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每日一怼(1477) 教育 jiàoyù 蜕变 tuìbiàn
(一) 2022年9月27日《天津日报》第8版刊登报道《郑在欢:写作是一件随心而动的事》。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在粗粝的现实生活中,他观察别人的同时也留意自己的内心,出于对阅读的痴爱,在文学上进行持续的自我教育,再加上不俗的写作天赋,终于蜕变成一名青年新锐作家。”这个句子中的“教育”和“蜕变”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教育”。“教育”是一个兼类词,作名词用时指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主要指学校培养学生的工作;作动词用时指学校按一定要求培养学生,又指用道理说服他人,要求其按某种要求做或改正错误。句中的“教育”用为动词。需要注意的是,“教育”作动词用的时候,都是指行为主体对他人所做的事,而不能是行为主体对自己做的事。句中的“教育”,是行为主体“他”对“自我”实施的行为,但这是“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教育”的使用不合适。
再看“蜕变”。“蜕变”的意思是发生质变。“蜕变”的使用对象可以是人,但当人成为“蜕变”的行为主体时,通常是指这个行为主体向负面方向出现变化。句中“蜕变”的行为主体是“他”,其变化的方向是“一名青年新锐作家”,从社会常理来说,这是一种值得肯定和推崇的正向变化,“蜕变”不能适用。
可以把“教育”改为“学习”。“学习”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活动中获得知识或技能,人可以通过这种活动让“自我”得到提高,放在句中就是指行为主体“他”通过这种活动成为“一名青年新锐作家”。可以把“蜕变”改为“成长”。“成长”指向成熟的阶段发展。句中使用“学习”和“成长”都是合适的。
(二) 2021年8月29日《新民晚报》第10版刊登文章《古稀作家40万字献“辉祥”》。文中写道:“出身中医世家名门望族的楚福临为人正派,因接触为新四军江南纵队筹备药品等各种管制紧俏物资的地下党员舒正悦与从苏区逃难来的郦丽兰并互生好感之后,逐渐蜕变成为从被动到主动的协助者……”句中的“蜕变”一词使用有误。
“蜕变”用于人时,指人向负面方向的变化。句中“蜕变”的使用对象是“楚福临”这个人,他成为“舒正悦”和“郦丽兰”的“主动的协助者”,而其中的“舒正悦”是“为新四军江南纵队筹备药品等各种管制紧俏物资的地下党员”,这在汉语使用的主流场域具有正面性,“楚福临”成为他的“协助者”,也应视为一种具有正向性的变化,因此,“蜕变”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另外,句中的“蜕变”后跟着“成为”,组成了“蜕变成为”的短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蜕变”的使用是正确的(假设它后面跟着的确实是具有负面性的内容),它的指向对象也要求是单一的表示使用对象身份、性质等的一个概念。句中“蜕变成为”后跟着的是“从被动到主动的协助者”,这不表示使用对象“楚福临”的身份,而是其出现的变化,这与“蜕变成为”的使用要求不合。
可以把“蜕变”改为“变”。“变”是一个中性词,对行为主体和指向对象都没有正向或负向方面的要求,适用于句中。但把“蜕变”改为“变”,即把“蜕变成为”改为“变成为”,其后的内容“从被动到主动的协助者”仍不合表达要求,可以把“从被动到”删去,或者把“从被动”移至“变成为”之前(但其后的“到”仍应删去),让“主动的协助者”直接与“变成为”搭配。
编辑:陶鹏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