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媒体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15-3-12 22:45: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公众号野战攻略:不发布照样10万+!
摘要:这是一次可以成为新榜商学院课程案例的传播尝试。并非公号正式推送给关注者的文章,却依靠“预览”的方式传播至朋友圈,在不到24小时内就获得了超过十万的阅读,关注者增长量是平常的四倍有余。非正式发布跳过了推送次数限制、还可以即时更新,防止信息出现偏差而无法修改;但要达成这样的效果,需要在初始传播时有强大的朋友圈作为依托。来自新民晚报全媒体编辑中心副总监高兴先生的亲历记,或许能对传统媒体的微信公号运营工作产生启发。

3月11日的夜,有点莫名烦燥。

也许是昨天白天新民晚报做的那个导盲犬不能上火车的视频新闻,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临近睡觉时,突然爆出了更大一则社会新闻,整个上海的神经被扯动着:两个同为32岁的年轻人,一次冲动的左转弯,两个家庭就此支离破碎……

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如既往的影响力大战在微信圈里展开:媒体、自媒体的微信账号。刷屏。



新民晚报新媒体在微信公众号(IDxmwb1929)方面的每一次崭新尝试,总伴随着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上一次是马航MH17在乌克兰境内被击落,我们采用原文链接里放滚动播报的形式,做了一个通宵。而这一次,事情发生在家门口。

当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准确快速的内容。好在新民晚报去年年底成立全媒体编辑中心以后,本来就以突发新闻见长的新民网有了更多的底气。

我们是晚上910分左右得到消息的,经过记者核实确认采写,我们的内容很快上了新闻客户端,但拥有更多用户的微信端怎么办呢?因为那个时点,绝大多数的微信公众号已经用掉了当天的推送额度。

是放弃吗?还是像马航MH17那次等到半夜零点后再发(那次事件发生在晚上11点刚过)?时间不等人,况且这次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时间上正好是微信阅读的黄金期。于是,我们采用了朋友圈里传播的笨办法。

当然,这是无可奈何的笨办法。

从来没有用微信官方账号直接在朋友圈里推送过新闻的。毕竟,稍懂的人都知道,将来查历史记录时,这条内容是看不到的。

更重要的是,你怎么保证权威的新闻能够有效迅速的传播出去?毕竟,朋友圈有限。

我们大概是在晚1020分左右,将做好的内容开始转入朋友圈的——后来回想起来,这跟报人拿着号外,自己上街分发无异。

比起自媒体与媒体人个人账号发出的微信推送或传播,除了历史记录查不到外,还有就是初始起动慢,但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报社同仁一起转动手指,将这条号外向最大的范围扩散。

想像当初我们在马航MH17事件中启用原文阅读的方式滚动播报新闻时那样,最难的是微信推送时(我们零点过后推送)的新闻标题怎么做?因为那是不能改的。幸好,我们那次把“被击落”做进了标题,“事实准确”保证了第二天后台有7万多次的点击(当时我们只有数千粉丝)。

一旦传送出去,号外的优势就出来了:从内容到标题都可以修改所以,随着最新内容被不断补充,我们这条“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号外”开始病毒式转播。尽管有自媒体比我们发得早,但面对新闻事件,传统媒体账号的权威性还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这也有效阻止了有关此事件的谣言不会轻易地在手机间转播。




随着12日清晨阳光的出现,一个新的阅读高峰来了。朋友圈中前一天埋下的“微信号外”开始发酵。早上九点不到,阅读数就超过了10w

老实说,回过头去想想,我们当时稍微懒惰些,稍微功利点,这条10W+的新闻就没有了。虽然上不了榜,但我们还是傍上了不少用户:到目前为止,今天我们的粉丝净增长数是平时的四倍。

每一次突发新闻事件,都是对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者的挑战。这背后更大的命题也常常困扰着我们:微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到底能有多大的影响力?能不能超越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影响力?

没有确切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大概,这就是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榜”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E1NjcxMg==&mid=203367868&idx=1&sn=00944d9d20974e2d93781fb93bf8de6d&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152#
发表于 2015-3-14 22:51:44 | 只看该作者
http://news.sina.com.cn/m/2015-03-12/120231598877.shtml
编外的视频分享App"Meekrat"如何火爆网络
2015年03月12日12:02  新浪传媒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Meekrat(猫鼬)Meekrat(猫鼬)
  来源:快鲤鱼

  近日,以色列科技公司Life On Air的一款应用突然就火了起来。这款应用名为Meerkat,是一个仅诞生8周的编外小项目,但已经引爆了Product Hunt和Twitterverse等网站,并在几天内获得了1.5万名用户。这一即时流媒体视频应用如此受欢迎,以至于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Ben Rubin决定,将公司全部10人团队的工作重心从主项目——另一款名为Air的应用——转移到Meerkat上。

  Meerkat是一款iOS平台应用,可让用户在Twitter上实时分享视频,只需一次点击,用户即能与所有粉丝分享视频链接,其它观众可随时收看并评论。通过Meerkat发出的评论会同步出现在推文的回复中。

  为了吊足用户的胃口,Meerkat的视频只能实时观看。

  Life On Air公司此前的主打应用Air与Meerkat类似,是一款让用户向朋友圈播放视频的应用。Air之前,Rubin还开发过一款实时流媒体应用Yevvo,这款应用在2013年也红过一阵,但到过气后就被放弃了。

  现在,随着在线视频在我们的移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Rubin希望Meerkat能赶上时机,帮助用户利用视频分享重要时刻。不过,并不是所有应用类公司都像Life On Air这样灵活,能即时转移工作重点。但也正是这样的灵活性,让Twitter获得了成功。

  虽然Meerkat看起来很有前景,但Rubin还是很谨慎,“人们会因实时分享的新颖性而感到兴奋,但它会逐渐消失。之前我也看到自己的产品经历了爆火到沉寂的过程,这不过就是一星期的事。”

  Twitter似乎也注意到了Meerkat现象,据TechCrunch报道,这一社交网络巨头正考虑收购Meerkat的竞争对手Periscope,交易金额可能为1亿美元。
153#
发表于 2015-4-28 21:58: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从澎湃新闻运营看媒体融合之道
澎湃新闻自2014年7月22日上线至今9个月,已拥有相当规模的用户群,并迅速在社会上打响了知名度,在互联网舆论场里实现了议题设置的影响力,每天有大量稿件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据统计,在澎湃新闻手机下载用户中,苹果手机用户占55%左右;安卓用户中,三星、小米、华为等品牌的高端机型占比较大。区域分布上,北上广深4个城市超过30%。

功能创新

做网络谣言粉碎机

与其他新闻产品相比,澎湃新闻有一些功能设计上的创新。例如“提问”功能,用户可以针对每一条新闻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获得其他用户以及记者和专业人士的解答。澎湃新闻希望通过这一互动方式使得用户可以真正读懂新闻,同时分辨出真相和谣言。

为此,澎湃新闻专门配置了问答运营团队,在必要时,连线专业人士对用户提问作出专业回答,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与见解。

另一个创新是“新闻跟踪”功能。很多情况下,一个新闻事件并不是一次报道就完结,它还有很多后续进展。很多读者都有这样一个需求:对于一个自己关注的新闻事件,希望及时知道它的进展。“新闻跟踪”功能就是针对这一需求而设的,用户在读完一篇报道之后,如果觉得对此新闻事件或话题感兴趣,可以通过“新闻跟踪”按钮轻松跟踪该新闻。当该新闻有新的进展时,系统通过标签关键词会自动将新的进展报道推送到用户的跟踪文件夹中。

架构扁平

力求小而美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财经、文化与思想领域的新闻,同时植根于上海。它传承了上海特色,提倡理性、宽容和建设性,这也与《东方早报》的气质一脉相承。

在内容架构上抛弃传统门户网站的频道制度及传统媒体运作的部门制度,内容架构上非常简洁与扁平,类似于创建一个APP商店,小而美,每个栏目都是一个产品,既是独立团,又是集团军,力求每一个栏目都做到该领域的翘楚。

澎湃新闻的内容主要有4个特点:注重新闻原创,以时政、财经、文化类报道为主;重视思想分析,有多个领域的专家开设的个人专栏,倡导理性探讨;文风通俗个性,希望创新的文风使读者能够轻轻松松看懂新闻;视觉上,创新表达方式,例如360全景现场等。

团队专业

纳传统媒体功力

目前,澎湃新闻在吸纳原有《东方早报》部分采编人员的基础上,已经吸纳新鲜血液100多人。通过进一步提高团队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逐步建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培训体系,本着政治和业务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新老员工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政治导向、业务培训、员工融合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培训,以更稳地步伐走好纸媒与新媒体跨界融合之路。

澎湃新闻由《东方早报》团队运作,试图探索一套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一体化运作的新模式。在采编流程上,《东方早报》和澎湃新闻建立了各自独立的流程体系。澎湃新闻确定了24小时三班倒工作机制,以适应新媒体快捷的传播特性,并根据用户和不同稿件的特点,确定了多个推送稿件时间。一套记者人马,同时两边供稿,报网资源共享。两套编辑队伍,各自独立运作,应对不同载体的呈现需求,保证品质等。

在组织构架上,《东方早报》原有各部门继续保留,并保证重要岗位的采编力量;澎湃新闻在各部门下设多个栏目小组,实行栏目主编负责制,服务于澎湃新闻各栏目。

在新闻运作和编辑规范上,澎湃新闻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严谨与严肃作风。澎湃新闻在创立之初就制定了严格的《澎湃新闻采编规范》《澎湃新闻三审制度》等。澎湃新闻除了三审流程(记者初审、责任编辑二审、栏目主编三审),还设置了中心总监终审、分管副主编审读把握导向等流程,每一个栏目都责任到人。

定位高端

填补市场空缺

上海的主流媒体在全国具有影响力,不过,与北京、广州等其他国际大都市的传媒比较,单从媒介形式上讲,缺少一份与上海发展趋势接轨的网络新媒体。从国内的门户网站来看,门户与门户之间,至少在新闻内容上存在同质化现象,没有一份坚持独立原创,有自己思想的、严肃的中高端政经类新闻网站。澎湃新闻的创办填补了这一媒体市场的空缺,有利于通过新媒体主导社会舆论的趋势。

澎湃新闻用户定位为关注上海、关注长三角、关注中国的读者,其主体是政经界人士和影响力、购买力强的中高端人士及海内外精英。其经营则基于内容定位,实行差异化经营策略,重点开发汽车、奢侈品、房地产、3C、金融、高端旅游市场,以实现目标客户的精准营销,较快提升广告的阅读率,为客户寻找到直接有效的目标消费群体,然后依靠广告收入赢利。

目前,澎湃新闻上线仅9个多月,而《东方早报》在10年创办过程中,在业界积累了相当的品牌影响力,在一些大广告客户那里,因有过往成功的营销案例,也具有相当的口碑和人脉资源。未来,借力《东方早报》品牌资源,在报网一体化经营方面的探索值得期待。

思考

最大收获:报网融合 相得益彰

经过一段时间的报网融合摸索,澎湃新闻和《东方早报》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之后,确实可以相互借力,相得益彰。

有了澎湃新闻这个快速传播的渠道,《东方早报》新闻的传播范围更大更广,进一步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每天澎湃新闻不间断的新闻供给,海量的新闻呈现,让第二天的《东方早报》有了更多更好的新闻选择,编排压力也大为减轻。同时,网络便捷的互动性,可以及时将读者的想法反馈给我们,在报纸上进一步呈现。

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微博等多种新媒体平台渠道,大大增强了报纸团队的信心。对于澎湃新闻来说,《东方早报》对其影响更是显著。借助于《东方早报》及其团队办报的社会影响力,澎湃新闻的新闻公信力在创办之初便获得了用户的认可。

《东方早报》讲求“新闻+思想”,讲求有态度的新闻,讲求影响力至上,讲求以硬新闻立报,这一原则在澎湃新闻中得以延续。澎湃新闻效仿报纸,设立了稿件的三审制度,这在互联网中是一个创举;同时延续了报纸的原创精神,其新闻都有可靠信息源,并经过记者求证采访,经过层层把关,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这与很多新媒体有着本质区别。

最大困扰:原创不易 屡被侵权

对于澎湃新闻来说,目前最大的困扰是被侵权。澎湃新闻坚持新闻原创,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屡被侵权,令其对原创新闻的前途充满担忧。

澎湃新闻日均发稿150篇左右,据监控统计,80%以上的稿件会被几大门户网站转载,且很多分布在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首页区域。澎湃新闻记者有时花费数天甚至半个月采写的独家深度报道,可能澎湃新闻上当天评论才500条,而一些门户网站侵权转载后,评论数量达30万条。

遭受侵权的并非澎湃新闻一家。国内很多传统媒体进军互联网,都深受这样的困扰,这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极为不利。期待在国家版权局新规之下,进一步完善网络转载许可付费机制,为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提供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作者:悦然

http://www.neweyeshot.cn/archives/17696


154#
发表于 2015-5-2 18:02: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Facebook打造新闻门户:广告收入100%归媒体
[摘要]该计划名为“新闻快读”,媒体的新闻内容将直接聚合在Facebook平台上,最早五月份上线。
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正准备广泛聚合媒体新闻内容,向新闻门户领域延伸,这已经不是秘密。而据美国权威媒体引述消息人士爆料称,为了获取新闻媒体优质内容,Facebook开出了极富诱惑力的政策:媒体可拿走全部广告收入,Facebook不分一文钱。

根据多方消息,Facebook的新闻门户计划,目的是效仿当年的雅虎网站,将《纽约时报》等媒体的新闻内容,直接聚合在Facebook的平台上,这样用户可以直接在站内点击阅读。

扎克伯格认为,传统上Facebook用户需要点击外部链接,访问原始网站,这影响了速度和体验。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Facebook的新闻门户计划,内部名为“新闻快读”(InstantArticles)。最早在五月份,Facebook将会聚合来自BuzzFeed(美国著名纯互联网新闻媒体)、《纽约时报》和国家地理频道等媒体的内容。

传统上,Facebook会和平台上的其他服务商,采取广告分成模式。不过为了鼓励新闻媒体共享内容,Facebook正在考虑全新合作模式。其中的一个新模式,是媒体将获得在Facebook平台上的全部广告收入(源自于聚合在该平台的新闻内容),但前提是媒体自行销售这些广告位。

如果是由Facebook来销售广告,则新闻媒体将分到70%。

目前还不清楚Facebook最终采用怎样的广告分成模式,但是总体而言,在网络广告销售上,Facebook可能希望新闻媒体采用自家平台(比如Atlas和LiveRail),而不是去采用谷歌等对手的平台。

据悉,对于Facebook的新闻门户计划,一些知名媒体表示了担忧。虽然直接聚合在Facebook平台可以提高阅读体验,但是这将会大幅度分流媒体网站和客户端的读者。目前光是在手机端,Facebook每天的全球活跃用户就多达八亿人,其分流效应不可低估。

如果读者遭到分流,媒体自身的订阅收入、网络广告收入将受到冲击。

根据皮尤机构去年公布的调查,目前大型网站的外部转引流量中,Facebook一家占到了六成。

民调也显示,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在Facebook网站阅读有关政治和政府方面的新闻。

除了分流本站读者之外,新闻媒体还有其他的担忧。其中,他们希望能够在用户体验方面掌握更多控制权,另外掌握极有价值的读者阅读大数据。

一位曾经和Facebook进行新闻聚合合作的媒体高管表示,和Facebook的合作,不仅仅关系到收入和利润,媒体还需要捍卫其他方面的利益。

消息人士称,Facebook和第一批合作媒体的合作细节,仍在敲定之中。另外,Facebook也已经和更多的媒体进行接触。

此次新闻聚合门户计划,并不是Facebook在新闻市场的第一个动作。早前,Facebook曾经推出一个新闻聚合手机客户端“Paper”,外观设计精美,聚合了大量新闻内容和Facebook本站的动态。

不过这一工具被指模仿新闻聚合的领头企业Flipboard。由于Flipboard已经垄断了市场,Facebook的“Paper”未能打开局面,如今基本上被市场遗忘。

美国分析师指出,Facebook聚合新闻内容,这种模式并无新意,其实是模仿了老牌门户雅虎十多年前聚合新闻的做法。不过雅虎迄今为止未能吸引到知名大牌媒体的内容支持,Facebook是否能够更进一步,有待观察。

来源:腾讯科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3MDk0MA==&mid=205414394&idx=2&sn=379a3e9ed694c29e591206be057c1dad&scene=5#rd
155#
发表于 2015-5-11 22:04: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美国地方小报怎样玩转社交媒体
  在不少大型传统媒体纷纷在与Facebook、Google等社交网络巨头的无奈合作中艰难地寻求突破时,美国的很多地方小报对于Instagram等社交媒体的灵活应用却让人眼前一亮。今天,传媒狐带你探秘美国小报,看看他们的图片编辑是怎么玩转Instagram,玩转社交媒体的。
        2


  编译/郝思斯
  地方小报怎样玩转社交媒体 
  一家本地报纸居然三个INS账号?确实有必要!
  十个月前,芝加哥论坛报同时在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上开通了两个账号:一个用来上传报社摄影记者的作品,另一个则用来展示一些报社珍藏的老照片。
  不到一年,记者作品账号就有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有了4496个粉丝。不过由报社图片部主管Robin Daughtridge亲自管理的老照片账号,却不可思议地收获了过25000的粉丝
  Daughtridge和图片编辑Marianne Mather每天大概更新八张照片,都是从论坛报大楼档案室的老报纸里翻出来的黑白照片,力图重现历史。如1981年的清晨列车上的乘客,1960年的两个北方大道海岸边的女人,还有1935年进入职业生涯晚期的Babe Ruth——他穿着波士顿勇士队的制服,坐在瑞格利球场的球员休息区。
        2

报社档案室里珍藏的旧报纸是论坛报INS账号的素材来源。 [url=][保存到相册][/url]

  "我们确实惊到了," Mather说:"刚开始我们真不知道会收到怎样的回应,没想到这些老照片能够如此引起人们的共鸣。"
  和其他媒体一样,论坛报早在2010年就盯上了刚上线的Instagram。这个供用户通过客户端分享图片和小视频的应用,自身账户已有超过3亿的月活跃用户,在去年年底成功超过了Twitter。作为首先拥抱Instagram的媒体用户之一,国家地理的粉丝量现在已经达到了1.7亿。
  论坛报实际上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开通了自己的第一个INS账号,不过这个账号更新的不是报社的自产内容,而主要是一些读者来图,现在已有21000多个粉丝。(对于其他媒体来说,官方账号比下设的部门账号有更多的粉丝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并不是所有媒体的官方账号都会使用用户生产的内容。)
  没战略?没粉丝?照样玩得风生水起!
  美国各地区的报纸都在尝试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情况不同程度地利用INS。芝加哥太阳报在2013年解雇了所有的摄影记者,因而在它4400粉丝的账号里,上传的图片都来自自由摄影师和报社曾经旧报纸的存档,有时也会从通讯社买一些。
  "当你不是用自己人(的照片)而是用买来(的照片)时,Instagram的使命就有点不同了。"芝加哥太阳报的总编辑Craig Newman说。最近,Newman分享了一幅来自盖蒂图片社摄影师拍摄的智利火山爆发的照片。"关于INS,我们有具体战略了么?其实并不一定需要," Newman说,"我们只要能试图灵活地运用它就可以了。我们关心的是人们在怎么使用INS,以及他们在怎么浏览我们的账号。我们把它当作是一个用来寻找芝加哥故事、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以及关于这个城市的照片的最好来源。
        1

就连Mather也没有想到,这种芝加哥的老照片居然能够如此引起人们的共鸣。 [url=][保存到相册][/url]

  虽然可能连专职运营社交网络账号的编辑都还没有,很多伊利诺伊州本地的小报都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受众群。芝加哥郊区最大的日报每日先驱报,目前有392个粉丝。the Southern Illinoisan的图片账号有172个粉丝,位于斯普林菲尔德的The State Journal-Register现在才刚刚开始运营自己的账号,所以只有16个更新和15个粉丝。这三个账号使用的都是自家摄影记者的原创作品。、
  the Journal-Register的图片编辑Rich Saal说:我知道读者们对于报社几个摄影记者的作品很感兴趣,我们的INS账号可以为报社去年十月刚刚上线的图片杂志网站做推广。
  难题多多收益又少?用着再说吧!
  不过,想让Instagram为己所用,图编们确实头大了不少:工作流程可能会非常繁琐;粉丝们喜爱的照片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新闻价值;另外,基本没有什么获得收益的可能,甚至仅仅只是把用户通过链接导入到媒体自家的网站中都难以实现。但是,媒体通过这种方式与用户连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从而赢得更多的受众,这种潜力确实是不可忽视的。
  Instagram"并不能提供原链接,同样在量上也无法和Twitter和Facebook等大网站相提并论。"论坛报的图片编辑Mike Zajakowski说。他和另一个图片编辑Andrew Johnston负责管理记者作品账号。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去拿现实的收益和投入的时间来作比较。这种运营模式是有其"限制性"的,"一张图片,可能专业的摄影师和图片编辑认为它没什么价值,但是却能有5000个‘赞’,有的时候我们真是又气又无奈。"
  不过,Zajakowski接着说,"在我看来,不管怎么样,把Instagram先开始用起来是显而易见的事儿,因为这里面有太多我们工作可以选择的潜在切入点。"
  发张图片要一个小时?玩转INS真不简单!
  不过一旦考虑到把照片从专业的设备中转移到移动客户端所要耗费的巨大工作量,saal也经常会怀疑自己,到底值不值得为这份工作花这么多时间?这也是很多负责这项工作的图片编辑的共同心声。
  "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通过电脑来更新Instagram,"他说,"Instagram想要完完全全地做一个基于移动设备的平台,这不是说着玩的。我总是要通过邮件把需要的图片和标题发到自己的手机上,然后再通过手机在Instagram上进行更新,这确实挺痛苦的。"
  对于那些试图在其他社交网络平台如Facebook和flickr分享内容的小型图片编辑中心来说,这种密集的工作流程确实会是一个阻碍。(可以参考下文中论坛报的Zajakowski提供的完整的工作流程)
  但是the Southern Illinoisan报负责管理账号的摄影记者Rich Sitler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说:"这确实特别麻烦,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
  Instagram的发言人Liz Shepherd称,公司正在考虑如何让用户通过电脑来使用这个基于移动客户端的应用。
  她说:"人们一直在记录自己身边的世界,我们需要把这种寻觅和分享的过程变得更容易一些。我们的这种探索并不仅仅是为了新闻机构,而是为了我们所有的用户。当然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新闻编辑室,因为他们太依赖电脑了。"
  在论坛报,运营账号的编辑们为了给图片起一个恰当的标题,也需要花大量时间来进行调查、采访,以期直接通过图片的标题来讲故事。平均来讲,花费在每张图片上的时间都差不多得要一个小时。Zajakowski刚刚才完成了这项工作,为一张关于在卢普区梅西百货商店的钟塔上作画的画家的图片拟题。
  点赞和评论?偷偷知道你的兴趣!
  他们同样会关注粉丝的反馈,记录不同类型的图片获得的评论和"赞"。Mather说,关于猫和狗的图片能获得最多的评论,而编辑部内部也有一份根据获得"赞"的数量总结出的受欢迎度排行榜,前几名分别是"地平线","芝加哥旧事","艾尔·卡彭","黑帮"和"迈克尔·乔丹"。
        1

关于“地平线”的图片总是能收获最多“赞”。 [url=][保存到相册][/url]

  而在那个更新记者最新摄影作品的账号里,关于天气的图片总能取得最好的成绩:一张关于密歇根湖畔冰封的码头的照片获得了330个赞,另一张抓拍市长Rahm Emanuel以及对手Jesus "Chuy" Garcia为即将到来的辩论做准备的照片则得到了78个赞。
  Zajakowski说,不管怎么样,你不能因为Instagram是一款并不完全为专业图片工作者设计的应用而责备它。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它比我们单纯的一份报纸要大多了,而且其本身并不是为摄影而设计的。它的意义实际在于建立人们间的联系、人们彼此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让自己的一天更美好。
  小Tips:
   芝加哥论坛报的图片编辑Mike Zajakowski 这样描述一下他在Instagram账号上发布图片的工作流程:
  从服务器里下载图片,在Photoshop中打开、裁剪、调整分辨率,然后把它放在方形、白色的帆布背景中,分别通过电脑上的Photoshop和 手机上的snapseed稍微调整图片的色调。 
  把调好的图片存入谷歌云盘中,复制粘贴标题,存成一个文档。接着再修改标题,如果照片背后有故事,还需要从网上进行搜索,再在图片信息中加入一些细节、引用,甚至额外做的采访。再在作者名字后加图片标签。一切完成后,对其进行多次检查。
  把这些图片存到自己的手机上,在手机上打开文档,复制图片标题。然后打开Instagram,从相册中选择图片,粘贴标题,再检查几遍,发布。

来源:搜狐传媒
http://media.sohu.com/20150511/n412798857.shtml

156#
发表于 2015-5-13 17:19: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红网“时刻新闻”上线 精准定位推送新闻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左四]等领导和嘉宾启动红网时刻新闻客户端。

  5月12日,红网时刻新闻客户端宣布正式上线,这是湖南目前唯一自主研发的新闻客户端,它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分市州、县市区发布新闻的客户端,实现了根据区域定位向湖南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推送本地新闻。
  当天,与时刻新闻客户端同时上线的还有“湖南微政务”官方微信、“这里是湖南”外宣官方微信,“一端两微”三大新媒体平台,将开创红网媒体融合的新模式。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孔和平,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周湘,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网宣办主任卿立新,省通信管理局局长熊四皓,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陈松岭,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国瑛,省公安厅网技总队副总队长蒋蕴菁等领导出席上线仪式。
  据中南传媒董事、红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舒斌介绍,时刻新闻客户端集新闻资讯、公众信息、政民互动等服务于一体,不仅实现根据区域定位向湖南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推送本地新闻,提供新闻跟评和区域切换功能,还可以及时推送红网《百姓呼声》本地留言,并可发帖跟帖和区域切换;提供分区域推送生活提醒、应急通知、社会动员等服务。
  同时,时刻新闻客户端开创了省、市、县三级党媒共建平台、共生内容、共享受众、共促传播的媒体融合模式。客户端开设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页卡,并将分批免费向各级分站开放内容权限。客户端还将整合省内各电台、电视台音视频节目资源。“力争3至5年,将时刻新闻客户端用户发展到1000万。”舒斌说。
  “祝贺红网时刻新闻客户端、‘湖南微政务’官方微信、‘这里是湖南’外宣官方微信正式上线。”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表示,湖南将继续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报网、台网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媒体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许又声认为,“一端两微”的上线,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通过网络传递给更多的老百姓,同时也让老百姓多了一个了解政务的平台,使得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联系、沟通更加顺畅。

来源:红网
http://news.sina.com.cn/m/2015-05-13/140031827300.shtml

157#
发表于 2015-5-16 00:00: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大举进军新媒体,就是传统媒体的最主要的误区


传统媒体现在特别焦虑,焦虑集中在新媒体的冲击,担心自己的前途命运。在微信有一篇文章,它的标题是《10年内,只依靠传统频道的电视台唯有死路一条》。这样的文章既表现了这种集体焦虑,又为这种焦虑推波助澜。

焦虑之下,必有误招。大举进军新媒体,就是传统媒体的最主要的误区。

所有行业都面临新产业的冲击,“如何转型”是成熟企业面临的大问题。冯仑说过,有一种转型就是硬转,将老的产业转到新的产业上来。这种转型,外观看着转得非常像,但内心都是老产业的影子。他还比喻说,就像刘晓庆,打扮起来和18岁的姑娘完全没有区别,只是别让她看报纸,因为她的老花眼改不了,一拿起报纸的做派就是个上了岁数的妇人。

传统媒体也面临同样的困境,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内容都转到新媒体上出版或者播出,但内生的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会让我们原形毕露,让人一看就知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两股道上的车。

算了,传统媒体有钱、任性,我们不自己苦哈哈地做新媒体,干脆并购吧,谁做得好就买谁,这总能转型了吧?又错了。还记得传媒大亨默多克买社交网站MySpace的事情吗?默多克就是这样想的,我做不好网站还买不好吗?2005年MySpace网站当红时,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将它收入囊中,6年后2011年以3500万美元卖掉,默多克还曾经幻想过以1亿美元出售这家连续亏损的网站,但这样的地板价都没达到。

传统媒体在全球的焦虑是一样的,在全球的基因和弱点也是一样的。不管是自己做,还是买别人的,自己的基因都改不了,这种形式进入新媒体都只能是误区,使得劲儿越大,衰退得越快。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多么强调新媒体都是不过分的,比如运用新媒体的各种花哨形式来增加互动,比如将更多的内容放在新媒体来播放,都是代表趋势的做法;但它充其量是传统制作的一些创新,顶多是为新媒体培养新思维的人才。但在战略层面还没有找到好的进入新媒体的途径。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一些传统媒体的做法,比如将主业转型到新媒体,再比如像多种经营一样另外发展新媒体,都是错误的。原因就是上面说到的。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只有绝望吗?现在能够看到有一家传统媒体非常厉害,就是南非MIH。它持腾讯股票近34%,是腾讯的第一大股东。马化腾才持股10.22%,还不及MIH的三分之一。这家上市公司现在的主要资产就是腾讯,它在南非的传统媒体的主业所占比重小到可以忽略。

但它的成功道路真的不能用“转型”概括,它是一种投资的成功。当这家公司大谈它是如何有眼光从盈科数码买下腾讯的股份的时候,旁人毫不留情地注解说:您当时也没有少投腾讯的对手吧?

其实这就是投资的规律,广泛撒网,碰巧哪个网就有鱼了呢?


文| 尹学东(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
来源:http://www.lanmeih.com/index.php ... detail/id/3857.html
158#
发表于 2015-5-25 20:01: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浙江新闻客户端《话图侠》:探索可视化新闻的新路径
   画图,画下纷繁和变数;话图,说透本质和动因。2014年8月,由浙江日报数字采编中心推出的浙江新闻客户端可视化读图栏目《话图侠》正式上线。推出以来,该栏目以图形呈现新闻情境,以数据洞悉事态轨迹,探索出一条可视化新闻的新路径。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数字采编中心总编辑檀梅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说:“‘话图侠’3个字虽然简洁,却拥有丰富的内涵,图即形态、形式,也就是从平面可视化到立体可视化的不断演化;侠即有情有义,也就是情感化表达。我们的宗旨就是围绕这3个字,将《话图侠》做大、做强。”
    “话”——
    全新角度聚焦社会热点
    信息可视化可以通过全新的方式将人们熟悉的内容展现出来,当人们浏览全新组织的内容后,所产生的思考会豁然开朗。通过对数据的重新编排和可视化处理,给读者提供了更多思考空间,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去发掘数据背后的信息。
    凡是国家的方针、政策、信息,《话图侠》都可以通过提炼其中的重要数据,配合恰当的图表,将抽象的文字描述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读者理解文本信息。
    针对时下的热门讨论话题雾霾,《大数据带你看雾霾》的作者将目光投向了“大数据”——哪个省份最关心雾霾事件,哪个年龄段最关注雾霾,什么地方的人爱买口罩……在各省、各种类数据的反复对比中,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乐趣,同时也增加了读者深读的可能。
    “图”——
    多元展现提升阅读乐趣
    截至目前,《话图侠》原创可视化作品已有250多篇,涵盖可视化信息图表、长篇漫画、连环画、HTML5交互大片、游戏以及系列短视频,逐渐从一个相对单一的信息呈现载体发展成集视、听于一体的全媒体视觉栏目。
    随着微信的流行,HTML5交互大片得到了普及,通过互动翻页和按钮点击的形式将阅读主动权交到读者的手中,读者可随意切换稿件中场景界面和动画效果,在互动中阅读内容,在娱乐中汲取知识。如《管道旅行记》,作为一个科普作品,深入浅出地解构了互联网的工作原理,把抽象的互联网具象为和水管一样的管道,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访问量一天之内就达到2万多,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
    近年来,《话图侠》策划了以“线上美术馆”“春运360”“探索神秘核电站”等主题的现场重现类稿件。通过特殊设备记录现场全景面貌,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在各场景中虚拟漫游,全方位观看现场细节,得到极其真实的体验。
    “侠”——
    信息传递注重情感表达
    人们都说当今社会过年时缺少年味,《话图侠》从传统习俗入手,以古朴雅致又不失幽默的原创年画,还原古人过年的热闹场景。《小菜年画》的每幅作品都抓住一个小细节,与动画相结合进行处理,读者通过丰富的交互形式将平面图穿插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愉悦感。


作者:黄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http://www.chinaxwcb.com/2015-05/25/content_317745.htm
159#
发表于 2015-5-29 17:16: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监测数据泄露用户活跃 新闻类App凤凰垫底

近年以来,随着移动客户端业务的快速崛起,门户之间的竞争已由单纯的PC端流量之争进入到PC、移动双平台、各类型业务的全面竞争。其中,在市场趋势的影响下,尤以移动端的比拼最受人注目,新闻客户端的市场表现已成为门户网站整体市场地位的“晴雨表”。综合今年1-3月艾瑞新闻资讯App的MUT(mUserTracker)数据来看,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市场地位稳定,用户数据稳中有升。


今年前三月,网易新闻客户端人均使用次数稳居门户新闻客户端首位,日均覆盖人数方面超过最末的凤凰新闻近两倍,月度总使用次数等综合指数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市场表现稳定。同时,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月度覆盖人数,在1-3月提升4.6%,保持稳中有升。结合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月度总使用次数优势可以看出,其用户拥有相当高的粘性和活跃度,用户基础十分稳固。

稳定的用户群体进一步巩固了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市场份额。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门户新闻App的市场格局与2014年相比并未出现重大变化,这意味着排在后面的产品在短期内基本不可能实现赶超,甚至差距也很难缩小。

在中高端用户相对集中的iOS平台,网易新闻客户端一直扮演市场领袖的角色,以较大幅度的领先优势排在门户新闻客户端首位。1-3月,网易新闻客户端在iOS平台的月度覆盖人数和日均覆盖人数都保持对其它新闻资讯App的领先。在3月,网易新闻客户端在iOS平台的月度覆盖用户超过排名第二的腾讯新闻21.7%,超过排在末位的凤凰新闻多达386%。


来源:艾瑞MUT数据监测


AppStore的用户点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iOS用户对网易新闻客户端的认可。据统计,截止5月19日,网易新闻客户端在AppStore上共计获得172537份评分,用户评价数量居新闻资讯类App首位。搜狐、腾讯、新浪排在二、三、四位,凤凰新闻以27871条评论位于门户新闻客户端最后。

从今年前5月的情况看,网易保持着对移动端的持续投入。不久前网易新闻客户端刚刚完成了在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的5.0新版本迭代,通过改进界面逻辑和新功能的加入,实现全天候多场景布局。预计在今年后三季度,网易新闻客户端仍将延续良好的市场表现,尤其是在iOS平台,几乎可以确定将继续保持强势领先。

来源:第三媒体
http://www.mediaob.com/internet/2015/0529/1793.html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21:53: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于京
【手机短信之父去世】手机短信之父Matti Makkonen 近日因病辞世。1984年这位芬兰工程师发明了短信服务,并在1992年12月3日发布包含“圣诞快乐!”的世界首条短信。目前全球每天仍有超万亿条短信被发送,Matti曾表示短信会以各种形式“永久存在”。还记得你发的第一条短信内容吗?O
网页链接








34分鐘前 來自微博 weibo.com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