOG的呈现方式。
其次,媒体融合的目标,不是多媒体要素的简单呈现,而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互动设计必须具有较高的指向性,需要通过更加精细的用户激励和内容引导增加用户的参与度,达到更好的互动传播效果。
最后,部分作品要调整语态以适应不同受众群体。特别是国际传播的关键绝非语言翻译,从选题创意、产品设计之初就应该深入研判海外受众的兴趣点,避免信息的单向化传播。
2020年全国媒体针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发出了坚定的声音,在创新使用新媒体表现要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伴随媒介技术的推陈出新,以及新生代受众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主流媒体应进一步加快创新以更好地回应时代需求。
王溪勇
南方日报社南方+客户端副总编辑
融合创新项目评委
今年参评融合创新的作品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重大主题新闻作品表现突出。抗疫、脱贫攻坚、抗美援朝等重大主题,作品数量占比大、质量可圈可点,呈现出重大题材着力报道、创新表达方式等特点。此外,浦东开发、深圳特区、民法典等热点题材,作品表现也较突出。
二、紧扣新闻性。作品新闻性成为众多推荐单位的首要考量标准,内容这一核心的共识很明显。
三、创新表达技术运用成效显著。较新颖的拍摄技术手段在新闻作品中得到运用,视频、动漫、H5等技术运用越来越成熟,作品的流畅度得到较高的提升。
当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传统作品形态仍不少。为展现融合传播特色,一些参评作品以专题甚至专栏的形态出现。这种聚合效应,以整体气势见长,同时也掩盖了单个作品融合创新力度不够的问题。这个趋势值得关注。
2、新闻性不强甚至缺乏新闻性的作品仍然存在。有的作品是推荐地方歌曲,有的作品是介绍当地人物、当地文化以及当地的背景知识,有的作品是单位工作的自我宣传片。
3、县级融媒体作品在技术创新运用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县级融媒体报送的一些作品题材不错,但表达形式相对传统。
最后,提两点建议:一是在重大主题报道融合创新作品的创作中,加大对小切口、接地气、内容活的融合创新报道的肯定与引导,激发新闻单位对抓“活鱼”的重视。二是强化新闻内容作为第一考量的评价与引导,形成“创新技术运用,须附着于内容核心”的业务导向。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8SK5MwBFTUCESf7AYcspAhttps://mp.weixin.qq.com/s/uYPeEpiyli21xJzo40qQJA
编辑:李佳怿

172#
发表于 2021-8-28 22:59: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青椒计划”7月佳作出炉,特邀广州大学黎藜教授点评
7青椒计划点评专家,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黎藜。
红网时刻824日讯 (记者 张瑜)20217月红网青椒计划比拼,红网理论评论中心按程序初步推选作品,并特邀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黎藜,评选出了本月的5篇佳作:《大学生天价实习,别让就业焦虑昏了头》(广西大学 袁馨宇)、《面对雨衣爸爸,我们能做些什么?》(西安交通大学 王瑞琪)、《救命文档背后,青年力量值得全社会点赞》(长安大学 钟星月)、《颜值打分不靠谱,拒绝过度的容貌焦虑》(中南大学 刘家乐)、《幸灾乐祸固然可耻,但因言开除却是以错纠错》(重庆大学 黎芷筠)。
黎藜系四川大学博士,暨南大学博士后,台湾世新大学访问学者,担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理事会理事等职,讲授有课程《新闻评论学》《深度报道》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大典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近年来,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中国出版》《体育文化导刊》《广州大学学报》《新闻知识》《传媒观察》等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近三十余篇。
对这5篇作品,黎藜教授进行了精彩评析。
《大学生天价实习,别让就业焦虑昏了头》(点击阅读)
点评:评论选取了大学生天价实习这一话题,一针见血指出天价实习背后的实质——就业焦虑。围绕就业焦虑与天价实习,由表及里,观点层层推进。引述新闻的部分文字简约,直指天价实习的荒谬,并观点鲜明地表达了不能因就业困难就慌不择路。在文章结构上,驳立结合,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反对天价实习的内卷,另一方面则在批驳就业焦虑的基础上,提出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视自身情况,理性看待实习与就业才应是大学生实习指导的第一课,实现了观点的升华。实习乱象是大学生群体关注的话题,评论能够透过表征看到问题实质,能够帮助受众更深刻地直面问题,寻找对策。
《面对雨衣爸爸,我们能做些什么?》(点击阅读)
点评:这则评论从郑州水灾新闻中选取了网络舆论暴力这一主题,以雨衣爸爸这一网络舆论暴力事件为选题,在水灾评论选题中独树一帜。近年来,网络舆论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灾难事件中也常常出现这类不和谐的声音。直面网络暴力也是媒体的重要职责。评论从受害者舆论困境的角度深入剖析了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危害,挖掘了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能够为一般受众认知此类事件提供更有效的观点引导。标题采用设问方式,提出问题,文中层层深入,如笋剥皮,揭示雨衣爸爸问题的实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回应标题的设问,给出答案。
救命文档背后,青年力量值得全社会点赞》(点击阅读)
点评:河南水灾新闻正面宣传的选题很多,这则评论选取了救命文档这一引起广泛关注的选题,无疑具有较强的关注度。评论选取的立意是青年力量,将救命文档与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联系起来,具有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围绕青年力量这一主论点,评论将热点新闻——东京奥运、海归实习医生、18岁的留学生等事件串起来,共同汇成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担当这一主旋律,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青年正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参与到国之大事,微弱的星光聚在一起,构筑了一整片璀璨的星河这一观点。评论开头引入新闻的部分,设计也较为巧妙,先以简洁的话语叙述水灾突发初期因信息缺乏导致无序,接着笔锋一转推出救命文档,无序与有序对举,更能彰显其在救灾中的重要价值。
《颜值打分不靠谱,拒绝过度的容貌焦虑》(点击阅读)
点评:评论以近年来网络热点话题——容貌焦虑为选题,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叙述新闻事件的部分言简意赅,没有直接表述主要观点,而是用两个疑问句,颜值打分师生意红火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年轻人严重的容貌焦虑?还是对自我认知的迷茫,引起受众思考。全文并未直接给出答案,但答案已然在论述中次第展开。这种开放式的表达方式,更能引发受众对颜值焦虑的思索。结尾部分,跳出对设问的回答,提出自己的观点,自信的人儿最美丽,颇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思索。文章引用李清照的词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平添了一份古诗词的美。同时,李清照这位才女的自照之词,与文章意味相契,更能增添观点的说服力。
《幸灾乐祸固然可耻,但因言开除却是以错纠错》(点击阅读)
点评:评论选取的新闻事件主角李某,本身具有错误言行,理应受到惩罚。但这则评论却从一般性认知切入,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司处罚李某的决定,合理,但不合法。网络言论的表达往往容易被情感与道德左右,忽略情感背后的逻辑自洽与法律合法性,一般受众也容易受到这些情感激烈的言论影响。评论能够跳出一般性认知,看到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实质,殊为难得。接着提出了两个分论点以展开论证自己的观点,李某的行为,的确触犯了道德的底线,但未踩到法律的红线不合适主要体现在,裁决李某行为的尺度,从规章变成了舆论’”。这两个分论点中呈现的观点是网络舆论中常常出现的误区,作者通过法律条文的分析、对事实的论证,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主论点,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结尾部分以以暴制暴的时代已经远去,以错纠错的行为也应成为过去,语重心长地表达了对这类新闻事件的批评,并提出了期望。
来源:红网时刻
链接: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2021/08/24/9843287.html
编辑:马皖雪

173#
发表于 2021-9-23 22:52: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今起公示
   自9月23日起,中国记协在中国记协网、新华网公示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本届中国新闻奖共评选出350件拟获奖作品,其中特别奖5件,一等奖68件,二等奖106件,三等奖171件。同时公示的还有本届《评选细则》和评委名单。
  公示时间为9月23日中午12时至10月8日中午12时,在此期间,社会各界均可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对评选结果发表意见,进行监督和评议。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将认真受理,并将对有关举报进行核查和处理。公示结束后,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将正式公布获奖作品。
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电话:010-61002846
传真:010-610027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7号
邮编:100062


来源:中国记协
编辑:何晓琴


174#
发表于 2021-9-29 22:24: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公告
自2015年起,我们通过连续举办六届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与天南海北的大学生时评作者相识相知,不少优秀的大学生时评作者也借助这一平台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为发掘更多的时评新星,培养更多的时评后备力量,让更多热爱时评写作的大学生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加强新闻评论学界与业界的联动融合,红网决定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启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
一、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
湖南省委网信办  
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主办单位: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协办高校:(按单位名称首字母排名)
广州大学、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山西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邵阳学院、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昌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政治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湘潭大学、衡阳师范学院
特别支持:
《新湘评论》 杂志社
二、评委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名)
平凡    山西财经大学新闻与艺术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
任孟山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李仕生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刘海明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杨新敏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陆高峰  浙江理工大学传播系主任
罗如春  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教授,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建明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薛龙    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魏猛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三、面向对象
在校大学生(含高职高专)、研究生。
四、作品要求
1、文字评论:以新闻评论为主,千字左右;欢迎有思想、有个性、有时效的新闻评论。
2、视频评论:紧跟时事热点,自拍自剪,鼓励真人出镜,亦可制作动画,可单人独谈,也可双人对话,表达形式不限,长短视频皆可(不超过5分钟)。具体要求,详见“视评类作品参赛说明”(点击查看)。
五、投稿时间
2021年10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六、参赛方式
1、注册发帖:参赛作者须在红辣椒微社区(链接:https://bbs.rednet.cn/buluo.php?mod=group&fid=3027,或可通过红辣椒评论公众号菜单进入)注册账号,然后将参赛作品贴在此版。
2、帖文格式:帖子标题【大学生评论大赛】+评论标题,帖子内容为正文,帖子末尾须注明作者姓名及所属院校,以及所评新闻的网页链接(来源须为正规新闻媒体)。
视频类作品,参照上述格式,投至红辣椒评论邮箱:[email protected]
七、流程规则
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分为月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文字评论与视频评论分组评比。
月赛(2021年10月-2021年12月):大学生报送的参赛作品,在红网红辣椒评论频道(网址:hlj.rednet.cn)正式发表,且同时被红辣椒评论微信公众号(微信号:hongljpl)推送的,获得当月月赛参评资格。同一作者月赛参评作品不超过两篇,可由本人自荐或编辑代为挑选。评委将在“红辣椒评论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后跟评,按10分制对进入月评的作品进行点评打分,10月、11月、12月每月进行一轮评比。
决赛(2022年3月-2022年6月):每月月赛排名前50名的文字类评论作品,均有资格进入决赛阶段。每月月赛排名前5的视频评论作品,均有资格进入决赛阶段。同一作者有多篇作品具有复评资格的,可由本人自荐或编辑代为挑选2篇参评。复评环节与红辣椒评论一年一届的另一赛事——“佳作评选”同步进行,由国内著名评论家组成的评委团队重评点评打分。
2021年度红网“青椒计划”月度优胜作品,直接获得决赛参评资格。
八、奖励设置
月赛奖项:排名前三的文字评论作者,将获得“月度之星”称号,分别奖励1000元、800元、500元奖金,颁发荣誉证书;排名前三的视频评论作者,将获得“月度之星·视评奖”,分别奖励1000元、800元、500元奖金,颁发荣誉证书。
决赛奖项:排名第一的文字评论作者,将获“评论之星”称号,奖励10000元,第二名奖金5000元,第三名奖金3000元,颁发荣誉证书。按照排名先后,还有设佳作奖10个,每人奖励1000元,颁发荣誉证书;入围奖20名,每人奖励500元,颁发荣誉证书。决赛针对视频评论增设“评论之星”年度佳作奖5个,奖励1000元/人,颁发荣誉证书。(注:所有获奖学生作者需提供在校证明方能领取奖品与证书。若不能提供,则顺延下一名获奖。)
另面对高校设置“年度组织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获奖大学生均有资格参加2022年红网举办的“红辣椒评论年度佳作评选颁奖暨全国时评研讨会”(路费自理,其他费用均由红网承担)。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组委会
2021年9月28日

来源:红网

编辑:蒋可心

175#
发表于 2021-9-29 22:27: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评论之星”选拔赛视评类作品参赛说明
为创新评论话语表达,丰富评论作品形态,适应融媒体时代的传播趋势,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特别增设“视评类”作品赛道,相关奖项请阅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公告》,欢迎各位学子关注并投稿。同时为让参赛者了解“视评类”作品参赛的相关要求,特发布本“视评类作品参赛说明”,具体事项如下。
一、作品主题
内容主题基本与文字类作品主题一致,即紧跟时事热点,评论具有普遍关注度的焦点事件或现象。
二、作品要求
1、视频长度一般在3至5分钟。
2、拍摄及制作设备不限(手机、相机等设备皆可),作品要求原片输出1080P以上高清视频,rmvb、mov、MP4、mpeg 等格式均可,尽量确保画面稳定,音频清晰,字幕与音频、画面同步。
3、可自主设计使用片头,或省去片头,快速进入主题,但均应在片中简要展示个人信息(姓名、所属学校与专业)。片尾由红网统一提供,请下载使用文末附件“片尾.mp4”。
4、可真人出镜或制作动画,可单人独谈,也可双人对话,形式不限,鼓励有新意、有创意的表现手法。当然,也可以不用出镜,场景视频加后期配音亦可。视频场景不限,动态静态拍摄皆宜。
5、观点表达逻辑清晰、层次鲜明。文本稿件,须随同视评作品一同投递,参赛者姓名、所属学校与专业等个人信息,应附在文档中。
6、大学生可多人合作、共同署名,并注明指导老师。
7、参赛者保证其参赛作品为原创,不存在侵权行为,并在此免费授予大赛主办方、承办方及协办方其参赛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
8、组委会保留对其它未尽参赛规则的解释权。
三、参考作品
“青椒视评”专栏
https://hlj.rednet.cn/channel/8304.html
青椒观会-红网两会视评
https://moment.rednet.cn/topic/pc/index.html?topicId=65896&siteId=6
“红辣椒视评”专题
https://moment.rednet.cn/topic/pc/index.html?topicId=61157&siteId=6
(以上链接中的视评作品,仅供参考。参赛者可以不拘一格制作视评,只要能完整表达一个观点便可。欢迎更多有创意、形式生动的视评,表现形式上可以参考腾讯视频号、B站等相关短视频平台的作品)
四、投稿方式
1、请将作品投送到红辣椒评论邮箱:[email protected];投稿时,邮件标题请注明:“评论之星”视评+作品标题。
2、为便于联系沟通,可添加编辑微信(fullyyu,张瑜;ffyuili0106,刘昱)。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组委会
2021年9月28日
来源:红网时刻
编辑:蒋可心

176#
发表于 2021-9-29 22:32: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已贴网站
参赛指引|从注册登录到投稿格式,一文看懂怎么参加“评论之星”
第七届红网全网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将于10月1日启动,比赛分为视频评论组和文字评论组。
视频评论作品,请直接将视频、文字以及个人信息(含联系方式、所属大学),投稿至红辣椒评论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格式为:【评论之星】+标题。
文字评论作品,则须将稿件发布至“红辣椒微社区”。由于涉及注册、发帖等流程,下面特此进行详细说明指引。
文字类作品参赛发布指引:PC端+手机端
PC
1、搜索“红辣椒微社区”,或直接复制打开链接:https://bbs.rednet.cn/buluo.php? ... n=list&fid=3027
2、进入“红辣椒微社区”页面后,新用户须完成注册。在微社区页面顶部右侧,找到“新用户注册”,注册后,使用“新用户登录”。上届比赛注册过的用户,请选择“新用户登录”。
3、登录后,点击“发表”,主题分类请选择“评论之星”。
手机端
1、在红辣椒评论公众号下方菜单中,点击“微社区”。
2、新用户须点击“我的”,完成新用户注册。
3、注册请点击“新用户注册”,登录请选择“新用户登录”。
4、登录完成,返回红辣椒微社区后,点击右侧边栏的“发布”按钮发帖,分类请选择“评论之星”
帖文格式示范
说明:帖子标题为评论标题,帖子正文为评论正文,参考模板如下:
别用北大学历绑架李雪琴们的未来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每条参赛稿必须注明)
虽然脱口秀大会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关于“李雪琴”的讨论还在继续。看到前几天大连理工那个非正常死亡的学生,因为延毕压力而选择了绝路,悲剧让人痛心。这些新闻间有关联吗?当然有,我不是把它们看成新闻,每一个新闻后可能都有一个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年轻人。就拿李雪琴这个顶着“北大毕业生”标签的脱口秀新星来说,凭借出色的玩梗能力成功“出圈”、吸粉无数。然而,当李雪琴的学历背景首次为网民所知时,扑向她的是巨大的争议甚至恶意——“北大毕业居然当网红?”“真是浪费教育资源!”,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开头若是直接引用新闻原文,须在此处注明来源,如×月×日××网,或×月×日《×××报》)
李雪琴并不是第一个因“不入流”的职业身份而受到攻讦的名校毕业生,“北大屠夫”陆歩轩、“北大外卖小哥”张根都曾很好地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吃瓜与吐槽需求。为什么学历会被社会赋予特定的职业期望?为什么“李雪琴们”的“职不配才”会招致舆论哗然?
……(正文请注意排版:保持字体统一,段落之间留行。特别提醒:请认真校对,尽量避免出现语病、错别字。)
或许李雪琴至今并没有真正认清自己,或许脱口秀只是她寻找志趣所在的一个中转站,但她敢于打破社会对名校生的刻板印象,敢于借脱口秀剥去外界强加的包装,拒绝被名校学历“绑架”未来,努力找寻真实的自己。就凭这股勇气,她值得我们的尊敬。
文/陈舒睿(中国人民大学)——姓名及学校信息别遗漏
新闻链接:https://hlj.rednet.cn/——文末附上新闻链接,须为正规新闻媒体来源。
来源:红辣椒评论
编辑:蒋可心

177#
发表于 2021-10-3 10:14: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奖评选后,从5个角度看作品优劣【评议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
中秋假期后,
今年的评选结果,
要么节后第一天公示,
要么第二天公示。

果然,第二天公示了。

感谢评奖办如此安排。
因为节后第二天公示,
公众可以多了7天时间审视拟获奖作品。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当天,
大量网友就催着本号去评议。
有不少网友还提供宝贵线索,
指出问题作品。

从拟获奖作品信息看,
应验了此前的预警信号,
一是有AB卷作品获奖,
这种造假现象蔓延到了纸媒。
二是造假升级后,
虚构事实的拟获奖作品增多。
三是往年被通报造假者,
今年获得更好的名次。

从评选结果信息可知,
本届评委又一次选满获奖作品,
不主动空缺的原因之一,
就是着“坐等”公众指出造假作品,
避免过早浪费获奖指标。

既然是公示阶段,
又暗示公众发现问题作品。
接下来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呢?

因为评选已经结束,其他传统的评议角度,不能再适用。

发现作品有错别字,是否可以举报?

不可以。因为从2020年起,评选办法已经降低了标准,对有错别字的作品,不再限制获奖等级。所以,你们看到2021年评选结果中有的作品标题虽然有错别字,但是依然被评为一等奖。

发现作品标点符号误用,是否可以举报?

不可以。同样是从2020年起,评选办法已经降低了标准,标点符号误用的作品,不再限制获奖等级。

发现作品存在语法错误等问题,是否可以举报?

一般不可以。已经评选结束了,如果发现二等奖、三等奖的作品存在表述有误、语法错误等情形,再评议已经没有用。因为这些作品不获一等奖,还意见的,对方可以申辩已经被限制获奖等级。除非是发现一等奖作品存在这些问题,可以继续评议、检举。

这就是为何此前预警提醒,没有特殊条件的,要自己拯救作品,争取评选前指出问题作品,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

发现一等奖作品有瑕疵,是否可以举报?

可以。如果发现一等奖作品有表述错误、语法错误等情形,可以评议,要求降低获奖等级。但是,从2020年起,一等奖授奖数量获得新增。因此,一等奖作品是重点保护对象,为了某种需要,一般不轻易对一等奖作品进行调整。

发现作品参评程序不当,是否可以举报?

没用。

在评选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大家就不要揪着文本规范性问题不放了,也不要给评奖办增加太多工作量,应该去评选作品的真实性、导向性和合法性。

如果大家还想对拟获奖作品进行评议,对造假作品和违规作品进行举报,接下来主要从5个角度去评议:

一、是否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
二、是否存在导向错误情形
三、是否有事实性差错情形
四、是否造假违规参评情形
五、是否违规采编抄袭情形

重点关注哪些媒体的作品?
广电、网络、融媒类媒体是传统的造假、违规参评多发高发领域。近年来,随着评选标准下降和违规处罚削弱,报纸期刊媒体违规参评、造假参评的行为也开始增多。如本次评选结果公示后,有不少网友就发现有纸媒拟获奖作品是AB卷作品,甚至连该媒体的同事也发现了问题。

重点关注哪些违规行为?

除了传统的重新制作、AB卷参评现象,要关注造假升级的行为,关注对新闻事实“动手脚”的作品。2020年是特殊年份,在防疫、脱贫题材作品中,有的为了烘托主题、突出成果而人为地编造、拼凑内容,要识别那些策划的、编导的场景,要识别虚构的、夸大的、矛盾的事实。如2021年这次评选出的文字消息作品中,有不少存在这种情形。

广电类传统的造假行为是重新制作或者虚构作品。近年来,一些造假者不敢明目张胆地造假后就变为对事实“动手脚”,把A人物的内容改成B人物内容后,另选时间播出;或者虚构场景、事实,按照自己意图编导一番再刊播的现象增多。

重点关注哪些抄袭行为?

抄袭现象,是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但又是评奖机构不太愿意处理的情形。

有抄袭行为的作品多发在新闻论文、报纸文字评论、报纸评论专栏、广播评论、广播专题、广播编排、广播访谈、网络文字消息、网络文字评论、网络专题(访谈)、短视频专题等体裁。

其中,新闻论文类抄袭作者多见于媒体主要负责人,网络专题的抄袭现象多见于把A城文本嫁接到B城的洗稿行为,报纸和广播媒体的抄袭多见于评论作品,不少是复制他人原创性观点而成。

如何识别传统重新制作的造假行为?

广电、网络、融媒类作品是传统造假高发领域。从2019年起,评选办法已经降低标准,不再要求作品参评条件是首次刊播的版本。所以,这些媒体作品可以报送修改版,可以报送1231日播出的版本(也是获奖多的作品)。不过依据评选办法,公众对消息类、首创类、直播类等作品依然可以识别是否有重新制作行为、是否是首发版本。另外,对广电类等作品可以识别是否有“早产”的造假现象,即播出时间比事实发生时间还早的作品。

需要提醒的是,评议广电类作品难度已经加大。因为广电类作品稿件文本没有按照评选办法规定进行公示,特别是2021年起,一些初评机构也拒绝公示广电类作品稿件文本。这说明,评奖机构对公众在这方面的监督并不欢迎。大家继续保留证据就好了。

指出的问题作品,会不会马上撤奖?

不一定。早些年发现问题作品马上进行大规模撤奖而让获奖目录出现大量“空缺”的现象不会再有了。

事实证明,近年撤奖数量减少不是造假违规行为减少了,而是可能受绩效考核、突出整治成效等方面考虑,存在问题的作品进入撤奖程序变得复杂、周期变长了。

2020年评选结果公示后,仅举例一两件问题作品公开评议,有的马上撤奖,有的半年后才撤奖。

来源:老总签发单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gXptjZtH9dhtzgVYAFOUw

编辑:蒋可心

178#
发表于 2021-10-8 21:17: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菲律宾和俄罗斯传媒人分享诺贝尔和平奖
108日,获悉《新报》主编德米特里·穆拉托夫与菲律宾调查记者玛丽亚·雷萨共同分享本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后,普京总统的发言人佩斯科夫在新闻发布会上向穆拉托夫表示祝贺。
佩斯科夫指出,穆拉托夫既有才华,又很勇敢,他始终如一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工作,致力于理想的实现。诺贝尔和平奖对他而言是高度赞扬,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当被问及普京总统是否打算亲自祝贺穆拉托夫时,佩斯科夫称自己不知道,就连他本人也是刚刚知道获奖信息。
穆拉托夫成为第三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俄罗斯人,也是第一个获奖的俄联邦公民。在此之前,苏联物理学家萨哈罗夫 (1975) 和苏联第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曾获得该奖 (1990)
穆拉托夫及其所率领的自由派媒体《新报》经常对俄罗斯政府进行抨击。该报着力于挖掘俄罗斯的社会问题(警察暴力、官员腐败、操纵选举、车臣非法逮捕、巨魔工厂、俄罗斯雇佣兵、普京私生活……)。




来源:俄罗斯的观察者
编辑:马皖雪




179#
发表于 2021-10-9 21:55: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180#
发表于 2021-10-12 08:18: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菲记者获诺奖 杜特尔特发言人:菲律宾妇女的胜利,为此感到高兴


  雷沙和由她创办的社交新闻网站《拉普勒》长期以报道和监督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政府的政策闻名。《拉普勒》是发布杜特尔特执政下菲律宾反毒品运动中令人震惊的杀戮图片,并质疑其法律依据的相关媒体之一。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官已经授权对这场血腥运动中可能发生的“反人类罪”进行全面调查。杜特尔特曾于2012年批评《拉普勒》是“假新闻媒体”并指控其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工具,雷沙谴责这是无稽之谈。
  菲律宾总统发言人哈里·罗克(HarryRoque)在周一的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关于该奖项对政府意味着什么的问题。他说,“这是一个菲律宾妇女的胜利,我们为此感到非常高兴。”他补充说,“当然,确实有一些人认为玛丽亚•雷沙仍需在法庭上洗清自己的罪名。”
  就自己获奖的消息,雷沙曾表示,《拉普勒》的独立性意味着它可以反击打压。她说,“我们没有其他业务需要保护......因此,我们很容易进行反击。”雷沙说,针对她包括逃税在内的七起法律案件仍在法院审理中,这是“可笑的”,她决心要赢。雷沙正在保释中,等待对去年一起网络诽谤案的定罪提出上诉,为此她将面临长达6年的监禁。另外两起网络诽谤案在今年早些时候被当地法院驳回。
  雷沙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这真的是为了全世界所有新闻工作者”。雷沙说,“我们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帮忙…新闻工作者现在碰到的困难与危险增加许多”。据悉,这是菲律宾的第一个诺贝尔和平奖,也是自1935年德国人卡尔·冯·奥西茨基获得该奖以来的第一次再度授予记者。周一,当被问及她想向杜特尔特传达什么信息时,雷沙敦促后者不要对国家采取分而治之的做法。她说,“我请求你,团结这个国家。”
  此外,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五向另一名得奖者俄国媒体人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表示祝贺,称这位调查记者是“有才华的、勇敢的”。佩斯科夫补充说,“他致力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在菲律宾总统府表态前,当被记者问及如何看待此事时,雷沙回答说,“这与期望无关,这是专业的事情。甚至普京和克里姆林宫也向德米特里表示了祝贺。”



来源:零新聞
链接:

编辑:古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