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每日一怼(1436) 反馈 fǎnkuì (一) 2022年8月16日《人民日报》第20版刊登文章《用评论为当代文学刻下年轮》。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冯雪峰的《论〈保卫延安〉的成就及其重要性》,不仅反馈专业读者对《保卫延安》这部作品的感受与意见,而且从史诗角度深入讨论长篇小说创作,成为开启长篇小说‘史诗性’讨论的重要理论文章。”这个句子中的“反馈”一词使用有误。
“反馈”本是一个专科词,在电子学上指把输出电路中的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信号的效应;在医学上指生理、病理效应反过来影响引起这种效应的原因。引申后成为普通词语,指信息、意见等返回。句中的“反馈”用的是引申义。引申义的“反馈”在使用中要注意的是,“反馈”的内容是围绕所针对的事物出现的相关信息,而这个相关信息必须回到这个事物的制造者或需求者那里。如政府部门就某个事项征求民众意见,有关意见送到这个政府部门,可称“反馈”,企业的产品到了市场上,消费者针对这个产品提出的意见回到企业,可称“反馈”。
在这个句子中,“反馈”的使用对象是“《论〈保卫延安〉的成就及其重要性》”这篇文章,如果这篇文章是专门给“《保卫延安》”这部著作的作者或出版者提供的,“反馈”的使用就是可以的。但引语乃至引语所出全文并没有交代这样的背景,按通常理解,“《论〈保卫延安〉的成就及其重要性》”这篇文章应该是提供给没有特定对象的社会读者的,在这种情况下,“反馈”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一般地说,可以把“反馈”改为“反映”。但“反映”更多地表示下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问题等,“《论〈保卫延安〉的成就及其重要性》”这篇文章的作者与文章的读者并不具备上下级关系,因此用“反映”并不是很合适。可以考虑把“反馈”改为“是”,表示句中所说“专业读者对《保卫延安》这部作品的感受与意见”是对“《论〈保卫延安〉的成就及其重要性》”这篇文章的一个判断式评价,也是可以的。
(二) 2022年8月13日《楚天都市报》第6版刊登报道《疾驰的小车上坠落20万现金》。文中有个句子写道:“快骑队员发现路面散落物后迅速上前查看,打开其中一件布包时,发现包内全是整扎的百元面值现金,张皓宇迅速向中队报告,并向‘110’报警台反馈相关信息,寻找线索。”句中的“反馈”一词使用有误。
“反馈”在这个句子中用的也是引申义。“反馈”的内容是“一件布包”,“包内全是整扎的百元面值现金”,“反馈”的接受者是“‘110’报警台”。但是,“‘110’报警台”并不是相关信息的需求者,因此,“反馈”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对“反馈”的修改,要看“反馈”的行为主体“张皓宇”(“快骑队员”)和“‘110’报警台”的关系。如果“张皓宇”(“快骑队员”)为“‘110’报警台”的下属,那么可以把“反馈”改为“报告”;如果不存在这种关系,则可把“反馈”改为“通报”。
编辑:陶鹏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