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611#
 楼主| 发表于 2023-7-21 22:41: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508)作者 zuòzhě

(一)
2023年7月16日《新民晚报》第11版刊登文章《体验“学习”》。文中写道:“我大体也算是一个作者。小时候,经常听说,作者这个行业的人,时常出门采风云云。那时候,很有些不理解,坐在家里,一支笔,一叠纸,凭空想想就能完成的勾当,为何还要出门采风?”这节文字中的“作者”一词使用有误。
“作者”指的是写下某一篇文章、某一首诗、词或某一本书的人,也可以指创作某一件艺术作品的人。“作者”在使用中通常要求是针对特定的某一篇文章或某一首诗、词,或特定的某一本书、某一件艺术作品而言,离开了这个特定的语境,“作者”就不合适使用。这段文字两处使用的“作者”,前者说的是“我”的身份,后者把“作者”说成一种“行业”,这都不合“作者”的使用要求,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这段文字中的两个“作者”都改为“作家”。“作家”指的是在文学创作上有成就的人,它在使用中不要求以某个特定的使用对象为前提条件,可以用来说明人的身份,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行业”,用在这段文字中是合适的。
当然,如果对“作者”做出某种特定的限制,“作者”也可以视作人的一种身份或视为一种“行业”,如“小说作者”“专栏作者”“业余作者”等。因为这时候的“作者”,不再以某个特定对象为使用前提条件,而是表明某人是专门写作“小说”或“专栏”的人,或在业余时间经常写作的人,从而成为一种人的身份称说甚至一种行业。
(二)
2020年10月20日《文汇报》第12版刊登文章《成为国产电影重要分支,悬疑片需迈过这道关》。文中写道:“无论在以观赏性为核心诉求的主流商业电影中,或是以艺术表达为核心诉求的作者电影中,悬疑元素都变成首选的叙事策略之一。《心理罪》《法医秦明》《犯罪现场》《沉默的证人》等商业电影中,往往将一桩刑事案件作为故事主线。而作者电影《江湖儿女》(贾樟柯)、《南方车站的聚会》(刁亦男)、《地球最后的夜晚》(毕赣)等,也经常借用悬疑案件的外壳或者加入一些悬疑情节。”这节文字中的“作者”一词使用有误。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和“电影”组成了“作者电影”的概念,用来表示“电影”的一个类别,但它所表示的意思是让人难以理解的。通览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所谓“作者电影”是与“商业电影”对举使用的,但是从常理来说,“商业电影”也是需要作者的,因此两者不能构成对举关系。出现这个问题,原因在于文中对“作者”这个词存在错误理解,错误地建立了“作者电影”这个表意不清的概念,影响了语意表达。
一般地说,可以把“作者电影”改为“作家电影”,指由专业作家担任编剧的电影,与“商业电影”对举。在通常意义上,“作家”是文学专业性比较强的人,他们写出的“电影”可以在文学性上有更好的表现,从而在这段文字的语境中建立起与“商业电影”对举的语法关系。但是,这样的修改只能认为是差强人意的,更可考虑的是把“作者电影”改为“文人电影”之类的概念,“文人”指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或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在汉语的社会学意义上这类人还可以被理解为不关心世俗事务的人,因此,从概念的对举性来说,“文人电影”与“商业电影”可以建议起更好的对举关系,从而实现更好的语意表达。
(三)
2020年10月24日《南方都市报》第10版刊登文章《〈金刚川〉:中国电影的又一个标杆》。文中写道:“作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电影中最重要的一部,《金刚川》不负众望,虽然拍摄周期紧凑,但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在保持高标准制作的同时,也在主旋律叙事框架下尽量实现了作者化表达。”这节文字中的“作者”一词使用有误。
“作者”作为一个名词,如果在其后加上词缀“化”,那就是把名词转化为动词的用法。但是,句中的“作者化”要表达什么意思呢?“作者化”在句中修饰动词“表达”,其表达的意思是混沌的。文中是说电影“《金刚川》”在文学性上有较好的“表达”,但用“作者化”来表示这个意思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文中出现这个错误,还是在于对“作者”的意思存在错误理解。
可以把“作者”改为“文学”,也就是说要把“作者化表达”改为“文学化表达”。其中“文学”后面的词缀“化”也可以改为“性”。

来源:校对工匠(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2Di809v6XxAXHg-0a_7Vw
编辑:郑程程


1612#
 楼主| 发表于 2023-7-23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510)成全
(一)
2022年1月21日《四川日报》第10版刊登文章《一曲听得见宣纸灵魂的交响》。文中有一句话写道:“书写,犹如月光投射于白雪,那头顶的月,地上的雪,两者互相映照着,便成全了一名作家的心性。”这个句子中的“顾全”一词使用有误。
“成全”意为帮助他人实现其愿望。“成全”的指向对象,通常应该是人的要求、期望之类,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具有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轻易实现的。句中“成全”的指向对象是“心性”。但“心性”是每一个都具有的,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需要通过人的努力才能产生,因此“成全”不能适用。
可以把“成全”改为“形成”。“形成”指经过发展变化而成为某种有特点的事物。句中说的是“书写”这种活动成为一个有特点的事物,即“作家的心性”,使用“形成”是合适的。
(二)
2023年7月22日《今晚报》第14版刊登文章《野梅无病》。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35岁的汪士慎成全了自己作为孝子最后的责任,为父母守孝三年后,携着妻儿离开故乡安徽歙县,迁到扬州定居,开启了职业画家的新生涯。”这个句子中的“成全”一词使用有误。
“成全”的指向对象,通常还要求是他人的要求、期望,不能是行为主体对自己的要求、期望。句中“成全”的指向对象是“最后的责任”,但从句中可以看到,这个“责任”是行为主体“汪士慎”自己的,在这种情况下,“成全”的使用是不合适的。另外,“成全”和“责任”的搭配也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成全”改为“完成”或“履行”之类的词。“完成”指按照预期的目的结束某项任务,做成某件事,“履行”指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这两个词的意思有一定的不同,但它们的指向对象都可以是行为主体自身的,同时它们都能和“责任”搭配,适合句中使用需要。

来源:校对工匠(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7dCMAp0_y67YM5x8lWz5w
编辑:郑程程
1613#
 楼主| 发表于 2023-7-25 00:04: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潘洁

1614#
 楼主| 发表于 2023-7-27 22:20: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511)
每日一怼(1511)表象 biăoxiàng
(一)
2022年11月24日《解放日报》第9版刊登文章《娱乐圈呼唤文化人,是娱乐至死的反噬》。文中有一句话写道:“无论身在什么节目,他们的表象都像是‘木头美人’。”这个句子中的“表象”一词使用有误。
“表象”是一个哲学专科词,它指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是人的感性认识的一种高级形式。句中说的是使用对象“他们”所显示出来的言行状况,“表象”的词义与此不合。
应该把“表象”改为“表现”。
(二)
2022年9月16日《北京日报》第13版刊登文章《来自卡尔维诺的文学自白》。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卡尔维诺在考虑,故事如何表象世界,作家如何成为‘故事之父’。”这个句子中的“表象”一词使用有误。
在这个句子中,“表象”对“世界”产生支配作用,用来表示行为主体“卡尔维诺”所“考虑”的事,即把“世界”用“故事”的形式显示出来。但这是一种动词的用法,而“表象”是一个名词,不能这样使用。
可以把“表象”改为“表现”。
这两个句子,都把“表象”改成了“表现”,但这两个“表现”所表示的意思和所体现的语法关系却是不一样的。“表现”是一个兼类词,第一个句子中的“表现”表示显示出来的言行的状况,这是名词的用法;第二个句子中的“表现”的意思是显示出来,这是动词的用法,它在句中可以对“世界”产生支配作用。相比之下,“表象”只是一个名词。
另外要注意的是,“表象”作为一个哲学专科词,它也不宜被理解为“表面现象”的简称。
来源:校对工匠(公众号)
编辑:潘洁



1615#
 楼主| 发表于 2023-7-31 23:23: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这事儿,记者较真了!
我在现场 | 这事儿,记者较真了!
互联网,也是新闻现场。
“帐号”,还是“账号”?互联网时代,语言文字差错不是个小问题。澄清谬误、明辩是非,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之一。
去年4月,长江日报刊发报道,披露多家互联网平台的登录页面和相关表述中长期使用的是“帐号”。语言文字专家介绍,“帐号”是旧时用法,“账号”才是现在规范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词》第7版中只有“账号”而无“帐号”。
今年7月,长江日报对这一报道又进行了持续跟进。报道不仅引起国家语委的关注,全国多家媒体也开始关注到这一话题。相关报道引发全网热议,多次登上热搜。目前,相关互联网平台已改“帐号”为“账号”。
今天,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为您邀请到了这次报道的主创人员长江日报特稿中心团队的朱建华、张维纳,为我们讲述背后的故事。
本文作者:长江日报朱建华、张维纳

作为媒体人,每次登录微信时看到相关页面上的“帐号”二字,就觉得很疑惑,到底是“帐号”还是“账号”?

请教了报社的资深校对,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帐号”是旧时用法,“账号”才是现在正确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只有“账号”而无“帐号”。

语言文字差错不是个小问题,网络平台也不能任由错别字大行其道。
我们注意到,“账号”错成“帐号”具有普遍性,除了微信,QQ、微博、抖音、百度、今日头条、知乎、豆瓣的用户页面、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等相关表述中多处使用的是“帐号”。
平台越大,责任也越大。如果任由这样的文字差错长期存在,不知多少人无形当中就会以为错的可能就是正确的了。
去年4月28日,《多家网络平台用错字,“账”与“帐”你用对了吗?》《别再混淆“账号”“帐号”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账号”》《“账户”为何频频被误用为“帐户”?》等一组披露多家互联网平台把“账号”错成“帐号”的稿件,在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首发。

发稿前,我们采访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内的多名专家,他们中有的还参与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工作,是语言文字方面的权威专家。
报道时,通过专家讲述的方式,介绍了“帐”与“账”的来历与区别,同时也明确了现在“账号”才是正确的用法,起到了澄清谬误的作用。
编辑部认为,互联网平台上“账号”长期错成“帐号”具有普遍性,拥有海量用户的互联网平台有责任也有义务使用规范汉字。
作为媒体,报道多家互联网平台把“账号”错成“帐号”的现状,科普“帐”与“账”的用法有意义,但更重要的是要能推动这些平台把错字早日改成正确的字。
“帐”与“账”,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改一个字,本不是什么难事,但要让这些互联网平台改一个字,还颇费周折。
报道推出后,我们通过发邮件、打电话、留言等多种方式向相关平台进行了反映,有的有回复,有的没回复。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相关页面和表述中使用的仍是“帐号”。也有网友称,曾留言反映过这个问题,但结果是不了了之。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事情仍毫无进展。今年6月8日,当在网上看到《网络不规范用字用词现象研究报告》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长江日报去年4月刊发的多家网络平台把“账号”错成“帐号”的报道。这个报告提到,互联网平台出错较多的错别字前20名中,排名第一的是“帐(账)号”。
可以说,“账号”错成“帐号”有历史原因,也有个体原因,而互联网平台登录页面和相关表述中长期错误地使用“帐号”,无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不能任由互联网平台“帐号”这样的差错长期存在而不改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怎么通过报道持续去推动?如何督促这些平台改正文字差错?不能让我们的报道这样“烂尾”下去。
“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真要推动网络平台改错字,恐怕还要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我们想到了国家语委,并通过网上留言的方式,向国家语委反映了这一问题。
留言20多天后,也就是7月4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外采访时,接到了国家语委一名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
对方介绍,经过核实,确认了多家网络平台用的仍是“帐号”,正确的用法是“账号”。国家语委方面已拟函请相关单位指导这些平台进行纠正。
事情至此才算有了重大进展。等待中,我们在前期报道的基础上,于7月8日在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推出了《“帐号”应为“账号”!国家语委回应多家网络平台长期用错字》的独家报道,并通过受访专家表明了态度:网络平台在用词上如果将错就错,这是对历史文化的不负责。
青少年还处于学习阶段,长期受到错误的影响,就会以为错误的就是正确的。长江日报发起的微博话题“#账与帐很多人分不清#”登上了全国热搜,越来越多的媒体、同行及网友也开始关注到多家互联网平台长期把“账号”错成“帐号”的问题。
此后,我们每天不停地刷手机,查看这些网络平台是否改“帐号”为“账号”,当看到微博、豆瓣等改相关页面和表述中的“帐号”为“账号”时,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并及时推出了《“账”与“帐”很多人分不清,微博、豆瓣已改“帐号”为“账号”》的追踪报道。

后来,我们又推出了《错将“账号”用为“帐号”,今日头条、知乎、百度、QQ等相关表述改了》的报道。
微信改过来后,我们接着又推出了《微信改了!》的报道,这条内容在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的阅读量为“10万+”。其间,长江日报长江评论说热点栏目还推出了《错别字不会因流量大就变对》的评论。

7月28日,“#微信已把帐号改为账号#”的微博话题一度登上热搜第一,话题总阅读量达7亿人次,而长江日报一年多来对多家互联网平台错将“账号”用为“帐号”的报道也被更多读者和网友知晓。
其间,长江日报的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亦有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或通过刊发评论的方式,共同推进互联网平台正视差错的问题。
前后历时一年多,才推动多家互联网平台改了一个字,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在最终在相关部门介入之后,才算改了,善莫大焉!
网络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但也要认识到,互联网平台上的差错何止是把“账号”错成“帐号”,一方面无论是平台还是个人都应使用规范汉字,尽可能减少文字差错,另一方面也应建立高效的纠错机制,面对差错应尽快改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环境。
来源:中国记协
编辑:洪韵

1616#
 楼主| 发表于 2023-8-7 23:02:11 | 只看该作者
高校录取通知书要求学生“9月6月”报到?巢湖学院发致歉声明
原标题:高校录取通知书要求学生“9月6月”报到?巢湖学院发致歉声明

8月6日,巢湖学院就“巢湖学院9月6月报到”在官网发布致歉声明。具体内容如下:

我校2023级新生录取通知书在印制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和审查不严,导致部分新生录取通知书上的报到时间“9月6日”错误印刷为“9月6月”,给新生和家长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对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

我们将尽力弥补由此造成的影响,立即为录取通知书印刷有误的新生邮寄新的录取通知书。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引以为戒,深刻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管理,做到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辜负社会各界对我们的信任,希望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继续给予监督和指导。

来源:潇湘晚报
链接:https://www.sohu.com/a/709454927 ... 8172350jbUDaNt_1090
编辑:秦克峰






16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7 23:04: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高校录取通知书要求学生“9月6月”报到?巢湖学院发致歉声明
原标题:高校录取通知书要求学生“9月6月”报到?巢湖学院发致歉声明

8月6日,巢湖学院就“巢湖学院9月6月报到”在官网发布致歉声明。具体内容如下:

我校2023级新生录取通知书在印制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和审查不严,导致部分新生录取通知书上的报到时间“9月6日”错误印刷为“9月6月”,给新生和家长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对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

我们将尽力弥补由此造成的影响,立即为录取通知书印刷有误的新生邮寄新的录取通知书。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引以为戒,深刻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管理,做到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辜负社会各界对我们的信任,希望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继续给予监督和指导。

来源:潇湘晚报
链接:https://www.sohu.com/a/709454927 ... 8172350jbUDaNt_1090
编辑:秦克峰
1618#
 楼主| 发表于 2023-8-15 22:56: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514)
每日一怼(1514)执拗 zhíniù 按àn
(一)
2023年7月31日《文汇报》第7版刊登文章《树富》。文中写道:“‘每次综合考评,都各种幺蛾子。这回,我终究还是拿了一等奖学金!’说这话时,他语气执拗。”这节文字中的“执拗”一词使用有误。
“执拗”的意思是固执任性,坚持己见,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执拗”通常用来表示使用对象在对某事处理上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变通的一种态度。句中的“执拗”用来形容“他”的一番话,但这番话并不是针对某件事表示的一种处理态度,而只是讲了“我终究还是拿了一等奖学金”这样一个事实,并没有不同意他人意见的意思,“执拗”不适使用。
使用对象“他”在说出这番话时,其态度可以有多种多样的,但从引语来看,可以认为“他”对此应该是比较高兴的。根据这个意思,可以把“执拗”改为“自豪”“满足”“得意”之类的词。这几个词表示的意思不尽一致,但与引语中“他”说那句话时的态度都是吻合的。
(二)
2022年6月3日《新民晚报》第8版刊登文章《一个骑车人》。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后来,老韩又鼓动过我几回,执拗不过,索性就买了健身用的骑行器按在家里,上面有好多开关,能调节蹬力和速度。”句中“执拗”和“按”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执拗”。“执拗”说的是使用对象的一种态度,这个态度需要使用对象在言语或行动上体现出来,而不能仅是一种心理活动。这个句子说的是,对于“老韩”提的要求,“我”并不想听从,但又很难拒绝,最后还是按“老韩”的要求办了。句中把“我”不想听从“老韩”意见的心理活动用“执拗”来表示,这是不准确的。
再看“按”。“按”是一个多义词,其中一个意思是用手或手指压住或摁住对象,如“把他按倒在地上”“按下葫芦浮起瓢”。句中说的是把“骑行器”安置在家里,但并不是用手压住“骑行器”,“按”的使用不准确。
可以把“执拗不过”改为“拗不过”,“拗不过”表示没有办法改变别人的意见,用在这里是合适的。可以把“按”改为“放”。“放”也是一个多义词,其中有一个意思是指放置,用来表示行为主体“我”对“骑行器”的处置是合适的。
(三)
2021年8月1日《天津日报》第16版刊登文章《拳拳深情点亮“心灯”》。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后来一位新搬来的电工按上了电灯,从此我不再怕天黑后独自回家。”这个句子中的“按”使用有误。
“按”表示用手或手指压住或摁住对象。但在这个句子中,行为主体“电工”所从事的行为并不是压住或者摁住“电灯”,而是把“电灯”固定在一个事先确定的位置,“按”的词义与这个意思不合。
可以把“按”改为“安”或“安装”。“安”也是一个多义词,其中作动词用的一个意思就是指安装,而“安装”指的是把机件、器材之类的物品固定在一定的位置,这个意思合于句中行为主体“电工”对“电灯”的处置,因此用于句中是合适的。



来源:校对工匠(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ZjSBhmmb-WQOhxNNAeJLg
编辑:覃韵琪

1619#
 楼主| 发表于 2023-9-7 09:50: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524)消亡 xiāowáng
(一)
2023年9月5日《新民晚报》第16版刊登文章《渐冻症》。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这是一种比癌症更残忍的绝症,患者只能清醒地目睹自己身体逐渐消亡的过程,却无能为力。”这个句子中的“消亡”一词使用有误。

“消亡”的意思是消失,灭亡。句中“消亡”的使用对象是“身体”,指“患者”在患上句中所说“这”(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这”指代的是“渐冻症”)的病症后的情况,但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患者”在得病后,其“身体”直至其病亡都是存在的,失去的只是其“身体”的功能和知觉,“消亡”的使用是不准确的。

可以把“消亡”改为“失去功能、失去知觉”之类的话语,这样的话语用来描述渐冻症“患者”身体的状况是比较准确的。如果希望话语简洁一点,也可以把“消亡”改为“报废”之类的词。

(二)
2023年7月20日《银川日报》第6版刊登文章《铜甗:古代人的蒸锅》。文中写道:“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初为陶制。商周时期逐渐演变成青铜甗,秦汉之际有铁甗,东汉之后,甗基本消亡。”这节文字中的“消亡”一词使用有误。

“消亡”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抽象的事物。这节文字中“消亡”的使用对象是“甗”,而“甗”是古代的一种盛器,是一种具象的实物,“消亡”不合适使用。

一般地说,可以把“消亡”改为“消失”。但是,考虑到文中的“甗”是一种远古时代的器物,因此更合适的是把“消亡”改为“湮失”之类的词。“湮失”指的是因逐渐淘汰而不为人知直至消失,用来描述“甗”在历史过程中的逐渐消失是合适的,具有一种沧桑感。

(三)
2023年4月22日《文汇报》第7版刊登文章《“我们也是古怪的移民”》。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只要埃斯梅有知觉,疼痛再难消亡。”这个句子中的“消亡”一词使用有误。

“消亡”的使用对象,不仅要求具有抽象性,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如某种社会制度,某种民间习俗之类。句中“消亡”的使用对象是“疼痛”(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这里的“疼痛”指的是一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即句中的“埃斯梅”心里长期存在的压抑感),这是一种个人产生的情绪,是一种相对微观的事物,与“消亡”对使用对象所要求的宏观性不合,“消亡”的使用不合适。

可以把“消亡”改为“消失”。“消失”的意思是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这个词对使用对象的要求有较高的自由度,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因此能够适用于句中。

来源:校对工匠(公众号)
编辑:潘洁


1620#
 楼主| 发表于 2023-9-16 18:00: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百家党报出版评测,仅40家错误率低于3/10000质量合格
9月13日,由中国报业协会组织的2023年中国报业技术年会在重庆市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2023年全国副省级和地市级百家党报报纸出版质量评测报告》。
出版质量关乎一家报纸的公信力,出版安全关乎意识形态安全。
为了深入了解和评估全行业的出版质量,探究改善出版质量的方法,为降低文字错误率提供有益的咨询和建议,中国报业协会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全国副省级和地市级百家党报报纸出版质量评测活动”,选择100家党报同一时段出版的报纸进行质量评测。其中,副省级城市党报15家、地市级城市党报85家。
评测中,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结合人工甄别,有效保证了评测活动的权威性。
评测的100家报纸,其中40家错误率低于3/10000,出版质量合格。其中,无锡日报、中山日报、毕节日报分别排名前三位。
无锡日报位列第一
近年来,无锡日报严格规范报道流程,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把“政治家办报”重要原则落实到新闻出版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同时不断提升编辑校对业务能力,引进校对软件,以“人防+技防”筑牢安全屏障。围绕重大主题、重大活动进行策划创新,以版面的创新“颜值”提升带动报纸品质提升,多次荣获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庆祝建党百年的版面“初心一脉 ‘船’承百年”创新性地采用插画形式,实现了重大主题报道的艺术化呈现,获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
中山日报位列第二
近年来,中山日报社坚持质量优先,严格落实安全出版印刷岗位责任,严格执行稿件、版面审校编辑流程和“三审三校”制度,以及中山日报印刷流程及质量标准控制流程,完善工作机制和安全出版防范措施。此外,中山日报社围绕采编出版平台建设强化安全出版保障,对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宣传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报纸合格和按时高质量完成印刷,确保中山日报每天按时出版发行。
毕节日报位列第三
2023年,毕节日报社实施内容建设、管理水平、发展效益“三个提升年”行动,努力创办“有信仰、有担当、有精神、有活力、有规矩”的媒体矩阵。今年4月,毕节日报社对《毕节日报》进行改版升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聚焦“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1+6+1”政策措施,全面唱响“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再出发”的毕节时代强音。进一步强化“策采编发”全流程生产链,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全力确保刊播安全,持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努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沧州日报位列第五
沧州日报社荣获百家党报出版质量评测第五名,也是河北省唯一进入前十名的报社。近年来,沧州日报社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把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贯彻于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贯穿于采、写、编各个环节,紧紧围绕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目标,强化守正创新,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报社党委明确提出“跟得上、跟得紧、跟得好”的要求,持续开展“讲政治、强素质、精业务、严把关、改作风”活动,不断提升编采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安排,加强选题策划,主动深入一线,推出了一批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高质量新闻报道,为沧州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报纸出版质量,报社坚持对原有的采编流程、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充实完善,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严把新闻宣传政治关、导向关、文字关、技术关,确保报纸出版质量不断提升。
常德日报位列第六
常德日报位列第六,获评优秀等级,这也是湖南省唯一进入此项评测前十名的报纸。近年来,常德日报社把“政治家办报”原则落实到新闻出版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强化守正创新,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常德日报社坚持质量优先,严格落实岗位责任,严格规范报道行为,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不断提升记者、编辑、校对业务能力,同时引进智能校对软件,以“人防+技防”筑牢出版质量安全屏障。
长春日报位列第九
长春日报报纸出版质量荣获全国第九名的佳绩。对于创立于1945年、拥有78年办报历史的长春日报来说,这一成绩来之不易。78年来,长春日报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与党和人民同心,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讴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精湛的新闻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党报的编校质量,努力把长春日报打造成具有权威影响力、内容严肃、格调高雅的区域性党报。
伊犁日报位列第十
伊犁日报社荣获2023年全国副省级和地市级百家党报报纸出版质量评测第十名。这次会议主题是“创新技术赋能 深化‘新闻+服务’”。据悉,从2021年起,中国报业协会就组织开展了全国主流报纸出版质量评测活动,对中央级报纸、省级报纸、全国性行业报纸等近百家全国主流报纸的出版质量进行了历年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方法先进科学的抽样评测,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各个报社总编辑的高度认可,成为指导和提升报纸出版质量的重要依据。其中,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中山日报社、常德日报社、长春日报社、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伊犁日报社等12家单位获得全国主流报纸出版质量评测前十名,并成为本次大会引人注目的亮点和表彰的对象。
《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摘录
报纸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三的,其编校质量为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三的,其编校质量为不合格。差错率的计算按照本规定附件《报纸编校差错率计算方法》执行。
报纸出版形式差错数不超过三个的,其出版形式质量为合格;差错数超过三个的,其出版形式质量为不合格。差错数的计算按照本规定附件《报纸出版形式差错数计算方法》执行。
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实施报纸、期刊质量检查,须将检查结果为不合格的报纸、期刊的具体情况书面通知出版单位或主办单位。出版单位、主办单位如有异议,须在接到通知后15日内提出复检申请;对复检结果仍有异议,须在接到通知后7日内向上一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请求复核。
报纸、期刊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不合格的,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依据《出版管理条例》、《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出版许可证。
附件1
报纸编校差错率计算方法
一、报纸编校差错率
报纸编校差错率,是指在报纸编校质量检查中,编校差错数占检查总字数的比率,用万分比表示。如检查总字数为2万,检查后发现2个差错,则其差错率为1/10000。
二、报纸检查总字数计算方法
报纸检查总字数为被检查所有内容的字数总和,一般包括版面字数、中缝字数、插页字数三部分。
1.版面字数=版面行字数(通用字号)×版面行数。
报眉、报尾、栏头、表格、分栏空白、插图说明等,均按所占版面字数计算。作品性图片(新闻摄影、艺术作品等)按版面字数的80%计算,装饰性图片按版面字数的30%计算。
2.中缝字数按实际字数(行字数×行数)计算。
3.插页字数参照版面字数计算。
4.外文报纸、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及报纸的拼音部分,以对应字号的汉字字数加30%计算。
三、报纸编校差错计算方法
1.重要信息差错
报头、报眉、栏头、标题中的文字差错,按正文同样错误计错标准的双倍计数。正文中重要名称、重要时间、重要图片等信息错误,按一般错误计错标准的双倍计数。
2.文字差错
一期报纸中,同一文字差错重复出现,最多计3次差错。
1)事实性、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错误,每处计1个差错。
2)错字、别字、多字、漏字为1个字的,每处计1个差错;2—5个字的,每处计2个差错;5个字以上的,每处计4个差错。
前后颠倒字,可以用一个校对符号改正的,每处计1个差错。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差错,无论几位数,都计1个差错。
3)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用法不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国家标准,每处计0.1个差错,一期最多计1个差错。
4)外文和国际音标以1个单词为单位,无论其中有几处差错,计1个差错。
5)少数民族文字以1个字或词为单位,无论其中有几处差错,计1个差错。
6)汉语拼音不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国家规定和标准,以1个对应的汉字或词组为单位,无论其中有几处差错,计1个差错。
7)字母大小写和正斜体、黑白体误用,不同文种字母混用(如把英文字母N错为俄文字母И),字母与其他符号混用(如把英文字母O错为阿拉伯数字0),每处计0.5个差错。
8)违反相关规定使用繁体字或不规范汉字,每处计0.5个差错。
9)科技理论和科学普及类文章使用量和单位,其名称、符号、书写规则不符合《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等相关标准,使用科技术语不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每处计0.5个差错。一个组合单位符号,无论其中有几处差错,计0.5个差错。
10)专有名词译法不符合相关规范,每处计0.5个差错。
11)涉港、澳、台等用语不符合相关规定,每处计1个差错。
12)使用网络用语、缩略语、口语不符合相关规定,每处计0.5个差错。
3.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差错
使用标点符号应当符合《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使用其他符号应当符合相关规范。同一标点符号差错重复出现,一面最多计3次差错,一期最多计1个差错。同一其他符号差错重复出现,一期最多计3次差错。
1)标点符号错用、漏用、多用,每处计0.1个差错。
2)标点符号误在行首、标号误在行末,每处计0.1个差错。
3)外文复合词、外文单词按音节转行,漏排连接号,每处计0.1个差错。
4)数学符号、科学符号、乐谱符号等符号差错,每处计0.5个差错。
5)图序、表序、公式序、参考文献序等标注差错,每处计0.1个差错。
4.格式及其他差错
1)错误的另版计2个差错。不符合版式要求的另版、另段、另行、接排、空行、空格及需要空行、空格而未空等,每处计0.1个差错。
2)字体错、字号错或字体字号同时错,每处计0.1个差错;同一面内的同一差错不重复计算,一期最多计1个差错。
3)同一篇文章中几个同级标题的位置、转行格式、字体字号不统一,计0.1个差错;需要空格而未空格,每处计0.1个差错。
4)阿拉伯数字、外文缩写词拆开转行,外文单词未按音节转行,每处计0.1个差错。
5)图、表的位置错,每处计0.5个差错;图、表的内容与说明文字不符,每处计1个差错。
6)参考文献著录项中的格式错误,每处计0.1个差错,一期最多计1个差错。
7)除图表、公式、符号需特殊处理等情况外,非广告正文主体字号小于6号(不包括6号),一期计2个差错。
附件3
报纸出版形式差错数计算方法
一、报纸出版形式基本要求
报纸应当在一版报头位置刊登报纸名称,报纸名称应当大于并明显于一版所有其他文字。外文报纸应当同时刊登中文名称,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应当同时刊登汉语名称。报纸出版增期、号外应当在一版报头注明“增期”、“号外”字样。
报纸应当在固定位置刊登出版日期、总期号、版数、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主要责任单位(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出版单位地址及联系方式、印刷单位名称及地址、发行信息(包括发行方式、发行单位、邮发代号等)、定价(号外应当注明“免费赠阅”字样)等。报纸应当在各版面报眉位置标明版序,版序应当位置固定,排序清楚,便于查找。
报纸刊登广告应当在明显位置注明“广告”字样,不得以新闻形式刊登广告。
二、报纸出版形式差错计算方法
1.报纸名称
1)未在一版报头位置刊登报纸名称,计4个差错。
2)刊登的报纸名称不是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名称,计4个差错。
3)一版报头位置刊登的报纸名称未大于并明显于一版所有其他文字,计4个差错。
4)外文报纸未刊登中文名称或外文名称与中文名称明显不一致,计2个差错。
5)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未刊登汉语名称或少数民族文字名称与汉语名称明显不一致,计2个差错。
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1)未刊登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计4个差错。
2)刊登的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不是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计4个差错。
3)刊登的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不符合《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国家标准,计2个差错。
3.主要责任单位
1)未刊登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计2个差错。
2)以合办、协办、承办等名义刊登非责任单位信息,计2个差错。
3)未刊登出版单位地址及联系方式,计1个差错。
4)刊登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不是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计4个差错。
4.印刷、发行信息
未刊登印刷单位名称及地址、未刊登发行信息,计1个差错。
5.版权信息
1)刊登非广告作品未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等信息,每处计1个差错,一期最多计2个差错。
2)刊登转载作品未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转载出处等信息,每处计0.5个差错,一期最多计2个差错。
6.出版标识
1)未在固定位置刊登报纸出版日期、总期号、版数,每项计2个差错。
2)未按批准的刊期出版,计2个差错。
3)未在报眉固定位置标明版序,计2个差错。版序漏失或编排混乱影响查阅,计1个差错。
4)出版增期未在一版报头注明“增期”字样,计2个差错。
5)出版号外未在一版报头注明“号外”字样,计2个差错。
6)专版、专刊的刊头字样比报纸名称更明显,计2个差错。
7)刊登广告未注明“广告”字样,每处计1个差错,一期最多计2个差错。
7.定价
1)未在固定位置刊登报纸定价,计1个差错。
2)出版号外未注明“免费赠阅”字样,计1个差错。
8.开版
1)同一种报纸以不同开版出版,计2个差错。
2)增期的开版与主报不一致,计2个差错。
9.标识性文字
标识性文字使用夸大事实的宣传用语,如“世界排名第×名”、“全球发行量最大”、“中国唯一”、“获奖最多”等,每处计1个差错,一期最多计2个差错。
10.装订形式
不符合散页形式要求,计1个差错。
来源:长江朱建华
编辑:洪韵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