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伦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630#
发表于 2024-10-7 20:45: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十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精彩演讲摘录
典型报道组
#1 郭懿萌:《新闻 让公益更有力量》,新京报记者,2024918日。
我是一个很年轻的记者,入行刚满4年,我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做新闻有什么意义呢
随着罕见病特刊的发布,新京公益正式上线,我想明白了这个问题能帮助到哪怕一个人,能让哪怕一个人被看到,这就是新闻的意义
这也给了我更多的力量,每当我在焦虑痛苦的时候,想当有人可以因为我获得一点点快乐,心生一点点希望,感到一点点温暖我就觉得工作和生命都更有意义了。
#6 叶文波:《英雄,我要看清你的脸》,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节目新闻记者叶文波2024918日。
当我们将镜头对准这些英雄时,这不仅仅是在讲述他们个人的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力量【传递道德力量】
#7 威:《妈妈学法 给爱以底气》,重庆市巫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2024918日。
而对我来说,能记录和帮助这些有温度、有力量的普通人,用公平正义去回应他们的诉求,也让我的记者使命更为具象
#10 :《让烈士回家》,芜湖传媒中心记者,2024918
当满墙的烈士画像与学生们的字画像同框,与我们的报道交融时,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中国青年的力量,也更加感受到“记者”这份职业带给我的感动荣耀
#13 武楠:《我当了一次流量网红,山西省运城市广播电视台记者,2024918
后面的复盘中我们得知,我们的短视频被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46个视频号客户端转发,全网浏览量达到4000多万。我当了一次流量网红,不但创新的主流媒体也当了当之无愧的网红。那是我第一次切切实实感受到媒体传播的巨大力量
我们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媒体,我们是第一手的真实的现场及时反馈,我们提供的是有价值有温度有能量的作品而好内容始终是媒体传播的核心,也是产生大流量的必要前提。……在新媒体平台上,传统媒体的品牌力公信力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人民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在哪里,大屏还是小屏网红还是传统,我想所有的流量最终一定都会回归到人民所在的地方。因为宣传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永远是,爱你的朋友,爱你的家人,爱你的城市,爱你的国家,有爱的地方永远会有力量。
#21 菡:《带着好奇心探寻南极的魔力》,工人日报记者,2024918
今天是我成为记者的第22个念头。跟我同一年进入报社的同事看我还在隔三差五出差,看我在聊到有意思的采访经历时还会两眼放光,真佩服你的镜头类似的话不少人跟我也说过我也在想自己哪来的劲头?【内在动力】
也正是在这样怀着好奇、带着思考的采访中,我不断加深着有意思的人生、有意义的工作的认识,由此感受到记者这个职业的魔力
回望这22年,我其实并没有经历过特别惊心动魄的采访,没有写出过社会影响力巨大的稿件,也不曾拥有过获得奖的高光时刻。但是在这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去到过很多常人不易抵达的地方,遇到过很多有意思的人,在某一刻被他们经历或精神所打动,感受到心灵涌动的小小幸福。我也认真的记录了这些人和事,而这些文字像一束微光,照亮过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令我感受到记者这个职业的小小荣光。这点点滴滴,让我有了继续出发的劲头
#30 李子欣:《二大爷的热汤面”》,津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2024918日。
我时常问自己,记得的意义是什么?我想是在转瞬即逝的新闻中捕捉到永恒的精髓
#31 陈旻翔:《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去现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记者者,2024918
新闻行业有句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离不够近。”【记者和新闻现场的距离
我叫陈旻翔我是一名记者,我要记录【道德命题,义务
#32 吴雨婷:《做好新闻,从泡面、沃柑和苹果开始》,麻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2024918日。
是啊,我渐渐明白,好新闻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老百姓家里的电闸、春种秋收、买菜、出行等等生活中的小事儿。都可以是好新闻。
回顾我的记者生涯,没有很多难忘的荣誉。……“心怀希望,传递温暖,坚守岗位,做好新闻,是我终生遵守的职业信条”【信条Tenet信仰并遵守的准则。】
#34 雷琨:《这样的采访,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文化自信的力量》,新华通讯社记者,2024918日。
当下,很多读者习惯了碎片化阅读,为何投入这样大的精力去做长篇文字报道?我们的答案是,原原本本的讲述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者的故事一定会直抵人心,无论传播格局变换,我们都要守护白纸黑字的力量,因为这也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摹本的世界”要直抵读者的心灵;摹本的力量
#38 焦红艳:《写一个故事,温暖人心》,法治日报社记者,2024918日。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个好记者,我今天只是讲了一些我执业生涯中的经历,我希望我写过编过故事中曾有一些人性之光温暖过我可爱的读者。

编辑:刘诗扬

1629#
发表于 2024-10-6 16:23: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四则历史报刊中提到的新闻宣传原则


编辑:徐思凡

1628#
发表于 2024-10-2 00:12: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祝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 “总台工匠”评选结果揭晓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出关于表彰奖励首届“总台工匠”的决定。
经总台各部门(单位)推荐、个人自荐,资格审核,总台初评委员会集中评议投票,总台评选委员会评选,全台公示,总台党组审议等程序,共评选出50名同志为首届“总台工匠”。名单如下(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总台工匠”是总台工作精神的代表和工匠精神的典范,是对长期在总台各岗位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专业人才的褒扬。实施“总台工匠”评选表彰,是总台党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匠精神重要论述和对总台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树立努力追求权威性、影响力和不可替代性的职业精神的具体举措。通过表彰一批、鼓舞一批、带动一大批,引导全台员工在本专业、本岗位执着专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努力成为各领域的专家型人才。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展首届“总台工匠”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全台员工树立奋力提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价值导向。总台号召全台员工要向“总台工匠”学习,充分发扬总台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工作精神和舍我其谁、敢战必赢的工作作风,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坚信笃行、好学能文,守正创新、奋发有为,持续深化大师闪耀、新人辈出的生动局面,加快形成人才引领发展的新格局,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概、快马加鞭勇争先的冲天干劲,奋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总台人更大贡献!
来源:CMG观察(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1627#
发表于 2024-9-30 22:07: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媒体道德原理(新闻伦理学)》在线课程正式上线

9月29日,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和研究生院共同开发的《媒体道德原理(新闻伦理学)》课程正式在学堂在线慕课平台开课。
据悉,该课程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海明教授主讲,以康德哲学思想为基础,以媒体实践活动为对象,构建起了系统的媒体伦理知识体系,为(准)媒体从业者认识媒体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道德规律、了解媒体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遵守媒体职业道德规范提供了学习方法和路径。
《媒体道德原理(新闻伦理学)》在线课程共涵盖包括绪论在内的7个章节,共计115个小节,讨论了媒体业者追求职业道德的内在动力、执业目的等内容。


来源:新华网
编辑:徐思凡



1626#
发表于 2024-9-24 22:45: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在工人日报,做一名“新闻工匠”
王金海
作者简介:工人日报社编委、经济部主任,高级编辑。历任工人日报社要闻部主任、融媒体中心主任,中工网副总编辑。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曾获得10次中国新闻奖。担任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新闻奖——融合报道奖及中国经济新闻人物奖评委。
多年以后,我总会不时想起在新华社举办的采编高级研修班上,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讲述“怎么做稿子”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我刚进报社不久,那堂课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新闻原来可以这么做!当编辑居然能这么精彩!
三十年弹指一挥。我相信,那堂课和我已经走过的新闻之路存在着某种联系……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新华社的采编高级研修班是我参加的第一个新闻业务培训班。之后的30年间,我又参加过很多新闻培训班、论坛:一是为了开拓视野,掌握前沿信息;二是为了与同行交流,解决现实问题;三是为了不断精进,巩固“道心”。
这期间有两个培训班受益较大:一个是2008年至2009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的“清华—花旗EMBA奖学金媒体培训课程(第四期)”;另一个是2019年在复旦大学举办的高级研修班。这两个培训班的授课老师均是国内顶尖的学界大师、业界大咖;授课内容从经济、金融、政治、外交、社会、民族、媒体融合到新闻实务,结构完整、真材实料。复旦的培训班,课程都安排在周六、周日,我需要在北京和上海之间乘高铁往返,虽然辛苦,但乐此不疲。
在做新媒体之前的20多年里,我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做了新媒体之后,阅读的载体从纸质换成了手机。一直以来,书读得很杂,学的也很杂,古今中外都看。其中,有几本新闻学领域的书,对我产生了一些影响:一本是《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作者是时任央视评论部主任孙玉胜,他叙述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节目的创办经历,大型特别节目运作的过程、背景、追求和反思,以及一些电视新闻改革事件。这本书充分满足了我对这类节目“后厨”的探究欲望;另一本是新华出版社的《新闻学名著译丛》,研究记者在新闻现场如何采访以及编辑与记者如何互动。这些经典著作,对我日后的新闻实战颇有助益。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贯穿我的新闻生涯。无论是持续性报道,还是单篇报道;无论是遭遇突发事件打“移动靶”,还是策划主题报道打“静态靶”:无论是“神经绷紧”的值夜班,还是“事无巨细”的上白班……我都能沉浸其中,享受实战的全过程。和一线记者、编辑、技术人员在一起协作完成某个项目,和有才华的年轻人在一起“磨”稿子、剪视频,是我人生的快乐时光。
30年间,我在工人日报社转战经济新闻部、要闻部、融媒体中心、中工网等几个岗位,始终围绕着“编辑”这件事,但并不觉倦怠,究其原因无非“热爱”二字。
笔者(左一)与经济新闻部编辑策划、组织《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系列报道。
专注“战术”,形成标准推动量化
做新闻要求内外兼修、术道并用。我在工人日报社长期负责内容建设,更专注于战术层面,着重于实际应用与技能发展。
战术即匠心,而匠心需要时间浇铸。这些年来取得一些“战果”,形成一些“战术标准”。令我欣慰的是,这些“战术标准”青年编辑们至今仍在沿用……
制定“工作稿”见报标准。在经济新闻部做主任时,经常处理各类工作性稿件。当时有29个国务院系统部委局办的宣传都归在经济新闻部,平均每个记者要负责好几个单位。在部门例会上,我多次与负责记者切磋工作稿的不同写法,严格把关,常让记者感觉发稿艰难……于是,制定了三条见报标准:
第一,要有读者意识、要有针对性。稿子是写给读者看的,见报稿子要以能够回答三个问题为佳:部委局办说了什么或决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或做出这个决定?这个决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植入“新闻背景”。有些稿子过于简单,缺乏因果关系。因此需要植入“新闻背景”,它可以是一些数据、一些过去的事件,甚至是事件的动机与目的,是新发生事实的组成部分,是事实间的关系,是更多的事实。
第三,标题要做成实题。尽量避免使用“成效显著”“高度重视”这类虚化表述做题。如果做不到,就说明稿子本身缺少新闻价值,不发。
这三条发稿标准,严格执行了很多年。效果是:跑口记者新闻判断能力增强了,责任编辑把关水平提升了,版面变干净了。
建立突发事件报道范式。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因其突发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为公众所关注,是工人日报的重点报道领域。经过不断复盘与总结,我们提出“三个阶段”报道范式:第一个阶段报道全面信息,第二个阶段聚焦本报特色,第三个阶段做深度分析。
2008年发生汶川地震,经济新闻部第一时间派出记者抵达灾区核心位置。那段时间,办公室墙上挂着汶川军用地图,后方编辑按照前线记者的作息值班。前线记者发回第一波报道,主要关注灾情的剧烈程度、救援的实际困难,目的是引导各种力量对灾区展开有针对性的支援;第二波报道则放在工人日报关注的群体上——工厂、工人、工会如何展开生产自救;第三波报道则对救援协调的科学性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
“三个阶段”报道范式,规划了报道节奏、明确了报道方向,简单实用,一直沿用至今。有了这个范式,即使新记者出现场也清楚每一步该做什么。
梳理头版版面“定式”。我的新闻生涯与头版有着不解之缘。刚进报社就接触头版,离开头版多年后又回到头版,第一个中国新闻奖也是因头版而获得。
哪条稿子放头条、放报眼?头条标题是做横通栏还是竖通栏?若干重要新闻摆在面前,如何妥当安排、各得其所?——头版的年轻编辑在刚上夜班时,经常会碰到这些问题,且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既体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也体现业务水平、职业素养。我在要闻部主任岗位上,经过深入研究、领导审定,梳理出《工人日报头版版面规范》,基本解决了年轻编辑的困惑。
这份《规范》的核心是对“要闻”进行分门别类,类型不同处理也不同。《规范》梳理出10种版面情况,每个种类又按不同层次分出不同的版式。《规范》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与时俱进,目前还在不断增补、修订。
这些年,我和同事们在实战中提炼、总结、制定的“战术标准”,还包括新媒体端,如《工人日报社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平台重要稿件发稿要求》《工人日报社演播室及采编器材使用管理规定》等。还有一些没有形成文字的“工作法”,如新媒体平台舆情预警、舆情处置方法等,是以口传身教等方式,存在于日常工作的应用之中。
坚持创新,开辟工作新局面
创新是媒体的内在气质、本质需求和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创新,我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兴趣。有几件事或许还算得上是创新,在此做个分享。
“开放式创新”,创办一档“好看”的栏目。在融媒体中心做主任时,我一直想做一档“好看”的视频节目。几经酝酿,在2022年推出“职业总动员”职业体验类栏目,每期10分钟左右。以其中一期《石化工人24小时》为例,主播(工人日报记者)与一线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石化工人日常工作和生活,真实展现一线工作情景,让网民直观了解石化行业,促进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些抽象概念直接落地。节目自带综艺感、烟火气,实现了对正能量的有效传播,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三等奖。
新栏目从创办之初,我们就采取开放式的探索:第一是主创团队起用年轻人,将每一期节目的拍摄方法和表现形式的选择权都交给年轻记者编辑。他们的创造力和天赋,在这档栏目中得到充分发挥;第二是节目打造要求“手工化”,在短平快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了“好看”,一直坚持高成本投入,每期节目的制作周期较长,前期拍摄1周左右,后期制作需要2-3个月;第三是营造自由的创作氛围,对新想法采取开放和接纳态度,而不是过早地否定或限制。每次开创作会,大家都畅所欲言,经常“火花四溅”“眼前一亮”,使栏目每一期都在变化、成长。
栏目推出不到一年,即引起业界同行关注,几乎每期都被同行在朋友圈转发,直接的反馈来自网络留言与评论,那些“热辣滚烫”的话是我们期待的真实互动。
“求解式创新”,用“笨办法”为平台凝聚用户。在运营新媒体时,我对创新的理解也在变化。更多的时候,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的创新;如果不解决问题,再好的创新也没有价值和意义。
为提升工人日报新闻客户端的影响力,我和同事们开了多次专题会、研究了多种求解方案。最后确定的解决路径是立足“三工”(工会、工厂、工人),结合工会和企业的重点工作、职工的实际需求,在客户端上策划一系列互动式活动。
互动式活动主要有三类:一是对接全国总工会的资源,如与全总某个部门合作举办“职业健康达人”show微视频征集活动,等等。全总的动员能力强,其中一场活动做下来,客户端下载量就高达120万。二是对接各地省总工会、市总工会资源,如与河南省联合举办职工歌手大赛评选,等等。三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如与中海油举办“我为一线职工打call”活动,等等。每一场活动的背后,都是一个生动的策划故事。
做活动推广,开始时是融媒体中心单兵作战,后来多方力量都发动起来——5年间做了60多场活动;方式虽然略显“笨拙”但十分有效,工人日报客户端的下载量达到1200万。
笔者(一排中)参与工人日报媒体融合规划与“中央厨房”建设,推动移动融合采编客户端升级、投用,图为与融媒体中心同事在一起。
“组装式创新”,建有价值的大数据中心。我虽是做内容出身,但和技术团队也打成了一片;在主持融媒体中心期间,参与多个技术项目。其中,“三工”资讯智能大数据中心项目,还获得中国新闻科技奖王选奖一等奖。我是这个项目的见证者、参与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学习者。
工人日报社建设的“大数据中心”可以说是一个“组装式创新”。它将中国工会丰富的沉淀数据、工人日报社的内容优势、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三个已有的要素,重新组合起来。
“大数据中心”打通内容生产与管理侧资源,实现了工会宣传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这是前所未有的。它的“智能化”体现在:不仅能实现对外服务——提供智能智库、舆情等服务,而且能实现运营服务——提供内容运营、数据运营两类服务。“大数据中心”已成功通过权威研究院的查新认证。
报社编辑部、记者站的一线采编人员关心的是:这个技术项目应用价值在哪?简单来说,它为新闻的“策采编发存管析”全流程提供AI工具,如智能视频生产、智能审核,加速内容创作,提升编辑效率。“大数据中心”项目属于创造性的重新组装,解散了旧的模式,再聚合出新的价值。
2016年,笔者荣获第14届长江韬奋奖。
回到30年前那个遥远的下午,重温“怎么做稿子”那堂课——这件事对我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它让我建立了对新闻的初心;之后,背着行囊就“上山”了,至今都没回过头……
曾多次问过自己:求道多年,修成正果了吗?
我的回答是,还在路上……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4年9月(上)。
责任编辑:喻瑾
新媒体编辑:喻瑾

来源:新闻战线(公众号)
编辑:李佳


1625#
发表于 2024-9-14 22:45: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李文读报】9月14日 英出新书披露首相下台内幕 BBC主持人被控强制控制他人

《每日电讯报》报道,该报今天开始连载英国在野保守党资深议员布拉迪勋爵撰写的传记《造王者》(Kingmaker),其中揭开了保守党政府五位首相先后倒台的内幕。布拉迪勋爵曾经担任保守党后座议员组织-1922委员会主席,并在英国脱欧、新冠疫情以及保守党大选惨败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他在最新出版的传记中,披露了他在五位保守党政府首相被赶下台前,与他们的私下谈话内容。布拉迪在书中透露,苏纳克并非被迫宣布提前举行大选的,因为当时只有10名保守党议员递交了对他提出不信任的函件。他还称,曾经担任保守党下议院领袖的莫当特也曾告知他,就在苏纳克要宣布提前大选的当天,保守党资深议员利德索姆也曾试图阻止苏纳克这样做。布拉迪还称,约翰逊在担任首相前,曾对保守党后座议员经常批评其顾问卡明斯感到很厌烦,并形容有关议员是胆小懦弱的“无骨鸡”。有关传记还披露,在英国脱欧过程中,包括亨特、贾维德及戈夫在内的多位保守党内阁官员,均曾试图推翻时任首相特蕾莎·梅的领导地位。而亨特后来还在刚被首相特拉斯委任为财相后,就对布拉迪表示,特拉斯应该立即辞职下台。布拉迪还在书中声称,曾分别担任过首相和财相的卡梅伦和奥斯本,看不起那些和他们出身不一样的人。
该报还在头版刊登照片报道,BBC《修理店》节目主持人布雷兹,被控对他人有“强制性控制行为”。今年五月,布雷兹的太太、本身也是一位健身教练的兹博真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宣布,她与布雷兹的夫妇关系已经终结。


《金融时报》周末版在头版披露,英国上届保守党政府的多名前官员,因为担心该党在大选惨败后,他们可能很久都不再有机会重返政府任职,于是纷纷自己花钱买下了用来装正式文件的红色皮箱作为离任的纪念物。报道透露,这些前保守党政府官员为此总共花了2000多英镑。
该报今天的头条新闻是,美国金融市场投资者现在认为,美国联储局下周开会时将减息0.5厘的机会已达到43%,比周四的15%大为增加。报道指出,这也将是11月初美国举行大选前,联储局最后一次举行议息会议。报道指出,美国联储局每次调整利率的幅度通常为0.25厘,但不少市场投资者觉得,一旦联储局官员担心经济放缓速度过快的话,就会考虑打破常规,加大减息幅度至0.5厘。
该报还在头版报道,中国人大常委会昨天通过了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议案。报道指出,这也是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首次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报道引述有关议案内容透露,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中国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将逐步从目前的60岁提高至63岁,而中国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也从现在的55岁调高至58岁。报道还指出,中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以致去年中国人口总数只有14亿人,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


《泰晤士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批评说,西方国家的迟疑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壮胆,使俄罗斯得以烧焦乌克兰的城市和村庄。报道透露,英国首相斯塔默与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举行会晤,讨论是否允许乌克兰使用英制风暴阴影长程巡航导弹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但在会议结束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表示,目前不准乌克兰这样做的政策将维持不变。报道称,据信拜登比斯塔默更不愿意允许乌克兰这样做。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威胁说,一旦美英两国允许乌克兰使用西方提供的长程武器,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的话,就等同于与俄罗斯开战。


《i》周末版报道,英国越来越多人对轮候NHS公共医疗服务感到不耐烦,结果自己掏钱看私家医生。报道指出,目前最受欢迎的私家医疗服务是癌症化疗。而今年至今在私家医院住院治疗的人数,也创下历来最高纪录。至于保险公司也从中牟利,纷纷提高私人医疗保险的保费。


《每日镜报》报道,英格兰足球队前瑞典籍主教练埃里克森,昨天在瑞典举行葬礼,英格兰足球名宿贝克汉姆也亲自出席,向埃里克森告别。报道引述牧师在葬礼上称赞埃里克森,生前为大家带来了许多欢乐和笑声。


《每日星报》报道,英国一名不知名的议员,竟然形容唐宁街10号首相府的猫“拉里”为“排泄物”,并因此犯了众怒。报道指出,拉里已成为英国最著名的猫,而且还被封为“内阁办公室首席捕鼠大臣”。


来源:欧中经济文化中心(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b6nk7RDsMR0jrhiAKWvkg
编辑:李梦瑶






1624#
发表于 2024-9-13 21:13: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梦瑶

1623#
发表于 2024-9-11 21:54: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梦瑶


1622#
发表于 2024-9-6 17:34: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程正元
1621#
发表于 2024-9-4 16:32: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程正元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