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生态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15-10-2 23:35: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宜宾一工地工人坠亡 工作人员暴力阻挠记者采访

事发现场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记者 张永龙)
10月1日凌晨,位于宜宾南岸南部新区的一处施工工地发生一起事故,一名工人从脚手架上坠入下方水泥堆中并死亡。家属称,死者当时是在凌晨且大雨天气中作业,工地存在违规施工嫌疑。
事发后,宜宾本地电视台记者在采访此事时遭到施工方重庆黄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以粗暴方式阻挠,造成其中一名记者右腰部软组织扭伤。 
工人从脚手架上坠亡
死者家属告诉记者,事发时正是1日凌晨0时40-50分左右,“天上还下着瓢大的雨,还要去加啥子班哦”,死者从脚手架上坠入下方的水泥堆中并被掩埋,截止记者采访时2日12点,尸体仍未被清理出来。
施工方重庆黄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名邓姓负责人证实了工人在凌晨大雨中加班的情况,并称“做好防护措施是可以施工的”。
据了解,死者名叫王兵,为宜宾高县人,今年51岁。
工地工作人员打伤记者
由于不满工地在事故处置方面的态度,死者家属拨打了宜宾电视台热线电话。
据宜宾电视台酒都播报记者杨正介绍,1日傍晚7点半左右,他与另一名摄像记者到达事故现场进行采访。 在试图采访施工方负责人时,遭到施工方工作人员粗暴对待,“施工方工作人員用双手將摄像记者抱住悬空摔打”。晚上八点,由於腰部疼痛,摄像记者前往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結果表明:右腰部软组织扭伤。
邓姓负责人称,阻止记者进入现场是为了保护现场秩序,对于工地施工人员暴力阻挠记者采访一事,他表示“具体也没看清楚”。

来源:四川宜宾频道
http://yibin.scol.com.cn/xw/content/2015-10/02/content_51773937.htm



152#
发表于 2015-10-11 17:39: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reporter记者刘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记者刘军昨夜十点左右在芜湖杨家巷爆炸现场拍照时,被突然冒出的十几名年轻力壮的不明身份者打了一顿,而且警察就在边上。现@平安芜湖已立案。
10分钟前 来自 华为Ascend P7





153#
发表于 2015-10-14 21:04: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河南知名媒体人杨延方遇袭重伤
2015-10-14 21:02:44  |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儒商频道
  昨晚6点多,河南知名媒体人、大象舆情研究院总编辑杨延方在单位附近,遭遇四名男子袭击,头部遭遇重创致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目前仍在...
  昨晚6点多,河南知名媒体人、大象舆情研究院总编辑杨延方在单位附近,遭遇四名男子袭击,头部遭遇重创致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目前仍在昏迷中。杨延方曾供职于大河报、河南商报、郑州晚报、现代金报等媒体,因揭露郑州房妹等事件名噪一时。经办该案是郑州经八路派出所,目前尚未立案。
  10月13日晚6点多,大象融媒集团旗下大象舆情研究院总编辑杨延方,下班后在单位门口被四个年轻男子头部打伤,当场昏迷~~其单位在中青大厦旁。杨延方被120拉到黄河中心医院并报了警,经八路派出所出了警。黄河中医院经检查确认杨延方颅骨骨折,颅内出血,遂建议紧急转院就诊。杨延方现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03床,已下病危通知。但目前经八路派出所除了滞留了一名前往案发现场替凶手取手机的案外人外,并没有将凶手归案。恳请领导予以关注!杨延方爱人刘书芝电话13838146037
http://rs.comnews.cn/html/2015/difang_1014/2221.html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9:08: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最真实的媒体人收入: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2015-11-05中国报业

有人说传统媒体山河日下,也有人说媒体待遇稳定且能实现理想。现在的传统媒体人待遇到底如何?我们整理出媒体人的一些工资情况,让大家了解各地行情。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最惨。

入不敷出型:
                     倾诉者A
单位:深圳四大报之一
职务:记者
工资:刚到手的是2800,上个月1300,再上个月1800
描述:2011年毕业后在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党报,平均每个月收入有8000左右。后来,这边领导许诺工资有八到九千,我就来了,目前刚在这边不久。现在很多单位同事都在问我:“你干嘛来这里?”有一天下楼买彩票,摄影记者看到都说“真的好惨,要寄希望于彩票了”。感觉自己真是被坑了。现在也没啥支撑着我干下去了,下一步不是转型就是跳槽。
媒记君点评:不会忽悠人的领导不是好领导,遇到这样的领导,只能哭了。
                      倾诉者B
单位:新疆某地区都市报
职务:采访部副主任
工资:上个月3300,这个钱数不分税前税后
描述:干了十一年的媒体,这么点工资,媒记君拯救我吧……我是聘用制员工,报社再无转型大动作,就考虑走人。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看不到坚守的价值。
媒记君点评:领导,请留步!
                     倾诉者C
单位:加拿大多伦多某中文报刊
职务:记者
工资:2000多加币(约合人民币1万元左右)
描述:从事媒体行业两年了,一直在这个单位。这个工资数在这里只够温饱、养车,不够买房。因为我们这里有工会,所以这个工资比较稳定,不会有什么波动。这里工作的前五年,每年工资还能上涨5%。可是这个工资数,也没比这里最低工资保障线高多少。下一步我打算改行去当“码农”。
媒记君点评:有做“码农”的技术实力,何必来趟媒体这趟浑水?还能生活型:
                     倾诉者D
单位:面向全国的某财经杂志,具体哪一家死活不愿告诉媒记君
职务:算是记者,也偶尔冒充编辑
工资:月薪平均6000
描述:这个水准在我们编辑部属于一般偏上水平。我之前在某个省级网络媒体工作了两年半,现在在这里工作了2年。这里底薪3500元,没有绩效,但是算稿费,所以工资浮动挺大,写多得多,写少得少。我最高的一次月薪近万哦,不过那个月感觉自己写废掉了。
媒记君点评:一专多能有前途啊!
                     倾诉者E
单位:某C字头大电视台
职务:编导
工资:月薪7000左右
描述:我在一个音乐类栏目做视频剪辑,不用外采,也不用进录影棚,把各种视频素材剪好了就行了。工资只要定下来,十分稳定。我是2012年就到这里开始实习,2013年7月大学毕业之后就正式和这里签了合同,不过与我签订合同的也是单位的下属企业,法定意义上我是劳务外派,第一年的时候,工资只有3000多。在这里,我就算是大家口中的“临时工”,工作证上也没有编号。
媒记君:临时工,家里的锅黑吗?
                  倾诉者F
单位:长三角地区某地级市电视台
职务:社会新闻记者
工资:平均6000元左右
描述:去年5月进入媒体行业,开始在这家电视台开始工作,主要跑民生新闻。工资每个月不一样,主要看自己当月做新闻的数量。一般正常发挥的话,每个月绩效拿个6000分左右,基本工资的话只有七八百,扣除社保、医保等正常项目后平均就是6000元,手气不好就是5000多元。
媒记君点评:每天盒饭肯定有保障。
                   倾诉者G
单位:西北地区某省级电视台
职务:记者
工资:上月到手6800元
描述:已经工作6年了,主要搞社会新闻方面。这里工资完全根据工作量来定,也就是说拍不到啥东西就一分钱都没有。所谓的底薪也只是一个数字,工资完全按绩效发放,只有在婚假、产假的时候才会按那个基本工资发,大概1700块钱的样子。刚开始这里工资不高,不过之前季度奖、年终奖算下来一年累计能拿到13万的样子,现在一年10万都拿不到。
媒记君点评:起码肉夹馍和牛肉拉面都能吃上热乎的了。实现理想型:
                 倾诉者H
单位:广东某知名大报
职务:评论员
工资:上月税后1.8万
描述:从事媒体行业5年,职称是部门首席。薪酬的构成大概是底薪+稿费+岗位津贴+职称津贴,其中稿费占主要部分。不过最近半年来,钱数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大约是同等稿量的情况下少了2000块钱的样子。
媒记君点评:你好,请问贵单位还招像我这样的人吗?

文丨仲岸 来源丨媒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isappinstalled=0#rd
155#
发表于 2015-11-13 23:38:48 | 只看该作者
土皇帝扣押记者后又带土特产封嘴,土得掉碴?  

2015-11-13 23:01:34


13日,有网贴称,“记者采访建豪华办公楼,遭镇书记下令扣押”,该帖显示,江西日报记者在江西省乐平洪岩镇镇政府采访时,遭综治办主任堵住采访车,被收手机和证件,扣在了派出所。记者余红举说,当时采访时就被镇政府的人核实身份后,综治办主任堵住采访车。他回忆称,当时,派出所长拉住车门:“把他们都带到派出所去。”说着推搡记者上警车:“书记叫我们扣的,把手机和记者证全部收缴。”。事发第二天,该镇领导去了江西日报社道歉,随后又发了道歉的短信。该短信显示,我是乐平洪岩镇的镇长,昨天的事我深表歉意!今天特来向您陪个礼,请您见谅!我带了点土特产给您,XX会转交给您,以表诚意!余红举称,自己没有接受对方的土特产。(九派新闻11月13日)





江西日报是江西省委机关的党报,党报的记者下去调查采访乡镇建豪华办公楼的内幕,这当然至少与目前反腐败的大形势遥相呼应,中央三令五申不允许修建豪华楼堂馆所,而江西乐平市小小的洪岩镇却顶风违纪、花巨资建5栋豪华办公楼,这显然是值得江西党报的记者前往调查真相。试想如果乐平洪岩镇的镇长书记内心没有鬼,又何必如此做贼心虚呢?你堂而皇之的动用公安警察非法拘禁党报记者,没收证件和手机,凭的是什么法律依据呢?
       人们都习惯性的将乡镇村一级的干部称之为“土皇帝”,言下之意他们都是一些因天高皇帝远而为所欲为的基层官员,很多时候那些乡镇领导他们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就是政府、自己就是法律甚至自己就是党,于是乎随时随地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自己的好恶,做出种种不法的恶行。可恰恰那些生活在乡镇最基层的百姓,他们就天天与这些代表政府的土皇帝们打交道,乡镇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意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被扭曲、被抹黑。

       不过“土皇帝”就是土皇帝,绝不是浪得虚名;这不,违规修建五栋豪华办公楼,镇书记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心知肚明,出于做贼心虚,竟然将前来调查的江西日报记者非法拘禁,并且滥用公权力,命令镇派出所扣押记者并没收手机和证件,显然书记已经将人民警察当成了自己的家丁,任意使唤,而在土皇帝滥权的权力控制下,当地派出所也心甘情愿的充当违法滥权的工具,有意思的是违法抓记者的警察还不忘说上一句“书记叫我们扣的,把手机和记者证全部收缴。”。看来他们其实知道自己已经违法,所以祭出“书记说的------”,来当作他们执法的依据,权力肆虐下,执法者则已经堕落成了土皇帝的家丁,基层如此,试想所谓建设法治社会情何以堪?

       要说这个乐平洪岩镇的镇长书记不懂法吗,也不尽然;权力不受制约形成的土皇帝思维方式,让他在非法拘禁记者这件事上,他也会产生内心的惶恐不安,毕竟他无法无天的权力只被制约在小小的洪岩镇地盘内,而他胆大包天拘禁的却是党报记者,尤其记者来调查的恰恰是让他们心虚的豪华办公楼。于是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事发第二天,该镇领导去了江西日报社道歉,随后又发了道歉的短信。更搞笑的是,该镇土皇帝竟然在短信中公然试图用“土特产”来摆平记者,“我是乐平洪岩镇的镇长,昨天的事我深表歉意!今天特来向您陪个礼,请您见谅!我带了点土特产给您,某某会转交给您,以表诚意!”。土皇帝对自己的权力很自信,以为用土特产就能摆平见多识广的省报记者,真是土得掉碴。

      “土皇帝”的土特产成为他们面对负面舆情之危机公关的工具,这绝不是他们很廉洁,在违规建设的五栋豪华办公楼面前,土特产只能说明他们丝毫没有认识到自身违纪的错误,在他们看来,省党报的记者应该是自己人,一点土特产就能摆平的,因为地方上的丑闻给政府抹黑,记者应该帮忙掩盖才对,在土皇帝们看来,一点土特产算是客气了。

        不过对乐平洪岩镇的土皇帝们来说,即使是向媒体记者送土特产来危机公关,这也是行贿、也是腐败,在打虎拍蝇的反腐败大形势下,顶风作案违规修建豪华办公楼就已经涉嫌严重犯法违纪,事后又试图向媒体记者行贿来掩盖丑闻,甚至滥权动用警力非法拘禁记者,难道这还不够引起江西方面的重视吗?苍蝇虽小也是害虫,基层腐败某种程度上更是群众耳闻目睹的政府形象,这样自以为是的土皇帝,当地纪检部门应该彻查。

http://mogewen3761.blog.163.com/blog/static/767184201510131060191
156#
发表于 2015-12-26 18:05:33 | 只看该作者
刘怡:一个中国人的媒体梦和一个媒体人的中国梦
  
2015年12月25日
刘怡

坦白说,这题目不是我拟定的,想写这题目的人叫沈颢。他说这话是在2014年的9月23日,当时他已经处在压力之下,在一次谈话中,他与我提到这个题目,他当时还乐观的相信,通过这篇文章,他的理想与苦衷会被有关部门所了解。两天后,他被公安带走,直到昨日,历经一年整三个月的羁押,也就是2015年的圣诞平安夜,有了结果,获刑4年。

至于罪名, 关心这个事件的所有人看到的就是:沈颢自己放弃了抗辩,认下了所有指控,旁人无从了解他做出这样决定的思考,但是亦可合情合理地推断:他把审判权交给了历史。

尽管也有很多说法无法求证,比如,这是一个妥协的结果,沈以不抗辩换来轻判,“因为,这是一个政治审判,与‘依法治国’无关。”得出这个结论却其来有自。

从去年9月初,21报系被报称涉案,到沈颢遭“带走”,一个月时间不到,事后公开的零零总总的信息证实了一些坊间耳语,官方是要把“21世纪案”办成“大案”、“铁案”,有消息就说,负责侦办此案的上海警方,为此抽调了上海经侦和刑侦在内的多部门精干力量200 余人组成专案组,据称由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陈臻亲自指挥, 公安部统一部署,历时一年,到沈在办公室遭带走, 其实是一个早已预设的结果。

所谓沈颢涉案的结局也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由官方发文做了预告。由新华社发出的没有署名的长篇述评中,重点放在了批驳“新闻圣徒”上。

熟悉南方系和沈颢个人成长的人都清楚,“新闻圣徒”说法出自沈颢最初投身媒体,追求新闻理想的表白。很多熟悉中国媒体环境的人认为,就是这四个字,刺痛了北京某些官僚的神经。

沈颢和他的媒体同仁,将近二十余年的努力,从《南方周末》起步,到创办21世纪报系,展现出的新闻专业和确立起的媒体公信力,令中国的新闻生态彰显出不同于执政当局长期推行的喉舌功能之外的“第四权”。

2001年,《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以中国加入WTO的代表性事件为契机,同步于中国经济全面接轨国际,当中国经济生活空前活跃,21世纪报系藉由此成长壮大。市场需要是基础,行政权也需要相对具有独立性的监督力量才是关键。但是,进入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权力和利益高度结合,相对独立的监督力量的存在就显得“格外醒目”。

沈颢作为一个媒体人,最大的成长动能来自追求公信力至上,赢得公信力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加冕,但是,他最大的错误却是太过相信公信力的能量。在一个市场规则仍在浑沌中摸索的社会里,罪与责没有明显的区隔,度量全在行政权的拿捏当中。同样的问题发生在不同的机构身上,结果完全不同。在21世纪案发生之前的同年6月,中央巡视组曾公布说,新华社存在利用发稿权搞“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的现象,此事最终的了结方式是,新华社终止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协议”,退款了事,无人领责。

而最初就是抱持要为中国开出另外一条媒体生存之道理想的沈颢,在创办21世纪经济报道之初,甚至连中共党员都不是,有赖于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保持了适度的创新试错空间,才有了党媒与民营资本结合的先例。

这是沈颢对媒体未来在中国发展需要有市场化的补充的判断,也有他作为一个社会精英对中国社会开放格局的大趋势的判断,他甚至相信,市场化,专业化的媒体终会成为主流。

沈案宣判后,官方再次透过新华社发表长篇述评,标题是,“偶像的沉沦”。呼应沈案未审前的“新闻圣徒”一文,官方试图用身陷囹吾的沈颢作为对还抱有媒体梦的中国人的警示,就一个媒体人而言,失去行政权的庇护,你可能什么也不是,看,偶像死了。

(作者为中国资深媒体人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 ... tory20151225-563708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0:05: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记者调查鹤壁黑作坊遭围堵威胁
报警后被盘问5小时相关企业负责人派出所内称“非弄死你”
2016年01月07日 京华时报 第017版

(原标题:记者调查鹤壁黑作坊遭围堵威胁)
京华时报讯近日,有河南媒体接到报料前往鹤壁市一家食品厂调查“非法使用添加剂”,不料采访过程中遭遇对方围攻。报警后,记者被带至派出所接受了5个小时的“身份调查”。

作坊里发现违禁品身影

报料人所说的涉事黑作坊在鹤壁市庞村镇。记者在这家作坊的千余平方厂房内看到,有两条流水生产线,粉尘扑面,现场一名工人正在向机器中加料。

工人说,正常情况下10个小时能生产2吨成品。据老板介绍,他们生产出来的成品叫做组织蛋白,也就是所谓的“人造肉”,通常用来替代肉制品生产香肠、牛排等。

老板到底加入了什么物质,能够让这些豆制品充当肉制品呢?在另一间厂房里,记者找到了一些已经使用过的日落黄、柠檬色等着色添加剂的空瓶,这些都是国家明令禁止添加在肉制品中的物质,另外还有焦亚硫酸钠。根据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焦亚硫酸钠有强烈的二氧化硫气味,并具有防腐、漂白的作用,严禁添加到肉制品当中。

处警民警阻止记者现场拍照

工人们透露,他们的产品一部分销往省外,剩余的被邻近的河南食全食美食品有限公司收购。据了解,河南食全食美食品有限公司在当地是正规食品加工企业。为了让记者进一步相信他们与食全食美的关系,该作坊的老板大毛带记者来到了河南食全食美食品有限公司厂区进行参观。

就在记者欲离开厂区时,出现十几名工人围堵在采访车周围,不让记者离开。记者只好拨打110报警,并向当地的工商所、食药监局举报。

据现场拍摄的视频显示,前去处置的民警“默许”十几名男子围堵记者,并告诉记者,“我来了以后你们拿手机照什么照?我代表国家,你们这是侵权”。

记者将“黑工厂晚上也在生产”的情况反映给庞村镇工商所的执法人员,对方因记者无法带路表示拒绝,并称“明天还有晚上呢”。而随后赶到的鹤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淇滨分局的执法人员,则在现场与厂里的人交谈。

待官方查处时作坊已人去楼空

最终,民警将记者带回派出所继续进行调查。在派出所内,河南食全食美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当着民警的面,向记者放出了狠话“回头我非弄死你!”

民警终于核实到了记者的信息,表示记者可以离开了,同时要求记者交出手机,删除影像资料。5个小时后,记者终于离开了派出所。晚上10点,当记者跟随食药监部门再次来到这家黑工厂时,黑工厂已经大门紧闭,空无一人。

节目播出前,媒体接到鹤壁市淇滨区食药监局的通知,称他们第二天去查处的时候,作坊内所有设备和生产加工所需的材料,已经全部被转移。
http://news.163.com/16/0107/02/BCMOQ12100011229.html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6-01/07/content_270873.htm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13:08: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许林2009
这是极权制国家对记者耍流氓的基本态度和方式,至今我还记得几年前湖北省省长李鸿忠两会发布会抢记者录音笔的野蛮流氓事件。
@贺卫方
【记者提问就威胁抓人】假如我们的报纸学《华盛顿邮报》,把国防部机密文件挖掘出来并全文刊登,我们的军工企业岂不是要开大炮轰平报社大楼?蓦然回首,美国防长已经哭晕在五角大楼的厕所里。附:提个问就威胁要抓记者,唱的是哪一出?  (分享自 @新浪新闻) O提个问就威胁要抓记者?

提个问就威胁要抓记者?
提个问就威胁要抓记者?

原标题:提个问就威胁要抓记者,唱的是哪一出? 视点 委员向记者撂狠话肯定是极少数、个别的现象,但是,也正因为这种个案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短板之短与底线之底。
查看详情
转发 101
评论 54
98
10分钟前 来自 新浪新闻中心
4分钟前 来自 iPhone 6s
http://weibo.com/1216766752/DmENPe8U6

提个问就威胁要抓记者,唱的是哪一出?
2016年03月17日02:20   新京报

原标题:提个问就威胁要抓记者,唱的是哪一出?

  视点

  委员向记者撂狠话肯定是极少数、个别的现象,但是,也正因为这种个案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短板之短与底线之底。

  两会上,记者被拒是常事,但《科技日报》记者张盖伦的遭遇让他感觉莫名其妙。他向某委员问了一个关于军工企业的问题,结果该委员脸色一变,避而不谈;之后回到会议室,该委员拿过话筒撂下狠话:“涉及军工企业的,不能随便写。你要还想吃这碗饭,你就注意点。我已经记下了你的记者证号,小心相关部门把你抓起来!”

  其实,张记者当场已经做了相关解释,说明了提问的意图,结果该委员来了一句“我没有这个义务跟你谈!”作为正常履职,尤其是在两会期间参政议政的政协委员,接受媒体提问,是一种最基本的义务、最起码的姿态,可该委员连如此意识都没有,让人错愕。

  一般来说,政协委员都是各行各业的专家、精英或上流人士,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对社会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本应该维护自身形象,怎么能以这种粗鲁态度对待提问记者呢?由这位委员的身份来看,这恐怕是一种官本位思想的长久积习。

  从基本礼仪讲,在两会上,即使记者提问不当,或者委员无法回答,也应该用委婉的方式拒绝。比如,军工企业可能涉密,委员不能说或不知情,那么直言相告即可,出于礼貌也应来句“对不起”或“谢谢谅解”。令人百思不解的是,该委员一反常态,当众向记者“开火”,已不仅仅是礼貌不礼貌的问题,还有恐吓的嫌疑。

  事实上,前不久,习近平刚刚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记者只是提了一个问题,该委员就大动肝火,这哪里是和媒体打交道,对媒体简直是一种敌视心理。而从其教训记者的表述来看,还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慢,对他人,对新闻媒体都缺乏应有的尊重。如此,可以说,该委员就是一位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典型案例。

  不管记者的问题是否恰当,也不管心里有多么不高兴,该委员都不该如此失态。记者被撂狠话,难堪的不仅仅是记者,还有该委员自己。在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都积极接受媒体的采访,部长们都积极在部长通道发言,仍然有委员如此对待记者,实在令人不解。当然,如这位委员者肯定是极少数、个别的,但是,也正因为这种个案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短板之短与底线之底。

  □陈广江(媒体人)

http://news.sina.com.cn/o/2016-03-17/doc-ifxqnsty4391529.shtml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11:30: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160#
发表于 2016-4-11 14:50:3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四大城市媒体人收入比较:看记者贫富差距
2016-04-09 微主编:温静 传媒内参
传媒内参导读:这一篇是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吐槽。十年无增长是对纸媒行业的一个描述,所以这个行业现在招聘时都不好意思说收入,而大谈理想。曾几何时,记者,尤其是纸质媒体记者在收入上还是可以的,这十年来,让高帅富变为穷矮矬的力量是技术:互联网以及手机的普及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报纸,就像胶卷一样,成为黄昏,终有一天会进入博物馆。

来源:记者论坛

中国四大城市媒体人收入比较
看记者贫富差距

在北京的主流媒体中,大多数记者编辑的底薪收入每月在3000到5000元。有少部分较低的也在每月2000元左右。而高的例如副总编一级,其月薪则在每月10000元左右。而普通的媒体,记者编辑的收入通常在每月2000-3000元左右,编辑则在每月3000-4000元左右,也有一些行业媒体,记者编辑的底薪也就每月1000多元。


北京
在北京的主流媒体中, 大多数记者编辑的底薪收入每月在3000到5000元。有少部分较低的也在每月2000元左右。而高的例如副总编一级,其月薪则在每月10000元左右。而普通的媒体,记者编辑的收入通常在每月2000-3000元左右,编辑则在每月3000-4000元左右,也有一些行业媒体,记者编辑的底薪也就每月1000多元。

通常编辑记者们的主要收入是工资+稿费。当然?在媒体圈里还有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但凡发布会、厂商说明会等等大小会议,跑会记者们少则200元多则500元的“车马费”是不可少的。这一块对很多记者来说可是一大笔收入。因此目前媒体圈中收入较高的是跑IT、房产、汽车这些口子的记者。不少记者每个月跑会的收入就能跟工资收入持平。

而稿费通常是按字数算,也有按等级算的,按字算的稿费在60-300元每千字不等。一位在财经媒体做了5年的记者说,他们单位给记者的底薪不高,也就800元,编辑是1500元。编辑部主任的工资是3000左右,大家都可以写稿子,一样算稿费。稿费平均100元一千字。但是做得好的编辑一个月的收入连带稿费能拿到10000元,做得好的记者一个月的收入也可以到达6000-7000元。


上海

相对于广州和北京,上海的平面媒体收入整体水平并不高。2002年之前,上海媒体非常平静,采编人员薪水也较稳定而少波澜。2003年始,随着《外滩画报》、《东方早报》的相继亮相,《上海青年报》的强势改版,一些跨地域性报刊的酝酿,全国优秀媒体人不断蜂拥而至上海。南方报业的渗入和民营资本大手笔投资,上海媒体人收入也悄悄发生变化。《解放日报》、《文汇报》作为党报,采编人员收入都比较稳定,且保持中上水平。《新民晚报》、《新闻晨报》基础雄厚,效益持续良好。《新闻晨报》一般编辑月收入为3000多,一个跑线记者月收入可达到5000元,《新民晚报》记者月收入则可高达上万,并且人数不少。记者收入的多少,跟所跑条线关系很大,这关系到出稿量和稿件分量,稿费直接影响到记者的收入。

新兴的几家媒体,如《东方早报》记者干得很好的可拿到7000到8000,《外滩画报》一般在五六千左右。几家主要媒体之外,还有《新闻午报》、《上海侨报》、《上海经济报》、《上海商报》等二线媒体,收入稍低些,一般也在2000到5000之间。上海媒体还有一个特色,即时尚类媒体较多。时尚类报纸《申江服务导报》、《上海一周》、《上海星期三》等记者编辑月收入在3000到5000左右,其中又以《申江服务导报》为高。另外还有一些时尚期刊如《上海服饰》、《大众电视》等。


西安
西安的主流媒体,其从业人员工资与当地整体工资水平相比较而言应该是不错的。据记者了解,其收入大致排序依次为《华商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其中《华商报》一个记者的工资可以拿到3000多块钱。优秀记者工资达到5000元也是大有人在。与此相比,《西安晚报》记者的工资则有所不及,但总体上还是相差不大。《西安晚报》一名组版编辑告诉记者,他一个月的工资要比他们本报记者低一些,一般就是1800到2500之间,记者则比其高。至于《三秦都市报》,总体水平还是可以的。但是内部差距较大,一些优秀记者一个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最低的也只1000元左右。除上述几家市民类媒体从业人员工资独占鳌头外,其他诸如《今早报》、《西安商报》、《经济新报》、《美报》等市民类都市报,其工资水平线大抵相当,一般就是800-3000之间,至于管理人员,则相对高一些。

在党报之中,《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记者的工资最低也在1000元以上。报纸之外,西安的杂志类媒体也不少,但效益却没有报纸火,其从业者工资收入大多在1000-2000多元之间,个别杂志的从业者的工资水平也可以达3000多元。1998年创刊的《女友》可以说是西安本土杂志的骄傲,其编采人员工资水平在当地期刊类媒体算比较高了。



重庆

目前重庆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参差不一,相互间差距较大。以重庆势力最强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例:以前记者的收入主要由固定工资、效益工资和各种福利组成,每月的收入保持在5000元左右。但随着改革的进行,各种福利被“并”入到效益中,收入猛降,且相互间差距明显,高的能拿到7000元以上,低的还不到2000元,而整体在3500元的水平,这是集团三家主要报纸,即《重庆日报》、《重庆晚报》和《重庆晨报》记者的收入,集团其他报纸则还要低一些。重庆还有一家强势媒体集团,即《电脑报》媒体集团。《电脑报》的编辑记者收入在本地媒体中也算可观。其旗下共有十余家子媒体,各媒体收入之间也有一定差距。

“新闻民工”谈理想
对一个记者提到“新闻理想”时,对方会作何反应?十年前,他或许会不假思索地说,“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那一刻,你会看到阳光照在他的脸上。而现在,这四个字换来的很可能是一句“你才有新闻理想!你全家都有新闻理想”的嘲讽。

十年前,平媒记者尚被视作“无冕之王”;十年后,这一群体已沦为“新闻民工”。精神蜕化的背后,是收入的失落。

“黄金”时代
“我记着当年出去采访,人家一听你是《南方周末》的记者,往往会特别兴奋地说,‘哦,我特别喜欢看你们报纸’。我听了,特别开心。”《南方周末》前记者南香红回忆。

上世纪90年代末,在新疆工作的南香红开始给《南方周末》写稿。凭借扎实的采访和娴熟的文字功底,一个稿子写下来,她可以拿到四五千块钱的稿费。在当时,这是个很大的数字。“我在新疆,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块钱,一篇文章的稿费相当于我半年的工资。”

2001年前后,南香红正式加盟《南方周末》。“其实我到的时候,《南方周末》的工资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南香红说,有记者曾经这样描述该报上世纪90年代的工资,“钱发下来了,还没来得及存进银行,下个月又发了。放在家里,一摞一摞的。”

尽管走了“下坡路”,南香红每月还是能拿到2000多块钱的基本工资。工资虽不算高,但稿费相当可观。2001年,最多的一个月,南香红拿到了一万八千多元的薪水。


“那个年代的记者工资高,不存在生活压力;社会地位高,走到哪儿都受人尊敬。”一位2011年加盟《南方周末》的记者感叹,“所以他们可以做得很纯粹,当理想照进现实的时候,才不会被现实粉碎。”

2005年前后,《南方周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记者被分为普通、资深和高级,其中每个级别又细分为三等。南香红成为高级记者,每月税后能拿到一万出头的固定工资。

“资深记者是一种荣誉,到了高级记者就相当不舒服。”南香红说,“因为高级记者太少了,绝大多数人都饥寒交迫地盯着你,压力特别大。”

“饥寒交迫”的人们
2007年,南香红离开《南方周末》。之前的2006年,何明(化名)加盟《南方周末》。他从最底层的普通记者丙级做起,一个月拿两三千块钱的基本工资。稿费根据稿子质量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中又进一步细分。B稿的稿费约在4500左右。

“A稿一年都很难出一个,能拿到‘B-’就好得不得了了,大部分稿子都是C稿。”何明透露,写得多的时候,他可以拿到一万出头的工资,少的时候只能拿到一两千。“我们那一拨是最苦逼的,只能疯狂写稿子。有个记者为了买房子,一个月能写五六篇调查稿,调查稿哇!一般来说,如果要养活自己,一个月至少得写三个稿子,大家都疲于奔命。”

七年下来,何明还坚持留守在《南方周末》。此时,他已经熬到了资深记者。
“资深记者的底薪应该有七八千吧。”刘叶(化名)透露。刘叶2011年成为《南方周末》记者,从普通记者的甲等做起。

刘叶的底薪是4500元,税后3000多。按照每月写两篇稿子来算,他一个月大约能拿到八九千元,外加每月700元的交通费、通讯费报销。“这些钱在北京够干吗的啊?”刘叶说,光租房子,他每月就得花去三千多。

理想在风中
“以前和媒体圈的记者凑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总会满怀激情地聊业务,分享各自手上的资源。这两年好像谁都不提了,连刚入行不久的年轻记者好像都没有激情了。”一位从事媒体研究的学者有些困惑。

现实让越来越多的平媒记者选择离开。他们或投奔新媒体,或索性淡出媒体圈。
从失望到放弃,再到离开,记者程颢(化名)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2008年,他投奔某周刊,当时的基本工资是3000多元,如果完不成任务量,只能拿到1000多元。他和同事合租在一个半地下室的一居室里。撑不下去的时候,只能四处借钱。

2011年,程颢终于选择离开平媒,去了某著名电视台。

有时,他也会怀念那段“为新闻而来”的日子。“那时候多纯粹,就是为了做稿子。别说拿红包了,政府请吃顿饭都会脸红。现在不一样了,出去采访你要是不收红包,连摄像都看不起你。”程颢沉默半晌,略带自嘲地笑笑,“你们都鄙视我吧,连我都鄙视我自己了。”

某都市报记者梁岩(化名)则选择网站作为自己新的落脚点。工作的改变,使他的工资连翻数番。但整日坐在电脑前,面对碎片化的信息,他也会心有不甘。看到突发新闻时,他还是恨不得立马赶往现场。梁岩说,春节后,他还是想回到平媒。

总还有些残存的理想,不休,不止。

每月拿着8000块,和一帮一月拿数十万的公司老总们高屋建瓴地谈产业规划,这是财经记者;每月拿着7000块,留着哈喇子说着年薪百万以上的人怎么吃穿玩乐,这是时尚记者;每月拿着6000块,两眼放光地写“中国向何处去”之类的文章,这是时政记者;每月拿着5000块钱,全国各地要追查真相,常常被赶出门偶尔被追打,这是记者中的战斗机,调查记者。

这一篇是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吐槽。十年无增长是对纸媒行业的一个描述,所以这个行业现在招聘时都不好意思说收入,而大谈理想。曾几何时,记者,尤其是纸质媒体记者在收入上还是可以的,这十年来,让高帅富变为穷矮矬的力量是技术:互联网以及手机的普及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报纸,就像胶卷一样,成为黄昏,终有一天会进入博物馆。

但新闻不死。文化传媒业的收入仍在以比较高的速度增长,这要求纸媒记者要和这个社会一样实现转型。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传媒内参研究组
和今日头条-传媒内参
欢迎添加微信15901183732与微主编交流探讨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觉得不错,请随手转个发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评论,与小编和参友交流互动!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传媒内参TV+研究群,要实名(注明姓名、工作单位)才能加入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