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伦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22:57: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面对300万封口费 “大报记者”会拒绝吗?
2010-8-27 09:33 |



在2008年,记者也为新闻的主角,除了采访被殴,就是去矿难等阴暗角落索要封口费。另一方面,报纸受到网络的挤压,也受到纸价上涨、经济危机的威胁。
在今日中国,记者何为?他们的激情和尊严是否还存在?
在记者节前夕,南方周末覃爱玲、苏岭,中国新闻周刊韩永,《新京报》孙旭阳,《周末画报》谭旭峰,《看天下》张悦(原南方周末记者),京华时报田乾峰等国内一流报纸刊物的现役和退役记者聚会北京南锣鼓巷,对自己的工作和行业的状况进行了一场真诚的讨论。
面对三百万元的封口费,“大报记者”会拒绝吗?除了宣传纪律,记者最怕什么?如果再回到从前,记者们还会做记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天下》张悦:我能理解某些记者的敲诈勒索行为

   主持人: 近来发生了诸如山西矿难记者索要封口费、刘韧因索要巨额保护费被抓等事件。重新来思考中国记者微妙的境地。通过哪些方法我们能够把他重新引到正途上来,不管是记者自己的行业自律,还有他的外部言论。另外一个可能更加切合大家的隐隐的忧虑,整个行业。传统媒体的记者们现在面临的是几重的危机,一重危机是来自传统媒体行业,纸媒受到互联网的挤压,另外一块还是当下的大的经济环境、经济危机可能会对这个行业造成一些影响,现在已经看出来了。还要受到原材料上涨的危机。请大家来判断,包括给自己未来的规划。请大家分别讲一讲。
   
   张悦:因为大家都是做媒体的。情况应该都很清楚,中国媒体就是这样,没有这次经济危机它也好不到哪去,有的话反而是一次好事,把一些烂的媒体都淘汰掉。我是这么看的。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因为我辞职的事闹得时间比较长了,很多人知道这个事以后,互联网来挖过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对互联网是没有兴趣的。当年很多美国的媒体一直到80年代都是这样的,都是所谓的国家和教堂之间。国家的归国家管,教堂的归教堂管。整个互联网经济,包括门户网站,今年是一些比较牛的东西。你们衡量比我更准确,但是我觉得没有我想要的那种教堂,所以我肯定不会做互联网的。虽然他们给我开的钱要比我在以前还要多。毕竟我只会干新闻,我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再一个,我挺喜欢干新闻的,只要不让我写稿子。我痛苦到什么程度,每次写稿都想把电脑砸了。今年整个一年的情况都是,除了地震的时候,在四川的灾区,真的是那种冲动,但是这种百年来遇到的事情,新闻人有那种天生的冲动。除了这个基本上就是这种状态。
   
   主持人:你觉得像你这样是很普遍的吗?在一个记者身上大概多长时间出现?
   
   张悦:没有什么代表性,只是个别媒体,南方周末反正每年都有被稿子逼得吐的。

   主持人:换一个角度来说,在这个行业里面,你作为一个记者,不管你是优秀还是不优秀,到了一定的年龄,为什么你总是要面临一个转型呢?
   
   张悦:那你说美国五六十岁的记者一抓一大把,但是中国的问题是没有。你刚才说了几个问题特别简单,制订一个新闻法。一夜之间不可能有新闻法,但是慢慢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主持人:你觉得当下的媒体从业者的素质真的是比以前低了吗?还是仅仅因为巧合,这两个事情(山西矿难记者索要封口费、刘韧因索要巨额保护费被抓)出来了,被人报道?
   
   张悦:我认识很多一个月一千多块钱薪水的记者,所以我能够理解。
   
   主持人:传统媒体在薪水方面没有办法满足他们希望的?
   
   张悦:这个体制就是这样的,很多媒体就是用写稿子挣钱,或者是敲诈勒索挣钱,体制就是这样的,允许这样的现象存在。不是一夜之间出来的,这都是长期存在的。每天都有一些媒体要干这样的勾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旭阳:不得不提防的封口费


   主持人:很早就出现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大概是90年代的时候。王小波那个书里面的说法不是这样的。说是江浙一带的厂商要防记者,因为那记者不是一般的商业记者,是半官方的记者。我们如果去地方报道,基本上也都是怕官方知道,怕被采访的人知道的。他们防我们的就是怕自己干的坏事让我们知道了。现在一般你们这样出去采访的?
   
   孙旭阳:我可以给你讲一个细节。在很多监督类选题的采访中,当地政府的人只要进过我宾馆的房间,他们走之前我必须要把我的包检查一遍,把东西检查一遍。只要他们的人脱离过我的视线,我肯定要检查东西。有人往我房间里放过手机,有人在包里塞一万块的,还有一次有人托话给我,放弃采访可以拿十万……
   
   主持人:这样的事情你就没有受到过严重的挑战吗?就觉得我就想把它拿回家了。
   
   孙旭阳:没有。一是不敢,二是也没那个意识。曾经有一次一个给我钱的人问我,他说小孙你不需要钱吗?我说我很需要钱。他说为什么我们给你钱你为什么不要。我说我把这个稿子做好,给我心里带来的快乐要超过我收你钱的快乐。我就觉得这样做很爽。。我想这些地方官干过什么事情,就应该为这些事情负责,而不是捂住盖住。
   
   主持人:面对面的王志采访过记者,他说那钱后面不是一个0,再加上几个0呢?他说不是3万块钱,要是300万呢?
   
   张悦:也许会,但是我拿这笔钱以后再也不干记者了。因为我拿了这笔钱肯定没有资格再当记者了。赎买我这个职业,赎买我25年。到我退休。

   主持人:是不是市场上运作的纸媒,因为自己制度上的考虑,拿封口费的机会会少一点?
   
   覃爱玲:这跟媒体记者收入也有关系,我们这个群体的收入都过得去。所以可能会比较好。

   田乾峰:拿封口费的一般都是煤矿,我去山西采艾滋病的事情的时候,我当时也不知道。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拿封口费,但是我知道那是他们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我到山西采访,到临汾的时候,有一个朋友说要接待我一下。去完了以后,那两个哥们特热情,都拿相机去了,全程陪同我。其实告诉我路怎么走就OK了,我可以坐车去了,他们开着车带着我一路采访,他们也不发稿子,就全程陪护,对方招待、接待他们也跟着,采访他们也跟着,拍着。其实我当时觉得挺好的,挺热情的,后来走的时候我还请他们吃饭表示感谢。我同事说,他们平常没事也找点事,他们不发稿子,他们一年就是承包那个刊物。有那么一批人,就完全靠承包刊物,他们是做这一套东西。

   主持人:那个媒体就变成一个商业公司了?
   
   田乾峰:他路上也跟我讲了很多他们怎么运作的事。他们没有觉得这个怎么样。他跟我们这个媒体群的人生存状态是不一样的。
   
   覃爱玲:他们有点游离于我们专业做新闻的。

   主持人:一个媒体如果真的是致力于新闻的机构,他会很严格的管理他的从业者,至少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比如说咱们在坐几位所在的媒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速一些行业的腐败也许是件好事”

   苏岭:这个环境,封口费,这整个国家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全都有问题。钱的问题不管是自律还是存在什么,这个问题不值得讨论。关键就是比如说我们做了一篇稿子,被公关掉了,这个东西才比较可怕。记者不能拿钱,但是报社为了广告可以拿钱,就是这么回事。
   
   苏岭:据我所知有报社的一个记者做了若干年,换了若干条线,其中他跑过某公司,曾经采访过这个公司,后来无论他到哪,离开原来的报社,到别的地方,每个节日,五一、国庆、春节,都给他寄购物卡。你可想而知,这个线布到哪?
   
   主持人:他们说刘韧也是这样,本来是老老实实的人,后来跟他一块做的人都赚了很多钱。他的同行压力太大了,觉得自己都混到这样了,就有点急了。
   
   张悦:他的情况比较特殊,属于IT第一名记。90年代的时候就在这里面混,当时跟李彦宏这些人很熟,没事跑到北大他办公室打牌。他当年的一些朋友现在全部是身价几十亿美元。当年他凭借朋友关系,到任何一个IT公司当副总裁,当某一个部门的主管没有问题。
   
   主持人:你们周围接触到的记者,很多人也不是奔着拿红包去的,最初还是以新闻的理想和兴趣进去的,后来日复一日的冲击,心理也应该蛮痛苦的吧。
   
   田乾峰:我有一个朋友也公关公司。他说记者拿的钱基本就是小钱了,甚至不算钱。但是到老总这边花这笔钱,就在四位数以上了。记者很可怜的,最后就算稿费,150、300,甚至还有更少的。
   
   主持人:这次三聚氰胺在这个行业里面大家都知道。蒙牛知道伊利在干,伊利知道蒙牛在干。但是大家都这么干,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行规。还是回到刚才的起点,一个是说法制法规这方面我们是没有办法制订的,甚至很多小报都在依靠这个给他的下属来发工资,行业自律也不可能,因为整个环境都是这样的,就跟三聚氰胺一样,大家都这样干的,你不这么干不行。这听起来就是挺悲观的结论。
   
   张悦:加速它腐败也许是件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面对300万封口费 “大报记者”会拒绝吗?媒体定位和体制决定记者职业素养
   
   主持人:我比较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次搞活动,请了很多媒体,也有香港媒体不请自来了,很习惯性的,举办方就把红包给人家。过了一会儿香港记者就出来了,说香港媒体不接受红包。香港媒体的这种自律性是从哪来的?有没有受西方教育的结果?
   
   孙旭阳:一个是政治制度,还要从市场来分析。无论是主动给红包,还是被动给人家封口费,都要看行为人对信息的利用的目的。有时候,我发布个信息可以获利,有时候,封闭个信息,我可以获利;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扭曲这个信息可以获利。获利中有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也有一些钻市场空子的人,甚至一些假记者和通讯员也可以敲诈。再从报纸本身,那南方周末为什么不敲诈呢,我想除了人员素质外,南方周末还有新京报的读者群和广告商,不会信任一份以敲诈为业的报纸生产的产品。这个是报纸自身的定位。

   主持人:短时间内肯定解决不了,就腐败而言,是存在于社会每一个环节。我想知道,比如说我们对比香港媒体和大陆媒体的时候,哪些方面的不同能够导致他们那么成功?

   孙旭阳:一个记者出去敲诈,如果能够长久,首先是在报社内部形成一个分赃的机制,记者敲诈,领导也能够获取相应的收益。拿这一点来看,香港美国的记者几乎很少有什么封口费,是因为媒体内部的分赃机制无法建立。封口费根本没有市场。西方可能收了五六块钱,就被人查出来了。现在陈水扁因为钱的问题已经快进去了,你陈水扁都能够进去,为什么记者不能进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乾峰:做新闻,就是在记录看不见的历史
   
   主持人:现在是另一个来让这个行业进一步把它压垮的经济上的压力。09年特别凸现,加上金融危机。我想知道,比如说你有一个弟弟或者是妹妹,现在他想进入记者这个行业,你们还会建议他去做吗?
   
   田乾峰:我还真有妹妹,一个亲戚的孩子,因为我学了,她也学了。我上什么学他上什么学,我考什么专业她考什么专业。结果她后来实习,根本不喜欢这个。所以你根本没有必要建议他或者是指导他。很多学别的专业的人都来做记者了,昨天遇到新京报一个记者就是做雷达出身,现在经济评论。
   
   主持人:假设说你过了二十年,有一个孩子,他就是有新闻理想,他就是想做记者。
   
   田乾峰:这太好了,我到现在为止,我一直觉得记者是最好的职业。我到目前为止都这样觉得。这个职业除了写稿子痛苦,让人想自杀以外。真的没有别的不好,对我来说。我在看央视拍的一个记录片叫《见证》,说上海拆迁。看80年代镜头、90年代镜头,全城大挪移的时候,我觉得太牛了,这就是历史,你看不见的历史。就像我朋友在拍圆明园、故宫,那是静态的东西。你拍一些看不见的历史,你知道二十年之后是什么样呢?做新闻本身就是记录东西。
   
   主持人:你的激情还依然在,所以你会觉得,如果孩子要是做记者你也不拦着?
   
   田乾峰:对。只要他喜欢。
   
   苏岭:那个时候国家还需要这样的记者,那就只能太悲哀了。我想象到他长大成人,这个社会要好很多,不需要我们来揭黑了。大家都过得很平安。
   
   主持人:那不可能,任何社会都是需要揭黑的。
   
   苏岭:美国就一点事大家就说成那样。而且经济腐败是最难搞的,它是利益共同体,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说。他有区别。
   
   主持人:反正你也是觉得,如果你儿子想做记者,最好就是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
   
   苏岭:没有,我总结的就是,那是我的悲哀,到他来做记者还得这样,只是证明我的工作特别没有意义,我什么也没有改变,到那个时候我会这么想。
   
   主持人:你想改变什么?
   
   苏岭:总得改变一点东西,你总能够改变。
   
   孙旭阳:无论是现在死还是干到死,我们改变的东西都不会太多。我所做的一切,让我感到快乐就可以了。我如果有一个子女的话,我不会考虑他在中国做不做记者,或者是做不做官员的事情,我会考虑让他出国。至于记者的收入和媒体的定位,应该参考一下黑客帝国,社会是一个大的母体,无论是媒体还是记者,都是里面的一个程序而已,你要做该做的事,也许你做的不足以改变母体的大趋势。
   
   主持人:你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孙旭阳:主观能动性是要让自己快乐,而不是痛苦。你们接触了那么多官员,他们也是有道德衡量的,都是希望社会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面对300万封口费 “大报记者”会拒绝吗?记者是社会实践的最好地方
   
   主持人:换一个角度来问。比如说如果现在你能够进入政府,或者你能够选另外一个职业,同样可以影响社会、改变社会,你重新回到起跑点了,你一方面是做记者,一方面是选择其他的。你会选择哪一个?
   
   田乾峰:我可能会选择做两年记者,然后做一个能够实际上执行者。做记者做两三年是有好处的,它让我能看更多的东西,视野开阔。
   
   覃爱玲:有时候人就把记者当成社会实践的非常好地方,它让你了解整个社会各个地方。
   
   主持人:但是这种隔岸观火的方式不再能够满足。
   
   张悦:我尽量混到中间部位。
   
   田乾峰:我会选择当县长。
   
   主持人:一开始你没有办法当县长。
   
   田乾峰:我想做一本杂志。
   
   主持人:我也想,我就是想做杂志的主编。
   
   苏岭:我这个人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我就是想做一些人性的事情。记者,一开始每一个真正抱有新闻理想去做记者的人,肯定是有改变社会的冲动的。
   
   主持人:你没有?

   苏岭:当然也有了。但是之后,这个阶段我们都尝试过了,写一篇文章,好象第二天就能名动天下,自我感觉特别好。尤其是年轻人,很容易膨胀。但是到了后来发现,不管你是愿意承担,还是不愿意承担,你什么都没有改变。
   
   主持人:你还会选择做记者吗?带着你现在的知识回到当初选择职业的时候?
   
   苏岭:会。我们南方周末有个大师叫李海鹏的,他说,他写作是为了时光流逝,能让自己心安。这一点至少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的,如果你不改变自己,就不要让自己变得很龌龊。因为种种原因去了南方周末,但是总有一些东西是大家一样的,大家有共同的爱好,相对来说同事之间我们就像朋友,我以前找朋友,兜了那么大一个圈子,才找到了朋友。
   
   田乾峰:很多记者没有办法离开这个行业,是因为他志同道合的同志的情谊在哪。你在别的行业很难建立这样的友谊,你跟他是生意伙伴,你跟他打交道是不得不的事。但是你在这一行不会这样,你就觉得是多少年都认识的那样。
   
   田乾峰:圈子很重要,当时我们进热线的感觉,那种感觉就是哪个稿子写不好领导就骂你,同事之间可以相互争,你做得不好领导可以骂你,骂完以后还可以喝酒,不可能说骂完以后我不理你。就说义务,两个人就争,花钱也好,争论也好,热火朝天,这就是创作,每个人对这个稿子非常认真,这个气氛非常好。这可能是基于某一个共同的理念去上的。
   
   主持人:要是重新让你选的话,你会做什么?

   孙旭阳:刚才苏岭老师谈到她追求南周梦想的过程,很圆满地回答了她假设再次选择业的问题。我在毕业时曾在广告公司干过,也在政府部门做过一份所谓有编制的工作,但最后还是媒体让我留下来了。可以说是因缘际会吧,我不知道如果我不干这行会去干啥。我很喜欢梁启超一样的人物,一篇文章一出,南北舆论为之耸动。

   主持人:那你应该喜欢奥巴马了。
   
   孙旭阳:相反,我更喜欢麦凯恩,因为他在人权等问题上更为保守。我不想离开媒体行业,是因为我很讨厌别的行业中的等级制度和潜规则,我特别讨厌被人欺负的感觉,可能是从小我被人欺负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的忧虑
   
   张悦:这让我有一个想法,为什么南方周末屡次波折,那么多次受到打击,还能够凝聚一帮志同道合的新闻人,在中国还算是最优秀的那一波,最关键的还是那个氛围。李海峰来南方周末之前,在过体坛周报,那个地方假稿子非常多。他就跳到新闻周刊,他在新闻周刊呆得时间很短,可能就是几周时间,我问他为什么离开新闻周开,他告诉我一件事,第一次他们同事聚餐,几个人聊天,甲说,上个月我写了不少稿,这么发展下去,过两年我可以买一辆奥拓了。乙说,这个水平比我低,我告诉你,明年我就看中了某某小区那套40平米的房子。李海峰一听,这个地方呆什么呆啊?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为什么离开周末挣扎了那么长时间,在新闻圈呆了几年,真的是这个地方给我的留恋。我在那个地方,我这个人不太愿意跟别人多交流,但是我在那个地方很舒服,非常舒服不管在广州还是北京。
   
   主持人:是不是因为独生子女多了呢?
   
   张悦:那是一个氛围,上次我跟他在一块吃饭的时候,我看他对稿子很激愤的时候,我听了以后很舒服,到现在我们人少,只有4个人,都是朋友,部门大了人多,都有利益集团了。你是不是对这个领导有意见,就不敢乱说。之前那个部门我就谈了,你哪个稿子哪个地方没有采到,指着鼻子就可以骂。我们有一个主任,比我大一点点,就是一个行情中人,我不管,我们两个配合,我很多话在这里可以说。我是不是采不出来。我说我不管,我只要这个东西。我不管,再难我不管,反正思路我跟你说了,我们沟通好了,缺这个绝对不能发。也不是很厉害的,就是说不能发,没有采到不能发。
   
   田乾峰:你那个哥们理念有问题,现在什么时代了,新闻基本靠写。
   
   我有一个感觉,大家的新闻理念在记者中的比重在下降。我们也有说到记者受正规的平台的问题,他不跟其他的媒体一样操作,三年以内我一定要胜出你,他没有那个要求,内心也没有,领导也没有这样的要求。我们有,我们就会焦虑,你以为新京报是傻子,京华时报是傻子,你怎么可能超过别人呢?你就会非常的焦虑。
   
   苏岭:有的稿子,你的领导说很好,我一看其实不怎么样,但是你们的领导认为OK就可以了。还有,有的稿子对内也取缔了评价标准,一样的稿子,都是论一页多少钱,只是分级别,主任是多少钱,记者是多少钱,主笔是多少钱。我评报的时候,我说你这个稿子有瑕疵,不影响你的钱。我们南方周末现在的体系有一个评级,根据你的稿子评多少级拿多少钱。很可能因为我说这个稿子有问题,领导听进耳朵里面去了,级别降低了,就影响到这个人的利益。我要看看我们的稿子,也许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他让记者比较平静的干活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的记者是不会有我们这样的焦虑的。他的记者只有一种,我这周没有出去干活,别人都在外面跑,我要怕主任骂我,我心里面不安。
   
   主持人:你说的这都已经变成个例了。
   
   田乾峰:为什么不能学呢?因为比如说这里的这几个媒体都还算是很有影响力的媒体,门槛也是比较高的进去的。何必还要这样分,还要造成记者之间互相攀比,我比你好了,我比你差了,人为的角度差一些。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对媒体这个行业的认同,自己作为记者的自我认同在咱们这几位身上也是很明显的,也是跟所处的报纸的环境,以及你们得到的同行认可也有关系。因为你得到了尊敬,你得到了同行之间的支持,你觉得我还是可以继续这样去做的。一个行业里面有你们这样的精英,但是肯定有一大堆的中层,想努力往上顶的人,他想养老婆、养孩子,但是他养不起。还有一群刚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我们叫大学毕业平民,当时出过这样的情况,新京报的女记者,刚毕业,一个月也就是一千块钱不到,她毕业租四合院,然后煤气中毒就死了。他们大学毕业都是很聪明的人,却要挣扎在社会底层,贫困线之上。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更多记者的状况?
   
   孙旭阳:你刚才说的这种被人认可的状态,至少高看了我,我觉得自己没那么优秀。对我来说,能到新京报、南方周末这样的媒体写稿子,交一大帮同声相应的朋友,对中国媒体人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刚才张悦谈到他的球员梦一个,事实上,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的足球运动员如果还没有踢出来的话,一辈子很可能就这样了,要么坐冷板凳,要么在低级联赛里跟年轻人拼身体,踢得很辛苦。媒体这样也一样。

   苏岭:那我三十多岁才到南方周末,呵呵……

   张悦:你很执着呀,你的理想把你的职业梦拉长了。现在到处跑的记者的都很年轻,可是他们到三十岁他都不想再做了。在美国,五六十岁的记者大有人在。

http://tianxinwen2008.blog.sohu.com/104055185.html


Re:面对300万封口费 “大报记者”会拒绝吗?农民日报记者涉蔚县矿难"封口费"案获刑16年
2010-01-05 04:01:50 来源: 南方网 跟贴 1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2008年7月14日,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李家洼煤矿新井发生炸药爆炸,造成35人遇难。事后该县政府为瞒报事件给记者发放“封口费”,农民日报记者因此被法院以受贿罪、贪污罪为由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

南方网1月5日报道 在新年到来之际,李俊奇的家属吕建平没有任何快乐可言:她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拿到了河北省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一审法院判决以受贿罪、贪污罪对其丈夫定罪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十六年的终审裁定。

李俊奇原是农业部主管的农民日报社河北记者站站长。2009年10月23日,河北赤城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李俊奇十年有期徒刑、贪污罪判处李俊奇七年有期徒刑,合并执行十六年有期徒刑的刑罚。李俊奇认为自己无罪,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对张家口中院的终审裁定,接受吕建平委托担任李俊奇辩护人的周泽律师表示严重不满:“二审法院拒绝接受我的代理手续,粗暴剥夺了被告人获得辩护的权利!”

回顾:身涉蔚县矿难“封口费”

据了解,2008年7月14日,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李家洼煤矿新井发生炸药爆炸,造成35人遇难。当年10月26日,国务院六部委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张家口市。该案此后被披露,地方政府为瞒报事件给相关媒体记者发放“封口费”。李俊奇案即是其中之一。

据终审判决书显示,李家洼煤矿发生矿难后,李俊奇曾到蔚县了解情况。蔚县县委宣传部在得知此事后,副部长高占俊一行即到北京找李俊奇“攻关”,提出要为报社做点贡献,希望不要报道此事。

此后,李俊奇提出让对方订两三千份报纸(约需款五六十万元),最后双方谈妥给20万元。于当年8月23日收下该款项后,李俊奇于8月26日到报社财务处将该款交给了出纳李俊英。李俊英将该款存入农民日报社在农业银行开具的账户,款项来源注明为“宣传费”,并由银行出具了现金送款单。送款单注明,银行开出送款单即视为款已入账。

检察机关认为,因该款只入了报社在银行资金账户而未入报社财务账,李俊奇对该款有支配权,属李个人受贿。该款项在案发后被张家口市赤城县检察院收缴。据了解,赤城县检察院同时还收缴了农民日报社账上的其他资金六十多万元。

李被指控的“贪污”所涉事实,系被起诉侵吞公款94063元。法院认定,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李俊奇利用代领发行员发行补贴之机,采用虚报发行员领款名单等方式,从报社领取发行员专项补贴款215982元。经查证核实158713元,其中除以各种名义实际支付64650元外,余款94063元据为己有。

依据以上两项事实,张家口市赤城县法院两罪并罚,一审判处李俊奇有期徒刑16年。

律师:法院审理程序违法

作为吕建平为李俊奇委托的二审辩护律师,周泽认为,李俊奇的行为不构成法院判定的两项罪名。

周泽称,“受贿”20万元的问题是蔚县宣传部以为报社做贡献、李俊奇提出订报纸的条件下,双方谈妥并给付的,李俊奇收到钱款后,也交给了报社,自己并未占有。李俊奇此举完全是在为报社创收,虽然其创收手段有值得质疑的地方,但这显然不属于李俊奇个人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不符合受贿犯罪的构成。

对于“贪污”的问题,周泽称,李俊奇从报社领取的发行补贴,是根据报社的政策确定的数额从报社领取,而任由其自行给对报纸发行有贡献的人发放的钱款,并不属于报社占有、使用和管理的公款。而贪污罪侵害的是公款的所有权。因而,李俊奇并不构成贪污罪。

另外,周泽认为,本案的审理程序严重违法,“李俊奇被指控的‘犯罪’行为地、其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均在北京。此案显然应由北京市的法院管辖。张家口中院及赤城县法院对李俊奇被指控的受贿、贪污犯罪没有管辖权。”其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关于“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的规定。

“法院无权管辖,却对被告审了,判了。如何避免司法机关充当地方保护主义的工具,甚至沦为公权报复及人身迫害的工具,值得警惕。”周说。

最让周泽律师感到不满的是,吕建平委托他及河北律师王甫共同担任李俊奇的辩护人,但二审法院的终审裁定书上只列了王甫一个辩护人,而且在作出终审裁定前并未听取辩护人的辩护意见。

据悉,二审法院拒绝接受周泽律师提交的委托手续及管辖异议书、要求公开审判的申请书等文件后,王甫律师又将相应文件提交给了张家口中院。但张家口中院在未对管辖异议和公开审判申请作出任何答复、辩护人也没有提交辩护意见的情况下,即作出了终审裁定,维持了赤城县人民法院的判决。


周泽认为,这违反了刑事诉讼法关于“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的规定。

蔚县矿难“封口费”事件

2008年7月14日,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李家洼煤矿新井发生特别重大炸药燃烧事故。事故造成34人死亡、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924万元。事故发生后,更曝出矿主隐瞒不报,转移尸体,破坏现场,销毁证据,收买记者的内幕。

根据国务院调查组认定,在事故发生后,有多家媒体单位的记者采访,要求了解报道事故情况。为瞒报事故,矿主共支付260多万元用于收买记者。初步查明,10名记者涉嫌犯罪。

http://news.163.com/10/0105/04/5S8384G70001124J.html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23:00: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百度到底是不是社会公器
长平


   百度近日成为众矢之的,被指通过人为干预搜索结果,制造虚假排名,成为它赢利的主要模式;更进一步的增值服务则有屏蔽关键词,删除负面新闻。大家都对这种做法感到愤恨,但是在由此而引出的一个概念上产生了分歧:百度到底是不是社会公器?

   反对把百度定义为社会公器的人士似乎占了上风,他们的理由简单干脆:百度是一家私人企业,没有维护社会公正的义务。对于百度的问题,应该用有关发布虚假广告的法律手段来解决,谴责它违背媒体良知有泛道德化的嫌疑。

   我完全同意那些利用纳税人的钱来运作的机构是社会公器,比如公安部所辖的“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这个中心居然拿公民身份信息来卖钱,实在是匪夷所思。但是对于媒体来说,企业属性的公私从来都不是判断它是不是社会公器的标准。

   人们之所以把新闻媒体称为社会公器,是因为早期自由主义理论给了它一个重要的任务:它在民主社会中扮演的首要角色,就是对公权力部门进行监督,也就是社会良知的“看门狗”。这条狗应该忠心耿耿地服务于社会公众,无所畏惧地揭露官方滥用权威的行为。

   从这个任务出发,西方新闻界产生了专业主义的概念。在美国,从《纽约先驱报》提出“提供一幅世界正确的图画”、《纽约时报》提出“刊登一切适宜刊登的新闻”开始,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到1947年以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发表报告《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业》,正式确立了媒体专业化姿态:“我们建议将自己的职能视为从事专业化水平的公共服务。”

   这些自称从事“公共服务”的媒体人士,多数都是从私人所属的媒体公司领取薪水的。而且,和我们现在很多人的想象相反,古典自由主义者首先要反对的就是政府提供资金办媒体。他们相信只有让媒体置身于自由市场,由公众用订阅和零售来监督,媒体才能完成那样艰巨的任务。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就曾经控诉说:“这个国家(英国)的公共电视台为他们获得政府资助的特权付出了代价,这一代价就是媒体的自由。”事实上,在西方社会,被认为充当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大多是在自由市场中搏杀的私人企业,而不是依靠政府拨款维持生存的公共媒体。以广告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也被视为专业主义新闻的标准之一。只有这样,新闻媒体才能超越党派而独立存在,从而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

   不过,这一传统理论很快遇到了挑战。人们发现,跟政治权力一样,经济权力对媒体的腐蚀同样可怕。那些大公司控制的媒体,很多都既为老板谋经济利益,又被老板用于政治争斗。当年控诉政府的默多克先生,如今遭到同样的甚至更多的控诉。他去年收购《华尔街日报》的时候,很多编辑记者都觉得新闻专业主义的末日来临,认为“这是一桩同魔鬼的交易”。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不管多么贪婪的资本,在新闻业中也必须有所避讳。默多克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致信《华尔街日报》的员工,反复重申他将“誓死”捍卫该报百余年来的独立精神和新闻至上理念。

   英国媒体学者詹姆斯·卡伦在解释这一现象时指出,激进的媒体研究被一种假设的系统逻辑所困扰,他们以为政府控制的媒体就为政府服务,企业控制的媒体就为企业服务。事实上,这些假设低估了纵横交错的影响力:私营媒体为了赢利需要维持读者或观众的兴趣;它们还要维持其公共合法性,从而避免社会的谴责;而且,它们还要受到从业者所信奉的专业主义的影响等。如果非要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我只能说,因为媒体公司出售的就是维护公共利益的产品,所以它不得不装入这方面的内容,注意这方面的形象。

   现在再来看百度的问题,答案就很容易找到了。首先,百度是不是一家媒体?百度一下就知道,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百度显然符合这个定义。它虽然没有直接生产信息,但是它利用和整合信息,从而为公众提供信息搜索和传播服务。百度的信息中有相当多的新闻报道,那么当人们在使用和新闻相关的服务时,理所当然认为它是新闻媒体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都知道,百度的竞价排名所犯的错误,其实就是报纸上的有偿新闻,也就是把收费的虚假新闻混淆在真正的新闻之中,从而误导读者。

   假如百度并没有让公众误以为它提供的是客观公正的公共服务,而是旗帜鲜明地标榜自己干的就是有偿排名,不出钱就删除信息,那么它的竞价排名的价格肯定会大打折扣。

《南方都市报》 2008年11月22日  

百度就是那传说中的那啥,"令国人自豪的民族企业"吧,
国家政策的过分倾斜已经让它成为了娇生惯养,自私自利的"温室花朵".
现在是时候撕下它"民族骄傲"的面具,暴露出它真实的"赚钱机器"嘴脸了.

不管它究竟算不算媒体,是不是"社会公器",它至少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欺瞒大众.
没有就是没有,装就是装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23:04: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和谐之帆已扬,形式主义仍在漂泊

2010-8-27 10:10 |

“ 这个冬天你们有过冬物资吗?”“政府刚开始答应给我们分发一些,可是到现在,其他社区已经领到了过冬的衣物,我们这个社区却迟迟没有消息。”这是我们社会实践小组与一位受灾群众的谈话。

   不难看到,现在国内大大小小的报纸上都有关注灾区人民的第一个寒冬该如何度过的各类报道,这个冬天他们到底该怎么过?他们能够温暖地度过这个冬天吗?同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报纸上可以看到部分受灾群众收到过冬物资的喜洋洋的笑脸,可有谁看到在同样的情况下,仍有着那么一部分群众,脸上不曾有过这样的笑容,而依旧满脸的忧伤,尽管他们表现出的是乐观与从容?
   在这里,突然想谈谈和谐。众所周知,和谐之音,唱响于中国大地,许多有助于推动和谐进程的各种行动也在热火朝天地展开着,如:农村减免学杂费,城市环境的净化等等,每一个行动无意不使和谐之音高唱于每个角落,和谐之影停留在每个时刻。在看看,汶川地震,国之大殇,胡主席来了,温总理到了,在慰问灾区的过程中,他们要求抢救每一个伤员,拯救每一个生命,随行人员点头允诺着,似乎留给了人民太多的希望,可是意识化为行动的过程也许太过漫长,人民翘首企盼,承诺未绝,依然在人民的耳边回响,没有行动,到底使谁在穿着皇帝的新装在跳舞,还是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又一个空头支票?
   现在,和谐之音萦绕在中国上空,和谐之帆也已经高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可是形式主义们,你们到底还要漂泊多久,才肯与历史的洪流互融,收住你们漂泊的脚步,停住你们“流浪”的灵魂,我期待着,人民期待着……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23:10: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学生冤死武汉 记者弯曲事实毁人名誉 新闻公正 职业道德何在
2010-10-20 23:41 |

   青年求学,为国效劳。同窗解围,竟遭不幸。
  
  在家人、朋友、同窗、老师还没抚平内心悲痛的时候,一个无良记者丧尽天良,黑心烂肺的报道让我们悲痛的心再次不安。如果我们不站出来澄清事实,消除这篇报道对逝者声誉的不良影响,我们于心不安。在阐述事实之前,我们不禁要质问记者赵雯,通讯员周晶晶、魏玲。你们的职业道德何在,新闻公正心何在,这其中的资料,是哪位检察官透露与你。发这篇报道,可有经过逝者家人的同意?我们将保留追究你们责任的权利!
  
  一个下面是记者赵雯 通讯员周晶晶、魏玲发表在楚天金报的一篇文章原文:
  
  大学生举刀捅死“讨债人” 已被批准逮捕
  
  让我们用事实来解读一下楚天金报对于某大学洪某被冯某用刀刺死的这篇报道:
  
  (开篇就是歌颂凶手)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2010年10月10日04:43楚天逆境中自立自强考上武汉知名大学,但与同学发生纠纷时,竟冲动将同学刺死。昨日,记者从武汉市检察院获悉,因涉嫌故意伤害,该生冯某被新洲区检察院批捕。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并无报道出根据哪位办案检察官介绍,直接影响该通讯员下文的真实性)冯某来自大山深处的湖北巴东县,家境贫寒,历尽艰难的求学之路后,在2008年被武汉一所高校录取。上大学后,冯某没有让父母失望,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努力勤工俭学以减轻家庭负担。
  
  (下面是另起一段,作者应该陈述清楚是上面一段及下文所有内容都是办案检察官介绍的又或者检察官就只说了上面一段话,这也直接导致作者下文的可信度。)
  
  2010年暑期冯某和同学合伙,在武汉开办了一个家教培训班,聘请了同校的刘某等三人为培训班老师。
  
  工作20多天后,刘某等三人因故要提前辞工。冯某支付其每人200元工资,但刘某等3人却认为少支付了400元,由此产生矛盾。
  
  (本来冯某与刘某等人商讨好的工作日为40天左右,工作结束冯某给予他们1200元工资。工作20多天后刘某等人辞工,依照原先商量好的,冯某应当支付刘某600元,而冯某只支付了刘某等人200元的的工资,并非文章作者所说的刘某等人“认为”冯某少支付,事实就是冯某少支付400给刘某等人。)
  
  刘某的室友洪某得知此事后,主动“请缨”,要替刘某向冯某讨回这400元钱。
  
  (通讯员报道“刘某的室友洪某得知此事后,主动“请缨”,要替刘某向冯某讨回这400元钱。”这更是颠倒了事实!甚至还用上了“主动请缨”这样具有令人遐想的词。事实是刘某在洪某在上海就读雅思打电话给洪某,希望身为社联主席的洪某能以主席的身份跟冯某沟通,让其付清本来应当付的400元钱。)
  
  “9月14日晚7时许,洪某多次电话邀约冯某出来“面谈”。”这句话本来是对的,本来就是见面谈嘛!可是楚天金报却在面谈两个字加上了引号!又让读者引起遐想!
  
  随后,冯某与刘某、洪某等人在一教学楼下会面。
  
  (等人为什么不写出里面的人物呢?是不知道呢,还是别的原因呢?根据在现场的人的叙述,里面有一个社联的部长和两个协会会长,而洪某本身任职该校的社联主席。而这点正是下一句可以参考的一个思考点)。
  
  在反复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洪某等人开始对冯某进行殴打。
  
  (作者的这句话就完完全全颠倒事实了,根据在场几个人,余某,洪某同寝室同学以及轮滑协会前会长张某确定,洪某等人并无对冯某进行殴打,而作者却写已经开始进行殴打,这完全扭曲了事实,作者这样写完全将不知情的读者导入了一个误区,让读者以为是洪某等人先挑起事端殴打冯某在先,冯某才用刀行凶。“成功地”将洪某等人陷与事情的主导者之列。)
  
  冯某躲开众人跑向附近花坛,洪某等人尾随追赶。突然,冯某从花坛内摸出事先放置于此的水果刀,连捅洪某三刀,致洪某腹股部总动脉断裂大出血休克而死亡。
  
  (从这里看出,冯某事先买了水果刀放在花坛之中。已经是死也不还的心态了,而且先不论刀是如何带进学校的,从藏刀花坛可以看出,冯某已经起了杀心,是蓄意杀人了。并不是报道所说的一时冲动,可见记者居心险恶。何况并无殴打何来躲开众人之说?具在场人的描述当洪某追上冯某,拍了他肩膀一下冯某从花坛内摸出事先放置于此的水果刀先是捅了洪某大腿上方一刀,这时洪某说了四个字:我跟你说!然而冯某并没有停止那暴行,继续在洪某背部连捅两刀,这时洪某说了四个字:我跟你说!导致洪某腹股部总动脉断裂大出血休克而死亡。也就是说事实上冯某早就有预谋将刀藏于花坛内,准备随时行凶。)
  
  昨日,新洲区检察院以涉嫌犯故意伤害罪,对冯某批准逮捕。
  
  办案检察官在痛惜的同时,也忠告年轻的学子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树立法制观念,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切莫重文化素养而轻社会交往能力。(记者赵雯 通讯员周晶晶、魏玲)
  
  编辑这篇文章的通讯员在写文章的时候只在单方面阐述了这件事情,只写了冯某的情况,却只字不提关于被害人洪某的任何信息,这样的文章有失公正,作者既然能打听到冯某的详细情况,为什么不写写洪某呢?难道是因为洪某是外地人,而凶手是湖北本地人吗?洪某来自浙江台州玉环县,在老师的眼里一直是一个单纯而又勤奋的学生,父母眼里一直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在同学朋友眼里是一个成熟稳重的人。家境富裕的他从不乱花钱,选择去湖北读书就是因为他不想总在父母的羽翼下受保护,不想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更甚是他不想浪费父母辛苦的血汗钱,父母让他来回学校坐飞机,可他总是摇头,“我能吃苦。”这句话似乎是他的座右铭。08暑假,高考完后大家都选择到处游玩来发泄高三的压力,而他却选择去冷饮店打工,放假回来,朋友们都想让你一起出来聚聚,可是他却说在舅舅厂里上班,还说要靠自己赚来的钱去投资,直到知道他经营了学校的水瀛阁,他靠自己的努力跟普通员工一样在车间里工作, 35度的高温天车间里像蒸笼一样的热,可是他一点都不喊苦,跟学徒工一样把零件一个一个仔细地在机床上车成成品。早上七点起床上班,晚上还时常跟工人一起加班。甚至感冒发烧了还坚持去,母亲心疼儿子劝他别去了,可他却说既然跟舅舅约定做满20天,我就要坚持。当我们几个朋友去厂里看他的时候,他舅舅却把我们拦住说现在是上班时间,要看他下班再过来。我们才知道你是在真正的工作,而不是玩玩。通讯员为什么不写写洪某家里人失去洪某的痛苦,为什么不了解了解他的同学朋友的难过,为什么不去了解了解有多少同学朋友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准备飞往武汉去呢?试问一个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朋友同学关心,是因为平时他对人友善的积累,这些都是一个人靠真诚对人换来的。见到他的那一刻我们失声痛哭,可是看到叔叔阿姨后,我们才发现我们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叔叔阿姨,还他一个公道,但是写那篇文章的作者你有没有考虑过他家里人看到这篇文章的感受,当看到网上有人评论文章说:现在不死以后肯定会变黑社会老大。他爸妈什么感受?好不容易亲朋好友把阿姨的情绪安抚下来,却在看到文章及评论的瞬间崩溃。你们这么不负责任的报道不仅没让读者了解到事情的真相,甚至深深伤害了他家里人。对与洪某的只字不提,对冯某再三赞美和犯错的轻描淡写,作者到底有什么目的呢?大家就不得而知了。
  
  前年今日,同窗吟书。
  
  欢颜笑语,命却苦短。
  
  缘又微薄,幸与汝交。
  
  奈何桥孟婆汤,三生石,
  
  友人后路挥挥手,望君前路能顺风。
  
  每当看到大家的签名,对你的思念,眼睛会慢慢模糊直到看不清屏幕。大家都希希望你能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好的,我会代替你好好照顾你爸妈的,我知道虽然你平时不讲,但是你很心疼他们。你说:世界上爸妈才是最亲的人。傻傻的你很会为别人考虑,很单纯,没心机。当上社联主席的你多了一份处事的成熟。让我们一群同龄同学朋友望尘莫及。那么好的你,竟然就这么离开了我们。我们接受不了,我们不相信这件事会发生在你身上,没人相信从不惹事的你会因为所谓的打群架而被人害死!直到我们赶到你的学校,跟当时在场的人和你同寝室知情的人联系了才知道事情的真相。看到你的那一刻,我们不知所措,只是眼泪夺眶而出。快一个月了,还没走出难过的我们却又接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某报社报道了关于这件事消息。但是报道的内容却扭曲了事实的真相。我们已经失去你了,不能再让你的人品和名声再受到任何恶意的破坏和污蔑。
  
  楚天金报《大学生举刀捅死“讨债人” 已被批准逮捕》链接:
  
  http://ctjb.cnhubei.com/HTML/ctjb/20101010/ctjb1194162.html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6/1/170739.shtml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2:02: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为什么苏紫紫要裸体接受我的采访?

2011-01-08 16:23:29

    采访苏紫紫的博客手记和照片火了,是我没想到的;让以记录事件的记者变成事件的制造者,进入新闻漩涡中心,也不应是职业所谓。
    关于苏紫紫裸体坐在我对面的照片,众说纷纭。
    有看过全文后赞赏的,有朋友羡慕嫉妒恨,有朋友说炒作太过了。这两天也陆续接到一些同行的采访,对于各位的关心,表示感谢,对于各位的疑问,在此一并作答。

一:为什么她要裸体接受采访?
答:没仔细读文字。
    我手记中的原文:“这是她的一个拍摄想法,她把记者设计成作品的一部分,赤裸面对记者,记者是老百姓的眼睛,她是要对着人类发喊。”
    她的原话是:“记者是大众的眼睛,我对着记者,就是对着大众,我能坦然的对着你,就表示能坦然的对着大众。”
    她的话你信多少,取决于你,我只负责记录。

二:当天的具体经过?
答:1月6日晚,海淀区西三旗一家花卉市场,苏紫紫借用市场内一家贩鱼商场的鱼缸进行拍摄,拍摄的内容是,在冬天的水下体验痛苦窒息感觉。
    当天有数家媒体同时赶来采访,为了拍她工作时的状态。拍摄前,她和现场记者商量,我想把你们采访我的过程记录下来,做为我裸体创作的一部分。
    她正在创作一个名为《洛丽塔》的裸体人体艺术作品集。
    她邀请每一个记者在她面前采访两分钟,摄影师一一记录下来。

三:为什么不是女记者坐在对面?
答:也许是尊重,也许是不好意思回绝,在场的记者全部应允。
    包括新京报、京华时报、华商报、南京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四:这是炒作?
答:我和她采访前不认识,采访中没接受一分钱,公布这张照片时,未经她允许。
    这对我来说只是一次别样的采访,我的博客中记录了每次有感触的采访。
    我不是名博,平时只和朋友间互访,六年来点击率不过数万。对于新浪博客将其置顶,引来数十万网友的围观,要说炒作,那是新浪。

五:既然是裸模,为什么还捂着胸?
答:该照片的拍摄者是本报摄影记者吴海浪,不捂胸的照片在他处,我只敢发不露点的。

六:你真没反应?伪君子!
答:请想想当一堆相机、摄像机对着你时,你的反映。

七:为什么要采访这样一个人?
答:1:她有争议。
    2:你喜欢看。

八:对她的印象?
答:1、不装逼。
    2、聪明。
    3、对自己太狠。

九:对她的评价?
答:没人规定大学生不能选择另类的职业,而必须衣冠整洁、光鲜亮丽、春风满面,为国争光。
http://blog.ifeng.com/article/9515131.html

asong1955 [2011-01-08 07:07:59 PM]
苏紫紫并没有授权你发表,你却为了所谓的“新闻效应”,毫不考虑当事人的感受就擅自发表了!可见,现在记者的职业道德已经堕落到与街头混混一样的境地!悲乎哀哉!
        LYJason [2011-01-09 09:09:05 AM]
只要大众能接受的,法律允许的,就可以裸体采访。

万有经济学原理 [2011-01-09 09:27:55 AM]
苏紫紫的,之所以这个新闻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全部原因就是源于《人类的虚伪的本质》,以及巴普罗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实际是,人体的表面的那些零件,人人都知道!! 公开的秘密却不敢公开,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廖东夏 [2011-01-09 09:43:58 AM]
记者有真实反映事实的义务和权力,但是记者同时应该有维护社会利益的义务和权力。如果记者一味地只是追求反映真实,而这种真实当然包括一些低级气味的东西,那么这不是记者的追求。因此,我仍认为苏紫紫以什么方式接受采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新闻媒体反映什么,宣传什么!当下社会风气每况愈下,跟我们的记者价值取向有直接关系。

一生无忌 [2011-01-09 09:53:50 AM]
反正都是乱套的社会,乱套的现象、乱套的人更是不足为奇。我想起了狗和马之类的东西,它们可是大无畏的,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什么都拿出来,也可以不分场合想交配就交配,有些人就是在跟着动物学,想回到原始状态,人人都是什么都不穿的哟。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2:08:10 | 只看该作者
钱今凡 [2011-01-09 10:14:24 AM]
为什么旧传统所为“道德”有这么多中毒者,一见裸体就以己之心度人,认定别人与自己一样邪念。古时性禁锢封闭,除了老婆·和妓女而且在限定环境下才可以看到裸女,以致立即性亢奋。现在裸女照片随处可见,你还断定记者当场必“有反映”。所有抨击非议之论,全是伪道学制造事端。我认为,平常视之,不以为奇,什么事也没有。

        济公和尚 [2011-01-09 10:17:09 AM]
看见裸体就想到性交,看见老虎吃人也会食欲大涨,这只能是兽类的心性。


wuqing667788 [2011-01-09 10:29:00 AM]
两位都是自己炒作自己。

wjum [2011-01-09 12:55:13 PM]
苏紫紫勇气可嘉,记者炒作有理!

一代忠厚王五 [2011-01-09 01:00:36 PM]
现在记者的职业道德已经堕落到与街头混混一样的境地!悲乎哀哉!还有赵春晚(赵本山)这个不自觉的垃圾!垄断春晚几十年还要上,ri他爷!!!!!

wwj-2009 [2011-01-09 01:11:58 PM]
正事不采访,就采访些猎奇的事情,新闻记者要宣传社会的主流正义,揭穿阴暗面。

        愚人甲 [2011-01-09 01:14:47 PM]
佩服,赞一个。记者的回答也是好样的,不留痕迹的抨击了一些低级趣味的人的“高尚情操”。

sza854697 [2011-01-09 02:05:51 PM]
我认为正二八经的裸体作品可称之为艺术品,而裸体作品的制作过程不属艺术品。有人故意在混淆概念。

真人美妇_女大学生_寻异性激聊_开放进入d [2011-01-09 02:11:03 PM]
反映真实,而这种真实当然包括一些低级气味的东西,那么这不是记者的追求。因此,我仍认为苏紫紫以什么方式接受采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新闻媒体反映什么,宣传什么!当下社会风气每况愈下,跟我们的记者

天上彩虹 [2011-01-09 06:00:41 PM]
廖东夏 [2011-01-09 09:43:58 AM] 记者有真实反映事实的义务和权力,但是记者同时应该有维护社会利益的义务和权力。如果记者一味地只是追求反映真实,而这种真实当然包括一些低级气味的东西,那么这不是记者的追求。因此,我仍认为苏紫紫以什么方式接受采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新闻媒体反映什么,宣传什么!当下社会风气每况愈下,跟我们的记者价值取向有直接关系。说得好!!!!顶上千万个。记者首先要弄明白正确的价值观!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2:11:33 | 只看该作者
人大女生苏紫紫裸体接受我采访(图)
2011-01-07 15:05:45
浏览 245899 次 | 评论 235 条






这是我最忐忑的一次采访。

我面对着一个裸体美女。

苏紫紫,最近在网上红得发紫的裸体摄影模特,她还有一个与其天壤之别的身份,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一名大二学生。

她就坐在我对面,一丝不挂。

背景灯打在她雪白的胸前,将我隐于阴影。她说:“我可以洒脱的看着你,你能吗!”

这是她的一个拍摄想法,她把记者设计成作品的一部分,赤裸面对记者,记者是老百姓的眼睛,她是要对着人类发喊。

有那么一种感觉,你明知道有些地方不能看,你也不会看,但它杵到你眼前逼着看,即便你真么看到,你也会害羞,真的,不管你多大年龄,多少阅历。

我说,“这样子,我是不能采访你的。”

她说,“我采访你吧!”

“你问?”

“你什么感觉?”

废话,这种场合,万人瞩目,总得有一个不好意思的,你害羞了,我就坦然了,你坦然了,我就难以坦然了!那种说坦然的,都是步子迈大,扯淡了。

但不好意思归不好意思,这个场合,欲望真没有。也许是她设计的拍摄过于恶毒。

她把自己置于鱼缸凉水中,要表现体验死亡。

她不会游泳,屡屡呛水,屋内没有暖气,从水中出来,瑟瑟发抖,端着杯子时颤抖叮当作响。

然后,你就联想到她这19年,不断走歪路,不断改正,不断自己探索,没有人告诉她应该怎么走,不知道界限在哪里,是件多么痛苦的事。

然后,就只剩下悲悯。

所以得出的结论,男人并不都是流氓。另外,我突然敬佩起《黄金时代》里王二和陈清扬是如何在冰冻冷霜驴都懒得发春的小寒季节早晨山坡上激发起双人运动解决了感冒问题。


广告:相关报道,请购买今日《法制晚报》

               “人大”女生苏紫紫:做裸模只是一项工作

苏紫紫,19岁,她的专业身份是人民大学艺术系大二学生,她更被大众记住了的身份是一名“裸体模特”。

她接受私人、企业家的邀请裸体拍摄,她在大学开办自己的“裸体展”。

她火了。当她顶着“以脑子最好使”名牌大学生的光环,做着国人仍无法接受的“靠身体赚钱”的工作时,对于她,毁誉参半。

她开始被质疑,卖身?炒作?她并未回避,她想回应:“这只是一份工作。”




她裸体躺在盛满水的鱼缸中,像一条濒死的美人鱼。

苏紫紫晃了晃脑袋,头发四散,一串水泡冒出,旁侧相机“啪啪”闪光。

双腿突然狠狠的踩水,乳房贴挤在缸壁上,一手抓着壁沿,略显青涩的身躯在水中飘摇起伏。

围观的记者瞬间将镜头对准缸内表情挣扎的女孩。

裸模,她花了半年时间让自己在这个圈子里出名,而今,她还想花数倍的功夫,为自己和所从事的职业在社会中正名。

她裸着身子让到场的记者坐在面前采访,背景灯打在她雪白的胸前,将记者隐于阴影。她说:“我可以洒脱的看着你,你能吗!”她的寓意是想借此问一问所有人,是否能如她一样坦然,是否有勇气去面对这个简单而真实的自己······


一、不回避拍摄
裸体拍摄不清场

1月6日晚,海淀区西三旗一家花卉市场的热带鱼馆内,站在鱼缸前,她大大方方的脱下所有衣服,站在梯子上,撩起一些水洒在光溜溜的身上,以适应寒冷。

屋内有前来采访的记者,市场里闻讯来的保安、老板、工人,他们“镇定”地盯着赤裸的姑娘。

在她跨进鱼缸的刹那,摄影师拿起衣服遮挡住下身。

“没事。”她摆摆手,转回头提醒摄影师,“等会儿你要抓拍我憋不住气的瞬间。”她蹲入水中,并未在意围观者。

她的身子逐渐下沉,双臂舒展,双腿弯曲。

“你感觉如何?”有记者问围观者,旁观的保安有些脸红:“我觉得那是美。”

她的身体在水中自由摆动,相机记录下她表情的每个瞬间,这是她自己设计的人体艺术作品《洛丽塔》:体验痛苦。

“她就是自然。”摄影师王维说,“她可以在脱下衣服的瞬间进入状态。”

这在网络间的非议是“不要脸。”

“那是他们的看法,我管不了。”苏紫紫说,“反正我不清场,因为我觉得很美好的东西大家都一起来欣赏。”

在她看来,清场的话自己也会觉得别扭,“就好像我干了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样。”



二、不回避赚钱
“我得靠自己养活”

她固执己见的开放,为她赢得敢作敢为的赞誉,也收入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包袱。

在百度上,她的名字一度被和日本AV女优苍井空相提并论。所谓的“私处照”也被网友做成种子放在网上提供下载。

“其实,我就是为了赚钱,养活我自己。”苏紫紫对此委屈。

这个来自湖北宜昌的女孩,3岁时父母便离异,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别人都是父母准备好一切,我不具有这样的条件,我只有一个人。”

她拿出那些做过的兼职照片,柜台员、发传单、平面模特......

直到2010年1月份,她在在网上看到一家摄影工作室招聘人体模特,500元一天,而她此前的站柜台80元的收入。

“这也算是和专业搭边。”她这么想着,约老板视频面试,宿舍里只有她一个人。

她扯下被单,挂在宿舍的窗户上,然后快速地脱掉衣服,打开日光灯,站在凳子上摆出几个造型。

女老板很满意,她踏进了圈子。



三:不回避业内乱
“你都脱了,还装什么清纯”

可第一次远没如今这么自如的展示身体。女老板很有经验的让她把眼睛蒙起来。

谁知拍完后,几个摄影师冲她乐。后来,一个摄影师悄悄告诉她,她被拍了很多走光照片。

圈子里并不都是纯艺术,后来,她遇到一个50多岁的摄影师,约她到卧室单独拍。拍着拍着,突然让她摆一些令人难堪的姿势。她不同意,摄影师竟然骂道:“你脱都已经脱了,还装什么清纯?”

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一个摄影师约她吃饭,“我看过你的身体了,要不,你跟我在一起吧!我养你!”

也正因此,听说她从事这个行业时,父母大骂。

可她就这么执拗的坚持,在她当初看来,赚钱,而今看来,有意义。

从开始两小时500元一场的拍摄,到后来3500元一天的包场,她的身价日趋提升。

至少,她的生活质量已大幅提升,除了学校的宿舍,她还在外租下一套2500元每月的房子,以方便拍摄。



四:不回避污点
K粉、打架的痞子头

她的房间里,有着与她从事职业极不相符的书香,墙上挂着自己写的小篆,冰箱上贴着随手画的素描。

这些,更贴近她艺术系大学生的身份。

靠在沙发上,搂着卡通抱枕,不停的笑,她说喜欢和比她年龄的人聊天。

“名牌大学生”、“裸体模特”,两个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名词,被她拽在一起。

如果不了解她的过去,很难理解她现在的存在。

她拨开衣袖,展示胳膊上数个伤疤斑痕明显。她说,这是青春叛逆的记忆,“这个是拿烟头烫的,这个是打架留下的。”

她的经历远超同龄人,对于一个缺少父母管束的小孩,仅靠年迈的爷爷奶奶,很难拦得住她在外面带着“兄弟”持刀砍人,K粉嗑药,离家出走,无法无天。

直到有一天回家,房子被强拆了,最疼爱她的奶奶受伤住院。

她跑去市政府投诉,大雪天,甚至跪下来,没人理她,她迄今记得保安的眼神都充满了藐视。

她发誓,要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3年,她考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

所以,当好友幸雪得知她做人体模特时,她一点都不惊讶,“她生活大起大落,对自己狠的下心。”

如今,让她选择一项生活中的遗憾,她会很聪明的说,每个选择都很重要,这才组成了人的一生。



五:不回避忧虑
“我只是想工作”

但她仍在意别人的看法,虽然嘴上否认。

晚上回家,她的第一件事是去百度搜搜今天有没有关于她的新闻,去贴吧里看看喜欢或讨厌她的人有什么评论。

走进学校,她会习惯的带上口罩,遮住脸。她不想引起同学关注,在她自觉形象为转好前。

因为做模特时回学校晚,同学一度怀疑她在外面坐台。一天晚上回来,她遇到两个男同学,直接问她包夜多少钱。人体模特虽然被人看不起,但也是一份合法的职业。“与其被人说是“坐台”,还不如说明自己是人体模特。”

她随即想证明自己,在学校组织美术展览时,她展出了自己的人体照片。

好事者将其上传至网上,她越发火了起来。

而她的精神却也随之紧张,她渴望社会认同,又担忧。她会问记者:“你说我要不要去和学校说说。”

她已经决定明天去找老师谈谈,她希望有个明事理的长辈,给她指指路。

不过,这条路绝不能是放弃人体模特的职业,“我会一直做,可能到怀孕了、老了,乳房下垂了,也在记录。那种感觉,那就是一个很自然的生命过程。我要去记录他,因为那是我,那是我的生命。”

只是她的日记中仍流露她的忧虑:“我对陌生人没有过多的欲求,只是单纯地希望,他们在打量我这个怪物的时候,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即使偶然挡住,也能善意地离开,让我在这不可多得的阳光下扑捉生一丝丝生的希望。”

http://blog.ifeng.com/article/9496986.html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2:23: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1-11 20:16 编辑

把式爷爷 [2011-01-07 04:15:39 PM]
在一个龌龊的社会里,人人都在装正经,实际上人人都不正经。而苏紫紫是真正的纯洁者,正经者。她不是女神,也不是仙女,她是一个精灵。一个造反的精灵。

绿色健康使者 [2011-01-07 04:38:44 PM]
赵本山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太疯狂了,老鼠都给猫当伴娘了!难道人脸都不要了吗?难道非脱光了才叫艺术?悲哀呀!当我们津津乐道地评论别人时,是否想过:自己的孩子是否愿意脱光了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自己的老婆是否愿意脱光了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人不自尊,又怎被别人尊!

【拍客】苏紫紫扮演《记者》 全裸接受采访现场实拍


http://video.sina.com.cn/v/b/44904686-1268398393.html#44904686

【拍客】90后人大女生 苏紫紫 办个人私拍展览引争议
上传时间:2010-11-24 03:13:03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2:34:27 | 只看该作者
xiaokk [2011-01-07 06:03:37 PM]
咱对文章内容不予置评,倒是作者为这文章专门跑来开个户口可真是用心良苦了,早干嘛去了......

古月大 [2011-01-07 08:26:10 PM]
我是一位大学的教授,也是湖北人,我为苏紫紫的行为感到悲伤!中国的高等教育完全完蛋了!苏紫紫应该自杀以谢父母的生育之恩!

金山四维 [2011-01-07 11:09:48 PM]
拜读了。我倒不想评论这位在大学的课堂上的供“艺术”模特的“人体模特”。我只觉得这拜读了。我倒不想评论这位在大学的课堂上的供“艺术”模特的“人体模特”。我只觉得这位采访者也太没道德底线了!......!......我发了前面的评论,有人问我为什么说“这位采访者也太没道德底线”?我就回答了他说:有道德底线的人(更确切说是记者)会是这样方式“采访”吗?如果这样的方式能够堂而皇之的招摇过市,那么,今后一个记者去采访杀人犯是不是也要让那杀人犯再当场杀人记者才能进行所谓“采访”呢?
        
冰轮王子 [2011-01-08 10:19:55 AM]
当裸体模特是为了艺术,哪怕是为了赚钱,都可以理解。我不理解的是,接受记者采访也要裸体,是为了什么?

asong1955 [2011-01-08 07:05:34 PM]
苏紫紫并没有授权你发表,你却为了所谓的“新闻效应”,毫不考虑当事人的感受就擅自发表了!可见,现在记者的职业道德已经堕落到与街头混混一样的境地!悲乎哀哉!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23:08: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现在连央视的新闻也造假,情何以堪啊。
星期六看央视新闻频道,控烟的新闻中明显就是在演戏啊。上传截图给大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一张新闻开头。其中有3个男“演员”,请大家注意最里面捂嘴的“演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镜头推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四位“演员”出场--背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女“演员”正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演员”为某公司职员。但是新闻分别采访了公司职员及高校学生。下面重头戏来了,高校学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呵呵。是不是看着环境很眼熟啊。
上比较图,希望下次央视大戏能够注意一下细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6731279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