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521#
 楼主| 发表于 2022-8-21 21:16: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439)
母爱 mŭ'ài

2022年8月19日《湖南日报》第11版刊登文章《“公者”何以千古》。文中有句话写道:“剧中,焦裕禄常管百姓叫‘娘’,全剧着力表现了焦裕禄没有把母爱局限于小我,把这份爱和愧疚全部融化在了为人民服务的大我之中。”句中的“母爱”一词使用有误。

“母爱”指的是母亲对自己儿女的爱的感情。“母爱”的使用对象要求是做了母亲的人,句中的“焦裕䘵”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是一个男性,他不可能产生“母爱”。句中说的是“焦裕禄常管百姓叫‘娘’”,可见他是把自己当作“百姓”的儿子,所谓的“母爱”指的是子女对母亲的爱的感情,但这不合“母爱”的词义。

可以把“母爱”改为“对母亲的爱”之类的话语。

另外,句中的“着力表现了焦裕禄没有把母爱局限于小我”和“把这份爱和愧疚全部融化在了为人民服务的大我之中”从语意上看存在转折的关系(把“母爱”改为“对母亲的爱”之后仍是这种关系),但两个短语之间缺少表示转折的词语,使语意呈现为顺承关系,表意不准确。应该在“把这份爱和愧疚全部融化在了为人民服务的大我之中”的前面加上表示转折的连词“而是”。

编辑:陶鹏辉

1522#
 楼主| 发表于 2022-8-22 09:24: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某电视台主持人把涪陵播成“bèi líng”


来源:传媒见闻(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1523#
 楼主| 发表于 2022-8-23 17:55:25 | 只看该作者
每日一怼(1441)
形单影只 xíngdān-yĭngzhī
2022年8月22日《北京日报》第1版刊登报道《灵山此去何需马》。文中有一段文字写道:“天尚未完全放亮,周玉珍却能在半人多高的草丛中快速前行。被他落得远了,只能撵着红袖标追赶。灵山西面属于河北涿鹿,周玉珍在东面兜兜转转。形单影只走在前面的他忽然停下脚步,回身喊道:‘放心走,这儿不像从前坑坑洼洼了!’”这段文字中的“形单影只”使用有误。
“形单影只”的意思是孤单而没有同伴。在这段文字中,“形单影只”的使用对象是“他”(即“周玉珍”),但“他”既然能够“回身喊”,说明其时“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其他人和他在一起,“形单影只”的使用不合事实。当然,按照这段文字的描述,“他”比其他人走得快一些而与他人拉开了一点距离,但这不足以改变“他”有同行者这个事实,因此,“形单影只”不能适用于这段文字的语境。
更重要的是,“形单影只”通常表示使用对象身处某种困境之中,或者其得不到其他人肯定而处于孤立之中。因此,使用“形单影只”这个短语,如果是正面形象,通常可表示作者对其抱有同情态度,如果是负面形象,则可表示作者对其怀有鄙视态度。而这段文字中的“周玉珍”,只是走得快了一点而与同行者有了一点距离,但他并没有处于某种困境之中也不是得不到同行者的肯定,不需要他人的同情,他人也没有对他有鄙视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形单影只”,在情感色彩上也是不适合的。
可以把“形单影只”删去,不需要用其他词语来替换它。对行为主体“他”,文中已有“走在前面”作为其修饰语,删去“形单影只”不影响语意的表达。
编辑:屈妍君

1524#
 楼主| 发表于 2022-8-23 17:55:42 | 只看该作者
每日一怼(1442)
执牛耳 zhí niú'ěr
2022年8月23日《北京日报》第10版刊登文章《循人见精神》。文中有一句话写道:“《风骨》中涉及的主人公有29位,如何执牛耳而抓要害,写出千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句中的“执牛耳”一词使用有误。
“执牛耳”是一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诸侯订立盟约时,主持会盟者亲自割牛耳取血,供参与会盟的其他诸侯饮下或涂于口唇,这就是所谓的歃血为盟。在这个过程中,有资格执牛耳者就是大家公认的盟主,后来把在某一方面居于领导地位称为在这方面“执牛耳”。句中的“执牛耳”与“抓要害”并列,指“《风骨》”一书的作者在从事对“29位”“主人公”的写作时,抓住能够体现他们精神品格的一句话或一件事之类来统领全篇,这与“执牛耳”通用的词义不合。
除了词义不合的问题外,还要看到的是,句中是把“执牛耳而抓要害”作为“写出千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的条件来叙述的,但这两者之间并无逻辑上的必然关系,比如即使做到了“抓要害”,但如果对句中所说的“29位”“主人公”抓了相同的“要害”,那么结果就仍然只能是作者所否定的“千人一面”而并非其所要求的“千人千面”。可见“执牛耳而抓要害”这句话中除了“执牛耳”不合词义外,整个短语的使用也是不合适的,未能把作者的意思准确地表示出来。
通常可以把“执牛耳”改为“提纲挈领”之类的话语。“提纲挈领”指提住网的总绳,抓住衣服的领子,用来比喻在写作中能够用简单的话把事情或道理说清楚。这样修改以后,“提纲挈领”是4个字,而与之并列的“抓要害”是3个字,两者在结构上不能协调,因此还宜把“抓要害”改为“抓住要害”之类的话语。
但是,使用“提纲挈领”,只是满足了对词义不合作者原意的“执牛耳”的修改要求,但就改过后的“提纲挈领而抓住要害”来说,因为它与“写出千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并无逻辑上的必然关系,因此这样的修改仍是存在问题的。可以考虑把“如何执牛耳而抓要害”改为“如何抓住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如何抓住他们身上的‘这一个’”之类的话语。其中“这一个”是文学评论的习用语,指文学形象所具有的独特性,引语所出全文是对一部反映作家艺术家的图书“《风骨》”的一篇评论文章,用这个词与其文体可以匹配。
编辑:屈妍君

1525#
 楼主| 发表于 2022-8-25 17:16:47 | 只看该作者

每日一怼(1442)
执牛耳 zhí niú'ěr
2022年8月23日《北京日报》第10版刊登文章《循人见精神》。文中有一句话写道:“《风骨》中涉及的主人公有29位,如何执牛耳而抓要害,写出千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句中的“执牛耳”一词使用有误。
“执牛耳”是一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诸侯订立盟约时,主持会盟者亲自割牛耳取血,供参与会盟的其他诸侯饮下或涂于口唇,这就是所谓的歃血为盟。在这个过程中,有资格执牛耳者就是大家公认的盟主,后来把在某一方面居于领导地位称为在这方面“执牛耳”。句中的“执牛耳”与“抓要害”并列,指“《风骨》”一书的作者在从事对“29位”“主人公”的写作时,抓住能够体现他们精神品格的一句话或一件事之类来统领全篇,这与“执牛耳”通用的词义不合。
除了词义不合的问题外,还要看到的是,句中是把“执牛耳而抓要害”作为“写出千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的条件来叙述的,但这两者之间并无逻辑上的必然关系,比如即使做到了“抓要害”,但如果对句中所说的“29位”“主人公”抓了相同的“要害”,那么结果就仍然只能是作者所否定的“千人一面”而并非其所要求的“千人千面”。可见“执牛耳而抓要害”这句话中除了“执牛耳”不合词义外,整个短语的使用也是不合适的,未能把作者的意思准确地表示出来。
通常可以把“执牛耳”改为“提纲挈领”之类的话语。“提纲挈领”指提住网的总绳,抓住衣服的领子,用来比喻在写作中能够用简单的话把事情或道理说清楚。这样修改以后,“提纲挈领”是4个字,而与之并列的“抓要害”是3个字,两者在结构上不能协调,因此还宜把“抓要害”改为“抓住要害”之类的话语。
但是,使用“提纲挈领”,只是满足了对词义不合作者原意的“执牛耳”的修改要求,但就改过后的“提纲挈领而抓住要害”来说,因为它与“写出千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并无逻辑上的必然关系,因此这样的修改仍是存在问题的。可以考虑把“如何执牛耳而抓要害”改为“如何抓住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如何抓住他们身上的‘这一个’”之类的话语。其中“这一个”是文学评论的习用语,指文学形象所具有的独特性,引语所出全文是对一部反映作家艺术家的图书“《风骨》”的一篇评论文章,用这个词与其文体可以匹配。
编辑:屈妍君

1526#
 楼主| 发表于 2022-8-25 17:17:07 | 只看该作者
每日一怼(1443)
夫君 fūjūn
(一)
2022年8月23日《新民晚报》第10版刊登一则讣告。讣告中写道:“爱妻某某,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22年8月21日09时05分于家中去世,终年44岁。……谨此讣告。夫君某某携家人泣告”(其中的两个“某某”在原文中分别是逝者和讣告发布者真实人名,为尊重逝者作隐去处理)。其中的“夫君”一词使用有误。
“夫君”是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夫君”在今天已不怎么使用,要注意的是,“夫君”是一个尊称,不能用于丈夫的自称。文中的“夫君”是讣告发布者的自称,这是不合适的。
通常来说,似乎可以把“夫君”改为“丈夫”。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份讣告的发布者在其发布讣告时,其所面对的受众应该是他的亲朋好友,而不是他的“爱妻”,而他的“丈夫”身份只面对“爱妻”才有效,当面对众多亲朋好友的时候,使用“丈夫”也是不合适的。因此,这里只能是把“夫君”删去,不需要用其他词语来替换它。
(二)
2022年5月20日《新民晚报》第8版刊登文章《“老芋头”》。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老芋头’是和石晓华(著名导演)、柳和清(王丹凤的夫君)等7个电影人一起‘发落’到我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这句话中的“夫君”一词使用有误。
“夫君”作为妻子对自己丈夫的尊称,其使用者通常只限于具有妻子身份的女性。句中的“夫君”用于“柳和清”,但它并非出于“柳和清”妻子(即“王丹凤”)之口。而是出于引语所出文章作者之口,这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夫君”改为“丈夫”。当然,由于句中的“柳和清”具有“电影人”的身份,这在社会上通常能够得到人们的尊敬,因此也可以把“夫君”改为“先生”。“先生”的词义比较丰富,其中有一个意思是指丈夫,它既可以用于妻子称呼自己的丈夫,也可以用于他人称呼别人的丈夫,用于句中比较合适。
编辑:屈妍君

1527#
 楼主| 发表于 2022-8-25 17:17:32 | 只看该作者
今日勘误表(179)
建议修改内容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为准
疑似差错
建议修改
龙游这地
龙游这地儿
这是干嘛呢
这是干吗呢
咱们下面要干嘛
咱们下面要干吗
常年生活在水域的底层
长年生活在水域的底层
把它均匀地洒开
把它均匀地撒开
我看这切的挺费劲
我看这切得挺费劲
回家吃饭睡觉的
飞在树上睡觉的
(花纹)它就跟眼睛一样
(花纹)它就跟野鸡一样
别看这麻鸡体型娇小
别看这麻鸡体形娇小
非常非常的结实
非常非常地结实
这样的鸡皮吃起来劲道
这样的鸡皮吃起来筋道
没有我想象那么辣
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辣
可见一般
可见一斑
辣的非常通透 非常好吃
辣得非常通透 非常好吃
原来配料还有吗
原来的配料还有吗
曾经的捕渔生活
曾经的捕鱼生活
这是干嘛使的
这是干吗使的
平日里辗轧粮食的主要工具
平日里碾轧粮食的主要工具
在这挖一个
在这儿挖一个
没有什么简便办法吗
没有什么简便的办法吗
这一步是为了初步定形
这一步是为了初步定型
是要干嘛呀
是要干吗呀
也祈盼着
也企盼着
以上内容来自电视节目校对,有些内容可能修改前后文字都对,此类内容以发音为主。
来源:校对工匠(微信公众号)
编辑:屈妍君

1528#
 楼主| 发表于 2022-8-26 19:40: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444)
恨不得 hèn·bu·de
(一)
2022年8月24日《羊城晚报》第10版刊登文章《钥匙丢了》。文中写道:“夏夜,街上车流滚滚,街头行人匆匆。不用上班的女人都穿着吊带短裙,男人穿着大裤衩拖鞋,恨不得怎么凉快怎么穿。”这个句子中的“恨不得”使用有误。
“恨不得”的意思是急切希望做成某事或出现某种情况。使用“恨不得”要注意的是,它的所指向内容,通常应是在现实条件下不可能办到或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如“看到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儿子已在弥留之中,他这个做父亲的心如刀绞,恨不得自己代替他生病”,“恨不得”的所指内容是“自己代替他生病”,但这是行为主体“做父亲的”实际上做不到的,“恨不得”才能够使用。在上引句子中,“恨不得”的使用对象是“怎么凉快怎么穿”,在现实生活中,这应该是其行为主体“女人”“男人”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的事,“恨不得”不合使用。
可以把“恨不得”删去。句中“怎么凉快怎么穿”的行为主体有“女人”和“男人”,不止一个,因此可以在删去“恨不得”后,在同一位置加上“都是”之类的话语,使句了在语意表达上更为周全。
(二)
2021年9月30日《羊城晚报》第13版刊登文章《老人·鱼鹰·靓妞儿》。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以前这条河里恨不得隔几丈远就有一船鱼鹰,可如今咱们县里,就剩爷爷这一条船、六只鱼鹰了……”句中的“恨不得”使用有误。
“恨不得”可以表示人的某种想法,这种想法可以是希望办到的事,也可以是希望出现的情况。句中“恨不得”后跟着的是“隔几丈远就有一船鱼鹰”,这是一种场景,但它并不是某个行为主体希望出现的想法,而是作者描写的一种情景。句中说的是“隔几丈远就有一船鱼鹰”这种情景虽不是事实,但已经很接近了,作者以此来表示“鱼鹰”在“以前这条河里”很多的情景,“恨不得”的词义与此不合。
可以把“恨不得”改为“差不多”“几乎”之类的词。“差不多”意为接近某种情况,“几乎”表示与某种情况有一点差距但已经不大,这两个意思都适用于句中语境。
编辑:屈妍君

1529#
 楼主| 发表于 2022-8-27 17:18: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445)
修缮 xiūshàn 区域 qūyù
(一)
2022年8月23日《解放日报》第2版刊登报道《滨水步道通了,无障碍通道还没通》。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有一次她坐轮椅沿着苏州河一路赏景,前行中路突然断了,原来这里有工程在修缮,搭起了临时区域……”这个句子中的“修缮”和“区域”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修缮”。“修缮”的意思是修理。“修缮”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建筑物之类的事物,要求具有具象性。句中的“修缮”做了“工程”的谓语,但“工程”具有抽象性,两者不能搭配,“修缮”不合使用。
再看“区域”。“区域”的意思是地区或地段的范围。“区域”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可以由人力来确定或划定其地域范围,但它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自然存在。句中的“区域”接受了“搭起”的支配,这使得“区域”成为一种通过人力产生的事物,这不合“区域”的词义。
可以把“修缮”改为“展开”“实施”之类的词。“展开”意为大规模地进行,“实施”意为实行,即通过行动来实现计划,这两个词所描写的行动都具有抽象性,能够和同样是抽象的“工程”搭配。可以把“区域”改为“工棚”。“工棚”指工地上临时搭起来供工作或工人住宿用的简便房屋,句中说的是一个为“工程”需要而建立的简便房屋,使用“工棚”符合句中语境,它也能够和“搭起”搭配。
(二)
修缮:2020年10月18日《新京报》第2版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修缮未成年人保护法,‘托底’孩子健康成长”。这个标题中的“修缮”一词使用有误。
“修缮”的指向对象通常限于建筑物。句中“修缮”的指向对象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一部法律,它的呈现方式通常是一个文本,“修缮”不能适用。
可以把“修缮”改为“修订”。“修订”意为修改订正,它的指向对象通常应为文本类事物,因此适用于句中。
(三)
2021年10月15日《新民晚报》第22版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金笔’修缮记”。这个标题中的“修缮”一词使用有误。
“修缮”的指向对象通常限于建筑物,句中“修缮”的指向对象是“金笔”,这是一种小型的物件,不是建筑物,“修缮”不能适用。
可以把“修缮”改为“修理”。“修理”指的是把损坏的东西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可以再度使用,句中的“金笔”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因此需要用“修理”。
另外,句中的“金笔”指的是一种笔头用黄金的合金、笔尖用铱的合金制成的高级钢笔,并无其他特别的意思,上面的引号不必使用,应该删去。
编辑:屈妍君

1530#
 楼主| 发表于 2022-8-27 17:20: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446)
溢价 yìjià 买账 mǎizhàng
2022年8月26日《羊城晚报》第13版刊登一篇报道,标题是“炸鸡网店改卖茅台冰淇淋,溢价两倍仍有多人买账”。这个标题中“溢价”和“买账”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溢价”。“溢价”的意思是高于面值或原定的价格,高于平价的价格。“溢价”通常用于有价证券的发行销售、货币交易等场合,也可以用于某些原来定有价格的物品的拍卖等场合。句中说的是“茅台冰淇淋”作为一种商品在销售中提高价格,这样的行为不能用“溢价”。
再看“买账”。“买账”的意思是承认对方比自己能干,能够战胜自己而表示佩服或屈服。句中的“买账”说的是行为主体在购买“茅台冰淇淋”这一商品时按对方开出的价格付钱,这不合“买账”的词义。
可以把“溢价”改为“涨价”。“溢价”和“涨价”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使用对象在“溢价”以后,其原来的票面价或原定价依然存在,在后续的分红或交易中将按照事先约定产生作用,如股票的分红,其依据并不以“溢价”后的价格,而是仍按其票面价。“涨价”通常发生在一次性的商品交易中,“涨价”之后,原有的价格通常就不再存在,不再产生作用了。
一般地说,“买账”可以改为“买单”。但“买单”虽然意为付钱,通常只用于餐饮的场合,这个标题说的顾客购买“茅台冰淇淋”的行为并非发生于餐饮场合,因此使用“买单”不是很合适。在这种情况下,把“买账”改为“消费”之类的词更合适。“消费”指花钱购买商品或接受有偿服务,用于这个标题的语境是合适的。
编辑:屈妍君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