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伦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620#
发表于 2024-9-4 13:59: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不合时宜的傻子
当下正经做新闻的人已经非常少了,正经做新闻的媒体也非常少,有人奇怪,我一个离开媒体数年的闲人,为什么还在聊新闻业务,甚至偶尔还直接下场赤膊实战。
从新闻专业的角度看,现在是一个遍地新闻的时代,但是能写出来传播的并不多,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媒体能自由施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媒体和从业者的自我审查很厉害,更多的机构媒体已经不把报道新闻作为本职,大量的从业者还在自称记者但早就不做记者该做的事情了。偶有媒体奉命监督,则备受赞誉。
这,就是当下媒体的现状,即便我们现在坚持谈新闻业务和专业,也必须对这个现状有清醒的认识。
还有一个问题经常有人问我,见了那么多的恶与不堪,为什么没有抑郁。
这个问题,我曾半开玩笑半认真说过。那些恶不是我作的,也不是我的亲戚朋友作的,我还在新闻机构工作的时候,尽力履职,力所能及去写了一些,问心无愧。离开媒体,还在努力坚持尽量写一点东西,关注一些具体的事和人。
此外,我是个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日常的美好抱有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比如春天对新茶有期待,经常喝点酒,希望“喝少一点喝好一点”,偶尔出去游山玩水,偶尔下厨做几个家常小菜,偶尔在阳台上种一株辣椒、西红柿或者向日葵,看着她们开花结果。此外,还有亲情、爱情、友情,这些美好的东西都能让我觉得生活有乐趣,活着尚有意义,怎么会抑郁呢?
我是悲观的,但也乐观。悲观是因为常常看到很多不堪,深知现实的残酷;乐观是因为对美好尚心怀希望,觉得总会有更美好的将来,不能放弃对美好的追求。
对新闻业,我也抱着同样的希望。新闻遍地的时代,不管当下能不能写、能怎么写,我们都不能就此放弃对将来能按传播规律写新闻的期待,不能放弃对真相、良知、公平和正义的期待。将来,必有新闻业复兴的一天。
这个社会,总要一步步朝前走的。如果我们把视野局限在当下的三五年一二十年,可能暂时看起来不那么乐观,但我们这一辈子不止一二十年更不止三五年,我们一辈子还很长,不能因为这三五年一二十年就不去考虑将来几十年的事情。这个社会,也不止我们这一辈,还有下一辈下下一辈……
有些事情现在不能做,不等于将来不能做。
如果我们不保持对新闻业务和新闻专业的追求,不去经常练习和琢磨做新闻的方法技巧,不去总结反思过去的不足甚至失败、不去讨论新闻的伦理,将来可以专业而相对自由地写新闻时,只怕会写的人没几个了。
正如和平年代国家要有军队、军队要经常演习一样。不能因为现在是和平年代,就完全放弃军队,有军队若不常练武,一旦有战争就极可能打不赢,那就会陷入另一种灾难中。
我们可以不打,但身上要有能打的功夫,要有能打的能力。对新闻还有期待,对新闻业尚有期待,琢磨新闻业务、谈论新闻业务就必须日常成一种习惯。
这,也就是我坚持写《新闻实战》的初衷,哪怕看起来像个不合时宜的傻子。

来源:衣者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fx90bosJvYAmDBucZhiRQ
编辑:程正元



1619#
发表于 2024-8-26 21:16: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记者架子




编辑:刘诗扬

1618#
发表于 2024-8-25 17:13: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企业报》致




2023年11月8日中国企业网发布的“全国企业党务工作者论文征集活动启动”,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列为“2024全国企业党务工作者论坛”的拟邀请指导单位之一。2024年2月1日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通知,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列为发起单位之一。2024年4月13日举办的“2024(首届)全国企业党务工作者论坛”,2024年8月3日举办的“2024全国企业党建(案例)研讨会暨第四届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发布仪式”,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列为主办单位之一。上述活动,《中国企业报》集团作为主办方、承办方未与上述两个单位直接接触和洽谈过相关事宜,形成了冒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有关单位名义的事实。对此,我们诚挚地表示歉意!
  特此致歉!

《中国企业报》集团
  二0二四年八月二十三日


来源:中国企业网
编辑:徐思凡

1617#
发表于 2024-8-24 16:16: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审视33岁女租客之死:求真是否显得可笑? | 舆论手札

跟朋友圈大多数意见不同,个人认为以真实性要求审视并判断公众号贞观并不算苛责。具体说,核查“33岁女性死在出租屋一文的主要信息,哪怕会呼应官方仍在费思量的定性工作,但以求真的视角看待这件事,并期待获得最大程度的真相,仍是正当的

一些论者辩称,只要确认有女性死在出租屋这个事实,贞观号那篇文章的真实性就没有大问题。即使构成它故事的多个细节有误,但每个细节(如屡次考公不过、困在出租屋里等)只要存在对应个案,就不该质疑这篇贞观之文。

这种在真实性上采取退让的弹性立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述论者不希望贞观公号遭遇封号惩罚,所以树立了一个好的社会代言者形象来折冲可能的雷霆之怒。可抛开自媒体人相互守望的善意,作如此辩护,确实模糊了真实性,袒护了作者的不诚实。

首先来说,贞观一文在传播上的轰动效果,来自于它处处暗示的真实性,让读者相信阅读的是一个真实的、悲惨的女性之死。文章的传播基础是真实,好评的前提是真实,所以当事情转向并让作者及公号所有者承受压力时,不该就真实性讨价还价。

贞观发布的说明看,它核实过房东个人信息、微信记录集物业拍摄视频等资料,也就是说贞观从接到投稿到修改成稿,从没把它当成虚构的故事,或根据真事改编的创作,而是当作完完全全的真人真事来对待并发布的。

假如贞观注明这个文章是有根据的虚构创作,或情节略有改动的大特写报告文学来发表,应该不会有目前的风波。可即使在事后的连续说明中,贞观仍在强调此事、此文的整体真实——这不仅与文本不符,更让自己陷入了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

比如它将故事发生地从咸阳搬到了西安,更像是提高故事的轰动效应,而不是为了保护当事人信息。因为,哪怕咸阳与西安互通地铁,当地人有将咸阳默认为西安的习惯,可文中描述的炎热天气是西安的——这就很难将地点的改头换面视作正常。

其实,在第一份说明的时候,假如贞观坦承文章是创作,根据真人真事的改编,忘了注明情节虚构字样,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许多麻烦。问题是,贞观持续并反复强调文章的真实性,那它自个和这篇文章只能被放在真实的标准下审查。

显而易见,在真实的标准下,这篇文章非常被动。从机构媒体的跟进报道看,文章加在这位33岁女性身上、借此收获无数同情的诸多关键身份标签碎了一地,要么是假的,要么是不准确的。也就是说,贞观的真实故事在真实性上崩解了。

概言之,贞观公号在台后将其作为真实故事编辑,行文中用隐现的编辑手法凸显其真实性,并用后来被证伪的冲突元素刻意塑造文章张力,出事后用说明而不是致歉立场继续强调其真实性——这种情况下,外界拿真实性标准来丈量它,不是很公平吗?

这是从贞观操作这个题材的角度,来说明将真实与否作为评价它那篇流行文章,完全不是落井下石的刻薄之举,而是一个与该文选稿动机、编辑意图、删改目的、传播效果等方面相匹配的评价动作。当然,即便这样,个人仍不觉得它到了非讨伐不可的地步。

除了这个角度,其实这件事最值得讨论的部分,是另外一个问题,亦即:在这个文章、这件事上求真是可笑的吗?对这个问题的辨析涉及到真实、真相与现实的复杂关系,很值得仔细商榷,这也是导致朋友圈立场分裂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把真相定义为全部事实的有机组成,那只要核查清楚所有涉及的事实,就能最大程度地接近真相——在幸运的情况下,当事实不那么复杂的情况下,还能揭示真相、还原真相。很遗憾,这是真相的理想状况,却非现实中的常态。

贞观这篇文章中,有一个核心事实恐怕永远无法核实,就是这位不幸女性的死因。因此,所谓出租屋女孩之死的真相只怕只能无限接近,而无法确切抵达。这一点,是西固、咸阳、西安有关部门在定性贞观时的难点,这恐怕是女孩对粗糙记录的慷慨馈赠

很有一些人挖苦说,媒体及部分媒体人在这件事上的求真是可笑的,因为针对贞观的求真动作并不能在新闻职业活动中展开。嘲讽是真嘲讽,但更像是为贞观辩护的策略,所谓己所不能勿施于人。尽管这种嘲笑无意义,却无意中贴近了真相的现状。

总体而言,我们身处其间的中国的真相,是一个复杂的构成,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再是单靠事实核查就能洞察的,真相常常被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可能性所淹没。真相不再是客观不可变的,真相的产生集合了多种观点与立场,没有绝对。

在为贞观一文的辩护中,比如独角鲸工作坊的文章,几乎快要沾染这个意识了,可惜最后落在了整体与个案的辩证法上,因为着意要回避求真在这件事上的价值与合理性,反而失去了思考真相在现实中呈现的复杂面貌,挺可惜的。

当然,仅就贞观涉事文章来说,女子生前的经历、考公成绩、死亡推测等,经过官方的交叉核实,事实层面的真相不难揭露。而若要对贞观问责,想必追究的依据也会从这一意义上的真相寻找,并以合乎程序的方式落实。

与此同时,也不难想见,哪怕女子的人生故事因焕然一新的事实澄清,获得了新的版本,贞观那篇文章的影响仍然会存在,并融入更大范围的、更复杂的真相中。这就是官方通报不代表真相的含义及原因所在,因为真相早已成为融汇各种观点的现实容器。

当然,对贞观这样的自媒体而言,它们有没有求真的伦理要求,是否需要执行力所能及的事实核查,确实无法与新闻机构相提并论。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你若号称公号的信誉及运作建立在真实之上,那就不能既要真实的好处却拒绝失真的负累。

所以当人们在争论女子之死的含真量时,更体现道德的问题是,当一个故事被逐渐证伪后,是否还要对真实、真相言诡而辩?是因为惺惺相惜柔化或牺牲立场,还是遵守个人在求真原则上的一致性?个人感觉,贞观的危机说明虽不明智,但比许多辩护者坦荡。

而我所在意的,是哪怕真相复杂,成为官民观点竞夺、常常是官民态度并举的形态,新闻记者的求真也不该被取笑及抵制,尤其是取笑与抵制来自于前新闻业者。新闻专业主义是一整套事实核查技术在采编写环节的顽强存在,你可以嘲笑它的多少有无,但请不要诋毁其必要。

来源: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公众号)
原作者:照相的宋师傅
编辑:徐思凡

1616#
发表于 2024-8-21 18:26: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敢为南方日报记者朱小龙说话的,看不到一个媒体人的影子



南方日报体育记者朱小龙在连线直播中,谈了一些对奥运冠军全红婵的看法,遭到网络讨伐批判,称其”诋毁“奥运冠军,要求对其严办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在席卷而来的网络风暴中,南方日报赶紧出面表示:“集团一名体育记者违规私自参加网络连线节目,发表涉我奥运健儿的错误言论。集团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调查,将根据事实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我找来朱小龙关于全红婵的聊天记录,读了好几遍,并没有读出什么“诋毁”奥运冠军的味道。相反,其中所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成年人对于一个未成年女孩的关心和期望。

           南方日报体育记者朱小龙

朱小龙遭网友诟病的主要有两处。第一,朱小龙说全红婵刚拿到金牌的时候,“疯疯癫癫”地向德国运动员展示。

朱小龙在这里说全红婵“疯疯癫癫”,紧接着说这是“小孩心性”。又说全红婵在接受采访时,就“自在了很多”,为她感到“欣慰”。

“疯疯癫癫”其实是成年人说孩子常用的话,作为资深体育记者,朱小龙和来自本省的17岁运动员全红婵一定多次打交道,彼此熟悉。朱小龙称全红婵有些“疯疯癫癫”,是孩子气,其实是透着老大哥对小妹妹的关爱。说他是诋毁全红婵,恐怕全红婵自己都不会这么认为。

朱小龙遭网友炮轰的还有另一处,网友称朱小龙骂全红婵“白痴”。

朱小龙的原话是这样的:“现在全红婵也去学英语了,她也意识到在国际赛场上要跟一些人交流,我觉得就很好,不光是你要把跳水跳好,你作为一个人,以后你不可能跳一辈子水吧,你不跳水以后你像一个白痴一样能行吗?”

稍微动一下脑子,我们就知道朱小龙在这里表达的是什么。他其实是赞扬全红婵开始学英语的行动。并以反问句来强调,一个跳水运动员绝不能一辈子只靠跳水活着,所以才有了这样一句“你不跳水以后像一个白痴一样能行吗?”这个反问并非是指全红婵,而是强调一个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英国运动员格兰特在拿到奥运赛艇金牌后,回到一所医院去上班,受到同事们的热烈欢迎。格兰特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也是一名医务工作人员。

中国奥运选手和国外奥运选手不一样。中国选手基本上都是专业运动员,把重要精力都用在运动项目上。而国外选手基本上都是业余运动员,在比赛项目之外,有自己的专业和工作。

当然,中国奥运选手,尤其是拿到金牌的奥运选手,国家会推荐上大学或者分配工作。但无论如何,体育竞赛吃的是青春饭,赛场之外,人还需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这需要专业运动之外的其它知识。人总不能光在奥运金牌上啃一辈子。

从总体上看,朱小龙的谈话是希望全红婵能够在体育运动以外,多多学习和进步,以面对生活全方位的挑战。如果硬要指责朱小龙用词不妥说话难听,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他的本意是对全红婵的关心。中国有个成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一个年轻运动员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成长肯定是有利而非有害。

在对朱小龙的批评声中,也难得听到一些清醒的声音。复旦大学张志安教授发文称,这场对朱小龙的批判是“断章取义的蹭流式围猎”。在这场“围猎”中,大量自媒体和专业媒体丧失事实底线,脱离语境,断章取义。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新年在微博中说---

舆论空间啥时候逼仄到这步田地了?一个运动员也成了神了?不可评论了?全红蝉作为公众人物,社会各界予以关注评论,是很正常的,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再说,仔细看朱小龙记者的言论并无恶意,完全是出于关心其全面发展的角度而谈的!全红蝉再厉害,在朱记者面前,还是个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三人行,必有我师,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不管是全冠军本人,还是社会各界,兼听则明一下怎么就不可以了?

这场对朱小龙的围攻批评,不顾基本事实,断章取义,肆意打压定罪,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文革中的大字报,真的是让人不寒而栗。

我看到一股愚蛮的野火四处燃烧,吞噬着这个社会的理智和逻辑、良知和道义、生机与活力,如果不加以拦阻而任其肆虐,这片土地将会沦为一片荒漠。

  曾经的南方周末

在这场舆论风波中,南方日报的表现也是让人失望。南方日报曾是中国媒体业的翘楚,其麾下的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以勇于揭露社会黑暗、仗义执言著称。而今,自己的记者在直播中说了几句真心话而遭到网暴,南方日报便赶紧声明,给记者扣上”错误言论”的帽子,声言要对其“严肃处理”。其道义和骨气何在?
不仅南方日报,在极少数为媒体人朱小龙说话的声音中,没有一个来自媒体人。没有看到哪个媒体人站出来,为自己的同行朱小龙说话。

曾几何时,媒体人被称为社会的瞭望者,是惩恶扬善、为弱势发声的勇士,而今,当一个媒体人遭到不公平的打击的时候,其他媒体人却都低下头去,像鸵鸟一样把头深深埋在沙土里。当你连同行的权利都不敢捍卫的话,这个社会还能对你有什么期望?

当他人遭受不公的时候,你以为和你无关吗?如果你对他人的遭遇沉默不言,当下一次风暴轮到你的时候,谁还能站出来为你说话?

朱小龙关于全红婵的直播聊天记录:
我还是比较突出地感觉到,因为全红婵之前是个小孩嘛,她一直都不是很善于表达自己,那这次我们看到她呢,就是在面对一些采访啊什么,虽然她在场外别人拍的视频里,譬如说在奥运村里边疯疯癫癫地给人家德国的运动员展示金牌什么的,还是一些小孩心性,一些未成年人的举动,但是我们发现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的这种应对啊各方面自在了很多,说的好了很多,我还比较欣慰吧,就还是成长了,就发现这一年,她真的成长了,我觉得对于一个完整的人来说,全红婵她长大了。
她一直都是一个很优秀的运动员,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一个人,她可能不是很完整,我觉得就是说她还小,很多表达啊什么的,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因为以前她作为一个运动员(我从来不否认她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可能说是还小或者怎么样,就觉得她应对很多事情不是很得体,或者说因为她也不是很爱学习,她这个小孩嘛不是很爱学习,但现在全红婵她也去学英语了,她也意识到在国际赛场上要跟一些人交流,我觉得就很好,不光是你要把跳水跳好,你作为一个人,以后你不可能跳一辈子水吧,你不跳水以后你像一个白痴一样能行吗,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来源:通向远方的路(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1615#
发表于 2024-8-18 15:09: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佳
1614#
发表于 2024-8-16 22:29: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全红婵遭体育记者攻击,称其“疯疯癫癫像白痴”!南方报业声明:将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刚刚

南方日报发布最新消息

对集团体育记者

发布奥运健儿的错误言论做出声明

声明

集团一名体育记者违规私自参加网络连线节目,发表涉我奥运健儿的错误言论。集团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调查,将根据事实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2024年8月15日



相关新闻

据了解,巴黎奥运会期间@南方日报 记者朱小龙在直播中谈到全红婵:“虽然她在场外,别人拍的视频里边,比如说在奥运村里边,疯疯癫癫给人家德国的运动员展示金牌什么的,但现在她也去学英语了。现在全红婵也开始去学英语了,她也意识到这个东西,就是在国际赛场上要跟一些人交流。我觉得这很好,就是说明,不光是要把跳水跳好,你作为一个人或者怎么样你长大了或者怎么样,以后,那你不可能跳一辈子水吧,你不跳水以后你像一个白痴一样,能行吗?我觉得就是这样。”

来源:江南都市报、南方日报

来源:搜狐网
编辑:李佳
链接:https://www.sohu.com/a/801155450 ... 8602469Bp7s4Kh_1090

1.3.png (1.34 MB, 下载次数: 12)

1.3.png

1.2.png (619.64 KB, 下载次数: 6)

1.2.png

1.1.png (172.75 KB, 下载次数: 6)

1.1.png
1613#
发表于 2024-8-14 21:40: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这微博热搜呀

编辑:李佳


1612#
发表于 2024-7-31 20:39:56 | 只看该作者
威海晚报执行总编辑患癌求助,中国记协回应


近日,我们注意到网上一篇稿件,主人公是《威海晚报》执行总编辑朱凯辉。目前,他罹患癌症,治疗费用缺口较大,希望得到社会帮助。

今日,中国记协就此事作出回应——

今年4月,中国记协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记协,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各专业记协发出通知,正式启动2024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申报工作。

截至7月30日,中国记协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级各类新闻单位的申报材料285份。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实施办法》,包括中国妇女报社孙钱斌、山东威海晚报社朱凯辉、宁夏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杨韶华等在内的157名新闻工作者目前已通过初步审核。

下一步,中国记协将分批公示拟援助名单,及时向最困难的新闻工作者雪中送炭,以实际举措关心关爱新闻人身心健康。

■新闻链接

求救!52岁威海晚报执行总编癌症晚期,治疗费用缺口达百万

近日,《求救丨一个罹患癌症的执行总编辑,他想活下去》一文在朋友圈流传。

文章中的当事人朱凯辉今年52岁,系《威海晚报》的执行总编辑,今年3月体检查出直肠癌伴肝转移Ⅳ期(晚期),未来他还要面对肝部手术和直肠手术。他的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李文晓预估,Ⅳ期直肠癌的治疗费用缺口达百万。


前述文章提到,朱凯辉今年52岁,婚姻已因琐事破裂,无儿无女。他做了30年新闻记者,去年年底领到了中国记协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和荣誉证章。

他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21岁时考入威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现代生活报》工作,这份报纸后来停办。1995年,23岁已是总编室负责人的他,来到威海日报社,筹办《威海晚报》。十年记者生涯后,朱凯辉转入编辑岗,2006年升任副主任,随后是主任、副总编辑、执行总编辑。




来源:磨稿子(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1yhWQq76wH78WnqmwmWhw
编辑:李梦瑶




1611#
发表于 2024-7-29 20:31: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梦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