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每日一怼(1466) 轨迹 guĭjì 沿着 yán·zhe
(一)
2022年9月16日《解放日报》第7版刊登报道《右翼胜选组阁,瑞典也要向“右”转?》。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这是一场政坛‘地震’,或将颠覆瑞典政治的固有轨迹。”这个句子中的“轨迹”一词使用有误。 “轨迹”的本义是指车辆行驶留下的痕迹。“轨迹”又是物理学、天文学的专科义,在物理学上它指一个点在空间移动时所经过的路径,在天文学上它指天体在宇宙间运行的路线。“轨迹”还有一个引申义,比喻人生经历或事物发展所呈现的过程。句中的“轨迹”用的是引申义。但是,“轨迹”通常是指行为主体已经呈现的经历和过程,不能指行为主体尚未呈现出但未来可能出现的经历和过程。句中说的是“瑞典政治”所长期形成的一种规则、程序,它既可能是已经呈现出的,更可能是未来将呈现的,按这样的理解,“轨迹”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另外,“轨迹”的词义具有抽象色彩,作为一种已经存在的抽象事物,它不能接受“颠覆”的支配。从这一点来说,“轨迹”的使用也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轨迹”改为“轨道”。“轨道”是个多义词,可指专门铺设的供火车、城市地铁、有轨电车等行驶的路线,指天体在宇宙间运行的路线,指物体有一定规则的运行路线,另外还可比喻应该遵循的规则、程序等。用于替换的“轨道”,用的是它的比喻义,它与同样是多义词的“轨迹”比较,有部分词义是相同的,但“轨道”和“轨迹”的引申义却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轨道”比喻规则、程序,它既可以指已经呈现的,也可以指未来将要呈现的,这是“轨迹”所不具备的。另外,“轨道”的比喻义虽然也是抽象的,但它的本义却有明显的具象性,可以接受动词“颠覆”的支配,这也使它的引申义可以接受“颠覆”的支配。因此,“轨道”可以用来替换“轨迹”。
(二)
2020年2月28日《北京晚报》第20版刊登报道《路内:小说家的自我修养》。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故事讲述的时间和讲述故事的时间,如两条平行却一先一后的河流,沿着各自的轨迹和流速,流入虚构之海。”句中的“沿着”和“轨迹”两个词语使用有误。 先看“沿着”。“沿着”是动词“沿”和时态助词“着”的组合,可指顺着道路、江河或物体的边,如“沿着改革开放的路线”“沿着河边走”“沿着墙根爬行”。“沿着”在使用中要求其指向对象呈现出线形状态,句中的“沿着”有两个指向对象,即“轨迹”和“流速”,其中的“轨迹”有线形状态,能够接受“沿着”的支配(但“轨迹”在这里仅表现为可接受“沿着”的支配,在这个句子中的使用仍是不合适的,下文另作分析),而“流速”不具有线形状态,“沿着”不能对它产生支配作用,不合使用。 再看“轨迹”。“轨迹”在句中可以理解为痕迹,但当它这样用的时候,它通常只是指车辆行驶留下的痕迹,因此它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车辆类事物。句中“轨迹”的使用对象是“河流”,但“河流”不是车辆类事物,“轨迹”的使用不合适。 对这两个词语的修改,可以先修改“轨迹”,把“轨迹”改为“河道”“河床”之类的词,这两个词都可以接受“沿着”的支配。然后在“沿着各自的河道(河床)”后用逗号断句,再把“和流速”改为“按着各自的流速”,这样的修改是让“沿着”和“按着”各自支配它们适格的对象。
【另按】
《现代汉语词典》对“轨迹”的释义存在义项遗漏的问题。《现汉》为“轨迹”列出了3个义项,前两个分别是其物理学、天文学专科义,第三个是普通词义,即“比喻人生经历的或事物发展的道路”。按这3个义项来看,“轨迹”在普通语汇中只有一个由比喻产生的词义。但事实上,“轨迹”还有并非比喻产生的普通词义,即车辆行驶留下的痕迹。这个词义是由“轨道”的基本义(专门铺设的供火车、城市地铁、有轨电车等行驶的路线)衍生出来的,但它在人们的现实中也是常用的,《现汉》忽视这个义项是不应该的。
编辑: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