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491#
 楼主| 发表于 2022-7-24 22:07: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412
深入人心 shēnrù-rénxīn
2022724日《解放日报》第7版刊登文章《牛棚镇真的有牛棚吗》。文中写道:现在的崇明地图上,已经没有牛棚镇这个地名了。可能是牛棚这个名称太深入人心的缘故,老一辈人依然沿袭着老辰光的称谓。这段文字中的深入人心使用有误。
深入人心是一个成语,指的是被人们广泛地知晓并理解和认可。深入人心含有褒义, 使用中要求它的对象具有正面性,作者对其有肯定的情感。在这段文字中,深入人心的使用对象是“‘牛棚这个名称,这指的应该是汉语使用环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革运动中对一些遭遇诬陷官员的关押场所,而这段历史在目前的汉语使用环境中具有负面性,作者在引语所出全文中也未对其有肯定性评价,那就应该按照社会认可的一般评价来看待牛棚这个使用对象。很显然,把深入人心这样一个具有褒义的词语用于牛棚,在情感上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牛棚这个名称太深入人心改为“‘牛棚这个名称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植入太深之类的话语。对一个事物在人的记忆中植入太深,这样的说法是一种客观叙述。不具有情感色彩,既可以用于正面事物,也可以用于负面事物,因此这样改动是可以的。
编辑:吴漫

1492#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20:35: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413)

尺度 chǐdù 小巧 xiǎoqiǎo 阡陌 qiānmò

(一)

2022年7月24日《新民晚报》第12版刊登文章《博物馆里一定要展真品吗?》。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有些艺术作品的尺度巨大,再怎样还原度高的画册都无法完整真实再现,现场震撼心灵的观感更难以用语言描述和文字叙述来代替。”这个句子中的“尺度”一词使用有误。

“尺度”的意思是分寸,标准,即衡量事物,要求人们照着办的准则。“尺度”的词义是抽象的,它的使用对象也应是抽象的。句中“尺度”的使用对象是“有些艺术作品”,这是一个具有具象性的事物,“尺度”不合使用。

可以把“尺度”改为“尺幅”。“尺幅”指的是作为“艺术作品”的画的尺寸,当然,就“艺术作品”来说,画以外的其他种类还有很多,如果句中所说“艺术作品”是指画以外的其他种类,那么改为“尺幅”就不是很合适。但从句中后文看,句中说的是能够在“画册”上表现的“艺术作品”,那么把“尺度”改为“尺幅”,可以和后文的“画册”对应起来,因此是合适的。

另外,句中“有些艺术作品”后的“的”应该删去,这样,“有些艺术作品”就是全句的主语,而“尺幅巨大”这个主谓结构短语则是“有些艺术作品”的谓语。

(二)

2021年10月25日《解放日报》第14版刊登文章《在雅典,聆听古老文明的回声》。文中有句话写道:“街道和建筑物的尺度都是那么的小巧,城内阡陌纵横、小巷深幽,民居建筑外墙多以明黄色为主,还有不少阳台被饰以鲜花,生活气息十足。”这个句子中的“尺度”“小巧”“阡陌”等3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尺度”。“尺度”意为标准,使用对象要求具有抽象性,句中“尺度”的使用对象是“街道和建筑物”,分别指“街道”的宽度和“建筑物”的高度,但这两者都有具象性,“尺度”不能适用。

再看“小巧”。“小巧”的意思是小而精致。“小巧”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人(主要是女性和孩子)、宠物以及部分外形不大的器具,如“身材小巧”“一把小巧的手枪”。句中“小巧”的使用对象是“街道”和“建筑物”,但它们在外形上都是相对较大的事物,“小巧”不能适用。

再看“阡陌”。“阡陌”泛指田野间纵横交错的小路。“阡陌”的使用场景限于田野,但句中说的是“城内”的场景,“阡陌”不能适用。

“尺度”和“小巧”要放在一起修改,可以把“街道和建筑物的尺度都是那么的小巧”改为“街道的宽度和建筑物的高度都在一定的标准控制之下”之类的话语。“阡陌”则可以改为“街路”之类的词。

编辑:张铭麟
1493#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10:31: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414)

动心 dòngxīn

(一)

2022年7月26日《文汇报》第3版刊登报道《上海旧改:啃下“硬骨头”,让幸福来敲门!》。文中有句话写道:“这样一种困顿和渴盼,但凡谁见了都会动心。”这个句子中的“动心”一词使用有误。

“动心”的意思是思想、感情等发生波动,多指产生想法、欲望等。“动心”在使用中要注意的是,“动心”的行为主体通常是把“动心”的指向对象占为己有作为行为目标。在这个句子中,“动心”的指向对象是“困顿和渴盼”(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指的是住房困难户在住房问题上的“困顿”和对提高住房水平的“渴昐”),从常理来说,句中的行为主体“谁”(这里指不确定的任何人)不会产生拥有“困顿和渴盼”的欲望,“动心”不能适用于句中。

可以把“动心”改为“动情”或“动容”。“动情”表示见到或听到某种情景后产生激动的感情,“动容”则表示见到或听到某种情景后心情激动并在脸上表示出来。句中说的是行为主体“谁”了解到他人的“困顿和渴昐”后为之牵挂,心情激动,“动情”和“动容”这两个词都能适用于句中,
(二)

2020年10月9日《文汇报》第7版刊登文章《大学生过多拇指阅读也许会带来低智化倾向》。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人工智能技术异军突起,替代了我们原本自己动手动脑甚至动心的活动,使得人变懒变笨,因为人们基本只接受即可,无需动脑筋去思考。”句中的“动心”一词使用有误。

“动心”指人产生想法、欲望,希望占为己有。“动心”在这个句子中和“动手”“动脑”并列在一起,作为人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另一种说法,并且把“动心”作为“动脑”的一种更高层次来理解,这不合“动心”的词义。

需要注意的是,“动心”的“心”,指的是心脏,是人体内部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中国古代由于科学认知的不足,把心脏理解为人类思维的器官,并由此产生了以“心”为词素组成表示思想感情的词语。这种把心脏作为人体思维器官的认知自然是错误的,但这部分词语则保留了下来。与此同时,现代科学已知,人体的思维器官是“脑”,由此也产生了以“脑”为词素的词语,表示人的思维等脑力活动。在这个句子中,作者要说的是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形式,“动手”指体力劳动,“动脑”表示脑力劳动,而“动心”并不表示高于“动脑”的另一种脑力劳动,因此是多余的。

可以把“动心”连同它前面的连词“甚至”一起删去。

编辑:张铭麟


1494#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14:52: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通讯员”与“通信员”

不少报纸设有“讣告”栏目,标题的形式一般是××同志逝世。

涉及人物生平介绍时,尤其是介绍军内相关人物时,常会出现“通讯员”和“通信员”混用的现象。

如:

例1:他历任通讯员、警卫员、班长、科员等职,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

例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卫生员、通讯员、班长、排长、特务员、红军大学教员等职……

例3:历任通讯员、文书、指导员、教导员兼营长、科长、团副参谋长、处长、副部长、部长……

例4:历任通信员、警卫员、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团副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基地副参谋长、基地副司令员等职。

例5:历任战士、通信员、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等职。

例6:1949年4月,根据组织决定,董志文同志参加南下工作团,任湖南省平江县委通讯员

例1、例2、例3、例6中的“通讯员”表述不妥,应改为“通信员”。

在涉及部队的相关表述中,

通信员属于部队中的工作人员,与警卫员、炊事员、卫生员是可以并称的。

“通讯员”是指在部队中写新闻报道、发表稿件的新闻非专业工作者,不能与警卫员、炊事员、卫生员等并称。


另外要注意,在航空兵部队,有一种飞行人员叫“空中通信员”,负责空中通信等相关工作。


顺便再讲一下“通信”与“通讯”。

目前,“通讯”的用法已经很窄,主要指通讯报道、通讯员、通讯体裁等方面。

通信使用面比较广,主要包括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如:通信中断、通信卫星、量子通信、无线电通信等。

但要注意一些特定表述,如:

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小张咬文嚼字

编辑:张铭麟

1495#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2:22: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415)

动弹 dòngtán

2022年7月24日《新民晚报》第12版刊登文章《博物馆里一定要展真品吗?》。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在山西省文物中,永乐宫壁画、贡园和早期的木制古建筑,规模巨大,动弹不得,但是,若要了解山西地域文化,这一部分又不可或缺,因此,在博物馆中,它们就是根据参观者的需要按比例复制的。”这个句子中的“动弹”一词使用有误。

“动弹”的意思是动,活动。“动弹”的使用对象,可以是人、动物以及某些器具机械等,如“他的两腿被打断难以动弹”“小兔子面对老虎吓得不敢动弹”“没了油的汽车趴在路上不能动弹”。“动弹”对使用对象有一个要求,它们本身原是可以活动的,而“动弹”所指的活动,大都是小范围、小幅度的动作或活动,如对人可以是仅指他的肢体活动,而不指其身体的剧烈运动,对汽车则通常是指其可以开行,而不指其长途行驶。句中“动弹”的使用对象是“永乐宫壁画”“贡园”“木制古建筑”,这些事物本身都不具有可以活动的功能,而且句中说的是把它们从原址转移到另一地方,对它们来说,这不是小幅度的活动。因此,“动弹”在这个句子中不适使用。

可以把“动弹”改为“移动”。“移动”指改变原来的位置,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个意思适用于句中语境。


编辑:张铭麟

149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8 13:43: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416)


案件 ànjiàn


2022年7月27日《楚天都市报》第8版刊登报道《三男子“电鱼”被判投放4倍鱼苗》。文中有句话写道:“尽管是缓刑,一旦这次案件生效,三名被告人就会留有案底,这对他们自身以及子女的未来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个句子中的“案件”一词使用有误。


“案件”的意思是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作为一种事件,一经发生即存在,句中的“案件”与“生效”搭配,但“生效”的使用对象必须是能够产生某种效力的事物,而“案件”作这一种客观存在,不会也不需要产生效力,因此“案件”与“生效”是不能搭配的。实际上,作者要说的是法院对有关案件审理后所作出的判断和决定,“案件”的词义与此不合。


可以把“案件”改为“判决”。“判决”是法院对有关案件作出的判断和决定,在这个句子中它就是指句中的“缓刑”,“判决”的词义与事实切合。同时,“判决”需要由司法机构按照法律程序作出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因此“判决”和“生效”也是能够搭配的,用于句中合适。


编辑:张铭麟

1497#
 楼主| 发表于 2022-7-29 20:49: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417)

依仗 yīzhàng


2022年7月28日《新民晚报》第8版刊登报道《俄罗斯要退出国际空间站“单干”》。文中有个句子写道:“NASA在火箭发动机和天地通勤上非常依仗俄罗斯的技术。”这个句子中的“依仗”一词使用有误。


“依仗”的意思是倚仗,即依靠别人的势力或有利条件。“依仗”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其行为主体通常是靠着别人的势力做不好的、超出其本份所应该做的事,如“依仗自己力气大就欺负小同学”“依仗老子有权势而横行乡里”,因此,“依仗”在情感色彩上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句中的“依仗”,其行为主体为“NASA”,指向对象为“俄罗斯的技术”,但“NASA”靠着后者所做的事是天文探索,这在国际上并不认为是坏事,而是得到国际上各方肯定的一种天文科技合作,“依仗”的使用在情感色彩上与全句语境不合。


可以把“依仗”改为“依赖”。“依赖”的意思和“依仗”差不多,区别在于前者的行为主体从事的是正常的事情,不具有负面评价,而后者的行为主体从事的是不好的事情,具有负面评价。“NASA”从事的是正常的事情,因此使用“依赖”才是合适的。




编辑:张铭麟

1498#
 楼主| 发表于 2022-7-31 13:44: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418)

汇聚 huìjù


2022年7月29日《文艺报》第4版刊登报道《〈雪落香杉树〉出版》。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多年以后,在一桩疑似谋杀案的庭审现场,无法求取公平的爱情故事里的三位主人公再次汇聚在命运的交叉点。”句中的“汇聚”一词使用有误。


“汇聚”的意思是聚集。“汇聚”本指水流汇合,现已扩大到各种事物,但不宜用于人。句中“汇聚”的使用对象是“三位主人公”,他们都是人,“汇聚”不能适用。


可以把“汇聚”改为“会聚”。“会聚”的意思也是聚集,但它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人。“会聚”和“汇聚”读音相同,词义也基本相同,区别就在于它们的使用对象有分别。前者通常用于人,后者通常用于物。“会聚”和“汇聚”的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不同的词素“会”和“汇”上,“会”指人聚合,如“会面”“会议”“会诊”,“汇”指物集中,如“汇流”“汇编”“汇总”。这种分别自然也影响到了“会聚”和“汇聚”这两个词不同的使用对象。


编辑:张铭麟

1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7-31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419)

久远 jiŭyuǎn 鲜活 xiānhuó

2022年7月28日《新华日报》第13版刊登文章《诗人沙蕾》。文中有一句话写道:“久远的沙蕾先生,鲜活如昨。”这个句子中的“久远”和“鲜活”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久远”。“久远”意为长远,即距离言说者说这番话的时间已经过去比较久。“久远”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表示时间的概念或某些事件,如“久远的1976年”“久远的抗战”。句中“久远”的使用对象“沙蕾先生”是一个人,“久远”不能适用。


再看“鲜活”。“鲜活”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新鲜而活着的,其使用对象通常是可以用作食材的小动物和蔬菜,如“鲜活的鱼虾”“鲜活的小青菜”;二是指新鲜而生动,如“鲜活的语言”。句中用的是前一个意思,但是当“鲜活”这样用的时候,它的使用对象不能是人,句中“鲜活”的使用对象“沙蕾先生”是一个人,“鲜活”不能适用。


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句中的“沙蕾先生”已经去世,“久远”说的是他去世的时间离言说者(即引语所出本文的作者)说这番话的时间已经有较长距离,这就需要为“久远”补上合适的使用对象,可以在“久远”的前面加上“离开我们”(死亡的委婉说法)之类的话语,让“久远”的使用对象成为“离开我们”这样一个事件。


“鲜活”则可连同其后面的“如昨”一起改为“音容笑貎犹在眼前”之类的话语,也可以考虑把“鲜活”改为“亲切”之类的词。“亲切”通常用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把“鲜活”改为“亲切”,虽与原意稍有变化,但也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沙蕾先生”的深厚感情,因此也是合适的。


编辑:张铭麟

1500#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12:55: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420)

激光 jīguāng

2022年8月1日《解放日报》第5版刊登一篇报道,标题是“拒绝光污染,禁止照明激光直射居民家”。报道中另有一个句子写道:“一道刺眼的激光直射在居民楼窗户上,这样的光污染让不少人不胜其扰。”这个标题和文中这个句子中的“激光”一词使用有误。
“激光”是一个物理学专科词,是由专门的激光器发射的光,光亮度极高,颜色很纯,光线高度集中。“激光”是区别于自然光和普通灯光的一种光,主要应用于打孔、探测、通信、医疗等专业领域。上述两句话中的“激光”,指的是城市公共设施中的照明设备所产生的光,它们并不是由专门的激光器发出,将其称为“激光”与其词义不合。
可以把标题中的“激光”改为“灯光”。正文句子中的“激光”当然也可以改为“灯光”,但文中用了形容词“刺眼”,说明这道光很强烈,据此,这里也用“灯光”就弱了一点,可以把“激光”改为“强光”之类的词。

编辑:马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