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写作案例库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6:33: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形象,要学会“换算”
IQ伤不起现在房价并不贵
@坏女人是如何炼成的某专家称:现在房价并不贵,胸罩比房子贵多了。好胸罩600元,面积仅为0.02平米。即一平米胸罩超过3万元。按全国二三线城市商品房均价4000元计算,胸罩相当于房价7倍多。如考虑胸罩使用期限只有一年,而商品房平均寿命约40年,胸罩实际价格相当于房价300倍。可见,房价并不贵。~~@坏女人是如何炼成的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2625)
|
評論(238)
6月8日23:10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57)|
收藏|
評論(7)
23分鐘前
來自皮皮时光机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16: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去V的刘建锋政改不止需顶层设计,更需底层设计,社会的自组织,应正是未来政改的基础。//@毛晨雨-稻电影:留存。乌坎自组织、新政治动物,都是“先锋”词汇//@董冰峰: //@左小祖咒: //@薛蛮子:转发微博
@去V的刘建锋本人历经三年观察、数月调查完成、经济观察报6月11日以八个整版呈现的调查:乌坎密码、京畿危机、地权革命、自治新篇与归还治权、广东社改访谈,各位朋友,报纸已出街,设计也漂亮,上街买份经济观察报去吧!完整无删节版在我新浪博客:
http://t.cn/zOs0PdM
http://t.cn/zOs0Pdx
http://t.cn/zOs0PdJ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1003)
|
評論(184)
今天20:08
來自红围脖iPhone客户端
轉發(11)|
收藏|
評論(6)
29分鐘前
來自红围脖iPhone客户端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1:02: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明金维Xinhua和NY Times稿件对比。关于昨晚穆迪下调美欧15家大银行信用评级,图片中是两篇稿件的开头部分对比,很明显,我们的稿件重点是陈述是什么,但对方的稿件钟点强调有什么意义和影响。NY Times的稿件吸引力大得多。供@乔乔的乔 @俞靓NewYork 参考。 (不好意思,截屏,传图折腾了好几次)
轉發| 收藏| 評論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2:11: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数字不再枯燥
[转帖]都来围观!实拍60亿美元有多少?太震撼了!有图

13649 次点击
121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长津英豪 于 2012/6/25 20:51:03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按今日汇率,60亿美元合382亿人民币,
380万的公寓,可买一万多套;200万一所希望小学,可建19100所,
平均每省560所。买猪肉可买18亿公斤;买优质大米79亿公斤;
如资助失学儿童每人每年500元,可以资助7600万人。
一千万红色法拉利,可买三千多辆。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409355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23:14: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媒介评弹【独家:路透社是怎样抢发快讯的?】路透社堪称全球最会抢快讯的媒体,它有一系列专业机制:首先是从体裁的精细化开始,它将消息细化为特急快讯、急电和普通电讯,美联社也有类似的划分;对快讯的写作也有明确的流程和标准,比如是意料之外的消息,写快讯不应超过两个自然段……想不快都难。轉發(223)
|
評論(38)
6月29日23:44
來自新浪微博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09:24: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刘永晓_好吧,想来想去,可能地方太小了吧~//@卉姐姐_: 这些标题是真的很优秀吗?我怎么有点欣赏不鸟?@猪仔叶 @刘永晓_ @涛岳 @小小雷奥
@媒介评弹【“香港最佳新闻奖”最佳标题过目】图为冠亚季军作品——冠军:《气候峰会,不成气候》;亚军:《香港精神 跌倒爬起 单车女将黄蕴瑶负伤夺银》;季军:《市建局宣布原汁原味保留 岁月偷不走永利街》,大家看看怎样?



轉發(29) | 評論(21) 今天03:05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7:01: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周尔立铁道部前部长刘志军案现已逮捕15名局级以上官员,共涉案金额2000亿。相当于年收入5万共计400万人一年的收入;可以建134万所希望小学;可以够800万个贫困大学生生活一年;可以让3570万人交一年的失业保险;可以供养8500万中小学生免费读书一年。如果这只是冰山一角?不敢想像还有多少这样的腐败?



轉發| 收藏| 評論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2:20: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周智琛审版时常看到一些稿子里有生僻地名,记者不标注具体区域,比如某县某区,因为记者以为所有读者如TA一样,定是知道那些地方的。孰不知,每一份报纸的读者千千万,很多读者对很多信息总是处于“无知状态”的,可就是有那么多的记者编辑对这一点麻木不仁,刚才看版,发现有一稿子又患了这个毛病,讨嫌。
轉發(9)| 收藏| 評論(8) 2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懒觉日噶 (2分鐘前)
舉報| 回覆
小糯白:最烦这种,以前做编辑的时候遇到,我都要打电话问记者是哪个县哪个区的,打得多了,记者最烦我,TA以为我坐在办公室里也像TA一样定是知道那些地方。我又不是万能的微博。哼! (8分鐘前)
舉報| 回覆
小彭说事 (16分鐘前)
舉報| 回覆
牧笛声声188:非常敬佩您的敬业精神,所言很有道理,请经常犯此毛病的同志一定要改过来。 (17分鐘前)
舉報| 回覆
大观天下小看世界:谨记了。 (20分鐘前)
舉報| 回覆
九天巡航:扪语:常识错误,问题愚蠢! (21分鐘前)
舉報| 回覆
异乡小飞鱼:没错,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我就是经常被小地名弄糊涂了 (22分鐘前)
舉報| 回覆
闲云3650:这个是常事了。 (23分鐘前)
舉報| 回覆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2:57: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盛开在水莲花的枝头//@黄小裕luomo:这种报道很怀旧。全世界还保留此类语式的新闻报道,可能只有两个国家了。//@吴飞微议: 我讨厌这种所谓的新闻报道,希望真正有专业精神的记者不再做这样缺少人性的东西!
@新闻晨报【吴敏霞父母:我们“骗”了她8年】吴珏明夫妇坐在偌大的伦敦的跳水场馆里,亲眼见证了女儿吴敏霞夺得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大病痊愈的吴妈妈热泪盈眶,前几年被查出乳腺肿瘤,一直接受化疗,但为了不影响女儿训练和比赛,一直隐瞒着。就连外公外婆去世,也都瞒着。本报http://t.cn/zWCvGe0



轉發(30023) | 評論(10287) 今天10:38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28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舉報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21:41: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主流大报如何报道“中国威胁”
文章分类:研究速览0 条评论
欢迎点击文章末尾的按钮进行分享,如需转载,请阅读版权声明

□“政见”观察员 陶郁

如今,对于许多中国媒体来说,“中国威胁论”大约早已成为了失去新闻价值的过气概念;然而,当“中国威胁论”这个名词已经变得尽人皆知的今天,却依然鲜有严肃的学术研究能告诉我们,最先炒热这个概念的美国媒体究竟是如何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进行报道的。最近,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副教授杨毅(Yi Edward Yang)与同事在《当代中国》(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期刊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回顾和分析了美国报纸在1992年到2006年间对“中国威胁”的报道。
在上千份美国新闻出版物中,杨毅及其同事选择了五份影响最广和声望最高的报纸进行分析,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先驱报》。这些主流大报不仅常常引导着美国新闻界的热点话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大众的国际观;而且,五份报纸分别发行于美国不同地区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加之行文风格与政治立场各有不同,因此在反映美国媒体方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通过对上述五份美国主流大报的文章进行检索和分析,杨毅及其同事发现,在1992年到2006年之间的十五年时间里,这些报纸上一共刊载了376篇报道“中国威胁”的文章,其中95篇来自《纽约时报》、78篇来自《华盛顿邮报》、72篇来自《洛杉矶时报》、66篇来自《华尔街日报》、65篇来自《芝加哥先驱报》。这些报道中所勾绘的“中国威胁”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军事与战略威胁、经济与贸易威胁、政治与意识形态威胁。
杨毅及其同事发现,美国主流大报是在1992年左右开始对“中国威胁”进行密集报道的。在1992年之前的十五年中,五份报纸总共只刊发了11篇关于“中国威胁”的报道,而此后的十五年中,平均每年这些报纸都要刊发25篇类似话题的报道。此外,关于“中国威胁”的报道密度在不同年份之间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在报道密度最高的2000年,五家美国主流大报共刊载了69篇关于“中国威胁”的报道,而在报道密度最低的1993年与2004年,类似的报道则只有9篇。
那么,“中国威胁”话题在美国主流大报上的冷热程度是否有规律可循呢?杨毅及其同事发现,五份报纸对于“中国威胁”的报道密度在每四到五年都会出现一个波动周期。在每个波动周期当中,对于“中国威胁”的报道密度都会在某个年份出现跃升,但很快又会出现下降,直至恢复到周期开始时的基准水平。
具体来说,第一个报道周期出现在1993年到1997年之间,第二个报道周期出现在1998年到2001年之间,而第三个报道周期则出现2002年到2006年之间。这种周期性的变动趋势,既反映了媒体热衷追逐重大事件的特点,也受制于媒体处理信息的能力。一般来说,当热点事件与中国相关时,对于“中国威胁”的报道密度就会提高;而当热点事件与中国无关时,媒体往往就无暇经常关注与“中国威胁”有关的话题。
杨毅及其同事认为,美国主流大报从1990年代初开始逐渐热衷于报道“中国威胁”,与中国崛起这个现实趋势密不可分。随着中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实力与影响力逐渐增强,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缩小,美国自然会感到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受到威胁。不过更有趣的是,美国主流大报在不同时期所报道的“中国威胁”,其内容却大不相同。
在1990年代初期,对于中国政治与意识形态威胁的报道,构成了美国主流大报上“中国威胁论”的主体;然而,这种趋势在1995年后得到了扭转,到2002年,关于中国政治与意识形态威胁的报道已经在美国主流大报上完全消失了。
美国主流大报对于中国军事与战略威胁的报道密度,则在不同年份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分别在1996年、2000年和2005年达到高峰。其实,正是由于对中国军事与战略威胁的报道存在周期性,才导致了美国主流大报在1992年到2006年的十五年间出现了报道“中国威胁”的三个周期。
与变动明显的前两类报道不同,美国主流大报对于中国经济与贸易的报道密度在不同年份之间较为平稳,但几乎一致保持着稳步上升的趋势。2002年以后,当对于中国政治与意识形态威胁的报道消失以后,经济与贸易威胁就和军事与战略威胁一道成为了这些报纸所经常关注的两类“中国威胁”话题。
杨毅及其同事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美国,媒体对于政策与民意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媒体报道不仅能够引导人们关注某些事件,还可以通过其报道的语调和立场来影响政策制定者与主流民意的态度,更有可能直接影响官方政策。此外,正如杨毅及其同事在论文中所言,对于“中国威胁”的偏见一旦形成,往往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因此,重视美国主流大报对于“中国威胁”的报道,思考增进美国人对华了解的有效途径,对完善和改进中国外交策略有启发价值。
【参考资料】
Yi Edward Yang & Xinsheng Liu (2012): The ‘China Threat’ through the Lens of US Print Media: 1992-2006,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1:76, 695-711.

http://cnpolitics.org/2012/08/the-china-threat-through-the-lens-of-us-print-media/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