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编辑收藏】混用、错用的字词 书面语言中,常有混用、错用的字词,使书稿内容变得词不达意,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这里特意从书稿中选辑了一些典型字词,供读者和编辑参阅。 1干嘛与干吗,表示疑问时应用“干吗”。 2.年青人与年轻人,正确应为:年轻人。 3.见惯不惯与见惯不怪,正确应为:见惯不怪。 4.披萨与比萨,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正确应为:比萨。 5.流串犯,正确应为:流窜犯。 6.病怏怏,正确应为:病恹恹。 7.带手套,正确应为:戴手套。 8.直升飞机,正确应为:直升机。 9.诛连,正确应为:株连。 10.作战布署,正确应为:作战部署。 11.腥红,正确应为:猩红。 12.—滩水,正确应为:一摊水。 13.不搭嘎,正确应为:不搭界。 14.喏喏连声,正确应为:诺诺连声。 15.肓流与氓流,正确应为:盲流。 16.化妆与化装:两个都是动词,都有修饰、打扮的意思,但“化妆”一般只涉及身体局部的修饰改变,如头发、面容等,通常以修饰美化自己为目的,使自己仪表整洁,端庄、漂亮。 “化装”主要指全身装扮,包括服饰、身份等外在的东西,目的是隐藏自己本来的面目和真实的身份,让别人把自己当成另外的人。 17.洒尿与撒尿,正确应力:撒尿。 “撒”是放出、排出的意思。“洒”是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如洒水。将尿液排出体外,当用“撒”,不用“洒”。 18.算帐与算账,正确应为:算账。 “帐”指用布、纱或绸子等做成的遮蔽用的东西,如蚊帐、营帐和帐篷等。“账”指与货币有关的事物,如账本、账簿、欠账、还账等。 19.“期间”与“其间”:“期间”指(某段)时期里面,如农忙期间、抗战期间等,由于它所指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所以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在前面加上修饰成分(定语)。 “其间”从语言结构上分析,“其”修饰“间”,相当于“这”“那”等指示代词。通常在使用时,“其间”前面总有一段关于时间的叙述,"其间”承上表示在“这段时间里”或“那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或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某某在外国工作十多年,其间只回过三次国。”此外,“其间”还可以表示时间范围以外的事物,如“一张书桌放置其间”(指空间),“厕身其间”(指某件事自己参与在内),“其间定有缘故”(指内中的原因)。 20.桃园与桃源:桃园,桃树园。如:桃园三结义、台湾省桃园县、桃园机场。 桃源,“桃花源”的省称。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人们由此用“桃源”来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常用短语有“世外桃源”。湖南省有“桃源县”。常见差错是把“世外桃源”写作“世外桃园”,甚至名家名作也不能幸免。 21.健步与箭步:健步,轻快有力的脚步。如:健步如飞,健步走上主席台。 箭步,一下子蹿得很远的脚步。如:一个箭步冲了上去,一个箭步蹿上月台。常见差错是,将二词混淆,写作“箭步如飞”“一个健步”之类。 22.调试与调适:调试,试验并调整(机器、仪器等)。常用短语有:调试设备,调试彩车。 调适,调整关系、心理等,使适应。常用短语有:心理调适,向我调适。常见差错:把“调适心理”写作“调试心理”。 21.应激与应急:应激,动词,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常用词组有:应激反应、应激源、应激激素。 应急,动词,应付紧急需要。叶圣陶《倪焕之》:“一向用男教师,只是不得已而思其次,是应急的办法。”常用词组有:应急包、应急灯、应急车道、应急管理、应急措施、应急预案、应急机动作战、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等。 24.登陆与登录:登陆,动词,①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特指作战的军队登上敌方的陆地。如:登陆演习,登陆作战,登陆场,登陆舰,登陆艇。②比喻商品打入某地市场。如:这款新式服装登陆北京市场。 登录,动词,①登记。如登录在案。②指计算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取得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认可。常见错误是把“登录”某网站写作“登陆”某网站。 25.切记与切忌:切记,动词,牢牢记住,后面可以紧接否定词。如:切记不要傻读书。 切忌,动词,切实避免或防止。最常见的错误是在“切忌”后加“不”。如:切忌不要滋长骄傲情绪。注意:切忌本身即为否定的意思,后面再加“不”不仅显得重复,而且意思完全相反。 26.老俩口与老两口:“俩”“两”都含“二”之义,但“俩”字本身是两个之意,其后不可再接量词。“两”和“俩”读音也不同,因此,将“老两口”“小两口”写作“老俩口”“小俩口”是不正确的。 27.未尽与未竟:“未尽”的意思是没有完结。常用短语有“意犹末尽”“六根未尽”“缘分未尽”“末尽事宜”等。 “未竟”是指没有完成(多指事业),常用短语有“未竟事业”“未竟之志”等。 28.抱怨与报怨:“抱怨”指心中怀有不满,责怪、埋怨别人,侧重于口头说的方面。如:“他们经常抱怨食堂的伙食不好。”“做错了事只能怪自己,不要老是抱怨别人。” “报怨”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侧重于行动。如“以德报怨”(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9.服法与伏法:“服法”指犯人服从判决,如“认罪服法”。 “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如“罪犯已于昨日伏法”。使用时需辨明词义,谨慎下笔。 30.贫民与平民:“贫民”,指生活比较穷苦的人。“平民”泛指普通的人(区别于贵族或特权阶级)。通常说“平民百姓”和“贫民窟”。 31.通稿与统稿:“通稿”,名词,原本是一些新闻通讯社的“专利”。他们在采访到一些重要新闻后,会以一种统一的方式发给全国需要稿件的媒体,这就叫作通稿。后来,很多组织或企业在举办活动需要对外发布新闻时,为了统一宣传口径,也会撰写新闻通稿,提供给需要的新闻媒体。 “统稿”,动词,指编写书籍时,相关负责人把众多编撰人员收集、整理、撰写的书籍初稿经过加工整理、统一体例,编纂在一起的成书过程。 32.木浆与木桨:木浆,以木材为原料制成的纸浆。木桨:以木头为原料制成的船桨。 33.途径与途经: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途径:【名词】路径,多用于比喻:寻找解决问题的~。 途经:【动词】中途经过(某地):从北京~南京到上海。 34.旋涡与漩涡:一般情况下“旋涡”是首选词。 旋涡:①【名词】(~儿)气体、液体等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注意:用于液体时一般作“漩涡”。②比喻牵累人的事情:陷人爱情的~。也作漩涡。漩涡:同“旋涡”。 35.亲眼目睹与亲眼看见:“目睹”即为“亲眼看见”,因此不能用“亲眼目睹”,遇到类似用法,可写作“亲眼看见”或"亲眼看到”。 36.做与作:这组汉字里常见的“冤家”区分起来实在让人有些头疼,不过有两条原则值得借鉴。 第一条原则:头重脚轻。即包含zuò的合成同,如果zuò在词的开头,就用笔画多的“做”,如:做报告、做斗争、做贡献、做准备、做广告等。反之,如果zuò在词尾,就用笔画少的“作”,如看作、当作、留作、用作等。遵循这条原则,使用加zuò字就可以做到十之八九不会错。 策二条原则:约定俗成。在头重脚轻的原则之外,还有大量的zuò字保持了原来的使用习惯:如《现代汉浯诃典》第七版中,“作”字有:作对、作别、作孽、自作作受、作保、作废等词条。要想掌握两者的具体用法与区别,还是要多查字典,多学习,多积累。 37.涉及到与涉及:正确应为“涉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及”即“达到”,“涉及”即“牵涉到;关联到”。因此,“涉及”之后再加“到”,显然有点重复啰唆。 38.很多与都:例如,“本地区很多问题没有中美的合作都无法解决”。“都”作为副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4个义项,符合该句的义项只有“表示总括”这一个。总括对应的应该是“全部”,而前面的“很多”明确表明只是一部分,相互矛盾。上述句子中,把“都”改成“就”,则更为恰当准确。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此类问题。 39.全国解放后、建国后:正确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全国解放后”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就目前而言,台湾至今仍未解放,我们拥有无可争议主权的其他个别地方,有的也还在别的国家的实际控制之下。所以,“全国解放后”“解放后”的正确用法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还有“建国后”。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不是1949年才建国的。准确用法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点评:在审读书稿时,上面列举的差错经常出现,如果不细心,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法修辞修养和咬文嚼字的功力,便很难识破其错误并加以修正。这就要求图书编辑人员应只争朝夕,加强“充电”,自觉克服“能力恐慌症”,力争成为“杂家”、专家,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得心应手,称职胜任。 以上节选自张芬之 周杨编著《图书出版必备》,如有侵权,立即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及版权信息。 来源:校队工匠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za7qn1RWNiTigpoNBuwBA 编辑:屈妍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